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拜活了多少岁干什么
1. 多尔衮和鳌拜谁武功高谁年纪大
明显多尔衮年纪大,具体武功就很难说了,不过多尔衮是很有谋略的,当初努尔哈赤想传位给他但是因为它太小,所以皇太极即位。
2. 真实历史上的鳌拜是个奸臣吗他的后代都是什么下场
历史上真正的鳌拜并没有什么作为,说是碌碌无为也不为过。如果以忠奸论,他应该是忠臣。现在,人们一提起鳌拜,就感觉他是一个曹操式的猛人,气场强大。之所以有这样的错觉,原因有二:一,鳌拜垮台时官大权大;二,受清人为衬托康熙“伟大”而夸大鳌拜能力那一类书籍的影响。
他深思熟虑、精心布局,把鳌拜骗入宫中,轻而易举地把鳌拜擒获。那些吹捧康熙英明神武的书,都把康熙擒鳌拜的过程都写得惊心动魄、险象环生。以金庸武侠小说《鹿鼎记》为例,不但把这一情节写得精彩纷呈,还虚构出鳌拜是“满洲第一勇士”的英雄猛汉形象,似有吞吐天地之志、翻江弄海之能。
但是,稍微动动脑,就会知道,即使鳌拜真是“满洲第一勇士”,那他被擒时,已经年近古稀,体弱气衰,哪堪十几条壮汉之一击?顺带补充一句,某位曾在《百家讲坛》很火的专家,为了夸康熙的伟大,狠命夸鳌拜强大,但鳌拜强大在哪儿,他又说不上来,着急焦躁之下,就信口胡扯,说李自成是被鳌拜带兵迫死的,还说张献忠被鳌拜亲手斩杀的。这都是根本没有的事儿!
再说回康熙这边。康熙擒捉了鳌拜,如释重负,得意洋洋地宣布了鳌拜30条罪状,拟处以革职、立斩。但是,鳌拜实无篡弑之迹,康熙又不得不免其死罪,处以禁锢终生之刑。
鳌拜年事已高,就算康熙不禁锢他,估计也活不了多久,下狱后,很快就挂了。康熙晚年,越来越觉到是自己少年任性、不懂事,莫名其妙地弄死了鳌拜,心生愧疚,于康熙五十八年追赐鳌拜为一等阿思哈尼哈番,以其从孙苏赫袭。所以,鳌拜其实是死于康熙任性胡闹之下的一个忠臣。
3. 鳌拜是谁
近年来,随着各种清代题材历史剧的热播,康熙智擒鳌拜的故事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鳌拜这个名字也几乎是家喻户晓。在历史上,鳌拜不仅确有其人,而且是清朝初年政坛上的一个重要人物。历史上的鳌拜,其真实面目究竟如何呢?
鳌拜,生年不详,卒于康熙八年(1669),满洲镶黄旗人。他的叔父费英东早年追随努尔哈赤起兵,是清朝的开国元勋。鳌拜本人随皇太极征讨各地,战功赫赫。顺治去世,遗诏命鳌拜与内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共同辅佐年仅8岁的康熙皇帝,为辅政四大臣之一。康熙八年,鳌拜因专擅弄权而被拘禁,不久就死于幽所。鳌拜的一生可谓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对于这样一个在清初历事三朝(太宗、世祖、圣祖)、亦功亦罪的重要历史人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他的一生?
概括地来说,鳌拜早年南征北战,屡建奇功,忠于故主,始终不渝,是功臣也是忠臣;康熙初年辅政时期飞扬跋扈,把持朝政,颇多恶迹,最后败在少年康熙手中,虽然免于刑戮,但身死禁所,成为中国历史上强悍不逊的权臣。
少年康熙智擒鳌拜
康熙帝即位的时候,年纪才八岁。按照顺治皇帝的遗诏,由四个大臣辅政。四个辅政大臣中,有个叫鳌拜,仗着自己掌握兵权,又欺负康熙帝年幼,独断专横。别的大臣和他意见不合,就遭到排挤打击。
清王朝进关后,用强迫手段圈了农民大片土地,分给八旗贵族,鳌拜掌权以后,仗势扩大占地,还用差地强换别人的好地,遭到地方官的反对。鳌拜诬陷这些官员大逆不道,把反对他的三名地方官处死了。
康熙十四岁的时候,开始亲政。这时候,另一个辅政大臣苏克萨哈和鳌拜发生争执。鳌拜怀恨在心,勾结同党诬告苏克萨哈犯了大罪,奏请康熙把苏克萨哈处死。康熙不肯批准。鳌拜在朝堂上跟康熙争了起来,大吵大嚷。康熙非常生气,但考虑到鳌拜势力不小,只好暂时忍耐,把苏克萨哈杀了。
从此,康熙皇帝决心除掉鳌拜。他派人物色了一批十几岁的贵族子弟担任侍卫,这些少年个个长得健壮有力。康熙帝把他们留在身边,天天练摔跤。鳌拜进宫,常常看到这些少年吵吵嚷嚷在御花园里摔跤,只当是孩子们闹着玩,一点不在意。
有一天,鳌拜接到康熙帝命令,要他单独进宫商量国事。鳖拜像平常一样大模大样进宫去。刚跨进内宫的门槛,忽然一群少年拥了上来,围住了鳌拜,有的拧胳膊,有的拖大腿。鳌拜虽然是武将出身,力气也大,可是这些少年人多,又都是练过摔跤的,鳌拜敌不过他们,一下子就被打翻在地。任凭他大声叫喊,也没有人搭救他。
鳌拜被抓进大字,康熙帝马上要大臣调查鳌拜的罪行。大臣们认为,鳌拜专横跋扈,擅杀无辜,罪行累累,应该处死。康熙帝从宽发落,把鳌拜的官爵革了。
康熙帝用计除掉了鳌拜,朝廷上下都很高兴。一些原来比较骄横的大臣知道这个年轻皇帝的厉害,也不敢在他面前放肆。
4. 清朝鳌拜是几几年出生
鳌拜,生年不详,卒于康熙八年(1669),满洲镶黄旗人。他的叔父费英东早年追随努尔哈赤起兵,是清朝的开国元勋。鳌拜本人随皇太极征讨各地,战功赫赫。顺治去世,遗诏命鳌拜与内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共同辅佐年仅8岁的康熙皇帝,为辅政四大臣之一。康熙八年,鳌拜因专擅弄权而被拘禁,不久就死于幽所
5. 鳌拜哪年死的﹖
鳌拜于康熙八年(1669)死的
鳌拜,生年不详,卒于康熙八年(1669),瓜尔佳氏,满洲镶黄旗人,卫齐第三子。初以巴牙喇壮达从征,屡有功。清朝三代元勋,康熙帝早年辅政大臣之一。鳌拜前半生军功赫赫,号称“满洲第一勇士”,后半生则操握权柄、结党营私。康熙八年,鳌拜因专擅弄权而被拘禁,不久就死于幽所,为影响清初政局的一个重要人物。 天聪八年(1634年),授牛录章京世职,任甲喇额真。崇德二年(1637年),征明皮岛,与甲喇额真准塔为前锋,渡海搏战,敌军披靡,遂克之。命优叙,进三等梅勒章京,赐号“巴图鲁”。崇德六年(1641年),从郑亲王济尔哈朗围锦州,明总督洪承畴赴援,鳌拜辄先陷阵,五战皆捷,明兵大溃,追击之,擒斩过半。功最,进一等,擢巴牙喇纛章京。崇德八年(1643年),从贝勒阿巴泰等败明守关将,进薄燕京,略地山东,多斩获。凯旋,败明总督范志完总兵吴三桂军。叙功,进三等昂邦章京,赉赐甚厚。
6. 干隆和鳌拜的资料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四位皇帝。年号干隆,寓意“天道昌隆”。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退位后当了三年太上皇,实际掌握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年寿最高的皇帝。干隆帝在位期间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巩固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六次下江南,文治武功兼修。并且当时文化、经济、手工业都是极盛时代,他在发展清朝康乾盛世局面作出了重要贡献,确为一代有为之君。庙号清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清东陵,清裕陵。鳌拜(满语:Oboi),中国清初权臣。出身瓜尔佳氏,生年不可考,满洲镶黄旗人,清朝三代元勋,康熙帝早年辅政大臣之一。以战功封公爵。鳌拜前半生军功赫赫,号称“满洲第一勇士”,后半生则操握权柄、结党营私。康熙在黄锡衮、王弘祚等大臣的支持下,主政于朝,康熙又定下计策,在武英殿擒拿鳌拜。鳌拜被生擒之后,老死于囚牢中,他是位影响清初政局的一个重要人物。
7. 康熙来抓鳌拜是多大年龄
康熙除鳌拜的时候是16岁,康熙巧设连环计智除鳌拜。康熙8岁登基,14岁亲政,在康熙八年的时候除掉了鳌拜,这时候康熙年仅16岁。
下面是康熙智擒鳌拜的故事:
玄烨年号康熙,是顺治皇帝的第三子,顺治皇帝以遗诏的形式册立玄烨为皇太子,同时指派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大臣辅政。顺治十八年正月,玄烨即位,当时只有6周岁,第二年将国号改为康熙。
当时的康熙年幼,朝政大事都是四位辅政大臣处理,而鳌拜是其中最为跋扈的,他把自己的儿子和亲信都安排在内大臣、大学士、六部上书等重要位置上。而且对于一些重要的国家大事,鳌拜都是在家里做好决定后,再拿到朝堂上宣布,完全无视皇帝的存在。而且只要有跟自己意见不和的大臣,鳌拜都会想方设法除掉。
康熙不甘心这样长期受鳌拜的压制,虽然极想制服鳌拜,但是康熙也清楚的看到了鳌拜长期掌握朝廷大全,树大根深,很难对付,而且稍有不慎,走漏风声就会打草惊蛇,反被鳌拜制服。康熙为了制服鳌拜想了很久,终于想出一个办法,他按当时清朝的规矩,选了一批满族权贵的子弟,表面上是供自己消遣和玩耍的伙伴,因为这些权贵子弟都跟皇帝差不多大,但都体格健壮,腰腿灵活。于是,康熙每天都跟这群少年做相扑游戏,练习摔跤,鳌拜进宫办事,康熙也毫不在意,照样玩的热热闹闹的,鳌拜见了,很是好笑,心里想这终究是一群孩子,只知道嬉戏打闹。从此更不把康熙皇帝放眼里了。
康熙八年五月的一天,鳌拜故意假称自己有病不去上朝,还到处去说自己年事已高,为朝廷出力大半辈子,皇帝应该亲自到家里来探望。康熙听到这话,果然亲自去了鳌拜家里。刚走到鳌拜的卧室,就看到鳌拜手按床沿,十分紧张得样子,御前侍卫见状快步走上前,掀起床席子一看,原来下面藏着一把利刃,此时康熙竟然大笑一声,而侍卫们则横眉怒对,鳌拜更是紧张了,可是却只听到皇上说“刀不离身,这是咱们满族的就习惯嘛,不足为奇啊!”说完就仔细问了问鳌拜的病情,嘱咐他多休息,然后就起身回宫了,鳌拜这才松了一口气。
但是康熙要除掉鳌拜的决心丝毫没有动摇,他依然背地里加紧训练权贵子弟,终于在时机成熟后,召鳌拜进宫。不过鳌拜可是号称大清的“巴图鲁”,久经战场,武功了得,而且哪怕是觐见皇上也是刀不离手,几个少年根本不是鳌拜的对手。康熙也想到了,于是在召鳌拜进宫的过程中,他设计了连环计。一是让侍卫以皇帝已经长大了,每次带刀觐见不妥为由,使得鳌拜进入大殿之前就放下武器了。二,对鳌拜坐的椅子做了精心的设计,本是四条腿的椅子被折断了一条腿然后又粘上了,有武功高强的侍卫扮成太监在鳌拜身后帮衬着扶着椅子,以免被鳌拜坐栽了。三,端给鳌拜的茶水是滚烫的杯子,并且也是有扮成太监的侍卫端送。于是当鳌拜结果茶托里的茶杯准备喝的时候,终于被烫到了然后身子一斜歪向椅子断腿的一侧,于是直接栽到地上了,紧接着前后两侍卫就赶紧按着鳌拜大叫“鳌大人摔着了,快来扶救。”于是一群少年都扑向鳌拜,终于将鳌拜捉拿起来了。康熙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鳌拜罪状念了起来,将鳌拜凌迟处死,可是鳌拜挣脱少年露出都是伤疤的前胸后背,细数这些都是为大清打江山留下的,康熙也不禁动容,于是将凌迟处死改为终身监禁,入狱后的鳌拜非常气愤,结果在狱中不到两个月就活活气死了。
久经战场、历经官场沉浮起落的鳌拜终究没有斗过年仅16岁的康熙,从此,康熙收回了自己的皇权,开始了真正亲政的政治生涯。
8. 一个相声里说的康熙8岁擒鳌拜谁谁谁几岁干什么那句话怎么说
康熙帝即位的时候,年纪才八岁。按照顺治帝的遗诏,由四个满族大臣帮助他处理国家大事,叫做辅政大臣。四个辅政大臣中,有个叫鳌拜,仗着自己掌握兵权,又欺负康熙帝年幼,独断专横。别的大臣和他意见不合,就遭到排挤打击。
清王朝进关后,用强迫手段圈了农民大片土地,分给八旗贵族。鳌拜掌权以后,仗势扩大占地,还用差地强换别人的好地,遭到地方官的反对。鳌拜诬陷这些官员大逆不道,把反对他的三名地方官处死了。
康熙帝满十四岁的时候,亲自执政。这时候,另一个辅政大臣苏克萨哈和鳌拜发生争执。鳌拜怀恨在心,勾结同党诬告苏克萨哈犯了大罪,奏请康熙帝把苏克萨哈处死。康熙帝不肯批准。鳌拜在朝堂上跟康熙帝争了起来,后来竟揎起袖子,拔出拳头,大吵大嚷。康熙帝非常生气,但是一想鳌拜势力不小,只好暂时忍耐,由他把苏克萨哈杀了。
从那以后,康熙帝决心除掉鳌拜。他派人物色了一批十几岁的贵族子弟担任侍卫,这些少年个个长得健壮有力。康熙帝把他们留在身边,天天练摔跤。
鳌拜进宫去,常常看到这些少年吵吵嚷嚷在御花园里摔跤,只当是孩子们闹着玩,一点不在意。
有一天,鳌拜接到康熙帝命令,要他单独进宫商量国事。鳌拜像平常一样大模大样进宫去。刚跨进内宫的门槛,忽然一群少年拥了上来,围住了鳌拜,有的拧胳膊,有的拖大腿。鳌拜虽然是武将出身,力气也大,可是这些少年人多,又都是练过摔跤的,鳌拜敌不过他们,一下子就被打翻在地。任凭他大声叫喊,也没有人搭救他。
鳌拜被抓进大牢,康熙帝马上要大臣调查鳌拜的罪行。大臣们认为,鳌拜专横跋扈,擅杀无辜,罪行累累,应该处死。康熙帝从宽发落,把鳌拜的官爵革了。
康熙帝用计除掉了鳌拜,朝廷上下都很高兴。一些原来比较骄横的大臣知道这个年轻的厉害,也不敢在他面前放肆。
康熙帝亲自执政后,大力整顿朝政,奖励生产,惩办贪污,使新建立的清王朝渐渐强盛起来。
9. 康熙几岁登基,几岁灭鳌拜
康熙8岁登基,13岁灭鳌拜。
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654年5月4日)玄烨生于北京紫禁城景仁宫,是顺治帝的第三子,其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时为庶妃。顺治帝生前没有册立太子,顺治十八年(1661年)他临终时接受汤若望的建议,因玄烨出过天花具有免疫力而选其为继承人,以遗诏的形式册立玄烨为皇太子。当年正月初九日(2月8日),玄烨即位于太和殿,时年仅6岁(虚岁8岁),颁诏大赦,并改明年为康熙元年。顺治遗诏同时指派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大臣辅政。
玄烨8岁丧父,母亲重病时,玄烨“朝夕虔侍,亲尝汤药,目不交睫,衣不解带”;10岁丧母,玄烨昼夜守灵,水米不进,哀哭不停。康熙后来回忆说,幼年在“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
康熙六年(1667年)六月,首辅索尼病故。七月初七,14岁的康熙帝正式亲政,在太和殿受贺,大赦天下。但仅十天后,鳌拜即擅杀同为辅政大臣的苏克萨哈,数天后与遏必隆一起进位一等公,实际政局并不受康熙帝直接掌控。
当时,康熙帝经常召集少年侍卫在宫中作扑击之戏,康熙八年五月十六日(1669年6月14日),他突然命令这些侍卫在鳌拜进见时将其逮捕。大臣商议鳌拜大罪三十条,请求诛其族,康熙帝念鳌拜功劳,赦死罪而拘禁,但诛杀了鳌拜的很多弟侄亲随及党羽,不久鳌拜死于禁所。仅存的另一辅政大臣遏必隆因为长期勾结鳌拜,被削去太师、一等公。康熙帝由此完全夺回朝廷大权,开始真正亲政的阶段。
10. 康熙擒鳌拜的时候,康熙跟鳌拜都多少岁
康熙八年(1669),玄烨14岁时铲除了权臣鳌拜。
鳌拜出生日期不详,无从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