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口调查的抽样比是多少
❶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男女比例是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男女比例是105.20。
国家统计局网站发布《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公报显示,全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为137349万人。
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33972万人相比,五年共增加3377万人,增长2.52%,年平均增长率为0.50%。
根据公报,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为70356万人,占51.22%;女性人口为66993万人,占48.78%。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5.20下降为105.02。
(1)我国人口调查的抽样比是多少扩展阅读:
国际贸易造就的城镇制造业就业岗位吸引着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地方扶持政策创造的当地就业岗位也在引导着外出务工人员返回家乡。“2010年,四川省的外出农民工约为810万人,到2011年变成了500余万人,到2016年变成了约50万人。
这种变化说明,有一些外出务工人员在‘回流’。原因在于,四川省出台各种各样的政策,提供了很多平台,鼓励返乡人员在本地就业创业。”邱爱军说。
顺应人口流动大趋势,全国人口普查开始将流动人口作为重要的统计数据列入普查项目:1990年开展的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首次增加了对流动人口状况的调查。
2010年开展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对流动人口状况的调查愈加精细化,首次将普查时点居住地、离开户口登记地时间、离开户口登记地原因列入普查短表,这一变更延续至本次全国人口普查。
❷ 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样本数据抽样比为1.55%是什么意思
比如检查了200个这就是抽样,发现有3个有什么什么(采取的样本)。
然后抽样比就是发现的样本/抽样的数量:也就是3/200=1.5%
就是这样来的
❸ 2020年人口普查结果是
数据要等到今年5月公布。
除了人口普查当年,我国每年人口都是由1%抽样人口调查统计而来,并在次年的统计公报中一起公布。相比全国人口普查,抽样调查能做到每年进行,而且规模相对较小,但既然是抽样,精度肯定不如全国普查高。
所以到了人口普查的年份,当年的人口数据就要等到次年5月的人口普查结果公布时一起公布,由于去年进行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去年的人口数据也就要等到今年5月公布。
(3)我国人口调查的抽样比是多少扩展阅读:
作为摸清我国人口家底的重要手段,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五年一次的1%人口抽样调查、每年的1‰人口抽样调查,构成了我国基本的人口调查体系。
面对新一轮的人口普查,如何让更多人了解人口普查的现实作用和重要意义,关系到公众能否积极参与和配合,关系到相关工作能否顺利进行。
人口普查工作利国利民。对国家来说,准确的人口普查数据是制定和完善未来收入、消费、教育、就业、养老、医疗、社会保障等政策措施的基础,也为教育和医疗机构布局、儿童和老年人服务设施建设、工商业服务网点分布、城乡道路建设等提供决策依据。
对公民个人来说,每个人都是人口普查的最终受益者,普查的数据信息不仅有助于个人精准、及时地享受相关民生政策、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求学、就业等个人选择和生活走向。
❹ 我国的人口比例是多少(要分年龄段的)
2006年我国各年龄段的人口比例如下图:
2005年底我国人口抽样调查结果如下:
经国务院批准,我国于2005年底开展了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这次调查以全国为总体,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为次总体,采取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的抽样方法。最终样本单位为调查小区。这次调查的样本量为170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31%。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通过调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调查的各项任务已基本完成。现将快速汇总的全国总人口及其结构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总人口
2005年11月1日零时,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总人口为130628万人,与2000年11月1日零时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总人口126583万人相比,增加了4045万人,增长3.2%;年平均增加809万人,年平均增长0.63%。根据调查数据推算,2005年年末总人口为130756万人。
二、流动人口
全国人口中,流动人口为14735万人,其中,跨省流动人口4779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流动人口增加296万人,跨省流动人口增加537万人。
三、城乡构成
全国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56157万人,占总人口的42.9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74471万人,占总人口的57.01%。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了6.77个百分点。
四、性别构成
全国人口中,男性为67309万人,占总人口的51.53%;女性为63319万人,占总人口的48.47%。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6.30,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下降0.44。
五、年龄构成
全国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26478万人,占总人口的20.27%;15-59岁的人口为89742万人,占总人口的68.70%;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4408万人,占总人口的11.03%(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0045万人,占总人口的7.69%)。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2.62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76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0.73个百分点)。
六、民族构成
全国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18295万人,占总人口的90.56%;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2333万人,占总人口的9.44%。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2355万人,增长了2.03%;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1690万人,增长了15.88%。
七、受教育程度
全国人口中,具有大学程度(指大专及以上)的人口为6764万人,高中程度(含中专)的人口为15083万人,初中程度的人口为46735万人,小学程度的人口为40706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具有大学程度的人口增加2193万人,高中程度的人口增加974万人,初中程度的人口增加3746万人,小学程度的人口减少4485万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口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八、家庭户人口
全国共有家庭户39519万户,家庭户人口为123694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3人;集体户人口为6934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减少了0.31人。城镇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97人,农村为3.27人。
注:
1、本公报为根据调查结果的初步推算数。
2、调查登记标准时间为2005年11月1日零时,调查登记对象为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的常住人口。
3、全国总人口数未包括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省人口数。
4、经事后质量抽查,总人口的净漏登率为1.72%。全国人口中已包括据此计算的漏登人口数。
❺ 100人抽样调查比例多少合适
100人抽样调查比例n=σ2/(e2/Z2+σ2/N) 。
抽样总体的比例 P=样本总量/调查总体数量(比如一批零件是500个,这是总体数量;样本总量500个,则P=200/500=0.4)。
所采用的抽样方式(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体抽样、系统抽样)。误差界限(0.05或0.01)也说 置信度(95%或99%)等来确定。
特点:
抽样调查是根据部分实际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标志总量的一种统计调查方法,属于非全面调查的范畴。它是按照科学的原理和计算,从若干单位组成的事物总体中,抽取部分样本单位来进行调查、观察,用所得到的调查标志的数据以代表总体,推断总体。
由于调查单位少,代表性强,所需调查人员少,工作误差比全面调查要小。特别是在总体包括的调查单位较多的情况下,抽样调查结果的准确性一般高于全面调查。因此,抽样调查的结果是非常可靠的。
❻ 中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是怎么样的
截止2005年,我国农村人口人数百分比为63.76%。
经国务院批准,我国于2005年底开展了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这次调查以全国为总体,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为次总体,采取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的抽样方法。
最终样本单位为调查小区。这次调查的样本量为170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31%。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通过调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调查的各项任务已基本完成。快速汇总的全国总人口及其结构的主要数据已基本完成。
相关内容解释
总人口:2005年11月1日零时,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总人口为130628万人,与2000年11月1日零时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总人口126583万人相比,增加了4045万人,增长3.2%;年平均增加809万人,年平均增长0.63%。根据调查数据推算,2005年年末总人口为130756万人。
流动人口:全国人口中,流动人口为14735万人,其中,跨省流动人口4779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流动人口增加296万人,跨省流动人口增加537万人。
城乡构成:全国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56157万人,占总人口的42.9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74471万人,占总人口的57.01%。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了6.77个百分点。
性别构成:全国人口中,男性为67309万人,占总人口的51.53%;女性为63319万人,占总人口的48.47%。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6.30,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下降0.44。
❼ 中国各种学历人口比例
网友一:虽然我自己也是本科生,但是我从来没把自己当回事儿,因为身边的学霸太多了,感觉自己走到哪真的都很普通。说到本科学历只占4%的数字的时候,我吓了一跳。我05年参加高考,我们班88个人(在我们年级是大班,普班72个学生)。
其中考上重点大学的22人(包括211,985院校),考上普通本科的16人,三本院校的6人(我们那一年好像是刚开始有三本,都是家里条件还比较不错的,花钱上的),大专院校的有11个(正规学校的大专专业或者是正规的大专专科),高职类6个(也就是现在俗称的野鸡学校)!
看到官方这个数字我自己默默的算了一下。作为80后的第一代,我们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以后每一个阶段都会刷下一半的人。假设从小学开始有100个同学的话,那么最后走到大学里边的也只有25个。这25个里面,有本科生应该在5个左右。让我觉得4%这个数字应该还算是比较准确的。
网友二:
21世纪,大学扩招,这十来年,大学生突然多了起来。导致毕业生感觉大学生遍地都是。其实就全体国民来看,并不多。主要是四十岁以上的国民里,存量大学生太少。扩招的后果是,八成大学生集中在22--40岁年龄段。特别是30岁左右的。这是一种短期爆发的结果。
我们那时候,一百个学生一年级学生,能到五年级的,能有90个,剩下10个不是留级了,就是中途退学了。因为那时候,期末考试不及格就不能升年级,有的人一个小学要读七八年。
网友三:
从公开数据来看,2018年我国总人口13.95亿,目前仅查到2017年我国劳动人口为90199万,计算出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数量占全国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为11.87%,可以说这个比例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换句话说,十个求职者中,就有一个是大学生。当然了硕士毕业生和博士毕业生的比例还没有达到1%,拥有研究生学历的依然是社会最稀缺的人才。
坦白说我并不喜欢“遍地都是”这个形容,虽然国内大学生人数达到10%左右的比例,但是毕竟是接受了国家的高等教育,国家的未来是要交在这些人身上的,只有这一大批人发挥出应有的能量,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早一天到来。
网友四:
其实原因很简单,基本上就这几点。:第一,5%这数据是全体中国人,也就是说中年人,老人,和没到18岁的孩子也包括。你平时不会傻到去问一个10岁小孩读大学没,而中国,中老年人因为时代的原因读大学的很少,比例自然就被冲下来了。
第二:大学扩招,年轻一代人读大学的比例大幅度上升,你都在与你的同龄人竞争自然感觉本科不如狗。
第三:现在渠道多了统招,自考,留学,大专,成教,运程等等大把渠道拿证书也都叫大学生。
网友五:
起初,看到这个数据,有点不太相信,因为,满大街都是大学生啊,我们单位将近400人,入门门槛就得是本科,但查看数据,发现还真是不到4%!
官方数据显示,从恢复高考到2017年,40年间累计毕业的大学生,总数达11518.2万人,粗略按照其中三本以上占一半,专科生占一半,也就是说,本科生有5759.1万人左右。 看起来的确是很多,但是中国的人口139008万人,大学生占据总人口的比例不到9%,而本科生只占4.43%
❽ 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男女比例是多少有各个城市县城的比例最好
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
祖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为65355万人,占总人口的51.63%;女性为61228万人,占总人口的48.37%。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6.74。
❾ 我国少儿人口比重是多少
我国少儿人口比重是:0-14岁人口为25338万人,占17.95%。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显示,我国0-14岁人口为25338万人,占17.95%;15-59岁人口为89438万人,占63.35%;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
与2010年相比,0-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分别上升1.35个百分点、下降6.79个百分点、上升5.44个百分点。我国少儿人口比重回升,生育政策调整取得积极成效。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相关信息
根据我国现行的统计调查制度,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两次普查之间的年份开展抽样调查,非普查年份出生人口主要是通过抽样调查数据推算的。由于抽样调查误差的存在,在利用抽样比推算人口总体时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反映在数据上就是部分年份公布的出生人口偏低。
其次普查是全面调查,不需要进行推算,特别是这次人口普查采用了一系列新技术新方法,加强了全过程质量控制。普查现场登记也得到了广大普查对象的充分理解和支持,大幅降低了漏登率,普查漏登率仅为0.05%,这意味着很多原来漏登的人口通过这次普查都登记上来了。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