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几年来最低气温是多少
❶ 山西最低温度是多少度
山西冬天最低温度是零下十几度左右。
山西省各地年平均气温介于4.2—14.2℃之间,总体分布趋势为由北向南升高,由盆地向高山降低;全省各地年降水量介于358—621毫米之间,季节分布不均。
山西省地处中纬度地带的内陆,在气候类型上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由于太阳辐射、季风环流和地理因素影响,山西气候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步、光照充足、南北气候差异显着、冬夏气温悬殊、昼夜温差大的特点。
❷ 山西冬天最低温度是多少,夏天最高温度是多少
据最新监测数据显示,昨天(28日)山西省内除右玉、左云和五台山外,其余县(市)日最高气温均在30℃以上。阳泉的全区,太原、晋中、长治、晋城和运城的大部,忻州、吕梁和临汾的部分,大同的局部共68个县(市)出现35℃以上的高温天气,其中,阳泉全区、太原市中东部、晋中市西部、吕梁市东部、运城市中西部以及忻州、临汾、长治和晋城的局部共36个县(市)日最高气温在37℃以上。
❸ 太原晋中气候特点是什么
太原晋中气候特点是:
1、晋中市地处中纬度内陆黄土高原,属暖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区。
2、一年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晴气爽,冬季寒冷少雪,春、秋短促,冬、夏较长。
3、由于受地形影响,气候带的垂直分布和东西差异比较明显,总体上热量从东向西递增,即西部平川高于东部山区。
4、降水则自东向西递减,即东部山区多于西部平川。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形成雨热同季的气候。
太原晋中的气候分区有:
1、东山河谷气候区,包括昔阳县松溪河河谷、左权县清漳河河谷,海拔高度600米~700米,为温热、半干旱型。热量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11℃~12℃,年日照时数2400小时~2600小时 ,水份供应充足,年降雨量580毫米~600毫米。
2、平川气候区,包括晋中平川区和灵石汾河河谷区,海拔高度700米~800米,为温暖、干旱型。年平均气温10.0℃~11.0℃,年日照时数2450.0小时左右,年降雨量400毫米~500毫米。
3、丘陵气候区,包括昔阳县大部、榆社县中部地区,海拔高度800米~1000米,为温和、半干旱型。年平均气温8.2℃~9.9℃,年日照时数2550小时左右,年降雨量510毫米~570毫米。
4、低山气候区包括寿阳、昔阳、左权、榆社4县的大部分地区和灵石县的东部地区,海拔高度1000米~1200米,为温凉、半湿润型。年平均气温6.7℃~8.2℃,日照时数2600小时~2850小时,年降雨量570毫米~590毫米。
❹ 山西冬天最低温度是多少,夏天最高温度是多少
山西冬天最低温度是零下十几度左右,夏天最高温度是35~36度。
2012年由山西省旅游局举办的“我发现·晋善晋美”网络推广专题活动目前已经结束,通过公众网络投票,从60个山西重点旅游景区中评出的“美好印象山西十大景区”正式出炉,获得称号的景区分别是五台山、平遥古城、云冈石窟、晋祠、洪洞大槐树、壶口瀑布、雁门关、悬空寺、绵山、皇城相府。
“我发现·晋善晋美”网络专题活动是省旅游局2012年全面推广“晋善晋美”山西旅游品牌系列活动中的一个专题活动。本次活动共分全球网民票选“美好印象山西十大景区”等六个部分,以山西旅游数码港为平台,通过与新浪网等网络媒体的合作,发现并推荐山西旅游资源,宣传推广“晋善晋美”。
活动自2012年4月开始到2012年10月底结束,在历时近7个月的时间里,活动覆盖人群超过一亿人次,登录网站参与活动的网民人数达到170.8万人次。
❺ 山西省晋中市左权县属于什么气候
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夏季温和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而少雪。年平均气温为7.5℃,一月份气温最低,平均气温为-15℃,极端最低气温为-25.1℃;七月份气温最高,极端最高气温为34.2℃。年平均降水量548.9mm,日最大降水量115.7mm,降水量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年平均蒸发量为1584.1mm,是降水量的3倍。年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和东南风,冬季常见西北风,夏季多为东南风,最大风速17m/s,平均风速为1.9m/s;霜冻期平均为11月至次年4月,无霜期150天左右,最大积雪厚度875px,最大冻土深度为2600px。
❻ 太原晋中该地气候特点
太原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9.5℃,无霜期平均202天,年均降水量456毫米。太原由于其地形复杂多样,海拔高度差异较大,海洋性气候对境内的影响,形成了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夏秋降雨集中,冬春旱多风。年平均温度为9.5℃,一月平均-6.4℃,七月平均23℃。霜冻期为十月中旬至次年四月中旬,无霜期平均149—175天。年均降水量468.4毫米。
晋中气候的基本特征为:一年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晴气爽,冬季寒冷少雪,春、秋短促,冬、夏较长。由于受地形影响,气候带的垂直分布和东西差异比较明显,总体上热量从东向西递增,即西部平川高于东部山区;降水则自东向西递减,即东部山区多于西部平川。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形成雨热同季的气候。按照气候的6个类型,作物品种的6个熟期以及生产特点,全市可分为6个气候区。
❼ 山西气温多少度
❽ 山西晋城冬天的最低温度和夏天最高温度
山西冬天最低温度是零下16度左右,夏天最高温度是36度。
1、晋城市,是山西省地级市,古称建兴、泽州、泽州府。晋城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晋豫两省接壤处,全境居于晋城盆地,总面积9490平方公里,是山西省东南门户,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三晋门户、太行首冲”的美誉。
2、晋城市历史悠久,两万年前便留下高都、塔水河、下川等人类遗址。东晋置郡,北魏置州,清置府,是一座千年古城。是女娲补天、愚公移山、禹凿石门、商汤筹雨等神话发源地,诞生了刘羲叟、李俊民、张慎言、王国光、陈廷敬等名人。
3、晋城市古为煤铁之乡,有“九头十八匠”之称。是战国“阳阿古剑”产地,境内泽州铁器、兰花炭曾名扬海内 。蟒河、历山等保护区,生长有猕猴、大鲵等稀有动物,素有山西"生物资源宝库"之称。
(8)晋中几年来最低气温是多少扩展阅读
晋城市是山西省中高档铸件、电力、畜牧业基地。二广、晋侯(阳翼)、陵沁、环城高速与207国道交织成网,太焦、嘉南及侯月铁路贯穿全境,拥有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多项荣誉。
晋城市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受大陆性季风影响,四季分明,一般为:春季温暖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秋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属“长日照地区”,年日照时数在2393~2630小时之间,平均为2563小时。
❾ 谁了解晋中啊
晋中市位于山西省中部,地理座标为东径111°25'-114°05',北纬36°40'-38°06'。东依太行山与河北省毗邻;西傍汾河水与吕梁地区搭界;东北与阳泉相连,西北距省会太原25公里;东南、西南分别与长治市、临汾市接壤。市界总长度809.2公里,东西最宽处约165公里,南北最长处约128公里。海拔高度在1000-2500米之间;全市河流以八赋岭为界分属黄河流域和海河流域。晋中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9.1℃,年平均降水量405-573mm,无霜期平均为150天。
晋中市是1999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省辖地级市。管辖一区一市九县(榆次区、介休市、太谷县、祁县、平遥县、灵石县、寿阳县、昔阳县、左权县、和顺县、榆社县)和榆次经济技术开发区。共118个乡镇、2722个行政村,国土总面积1.64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98万亩,总人口303.9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7.28万人。
晋中,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晋中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从原始社会起,这里就出现了人类活动。据考证,晋中历史可上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3万年左右。商代后期,境内便有城邑出现,春秋时期,开始设立县一级行政建制,秦汉以后,全市大部分县城普遍建立。远古时期,《禹贡》划分九洲,晋中为冀州之域,西周属并,春秋属晋,战国属赵,秦汉之后多属太原郡(府),隋唐时,除榆社、灵石外仍沿旧制,到晚清属太原府辖,民国时期属冀宁道。抗战时期,晋中分属晋冀鲁豫、晋察冀和晋绥三个抗日边区政府;解放战争时期,晋中分属太行、太岳、晋察冀三个行署管辖。新中国建立后,成立榆次专区,辖13个县和阳泉工矿区。之后,分别于50年代,60年代、70年代全市行政区划经过三次大的调整,至1983年10月起,晋中辖10县1市。1999年9月撤地设市,辖9县1区1市和榆次经济技术开发区。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晋商文化,清代中叶,以“山西票号汇通天下”,执“全国金融之牛耳”为代表的晋商,曾创造过“海内最富”的经济奇迹。同时,一大批文治武功的杰出人物名垂青史。春秋,“终不言禄”的介子推,“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祁奚;东汉,“巧定连环计,诛杀董卓”的王允;东晋,称雄北方的赵王石勒;中唐,田园派诗人王维;宋金,出将入相50年的文彦博;清朝,一代大学士、军机大臣、尚书、人称“帝王师”的祁隽藻;山西票号始祖雷履泰,山西赎矿运动发起人渠本翘,均为晋中人士。刘胡兰式的女英雄尹灵芝,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将军就牺牲在这片热土上。
晋中,矿藏丰富,物华天宝。现已正式探明储量的矿产有煤炭、铝矾土、铁矿石、耐火粘土,石膏、硅石矿等13种,占全省探明储量矿种的1/4,其中,尤以煤炭分布广、品种全、储量大。全市含煤总面积为1.26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含煤总面积的1/5强,占全市国土面积的77%。预测储量为1082.2亿吨,探明储量187.1亿吨。是全国十大能源基地之一。同时,晋中工业基础雄厚,拥有全国最大的玛钢、纺机、液压件生产基地;建材、碳素、化工、医药、食品等一大批新兴产业已初具规模,金融、贸易、旅游、信息等第三产业正在迅速崛起。
晋中,农耕底蕴厚重,农业发展迅速。晋中是黄河流域古老的农业发祥地之一,远在仰韶文化时期,这里已从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进入了“耜耕”栽培阶段;春秋战国,农业已占主导地位,到隋、唐、宋、元时期,逐步形成了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清代后期,住居显宦的一代大学士祁隽藻所着《马首农言》,在山西农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就在这方蕴藏深厚的农耕文化热土上,勤劳智慧的晋中儿女,耕耘不辍,卓绝奋斗,创造了晋中农业辉煌。改革开放,尤其是进入“九五”以来,晋中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率先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特别是面对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和加入WTO的新挑战,全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精心构筑了以传统优质杂粮、特色干鲜果品、适时无公害蔬菜和绿色畜禽产品等四大产业为主的“两区三带”的优势产业格局;倾力打造了在全省乃至全国享有盛誉的牛肉之乡--平遥,红枣之乡--太谷,核桃之乡--左权,药材之乡--榆社,无公害旱垣甘蓝生产基地--寿阳等一大批特色品牌基地;全力培育了以24个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骨干的龙头企业和以10个重点农产品市场、3000多个中介服务组织、4万多农民经纪人为主体的农产品营销体系。从而把晋中农业和农村经济推上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截止2002年,全市已经形成10亿公斤粮食2.4亿公斤肉蛋奶、37亿公斤蔬菜、6亿公斤干鲜果品的生产规模,尤其是畜禽产品和蔬菜总量位居山西省首位。
晋中,旅游资源独特,文物古迹众多。以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为龙头的晋商文化旅游资源,在国内独一无二,已跻身为山西省的三大旅游品牌;以蜚声中外的大寨为重点的一批太行风光旅游区更具特色,也已成为中外游客的首选胜地。同时,以榆次城隍庙、太谷无边寺,平遥镇国寺、双林寺,灵石资寿寺,介休抱腹寺等32处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代表的众多文物古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和考古工作者。晋中,交通便利,通讯发达。石太、南同蒲、太焦、阳涉四条铁路交织于全市;108、207、208、307国道纵贯境内;太旧、大运高速与东山、平川相连;省、市、县、乡公路四通八达。太原航空港与晋中市政府所在地仅距15公里,不足10分钟车程。全市实现通讯联网和长途传输数字化、市话交换程控化,从而大大拉近了与国外内交往联系的时空距离。
晋中,城乡建设,日新月异。近年,晋中市委、市政府大胆创新城市建设理念,实现了由管理城市到管理与经营并重的转变,截止2002年,晋中市城区道路总长达78公里,城市化供水率达100%,主城区绿化覆盖率达22.8%,防洪排水系统日臻完善,集中供热正大面积推进,环境状况明显改善,据环保部门监测,2003年1-9月份,市区空气质量Ⅱ级以上天数达129天,比2002年全年的106天高出23天。城市居民居住房面积达到16.2平米。同时,乡村建设也在全面规划、科学运作的基础上,走上了健康发展之路。以省级六个小城镇建设为试点,全市58个建制镇,在提升集镇功能的配套建设上,倾注了大量精力。截止去年,乡村公路通车率达100%,乡镇油路通车率96%,行政村油路通车率达48%,其中,榆次、太谷、祁县率先实现村村通油路。农村住宅人均建筑面积达23.5平方米,其中砖混结构达85.2%,基本实现了小康目标。同时,大多数乡镇所在地建成了文化站、影剧院、卫生院,农民生活和生产条件显着改善。全市91%的农村人口过上了小康生活。
❿ 山西长治冬天温度最低多少度
长治近百年以来的最低气温,是-22°(1998年1月),平均最低气温为-10摄氏度。
长治地处山西黄土高原东南部,群山环绕,大陆性季风强烈、持久,暖温带大陆性气候显着,气候温和、干燥,四季分明。
2016年,长治市气温偏高,降水偏多,日照偏少。气象灾害较多,主要气象灾害有:冰雹、低温冷冻、旱灾、洪涝等自然灾害。全市平均气温为10.3摄氏度,比历年偏高0.6摄氏。各县降水在511.2毫米-795.9毫米之间,平均日照时数为2185.1小时,无霜期平均为220天。
(10)晋中几年来最低气温是多少扩展阅读
长治市域主要由长治盆地及其周边山区两种地貌单元组成。武乡-襄垣-潞城-壶关以东的中山区,主要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地层分布区;襄垣-长子县之间的长治盆地,主要为新生界松散堆积的红土、黄土分布区。
武乡,沁县,屯留,长子一线以西的低中山区,主要为上古生界碎屑岩地层分布区;太古界变质岩、中元古界长城系石英砂岩及石炭系铁铝岩仅零星分布。地层出露总厚度约11500米。
长治市地处黄土高原东南缘,从全市整体地貌看,山峦起伏、地形复杂,总体呈盆地状。最高点为沁源县太岳山主峰之一,海拔2541米,最低点为平顺县浊漳河出境处,海拔标高380米,最大切割深度为2161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