当前位置:首页 » 计量单位 » 古代筷子是多少厘米

古代筷子是多少厘米

发布时间: 2022-05-21 23:15:35

㈠ 中国人擅用筷子,筷子却是长七寸六分,一头方一头圆,这是为何

因为要方便筷子的使用,然后就是也要方便使用的时候能轻易夹起东西。为了便于使用,在不断改进中形成。筷子是中国最常用的餐具。它们是中国人发明的,后来在朝鲜、日本、越南等中国文化界传播开来。现在,随着中国饮食文化的不断传播,越来越多的人把筷子当作普通的餐具。用了这么多年的筷子,我想我们都想知道为什么筷子长7.6英寸,一端通常是圆的。

3.筷子尺寸的确定

简而言之,关于筷子的发明有很多故事。但现在,筷子是如何发明的并不那么重要。也许我们的祖先是在工作过程中,通过一些灵感,偶然地做到了这一点,可能会得到普及。经过历史的变迁,筷子逐渐有了较为统一的规格——长7英寸6分,筷子头是圆的,筷子柄是方的。

㈡ 请问在古代中国筷子的长度和由来……详细说明

筷子古称箸,一种由汉族发明的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进食工具。古籍《韩非子·喻老》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纣王为商代末期的君主,可见早在公元前11世纪我国已出现象牙精工制造的筷子,也就是说,我国有史记载的用筷历史已有3000多年。
民间关于筷子的传说也不少,一说姜子牙受神鸟启示发明丝竹筷,一说妲己为讨纣王欢心而发明用玉簪作筷,还有大禹治水时为节约时间以树枝捞取热食而发明筷子的传说。
当今社会,筷子的称呼已习以为常,但专家学者在书法、诗词作品和文章中依然称筷子为箸或筯,并没有如《推蓬寤语》所言“忘其始也”。
筷子的标准长度为七寸六分长,代表人有七情六欲,以示与动物有本质不同。
名词解释
筷子[Chopsticks] ,是指用竹、木、金属或陶瓷等材质制做的夹饭菜或其他东西的细长棍儿。
持放在手指中夹取食物或其他东西的细长形条棍,多用作餐具。其材料或竹木或牙、骨、金属等,形状或方或圆各异。
名字由来
筷子的“筷”字是怎么发展演变过来的呢?这个称谓起自明代,明人陆容所着《菽园杂记》一书记载:“民间俗讳,各处有之,而吴中为甚。如舟行讳‘住’,讳‘翻’,以‘箸’为‘快儿’。”原来,“箸”和“住”同音,船家最怕船抛锚停住,因此改称“箸”为“快儿”,意为让船快行。今因流传已久,至有士大夫间亦呼箸为快子者,忘其始也。”日本人没有这种忌讳,因此日本把筷子叫作“箸”。筷子乃竹木所制,久而久之,后人就把“快”加了个竹字头,称作“筷子”了。

2起源编辑
史料记载
中国是筷子的发源地,以筷进餐少说已有3000年历史,是世界上以筷进食的地区。筷子看起来只是非常简单的两根小细棒,但它有挑、拨、夹、拌、扒等功能,且使用方便,价廉物美。筷子也是当今世界上一种独特的餐具。筷子是亚洲的人类缓慢演化过程中的产物,并不是由某个人所发明。
《儒林外史》第二二回:“走堂的拿了一双筷子,两个小菜碟,又是一碟腊猪头肉。”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边街又有小饭铺,门前有个大竹筒,插满了用竹子削成的筷子。”
筷子是汉民族发明的进食工具,据考古资料证明,在远古时代,汉族先民已懂得用树枝和竹枝夹取食物。
筷子古称箸,古籍《韩非子·喻老》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纣王为商代末期的君主,可见早在公元前11世纪我国已出现象牙精工制造的筷子,也就是说,我国有史记载的用筷历史已有3000多年。此外,民间关于筷子的传说也不少,一说姜子牙受神鸟启示发明丝竹筷,一说妲己为讨纣王欢心而发明用玉簪作筷,还有大禹治水时为节约时间以树枝捞取热食而发明筷子的传说。普通筷子的长度约为22-24厘米左右。筷子有很多工艺品,在设计方面融入了更多的传统工艺,从而也成为人们收藏的选择,并且也很受外籍人士的喜爱。
宋、元、明、清皆统一称“箸”
筷子有多种名称,先秦时期称“挟”,也作“荚”。郑玄注释:“挟,犹箸也,今人谓箸为挟提。”汉代着名史学家太史公司马迁着《史记》时,称商纣时期的筷子为“箸”,古写为“木箸”。两汉又出现了“
筷子
筯”字。隋唐时李白《行路难》诗曰:“停杯投筯不能食”;杜甫《丽人行》诗云:“犀箸厌饮久来下,鍪刀镂切空纷纶。”从两位大诗人的诗句中,我们知道,唐代“筯”与“箸”通用。不过自唐代起,宋、元、明、清皆统一称“箸”。 但箸的名称,并非保持到底,明代发生了变化。明陆容《菽园杂记》云:吴俗舟人讳说,“住”与“箸”谐音,故改“箸为快儿”。因为吴中船民和渔民特别忌讳“箸”,他们最怕船“住”,船停住了,行船者也就没生意,他们更怕船“蛀”,木船“蛀”了漏水如何捕鱼。在这种迷信谐音的思想指导下,故见了“箸”反其道叫“快子”,以图吉利。明人李豫亨在《推蓬寤语》中说得更明白:“世有讳恶字而呼为美字者,如立箸讳滞,呼为快子。今因流传已久,至有士大夫间亦呼箸为快子者,忘其始也。”虽然明代已有人称“箸”为“快”,但清康熙并不承认民间将快加了竹字头的“筷”字。这可以从《康熙字典》中仅收录“箸”而不收“筷”得到证明。但皇帝也难以抵挡民间怕犯忌,喜口彩的潮流。在《红楼梦》四十回,在贾母宴请刘姥姥一段中曹雪芹三处称“箸”,两次呼“筯”,而四次直接写明“筷子”。
当今社会,筷子的称呼已习以为常,但专家学者在书法、诗词作品和文章中依然称筷子为箸或筯,并没有如《推蓬寤语》所言“忘其始也”。
最早使用象牙箸的君王
我国是筷箸的发源地,用箸进餐历史悠久。古籍《韩非子·喻老》

筷子(19张)
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司马迁在《史记·宗微子世家》亦云“纣为象箸,箕子叹曰:彼为象箸,必为玉杯;为玉杯,则必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舆马宫室之渐自此始,不可振也。”这虽是对纣王生活奢侈而引起朝臣恐惧的陈述,但却从象牙筷所引起的宫廷事件中,为我们追溯箸的诞生与发展提供了最有价值的文字史料。纣为商代末朝的君主,以此推算,我国公元前1144年前后,也就是说我国在三千一百多年前已出现了精制的象牙箸。

也有人怀疑古籍“纣为象箸”的记载,他们认为河南河北等地根本无象,何来牙箸?据考古学家发现,在出土的商代甲骨文有“象”字,还有“茯象”和“来象”的记载。《吕氏春秋·古乐》中也有“商人服象”之句。据《本味篇》载:“旌象之约”,就是说象鼻也是一种美食。由此可知殷商时代中原野象成群。正因商代有象群遭到围猎,才有“纣为象箸”的可能。
筷子在我国的使用记录一直都是有文字的记载,而缺乏实物的佐证,在中国厨房文化博物馆收藏的一个古代汉灶中发现筷子的浮雕,弥补了筷子实物佐证的空白,是已知唯一的实物佐证,其精致程度足可以和现代的筷子相媲美,堪称当代国宝,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通过这个筷子的浮雕不仅能证明在汉代时期人们就已经在使用筷子,而且更能反映出当时人们富足的生活条件和多样化的生活方式。

㈢ 古代人为什么规定筷子长7寸6分,16两为一斤

实际上,在过去的大部分时间里,半斤和八两还真就是差不多,不仅仅是差不多那么简单,应该说半斤就是八两,这和我们现在用到的重量标准是不一样的,就现在的标准来说,一斤就是十两,半斤就是五两。

这个标准制定的时间并不长,距今不过才满六十年,而在此之前执行的标准就是一斤等于十六两。一斤十六两这个标准执行的时间就相当久远了,如果按照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时间来算的话,应该是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当然,在此之前,一斤十六两这个标准可能也已经存在了,只不过并没有普及,而只是在某个或某些诸侯国里被使用。

夏、商、西周之后,历史进入大混乱的春秋战国时期,按照比较认可的时间来算,春秋战国时期一直持续了五百五十年,可以说是相当长了,又因为在这一时期,周天子已经算不上天下共主,而每个诸侯国都是各自求发展,国内都有各自的标准,比较混乱。


对于为什么筷子是七寸六尺,也有说法,说是七寸六尺代表的是人的七情六欲,古人在发明创作的过程中,常常加进去对人和自然、世界的思考,所以每一样东西都能找到暗含的朴素的哲理。

就比如这个筷子,长度是七寸六尺,暗含人有七情六欲,而人们在生活中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而不能成为情绪的奴隶,而且筷子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一头方一头圆,这正与古代的那种天圆地方的看法相一致,虽然这种看法后来被证明是错误的,但不妨碍人们思考世界。

当然,关于筷子七寸六尺的这个说法也只是人们的一个附会,实际上,筷子在设计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要求是适用,能够让人们在吃饭的过程中夹住菜,按照这个标准设计的筷子的长度范围。

㈣ 知为何筷子长七寸六分

说起中国人的发明,人们常常想到“四大发明”。然而,有一个其实也很重要的发明却是常常被人忽略的,那就是筷子。筷子虽不起眼,却与中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经过几千年的浸润,它早已成了我们文化中的一部分。

用了几十年筷子,你知道筷子其实是有标准长度的吗?而且这个长度是七寸六分(约25厘米)。

古人管筷子叫啥?

中国古人对筷子的称谓是“箸”。在中国的典籍中,“箸”这个字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的《韩非子喻老》一文中:“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

那么,筷子最早是什么时候发明出来的呢?这个从史料上已经完全无法考证了。而从实物考古上说,“箸”的古字为“?贰保?幽敬又瘢?杉?畛酰目曜邮怯媚就坊蛑褡又瞥傻摹?/p>

在我国黄河流域,1934年至1935年间对安阳殷墟侯家庄考古发掘时,在M1005墓中曾出土有商代青铜箸6支。这说明距今三千多年前,在商代后期已出现青铜箸。

古典名着中出现的“筷子”

在中国的古典名着中,也有一些与筷子有关的精彩段落。

最为人们熟知的,要属《三国演义》第21回《曹操煮酒论英雄》中那个着名桥段了。书中写道:“‘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日:‘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将闻言失箸缘故,轻轻掩饰过了。”

《红楼梦》一书的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部分,写贾府的一次宴会,便出现了“四楞象牙镶金筷”、“银三镶乌木筷”等富有装饰特征的筷子。

为何筷子长七寸六分?

现在中国人使用的筷子,标准长度是七寸六分,这其中是有含义的,代表人有七情六欲,以示与动物有本质的不同。

当然,并不是筷子产生那天起,就有了这个标准长度。从出土的古代筷子来看,春秋两汉间出土的各种筷箸,长度一般较短,多在17至18厘米之间。唐代出土的银箸,一般长度较长,最长者达33.1厘米。

用筷子有讲究

筷子是两根,称呼却是一双。这里面有太极和阴阳的理念,是中国人独有的哲学。

而筷子使用也是有规矩的:

一忌敲筷:即在等待就餐时,不能拿筷子随意敲打;

二忌掷筷:在餐前发放筷子时,要把筷子一双双理顺,然后轻轻地放在每个人的餐桌前;距较远时,不能掷在桌上;

三忌叉筷:筷子不能一横一竖交叉摆放,不能一根是大头,一根是小头;

四忌插筷:在用餐中途因故需暂时离开时,要把筷子轻轻搁在桌子上或餐碟边,不能插在饭碗里;

五忌挥筷:在夹菜时,不能把筷子在菜盘里挥来挥去,上下乱翻,遇到别人也来夹菜时,要有意避让,谨防“筷子打架”;

六忌舞筷:谈话时不要把筷子当作道具,在餐桌上乱舞。

品味中国的筷子文化,就是感受中国人在筷子陪伴下所追求的幸福——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平淡与真实。

来源/国学堂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来源:阅读公社

㈤ “筷子”出现在什么朝代

中国的筷子起源于商周时期。

中国很早就已经使用餐具,用勺子的历史大概有8000年,用叉子的历史约4000年,用筷子的时间上限还不确定,但至少已有3000年历史,餐叉直到战国时仍在用。

河南洛阳的战国墓葬曾出土捆成一捆的51枚餐叉。战国以后,餐叉可能被淘汰了,记载和实物较少出现。勺子和筷子在先秦时的分工很明确,勺子用来吃饭,筷子用来吃羹里头的菜。

民间关于筷子的传说也不少,一说姜子牙受神鸟启示发明丝竹筷,一说妲己为讨纣王欢心而发明用玉簪作筷,还有大禹治水时为节约时间以树枝捞取热食而发明筷子的传说。

普通筷子的长度约为22-24厘米左右。筷子有很多工艺品,在设计方面融入了更多的传统工艺,从而也成为人们收藏的选择,并且也深受外籍人士的喜爱。

(5)古代筷子是多少厘米扩展阅读:

关于筷子的起源,正史无记载,但流传着三种关于筷子起源的传说:

1、工作狂大禹用树枝夹食烤肉

在尧舜时代,大禹奉命治理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他日日夜夜和凶水恶浪搏斗,不得耽误一分一秒。

等兽肉刚烧开锅就急欲进食后开拔赶路。但汤水沸滚无法下手,就折树枝夹而食之,这就是箸最初的雏形。

2、姜子牙用筷子验毒

姜子牙隐居的时候,天天带着鱼竿去河边钓鱼,生活穷困潦倒。他的老婆不愿意再与他过这样的苦日子,就想将他害死,便在食物中下毒,不料姜子牙却被一只神鸟所救。

神鸟栖在一枝丝竹上,并呢喃鸣唱:“姜子牙呀姜子牙,吃肉不可用手抓,夹肉就在我脚下。”于是姜子牙将两根细丝竹伸进碗中。

刚想挟肉,只见丝竹叽叽地冒起一股股青烟,便知食物有毒。此事传出后,四邻也纷纷学着用竹枝吃饭。后来效仿的人越来越多,用筷吃饭的习俗也就一代代传了下来。

3、妲己用筷子挑逗纣王

妲己为讨得纣王的欢心,取下头上长长玉簪将菜挟起来吹一吹送到纣王口中。纣王是荒淫无耻之徒,他认为由妲己挟菜喂饭是件享乐之事,于是天天要妲己如此。

后来妲己即让工匠为她特制了两根玉箸挟菜,这就是最初玉筷雏型,以后这种挟菜方式传到了民间,便产生了筷箸。

关于筷子,还有很多浪漫主义的说法。比如,筷子的标准长度是七寸六分,代表人有七情六欲,以示与动物有本质的不同。

再比如,筷子一头方,一头圆,代表天圆地方。当然,这些浪漫主义的说法背后是强大的实用主义,那就是之所以会是七寸六分。

而不是三寸或十二寸,是因为太短拿不住,太长碍事;一头方是怕放桌上轱辘到地上,一头圆是为了吃东西不硌嘴。

㈥ 中国的筷子是谁发明的

民间关于筷子的传说也不少,一说姜子牙受神鸟启示发明丝竹筷,一说妲己为讨纣王欢心而发明用玉簪作筷,还有大禹治水时为节约时间以树枝捞取热食而发明筷子的传说。普通筷子的长度约为22-24厘米左右。筷子有很多工艺品,在设计方面融入了更多的传统工艺,从而也成为人们收藏的选择,并且也很受外籍人士的喜爱。

筷子古称箸,古籍《韩非子·喻老》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纣王为商代末期的君主,可见早在公元前11世纪我国已出现象牙精工制造的筷子,也就是说,我国有史记载的用筷历史已有3000多年。

(6)古代筷子是多少厘米扩展阅读

筷子,发源于中国,是中国、朝鲜半岛、越南、日本、新加坡等东亚、东南亚地区普遍使用的餐具。《韩非子·喻老》言:“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纣王为商代末期的国君,可见早在公元前11世纪中国已出现象牙精工制造的筷子,也就是说中国有史记载的用筷历史已有3000多年。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

筷子是由中国人发明的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餐具。民间关于筷子的传说不少,一说姜子牙受神鸟启示发明丝竹筷,一说妲己为讨纣王欢心而发明用玉簪作筷,还有大禹治水时为节约时间以树枝捞取热食而发明筷子的传说。

当今社会,筷子的称呼已习以为常,但专家学者在书法、诗词作品和文章中依然称筷子为箸或筯,并没有如《推蓬寤语》所言“忘其始也”。

㈦ 筷子的标准长度是七寸六分,为什么是七寸六分

古人也非常重视筷子的设计,通常的长度是7英寸6分钟,大约每单位长度23厘米。古人把筷子的长度统一为7英寸6分的原因也是隐含的,因为它代表了人们的七种情感和六种欲望。古人认为人类是有感情和欲望的高等动物,而筷子的长度提醒我们知道如何控制我们的欲望。然而,我们在这里谈论的是筷子的标准长度,而不是像一些一次性筷子。此外,筷子又短又长,自然会有一些偏差!

筷子虽然很小,通俗来讲就是两根小棍棍,但是却承载着我们数千年的文化,还代表了我们国人的个性和修养。

㈧ 古时候为何会规定16两为1斤,筷子的长度为7寸6分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创造了无数的文明,有着灿烂的文化,而这些成就与古人的智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古人的智慧有时令现代人都匪夷所思,即使到了今天,很多蕴含有古人智慧的发明创造,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常常能够体会到,依然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最常见的就是筷子。

二、为什么筷子长度为7寸6分?这里也分两方面说,先说传说:古人把筷子的长度定为7寸6分代表了人的七情六欲,形状也有讲究,一头粗、一头细,一头方,一头圆,暗合“天圆地方”,一双筷子又是两根,代表太极为一,阴阳为二,一一成二,合二为一。再说事实:从考古出土的筷子可以发现,历史上筷子长度不一,有17厘米、有26厘米,还有30厘米,所以并不是所谓统一都是7寸6分,因此也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好玩,但是用传说也可以很好的解释,并不失趣味性。

㈨ 筷子是什么时候第一次出现,是谁发明的

中国很早就已经使用餐具,用勺子的历史大概有8000年,用叉子的历史约4000年,用筷子的时间上限还不确定,但至少已有3000年历史,餐叉直到战国时仍在用,河南洛阳的战国墓葬曾出土捆成一捆的51枚餐叉。

战国以后,餐叉可能被淘汰了,记载和实物较少出现。勺子和筷子在先秦时的分工很明确,勺子用来吃饭,筷子用来吃羹里头的菜。

民间关于筷子的发明的传说也不少,一说姜子牙受神鸟启示发明丝竹筷,一说妲己为讨纣王欢心而发明用玉簪作筷,还有大禹治水时为节约时间以树枝捞取热食而发明筷子的传说。普通筷子的长度约为22-24厘米左右。筷子有很多工艺品,在设计方面融入了更多的传统工艺,从而也成为人们收藏的选择,并且也深受外籍人士的喜爱。

因筷子的诞生史无记载,只能根据一些专家的种种推论和旁证来追溯占箸的产生,但大众认为筷子的如此出现是历史推衍的必然结果。

(9)古代筷子是多少厘米扩展阅读:

筷子的发源地:中国是筷子的发源地,以筷进餐少说已有3000年历史,是世界上以筷进食的地区。筷子看起来只是非常简单的两根小细棒,但它有挑、拨、夹、拌、扒等功能,且使用方便,价廉物美。筷子也是当今世界上一种独特的餐具。筷子是亚洲的人类缓慢演化过程中的产物,并不是由某个人所发明。

《儒林外史》第二十二回“走堂的拿了一双筷子两个小菜碟又是一碟腊猪头肉。”沈从文《从文自传·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边街又有小饭铺门前有个大竹筒插满了用竹子削成的筷子。”筷子是汉民族发明的进食工具,据考古资料证明,在远古时代,中国先民已懂得用树枝和竹枝夹取食物。

热点内容
马路上汽车的噪音在多少分贝 发布:2023-08-31 22:08:23 浏览:2173
应孕棒多少钱一盒 发布:2023-08-31 22:08:21 浏览:1640
标准养老金一年能领多少钱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938
湖北通城接网线多少钱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1:59:51 浏览:2006
开随车吊车多少钱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1:55:06 浏览:1767
京东付尾款怎么知道前多少名 发布:2023-08-31 21:52:58 浏览:2091
在学校租铺面一个月要多少钱 发布:2023-08-31 21:52:09 浏览:2230
2寸有多少厘米 发布:2023-08-31 21:50:34 浏览:1870
知道电压如何算一小时多少电 发布:2023-08-31 21:46:20 浏览:1876
金手镯54号圈周长是多少厘米 发布:2023-08-31 21:44:28 浏览: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