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定假日多少天
① 国家法定节假日是多少天
国家法定假日一年共11天。法定节假日包括元旦节、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
【法律依据】
根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二条规定:
(一)元旦,放假1天;
(二)春节,放假3天;
(三)清明节,放假1天;
(四)劳动节,放假1天;
(五)端午节,放假1天;
(六)中秋节,放假1天;
(七)国庆节,放假3天。
第三条
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
(一)妇女节(3月8日),妇女放假半天;
(二)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
(三)儿童节(6月1日),不满14周岁的少年儿童放假1天;
(四)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8月1日),现役军人放假半天。
② 国家法定节假日共有几天
中国一年的法定节假日一年共11天。
1、元旦,放假1天(每年1月1日)元旦,即世界多数国家通称的"新年",是公历新一年的第一天。元旦在中国也被称为"阳历年"。
2、春节,放假3天(正月初一、初二、初三)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3、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4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4、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五一国际劳动节,又称国际劳动节、劳动节,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劳动节。
5、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6、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7、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国庆节,也称国庆日、国庆纪念日,是指由一个国家制定的用来纪念国家本身的法定节日,通常是这个国家的独立、宪法的签署、或其他有重大意义的周年纪念日。
③ 中国法定节假日一年有多少天
法律分析:一年中法定假日包括周六周日一共有115天或116天。计算方法:我国共有法定节假日11天(包括春节、国庆两个假期各3天,元旦、清明、五一、端午、中秋各1天),一年有52周余1天。若余出来的那天处于双休日,则一年有52X21=105天,若处于工作日则是52X2=104天。两者合计,即115天或116天。
法律依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二条?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 (一)新年,放假1天(1月1日); (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 (三)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 (四)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 (五)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 (六)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 (七)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④ 中国法定假日共几天
法律分析:中国一年的法定节假日一年共11天。1、元旦,放假1天。2、春节,放假3天。3、清明节,放假1天。4、劳动节,放假1天。5、端午节,放假1天。 6、中秋节,放假1天。7、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法律依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二条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一)元旦,放假1天(1月1日);(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三)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四)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五)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六)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七)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⑤ 法定假日共有多少天
1.
国家的法定假日每年有十一天。
2.
我国法定节假日一共11天。
⑥ 国家法定假有几天
中国内地现行法定节假日共11天,包括春节3天,国庆3天,元旦、清明、五一、端午、中秋各1天。
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
1:妇女节(3月8日),妇女放假半天;
2: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
3:儿童节(6月1日),不满14周岁的少年儿童放假1天;
4: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8月1日),现役军人放假半天。
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由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该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日期。
(6)中国法定假日多少天扩展阅读
1、每个星期日;
2、1月1日(如该日为星期日,则改为翌日);
3、农历年初一(如该日为星期日,则改为农历年初一的前一日);
4、农历年初二(如该日为星期日,则改为农历年初一的前一日);
5、农历年初三(如该日为星期日,则改为农历年初一的前一日);
6、清明节(如该日为星期日,则改为翌日);
7、耶稣受难节;
8、耶稣受难节翌日;
9、复活节星期一;
10、劳动节,即5月1日(如该日为星期日,则改为翌日);
11、佛诞,即农历四月八日(如该日为星期日,则改为翌日);
12、端午节(如该日为星期日,则改为翌日);
13、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纪念日,即7月1日(如该日为星期日,则改为翌日);
14、国庆日,即10月1日(如该日为星期日,则改为翌日);
15、中秋节翌日(如该日为星期日,则改为中秋节当日)或行政长官会同行政会议藉在宪报刊登的命令指定取代该日的另一日;
16、重阳节(如该日为星期日,则改为翌日)或行政长官会同行政会议藉在宪报刊登的命令指定取代该日的另一日;
17、圣诞节(如该日为星期日,则改为圣诞节后第二个周日);
18、圣诞节后第一个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