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口概况 » 红军最快到大渡口多少时间

红军最快到大渡口多少时间

发布时间: 2022-09-07 02:58:28

㈠ 红军长征走了多长时间

长征时间是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

长征到底走了多少里?
回顾中国近代史,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先后举行长征的红军部队共有4支:

第一支是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西的吴起镇(今吴旗县),行程达二万五千里;

第二支是红二十五军(后编入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西延川永坪镇,同陕甘红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行程近万里;

第三支是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5月初放弃川陕苏区,由彰明、中坝、青川、平武等地出发,向岷江地区西进,1936年10月9日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一万余里;

第四支是红二、红六军团(后同红一方面军第三十二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于1935年11月19日由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1936年10月22日到达会宁以东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两万余里。

由于分别处在敌军的分割、包围之中,这4支红军部队在举行战略转移时,起始的时间、地点各不相同,行程亦大相径庭。

由此还可以看出,4支长征队伍的总行程约六万五千里,而 “二万五千里”只是其中的1支——红一方面军的基本行程。

1935年,毛泽东先后于10月23日在吴起镇、11月5日在甘泉县象鼻子湾发表讲话说,根据(红)一军团的统计,(长征)最多的走了二万五千里,“这确实是一次远征,一次名副其实的、前所未有的远征!”

很快,“二万五千里长征”引起了中外各界人士的广泛重视。而中共中央对这种说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11月13日,中共中央首先明确地宣布了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的结论。紧接着,11月28日,中共中央在《抗 日救国宣言》中,再次明确指出:“……曾经派遣了自己的红军主力,经过二万五千里的长征,历尽艰难困苦北上抗 日。”

㈡ 红军长征到底走了多久路程知多少

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经过的11个省

红军第一方面军在1934年10月从福建西部的长汀、宁化和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陕西等十一个省。在整个长征的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了千辛万苦,击败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

由于各方面军的出发地和中途原因共为15个省市
如红二十五军和鄂豫皖省委按照中共中央指示,于1934年11月从河南罗山县开始西移,在鄂豫陕边建立根据地,粉碎国民党军两次“围剿”。次年7月过陇东,9月与陕甘根据地的第二十六、二十七军会师,合编为第十五军团。第一、三军团到达后,与之合编为红一方面军。
红二十五军长征起点为河南(一)开始地点:从长江南北各苏区
结束地点:陕甘革命根据地(亦称陕甘苏区)
(二)长征途经主要地点


红1方面军长征路线


何家冲、金家寨、泾县、旌德、陶家河、汤口、谭家桥

红2方面军长征路线


分水、淳安、怀玉山、常山、重溪、玉山、江山、横峰

红4方面军长征路线


戈阳、古楼、庆元、福安、宁冈、宁化、井冈山、雩都

红6军团西征路线


长汀、全州、桂东、信丰、瑞金、宁远、汝城、王母渡

红7军团北上路线


大田、良田、新田、宜章、城口、安远、界首、盘县、宾川

红10军团北上路线


会泽、绞平渡、靖县、黔西、遵义、威信(扎西)、西昌、

红25军西征路线


娄山关、木黄、中甸、安顺场、永顺、大庸、桑植、汉源

革命根据地以及游击区


泸定、天全、名山、懋功、两河口、炉霍、甘孜、苍溪、

敌军进攻方向


巴中、毛儿盖、阿坝、巴西、山阳、柞水、卢氏、腊子口

敌军封锁线


淳化、会宁、将台堡、延安、永坪镇、吴起镇、神木。

革命根据地

中央革命根据地、闽浙赣革命根据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湘赣革命根据地、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川陕革命根据地、鄂豫陕革命根据地、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三)长征原因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以及敌强我弱,中央革命根据地(亦称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遭到失败,红军第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同时留下部分红军就地坚持游击战争。8月,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为了给中央红军战略转移探索道路,命令红六军团撤离湘赣苏区,到湘中发展游击战争。10月,红六军团与红三军(后恢复红二军团番号)会合,并创建了湘鄂川苏区。但最后合编为红一方面军

㈢ 长征时中央红军的湘江之战经过

中央红军在进行湘江战役之前,连续突破国民党军设置的三道封锁线,基本上比较顺利,尽管没有打大仗、硬仗,但长途急行军、气候渐冷、水土不适等,也使红军减员不少。第一次突围减员3700余人,第二次突围减员9700余人,第三次突围减员8600余人,共减员2.2万余人。这就是说,红军突破第四道封锁线的实际兵力,不再是出发时的8万多,而只有6.4万人左右。

红军接连突破三道封锁线,使蒋介石既对粤军和湘军的不力十分恼火,又增强了一定要将红军聚歼于湘江以东、湘桂边界以西的桂东北地区的企图。于是凭借所谓湘江“天堑”,筑构更加坚固的第四道封锁线。

还在红军突破第三道封锁线之前,蒋介石已判明红军南进突围的战略意图,并非真要占据湘粤桂边境,而是沿红六军团路线经桂东北去湘西北与贺龙、萧克的红二、六军团会合。他很害怕这两支红军会合后在湖南重建根据地,将湘鄂川黔的苏区连为一体,形成更大的红色区域。在红军还未完全突破第三道封锁线时,蒋介石就任命老牌反共健将何键为“追剿”军总司令,中央军嫡系薛岳为“前敌总指挥”,统领湘、粤、桂军和中央军,共26个整师、30余万兵力,全力“围歼”红军。蒋介石的“围歼”计划,是凭借两道天然屏障,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堵截红军于潇水以东地区,在宁远的天堂圩与道县间进行合击。此一步骤若难实现,第二步,则是聚集各路大军,阻截红军于桂东北湘江以东地区,在湘江之滨聚歼之。

湘江之战的三个主要战场

中央红军在突破第三道封锁线后继续西进,先头部队长途奔袭,于1934年11月22日占领潇水西岸的最大渡口──道县,24日又攻克江华水口圩。25日,红军大部从湘南道县与水口间渡过潇水。这样,蒋介石“围歼”红军的第一步就泡汤了。

蒋介石的第一步计划落空后,严令桂、湘两军按原定计划,对已过潇水的红军先头部队进行夹击,对未过潇水的红军余部进行堵截,务必全歼红军于湘江以东。

中央红突破蒋介石第二步计划的进军从11月25日开始。当日下午,中革军委正式下达从湘南进军桂东北湘江的作战命令,指示红军各部分四路纵队从多个地段强渡湘江。次日,红军主力进入桂境,开始形成以红一军团为右翼、红三军团为左翼,军委纵队和八、九军团随后,军团作后卫向湘江前进的态势。27日,两翼前锋已抢占从兴安的界首全州的屏山渡之间60里湘江的所有渡口和作战阵地。此间,国民党中央军已夺回道县进行追击;湘军已进入全州,占领部分渡口封锁湘江,进行堵击;桂军已回师灌阳进行阻击。这样,在总体上,敌军已形成南北两方,一头一尾,妄图围歼红军的格局。

惨烈的湘江之战,主要在三个战场展开。

──首先是11月28日开始的灌阳新圩阻击战。

红军突破湘江防线的战役,于28日凌晨,从红三军团红师阻击桂军向新圩的进攻开始打响。中革军委命令五师“不惜一切代价,全力坚持三天至四天”,掩护中央两个纵队过江。

28日晨,红五师阵地刚部署完毕,桂军七个团沿着通向江边公路向五师阵地扑来。敌方凭借兵力数量和武器装备的绝对优势,展开猛烈进攻天上敌机低空扫射,地面敌炮连珠轰击,敌步兵作集团式轮番冲锋,但红五师无所畏惧,顽强阻击。头天,桂军只占领几个小山头。以“小诸葛”着称的白崇禧大骂部属指挥无能。部属实告:红军部队是彭德怀的三军团第五师,从师长李天佑到团营连长,很多官兵都是广西人,对这一带很熟悉,有的原来是我们部下。他们很能打,难克。于是,桂军又投入新的兵力,加派飞机参战。29日和30日,战斗更加激烈。红五师指战员拼死坚守阵地,与敌军反复争夺山头,进行白刃战,击退敌数十次进攻。战至30日下午,完成阻击任务后才奉命撤离。红五师浴血奋战三昼夜,不仅师参谋长牺牲了,两个团的团营连干部几乎全部非伤即亡。全师3000多人,损失达2000多人。

─二是11月29日打响的兴安界首光华铺阻击战。为了阻击由全州打过来的湘军和由灌阳追过来的桂军,保证中央纵队顺利过江,只有在这里背水一战。在里承担阻击任务的,只有红四师一个团,要迎桂军四个团的猛烈进攻。为此,彭德怀将军团挥部设在湘江西岸离界首渡口仅200多米、且靠近江边的一座叫三官堂的祠堂里。这里虽无任何隐蔽物,但地势稍高,能观察渡口情况。他亲自指挥这场关系重大、异常严酷的击战,有三天三夜没合过眼。

29日晚,桂军四个全部出动,凭借熟悉地形的有利条,企图对红军进行夜袭。擅长夜战的桂军突破红军在光华铺的阵地,直插界首渡口。红军守团发现敌人后,命令时任三营营长的张震率部堵击,坚决住。

1994年9月,已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张震,重来这里,凭吊60年前牺牲的战友,讲述了当年激战的情景。他说:当年打阻击战的是我们红十团。11月29日深夜,敌军偷袭我们阵地,并迂回到我们身后,向界首渡口奔去我们三营奉命追赶,同敌军短兵相接。夜里漆黑,展开混战。30日拂晓,我们虽已消灭大部敌人,但界首渡口西岸失守。此时,中央第一纵队即将抵达东岸准备渡江,情况分危急。团长沈述清率领一、二营直奔渡口,经过多次冲杀争夺,最后消灭了敌军,夺回渡口,加强守备力量,巩固了周围阵。但在继续争夺的战斗中,沈团长和代理他的师参谋长杜中美同志都中弹身亡。到了中午,敌军两个团在被我们打得尸横遍野后才占领光华铺;敌军另一个团沿江东岸向界首渡口进逼。这时,彭老总一方面紧急调四师两个团来接应我们十团,另一方面又令五师一个团迅速打击东岸立足未稳之敌。黄昏后,中央第二纵开始过江,我们全师向处在高处的光华铺之敌发动反攻,经过又一夜艰苦战斗,终于守住了我们阵地的第二道阻击线。天亮,已是12月1日。完成新圩阻击战任务的红五师主力赶来,与我们一道阻击了敌军数十次连续进攻。直中午时分,中央纵队安全过江,穿越桂黄公路后,我们才奉命撤离。张震在回忆录中写道:“湘江一战,我们团共伤亡400多人,几乎接近全团人员的一半,两任团长牺牲在这里。他们中间,有我的老上级,有我的好战友,他们的热血染红了湘江,我深深为之痛惜,时常念及他们。”

──三是11月29日开始的州觉山铺阻击战。这是敌我双方投入兵力最多的一场血战。

觉山铺北距全州30里,南离界首50多里,是敌军抢占湘江主要渡口的咽喉要冲。作为保护中央纵队右翼前锋的红一军团在27日过江后,红二师在觉山铺一线阻击从北面全州县城开来的湘军三个师。急于南下封锁湘的湘军,在29日清晨向红军阵地发动猛攻势。数十门大炮和数架飞机狂轰滥炸,将红军阵地前的松树林炸得只剩下一根根树桩。次日凌晨,红一师两个团在湖南潇水完成阻敌任务后,急速赶来投入战斗。时任红一军团政委的聂荣臻回忆这场阻击战写道:30日凌晨,我一师赶到,部队非常疲劳,有些战士站在那里就睡着了。但军情紧急,不得不立即动员,仓促调整部署,进入阵地。这一天的阻击战进入高潮。敌人第一冲锋很快被打垮,丢下了几十具尸体,又组织第二次冲锋。随着敌冲锋次数的增多和投入的兵力越来越大,阵地上硝烟弥漫,我们利用有利地形顽强阻击,敌军体越来越多。战至下午,敌人从三面向我进攻,我军多处阵地失守,五团政委易荡平负重伤。这时,敌军端着刺刀上来了,荡平同志要求他的警卫员向他开枪。警卫员泪如泉涌,手直打颤。荡平同志夺过警卫员的枪,实现了决不当俘虏的誓言。四团政委杨成武同志也负了重伤。但经过一天拼杀,我军还是守住了主要阵地。

12月1日这天,对于中央红军生死攸关。因为三分之二的部队还未过江,而敌军已疯狂逼进,不惜一切代价与我前锋部队抢夺渡口。凌晨一时半,中革军委向全军下达紧急作战命令。两小时后,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红军总政部又联署保证执行军委命令的政治指令:

一日战斗,关系我野战军全部。西进胜利,可开辟今后的发展前程,退则我野战军将被层层切断,我一、三军首长及政治部,应该连夜派遣政工人员,分入到各连队去进行战斗鼓动。要动员全体指战员认识今日作战的意。我们不为胜利者,即为战败者。胜负关全局,人人要奋起作战的勇气,不顾一切牺牲,克服疲惫现象,以坚决的突击,执行进攻与消灭敌人的任务,保证军委一号一时半作战任务的全部实现。打退敌人占领的地方,消灭敌人进攻的部队,开辟西进的道路,保证我野战军全部突过封锁线,应是今日作战的基本口号。望高举着胜利的旗帜向着火线上冲去!

㈣ 红军长征的路线 重要战役及对应的时间

红军长征的路线图

http://cyc7.cycnet.com/xuezhu/image/hjA0031.jpg

各路红军长征时间、经过的省份及里程

红军长征时间:从1934年10月17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开始,至1936年10月22日红二、红一方面军会师结束。红军长征历时两年零五天。

按长征时的行政区划和习惯称谓,红军长征经过的省为14个: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原为四川一部分。

1928年9月国民党中央全会决议西康特别区正式建为行省。1935年7月成立西康建省委员会。1939年1月正式成立西康省)、青海、河南、湖北、甘肃、陕西。按现在行政区划为15个: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重庆、云南、四川、青海、河南、湖北、甘肃、宁夏、陕西。

各路红军长征总里程约为六万五千余里。

其中:红一方面军从1934年10月17至1935年10月19日,历时12个月零2天,途经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陕西11省,行程二万五千里。

红二方面军从1935年11月19日至1936年10月22日,历时11个月零3天,途经湖南、贵州、云南、西康、四川、青海、甘肃、陕西8省,行程二万余里。

红四方面军从1935年3月下旬至1936年10月9日,历时1年零7个月,途经四川、西康、青海、甘肃4省,行程一万余里。

红二十五军从1934年11月16日至1935年9月15日,历时10个月,途经河南、湖北、甘肃、陕西4省,行程近万余里。
参考资料:http://news.sohu.com/20060908/n245241282.shtml

小战役不计其数,大战役有

湘江战役
强渡乌江;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
强渡嘉陵江
飞夺泸定桥 ;
包座战役;
激战腊子口;
酣战直罗镇;
东征战役;
西征战役;
百丈关战役

蒙山脚下炮声隆——忆百丈关战役
--------------------------------------------------------------------------------

http://www.scol.com.cn 四川在线 (2005-06-21 20:55:57)
1935年10月24日,红三十军、九军二十七师从阿坝州懋功出发,以迅猛之势,击溃杨森残部,穿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向宝兴、天全、芦山三县发起进攻。

11月1日,中纵队一举攻占宝兴,乘胜进占灵关镇,接着连续打垮敌刘湘教导师之一个旅一个团的阻击,直逼芦山城下。右纵队攻克西康金汤镇后,继下天全以西紫石关、大岗山,击溃刘湘模范师的一个旅,10日占天全城,随即向东迂回,协同中纵队包围芦山。12日攻克芦山。10余日内,红军占领了邛崃山以西、大渡河以东、青衣江以北和懋功以南之川康边广大地区,毙、俘敌10000余人,击落敌机一架。

随后,红四方面军决定向名山、邛崃进击,乘胜东下川西平原。刘湘为阻止红军攻势,屏障成都平原,遂急调其主力王缵绪、唐式遵等部以及李家钰部,集结于名山及夹门关、太和场、石碑岗,连同原来当地敌军共达80余团。

11月13日,红四方面军中纵队全部及右纵队第四军集中15个团的兵力,由五家口向朱家场、太和场之敌发起攻击,14日占领该地,击溃敌暂编第二师两个团。16日攻占百丈镇,打退敌6个旅的反扑。然后沿百丈通邛崃大路攻击前进,至下午4时,相继占领黑竹、治安场、王店子。但攻势很快即在敌优势兵力的阻击下受挫。

19日拂晓,敌10多个旅在飞机、大炮掩护下,由北、东、南三面向红军突出于百丈地区10余里长的弧形阵地反扑,广大指战员忍着疲劳寒冷在山谷、烂田和松林中与优势之敌展开浴血苦战。子弹打光了,就与敌人反复进行白刃搏斗。有的战士手臂打断了,就用牙齿咬着拉火索将手榴弹拉响,与冲到身边的敌人同归于尽。

经过连续七昼夜的激战,毙、伤敌15000余人,红军伤亡近万人,主力受挫。被迫于21日撤出百丈。百丈失利证明了毛泽东同志说过的南下是绝路的正确论断。这次战役历时18个昼夜,仗愈打愈大,是南下以来最剧烈的一次战役。百丈战役后,全军于当月撤至天全芦山宝兴三县休整并准备过冬。

百丈关战役的经过,原国家主席李先念于1935年撰文进行了总结。

.

强渡乌江

http://www.gog.com.cn 2005年12月20日 21时15分06秒 金黔在线 ‘字号:大 中 小’
1931年12月31日,红四团到达乌江边。乌江是贵州第一大川,也是遵义、桐梓南面的天然屏障,夹岸悬崖对峙,高不见顶,江流翻滚,恶浪滔滔,江上浓雾弥漫,又值大雪之后,天寒地滑。对岸驻敌,凭险据守,后有强敌紧追不舍,红军处境十分困难。军团长林彪

向耿飚亲自下达了突破乌江的任务。他们决心徉攻渡口大道,主攻上游500米处的小路。在寒冷的江边,红四团度过了1935年元旦。元月2日,渡江尖兵队的8位勇士首先跳进刺骨的江水泅渡乌江。但遭敌阻击,试渡失败,一位福建籍战士牺牲。入夜,突击队利用竹筏夜渡。三连长毛振华带五位勇士上了第一只筏子。3只竹筏相继出发。半小时后两只竹筏撤了回来,一只下落不明。红四团扎制了60多个竹筏,次日开始强攻。敌人猛烈的炮火企图封锁住江面。突然,对面江边响起了一阵枪声,守敌一片惊慌,立即掉转枪口。竹筏乘机靠岸。原来,毛振华和5位勇士昨夜偷渡成功,却等不到后续部队,头上距敌人工事仅几米,因此未敢打手电筒与对岸联系,便潜伏下来伺机而动。第一批强渡的同志与毛连长会合后,第二梯队一营又迅速过江。这时,敌人的预备队开了上来,借助优势火力向红军猛扑,一营被迫撤至江边。紧急关头,师长陈光调来炮兵连长赵章成和指导员王东保。所谓的炮兵连其实只有一门炮,5发炮弹。赵章成四发四中,准确地将炮弹射到了敌群中。敌人四散奔逃。滩头部队乘势反攻,红军终于完全占领了乌江渡口。突破乌江天险,打开了通往遵义的门户。

喋血湘江

1934年11月25日~12月1日 ,中央红军在全州(今广西全州县)以南湘江东岸与敌浴血奋战。湘江战役,是蒋介石精心策划的一次大战役,也是红军长征经历的第一场恶战。蒋介石投入嫡系部队和湘、粤、桂三省地方军阀部队近30万人的兵力,妄图全歼我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地区。敌我力量如此悬殊,“左”倾领导人的错误决策又给红军造成了全盘被动,在这种险恶的情况下,红军还是突破了湘江。然而,这是给红军带来巨大损失的一场血战。红军由长征出发时的8.6万余人,减少到3万余人。

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毛泽东亲自指挥的一个决定性战役。1935年1月29日~3月22日,毛泽东以自己特有的伟大战略眼光,灵活指挥3万余人的红军,与10倍于己的优势敌人周旋,东西驰骋千里,南北往返数次,忽南忽北,声东击西,屡用奇兵,调动敌人,创造了以弱胜强的奇迹。在四渡赤水作战中,红军进行了大小40余次战斗,共歼敌1.8万余人。中央红军从此一反长征以来的被动挨打局面,取得了战略转移的主动权。四渡赤水是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笔”。

强渡大渡河

1935年5月21日,中央红军从冕宁泸沽地区分左右两路北进。5月24日,中央红军先遣队红一师第一团夜袭安顺场(在四川石棉县境内),消灭守敌两个连,夺得渡船1只。5月25日 ,红一团一营二连17名勇士,由连长熊尚林率领,乘木船战胜激流骇浪,冲过敌人的重重火网,强行渡过了大渡河。红军从当年太平天国石达开全军覆没之地杀出一条生路。尽管红军大部队没有全部从这里渡河,但这一英雄壮举震撼了敌人,也为红军沿大渡河两岸北上夹击泸定桥守敌创造了有利条件,对红军夺取整个大渡河战役的胜利具有重要的意义。

飞夺泸定桥

泸定桥的东桥头与泸定城相连,由川军第三十八团主力防守。在红军到达之前,守军已将铁索桥上的木板拆除,只剩下13根铁索链悬在大渡河上,形势十分险恶。1935年5月29日, 红军左纵队先头部队红四团一营二连22名英雄,在连长廖大珠率领下,冒着敌人火力,攀踏着悬空的铁索向东桥头攻击,胜利占领大桥。红军后续部队跟进,迅速击溃守敌一个团,占领泸定桥。中央红军主力从泸定桥渡过了大渡河。这样,蒋介石企图使中央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的梦想彻底破灭。

包座战役

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确定了两军共同北上,在川陕甘创建根据地的战略方针。班佑以东的上下包座位于四川省松潘县北部,地势险要,卡在红军进入甘南的必经之路上。1935年8月29日,红三十军向上包座守敌发起攻击,8月31日,攻占上包座。与此同时,第四军一部也向求吉寺守敌攻击。此役歼灭包座地区守敌及敌援军第四十九师大部,共毙、伤、俘敌5000余人,缴获机枪50余挺,长短枪1500余支。包座战役的胜利,扫清了红军北上的障碍,打开了向甘南进军的大门。

攻占腊子口

腊子口位于甘肃迭部县境内,是四川通往甘肃的重要隘口,素有天险之称。腊子口两边是悬崖峭壁,中间是一条水深流急的腊子河,河上架有一座木桥,这是进入腊子口的惟一通道。敌人在这里布置了两个营的兵力防守,严密封锁红军北上的道路。1935年9月17日,红军先头部队第一军第二师第四团攻占腊子口天险,突破敌人封锁线,粉碎了敌人企图把红军困死在草地的计划。

直罗镇战役

1935年11月初,中央红军与红十五军团会师后,毛泽东、彭德怀决定在直罗镇(在今陕西富县境内)发起歼灭战。11月21日~24日,红军围歼东北军第一○九师,共计俘虏敌人5300多人,打死敌师长牛元峰以下1000多人。这次战役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敌人对陕甘苏区的第三次“围剿”,加速了国民党营垒的分化,对以后的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为党中央奠基西北打开了新局面。

(资料来源:《跨越雄关———长征中的重大战役》、《解读长征》、《红军长征史》等书以及长征纪念馆《长征大事记》等 作者:班和平 编辑:王谦)

强渡嘉陵江

嘉陵江,是四川省的四大河流之一,起源于秦岭山脉,与长江汇合于重庆,中上游出没在高山狭谷之中,水深流急,对于缺少渡河工具的我军来说,确是一道不易逾越的天险。

强渡嘉陵江,是红四方面军在反六路围攻作战后进行的一次重大战役,也是方面军战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渡江作战。这次战役开始于一九三五年三月二十八日,结束于四月二十一日,歼敌一万余人,攻占了北迄青川、平武,南至梓潼、彰明的涪江至嘉陵江之间的广大地区,打乱了敌人的“川陕会剿”计划,为向川西和甘南扩大革命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由于张国焘擅自决定放弃川陕根据地,这次战役的胜利成果未能得到巩固和发展。

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3月至4月,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四川省强渡嘉陵江,向国民党军发动的进攻战役。

2月中旬,红四方面军由陕南回师川北后,在总指挥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指挥下,为继续贯彻向川甘边界发展的计划,并配合中央红军在川南、黔北的活动,决定集中4个军,发起强渡嘉陵江战役。为清除渡江作战障碍,红四方面军于3月初至11日,取得仪陇、苍溪战役的胜利。控制了嘉陵江东岸除阆中、仪陇的北起广元、南至南部县城的地区。鉴于嘉陵江西岸及以西纵深仅有国民党军第28、第29军防守,其52个团部署在绵长的沿江防线,纵深兵力空虚的情况,红四方面军决定集中主力,选择其江防薄弱环节,实施多路而有重点的突破,夺取沿江各要点,并向两翼扩展,而后向其纵深发展。3月28日,战役发起。红军第9、第30、第3l军组成的第一梯队,以偷渡和强渡相结合的战法,分别在塔子山、鸳溪口、阆中地区突破了国民党军江防,并迅速向其两翼及纵深发展。随即,红军第4军组成的第二梯队也由苍溪渡江投入战斗。至4月3日,红军先后攻克阆中、剑阁、南部、昭化及剑门关要隘,计歼国民党军7个多团,战役第一阶段结束。为夺取战役的全胜,红军以第31军围困广元;以第30军一部西进青川、平武,迟滞胡宗南部第l师南下;方面军主力分路西向,进逼江油(今武都镇)、梓潼。10日,红9军渡过涪江,包围江油,前锋直逼中坝(今江油县城)。尔后,红军采用围点打援战术,以1个师围困江油,集中4个师在江油以南地区击溃增援江油的国民党军第28军军长邓锡侯所率的10个团,歼其4个团,俘3000余人,并乘胜攻占中坝、彰明。红30军第89师先克青川,并在川甘交界之摩天岭歼胡宗南部1个营,继又克平武。18日,红4军攻占梓潼,21日再克北川。至此,战役结束。

历时24天,红军在徐向前的指挥下,勇猛顽强,神速果断,连克阆中、南部、剑阁、昭化、梓潼、平武、彰明、北川等8座县城,控制了东起嘉陵江、西至涪江纵横二三百里的广大地区,共歼川军12个多团1万余人,创造了红军战史上大规模强渡江河作战的范例。只是由于丧失进击甘南的战机,未能达到预期的战役目的。这使徐向前十分痛心和惋惜。同时,由于张国焘决定只留下刘子才、赵明恩等300余人枪就地坚持斗争,实际上等于完全放弃川陕根据地。徐向前认为,如果把三十三军留下,开展游击战争,局面会好得多。

㈤ 红军巧渡金沙江用了多少时间

7天7夜
1935年5月3日,军@委干部团的同志们接受了抢夺皎平渡的任务。他们二话未说,翻山越岭日夜兼程180里,当晚就来到了金沙江边。在渡口,他们幸运地找到了一条敌军的侦察船。他们把敌军的衣服穿上后,又在当地农民的协助下,从水里捞出了一条破船。
在用布把漏洞塞上之后,他们乘坐这两条船悄悄地渡到北岸。敌人的哨兵以为探子回来了,没有在意。他们来了个突然袭击,一举消灭了一连正规军和一个保@卫队,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后来,他们又找到了五条船,动员了36名艄公。
与此同时,红一军@团赶到了龙街渡口,红三军@团赶到了洪门渡,但这两个渡口都没有船只,加上江宽水急无法架桥。军@委命令他们迅速转到皎平渡过江。
从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时间里,红军主力就靠这7只小船从容地过了江。担任后卫的九军@团在南渡乌江以后奉军@委命令一直在黔西绕圈子,时东时西,忽南忽北,牵制了敌人部分兵力。5月6日,他们到了云南东川与巧家县之间,并于5月9日在树节顺利地渡过了金沙江。两天以后,敌人的追兵才赶到南岸。可是红军早已毁船封江,远走高飞,无影无踪了。

㈥ 红军长征强渡大渡河,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的具体时间

1、强渡大渡河:1935年5月24日-25日。

意义:强渡大渡河是红军的一次生死之战,能否渡过河去,是中国革命的关键。渡过大渡河,使作战部队增强了信心,鼓足了勇气,为作战取得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四渡赤水河:1935年1月19日至1935年3月22日。

意义:四渡赤水河使中央红军在长征的危急关头,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失败走向胜利。四渡赤水河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3、巧渡金沙江:1935年5月3日至5月9日。

意义:中国工农红军中央红军渡过金沙江,摆脱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粉碎了蒋介石欲将红军围歼于川、黔、滇地区的计划,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6)红军最快到大渡口多少时间扩展阅读

长征的意义:

1、在长征途中形成的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坚持独立自主和实事求是原则,不断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确立了正确的军事路线、组织路线,并完成了党的政治路线的历史性转变。

2、长征最终推动了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而在长征中锤炼和凝结起来的意志、智慧和精神,对此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壮大,对此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不断取得伟大胜利,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深远作用。

参考资料

网络-四渡赤水河

网络-巧渡金沙江

网络-强渡大渡河

㈦ 红军长征走了多长时间

中央红军长征从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历时13个月零2天。红二方面军长征从1935年11月至1936年10月,历时11个月,红四方面军长征由1935年5月至1936年10月,历时长达18个月。

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我们必须不忘初心、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每一方纪念碑,每一座烈士墓,每一段英雄故事,都是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赋予我们强大的精神力量。

(7)红军最快到大渡口多少时间扩展阅读

三大主力会师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保存了力量约3万人。

同年年底,红四方面军部分主力(约一半)加上红一方面军红五军团组成“西路军”,约两万人,在虎豹口度过黄河之后,向甘肃河西地区前进,打通对苏联的国际交通线失败,全军仅剩四百余人,在李先念等人的带领下,到达新疆星星峡,被新疆军阀盛世才缴械投降。

中共中央对红二、红四方面军共同北上,表示极大的欣慰和关怀。7月22日,中共中央指示红二、红四方面军,“以迅速出至甘南为有利”,“取得三个方面军的完全会台,开展西北伟大局面”。

27日,中共中央批准成立中共中央西北局,任命张国焘为书记,任弼时为副书记,统一领导红二、红四方面军的北上行动。

8月5日,红二、红四方面军先后从包座地区出发继续北上,通过腊子口,击溃国民党军的拦阻进入甘南,于9月中旬控制了漳县、洮州、泪源、通渭、成县、徽县、两当、康县_8座县城及附近广大地区。这时,红一方面军主力由宁夏的豫旺堡地区南下,接应红二、红四方面军北上。

9月21日,张国焘违背中共中央关于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会师,尔后向宁夏发展的决定,命令红四方面军撤离通渭等地西进,拟从兰州以西之永靖、循化间渡过黄河,单独向甘北发展。27日,中共中央电令张国焘率红四方面军北上,迅速实现3个方面军会师。

30日,红四方面军折返北进,10月9日在会宁同红一方面军会师。10月4日,红二方面军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从两当、徽县、成县、康县地区开始北移,22日在静宁以北的将台堡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至此,长征胜利结束。

㈧ 二万五千里长征红军用了多少时间

两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第一支是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西的吴起镇(今吴旗县),行程达二万五千里。

第二支是红二十五军(后编入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西延川永坪镇,同陕甘红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行程近万里。

第三支是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5月初放弃川陕苏区,由彰明、中坝、青川、平武等地出发,向岷江地区西进,1936年10月9日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一万余里。

第四支是红二、红六军团(后同红一方面军第三十二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于1935年11月19日由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1936年10月22日到达会宁以东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两万余里。

(8)红军最快到大渡口多少时间扩展阅读

红军长征基本路线:瑞金→突破敌四道防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会师(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10月),宣告长征的胜利结束。

中国工农红军的伟大长征,转战14个省,冲破国民党军数十万兵力的围追堵截,翻越终年积雪的崇山峻岭,通过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克服无数艰难险阻,终于完成了战略转移的艰巨任务。红军长征的胜利,为开展抗日战争的新局面创造了重要条件。

㈨ 红军的长征共经历多长时间

红军长征历时两年零五天。 1934年10月17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开始,至1936年10月22日红二、红一方面军会师结束。
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以及敌强我弱,中央革命根据地(亦称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遭到失败,中国红军被迫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两万五千里长征。1934年10月10日晚6点12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率红军主力五个军团及中央、军委机关和部队共8.6万人,分别自瑞金地区出发,被迫实行战略转移。经过:瑞金出发——挺进湘西——冲破四道封锁线——改向贵州——渡过乌江——夺取遵义——四渡赤水河(意义: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翻雪山——过草地——到达陕北吴起镇——甘肃会宁(长征胜利的标志: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会师)。
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以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会合的战略转移。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同年11月和次年4月,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十五军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分别离开原有根据地开始长征。1935年11月,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六军团也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1936年6月,第二、六军团组成第二方面军。同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合,结束了长征。其中红一方面军长征历时一年,转战十一个省,最远行程约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二万五千里长征,一次改变中国命运的征途。这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它的魅力如同一座丰碑,巍然屹立于大半个世纪的光阴流逝中,它的精魂跨越时代,跨越疆域,跨越国界,震撼着每一颗流淌着滚滚热血的心灵。
长征精神却具有永恒不变的历史价值和光照千秋的缤纷异彩。中华儿女灵魂深处的“长征精神”的烙印,与我们党和人民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壮丽进程中创造的西柏坡精神、延安精神、奥运精神、三峡移民精神、抗非典精神、神五神六精神一样,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精神和延续与升华,是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时代创造!长征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意志与品格的注解, 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长征的英勇足迹镌刻在人类追求解放的历史长卷中,始终为中国人民所铭记;长征精神,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夺取成功的基础,始终激励着中国人民朝着一个坚定的方向辉煌前进。

热点内容
马路上汽车的噪音在多少分贝 发布:2023-08-31 22:08:23 浏览:1980
应孕棒多少钱一盒 发布:2023-08-31 22:08:21 浏览:1453
标准养老金一年能领多少钱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737
湖北通城接网线多少钱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1:59:51 浏览:1811
开随车吊车多少钱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1:55:06 浏览:1577
京东付尾款怎么知道前多少名 发布:2023-08-31 21:52:58 浏览:1902
在学校租铺面一个月要多少钱 发布:2023-08-31 21:52:09 浏览:2042
2寸有多少厘米 发布:2023-08-31 21:50:34 浏览:1687
知道电压如何算一小时多少电 发布:2023-08-31 21:46:20 浏览:1674
金手镯54号圈周长是多少厘米 发布:2023-08-31 21:44:28 浏览:1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