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中p值是多少怎么看
⑴ 统计学中的“P”值是什么意思怎么计算
P值即概率,反映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不同的P数值所表达的含义也是不一样的。
统计学根据显着性检验方法所得到的P 值,一般以P < 0.05 为有统计学差异, P<0.01 为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01为有极其显着的统计学差异。
其含义是样本间的差异由抽样误差所致的概率小于0.05 、0.01、0.001。实际上,P值不能赋予数据任何重要性,只能说明某事件发生的几率。统计结果中显示Pr > F,也可写成Pr( >F),P = P{ F0.05 > F}或P = P{ F0.01 > F}。
拓展资料:
计算P值的相关注意事项:
1、P的意义不表示两组差别的大小,P反映两组差别有无统计学意义,并不表示差别大小。因此,与对照组相比,C药取得P<0.05,D药取得P <0.01并不表示D的药效比C强。
2、P>0.05时,差异无显着意义,根据统计学原理可知,不能否认无效假设,但并不认为无效假设肯定成立。在药效统计分析中,更不表示两药等效。哪种将“两组差别无显着意义”与“两组基本等效”相同的做法是缺乏统计学依据的。
3、统计学主要用上述三种P值表示,也可以计算出确切的P值,有人用P <0.001,无此必要。
4、显着性检验只是统计结论。判断差别还要根据专业知识。抽样所得的样本,其统计量会与总体参数有所不同,这可能是由于两种原因。
P值的其他含义:
1、 一种概率,一种在原假设为真的前提下出现观察样本以及更极端情况的概率。
2、拒绝原假设的最小显着性水平。
3、观察到的(实例的)显着性水平。
4、表示对原假设的支持程度,是用于确定是否应该拒绝原假设的另一种方法。
参考链接:网络:假设检验中的P值
⑵ 统计学中p值怎么查表
结果的统计学意义是结果真实程度(能够代表总体)的一种估计方法.
P值的计算公式是
=2[1-Φ(z0)] 当被测假设H1为 p不等于p0时;
=1-Φ(z0) 当被测假设H1为 p大于p0时;
=Φ(z0) 当被测假设H1为 p小于p0时;
其中,Φ(z0)要查表得到.
z0=(x-n*p0)/(根号下(np0(1-p0)))
最后,当P值小于某个显着参数的时候(常用0.05,标记为α,给你出题那个人,可能混淆了这两个概念)我们就可以否定假设.反之,则不能否定假设.
注意,这里p0是那个缺少的假设满意度,而不是要求的P值.
没有p0就形不成假设检验,也就不存在P值
⑶ 统计P值是什么,怎么算
P值即为拒绝域的面积或概率。
P值的计算公式是
=2[1-Φ(z0)] 当被测假设H1为 p不等于p0时;
=1-Φ(z0) 当被测假设H1为 p大于p0时;
=Φ(z0) 当被测假设H1为 p小于p0时;
总之,P值越小,表明结果越显着。但是检验的结果究竟是“显着的”、“中度显着的”还是“高度显着的”需要我们自己根据P值的大小和实际问题来解决。
⑷ 统计学中t值p值是什么意思怎么计算
1、t指的是T检验,亦称student t检验(Student's t test),主要用于样本含量较小(n<30),总体标准差σ未知的正态分布资料。
计算:t的检验是双侧检验,只要T值的绝对值大于临界值就是不拒绝原假设。
2、P值(P value)就是当原假设为真时所得到的样本观察结果或更极端结果出现的概率。如果P值很小,说明原假设情况的发生的概率很小,而如果出现了,根据小概率原理,我们就有理由拒绝原假设,P值越小,我们拒绝原假设的理由越充分。
计算:概率定义为:P(A)=m/n,其中n表示该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结果的总数目。m表示事件A包含的试验基本结果数。
拓展资料
统计学是关于认识客观现象总体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它是通过搜集、整理、分析统计资料,认识客观现象数量规律性的方法论科学。由于统计学的定量研究具有客观、准确和可检验的特点,所以统计方法就成为实证研究的最重要的方法,广泛适用于自然、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各个领域的分析研究。
⑸ 如何计算统计学中的P值(200分)
P值即为拒绝域的面积或概率。
P值的计算公式是
=2[1-Φ(z0)] 当被测假设H1为 p不等于p0时;
=1-Φ(z0) 当被测假设H1为 p大于p0时;
=Φ(z0) 当被测假设H1为 p小于p0时;
总之,P值越小,表明结果越显着。但是检验的结果究竟是“显着的”、“中度显着的”还是“高度显着的”需要我们自己根据P值的大小和实际问题来解决。
p值是指在一个概率模型中,统计摘要(如两组样本均值差)与实际观测数据相同,或甚至更大这一事件发生的概率。换言之,是检验假设零假设成立或表现更严重的可能性。
p值若与选定显着性水平(0.05或0.01)相比更小,则零假设会被否定而不可接受。然而这并不直接表明原假设正确。p值是一个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在实际使用中因样本等各种因素存在不确定性。产生的结果可能会带来争议。
⑹ 统计学中t值p值是什么意思怎么计算
在进行t检验时,会计算出一个t值,而在选定显着性水平后,可以找到相比较的t值,两者可以比较,判断显着性。p值代表的是不接受原假设的最小的显着性水平,可以与选定的显着性水平直接比较。例如取5%的显着性水平,如果p值大于5%,就接受原假设,否则不接受原假设。这样不用计算t值,不用查表了。
⑺ 统计学的p值怎么算
统计学意义(p值)zt
结果的统计学意义是结果真实程度(能够代表总体)的一种估计方法。专业上,p值为结果可信程度的一个递减指标,p值越大,我们越不能认为样本中变量的关联是总体中各变量关联的可靠指标。p值是将观察结果认为有效即具有总体代表性的犯错概率。如p=0.05提示样本中变量关联有5%的可能是由于偶然性造成的。即假设总体中任意变量间均无关联,我们重复类似实验,会发现约20个实验中有一个实验,我们所研究的变量关联将等于或强于我们的实验结果。(这并不是说如果变量间存在关联,我们可得到5%或95%次数的相同结果,当总体中的变量存在关联,重复研究和发现关联的可能性与设计的统计学效力有关。)在许多研究领域,0.05的p值通常被认为是可接受错误的边界水平。
在最后结论中判断什么样的显着性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可避免地带有武断性。换句话说,认为结果无效而被拒绝接受的水平的选择具有武断性。实践中,最后的决定通常依赖于数据集比较和分析过程中结果是先验性还是仅仅为均数之间的两两>比较,依赖于总体数据集里结论一致的支持性证据的数量,依赖于以往该研究领域的惯例。通常,许多的科学领域中产生p值的结果≤0.05被认为是统计学意义的边界线,但是这显着性水平还包含了相当高的犯错可能性。结果0.05≥p>0.01被认为是具有统计学意义,而0.01≥p≥0.001被认为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但要注意这种分类仅仅是研究基础上非正规的判断常规。
所有的检验统计都是正态分布的吗并不完全如此,但大多数检验都直接或间接与之有关,可以从正态分布中推导出来,如t检验、f检验或卡方检验。这些检验一般都要求:所分析变量在总体中呈正态分布,即满足所谓的正态假设。许多观察变量的确是呈正态分布的,这也是正态分布是现实世界的基本特征的原因。当人们用在正态分布基础上建立的检验分析非正态分布变量的数据时问题就产生了,(参阅非参数和方差分析的正态性检验)。这种条件下有两种方法:一是用替代的非参数检验(即无分布性检验),但这种方法不方便,因为从它所提供的结论形式看,这种方法统计效率低下、不灵活。另一种方法是:当确定样本量足够大的情况下,通常还是可以使用基于正态分布前提下的检验。后一种方法是基于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则产生的,该原则对正态方程基础上的总体检验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即,随着样本量的增加,样本分布形状趋于正态,即使所研究的变量分布并不呈正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