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多少的题怎么教
㈠ 40比16大多少这种题怎么教
(1) 180-40-40×2 (2)180-40-32-40
=180-40-80 =140-32-40
=140-80 =108-40
=60 =68
㈡ 怎样教小孩学会比多少
平常陪孩子玩的时候,拿好多东西出来,然后就给他说好多好多,相反的在拿走一部分,剩下少了,再说少了,慢慢的熟悉了他就会自己辨别多少了,我家宝宝自己慢慢就懂了,我感觉我没有刻意去教他。
㈢ 比多少的题怎么教
这个话问的太空
㈣ 一年级数学比多少的题
第一课时:同样多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页内容及“做一做”,练习一的1~4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2.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初步体验数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知道“同样多”的含义,知道多、少的含义。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实物投影仪,小兔头、小猪头、砖头、木头图片。
学具准备:铅笔.橡皮.梨片.苹果图.三角形.圆片.花朵片各若干。
㈤ 数学应用题比谁多多少,少多少怎么去教小孩理解
从实际出发,比如你有5个苹果,孩子有2个,问题你比他多多少?他比你少多少?他习惯了这种思维方式,做题就容易多了。
㈥ 小学一年级比轻重的题怎么教孩子
可以把题目的解题思路告诉小孩,让他反复练习就会了。
㈦ 比多少的题口诀
比多比少问题,归纳起来,有三类:
一是求多几少几,如小明有39张卡片,小华有23张,小华比小明少多少张卡片?(或者小明比小华多多少张卡片?)二是求较大数,如小明有39张卡片,小华比小明多12张,小华有多少张卡片?三是求较小数,如小明有39张卡片,小华比小明少12张,小华有多少张卡片?
这样的问题,看起来简单,但一二年级学生的思维主要是直观形象思维,缺少逻辑分析能力,很多小学生一看到这样的题目,以为“多”就用加法计算,“少”就用减法计算,完全没有认真去思考。这就导致很多小学生在做这一类题目时,失分严重。这也是很多老师家长非常头疼的问题,教
了学生一遍又一遍,还是不会正确计算。
其实,做这一类题目,是有方法技巧的,只要掌握了诀窍,是很容易拿到满分的。下面海老师自己总结了如何解决比多比少应用题的顺口溜,希望给各位老师和家长带来启发。
比多比少应用题顺口溜比多比少应用题,巧用画图比大小。用上加法求大数,减法就去算小数。多几少几若来求,都用减法来计算。
我们先来讨论比多比少应用题的第二和三类题型,即求较大数和较少数问题。
(1)这两类题型的解题关键,是从“比”字中得到较大数(大数)和较小数(小数),可以借助画图,画线段图、简笔画图、圆圈等,让他们理解谁较大谁较少。
由于低年级学生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图画和具体事物的大小(长短等)比较能很好理解,比如,拿出一长一短的两支笔,他们能很容易比较出哪只较长、哪只较短。但是他们很难理解抽象的“比”,对含有两个关系的事物的抽象的语句的理解还不是很到位,比如“小明比小红高”等。
我们可以利用他们的思维特点,用画图等具体形象的实例,反过来先让他们慢慢理解,比如,可以用简笔画画一个男孩表示小明,再画一个比较矮的女孩表示小红,让孩子说出小明高小红矮,然后让他们说是小明比小红高,然后反过来,根据“小明比小红高”,让他们画出小明和小红,小明要画的比较高,小红要画的比较矮,来验证“小明比小红高”。类似的例子可以多练习,让学生在具体形象的练习中,充分理解掌握语句“谁比谁多”、“谁比谁高”、“谁比谁大”。
(2)在游戏中理解“用上加法求大数,减法就去算小数”,即求较大数用加法,求较小数用减法。
当小孩能理解比多比少应用题中的“比”字含义时,就成功了90%,剩下的就只要掌握“用上加法求大数,减法就去算小数”,这句顺口溜了,这句其实就是说“求较大数用加法,求较小数用减法”。大多数学生都不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不能理解为什么求大数要用加法,求小数用减法。
其实,低年级学生是比较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非常喜欢玩游戏。可以抓住这点,通过游戏让学生理解:在学生已经会计算了“3+2+3”、“8-1-6”等式子的前提下,准备好一些数字和运算符号卡片:“6”、“2”、“3”、“+”、“-”,让学生分组从中找出3张卡片和两个符号,看哪一小组计算得出的数最大和最小。学生们在游戏中,能很好理解“越加越大”和“越减越小”,从而理解“求较大数用加法,求较小数用减法”。如果是家长要教小孩,家长和小孩比赛。
(3)要熟练掌握求较大数和较少数的几种常见表现形式。
“用加法求较大数”的题型有两种表现形式:
小明有39张卡片,(小明)比小华少12张,小华有多少张卡片?小明有39张卡片,小华比小明多12张,小华有多少张卡片?“用减法求较小数”的题型有两种表现形式:
小华有51张卡片,(小华)比小明多12张,小明有多少张卡片?小华有51张卡片,小明比小华少12张,小明有多少张卡片?(4)熟练理解掌握顺口溜,多做练习,在练习中完全掌握比多比少问题。
练习:
小明家农场去年养了74只鸭,今年比去年多养26只。今年养了多少只鸭?小红有28张画片,小明比她少6张,小明有多少张?鸡有22只,鸭比鸡少9只,鹅比鸭多19只,鸭和鹅各有多少只?妈妈买了24个苹果,买的橘子比苹果少8个,问一共买了多少个橘子?
我们再讨论比多比少应用题的第一类题型,即求多几少几问题。
这类问题,最好理解,也是几乎所有学生都会计算的题目,有两种表现形式:
小华有51张卡片,小明有39张卡片,小华比小明多多少张卡片?小华有51张卡片,小明有39张卡片,小明比小华少多少张卡片?这一类问题,“多几少几若来求,都用减法来计算”,都是用减法计算,较大数-较小数。
练习:
三(1)班买来故事书59本,买来科技书36本,买来的故事书比科技书多多少本?爸爸今年39岁,小亮今年13岁。十年后爸爸比小亮大多少岁?申办北京奥运会时,北京得了56票,巴黎18票。巴黎比北京少多少票?
㈧ 如何教孩子理解"什么比什么多"的问题.
1、需要更加注意学习方法。数学的学习不应该只包括加、减、乘、除的运算。如果计算只在大脑中形成纯粹的记忆,而不理解逻辑关系,计算只会变得越来越困难。
2、在所有的数学学习中,简单的计算或者仅仅是实际的解题,习题解题的思路都是不经过步骤的,因为每个人都会粗心大意,所以教育孩子不能为了省事而忽略步骤。
3、多问问题,遇到这些典型问题,在解决第一个问题,即使它已经完成,也要让孩子会想清楚,这样做的原因是让孩子在做的过程中掌握法律的问题。
4、理清思路,不仅要做题,还要在做题的过程中做类比,让孩子更清楚自己是对的,增加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对知识充满兴趣。
5、让孩子学会计算详细解释的过程中,让孩子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来讲述这个问题,这也是一个让孩子帮助自己清楚他们的想法,帮助在未来当困难可以准确找到入口点。
6、引导孩子去思考,父母可以不急于说遇到困难得多的问题答案,但想办法引导孩子通过大脑的旋转找到解决的办法,有时不妨使用方法来刺激他认为,这样更有利于孩子未来的学习。
7、引导孩子总结规律,对于同样的问题,观察话题的类型和特点,让孩子找到规律,总结经验。
8、差异比较,对于相似的话题,找出差异,这也是可以让孩子在以后的学习中掌握避免错误的方法。
9、发现对数学的兴趣,让孩子用特殊的语言和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其实数学本来就是一门非常有趣的知识,培养兴趣而不是枯燥的教学,如果有强烈的兴趣,孩子就会自然地爱上学习。
(8)比多少的题怎么教扩展阅读:
1、在孩子的基础知识学习和巩固。
每天在孩子的课余时间,让孩子大声朗读课文,读完后,可以有针对性地问几个问题,看看孩子的理解如何。然后让孩子尽可能多地写下这一课的新单词。通过这样的方式制定一个好的计划,我相信我可以尽快的补足孩子们的基础知识。
2、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在阅读能力方面,我们必须确保孩子们读足够的书。孩子们需要多读书,除了课本之外,还必须增加课外阅读的数量,因为现在的孩子都是大量阅读的,如果我们的孩子不阅读很多,他在理解很多问题的能力上会比较欠缺。
最直接的方法是找一些阅读理解问题,和孩子一起重复做,让他知道这根本不是问题。来提高他的自信心。
3、写作能力的提高
写作不是问孩子的写作有多完美,培养兴趣才是关键。除了老师布置的话题,通常也增加了孩子的写作,让孩子坚持写一篇日记,内容并不局限的字数并不局限,所以他在教室里学到的一些知识和词汇将被应用到他的练习。最重要的是要坚持,什么不坚持也很难成功。当孩子写完后,积极肯定孩子的成绩,让他总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㈨ 解答比多少的问题,解答规律是什么
规律:大数就用加法求,小数就用减法算。求解多几和少几,减法就能全解决。
㈩ 小学数学比多少如何教孩子懂
第一部分:调动兴趣是关键 因为我喜欢数学,所以我愿意去学它,所以我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任何艰难险阻也愿意去克服;克服困难所得来的成功体验又增强了我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所以我更喜欢学数学了。 一个很简单的正循环摆在我们面前,所以说,学好数学,调动孩子的兴趣是关键。调动兴趣的方法有: 1.亲其师,信其道。 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 1)展示能力,让孩子佩服。比如可以在孩子面前秀自己知识渊博、计算和解题能力很强等,孩子们个个佩服地一塌糊涂。 校信通在做优秀大学生数学学习规律调查中也发现,很多学生喜欢某一个老师,甚至是因为老师随手就可以画出很标准的圆、椭圆。 2)展示人格魅力,让孩子敬服。 教育者人格中很突出的一点或几点魅力很容易感染到孩子,比如幽默、严谨等等。一般来说,一位老师要储备至少200—300条笑话,便于在课堂上让学生轻松快乐学习。也有很多孩子喜欢老师的理由是:“她认真负责到家了,天天都有新花样,辩论会什么的,干啥啥行!” 3)用心关爱孩子。 如果想让所有孩子都喜欢您,那就平等对待他们吧!课堂上,如果有成绩不好的学生举手发言,明知他会回答地一塌糊涂,也要鼓励和支持他。 如果您想改变某个孩子的话,那就去“偏爱”他吧!“我喜欢这位老师,是因为她待我象待自己的妹妹一样。”“有一次我数学考砸了,老师在我的作业本里夹了一张纸条,问我是不是有什么心事?我感动极了!” 当然,家长也要积极引导孩子喜欢老师。比如通过和孩子讨论老师的授课方式、性格特点等,引导孩子关注老师的闪光点,发现老师值得自己学习的思考方法、习惯和品质等。 2.化抽象为生动。 比如在讲例题的时候,结合题目给学生讲一些顺口溜、数学故事、数学发展史、生活中的数学等。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比如华罗庚的数形结合顺口溜“数与形,本相依,焉能分作两边飞。数缺形时,难直觉;形缺数时,难入微。代数几何本一体,永远联系莫分离。”生活中的数学包括身边的事、新闻时事等,比如:让学生适度参与现在很多父母都热衷的股票问题;自己家里每月消费多少米,多少油,多少盐等,人均消费多少;今年淮河流域出现洪灾,泄洪时就需要考虑上游水位和下游河道宽的关系等等。 此外,还可以利用游戏和活动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日历中的方程》、数学专题黑板报等。3.化抽象为形象。 现在的学生大都对电脑感兴趣,如果从这一点入手引导学生学数学,是个很好的办法。郑州一所重点中学的刘老师用几何画板让学生形象直观的体会数学知识,学生在学几何画板的同时,学数学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了。 4.成功体验的积累。 兴趣与成就感往往有很大关系。每个孩子都有想成为研究者、发现者的内在愿望,都有被认同和赏识的需要,都希望取得成就和进步。教育者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一点点进步,给不同学生提不同的要求,让他们有机会成功,体会成功时的成就感。 具体做法有:给孩子讲题时不要一下子把思路都讲完,要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独立思考,或讲一半,留一半让孩子自己思考。如果孩子没有能力思考下一半,至少要让孩子独立思考到下一步。当然,家长还要适时给予言语鼓励,一方面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并让孩子体会独立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另一方面,家长也会在鼓励孩子的过程中改进对孩子的认识,培养孩子对同一问题深刻思考的能力和习惯。 小贴士:成功记录本 也可以鼓励孩子专门准备一个笔记本,写自己的成功记录。错题本很重要,但只有错题本,孩子就只能多关注自己的失败经验,用成功记录本记录自己做出某一道对自己来说比较难的题目的过程,记录下今天对比昨天的点滴进步,增强成就感,增加学习兴趣。5.营造学数学的环境。 比如家里的书架上可以放一些数学相关的书籍如《速算秘诀》《中学生数理化》《好玩的数学系列》《训练思考能力的数学书》《故事中的数学》等,并推荐孩子阅读。学校里也可以营造这样的氛围。有位老师说:“我每天课间时间都会坐在教室门口,拿起一本书来看。总会有几个学生来问我看的是什么书,一问一答之间他们就对我手里的书感兴趣了。几天后我就会发现,有一两个学生带头借了这本书。再过一阵子,这本书就风靡全班了。” 第二部分:数学基础要打牢 没有牢固的地基,哪来的高楼大厦?有很多孩子看似粗心而做错的题目,经仔细分析都是由于基础知识不牢固所造成的。比如有的孩子会说:“我就是分不清这两个公式了,考试时用错了。”其实如果这个孩子不仅仅是记住公式,而是会推导的话,考场上现场推导也是可以避免这个问题的。另一方面,孩子有必要掌握、识记一些最基本的知识,也可以说是最基本的工具,比如30以内的自然数的平方,1-9的立方分别是多少等。打牢基础也可以通过做题来实现,这跟题海战术不同,有的学生可能做两道题就弄懂了,那他就不需要再做,有的学生可能需要做20道题,总之,为了达到最好的理解和记忆效果,让学生自己理解知识点之后,再多做1-2道题,达到150%的理解和记忆效果。 打好基础的五步学习法: A.做好课前预习,掌握听课主动权。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B.专心听讲,做好课堂笔记。听课要提前进入状态。课前准备的好坏,直接影响听课的效果。 C.及时复习,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复习是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复习要有计划,既要及时复习当天功课,又要及时进行阶段复习。即将上周,上月,本学期所学内容复习、思考、归纳总结。最好能够利用寒暑假将上学年或本学段以往的内容全部复习巩固。在现阶段的学习中涉及以往不十分清楚的内容,最好及时查阅核实。对数学成绩不是特别突出的学生,一般缺乏学好数学的信心,如果这样坚持2到3年,可以逐步在日常作业和课堂表现中,表现突出,学好数学的自信就逐步树立起来,数学成绩自然会好起来。 D.认真完成作业,形成技能技巧,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权威杨乐院士在回答中学生如何学好数学的问题时,就是很简短的三句话:一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多实践,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多积累,三是循序渐进。这里所说的实践,就是做题,就是完成作业。这里所说的实践,一方面是做题,完成作业并对错题进一步反思,彻底思考清楚,找同类题做3到5题,达到彻底掌握和巩固提高,另一方面,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用所学知识分析、解释生活中的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