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农村人口实现脱贫
⑴ 现行标准下,8年来我国有多少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 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经过8年持续奋斗,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
这一重大胜利,让贫困地区发生了“当惊世界殊”的沧桑巨变,给贫困群众带来了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贫困地区旧貌换新颜。“兰渝铁路修通后,物流成本降了一大半,电商生意一年比一年火。”甘肃陇南宕昌县召藏村村民李伍彦说,家乡的中药材卖得越来越俏。如今,100多个贫困县结束了不通铁路的历史,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全部通了硬化路,农网供电可靠率达99%,贫困村通光纤比例达98%??贫困地区发展条件不断改善,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产业扶贫、电商扶贫、旅游扶贫等快速发展,每个贫困县都有了特色鲜明的扶贫主导产业。
——贫困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改善。村村都有卫生室和村医,10.8万所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易地扶贫搬迁让96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安居,贫困群众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义务教育三保障全面实现,出行难、通信难等“老大难”问题普遍得到解决。
——贫困治理能力明显提升。通过抓党建促脱贫攻坚,贫困地区基层组织得到加强。通过精准扶贫,基层干部、扶贫干部本领明显提高。脱贫质量不断提升,自主脱贫能力稳步提高。各地健全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脱贫稳定性大幅提升。
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中国为什么能创造人类反贫困史上的奇迹?
——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我国强化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扶贫,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凝聚起磅礴的攻坚力量。福建厦门市赴临夏帮扶工作队领队邱武伟介绍,厦门通过援建扶贫车间、动员企业投资兴业、点对点组织外出务工,帮助2万多名临夏贫困群众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2020年前10月,东西部扶贫协作机制安排90.5万余名贫困劳动力就业;政府、企业、社会力量齐发力,消费扶贫规模超过3300亿元??
——精准扶贫提高脱贫实效。“每年都有几百万人来我们这里玩。”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村民告诉记者,扶贫工作队精准扶贫,分类施策,引导年轻人搞乡村旅游、中老年人养牛羊、留守妇女做传统苗绣,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013年的1668元增长到2019年的14668元,千年苗寨面貌一新。
“中国的减贫密码,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加强领导是根本、把握精准是要义、增加投入是保障、各方参与是合力、群众动力是基础。这些都是我们在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实践中形成的有益经验。”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说,这些经验是一整套经过实践检验的减贫治理体系,也是为全球更有效地进行减贫治理提供的“中国方案”
⑵ 十三五脱贫人口总数是多少
5575万。
十三五时期,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共有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十三五时期是2016-2020年,五年规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十三五决战脱贫攻坚取得新突破
十三五时期,我国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逐步形成并日趋完善。依托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平台经济正为脱贫攻坚注入新动能。消费扶贫行动实现贫困县全覆盖,有效解决贫困地区农产品卖难问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汇聚起社会各界参与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回望十三五,我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规模推进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成效之显着、影响之深远,前所未有、世所罕见,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面向十四五,中国接续推进巩固拓展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向着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继续前进。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十三五”,决战脱贫攻坚取得新突破、人民网-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展望“十三
⑶ 十三五时期,共有多少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十三五”时期,共有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脱贫攻坚战能否打赢打好,贫困人口能否如期脱贫,直接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质量和成色。我国紧紧扭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吹响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号角,努力克服疫情等困难,确保2020年农村人口全部脱贫,兑现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
(3)有多少农村人口实现脱贫扩展阅读:
2016年至2019年,超过5000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绝对贫困。贫困发生率从2016年的4.5%下降至2019年的0.6%,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
全国贫困人口建档立卡数据显示,全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由2016年的4124元增加到2019年的9057元,年均增幅30%。贫困群众“两不愁”质量水平明显提升,“三保障”突出问题总体解决。
⑷ 十三五时期脱贫人数
“十三五”时期,全国共有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十三五”时期是指2016-2020年,五年规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前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着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
⑸ 现行标准下八年来我国有多少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法律分析:经过8年持续奋斗,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法律依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专题调研组关于脱贫攻坚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年多来,国务院有关部门及各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针对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的精准扶贫方面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措施整改,深入推进精准脱贫各项工作,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决定性进展。2018年,全国有1386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预计有280个左右贫困县摘帽。2018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末的9899万人减少至1660万人,累计减少8239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的10.2%下降至1.7%,累计下降8.5个百分点。
⑹ 十三五时期共有多少农村人口脱贫 优质
01 5575万
“十三五”时期,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共有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十三五”时期是指2016-2020年,五年规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十三五”时期,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共有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2016年,全国共有832个贫困县,分布在22个省区市。5年来,陆续有15个省区市的贫困县全部实现摘帽,全国共有780个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9899万人减少到2019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规划纲要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2016-202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五年规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二〇二〇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着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
⑺ 现行标准下8年来我国有多少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法律分析:现行标准下8年来我国有将近一亿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法律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坚持扶贫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坚持精准帮扶与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开发紧密结合,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坚持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有效衔接,咬定青山不放松,采取超常规举措,拿出过硬办法,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⑻ 现行标准下八年来我国有多少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总书记在2021年新年贺词中指出,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
决战脱贫攻坚决得决定性胜利。我们向深度贫困堡垒发起总攻,啃下了最难啃的“硬骨头”。历经8年,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贫困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尖锐的社会问题之一。各国政党、政府和社会各界对贫困问题一直相当重视,因此我们要弄清贫困的概念。
2014年10月,世界银行发布预测,2015年全世界贫困人口占全球总人口的比例有望降低到10%以下,指出经过长达四分之一世纪坚持不懈的减贫努力,世界更加接近2030年终结贫困的历史性目标。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按照现行贫困标准计算,中国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按照世界银行国际贫困标准,中国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
对于解决贫困问题是非常重要的。贫困实际上是分层次的,应区别“宏观贫困”与“微观贫困”,一是区域意义上的贫困,即宏观贫困,它是从整体角度来看待贫困。例如,国家贫困、地区贫困、农村贫困、城市贫困等。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理解,那么,所有低收入国家都是贫困的国家,而所有高收入的国家则不是贫困国家。
这种贫困问题也称不发达状态,它是发展经济学研究的主题;二是个体意义的贫困,即为微观贫困,即从个人和家庭角度看待贫困。从这种角度来理解,所有国家都有贫困问题。例如,2004年美国的贫困人口比例高达12.7%,即平均8个人中就有一个穷人。这种意义上的贫困可以说是个永恒的问题,除非收入和财富分配是绝对的平均。
如果将这两种贫困概念混为一谈,就会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贫困的概念在不断深入,研究贫困的视角也在不断变化。不管给贫困下一个什么样的定义,要给出一个全面而科学的定义是十分困难的。也许正是由于这一原因,世界银行宁愿对贫困的概念给出一个描述性的解释:“贫困就是这样一种人们想逃避的生存状态,贫困就意味着饥饿,意味着没有栖身之地;贫困就是缺衣少药,没有机会上学也不知道怎样获得知识;贫困就是失业,害怕面对未来,生命时刻受到威胁;贫困就是因为缺少清洁的饮用水而导致儿童生病甚至死亡;贫困就是权力和自由的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