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口概况 » 马尔康哈尓亚村人口多少

马尔康哈尓亚村人口多少

发布时间: 2022-09-10 10:21:36

❶ 羌族的地理位置,人口分布,民族渊源,神秘传说,民族文化,英雄人物

羌族,现有人口19.8万人。羌族主要分布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汶川、理县、北川、黑水等地。

羌族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分南北两大方言。羌族没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

羌族信仰原始宗教,也有一部分羌族人信仰藏传佛教。

羌族历史可追溯到古殷商时代,早在3000多年前,殷代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羌人的记载。今天的羌族只是古代一部分羌人的后裔。

羌族人居住在独具特色的羌寨中。羌寨中的碉房是羌族的石砌民居,一般高达三四层。底层圈养牲畜,中层住人,上层储藏粮食,屋顶为平台,既可以用来摊晒粮食,又可以作为老人歇息、妇女针织、孩子游戏的场所。碉房建造时就地取材,以土石为原料,不用绘图、吊线,全凭高超的技艺和经验。碉房形式多样,层次不一,结构严密,棱角整齐,不仅坚固、耐久、实用,而且冬暖夏凉,充分体现了羌族人独特精湛的建筑艺术。�

今天的羌族人,大多还穿着传统的民族服装。羌族男子的服装一般是蓝布长衫,外套羊皮褂子,包青色头帕。羌族妇女的服饰比较鲜艳,她们多穿蓝色或绿色的花边长衫,腰系绣花围裙和飘带,戴黑色头帕。但在茂汶地区黑虎乡一带,妇女们一律都戴白色头帕。

“云云鞋”是羌族人在喜庆日子里穿的一种自制布鞋,鞋尖微翘,状似小船,鞋帮上绣有彩色云卷图案,十分别致。

挑花和刺绣,是羌族妇女的拿手好戏。这些色彩艳丽明快、图案古朴精美的绣品,无论是点缀服饰还是装扮居室,都显得秀美而大方。

玉米是羌族地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青稞、薯仔、荞麦、油菜等农作物的种植也较为普遍。羌族人有把猪肉吊在房梁上风干做成“猪膘”的习惯。陈年的猪膘,肉色嫩黄、晶莹剔透,吃起来油而不腻、十分可口。在喜庆而隆重的节日里,羌族人还要端出自家用玉米或青稞酿造的酒与众人共饮。

在羌族人民的交通设施中,溜索是不可缺少的。在波涛汹涌的岷江上,用一根或两根碗口粗的竹缆取倾斜之势,系在两岸的 石柱上。渡江者以皮带或麻绳紧束腰间,身悬绳上,飘然而过。

羌族人对治水有丰富的经验,举世闻名的川西都江堰水利工程,就是2000多年前羌族人民和其他民族一起修建的。

古老的原始宗教信仰是羌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羌族有自己的历法,传统的羌历新年是每年的农历十月,这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届时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年轻人跳起节奏明快、舞姿雄健的“沙朗舞”、“皮鼓舞”等民族舞蹈,显示了羌族人勇敢豪迈的性格。

唐朝诗人王之涣写过一首着名的诗篇《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中提到的羌笛便是羌族特有的吹奏乐器。

羌族地区资源丰富,经济林木有花椒、核桃、茶树、漆树等,还盛产虫草、贝母、鹿茸、麝香等名贵药材。

羌族是祖国多民族大家庭中历史最悠久的民族之一。古代羌族对中国历史发展和民族发展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从历史传说时期共工壅防百川,神农教民耕织,从炎黄到夏禹,到华夏族的形成,都与古羌族密不可分。贾逵《周语》注说:“共工氏姜姓。”《太平御览》说:“神农氏姜姓。”姜即羌。《史记·六国年表》:“禹生于西羌。”《太平御览》引皇甫谧《帝王世纪》:“伯禹夏后氏,姒姓也,生于石纽……长于西羌,西羌夷(人)也”。谯周《蜀本纪》说:“禹本汶山广柔县人也,生于石纽。”广柔在今羌族地区。《水经注·沫水》广柔县条:“县有石纽乡,禹所生也。”今羌族聚居的茂县、理县、汶川、北川县皆有禹迹及记载,尤以北川县禹里乡的大禹遗迹、记载、传说等更为完整。学术界多数认为,根据传说和历史记载,北川禹穴当为禹所生地。着名历史学家徐中舒说:“夏王朝的主要部族是羌,根据由汉至晋五百年间长期流传的羌族传说,我们没有理由再说夏不是羌。”(徐中舒:《我国古代的父系家庭及其亲属称谓》,见《四川大学学报》1980年第1期。)所以,古代羌族对缔造中国的第一个王朝--夏朝的贡献是昭然史籍的。

古代羌族主要活动在西北的广大地区,迁徙到中原地区的羌族大多华夏化。今甘肃、青海的黄河、湟水、洮河、大通河和四川岷江上游一带是古代羌族的活动中心。殷商时期,古羌族有“北羌”、“马羌”等众多部落,过着居无定处的游牧生活,也有一些羌人从事农业生产。(徐中舒:《中国的奴隶制与封建制分期论文集》,第27页。)

羌族是殷商王朝的“方国”。商王朝中也有羌族首领担任官职,武丁时期就有羌可、羌立作商王朝的祭祀官。(《羌族史》,四川民族出版社1985年版,第27页。)《诗经·商颂》:“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歌颂了殷王朝的强盛,同时也反映了羌族与殷王朝的密切关系。周人与羌人关系更加密切。章炳麟《检论·序种姓》说:“羌者,姜也”。傅斯年《姜原》说:“姬周当是姜姓的一个支族,或者是更大之族之两支。”传说姬姓周的始祖“弃”的母亲姜源是姜部落之女,姬姓周和姜姓羌应是互为婚姻的两大集团。周与姜、羌联盟是武王灭商的重要条件。周朝立国以后,把一些姜姓羌人分封到中原地区,如分封在今山东的齐国,(《史记·齐太公世家》。)分封在今河南许昌、南阳一带的申、吕、许都是姜姓国。周时进入中原的这部分姜姓羌人,历西周之世,已基本上与华夏人相融合,成为华夏族的重要组成部分。

周平王东迁以后,一些以羌人为主体的羌戎大量迁入中原地区。《后汉书·西羌传》:“自陇山以东,及乎伊、洛,往往有戎。”据着名史学家蒙文通先生考证,晋国大夫中有不少人是依靠羌戎的力量壮大起来的,晋国因和戎而称霸,大量的羌人也融入晋人之中。春秋战国时期,居住在甘肃、青海黄河上游和湟水流域的羌人仍处于"少五谷,多禽畜,以射猎为事"的状态。文献记载了这部分羌人由射猎进到田畜的传说。《后汉书·西羌传》说秦厉公时羌人无弋爰剑被俘,逃回后教羌民"田畜"。此后羌族进一步发展和分化。

《后汉书·西羌传》说:“至爰剑曾孙忍时,秦献公初立,欲复穆公之迹,兵临谓首,灭狄、戎,忍季父卯畏秦之威,将其种人附落而南,出赐支河曲西数千里,与众绝远,不复交通。其后子孙分别各自为种,任随所之,或为旄牛种,越嶲羌是也;或曰白马种,广汉羌是也;或为参狼种,武都羌是也。”从河湟流域向西南迁徙的诸羌与当地原居民逐渐融合而发展为今天藏缅语族诸民族。春秋时的义渠羌部落建立了义渠国,其领域包括今甘肃东部、陕西北部、宁夏及河套以南地区。后为秦所灭。

汉代,羌人分布很广,从地域划分,有东羌和西羌两大类。进入中原的东羌人已基本上与汉族融合,未进入中原的羌人大部分分布在今甘、青河湟地区,已进入奴隶制社会。此时,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南沿有若羌等羌人部落,在雅鲁藏布江流域有发羌、唐牦等羌人部落。汉代居住在西南地区的羌人,有牦牛羌、白马羌、参狼羌、青衣羌和冉(马尨)羌等众多部落。

牦牛羌分布在沈黎郡,郡治在今四川汉源县清溪镇,辖四县:牦牛县(郡治)、严道县(今荣经县)、青衣县(今芦山县)、徙县(今天全县)。牦牛羌也称越嶲羌。汉越嶲郡在安宁河、金沙江以至雅砻江流域,都是羌人聚居地。牦牛羌以西,今甘孜州东南部有白狼等羌人部落。白马羌主要在今四川绵阳地区西北部和甘肃武都地区南部,这些地区属蜀郡北部都尉和广汉属国都尉,故又称广汉羌。冉马尨部落分布在岷江上游和四川西北部的广大地区。

魏晋南北朝时期,氐人符坚建立前秦政权,南安羌人姚长建后秦政权,列于“五胡十六国”之中。这时期,陇西有岩昌羌,川、甘边境和岷江上游有邓至羌。

从东汉到西晋末年,北方的大部分羌人已基本融入汉族之中。隋唐时期,活动在甘青和川藏高原的羌人有党项羌、东女、白兰、西山八国、白狗羌、附国等羌人部落。上述诸羌多数被吐蕃所融合。

活动在甘、青以至川西北的党项羌,在宋仁宗宝元元年(公元1038年)建立西夏王朝。公元1227年为蒙古所灭。宋代以后,北方地区的羌人与汉族和其他民族融合,南迁的羌人和甘、青、川交界地区的西山诸羌,一部分融合于藏族,一部分成为今日羌族的来源之一。

古代羌人分布极广,岷江上游是古羌人分布的重要地区。史前时期传说时代的大禹便出生于这一带,其后的有文字以来的史籍均载这一地区为羌人所居,这些便是冉马尨为主的羌人。这部分羌人逐渐融合了从川、甘、青等地各个不同时代迁来川西北的邓至、岩昌、白马、白狗、党项等诸羌人,以及少部分已分化为其他民族后又迁入该地的吐蕃等少数民族和秦汉以来迁入的部分汉族而形成了现今的羌族。

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征羌,在羌族地区设置湔氐道,统辖今松、茂、汶、理、北川、都江堰、彭州等地。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在羌族地区设汶川郡。秦汉之际,岷江上游羌区完成了从原始公社末期向阶级社会的过渡。羌汉人民交流进一步加强,促进了羌区的发展。

唐时,唐王朝在今松、茂、汶、理、黑水、马尔康一带设置了松、茂、当、悉、静、拓、恭、保、维、乾、霸、翼、真等正州和一些羁縻州,大多以当地羌人为刺史。

宋代沿袭唐制。设茂州、威州各辖两县、十几个羁縻州。元代设茂州,辖汶山、汶川两县,开始推行土司制度。明代建立了卫所,进一步推行土司制度。土司制度的建立,发展了封建领主经济,也进一步加强了羌区和汉区的经济文化联系,推动了羌区的发展。清朝自干隆至道光,羌族地区改土归流,实现了封建地主经济,解放了生产力,真正加强了与汉区的各方面交流,推动了发展。这时期羌区的集镇手工业、商业繁荣起来,汉、羌商户云集茂州等地,兴旺发达。

1838年后,法、英帝国主义势力开始进入羌族地区,进行文化侵略活动。民国初年,四川军阀在羌区设置“屯殖督办公署”;1935年在羌族地区设立“四川省第十六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具有革命传统的羌族人民,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主义的统治和剥削、压迫,进行了长期英勇的革命斗争。1842年鸦片战争中,羌族士兵开赴浙江宁波前线英勇抗击英国侵略者。1860年,羌、汉、回、藏等人民响应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举行起义,占领了松潘、叠溪等城镇,坚持斗争达6年之久。1911年,茂县、汶川县的羌、汉人民举行反清起义,占领了威州城,结束了清王朝在羌区的统治,支援了四川人民的反清斗争。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党的领导和影响下,羌族人民同汉族人民一道投入了革命运动。1935年,红军四方面军长征经过羌族地区,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开展了土地革命运动。羌族人民踊跃参加红军,仅茂县一县就有1000多人参加红军北上抗日,还有上万名民工为红军提供后勤保障。他们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英勇奋斗,流血牺牲,为革命的胜利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1950年1月羌族地区获得了解放,结束了民族压迫的历史,开始了民族平等的新时代。

http://www.e56.com.cn/system_file/minority/qiangzu/qiangzu/qiangzu.htm

❷ 印度最大的城市

孟买,面积4355平方公里,城区面积603平方公里。2011年人口2074万,城区人口1841万。在印度综合排名第一。孟买为印度西海岸大城市,天然深水良港。全国最大的棉纺织中心,纱绽和纺织机数约占全国的1/3。

孟买,印度西部滨海城市,马哈拉施特拉邦首府,面积603平方公里,人口2104万,孟买是重要的贸易中心和港口城市。

根据联合国2014年发布的《世界城市化前景报告》,孟买人口达到2100万,是印度人口第二多的城市(仅次于人口2500万的印度首都新德里)。

在孟买岛上,距海岸16公里,有桥梁与堤道相连。孟买1534年为葡萄牙所占, 1661年转属英国,为亚洲重要的贸易中心。孟买位于马哈拉施特拉邦西海岸外的撒尔塞特岛,面临阿拉伯海。

(2)马尔康哈尓亚村人口多少扩展阅读:

孟买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受到季风的影响,因而有明显的雨旱季之分。而且,在北面有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作屏障,阻挡了来自北方的冷空气,使得这里的气温比同纬度地区要高一些。

孟买全年气温都大于20℃,6月到9月为雨季,10月到次年5月为旱季。孟买夏季多雨,潮湿闷热,气温最高达44℃,冬季气温一般也高达25-30℃左右。

参考资料网络-孟买

❸ 马尔康有多扫人口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马尔康全县总人口55046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马尔康镇 25337
卓克基乡 1281
梭磨乡 2515
松岗乡 2282
白湾乡 2815
党坝乡 2733
木尔宗乡 1313
脚木足乡 3602
沙尔宗乡 2234
龙尔甲乡 1897
大藏乡 1109
康山乡 1718
草登乡 3194
日部乡 3016

❹ 羌族有多少人口

羌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历史中悠久的民族之一,自称"尔玛",意为本地人,共有19.83万人。羌族人口集中聚居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沿岷江上游的茂县、汶川、理县、黑水、松潘县及绵阳市的北川县等。羌族聚居区与汉、藏区相邻,

少数羌族群众则散布于汉、藏、回等其他民族村寨,与汉、藏、回等族人民交错杂居。

❺ 小金县的海拔高度是多少

2000-3000米左右

❻ 马尔康县城海拔是多少

马尔康县城地面海拔在2180米至5301米之间,地处川西北高原南端,属高原峡谷区,地势由东北向西南逐渐降低。

马尔康县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下辖县,藏语意为“火苗旺盛的地方”,引申为“兴旺发达之地”。

马尔康县是以原嘉绒18土司中卓克基、松岗、党坝、梭磨四个土司属地为雏形建立起来的,亦称“四土地区”。县城马尔康镇系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州府驻地,是阿坝州政治、文化、金融、信息中心。

截至2012年,马尔康县幅员面积6633平方公里,辖3镇11乡;总人口56021人。

马尔康县境内旅游资源,按特点可分为嘉绒藏族文化、红军文化、宗教文化、自然景观等四大类特色旅游资源。

(6)马尔康哈尓亚村人口多少扩展阅读

马尔康县属低纬度、高海拔的特殊地理与高山峡谷立体气候,冬干夏湿、雨热同季、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年均气温8-9℃,年降水量753毫米,年均日照2000小时以上,绝对无霜期120天。空气质量达到中国Ⅰ级标准。

2012年,马尔康县境内居住着藏、羌、回、汉等15个民族。其中,藏族占总人口的63%,汉族占总人口的34%,其他民族占总人口的3%。

截至2012年底,马尔康县境内公路总里程达1145公里,比2011年末增加10公里。2012年,完成客运周转量1123万人公里,比2011年下降71.2%;完成货运周转量20032万吨公里,比2011年增长26.4%。

❼ 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有哪些

1、犹太人 民族历史:3500年

犹太人(Jewish),或称“尤太人”,是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的一个族群。希伯来(犹太)语:乃是指犹太教民,或者更笼统意义上所有犹太族人(也被称为犹太民族),是族群体既包括自古代沿传下来的以色列种族,也包括了后来在各时期和世界各地皈依犹太宗教的人群。

从广泛的角度,犹太人可以是也可以不是严格的宗教奉行者。根据有关犹太人组织的统计,2007年全球犹太人总数约在1320万人左右,其中540万人定居在以色列,530万人居住在美国。

其余则散居在世界各地。犹太人口总数仅占全球总人口的0.2% ,上述数据也包含了自认为是犹太人但没有归属于任何犹太社团组织的人群。

2、阿拉伯 民族历史:3500年

阿拉伯人,泛指西亚和北非讲阿拉伯语的居民。“阿拉伯”一词最早出现于公元前9世纪。欧洲人称之为“萨拉森人”。

主要分布在西亚,占这些国家居民的大多数,还有一小部分分布在土耳其、伊朗、阿富汗、印度尼西亚、埃塞俄比亚、索马里、乍得、坦桑尼亚等国,估计约2.3亿人。属欧罗巴人种地中海类型,北非和南阿拉伯的一部分人混有尼格罗人种特征。

在蒙昧时代,只有阿拉比亚的游牧民族贝都因人被称为阿拉伯人。大扩张之后倭马亚王朝建立,只有源出阿拉伯半岛、血统纯正的人才有资格自称阿拉伯人。

拥有高贵的身份;而到了阿拔斯王朝,文明的融合进一步加强。阿拉伯人这个概念,逐渐包括了帝国属下所有使用阿拉伯语、信仰伊斯兰的各族人民。

3、阿伊努 民族历史:3000~4000年

阿伊努人(阿伊努语:Ainu),或翻译成爱努人、爱奴人、阿衣奴人,居住在俄罗斯库页岛和日本北海道。有人认为,他们的祖先是新石器时期早期(约六、七千年以前)就从通古斯北部和东南亚迁居到日本。阿依努是他们混血产生的民族。

某些学者认为,阿伊努族人是阿拉伯移民,他们在某个时期控制了远东广大地区后分布在本州诸岛。随着日本的一些部族逐渐向北方移民,他们的地盘日益缩小。

从公元七世纪后半期起阿伊努人被称为“虾夷”,系夷狄之意,这是日本人对占据日本外族或土着的称呼。大约从公元十四世纪中叶起逐渐地改称为阿伊努人。也有人说他们是绳文人(绳纹族)后人。

4、印度斯坦 民族历史:3500~4000年

印度斯坦族,南亚印度民族集团之一,又译“兴都斯坦人”。中国史籍中称其居住地为 “身毒”、“贤豆”、“天竺”、“印度”等。属欧罗巴人种地中海类型,混有澳大利亚人种成分。

历史悠久,与其他民族一起共同创造了辉煌的印度文化,盛行父系大家族制,常由三、四代人组成,历史上长期遭受殖民统治,1947年与国内其他民族一起获得独立。

印度斯坦人主要从事农业。印度斯坦族(HINDUSTANI)主要分布在印度北方邦、中央邦、哈利亚纳邦、比哈尔邦和拉贾斯坦邦等地。多数人信奉印度教,部分人信奉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和耆那教等。

5、波斯 民族历史:4000年

波斯帝国兴起于伊朗高原的古国。波斯人属印欧语系的一支,约公元前二千年代末叶从中亚一带迁至伊朗高原西南部(法尔斯地区),有十个部落(六个农耕,四个畜牧)。曾一度处于米堤亚统治之下。

后经过数十年扩充疆土,公元前550年,居鲁士二世大帝推翻米底部落的统治,建立了波斯帝国。

在国王大流士一世 (公元前522年至公元前486年)统治时期,波斯帝国达到鼎盛时期,其疆土东起印度河流域,西至巴尔干半岛,北起亚美尼亚,南至埃塞俄比亚,境内包括70个民族。

约1800万人口,近700万平方公里土地,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大帝国。波斯帝国在公元前492年希波战争后逐渐由鼎盛走向衰落。

6、希腊 民族历史:4000多年

希腊、南塞浦路斯的主体民族。另有部分分布在美国、俄罗斯、乌克兰、澳大利亚和土耳其。多属欧罗巴人种地中海类型,部分属阿尔卑斯类型。使用希腊语,属印欧语系希腊语族。文字有古希腊文与新希腊文之分。多信东正教,少数信天主教和伊斯兰教。

由古希腊人与其他民族混合而成希。分布在美国、俄罗斯、乌克兰、澳大利亚和土耳其。是一个世居于希腊及爱琴海一带的民族,已有超过四千年的历史。

目前希腊人主要居住于欧洲东南部的巴尔干半岛、希腊诸岛及塞浦路斯,以至世界各地,总人口约1.7千万。

公元前2000年亚该亚人、爱奥尼亚人、伊奥利亚人、多利安人等希腊部落从巴尔干半岛北部进入后,同化了佩拉斯吉等土着居民,在前8~前6世纪,建立雅典、斯巴达等奴隶制城邦国家。同时,相互间形成了共同的文化和共同的称谓——海伦人,即古希腊人。

7、瑶族 民族历史:4500多年

瑶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人口为2637421人,主要从事山地农业。自称“勉”、“金门”、“布努”、“炳多优”、“黑尤蒙”、“拉珈”等。

瑶族祖先为盘古,居住地区多为亚热带, 海拔一般多在1000至2000米之间,村寨坐落周围,竹木叠翠, 风景秀丽。因其生产方式、居住、服饰和经济生活、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

又有“盘瑶”、“山子瑶”、“顶板瑶”、“花篮瑶”、“过山瑶”、“白裤瑶”、“红瑶”、“蓝靛瑶”、“八排瑶”、“平地瑶”、“坳瑶”等称谓之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统称为瑶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湖南、云南、广东、贵州等省。

8、亚述 民族历史:4500~5000年

公元前3000年代末期,在两河流域的北部,亚述人的部落兴起。到了公元前8世纪后期,亚述国已经成为两河流域最强大的国家。

亚述人在人种上有着许多闪族的特点:长脸钩鼻、黑头发、多胡须、皮肤黝黑。他们最大的特点是比其他游牧民族更崇尚武力,更喜好穷兵黩武。

9、 苗族 民族历史:5000年

苗族是一个发源于中国的国际性民族,在2010年人口普查中,苗族总人口为942.6万人,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重庆、广西等省(区)。苗族聚居的苗岭山脉和武陵山脉气候温和,山环水绕,大小田坝点缀其间。

苗族人主要种植水稻、玉米、谷子、小麦、棉花、烤烟、油菜、油桐等。

苗族的历史悠久,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

商周时期,苗族先民便开始在长江中下游建立“三苗国”,从事农业稻作。苗族在历史上多次迁徙,大致路线是由黄河[1]流域至湘(湖南)、至黔(贵州)、至滇(云南)。

10、爱斯基摩人 民族历史:5000~年

爱斯基摩人(Eskimo)北极地区的土着民族,自称因纽特人分布在从西伯利亚、阿拉斯加到格陵兰的北极圈内外。总人口约13万(2000),分别居住在格陵兰(5.3万)、美国的阿拉斯加(4.1万)、加拿大北部(3.4万)和俄罗斯白令海峡一侧(约2千)。

属蒙古人种北极类型。先后创制了用拉丁字母和斯拉夫字母拼写的文字。

11、羌族 民族历史:5000~6000年

中国最古老民族——羌族(现集中于中国西部)羌族,炎帝正统后人,甲骨文就是古羌族人的通用文字,种族历史不下于6000年,现存约31万人。

作为炎黄子孙,你知道我们民族的起源吗?炎黄子孙的起源,实际上是来自于中国上古时期的两个重要民族,一个是古老的华夏族,另一个则是古老的羌族。华夏族经过千百年的吸收融合,逐渐转化成为中华民族的主体民族——汉族。

而古老的羌人经过千百年的分化与融合,一部分融入汉民族,成为了汉民族重要的成员;更多的则是经过逐步分化,成为今天十几个独立民族的重要源头,这些民族的族源史都与古老的羌族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12、汉族

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是上古时期黄帝和炎帝部落的后裔,炎黄子孙。 “汉”原指天河、宇宙银河,《诗经》云:“维天有汉,监亦有光。”汉族旧称汉人是因中国的汉王朝而得名,汉朝以前称“华夏”或“诸夏”。

无论是在政治、军事、哲学、文学、史学、艺术等诸多方面,还是在自然科学领域中,汉族都创造了许多辉煌的业绩。

汉族自古对各种宗教信仰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天命崇拜和祖先崇拜是汉族宗教的主要传统观念。几千年来,提倡以仁为中心,重视伦理教育,由孔子、孟子思想体系形成的儒家学说对汉族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汉族历来以勤劳、富于创造精神着称。汉族历史上的经济是以农业为主,兼营家庭副业,是一种典型的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汉族的农业生产在历史上素来发达,尤其以水利灌溉和精耕细作着称于世,汉族的手工业也有相当高的发展水平。

而随着中国历史的变迁,以及外族入侵和躲避战乱等因素,汉族也发生了大规模迁移,一直在从中原地区向南迁移。客家人继承了当时中原汉人的文化传统,比如说古语,风俗习惯也有历史痕迹。

汉族还是一个历史从未中断过的、历史悠久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截止2009年,汉族人口约为13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9%,分布于世界各地。

在中国大陆,汉族占总人口的92%;在台湾,汉族占总人口的98%;在香港和澳门,汉族分别占总人口的95%和97%。除中国两岸三地外,汉族在东南亚、北美洲和西欧也有较多分布。


❽ 四川有多少人口面积有多大有多少市县

四川省简称川或蜀。位于我国西南地区、长江上游,在东经97°21′~108°31′,北纬26°03′~34°19′之间,以益利梓夔四路得名,全省总面积是48.5万多平方公里。属中国西南内陆,西有青藏高原相扼,东有三峡险峰重叠,北有巴山秦岭屏障,南有云贵高原拱卫,形成了闻名于世的四川盆地,地大物博,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四川省辖18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43个市辖区、14个县级市、120个县、4个自治县;4544个乡镇、239个街道办事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中,社区居民委员会4822个,村民委员会50182个。

❾ 四川邮政编码是多少

川地区

四川地区原意指宋代川峡四路,同指四川行省、四川省、四川盆地等。作为区域地理概念,还指以四川盆地为主的蜀地区,现在为四川省。
“四川”的得名,根据文献考察,较早出现在宋代。在四川地域,宋代先是设西川路和峡西路。后来又把二路合并起来,再分为四路,包括成都府路(初名“益州路”,后改名)、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谓之“川峡四路”,又总称为“四川路”,这是“四川”一名用于行政区划代称的开始。“四川”作为省名,则始于元代。元代的中央行政机构叫“中书省”,各地的地方行政机构就叫做“行中书省”。这个名称的含义是指执行中书省的行政命令,故又简称“行省”,或径称为省。至元十八年(1281年)正式建置“四川等处行中书省”,简设四川行省,再简为“四川省”,省治成都。这是“四川”省名得名之始。从此“四川”一名沿用下来。元代以来,四川行政区划几经调整。1939年曾将四川省分为四川和西康两省,1955年西康省撤消,除金沙江以西划归西藏外,全部并入四川。1997年行政区划调整,全国人大决议设立重庆直辖市[1],原重庆市、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析出四川。行政区域虽几经变异,但“四川”一名一直保留下来,至今已约有一千多年。
中文名
四川地区
外文名
Sichuan area
行政区类别
区域地理概念
下辖地区
四川
电话区号
023、028、081X、082X、083X
着名景点
巴渝十二景,成都十景等
面积
约60万平方千米
别名
蜀,天府之国
国家/地区
西南地区
政府驻地
成都
邮政编码
61XXXX,62XXXX,63XXXX,64XXXX,40XXXX
地理位置
长江上游地区,四川盆地
展开


1行政区划
川峡四路
四川省
2区域概念
概念综述
四川盆地
川西高原
汉中盆地
云贵高原
1行政区划编辑
川峡四路

北宋咸平四年(1001年),四川东部连同陕西汉中地区,划分为益州、梓州、利州、夔州四路,官方文书,历史着作称“川峡四路”。成了当时的地域名。

益州路含今四川省成都市、雅安市、德阳市辖区县和绵阳市的安县、北川、江油等地。

梓州路含今绵阳市的三台县、盐亭县,遂宁市、内江市、自贡市、宜宾市、南充市、广安市、泸州市,达州市的渠县、达县、大竹和重庆合川市、潼南县、铜梁县、大足县、璧山县、綦江县、荣昌县、永川市、江津市及贵州省的六盘水、毕节和云南昭通等区域。

利州路含今四川绵阳市梓潼县、平武县,巴中市、广元市和陕西的汉中市等区域。

夔州路含今四川达州市的万源市、宣汉、开江和原万县市、黔江地区、涪陵地区,重庆市的长寿、江北、巴县、万盛区及贵州省的安顺、贵阳遵义、铜仁等区域。

“川峡四路”简称“四川路”。到元朝时,正式设置了“四川行省”。四川的名称由此固定下来。

四川省

四川省简称“川”或“蜀”,省会成都,位于中国西南地区、长江上游,以益、利、梓、夔四路得名,全省总面积是48.5万多平方千米。西有青藏高原相扼,东有三峡险峰重叠,北有巴山秦岭屏障,南有云贵高原拱卫,形成了闻名于世的四川盆地。川省地大物博,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享有“天府之国”之美誉。

四川地区,汉末三国时为蜀国地。秦代置蜀郡。汉属益州。四川以益利梓夔四路得名。唐大部属剑南道和山南东、山南西道;宋设川峡路(注:非川陕路),后分设西川路和峡西路,再分西川路为益州路和利州路,分峡西路为梓州路和夔州路,合称四川,其间设四川制置使,为四川得名的开始,后改益州路为成都府路,改梓州路为潼川府路,分利州路为利州东、西路。元置四川省和四川行省和西蜀四川道;明置四川布政使司;清改四川省;建国初分为川东、川南、川西、川北四行署,后合并恢复四川省,定省会为成都市,除清兵入川时,南充市阆中县为四川临时省会十余年省名至今未变。四川省辖18个地级市和3个自治州。[2]

2区域概念编辑
概念综述

四川地区是区域地理概念,指以四川盆地为主及其附近地区的地理区域,包括四川省。从地形单元看,广义的四川地区大致包括四川盆地、川西高原、汉中盆地、长江三峡和云贵高原北部部分地区等。

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又称红色盆地、紫色盆地和信封盆地。四川盆地由连结的山脉环绕而成,位于中国大西部东缘中段,囊括四川省中东部和重庆市大部,是川渝的主体区域,人口稠密,城镇密布,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气候宜人,山水秀丽,人杰地灵,物华天宝,资源丰富,区位优越。

四川盆地聚居着四川的绝大部分人口,是中国和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也是蜀文化的摇篮。号称“天府之国”。蜀相诸葛亮曾赞其为“沃野千里,天府之土”。 中国着名红层盆地,中国各大盆地中形态最典型、纬度最南、海拔最低的盆地。它囊括四川省中东部和,位于长江上游,长江把它和东海一脉相连,它是中国最大的外流盆地。[3]

川西高原

川西高原属于四川省西部与青海、西藏交界的高海拔区,被称为“川西高原”。它其实是青藏高原东南方的延伸区域。在这片土地上,雀儿山、大雪山、邛崃山等山脉此起彼伏,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等河流纵穿而过,形成了山高谷深的奇景。格莱才文所在的电达村,就在金沙江上游的通天河谷地中。

川西高原总面积23.6万平方千米,其中高山草地占了一半多。这里的草地物种丰富,堪称整个青藏高原上最好的牧场。在川西高原上,生活着三种牧民。北部从石渠、德格到松潘、若尔盖一带地势较为开阔,气候寒冷,那里的牧民只放牧,不农耕,日常生活与青海三江源地区相似。中部、南部的大多数地方也是高山草地,气候比北部稍温暖一些,牧民就在冬草场附近开辟一些耕地,种些自用的饲草、粮食,但仍是以放牧为主。

汉中盆地

汉中盆地,又称汉中平原,位于陕西省南部,汉江上游勉县至洋县间的河谷盆地秦岭和大巴山之间的汉江上游,是断陷盆地,为“鱼米之乡,国宝之府”。汉中是汉王朝的发祥地,所以当地以“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为宣传口号,此联句巧妙地嵌入了“汉中盆地”四字。

云贵高原

云贵高原位于中国西南部,为中国四大高原之一,西起横断山、哀牢山,东到武陵山、雪峰山、东南至越城岭,北至长江南岸的大娄山,南到桂、滇边境的山岭,东西长约1000千米,南北宽400~800千米,总面积约50万平方千米。

广义的四川地区涉及到云贵高原北部部分地区。

热点内容
马路上汽车的噪音在多少分贝 发布:2023-08-31 22:08:23 浏览:1976
应孕棒多少钱一盒 发布:2023-08-31 22:08:21 浏览:1446
标准养老金一年能领多少钱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732
湖北通城接网线多少钱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1:59:51 浏览:1807
开随车吊车多少钱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1:55:06 浏览:1573
京东付尾款怎么知道前多少名 发布:2023-08-31 21:52:58 浏览:1898
在学校租铺面一个月要多少钱 发布:2023-08-31 21:52:09 浏览:2037
2寸有多少厘米 发布:2023-08-31 21:50:34 浏览:1684
知道电压如何算一小时多少电 发布:2023-08-31 21:46:20 浏览:1669
金手镯54号圈周长是多少厘米 发布:2023-08-31 21:44:28 浏览:1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