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汽车资讯 » 襁褓是什么意思多少岁

襁褓是什么意思多少岁

发布时间: 2022-02-05 11:26:40

A. 襁褓;孩提;总角;及笄.都是几岁

襁褓 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 2—3岁的儿童
垂髫 幼年(又叫总角)
豆蔻 女子13岁
及笄 女子15岁
总角是十一二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加冠 男子20岁(又叫弱冠)
而立之年 30岁
不惑之年 40岁
知命之年 50岁
花甲之年 60岁
古稀之年 70岁
耄耋之年 80,90 岁
期颐之年 100岁

B. 襁褓,垂髫,豆蔻,束发 各指多少岁

襁褓:古代泛指1岁以下幼童。
垂髫(tiao):三四岁至七岁(女)、八岁(男)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顶自然下垂的短发)。

豆蔻:喻指十三、四岁的姑娘。
束发:指青少年。清朝以前汉族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用为指代成童。束发常指男子十五岁。
垂髫(tia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

C. 襁褓,孩提,弱冠,豆蔻之年,知天命,花甲,不惑之年,而立之年分别是几岁

1、襁褓,古代泛指1岁以下幼童,现在以此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亦写作“襁緥”、“襁保”、“襁葆”、“繦緥”。襁指背负婴儿用的宽带,褓指包裹婴儿的被子;襁褓又称作襁褓巾、襁褓被或者襁褓睡袋。

2、孩提: 2~3岁的儿童。

是古代对人年龄的称呼 指幼儿始知发笑尚在襁褓中。

3、弱冠:男子20岁。不能用于女子。

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4、豆蔻之年:指少女十三岁。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

5、知天命:50岁。

是古人的形容人到了五十的事情,大雅的叙述方法。“知天命”不是听天由命、无所作为,而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为但不企求结果。

所以,“五十而知天命”,是说五十岁之后,知道了理想实现之艰难,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结果。五十之前,全力以赴希望有所成就,而五十之后,虽然仍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但对个人荣辱已经淡然。

6、花甲:指60岁。

花甲,指60岁。花甲一词出自中国古代历法,以六十年为一循环,一循环称为一甲子,又因干支名号繁多且相互交错,又称花甲。

又一种说法是,人的指甲根部有一道白色的痕迹,到了六十岁,随着身体的愈加衰老,这道白痕就会消失不见,故而称作“花甲”。当然也有例外的,比如身体好的人超过六十岁,白痕还在,而有的人身体衰弱,未到六十岁也有可能没有白痕。

7、不惑之年:40岁。

意思是指人到中年(这里中年指四十岁),经历了很多事,也想通了很多事,不会像青年那样困惑了。

8、而立之年:30岁。

解释为一个人到了三十岁应该是人格自立、学识自立、事业自立的年龄。现在成为了一个人三十岁的代称,用于男性。

“而”是一个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在“三十而立”中承接“三十”,但说“而立之年”,则无所承接。因此,离开“三十”,把“而立”二字切出来单独用很牵强,不如说“当立之年”。

D. 襁褓是指几岁

襁褓 亦写作“襁緥”、“襁保”、“襁葆”、“繦緥”。意思为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指婴幼儿(古代泛指1岁以下幼童,现在以此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把婴儿包裹在小儿被中。

E. 襁褓是什么意思急急急

襁褓(qiǎng bǎo)
[swadding clothes] 亦写作“襁緥”、“襁保”、“繦緥”、“襁葆”,葆,通“ 褓 ”。背负婴儿用的宽带和包裹婴儿的被子。旧说长一尺二雨至二尺,阔八寸左右。襁指婴儿的带子,褓指小儿的被子。后亦指婴儿包或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襁褓中的婴儿
张守节《正义》:“襁,长尺二寸,阔八寸,以约小儿于背;褓,小儿被也。”
《玉篇·衣部》:“襁,襁褓,负儿衣也。织缕为之,广八寸,长二尺,以负儿于背上也。”
昔成王年幼,越在襁保(褓)。——《后汉书·桓郁传》[1]
3引证解释
1.背负婴儿用的宽带和包裹婴儿的被子。后亦泛指婴儿包。
《列子·天瑞》:“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矣。”
《汉书·宣帝纪》:“曾孙虽在襁緥,犹坐收系郡邸狱。”颜师古注引孟康曰:“緥,小儿被也。”
康有为《大同书》甲部第一章:“婴孩无知,虽使陨于母胎,夭于襁褓,啜气欲绝,岂识患苦!”
艾青《年轻的母亲》诗:“打开襁褓又包好,抱起婴儿又放下,嘴里在自言自语,好像和婴儿对话。”
2. 借指婴幼儿。
汉·贾谊《新书·数宁》:“发子曰:‘至治之极,父无死子,兄无死弟,途无襁褓之葬,各以其顺终。’”
宋·黄庭坚《寄耿令几父过新堂邑作》诗:“白头晏起饭,襁褓语呕哑。”
苏曼殊《断鸿零雁记》第二六章:“余自襁褓,独媪一人怜而抚我,不图今已长眠。”
3.谓把婴儿包裹在小儿被中。
宋·洪迈《夷坚乙志·龚涛前身》:“医居于郡治之南,过司法厅,见门外扰扰往来,云:‘官病亟。’及至龚氏而涛 生。襁葆毕,复还,则司法已死。”[1]
4古代称谓
婴儿:人初生。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
舞勺之年:十三岁至十五岁。
舞象之年:十五岁至二十岁。
志学:十五岁。(《论语》: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及笄:女子十五岁。(《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弱冠:男子二十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女子出嫁称梅之年,摽梅之年。
而立: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
天命:五十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知非之年:五十岁。(《淮南子·原道训》:“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说春秋卫国有个伯玉,不断反省自己,到五十岁时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错误,后世因而用“知非”代称五十岁。)
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
古稀:七十岁。(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杖朝之年:八十岁。
鲐背之年:八十至九十岁合称。
耄耋:八十、九十岁。(《礼记·曲礼》:“八十九十曰耄。”人们根据这解释,把耄耋两字连用代称八、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礼记·曲礼》:“百年曰期颐。”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元人陈浩解释说:“人寿以百年为期,故曰期;饮食起居动人无不待于养,故曰颐。”)
另外,还有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F. 襁褓是指什么代的年龄

不满周岁:襁褓
婴儿:黄口
二三岁:孩提
七八岁:始龇
幼年:垂髫
幼年\童年:总髫\总角
童年\少年:总发\束发
女子十三四岁:豆蔻年华
女子十五岁(成年):及弈之年
男子二十岁(成年):弱冠
三十岁:而立
四十岁:不惑
五十岁:知天命
六十岁:耳顺\花甲
七十岁:古稀
八九十岁:耄耋
百岁:期颐

G. 襁褓、孩提、弱冠、豆蔻之年、知天命、花甲、不惑之年、而立之年分别是几岁

1、襁褓:古代泛指1岁以下幼童,现在以此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2、孩提:2~3岁的儿童,幼儿时期。

3、弱冠:男子20岁称弱冠。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注意不能用于女子)。在《礼记·曲礼上》记有:男子二十冠而字。意思是,举行冠礼,并赐以字。

4、豆蔻之年:是专门用来特指女子的13岁。

5、而立之年:指一个人到了30岁。

6、不惑之年:指人到中年(这里中年指40岁)。

7、知天命:形容人到了50岁的大雅的叙述方法。

8、花甲:指60岁,是对60多岁人的雅称。

长成成人,就是走向成熟,摆脱稚嫩的过程。简而言之,就是自身不断变得成熟的一个变化过程。

(7)襁褓是什么意思多少岁扩展阅读

一、古文实例: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出自于《论语·为政》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二、襁褓、孩提、弱冠、豆蔻之年、知天命、花甲、不惑之年、而立之年的解释

1、襁褓:襁指背负婴儿用的宽带,褓指包裹婴儿的被子;襁褓又称作襁褓巾、襁褓被或者襁褓睡袋。

2、孩提:孩提之童。——《孟子·尽心》 是古代对人年龄的称呼 指幼儿始知发笑尚在襁褓中。

3、弱冠:男子弱冠之年时,需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把头发盘成发髻,谓之“结发”,然后再戴上帽子。

4、豆蔻之年:是专门用来特指女子的13岁。

5、知天命:“知天命”不是听天由命、无所作为,而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为但不企求结果。

6、花甲:中国古代历法,以六十年为一循环,一循环称为一甲子,又因干支名号繁多且相互交错,又称花甲。

7、不惑之年:人到中年,经历了很多事,也想通了很多事,不会像青年那样困惑了。

8、而立之年:人格自立、学识自立、事业自立的年龄。现在成为了一个人三十岁的代称,用于男性。

热点内容
马路上汽车的噪音在多少分贝 发布:2023-08-31 22:08:23 浏览:2168
应孕棒多少钱一盒 发布:2023-08-31 22:08:21 浏览:1636
标准养老金一年能领多少钱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934
湖北通城接网线多少钱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1:59:51 浏览:2002
开随车吊车多少钱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1:55:06 浏览:1763
京东付尾款怎么知道前多少名 发布:2023-08-31 21:52:58 浏览:2087
在学校租铺面一个月要多少钱 发布:2023-08-31 21:52:09 浏览:2225
2寸有多少厘米 发布:2023-08-31 21:50:34 浏览:1867
知道电压如何算一小时多少电 发布:2023-08-31 21:46:20 浏览:1870
金手镯54号圈周长是多少厘米 发布:2023-08-31 21:44:28 浏览: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