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什么测量降水量的多少
‘壹’ 用什么方法测量降雨量
降水对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降水过多或过少,都会带来灾害。因此,人们需要知道一次雨或雪降下了多少水,也需要知道一年、一季或一月里当地下了多少雨(雪)。这样,就需要测定降水量。
在我国民间,通常用下了几指雨或几寸雨(即渗透到土壤里几指深或几寸深)来说明一场雨的大小。这种办法对于粗略估计当地旱象缓和程度等是可以用的,但是它得到的资料不够精确,也不易互相比较。因此用雨水渗透深度来表示降水量,是不够科学的。
为了使降水量具有较高的精确性和比较性,气象观测规范中规定:降水量指从天空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经融化后)降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降水量以毫米为单位。
测定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它的外部是一个不漏水的铁筒,里面有承水器、漏斗和储水瓶,另外还配有与储水瓶口径成比例的量杯。有雨时,雨水过漏斗流入储水瓶。量雨时,将储水瓶取出,把水倒入量杯内。从量杯上读出的刻度数(毫米)就是降水量。冬季降雪时,要把漏斗和储水瓶取走,直接用承雪口和储水筒容纳降水。测定降水量时,把储水筒取出带到室内,待筒内的雪融化后,倒在量杯里,再读取降水量数字。
这样,无论是液态或固态降水的降水量,都是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这样测定就比较精确,而且便于相互比较,并能求出总量。
还有另外一些测定降水量的仪器,例如可以作连续记录的虹吸式雨量计,可以遥测的翻斗式遥测雨量计等。它们的原理和上述的一样,只是分别增加了自记装置和传递信息的装置罢了。
‘贰’ 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什么来测量
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有雨量器和雨量计两种。
雨量器:是用于测量一段时间内累积降水量的仪器。常见的雨量器外壳是金属圆筒,分上下两节,上节是一个口径为20厘米的盛水漏斗,为防止雨水溅失,保持容器口面积和形状,筒口用坚硬铜质做成内直外斜的刀刃状;下节筒内放一个储水瓶用来收集雨水。测量时,将雨水倒入特制的雨量杯内读出降水量毫米数。降雪季节将储水瓶取出,换上不带漏斗的筒口,雪花可直接收集在雨量筒内,待雪融化后再读数,也可将雪称出重量后根据筒口面积换算成毫米数。
雨量计又分
翻斗式雨量计:是可连续记录降水量随时间变化和测量累积降水量的有线遥测仪器。分感应器和记录器两部分,其间用电缆连接。感应器用翻斗测量,它是用中间隔板间开的两个完全对称的三角形容器,中隔板可绕水平轴转动,从而使两侧容器轮流接水,当一侧容器装满一定量雨水时(0.1或0.2毫米),由于重心外移而翻转,将水倒出,随着降雨持续,将使翻斗左右翻转,接触开关将翻斗翻转次数变成电信号,送到记录器,在累积计数器和自记钟上读出降水资料。
虹吸式雨量计:虹吸式雨量计是可连续记录降水量和降水时间的仪器。其上部盛水漏斗的形状和大小与雨量器相同。
‘叁’ 一个地方降水量的多少,是用什么来测量的,通常用什么来度量。
年平均降水量;毫米。
‘肆’ 用()测量降水量的多少
雨量计,其中最原始的是雨量筒,一个桶形装置,下方是一个量杯,在降水后测量量杯中的水量就可以换算出降水量。
详见http://ke..com/view/158741.htm
‘伍’ 怎样测量降雨量
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地雨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面上积聚地水层深度,我们称为降雨量(以毫米为单位),它可以直观地表示降雨地多少。目前,测定降雨量常用地仪器包括雨量筒和量杯。雨量筒地直径一般为20厘米,内装一个漏斗和一个瓶子。量杯地直径为4厘米,它与雨量筒是配套使用地。测量时,将雨量筒中地雨水倒在量杯中,根据杯上地刻度就可知道当天地降雨量了。 中国气象局规定:24小时内地降雨量称之为日降雨量,凡是日雨量在10毫米以下称为小雨,10.0-24.9毫米为中雨,25.0-49.9毫米为大雨,暴雨为50.0-99.9毫米,大暴雨为100.0-250.0毫米,超过250.0毫米地称为特大暴雨。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少数地区根据本省具体情况另有规定。例如,多雨地广东,日雨量80毫米以上称暴雨;少雨地陕西延安地区,日雨量达到30毫米以上就称为暴雨。 如果你手边没有雨量筒,那也不用担心,利用一些常见地器皿,你完全可以自制一个,效果也相当不错。取一个口径为20厘米地一次性塑料或纸制碗(可选用大小合适地方便面纸碗),在其底部凿一比玉米粒稍大地小洞,然后将碗放在一个无盖地罐子上。罐内有一玻璃瓶,瓶口与碗底地小洞相接。简易雨量筒就做好了。简易雨量筒做好后,便可将它放在离地70厘米高处(筒口距地面地距离)承接雨水。雨停后,用秤称出瓶中地水重,30克水即相当于1毫米地降雨量
‘陆’ 降雨量的多少是怎样测量的
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雨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面上积聚的水层深度,我们称为降雨量(以毫米为单位),它可以直观地表示降雨的多少。目前,测定降雨量常用的仪器包括雨量筒和量杯。雨量筒的直径一般为20厘米,内装一个漏斗和一个瓶子。量杯的直径为4厘米,它与雨量筒是配套使用的。测量时,将雨量筒中的雨水倒在量杯中,根据杯上的刻度就可知道当天的降雨量了。 中国气象局规定:24小时内的降雨量称之为日降雨量,凡是日雨量在10毫米以下称为小雨,10.0-24.9毫米为中雨,25.0-49.9毫米为大雨,暴雨为50.0-99.9毫米,大暴雨为100.0-250.0毫米,超过250.0毫米的称为特大暴雨。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少数地区根据本省具体情况另有规定。例如,多雨的广东,日雨量80毫米以上称暴雨;少雨的陕西延安地区,日雨量达到30毫米以上就称为暴雨。 如果你手边没有雨量筒,那也不用担心,利用一些常见的器皿,你完全可以自制一个,效果也相当不错。取一个口径为20厘米的一次性塑料或纸制碗(可选用大小合适的方便面纸碗),在其底部凿一比玉米粒稍大的小洞,然后将碗放在一个无盖的罐子上。罐内有一玻璃瓶,瓶口与碗底的小洞相接。简易雨量筒就做好了。简易雨量筒做好后,便可将它放在离地70厘米高处(筒口距地面的距离)承接雨水。雨停后,用秤称出瓶中的水重,30克水即相当于1毫米的降雨量。
‘柒’ 使用()来测量降水的多少
使用(雨量筒/雨量计)来测量降水的多少.
大气中水气凝结产物,如雨、雪、雹等,都称为降水。
降水的表示方法:
(1)降水量 降水量包括液态降水和固态降水。系指从云中降落到地面未经蒸发、渗漏或流失的水层厚度,以毫米(mm)为单位;
(2)降水强度 系指单位时间的降水量。用毫米/小时(mm/h)或毫米/日(mm/d)表示。
测量降水用的仪器:
有标准雨量筒,自记雨量计和称雪器等。
雨量器是用于测量一段时间内累积降水量的仪器。
雨量计有翻斗式雨量计和虹吸雨量计.翻斗式雨量计是可连续记录降水量随时间变化和测量累积降水量的仪器。虹吸雨量计是可连续记录降水量和降水时间的仪器。
此外,还有用雷达测量降水,根据气象雷达回波强度推算降水强度和降水量,一般用于大范围地区.
以上是概括,如果想了解更多,看看下面的也无妨.
一、雨量筒
1.构造原理
雨量筒是由承水器、漏斗、贮水筒、贮水瓶等组成,测量时雨或(雪)经由承水器、漏斗至贮水瓶,再定时的倒入量杯中进行计量观测。
雨量筒(图14-24)的圆筒,上部2的漏斗口1为圆形,直径20cm,面积314cm2。漏斗口1可自下部贮水筒3上取下,贮水筒内放一玻璃贮水瓶4,以收集雨水。
2.使用方法
雨量筒放置在空旷地方,漏斗口一定要保持水平,筒口离地面高70cm。
每天8时及20时观测两次降水量。量取降水量时用一个特制的量杯。把贮水瓶内的水倒入量雨杯内,把读数记录下来。降水量较多时,一次量不完,可以分几次量取,将几次相加得总降水量。如果降水过大以致使水从贮水瓶内溢出而流入套筒时,应把套筒内的水合并计算。
二、自记雨量计
1.结构原理
自计雨量计(以虹吸式雨量计为例)能连续自动记录降水量和降水的起止时间。它由接水器、浮子室(包括浮筒和虹吸管等)、自记钟、铁柜及盛水器构成。
当雨水通过接水器和管道进入浮子室后,其中水面就升高,浮筒和笔杆也随着上升。下雨时,随着容器内水集聚得快慢,笔尖即在自记纸上记出相应的曲线表示降水量及其强度。当笔尖到达自记纸上限时(一般相当于10mm或20mm的降水量),器内的水就从容器虹吸管排出,流入管下的标准容器中,笔尖即落到“0”线上。若仍有降水,笑尖又随之上升。自记曲线的坡度表示降水强度的大小。
2.使用方法
雨量计应安置在观测场平整的地面上,接水器口离地面高度以雨量计本身长度为准,器口应水平。雨量计应用三根铁丝牵牢并固定在埋入土中的木柱或固定钉上。使用时,将钟上好发条,装上自记纸,给笔尖上好自记墨水。
雨量自记的换纸应按规定时间进行,换纸时应作开始和终止的时间记号,纸的换法和其他自记仪器一样,但因钟筒不易取下,可直接在上面换纸。如果24h内无降水,自记纸上只有一条平线,可往仪器中倒入0.5~1.0mm的水,使笔尖位置升高并对准时间,重复使用。在连续无雨的日子里,一张纸可用10天。如果换纸时由于有降水量,笔尖不在“0”线上,这时,要用人工虹吸方法使容器内的水排出。方法是:将笔尖离开自记纸,用量杯慢慢将水倒入器内,直至虹吸开始为止。
雨量自记纸的时间记号以实际正点为准,两次时间记号之间为24h。降水量和降水时间及降水强度都可在自记纸上读取。
降水量和降水时间的读数:1h内降水量为相邻2h正点线的降水量数值之差。
广东省深圳市气象台的郭世浩, 蒲广亮有一项测量降水的专利.该装置是由电容传感器和测量记录器组成。当有降水时,电容传感器中的雨量—电容变换器将雨水高度变换为电容量,通过测量电路测出雨量—电容变换器的电容变化,便可得出降水量,并由记录器连续记录下来,当降水量达到排水高度时便自动排水。具有结构简单,反应灵敏,精度高的优点。
黄颖发明了被动式冲量法测量降水装置,当降水粒子(雨滴、雪粒、冰粒、冰雹)下降过程中撞击探测面互成夹角d的两个传感器时,通过对垂直于两个传感器探测面正向冲量*和*(可转化为声音或压力)的测量与比较,计算出降水粒子运动方向与两个传感器平面的垂直角度关系(a↓〔1〕,a↓〔2〕),从而可通过组建一个测量阵列,满足降水等目标任意运动方向其角度的测量。该方法主要应用于气象领域对降水等目标小范围运动方向(角度)进行精确测量的场合。
关于雷达测量降水,可以看下面的参考资料.
‘捌’ 降雨量怎么测量的
气象、水文用来测雨量的工具主要是翻斗式雨量传感器(翻斗式雨量计)。这种测量器将接收到的降雨流入一个小斗内,达到一定的数量后就自动倒掉,同时形成相应的雨量记录。气象所用的是0.1毫米的翻斗式雨量传感器,而水文用的则是0.5毫米的。
翻斗式雨量传感器是比较先进的测量器,自动生成降雨记录,他们之前用的是雨量筒和量杯。雨量筒的直径一般为20厘米,内装一个漏斗和一个瓶子。量杯的直径为4厘米,它与雨量筒是配套使用的。测量时,将雨量筒中的雨水倒在量杯中,根据杯上的刻度就可知相应时段内的降雨量。
其工作原理为:雨水由最上端的承水口进入承水器,落入接水漏斗,经漏斗口流入翻斗,当积水量达到一定高度(比如0.01毫米)时,翻斗失去平衡翻倒。而每一次翻斗倾倒,都使开关接通电路,向记录器输送一个脉冲信号,记录器控制自记笔将雨量记录下来,如此往复即可将降雨过程测量下来。
(8)用什么测量降水量的多少扩展阅读:
每次降雨过程中,气象、水文都会根据各自的监测发布雨情,以毫米来计算。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为了知道它们下了多少雨水,设定了降雨的标准。
小雨:1d(或24h)降雨量小于10mm者。
中雨:1d(或24h)降雨量10~25mm者。
大雨:1d(或24h)降雨量25~50mm者。
暴雨:1d(或24h)降雨量50~100mm者。
大暴雨:1d(或24h)降雨量100~250mm者。
特大暴雨:1d(或24h)降雨量在250mm以上者。
参考资料:
网络——降雨量观测
网络——翻斗式雨量计
‘玖’ 用什么办法测量降雨量
为了使降水量具有较高的精确性和比较性,气象观测规范中规定:降水量指从天空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经融化后)降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降水量以毫米为单位。
测定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它的外部是一个不漏水的铁筒,里面有承水器、漏斗和储水瓶,另外还配有与储水瓶口径成比例的量杯。有雨时,雨水过漏斗流入储水瓶。量雨时,将储水瓶取出,把水倒入量杯内。从量杯上读出的刻度数(毫米)就是降水量。冬季降雪时,要把漏斗和储水瓶取走,直接用承雪口和储水筒容纳降水。测定降水量时,把储水筒取出带到室内,待筒内的雪融化后,倒在量杯里,再读取降水量数字。
这样,无论是液态或固态降水的降水量,都是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这样测定就比较精确,而且便于相互比较,并能求出总量。
还有另外一些测定降水量的仪器,例如可以作连续记录的虹吸式雨量计,可以遥测的翻斗式遥测雨量计等。它们的原理和上述的一样,只是分别增加了自记装置和传递信息的装置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