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口概况 » 摆伟村有多少人口

摆伟村有多少人口

发布时间: 2022-09-18 11:35:47

⑴ 现行标准下八年来我国有多少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总书记在2021年新年贺词中指出,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
决战脱贫攻坚决得决定性胜利。我们向深度贫困堡垒发起总攻,啃下了最难啃的“硬骨头”。历经8年,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贫困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尖锐的社会问题之一。各国政党、政府和社会各界对贫困问题一直相当重视,因此我们要弄清贫困的概念。
2014年10月,世界银行发布预测,2015年全世界贫困人口占全球总人口的比例有望降低到10%以下,指出经过长达四分之一世纪坚持不懈的减贫努力,世界更加接近2030年终结贫困的历史性目标。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按照现行贫困标准计算,中国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按照世界银行国际贫困标准,中国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
对于解决贫困问题是非常重要的。贫困实际上是分层次的,应区别“宏观贫困”与“微观贫困”,一是区域意义上的贫困,即宏观贫困,它是从整体角度来看待贫困。例如,国家贫困、地区贫困、农村贫困、城市贫困等。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理解,那么,所有低收入国家都是贫困的国家,而所有高收入的国家则不是贫困国家。
这种贫困问题也称不发达状态,它是发展经济学研究的主题;二是个体意义的贫困,即为微观贫困,即从个人和家庭角度看待贫困。从这种角度来理解,所有国家都有贫困问题。例如,2004年美国的贫困人口比例高达12.7%,即平均8个人中就有一个穷人。这种意义上的贫困可以说是个永恒的问题,除非收入和财富分配是绝对的平均。
如果将这两种贫困概念混为一谈,就会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贫困的概念在不断深入,研究贫困的视角也在不断变化。不管给贫困下一个什么样的定义,要给出一个全面而科学的定义是十分困难的。也许正是由于这一原因,世界银行宁愿对贫困的概念给出一个描述性的解释:“贫困就是这样一种人们想逃避的生存状态,贫困就意味着饥饿,意味着没有栖身之地;贫困就是缺衣少药,没有机会上学也不知道怎样获得知识;贫困就是失业,害怕面对未来,生命时刻受到威胁;贫困就是因为缺少清洁的饮用水而导致儿童生病甚至死亡;贫困就是权力和自由的丧失。”

⑵ 贵州、三都县、水龙乡,伟寨村、上双,谁知道在哪里吗

三都县是属于都匀市;水龙乡属于三都县; 伟寨村属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久仰乡摆伟下寨村

⑶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久仰镇下辖村委会有哪些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久仰镇下辖村委会包括久仰社区、党义村委会、基佑村委会、久丢村委会、久顺村委会、巫溜村委会、夭那村委会、巫交村委会、久敢村委会、巫仰村委会、久甲村委会、久吉村委会、摆伟村委会、江北村委会、党里村委会、东凤村委会、党峰村委会。

⑷ 十三五时期共有多少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

“十三五”时期,共有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脱贫攻坚战能否打赢打好,贫困人口能否如期脱贫,直接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质量和成色。我国紧紧扭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吹响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号角,努力克服疫情等困难,确保2020年农村人口全部脱贫,兑现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

(4)摆伟村有多少人口扩展阅读:

“十三五”时期,我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规模推进脱贫攻坚,每年就打赢脱贫攻坚战召开座谈会,针对不同阶段面临的不同问题,部署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力度之大、规模之广、成效之显着、影响之深远,前所未有、世所罕见,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贫困人口主要通过务工和生产劳动实现脱贫,劳动收入占比逐年提升,非劳动收入占比逐年下降,增收可持续性稳步提高。

⑸ 十三五计划的成就

法律分析:十三五的成就是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国内生产总值从不到70万亿元增加到超过100万亿元。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工程、超级计算、量子信息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96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摆脱了“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困境,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生产连年丰收。1亿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目标顺利实现,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超过2100万套。区域重大战略扎实推进。污染防治力度加大,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显着提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金融风险处置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入,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共建“一带一路”成果丰硕。人民生活水平显着提高,城镇新增就业超过6000万人,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建立实施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发展取得新成就,教育公平和质量较大提升,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国防和军队建设水平大幅提升。国家安全全面加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法律依据:《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二、“十三五”时期发展成就和“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

过去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国内生产总值从不到70万亿元增加到超过100万亿元。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工程、超级计算、量子信息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96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摆脱了“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困境,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生产连年丰收。1亿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目标顺利实现,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超过2100万套。区域重大战略扎实推进。污染防治力度加大,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显着提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金融风险处置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入,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共建“一带一路”成果丰硕。人民生活水平显着提高,城镇新增就业超过6000万人,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建立实施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发展取得新成就,教育公平和质量较大提升,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国防和军队建设水平大幅提升。国家安全全面加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经过五年持续奋斗,“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胜利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

⑹ 摩洛希亚共和国人口有多少

摩洛希亚共和国国家的人口数量只有三十二个人。

它就是摩洛希亚共和国,成立时间极短,至今为止也只有不到五十年的历史。再加上这个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极为特殊,可以说四面八方都是被美国所包围,只能在沙漠的一隅艰难生存,自然也就很少人能关注到这个国家的情况。虽然摩洛希亚共和国的国土面积比不上我们的一个村庄,但是在他们这里各种设施都十分完善。比如说他们具备自己完整的宪法,还拥有独立的银行、电信局和货币等等。
03
位置处于美国沙漠地带

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和好笑的是,摩洛希亚共和国曾经还获得过“微型国家奥林匹克”的承办权。这个国家特殊的地方不仅仅只是面积和人口微小,还特殊在这个国家的地位其实并不被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承认,但他们自己也并不在意和其他国家维持建交关系。按该国总统凯文·巴夫的话说,两国建交只要以友好的态度坐下来谈话就可以了。刚刚也有提到这个国家的位置处于邻近美国的沙漠地带,所以在这里基本上见不到任何植物的存在,各种资源和生活条件也十分艰苦,但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却感到非常的知足和快乐。
04
人口增加靠总理和总理夫人

虽然这个国家的土地面积不大,但是他们的总理和总理夫人却一直都为繁衍生息和增加人口努力。在每个国家的发展初期,自然是人口越多越好,那么这对于摩洛希亚共和国来说也是一样的道理。在他们两人的努力之下,如今摩洛希亚共和国也发展到了三十二个人口的数量。虽然添丁计划可能比较艰难,但从他们的行动来看,他们对此仍然是乐此不疲。


05
摩洛希亚共和国总理很满足现状

这个国家的总理对现状也非常的知足,虽然他们只拥有三艘橡皮筏艇一样的舰艇,但是该总理却觉得很骄傲和自豪。可能大家听到这个国家的特殊之处,会产生想要前往一探究竟的想法。只不过这个想法很可能是得不到实现的,因为这个国家真的太小太特别了。那么朋友们,你们对摩洛希亚共和国还有其他的了解吗?

⑺ 俄罗斯有多少人口

国名: 俄罗斯联邦或俄罗斯 (The Russian Federation, The Russia)

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约为3∶2。旗面由三个平行且相等的横长方形相连而成,自上而下分别为白、蓝、红三色。俄罗斯幅员辽阔,国土跨寒带、亚寒带和温带三个气候带,用三色横长方形平行相连,表示了俄罗斯地理位置上的这一特点。白色代表寒带一年四季白雪茫茫的自然景观;蓝色既代表亚寒带气候区,又象征俄罗斯丰富的地下矿藏和森林、水力等自然资源;红色是温带的标志,也象征俄罗斯历史的悠久和对人类文明的贡献。白、蓝、红三色旗来自1697年彼得大帝在位期间采用的红、白、蓝三色旗,红、白、蓝三色被称为泛斯拉夫颜色。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取消三色旗。1920年苏维埃政府采用新国旗,由红、蓝两色构成,左边为垂直的蓝条,右边的红色旗面上有一颗五角星和交叉着的铁锤和镰刀。此旗后为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国旗。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后,国旗图案作了修改,为一面红旗,左上角有金色的五角星、镰刀和铁锤图案。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改称为俄罗斯联邦,随后采用白、蓝、红三色旗为国旗。

国徽:为盾徽。1993年11月30日,俄决定采用十月革命前伊凡雷帝时代的、以双头鹰为图案的国徽:红色盾面上有一只金色的双头鹰,鹰头上是彼得大帝的三顶皇冠,鹰爪抓着象征皇权的权杖和金球。鹰胸前是一个小盾形,上面是一名骑士和一匹白马。双头鹰由来可追溯到公元15世纪。双头鹰原是拜占庭帝国君士坦丁一世的徽记。拜占庭帝国曾横跨欧亚两个大陆,它一头望着西方,另一头望着东方,象征着两块大陆间的统一以及各民族的联合。1453年,曾辉煌一时的拜占庭帝国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灭亡,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英勇战死。他的两个弟弟,一个臣服于奥斯曼帝国,另一个带着两个儿子和女儿索菲亚·帕列奥洛格逃到罗马。后来,这两儿一女在其父死后被罗马教皇抚养成人。当时的罗马政治家们为了借助俄罗斯的军事力量抵御土耳其人,便用联姻的方式将索菲亚许配给了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索菲娅由此佩戴着拜占庭帝国威严的双头鹰徽记来到了俄罗斯。索菲娅协助夫君伊凡三世把俄罗斯的土地基本上联合到一起,形成了一个疆域辽阔的统一的国家。1497年,双头鹰作为国家徽记首次出现在俄罗斯的国玺上,直至1918年。1993年11月30日,这只象征俄罗斯国家团结和统一的双头鹰又“飞”回到俄罗斯的国徽上。二十世纪末,国家杜马从法律上确定了双头鹰是俄罗斯的国家象征。

国歌: 曲:亚历山德罗夫 / 词:米哈尔科夫

歌词大意:
“俄罗斯,我们神圣的祖国,
俄罗斯,我们可爱的家园。
坚强的意志,巨大的荣耀
是你亘古不变的财宝!
自豪吧,我们自由的祖国,
各兄弟民族联盟世代相传,
先辈们赋予人民以智慧!
自豪吧,祖国!我们为你而骄傲!

从南方的大海到北极疆域
到处是我们的森林和田野。
你举世无双!
你是上帝保佑的唯一沃土!
自豪吧,我们自由的祖国,
各兄弟民族联盟世代相传,
先辈们赋予人民以智慧!
自豪吧,祖国!我们为你而骄傲!

无限的理想境界,广阔的生活空间
时代为我们开辟了未来。
对祖国的忠诚给我们以力量。
过去,现在,直到永远!
自豪吧,我们自由的祖国,
各兄弟民族联盟世代相传,
先辈们赋予人民以智慧!
自豪吧,祖国!我们为你而骄傲!”

祖国保卫者日:2月23日(原苏联建军节)

卫国战争胜利日: 5月9日

国家主权宣言通过日(国庆日): 6月12日

和谐和解日、十月革命节、军人荣誉日:11月7日(原十月革命纪念日)>>

宪法日:12月12日

宇航节:4月12日(1962年苏联为纪念加加林首次太空航行而定)

国家政要: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Vladimir Putin) ,1999年12月31日任俄罗斯代总统,2004年3月连任总统;联邦委员会(议会上院)主席谢尔盖·米罗诺夫 (Sergei Mironov),2001年12月任职,2003年1月蝉联;国家杜马(议会下院)主席鲍里斯·格雷兹洛夫(Boris Gryzlov),2003年12月当选;总理维克托·祖布科夫 (Viktor Zubkov),2007年9月就任;安全会议代秘书 伊瓦连京·索博列夫,2007年7月任职;外长谢尔盖·拉夫罗夫 (Sergei Lavrov) ,2004年3月任职。

人口:1.42亿(截至2007年6月1日)。全国有130多个民族,其中俄罗斯族人占82. 95%,主要少数民族有鞑靼、乌克兰、楚瓦什、巴什基尔、白俄罗斯、摩尔多瓦、日耳曼、乌德穆尔特、亚美尼亚、阿瓦尔、马里、哈萨克 、奥塞梯、布里亚特、雅库特、卡巴尔达、犹太、科米、列兹根、库梅克、印古什、图瓦等。人口分布极不均衡,西部发达地区平均每平方公里52—77人,个别地方达261人,而东北部苔原带不到1人。高加索地区的民族成分最为复杂,有大约40个民族在此生活。居民多信奉东正教,其次为伊斯兰教。俄语是俄罗斯联邦全境内的官方语言,各共和国有权规定自己的国语,并在该共和国境内可与俄语一起使用。主要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主要宗教为东正教,其次为伊斯兰教。

自然地理:面积1707.54万多平方公里(占原苏联领土面积的76%),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位于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其欧洲领土的大部分是东欧平原。东濒太平洋,西接波罗的海芬兰湾,横跨欧亚大陆,东西最长9000公里,南北最宽4000公里。陆地邻国西北面有挪威、芬兰,西面有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白俄罗斯,西南面是乌克兰,南面有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东南面有中国、蒙古和朝鲜。东面与日本和美国隔海相望。海岸线长33807公里。大部分地区处于北温带,气候多样,以大陆性气候为主。温差普遍较大,1月平均温度为-1℃到-37℃,7月平均温度为11℃到27℃。年降水量平均为150-1000毫米。 感受真实的贝加尔湖 车里雅宾斯克州 探访俄罗斯汉特-曼西自治区

首都:莫斯科(Moscow),人口约850万(截至2002年12月)。1995年5月16日与北京市结为友好城市。 莫斯科市市长卢日科夫

位于莫斯科河上的克拉斯那卢日斯基大桥

简史:俄罗斯人的祖先为东斯拉夫人罗斯部族。公元15世纪末,大公伊凡三世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国家——莫斯科大公国。1547年,伊凡四世自封为“沙皇”,其国号称俄国。16—17世纪,伏尔加河流域、乌拉尔和西伯利亚各族先后加入俄罗斯,使它成为一个多民族国家。17世纪中期乌克兰和俄罗斯合并为统一的国家。1689年8月彼得一世正式亲政。经过1700—1721年的北方战争,俄罗斯得到了通往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使俄罗斯从内陆国变为濒海国。17世纪它击溃了波兰和瑞典封建主的入侵。1812年俄罗斯消灭了入侵的拿破仑军队。1825年12月贵族革命者在彼得堡举行起义(即12月党人起义),被镇压。1861年2月俄国废除农权制。1898年成立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苏联共产党前身),在它的领导下,俄国工农群众经过1905年第一次俄国革命和1917年2月推翻罗曼诺夫王朝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二月革命),于1917年11月7日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成立了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共和国成立不久,经过三年艰苦的国内战争,粉碎了14个帝国主义国家的武装干涉和地主资本家的武装叛乱,保卫了苏维埃政权。1922年12月30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俄罗斯联邦同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外高加索联邦(包括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一起加入。1990年6月12日,俄罗斯联邦第一次人代会通过《俄罗斯联邦国家主权宣言》。1991年12月21日,前苏联11个共和国领导人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拉木图决定,前苏联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席位由俄罗斯继承。12月25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最高苏维埃决定,将国家正式名称改为“俄罗斯联邦”(简称俄罗斯)。1992年4月16日,俄罗斯第6次人代会决定将国名改为“俄罗斯”,从而恢复了历史上的名称;17日,最后决定使用两个同等地位的正式国名“俄罗斯联邦”和“俄罗斯”。 北奥塞梯共和国

圣彼得堡

政治:1993年12月12日,俄罗斯联邦举行全体公民投票,通过了俄罗斯独立后的第一部宪法。同年12月25日,新宪法正式生效。这部宪法确立了俄罗斯实行总统制的联邦国家体制。宪法规定,俄罗斯联邦总统是国家元首,是俄罗斯联邦宪法、人和公民的权利与自由的保障;总统按俄罗斯联邦宪法和联邦法律决定国家对内对外政策;总统任命联邦政府总理、副总理和各部部长,主持联邦政府会议;总统是国家武装力量最高统帅并领导国家安全会议;总统有权解散议会,而议会只有指控总统犯有叛国罪或其他十分严重罪行并经最高法院确认后才能弹劾总统。根据宪法,俄罗斯联邦会议是俄罗斯联邦的代表与立法机关。联邦会议由联邦委员会(上院)和国家杜马(下院)两院组成。联邦委员会由俄罗斯联邦每个主体各派两名代表组成:一名来自国家代表权力机关,一名来自国家执行权力机关,主要职能是批准联邦法律、联邦主体边界变更、总统关于战争状态和紧急状态的命令,决定境外驻军、总统选举及弹劾,中央同地方的关系问题等。国家杜马是俄罗斯的立法机构,由450名代表组成,每4年选举一次,其中半数席位由全国225个大选区各选一名代表产生,另半数席位则由在选举中得票率超过5%的竞选党派按得票多少分配产生。根据俄宪法规定,任何没有跨越5%得票率“大关”的党派不仅不能参与党派竞选席位的分配,而且该党以独立候选人身份在地方选区当选的代表也无权在国家杜马中单独组成议员团。国家杜马的主要职责是负责起草和制定国家法律、审议总统对政府总理的任命以及决定对总统的信任等。国家杜马下设国际事务委员会、安全委员会、国防委员会、立法委员会、经济政策委员会、民族事务委员会等20多个委员会。(国家杜马最早成立于1906年,是沙俄时代经选举产生的立法机构,1917年3月被解散。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于1993年12月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国家杜马。)但国家杜马关于提起诉讼的决定和联邦委员会关于解除总统职务的决定,必须经过议会两院全体议员三分之二票通过,而且须由国家杜马不少于三分之一的议员提出建议。宪法规定,俄罗斯联邦政府是俄罗斯联邦的执行权力机构。联邦政府由联邦政府总理、副总理和联邦部长组成。宪法还规定,各联邦主体(共和国、边疆区、州、自治州和自治区)的权利、地位平等。俄罗斯联邦主体的地位只有在俄罗斯联邦和俄罗斯联邦主体根据联邦宪法进行相互协商后才能改变。
俄联邦总统选举制度 历届俄总统选举 俄人民党决定并入公正俄罗斯党

为参加5月9日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游行进行训练的俄罗斯军人

司法机构:俄罗斯联邦司法机关主要有联邦宪法法院、联邦最高法院、联邦最高仲裁法院及联邦总检察院。不允许设立特别法庭。联邦宪法法院对联邦委员会和国家杜马的法律、决定,联邦总统的命令,其他联邦机构的文件,各共和国的宪法,联邦主体的法律、章程和其他法规,联邦内部条约和国际条约是否符合联邦宪法,以及社会团体的成立和活动是否符合宪法的案件作出裁决。联邦宪法法院还对联邦国家权力机关之间、联邦国家权力机关和联邦主体国家权力机关之间以及联邦各主体国家机关之间的权限纠纷作出裁决。联邦最高法院是民事、刑事、行政和其他案件的最高司法机关。根据联邦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对法院的活动实行司法监督,并对审判实践问题作出解释。联邦最高仲裁法院是对经济纠纷和仲裁法院审理的其他案件进行裁决的最高司法机关。根据联邦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对仲裁法院的活动实行司法监督,并对审判实践问题作出解释。联邦总检察院对犯罪案件侦查的合法性进行监督,支持在法院的公诉,为维护国家利益、公民的权利和自由而向法院提起诉讼,就国家机关、地方自治机关和公职人员的违法行为向法院提出异议。检察院系统实行集中统一领导体制。联邦委员会根据总统提名任命联邦宪法法院、联邦最高法院和联邦最高仲裁法院法官以及联邦总检察长。

经济:俄罗斯地大物博,广袤的国土赋予俄丰富的自然资源。其森林覆盖面积为8.67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51%,木材蓄积量为807亿立方米;已探明天然气蕴藏量为48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探明储量的三分之一强,居世界第一位;石油探明储量为65亿吨,占世界探明储量的12%至13%;煤蕴藏量为2000亿吨,居世界第二位;铁、铝、铀、黄金等的蕴藏量也均居世界前茅。
丰富的资源为俄罗斯工农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俄工业基础雄厚,部门齐全,以机械、钢铁、冶金、石油、天然气、煤炭、森林工业及化工等为主。俄农牧业并重,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燕麦、玉米、水稻和豆类,畜牧业主要为养牛、养羊、养猪业。
俄主要出口商品是石油和天然气等矿产品、金属及其制品、化工产品、机械设备和交通工具、宝石及其制品、木材及纸浆等;主要进口商品是机械设备和交通工具、食品和农业原料产品、化工品及橡胶、金属及其制品、纺织服装类商品等。2005年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658亿美元,与1999年相比实际增长了50% 。 俄罗斯尤科斯石油公司

货币: 卢布>>

身着二战时期苏军军装的俄罗斯士兵

军事:俄罗斯武装力量主要由陆军、空军、海军三大军种和战略导弹兵、太空兵、空降兵三个兵种组成。武装力量中军人数量为113.4万人。 武装力量除正规军外,还包括边防、内务 、安全、政府通讯、民防和铁道部队。武装力量由议会、总统、政府按宪法规定的权限共同指挥,总统是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军队的任务是抵抗外来侵略和履行俄罗斯承担的国际义务;军队人数不得超过全国人口总数的1%;实行义务兵与合同兵两种兵役制度,服役期限分别为:舰队水兵2年,其它士兵1年半,受过高等教育的1年等。俄海军拥有太平洋舰队、北方舰队、波罗的海舰队、黑海舰队和里海独立区舰队。 俄罗斯制定新的海军发展规划 俄恢复远程战略飞行 走访俄罗斯航空科研“核心地带” 俄航天署宣布2040年前航天发展计划

新闻: 主要报刊如下:《俄罗斯报》,创刊于1991年,政府主办;《红星报》,创刊于1924年,国防部办;《劳动报》,1921年创刊,独立工会联合会办;《独立报》,1991年创刊;《消息报》,1917年创刊;《生意人》;《真理报》,1912年创刊;《今日报》,1993年创刊;《苏维埃俄罗斯报》,1956年创刊;《工人论坛报》,工业家、企业家联盟和独立工会联合会办;《共青团真理报》,1925年创刊;《莫斯科新闻》周刊,1930年创刊;《文学报》,1830年创刊,1929年复刊,作家自由论坛办;《总结》杂志,发行量8.5万份;《星火》杂志,1923年创刊;《新时代》杂志,1943年创刊;《政权》杂志;《剖面》杂志;《经济与生活》周刊,1918年创刊。俄通社-塔斯社是俄国家通讯社,其前身是于1992年1月23日成立的俄通社,1992年1月30日正式定名为俄通社-塔斯社。俄罗斯新闻社,简称俄新社,是俄两大国家通讯社之一,成立于1961年,其前身是苏联新闻社。1993年被确定为国家通讯社,地位与俄通社-塔斯社相同,业务范围广泛。国际文传电讯社创立于1990年1月,属私营。主要广播电台有:第一广播电台(原苏联中央广播电台)、俄罗斯之声(私营)、俄罗斯电台(国营)、“青春”电台、“灯塔”电台、莫斯科“回声”电台等。主要电视台有:俄罗斯国家电视广播公司(亦名俄罗斯电视台,国家电视台)、公共电视台(其前身是苏中央电视台,国家控股)、独立电视台(私营)、第六电视台(私营)、莫斯科中心电视台(莫斯科市)。

俄罗斯诗人普希金故居内书房

文化:俄罗斯领土跨越欧亚两大洲,自然而然地融合了东西方两种文化。俄罗斯重视发展文化事业,大量出版图书和报刊,建立了许多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俱乐部等群众性文化设施。俄还重视对博物馆珍品和历史建筑文物的保护,扩建和新建了许多博物馆。俄罗斯的博物馆按专业可分为革命历史博物馆、历史博物馆、艺术博物馆、各专业博物馆以及其他博物馆等。着名的大型革命历史博物馆有俄罗斯中央革命博物馆、国家历史博物馆、克里姆林宫博物馆、中央海军博物馆等。较大的艺术馆有莫斯科科列季亚克夫国家绘画陈列馆。俄罗斯文学源远流长,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出现了普希金、莱蒙托夫、果戈里、别林斯基、陀斯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高尔基、肖洛霍夫等世界驰名的大文豪和作家。俄罗斯的美术源远流长,绘画有着悠久的历史,着名的艺术大师有列维坦列宾、苏里柯夫、克拉姆斯科伊等。俄罗斯的宗教音乐和民间音乐有着深远的历史传统,歌剧、交响乐和室内音乐具有鲜明的民族气质,奔放豪迈。俄罗斯的戏剧艺术体裁和形式多样,最早出现在宫廷里,19世纪进入繁荣时期,果戈理的《钦差大臣》等社会戏剧充满强烈的时代气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同时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艺术大师。亚·尼·奥斯特罗夫斯基是19世纪50年代以后俄罗斯文坛众多的戏剧作家中最杰出的代表,被称为“俄罗斯戏剧之父”。俄罗斯的马戏团在俄罗斯也很受人们的欢迎,马戏团团员训练有素,技艺精湛。俄罗斯人有卓越的民间艺术。实用装饰艺术有金属、兽骨和石头的艺术加工,有木雕、木雕壁画、刺绣、带花纹的纺织品、花边编织等。最有名的工艺品有木制套娃、木刻勺、木盒、木盘等木制品。

风俗: 俄罗斯人交际时通常在三种情况下使用“你”:1、对16岁以下的儿童;2、近亲之间与同事之间(年轻人之间);3、年轻人对年轻人。对老年人、陌生人(儿童除外)和领导人则称“您”。对儿童可直呼其名,而对老年人、陌生人和领导人则应呼其名字加父称。目前在俄罗斯“先生”、“同志”、“公民”三种称呼并存。一般在商业机构、新闻媒体和官方机构中人们习惯相互称“先生”;以前在苏联时期普遍使用的“同志”,现在仍然在国营企业、军队、公安部门使用;而“公民”通常在公共场所使用,比如:火车站、商店等。在公开发言时,一般在发言人的姓后面加上“先生”、“同志”或其相应职称“教授”、“工程师”等,比如:“现在请扎罗夫教授讲话”。在写公函时,一般写收件人名字加父称;在非常正式的信函中收件人的姓前面应加上“先生”或其相应职称。大部分俄罗斯人都在家中用餐,只在上班的午休时间才去餐馆。遇有喜庆或举办婚礼时,俄罗斯居民通常都在餐馆举行,由邀请人付费。朋友聚会一般在家庭环境下进行。客人通常都带给主人小礼品(蛋糕、酒)和鲜花。

名胜:克里姆林宫(Kremlin)在莫斯科市中心,濒莫斯科河,曾为莫斯科公国和18世纪以前的沙皇皇宫。“十月革命”胜利后,成为苏联党政领导机关所在地。始建于1156年,初为木墙,后屡经扩建,至19世纪40年代建大克里姆林宫,为一古老建筑群,主要有大克里姆林宫、多宫、圣母九天教堂、参议院大厦、伊凡大帝钟楼等。宫内塔楼中最宏伟的有斯巴达克、 尼古拉、特罗伊茨克、保罗维茨、沃多夫兹沃德等塔楼,1937年,在塔楼上装置五角红宝石星。 克里姆林宫大礼堂

彼得大帝夏宫(Peter the Great's Summer Palace)位于芬兰湾南岸的森林中,距圣彼得堡市约30公里,占地近千公顷,是历代俄国沙皇的郊外离宫。夏宫是圣彼得堡的早期建筑。18世纪初,俄国沙皇彼得大帝下令兴建夏宫,其外貌简朴庄重,内部装饰华贵。当时的许多大型舞会、宫廷庆典等活动都在这里举行,彼得大帝生前每年必来此度夏。1934年以后,夏宫辟为民俗史博物馆。如今,夏宫已成为包括18世纪和19世纪宫殿花园的建筑群,由于它的建筑豪华壮丽,夏宫因而被人们誉为“俄罗斯的凡尔赛”。夏宫的主要代表性建筑是一座双层楼的宫殿,当年彼得大帝住在一楼,他的妻子叶卡捷琳娜一世(彼得大帝的第二个妻子)住在二楼,楼上装饰极为华丽,舞厅的圆柱之间,都以威尼斯的镜子作装饰。

冬宫 (Winter Palace) 座落在圣彼得堡宫殿广场上,原为俄国沙皇的皇宫,十月革命后辟为圣彼得堡国立艾尔米塔奇博物馆的一部分。冬宫初建于1754年至1762年,是18世纪中叶俄国巴罗克式建筑艺术最伟大的纪念物。1837年一场大火将其焚毁,1838年至1839年重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冬宫再次遭到严重破坏,战后修复。冬宫是一座蔚蓝色与白色相间的建筑,高三层,宫殿长约230米,宽140米,高22米,呈封闭式长方形,占地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宫内有厅室1057间,门1886座,窗1945个。冬宫的亚历山大柱于1830年至1839年建成,以纪念1812年亚历山大一世率俄军战胜拿破仑军队这一伟绩。19世纪中叶,当时的俄国有一项特别的法律规定,圣彼得堡市所有的建筑物,除教堂外,都要低于冬宫。冬宫面向涅瓦河,中央稍为突出,有3道拱形铁门,入口处有阿特拉斯巨神群像。宫殿四周有两排柱廊,气势雄伟。宫内以各色大理石、孔雀石、石青石、斑石、碧玉镶嵌;以包金、镀铜装璜;以各种质地的雕塑、壁画、绣帷装饰;色彩缤纷,气派堂皇。十八世纪下半叶,俄国女皇叶卡婕林娜二世在位时,曾下令拨出一部分房子用来收藏世界着名艺术珍品,并把这些房子称作“埃尔米达日”(隐宫),后来随着收藏品不断增多,于1764至1789年间又先后建了小埃尔米达日和大埃尔米达日。如今,在冬宫宽敞明亮的展厅里,共有各类文物270万件,其中绘画约1.5万幅,雕塑约1.2万件,版画和素描约62万幅,出土文物约60万件,实用艺术品26万件,钱币和纪念章约100万枚。藏品分原始文化史、古希腊罗马文化与艺术、东方民族文化与艺术、俄罗斯文化、西欧艺术史、钱币、工艺7个部分,并按地域、年代顺序陈列在350多间展厅里,展览线路加起来有30公里长,因而有世界最长艺廊之称。十月革命后,1922年苏联成立了国立埃尔米达日博物馆。冬宫成为该博物馆的一部分。1905年沙皇政府枪杀前往冬宫请愿群众的“流血星期日”事件,就发生在冬宫前面的广场上。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参加十月革命的起义群众攻下冬宫,在这里逮捕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各部部长,这座昔日皇宫回到人民手中。

斯莫尔尼宫(Smolny)位于圣彼得堡市,是一座外观典雅的三层建筑。建于1806—1808年,原为贵族女子学院。“斯莫尔尼”一词来自俄语“沥青”,初建时这里属于沥青厂。斯莫尔尼宫正面长220米,主体建筑的两翼伸出,每翼各长40米,组成宫中的主要庭院。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又在正门增建8根壮丽的圆柱和7个拱形门廊,和其右侧巴罗克式建筑风格的斯莫尔尼修道院浑为一体,合称斯莫尔尼建筑群。1917年“十月革命”期间,布尔什维克党军事革命委员会设在斯莫尔尼宫,为十月革命司令部。1917年11月7日,列宁在斯莫尔尼会议大厅发表对俄国公民的号召书,宣布一切政权归苏维埃。1917年11月中旬至1918年3月列宁曾在这里办公和居住过。

莫斯科大彼得罗夫大剧院(简称大剧院,Bolshoi Theatre of Russia)始建于1776年,是俄罗斯历史最悠久的剧院,坐落在莫斯科斯维尔德洛夫广场上。1780年剧院改址到彼得罗夫大街上一所新建的石造剧院里,称彼得罗夫剧院,1805年剧院被焚毁。1824年,天才建筑师博韦在石造剧院的原址修建了新剧院,称大彼得罗夫剧院,简称大剧院,翌年1月28日举行落成典礼。1853年,大剧院又遭受火灾,1855—1856年重新修复,略加改建,成为19世纪中叶俄罗斯建筑艺术的典范,也是欧洲最大的剧院之一,并于1919年起成为国立示范大剧院。它的建筑既雄伟壮丽,又朴素典雅,内部设备完善,具有极佳的音响效果。剧场呈椭圆形,正面是大舞台,高达18米,台前是深深的乐池, 中间是一排排的观众席。其他三面是贴墙的包厢,总共五层,高21米。总统包厢在二层正中央,还有两个贵宾包厢设在舞台的左右两侧。包厢里放着几把鎏金包缎椅子,平时只供观赏。剧场可容纳2200名观众,整个内部装饰完全是宫廷式的,仅房顶的那个大吊灯就把一万三千块水晶和无数小烛台照得闪闪发光。

普希金广场(Pushkin Square)位于莫斯科市中心,旧称苦行广场,因旧时广场上建有苦行 修道院而得此名。1937年,为纪念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逝世100周年,当时的苏联政府把苦行广场改名为普希金广场。广场上耸立着4米多高的普希金青铜纪念像。这座纪念像于1860年预定建在沙皇村,拟在普希金读书的中学成立50周年纪念日揭幕,后来改移建在莫斯科。纪念像采用了后来获“超等艺术家”称号的雕刻师奥佩库申的设计。1880年7月18日,纪念像举行揭幕仪式。纪念像基座上刻有普希金的一首诗,诗曰:“在这残酷的世纪,我歌颂过自由,并且还为那些 蹇滞的人们,祈求过怜悯和同情。”广场上有个小花园,园中有花岗石台阶、红色大理石喷泉、饰灯等,景色优美。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Aurora Crusier)原为波罗的海舰队的巡洋舰,该舰长124米,宽16. 8米,1903年起服役。1905年它曾参加日俄

⑻ 萧山有多少个村

截至2005年12月31日,萧山区辖4个街道、22个镇:城厢街道、北干街道、蜀山街道、新塘街道;楼塔镇、河上镇、戴村镇、浦阳镇、进化镇、临浦镇、义桥镇、所前镇、衙前镇、闻堰镇、宁围镇、新街镇、坎山镇、瓜沥镇、党山镇、益农镇、靖江镇、南阳镇、义蓬镇、河庄镇、党湾镇、新湾镇。共有135个社区、411个行政村。 城厢街道 面积 18 平方千米,人口12.6万人。代码330109001。办事处驻文化路138号,邮编311200。辖30个社区。 www.xzqh.org 北干街道 面积19.8 平方千米,人口3.3 万人。代码330109002。办事处驻育才北路,邮编311202。辖15个社区、6个行政村。 蜀山街道 面积33.7 平方千米,人口3.34万人。代码330109003。办事处驻岳大桥,邮编311203。辖18个社区、8个行政村。xzqh.org 新塘街道 面积34.9 平方千米,人口1.7 万人。代码330109004。办事处驻塘里陈村,邮编311201。辖21个社区、17个行政村。 楼塔镇 面积47.63平方千米,人口2.6 万人。代码330109100。镇政府驻洲路口,邮编311266。辖1个社区、12个行政村。xzqh.org 河上镇 面积63.69平方千米,人口2.86万人。代码330109101。镇政府驻伟民村,邮编311265。辖1个社区、15个行政村。xzqh.org 戴村镇 面积62.82平方千米,人口3.78万人。代码330109102。镇政府驻后郑村,邮编311261。辖1个社区、22个行政村。xzqh.org 浦阳镇 面积44.49平方千米,人口3.12万人。代码330109103。邮编311255。辖18个行政村。 www.xzqh.org 进化镇 面积87.10平方千米,人口4.62万人。代码330109104。邮编311253。辖25个行政村。 www.xzqh.org 临浦镇 面积42.48平方千米,人口5.33万人。代码330109105。镇政府驻人民路,邮编311251。辖13个社区、20个行政村。xzqh.org 义桥镇 面积57.99平方千米,人口4.61万人。代码330109106。镇政府驻东方路,邮编311256。辖1个社区、21个行政村。xzqh.org 所前镇 面积44.13平方千米,人口3.6 万人。代码330109107。镇政府驻缪家村,邮编311254。辖1个社区、19个行政村。xzqh.org 衙前镇 面积17.92平方千米,人口2.4 万人。代码330109108。镇政府驻文化路22号,邮编311209。辖1个社区、11个行政村。 闻堰镇 面积23.68平方千米,人口2.42万人。代码330109109。镇政府驻闻兴路,邮编311258。辖1个社区、6个行政村。xzqh.org 宁围镇 面积36.62平方千米,人口5.25万人。代码330109110。镇政府驻文明路,邮编311215 。辖6个社区、15个行政村。xzqh.org 新街镇 面积49.7 平方千米,人口5.91万人。代码330109111。镇政府驻府前路,邮编311217。辖2个社区、15个行政村。xzqh.org 坎山镇 面积34.68平方千米,人口4.79万人。代码330109112。镇政府驻武萧路,邮编311243。辖4个社区、19个行政村。xzqh.org 瓜沥镇 面积42.73平方千米,人口6.28万人。代码330109113。镇政府驻航坞路20号,邮编311241。辖5个社区、23个行政村。 党山镇 面积49.74平方千米,人口4.37万人。代码330109114。镇政府驻川北路,邮编311245。辖1个社区、21个行政村。 益农镇 面积46.51平方千米,人口4.16万人。代码330109115。邮编311247。辖19个行政村。 www.xzqh.org 靖江镇 面积23.06平方千米,人口3.23万人。代码330109116。镇政府驻黎明商贸街66号,邮编311223。辖5个社区、10个行政村。 南阳镇 面积31.03平方千米,人口3.6 万人。代码330109117。镇政府驻南北村虹路,邮编311227。辖2个社区、13个行政村。 义蓬镇 面积56.48平方千米,人口5.56万人。代码330109118。镇政府驻蜜蜂村商业路,邮编311225。辖2个社区、22个行政村。 河庄镇 面积58.09平方千米,人口4.67万人。代码330109119。镇政府驻同二村城隍庙路,邮编311221。辖1个社区、20个行政村。 党湾镇 面积32.7 平方千米,人口4.1 万人。代码330109120。镇政府驻民新村党山,邮编311221。辖1个社区、17个行政村。 新湾镇 面积88.67平方千米,人口3.58万人。代码330109121。镇政府驻盛绫路,邮编311228。辖1个社区、17个行政村。 萧山经济开发区 人口4.16万人。辖1个社区:钱江社区。

⑼ 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多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现就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如下决定。

一、增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使命感紧迫感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使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上的辉煌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实施精准扶贫,不断丰富和拓展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不断开创扶贫开发事业新局面。

我国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中西部一些省(自治区、直辖市)贫困人口规模依然较大,剩下的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较深,减贫成本更高,脱贫难度更大。实现到2020年让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既定目标,时间十分紧迫、任务相当繁重。必须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创新扶贫开发思路和办法,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

扶贫开发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人民福祉,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我国国际形象。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标志,也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切实解决好思想认识不到位、体制机制不健全、工作措施不落实等突出问题,不辱使命、勇于担当,只争朝夕、真抓实干,加快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这块突出短板,决不让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掉队,实现《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确定的脱贫攻坚目标。

⑽ 地球人口多少面积多少美国人口多少面积多少中国人口多少面积多少

1、中国能养活多少人?
近两百年来,世界人口数量的增长呈愈近愈速的态势。世界人口在1830年突破10亿大关,世界人口从第一个10亿增加到第二个10亿,用了100年的时间(1830年~1930年)。之后,只用了30年时间(1930年~1960年),世界人口就跃到30亿。接着经过15年时间(1960年~1975年),世界人口达到40亿。又经过12年时间(1975年~1987年),世界人口突破50亿。1999年,世界人口达到60亿。

人越来越多,但地球只有一个,很多人忧虑重重地研究地球对人口承载的能力。

美国人口学家科恩(Joel E.Cohen)于1996年出版了专着《地球能养活多少人》,书中对人类在近400年来对地球承载力的研究进行了总结。迄今,估计数已问世65个之多。这些估计数的差别大得惊人,从最低的不足10亿到最高的超过1万亿。

相比之下,我们学者对中国的人口容量的估算相对比较保守,早在解放前,中国有的学者提出中国人口总数4亿为最佳;1948年甚至有人提出2亿最宜。第一次明确提出并论证"中国究竟应该有多少人"这个人口数量发展目标的是孙本文先生。他在1957年发表的《8亿人口是我国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成为中国适度人口研究的开山之作。其后很多学者都研究过这个热门问题,田雪原、陈玉光、宋健、宋子成、孙以萍、王浣尘、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胡鞍钢、曹明奎、毛志锋等都提出了各自的推测数据。除了胡鞍钢真正严肃考虑过人口结构本身问题外,其他学者基本都是从地球资源(如粮食和淡水)角度进行推测的。最为荒谬的应该要算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李小平的观点了,他认为中国人口应该以200年时间回落到3亿左右,我在新华社《国际先驱导报》118期(2004年10月15日发行)已经驳斥了这种谬论。对中国的人口发展影响最大的要算宋健了,因为他的人口控制论是中国八十年代开始实行的严厉计划生育的理论依据。1981年宋健等得出中国适度人口应不超过7亿的结论,并把7亿作为中国人口发展的最终目标和最佳方案。

现在所谓的16亿人口上限是计生委综合多位学者的观点得出的结论:中国的最大人口容量约为15亿人或16亿人左右,而超过18亿人到20亿人,可能使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遭到灾难性的打击(陈卫/孟向京《中国人口容量与适度人口问题研究》http://www.usc.cuhk.e.hk/wk_wzdetails.asp?id=1853)。最近新华社《了望》周刊重申了中国政府的这一观点,很多媒体转载这一报道时用了“中国只能养活18亿人”这一骇人听闻的标题。

事实上最早担忧人口过多的既不是马尔萨斯,也不是马寅初,更不是李小平,而是两千多年前的韩非子(当时中国人口两千万左右)。他曾指出:人有五子,子又有五子;则大父(即爷辈)未死,而有二十五孙。结果是“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要是当时也实行计划生育的话,中华民族早就灭绝了(当时世界上很多民族都灭绝了)。

其实大多数人口学家只看局部历史,根据几十年或者上百年的的人口数据总结出一个规律,然后再无限地预测未来。1968年当全球人口达到35亿时,美国人口生态学家Paul.R.Ehrlich出版了其轰动一时的《人口爆炸》,认为世界人口当时已经超过了地球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正威胁着整个人类的生存。然而几十年过去了,世界人口却已经跨过60亿大关,人类生活水平反而提高了。

事实上只要仔细回顾历史,就可以发现人口呈长S形变化,数千年的低水平平稳期,两百多年的急剧上升期,然后是适当下降后的高水平平稳期,现在不少发达国家已经到达人口顶峰(有些国家开始下降),非洲和阿拉伯国家还处于增长阶段,中国本来应该与印度一样还在紧近顶峰的增长期,但中国的计划生育使中国人口过早地到达了由增长向减少的过渡阶段。人口一直是问题,以前和将来是人口不够的问题,只有这中间两百多年是人口过多的问题(我专题讨论了这个问题)。

2、中国的人口过多不过是一个流传很广的谎言
我国人口今年达到13亿,平均人口密度已达135人/平方公里,为世界人口密度的3.7倍。但事实上除了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美国人等国家外,人口密度比中国高的国家比比皆是,如日本:336,德国:232,英国:245,荷兰:477,比利时:336,意大利:196,印度:319,韩国:491,越南:264人/平方公里,并且这些国家经济比中国好的还占多数。蒙古国(1.73)与内蒙古(20)、海南(216)与台湾(592)、朝鲜(182)与韩国(491)就是几个很好的比较,人口密度高的后者反而比人口密度低的前者更加发达。德国、英国、日本都与中国一样人口分布不均匀。

我们总是说中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0%的人口,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101公顷,不足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一半,只是印度一半。但事实是:地球上的耕地分布很不均匀,大量耕地集中在南北美和澳洲等人口相对少的地区。日本(0.03公顷)、越南(0.068公顷)和韩国(0.04公顷)都比中国要少,欧洲很多国家也不过与中国相当。孟加拉的人均耕地面积是台湾的两倍,台湾没有发生过饥荒,而孟加拉是世界上饥荒最频繁的地区。

中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只有2-3%,远低于联合国所要求的6%。导致劳动者素质低下,中国每个农业劳动者与每公顷农业用地所创造的农业附加值分别为193美元与184美元,韩国则为5302美元与6961美元,日本分别为16712美元与12445美元,连泰国都分别达到了554美元与488美元;中国每消耗1千克能源所生产的国内生产总值为0.7美元,韩国为1.8美元,日本为6.1美元,泰国为2.1美元。中国投入40美元挣7美元,而印度投入24美元挣6美元。可见中国主要的问题不是耕地和资源的短缺,而是教育不够。

可见经济水平并不完全由人均资源决定的,人口数量多少并不决定一个国家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因此有人说中国的人口过多不过是一个流传很广的谎言。改革开放的经验也说明中国在现有的资源下还有巨大的经济潜力。

3、中国真的只能承载16亿人口吗?中国真的只能养活18亿人吗?
两百年前,要是没有印第安人的玉米、薯仔、红薯,全球人口不可能增加到现在的60亿,中国人口仍然还象以前四千多年一样只有几千万。新中国成立之际,美国艾奇逊艾奇逊暗示,中国政府解决不了自己的粮食问题,中国将永远是天下大乱,只有靠美国的面粉才有出路。1949年之后中国的经历没有实现悲观主义者的预言。是什么使中国人民避免陷入所谓的“马尔萨斯陷阱”呢?人口爆炸导致知识爆炸和传播的加速。过去两个世纪在世界范围发生的“知识爆炸”,科学技术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发展,新科学、新技术传播到世界每一个角落,为1949年以后的中国农业进步提供了很好的知识基础。

食物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氮、磷、钾等元素是循环使用(地球有过量的这些元素),并没有溢出地球,太阳提供取之不尽的能源。要是土地上光长草,当然不能养活这么多人口。但人类从游牧社会到原始农业,再到现代农业(肥料、种子的更新),不就是使太阳的光合作用更加有效吗?并且成就显着。游牧社会时期,需要数百里才能承载上万人口;农业社会只要数十里就行;工业社会需要土地更少。建国初期,广州市番禺区成功地实行了单造改双造,挣稿改翻耕的耕作制度改革,使单产从原来的240多斤(明清时期产量更低)提高到400斤左右水平,实现了第一次飞跃(ttp://www.pyagri.gov.cn/Agriculture/dynysdy.htm)。现在袁隆平超级杂交稻亩产1600斤,近年将到达2000斤。春玉米亩产2000斤,黄瓜嫁南瓜亩产两万斤(可以作饲料转化为肉类)。看看当时需要多少劳力和土地才能养活同样的人,现在及今后将有许多人能从土地上解脱出来从事工业生产。要没有三十年前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塑料地膜和塑料大棚的推广,现在大量农民还得束缚在土地上而不能进城工作。

《了望东方周刊》“到底谁能断言中国耕地的警戒极限?”一文已经指出:仅仅因为塑料地膜和大棚的推广,就已经给中国农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塑料地膜、塑料大棚迅速普及,目前中国塑料大棚及地膜覆盖面积超过2亿亩。严冬季节,冰封雪飘,但在南北大地的塑料大棚内,绿油油的农作物显出一派生机。
在中国西部,大量的高寒阴湿地区,每年能生长农作物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在漫长的冬季里,西北及西藏、内蒙古等许多地方的土地上,连草都不能生存。但大棚推广开来之后,一切都变了。塑料大棚使海拔5000米左右的青海、西藏等地,有史以来没有生长过农作物的许多地方,不但长出了农作物,还高产稳产。如黄瓜亩产4000公斤,辣椒亩产1800公斤。所有的土地上,只要建上大棚,一年四季可以不停地产出农产品。青海、宁夏、甘肃等省(自治区),依靠塑料大棚,如今不但不用调入蔬菜,反而成为蔬菜调出地,成为蔬菜出口的重要基地。

美国《远东经济评论》称中国农民撼动世界市场。在中国的大片沿海地区,传统的粮食种植地正在逐渐让位给果园和蔬菜大棚。飞机降落上海机场之前从舷窗眺望,乘客往往误认为脚下就是辽阔的大海,实际上那是绵延数里的塑料蔬菜大棚。新鲜水灵的中国椰菜正在取代美国加州的产品,出现在东京人的午餐饭盒里。上世纪80年代,全球最大的苹果生产国是美国,而目前中国的苹果产量已经是美国当年的4倍。中国只占全球7%的耕地,但中国的瓜菜产量现在已经占到全球的一半,是印度的6倍,美国的12倍。1995年中国的产量还只有全球市场的1/3。

所谓战争就是资料之争,以前人口少,抢人口为奴隶;后面抢土地。今后所谓资源之争,主要是能源和水资源之争。只要这两种资源不缺乏,就意味着科技还有巨大的潜力。从理论上看,太阳每天提供地球大量能源,地球怎么可能缺能源?地球上水面积比陆地面积还多,怎么会缺水?要是能源解决了,其他问题也好办,比如说将高山变为平地,西藏水入新疆将变为可能(以前考虑大西线调水还有地质上的顾忌,要是能源便宜的话,可供选择的方案可多了),西藏水调去塔里木沙漠后就不会很快流到大海中,只会在塔里木就地蒸发,形成水气。这些水气会在塔里林盆地边缘的天山山脉和昆仑山脉形成降雨,降雨再次流入盆地,再次蒸发,如此周而复始,由于持续有西藏水的引入,总水量就会一直增加,直到当地总水量极大非富,水价变会得非常低。西北将成为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中华文明传统宝地陕西、河南、山西等将重现昔日辉煌。

太阳能几乎是取之不尽,可惜是不可储存,氢刚好是载体,将不可储存的能源转化为安全的可储存的能源。现在各主要大国科学家(包括几乎所有的汽车和飞机制造厂)都在研究将氢用于能源,能源将非常便宜,直接从水中获取。氢的科技突破被认为将是可以消除战争的科技突破。今年在北京召开了国际氢能源学术会议,人民日报还专门介绍了一些科普知识(氢能是确保我国长期发展的最可依赖能源http://www1.people.com.cn/GB/guandian/1035/2294772.html,再论氢能的可依赖性http://www1.people.com.cn/GB/guandian/1036/2519064.html)。现在美国有能力降低氢电池的成本,但汽车制造厂都是以石油为燃料的生产线,要是石油价格不涨得太多,没有必要改造生产线为利用氢电池。这也是石油输出国组织不敢过度提高石油价格的原因。这种氢能源的重大突破可望在近三十年内(并且随时都有可能)实现,到时能源将变为相当便宜。美国科学家预计用西部多余的水电就可以廉价地从水中提出几乎用之不尽的氢能源。就象我们现在笑古代不会用煤碳、石油一样,后人也笑我们现在是端着金饭碗讨米。

现在沿海发展比较快的原因之一就是海运相对便宜,但要是能源非常便宜,高速公路的重要性将会增加,并且空运就会成为主要运输工具,内地与沿海的差距就会缩小。
看来已经穷尽的资源,实际还具有无限的潜能。若大的一个地球,我们也还只是在皮毛上循环地用了一点陆地资源,更加广阔的海洋几乎还是处女地。就可预计的技术条件,地球养活数百亿人口没有问题,但关键是人类可能永远达不到100亿人口了。
氦3是氦的同位素,可以和氘发生核聚变反应,聚变过程放射性小,而且反应过程易于控制,既环保又安全。但是地球上氦3的储量总共不超过几百公斤。月球却有大约5亿吨氦3,如果供人类作为替代能源使用,足以使用上千年。每年人类只需发射2到3艘载重10吨的宇宙飞船,即可从月球上运回大量氦3,供全人类作为替代能源使用1年,而它的运输费用只相当于目前核能发电的几十分之一。如果人类目前就开始着手实施从月球开采氦3的计划,大约30年到40年后,人类将实现月球氦3的实地开采并将其运回地面。不过照目前氢能源的发展势头看,人类今后没有必要从月球开采氦3。

人类与野兽斗争了数百万年,我们摆脱了猛兽的威胁不过几十年。猛兽一样不能光合作用,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腾出空间给它们呢?我并不反对适当保护野生动物,但首先还得以人为中心。野生动物的灭绝,丧失了人类可利用的基因库,但只生一个孩子仅让父亲与母亲各自一半23条染色体找到了表达机会,而另一半却丧失了表达机会,对人类自身丰富多彩的基因资源来说不亚于珍稀物种的灭绝。

就算一直停留在目前科技水平,中国真的只能养活18亿人口,那也不用担心,因为中国放开计划生育,以中国的人口结构、经济结构和生育愿望,连15亿人口都勉强,然后就减少,怎么也达不到18亿。仅仅因为玉米、薯仔、红薯,全球人口容量就增加了几十倍。科技是在近两百年才加速发展的,难道科技水平已经到了极限?随着种子、肥料、农业机械和其他科技的进步,人口容量将不断增加。静止地看,某一段时期可能真的有人口上限,但关键是以目前的生育愿望和人口增长速度,人口增长永远也达不到那个承载力极限。从全球来看,1960年代人口30亿时,平均生活水平比1930年人口20亿时要高;1975年人口40亿时,平均生活水平比1960年要高;1987年人口50亿时生活水平又比1975年要高;1999年世界人口达到60亿,平均生活水平又比1987年要高。从中国看,1980年人口总数10亿时候,生活水平比1970年人口8.3亿时候要高;1989年人口达11亿时,生活水平比1980年要高;现在人口13亿,生活水平(包括住房条件)又比1989年要高。 既然生活质量在不断提高,说明科技的进步、经济的成长比人口增长快。由于科技的进步,人口问题往往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谁有资格断言中国人口上限?谁敢断言中国人口上限?

“人类的恐惧通常是一场虚惊”,对人口过多的恐惧是“心本无声声自流”,庸人自扰。过份乐观会付出昂贵的代价,但过于悲观,其代价会更高。

热点内容
马路上汽车的噪音在多少分贝 发布:2023-08-31 22:08:23 浏览:2123
应孕棒多少钱一盒 发布:2023-08-31 22:08:21 浏览:1591
标准养老金一年能领多少钱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890
湖北通城接网线多少钱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1:59:51 浏览:1961
开随车吊车多少钱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1:55:06 浏览:1716
京东付尾款怎么知道前多少名 发布:2023-08-31 21:52:58 浏览:2043
在学校租铺面一个月要多少钱 发布:2023-08-31 21:52:09 浏览:2187
2寸有多少厘米 发布:2023-08-31 21:50:34 浏览:1821
知道电压如何算一小时多少电 发布:2023-08-31 21:46:20 浏览:1820
金手镯54号圈周长是多少厘米 发布:2023-08-31 21:44:28 浏览:1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