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多少黄帝故里
Ⅰ 我国有关轩辕黄帝的旅游景点有哪些
黄帝被尊奉为“华夏始祖”。祭祀黄帝的景点遍布于中华大地,主要有以下几处:
1、陕西黄陵县黄帝陵,天下第一陵,黄帝衣冠冢,《史记·封禅书》载:“汉武帝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还祭黄帝冢桥山。”汉武仙台,即汉武帝祭祀黄帝所筑,台高20余米,现已用块石砌筑并建有登台石阶及云板,护栏等。;
2、河南新郑黄帝故里,黄帝故里祠始建于汉代,后经毁建,明清修葺。明隆庆四年(1570年)于祠前建轩辕桥。;
3、河北涿鹿黄帝城,即涿鹿故城,亦称轩辕城,位于涿鹿县矾山镇三堡村北50米处。据《史记》记载,黄帝杀死蚩尤,归服炎帝后,“邑于涿鹿之阿”即建都城于涿鹿山下的平地之上。据传,黄帝城即黄帝所建华夏建一都城。;
4、甘肃正宁黄帝冢,黄帝冢位于正宁县五顷塬乡五顷塬与二顷塬村之间,子午岭西麓桥山,距正宁县城24公里。最早记载黄帝冢在正宁县境内的史书是班固编撰的《汉书》,该书《地理志》在“上郡阳周”条目下注为:“阳周:桥山在南,有黄帝冢。莽曰上陵畤”。《史记》云:“黄帝崩,葬桥山”。 《史记索隐》地理志云:“桥山在上郡阳周县,山有黄帝冢也”。《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黄帝陵在宁州罗川县东八十里子午山”;
5、浙江缙云黄帝祠宇,原名缙云堂,曾是轩辕黄帝三大行宫之一——三天子都所在地,始建于东晋成帝咸和( 326 - 334 )年间,为中国古代道教活动中心地之一。黄帝祠宇坐东南朝西北,与陕西黄帝陵遥相呼应,形成“北陵南祠”的格局,是我国南部祭祀、朝拜中华民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主要场所。目前为止,这是全国最大的轩辕黄帝史迹展览馆;
6、河南灵宝荆山黄帝铸鼎原风景区,位于河南省灵宝市西25公里处阳平镇境内,它是中华文明始祖轩辕黄帝铸鼎祭天、奠定邦国、驭龙升天的地方。《史记·封禅书》载:“帝采首山之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成崩焉…。其臣左彻取衣冠几杖而庙祀之……”铸鼎原由此而名。铸鼎原现存唐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 《轩辕黄帝铸鼎碑铭》碑一通,它是全国迄今发现的关于记载黄帝功绩的最早的一通碑刻,是研究黄帝文化的稀世珍品,也是铸鼎原悠久历史的见证;
7、山西曲沃黄帝庙,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记述:“黄帝崩,葬桥山。”真正的桥山应该在哪里?迄今为止,名声最大的当数陕西省黄陵县的桥山黄帝陵。然而,当代国学大师钱穆详细分析了远古时代黄帝活动的范围,通过对大量史料进行分析判断后得出结论:“现在有三个桥山:一个在陕西中部县(今黄陵县)西北,下面有一条河穿过,所以叫桥山,上边有黄帝陵。一个在察哈尔省(今河北省北部)涿鹿县。……还有一个桥山在山西襄陵县(今襄汾县襄陵镇)东南四十里接曲沃县界,下面有很幽深的一个石洞,山盖在上边像一座桥,……据我们前面讲的黄帝活动的地域看,这一个桥山最可能是他埋骨所在。”
8、陕西靖边黄帝冢:
●自王莽新朝终至东汉开朝始,由于地名的更改及人为对史籍的删减,黄帝原冢究竟地处何方就成了一个问题,从此变得扑朔迷离,争论不休。
●此后历朝历代,由于史料混淆,因此上古中国之地和诸祖陵寝坟冢越发弄得不清不楚了。
●各种史料证实,世人公认的黄陵县“黄帝陵”并非轩辕黄帝的“原葬之地”,史学界和当地百姓也都认为:这只不过是黄帝的“衣冠冢”而已。
●综合历史的各种蛛丝马迹,当今史学界认为只要确定了“阳周故城”的地理位置,便可在阳周城南之处找寻到华、夏两族始祖的陵寝之地。
●而各种史籍、域名、传说皆将黄帝原冢之地指向靖边境内杨桥畔、龙洲区域。相信,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和先进技术的介入,靖边县“黄帝原冢地”的真伪不久将大白于天下。
另外,运城的黄帝都,方山县的黄帝庙,阳曲、绍兴的轩辕庙,平谷区的轩辕庙遗址,绵阳安县、烟台龙口的黄帝庙,房山、德阳的轩辕寺庙,以及南宁的三界轩辕庙,皆为祭祀黄帝之地。
Ⅱ 河南省境内有那些古代遗址这些地方在哪个城市
1、殷墟
殷墟,原称“北蒙“,是中国商朝后期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科学发掘91年来,考古人员清理过商代墓葬超过2万座。“妇好墓在单个墓葬中出土随葬品数量最多,代表了晚商文化的发展水平、思想观念、活动范围以及工艺技术水平。
20世纪初,殷墟因发掘甲骨文而闻名于世,出土了大量都城建筑遗址和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存,系统地展现了中国商代晚期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确立了殷商社会作为信史的科学地位。被评为20世纪中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首。
2、河南仰韶文化遗址
位于河南省渑池县城北韶山脚下,距县城9公里。遗物中陶片较多,石器和骨器较少。有长条形单刃的石刀和中部钻圆孔的石纺轮;有骨镞、骨凿和骨针等。
这个遗址出土的彩陶较复杂,多先施白色陶衣,然后着彩。彩绘图案有米字纹、弦纹、x形纹、方格纹和圆点纹等,与庙底沟的彩绘图案类似,其时代应属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1978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3、贾湖遗址
位于河南省舞阳县北舞渡镇西南1.5公里的贾湖村,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前期重要遗址,释光测年结果显示其距今约9000―7500年,保护区面积5.5万平方米,始发现于20世纪60年代初。
是规模较大、保存完整、文化积淀极为丰厚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骨笛贾湖遗址共发掘出30余支骨笛,还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最早、保存最完整的管乐器。通过贾湖遗址出土的陶器上的附着物发现:9000年前贾湖人已经掌握了酒的酿造方法,这一发现也填补了世界酒文化的空缺。
(2)中国有多少黄帝故里扩展阅读:
在贾湖遗址出土的遗物中,共发现十多例契刻符号,分别刻在甲、骨上,专家研究认为这些刻符的笔画与汉字的笔画一致,书写特点也是先横后竖,先左后右,先上后下,与汉字基本结构相一致。是世界上发现的最早与文字起源有关的实物资料。
贾湖刻符对汉字来源的关键性问题提供了新的佐证,并被认为早于安阳殷墟的甲骨文卜辞4000多年,领先于素称世界最早的古埃及纸草文字,是迄今为止人类所知最早的文字雏形。
Ⅲ 黄帝和炎帝在哪个省
黄帝是河南新郑人。黄帝, 少典之子,本姓公孙,长居姬水,因改姓姬,居轩辕之丘(在今河南新郑西北),故号轩辕氏,出生、创业和建都于有熊(今河南新郑),故亦称有熊氏,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后葬于陕西省延安府中部县桥山,华夏族形成后被公认为全族的始祖。《 国语•晋语》及《世本》和《大戴礼记》中的《帝系》,都说黄帝是少典之子。《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姓公孙,名曰轩辕”,其国号为“有熊 。绝大多数古代文献记载黄帝故里在有熊(今河南新郑),也有个别观点主张“昆仑说”、“天水说”、黄帝故里---河南新郑“姬水说”和“寿丘说”。后面的几种观点,早已经被学术界一一驳倒。值得一提的是,汉代山东曲阜人孔安国为了提高他家乡的知名度,谎称黄帝生于寿丘,受其误导,西晋学者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中附和了一下,当时就有人指出了皇甫谧的错误。孔安国篡改历史严重,其观点也早已经被历代史学家用如山的铁证驳倒,经其染指的书也被称为《伪古文尚书》。从春秋时期起,郑国名相子产就曾带领民众登具茨山祭拜黄帝,战国时期魏国的正史《竹书纪年》对黄帝故里在新郑有明确记载。对于黄帝故里在新郑,历代文献记载很多,新郑的古迹也很多。特别是十几年前发现的“具茨山天书”和“具茨山岩画”等远古时期遗址,进一步肯定了新郑的黄帝故里地位。学术界早已对此达成共识。黄帝故里在河南新郑,这是国内史学界的共识。几乎所有的古代文献都可以佐证,并且有20多处黄帝时期的历史遗迹可以佐证。新郑黄帝故里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家aaaa级景区,是全国唯一的华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是中华第一大典,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郑黄帝故里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拜祖的圣地,也是十八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拜祖仪式和历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的现场。几乎所有的古代文献都可以证明黄帝故里在新郑。最早的记载是战国《竹书纪年》:“黄帝轩辕氏,元年帝即位,居有熊。”有熊在什么地方?《史记·五帝本纪·解集》说:“谯周曰:‘(黄帝)有熊国君,少典之子也。’皇甫谧曰:‘有熊,今河南新郑是也。’”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说:“或言新郑县,故有熊氏之墟,黄帝之所都也。”唐杜佑《通典·州郡典七》说:“新郑县,汉旧县,有溱洧二水,祝融之墟,黄帝都于有熊亦在此,本郑国之地。”1931年版《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说:“有熊,黄帝之都,即今河南新郑县。”1986-1993年版《汉语大辞典》说:“有熊,古地名,传说黄帝所建之都。故址在今河南省新郑县。”不仅历代史书这样记载,明代至民国年间的《大明一统志》、《大清一志》、《河南通志》、《开封府志》、《新郑县志》都一致记载新郑古为有熊。另外,如碑刻,金代刘文饶的《修德观问道碑记》曰:“郑,古有熊之国,黄帝所都。”明正德十二年《重修太清观志》:“河南新郑,古有熊氏之国也。”以上历代文献、地方志和碑刻,告诉我们,从战国的《竹书纪年》至今,一致记述新郑古代为“有熊”。当代着名史学家李学勤在《始祖山中华圣地建设促进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说:“常常有人问这样一个问题:新郑这个地方的传说究竟有多少可信性?我说从文献上来看,新郑作为‘有熊氏之墟’和作为‘少典氏之国’这一点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炎帝,又称神农氏、烈山氏、列山氏、厉山氏、连山氏,姓姜,名石年,传说中我国古代黄河流域上游的姜姓部落首领。 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时期,少典国君娶一个有蟜氏的女子为妃,名任姒(一说女登)。一日任姒外出游览华阳(在今陕西商县),“有神龙首”(《史记·五帝本纪·正义》),任姒顿觉心动,感而怀孕,生炎帝于厉山石穴之中,故称厉山氏、烈山氏、连山氏;长于姜水(即岐水,今陕西岐山),故以姜为姓;炎帝初生时,人身牛首龙颜,“三辰而能言,五日而能行,七朝而齿具”(《汉书·人表考》),“有圣德,以火德王”(《史记·五帝本纪·正义》),故称为炎帝。可见炎帝是现在的陕西省人。
以上回答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杭州图书馆
Ⅳ 黄帝故里在哪里
郑州市新郑市轩辕路1号。
新郑市黄帝故里景区 ,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轩辕路,为汉籍史书中记载有熊氏的族居地,故有熊国之墟。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新郑黄帝拜祖祭典”的遗产地。
两千五百年前,春秋时期政治家、思想家子产就曾带领百姓登新郑具茨山拜祭黄帝。 汉代在此始建轩辕庙,历史有毁有修。明代隆庆四年(1570年)修葺,于庙前建“轩辕桥”;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新郑县知事许朝术于庙前立“轩辕故里”碑。后又经2002年和2007年两次大的扩建,形成新郑市黄帝故里景区。
2006年6月,由河南省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公布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08年6月7日,“新郑黄帝拜祖祭典”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新郑市黄帝故里景区是海内外炎黄子孙拜祖圣地之一,当代一些文化学者、专家倡议将轩辕黄帝诞辰、上巳节设立为“中华圣诞节”,呼吁普天下华夏儿女在每年的农历三月三日共同纪念人文始祖轩辕黄帝。根据新郑市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2016-2020),“十三五”期间将新郑市黄帝故里景区打造为国家5A级景区。
Ⅳ 国家认可的黄帝故里是哪里
国家认可的黄帝故里是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轩辕路,为汉籍史书中记载有熊氏的族居。
新郑市黄帝故里景区是海内外炎黄子孙拜祖圣地之一,当代一些文化学者、专家倡议将轩辕黄帝诞辰、上巳节设立为“中华圣诞节”,呼吁普天下华夏儿女在每年的农历三月三日共同纪念人文始祖轩辕黄帝。
根据新郑市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2016-2020),“十三五”期间将新郑市黄帝故里景区打造为国家5A级景区。
(5)中国有多少黄帝故里扩展阅读
轩辕丘与黄帝纪念馆区位于黄帝宝鼎坛之北,占地约1万平方米。轩辕丘旧址于此,清末被毁,今又象征性修复。丘高19米,直径100米,丘上植草木。黄帝纪念馆位于轩辕丘下,总投资1600万元,高11.9米,宽50米,二层,建筑面积30018平方米。
由郑州大学建筑工程院和河南省古建筑研究所进行建筑设计和装修设计。纪念馆采用地穴覆土式建筑手法,为新石器时代人字形建筑,通过岩画和青石等传统表现手法,表现根文化主题。
一层在地下,北壁墙中央端坐轩辕黄帝黄铜像,通高5.9米,取“九五”之尊,右手执权杖,左手握拳置膝上,目视前方,睿智、英武、端庄、慈祥。纪念馆门前亦有一尊玻璃钢仿石雕黄帝像,与馆内塑像相同。
黄帝纪念馆前左侧靠东墙树“世界客属第十八届恳亲大会拜祖纪念碑”。历年大型祭拜活动在黄帝纪念馆前黄帝宝鼎坛区举行。黄帝故里景区2003年为国家AAA级景区,2006年晋升为国家AAAA级景区。
Ⅵ 炎黄故里在哪里
炎黄故里
黄帝故里概况
新郑市位于郑州市南,自然地理条件优越,文化资源丰富,铁路、公路、航空交通方便,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诞生地和建都地。据文献记载,新郑有黄帝及其臣属活动遗址与纪念性古迹 24 处,有许多地名山名是有熊氏轩辕黄帝和他的父亲少典以及大臣之名为名的,诸如有熊、少典之墟、轩辕丘、轩辕故里、黄帝口、风后顶、大鸿山、西太山、力牧峰、常先口等,这在全国是罕见的。最早的纪念性建筑是春秋时在具茨山风后顶所建轩辕庙,其后是汉代在轩辕丘所建轩辕故里祠。这两座建筑,历代有毁有修,至明清时代重新修葺,至今香火不断。
Ⅶ 轩辕故里在哪
轩辕故里在天水市清水县新城区。
轩辕故里,位于天水市清水县新城区,中山路北端轩辕大道。是轩辕黄帝诞生和早年生活的所在地。
轩辕故里,自明朝修建轩辕故里祠以来,历史有毁有修。1943年被国民党驻军拆除,盖了碉堡,剩下一厢房。
庙前曾树有轩辕故里石碑,系明朝学者胡缵宗所题。后又经2006年至2015年这几年的不断扩建,形成轩辕故里景区。
(7)中国有多少黄帝故里扩展阅读:
西江文化是轩辕故里清水文化重要的支流之一。这一文化给轩辕故里清水文化注入了生生不息的活力。
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学校教育组织和学术研究机构,也是我国古代一种较高的学府。它肇始于唐末五代战乱之际,至两宋时形成制度并盛行于世。
我国着名的六大书院即形成于此时。元代以后,书院逐步被政府所控制,性质有所改变。书院在我国封建时代后期社会动荡、科举废弛的情况下,独树一帜,教书育人,繁荣学术,从宋初到清末千余年间培养了大批人才,为我国古代教育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Ⅷ 黄帝故里到底在哪里呢
黄帝是我们共同的祖先,所以回答讨论这个问题一定要严肃,不能人云亦云,毫无根据的说出来。
河南学者徐旭生先生,是我国着名古史学家、考古学家及教育家,有着“中国考古界拓荒者”之称。徐旭生关于华夏炎黄起源做过许多重要的论断影响至今!
其史学巨着《中国古史传说的时代》中叙述:“大约华夏集团从陕西、甘肃一带的黄土原上,陆续东迁,走到现在河南、山东、河北连界大平原上,首先同土着的东夷集团相接触。始而相争,继而相安,血统与文化逐渐交互错杂”。
这里说的华夏集团,就是我们的老祖先炎帝和黄帝,这在央视纪录片《黄帝》中,有一个大概的地区描述,大家请看下图:
炎黄是祖先,黄土高原渭水流域是源头。如果否定我们中国人共同的祖先,这是一种民族的悲哀,是一种文化的不自信。找到源头,寻到根,是每个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的共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