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劳岛战役打多少时间
⑴ 二战太平洋战争中,美军阵亡率最高的是哪一场战役为什么
随着1944年美军在太平洋地区的接连胜利,美军计划收复菲律宾,并以此为跳板进攻琉球和日本本土。但在此行动之前,美军麦克阿瑟将军计划夺下位于南部的帕劳群岛,并在这里修建机场保护己方军队的右翼,所以在此情况下佩莱利乌战役就在这种情况下发生了。
不过因为佩莱利乌岛上抗击美军的方式管用,之后的硫磺岛和冲绳岛战役,日军大都采用类似战术,不过美军就不会再犯下的错误,冒然进入敌军火力口袋了。
⑵ 谁知道帕劳群岛战役
太平洋战争期间,美军于1944年9~11月在西太平洋帕劳(贝劳)群岛实施的登陆战役。
⑶ 帕劳是美国的殖民地吗
帕劳曾被美国占领,并托管了一段时间。
帕劳(帕劳)共和国(帕劳语:Beluu er a Belau),简称帕劳(台湾译名:帕劳),位于西太平洋,关岛以南700多英里处,属加罗林群岛,是太平洋进入东南亚的门户之一。海岸线长1519公里。由300多个火山岛和珊瑚岛组成,分布在南北长640公里的海面上,其中只有九个岛有常住居民。最大岛屿为巴伯尔岛(Babelb),面积352平方公里,在本地区仅次于关岛。属热带雨林气候,年均气温27℃。5月至11月为雨季,12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年均降水量3000毫米以上。
1710年被西班牙探险家发现。1885年被西班牙占领。1898年被西班牙卖给德国。一战中被日本占领。二战期间被美国攻占。1947年,联合国将其交美国托管,与马绍尔群岛、北马里亚纳群岛和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构成太平洋岛屿托管地的四个政治实体。1969年,帕劳开始就未来政治地位同美国谈判。1982年8月,帕与美签订《自由联系条约》,该条约在帕1993年11月举行的公民投票中获得通过。根据该条约,帕劳于1994年10月1日结束其托管地位,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但仍与美国保持特殊关系。同年12月,帕劳加入联合国。
沿革
帕劳旧称帕劳、贝劳。400年前就有人居住。
1710年被西班牙探险家发现,但直至18世纪末欧洲人才开始涉足这一地区。
1885年被西班牙占领。
1898年被西班牙卖给德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日本占领,战后成为日本的委任统治地。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美国占领。
1944年9月至11月间的帕劳贝里琉岛战役,是二战时期美国和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爆发的最为血腥激烈的一场战斗。费时2个月,美国以1.5万人伤亡全歼日军近万人, 作为太平洋战争中美日双方伤亡率最高的一场攻防战,贝里琉岛战役成为二战历史上最受争议的战役之一。
1947年,联合国将其交美国托管,与马绍尔群岛、北马里亚纳群岛和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构成太平洋岛屿托管地的四个政治实体。
1969年,帕劳开始就未来政治地位同美国谈判。
1977年5月,美国卡特政府宣布于1981年中止托管协议。
1980年组成政府,改名帕劳共和国。
1981年当地宪法生效。
1982年8月与美签订了《自由联系条约》。根据条约规定,结束托管后,帕劳有权治理内政外交,防务和安全仍由美国负责。但该条约在多次全民公决中,均因未达75%的法定多数而未能获得通过。该条约在1993年11月举行的第八次公决中才顺利通过。
1994年5月21日举行的联合国托管理事会第61届会议上,帕劳和美国政府代表宣布,《自由联系条约》自同年10月1日起生效。
1994年10月1日,帕劳共和国宣布独立。
1994年11月10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956号决议,宣布结束对最后一个托管地帕劳的托管地位。
1994年12月15日,帕劳成为联合国第185个成员国。
⑷ 帕劳国土面积和人口是
帕劳共和国陆地面积466平方公里,全国总人口2.18万。
帕劳共和国简称帕劳,位于西太平洋,中国东南2100多公里处,是太平洋进入东南亚的门户之一。
帕劳大多数的岛屿都有热带雨林,有黑檀木、孟加拉榕树、面包树、椰子树、露兜树等多种热带植物,这些热带雨林形成绿意盎然的树海。 同时帕劳还有野生红树林与热带大草原生态可以探访。
全国有9个岛有人居住,分成16个州,各州自行立宪。帕劳还保留了历史遗留下来的酋长制,在1984年以前,这16个州的地位为自治镇。
(4)帕劳岛战役打多少时间扩展阅读
1710年被西班牙探险家发现,但直至18世纪末欧洲人才开始涉足这一地区。
1885年被西班牙占领。
1898年被西班牙转让给德国。
1944年9月至11月间的帕劳贝里琉岛战役,是二战时期美国和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爆发的最为血腥激烈的一场战斗。费时2个月,美国以1.5万人伤亡全歼日军近万人, 作为太平洋战争中美日双方伤亡率最高的一场攻防战,贝里琉岛战役成为二战历史上最受争议的战役之一。
1969年,帕劳开始就未来政治地位同美国谈判。
1977年5月,美国卡特政府宣布于1981年中止托管协议。美国政府代表宣布,《自由联系条约》自同年10月1日起生效。
1994年10月1日,帕劳共和国宣布独立。
1994年11月10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956号决议,宣布结束对最后一个托管地帕劳的托管地位。
1994年12月15日,帕劳成为了联合国第185个成员国。
⑸ 二战1945年日本投降了,太平洋战争为啥打到1947年
帕劳是一个很美丽的国家,不只蓝天沙滩,水上水下的风光也很惊人,一座座的小岛环绕着平静的海洋,身在其中有一种与世无争感。
帕劳有一条公路,连接两个主要岛屿,人口最多的柯罗和最大岛巴贝图阿普,大多数去帕劳玩的人都只去这两个岛。
事实上,贝里琉岛上的战争,并没有因为中川战死而结束,由于贝里琉岛上实在太多山洞,美军扫荡了很久,还是无法把战场彻底清理完成。贝里琉岛上由山口永少尉领导的最后34名日军,一直打到1947年4月22日,战争都结束近两年,才在美军要求旧日军将领的协调下,放下武器投降,贝里琉成为太平洋战争中最后一个结束的战场。
⑹ 帕劳群岛战役的介绍
帕劳群岛战役 (英文: Palau Islands,Battle of the) 是太平洋战争期间,美军于1944年9~11月在西太平洋帕劳(贝劳)群岛实施的登陆战役。
⑺ 贝里琉岛战役的战役背景
1944年夏,美军在太平洋战场的西南和中部取得连连胜利,亦使得战争步步进逼离日本本土——当时的美军轰炸机已经可以直接轰炸日本了。此时,美军参谋长联席会提出了两种不同的方案来打击日本:一是麦克阿瑟将军提出的先重占菲律宾、再占冲绳并以其为进攻日本本土的跳板;海军上将尼米兹则认为应绕过菲律宾、直接攻占冲绳和台湾并将其作为集结点,同时可成为以后进入中国大陆和攻击日本南端岛屿的跳板。 双方最后吵到联席会议马歇尔那里,麦克阿瑟向马歇尔陈述意见,指出:绕过菲律宾直接进攻台湾是不可取的,台湾不同于菲律宾,已经在日本统治下将近半个世纪,当地人未必会像菲律宾人那样支持美军,而且美国在道义上有义务解放1700万亲西方的菲律宾人民和关押在巴丹半岛的数万名美军战俘。他强调:如果绕过菲律宾就等于承认日本散布的关于美国已经抛弃菲律宾,不愿牺牲美国士兵的生命来解救菲律宾人民的谣言,这对于美国在远东地区的声望和影响将是极其不利的。
马歇尔则认为麦克阿瑟这么强烈要求进攻菲律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实现他在1942年撤离菲律宾时所许下的一定要重新夺回菲律宾的誓言,因此提醒他,不要让个人感情超越早日结束战争的战略目标,并表示绕过菲律宾并不是抛弃菲律宾,早日打败日本同样可以使菲律宾早日获得解放。
虽然路线有所不同,但两种方案里都不约而同的出现了贝里琉岛的名字。而美军第一陆战师业已被任命为进攻部队。为了平息分歧,美国总统罗斯福亲自飞赴珍珠港与两位指挥官见面,一同探讨进军方案。罗斯福此行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在日益临近的大选前夕,笼络被很多美国人认为是英雄的麦克阿瑟,为大选赢取得分。经过与麦克阿瑟和尼米兹的磋商,最终确定在进攻台湾之前先占领整个菲律宾。罗斯福返回美国之后发表了简短的讲话,宣称与麦克阿瑟将军的意见完全一致。这个信号再明白不过,菲律宾战役为时不远了。但就在麦克阿瑟准备重占菲律宾之前,为了确保右翼的安全,美军决定把帕劳群岛——特别是贝里琉岛和昂奥尔岛——定为必须攻克的战略要点。这种想法在发动贝里琉岛战役之前就遭到很多人的质疑,而后来的一些人甚至认为攻占贝里琉岛完全没有必要。
德军在库尔斯克战役失败的消息传来,日本大本营里一片焦虑,参谋本部里日军海军与陆军将领更是互相指责乱成一团,海陆互相指责一通后,总算又坐了下来,开始研究下一步的行动部署,一致认定,1944年情况下稳定太平洋战线的任务是日本的作战重点,日本的作战已经完全指望不上别人了,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完成。因此,陆军要立即结束关特演,抽出兵力加强本土与南洋地区作战力量,预防美军在南洋地区的全面反扑以及对本土的袭击,日军决定从满洲关东军抽回足够22个会战的弹药量加强本土防御,并抽出一些精锐部队回防,加强本土的新部队编成能力;对南洋战场,日军决定在1943年底-1944年下旬以前向南洋增兵100万,并提供南洋军足够的弹药、兵器以及其他作战物资。
由于日军陆军兵力实际并不足够抽出那样多的精锐部队前出南洋,日本海军也没有足够的护航力量护送那样多的运输船只满载部队弹药南下,日军只得采取分批分重点运输方式向南洋派兵,日军把南洋战区分成3个防卫圈,外环防御圈是重点防御圈,尤其以特鲁克岛、拉包尔、荷属东印度群岛东部为重点中的重点,向该地区派遣的部队为齐装满员携带重型武器的精锐部队,至于中环防御圈,派遣轻型部队给予加强,部队的重型武器以及兵力都给予精简。至于内环地区主要派遣只有象征性重武器由新兵与若干老兵骨干组成的架子部队去加强。这样派遣南洋的大部分日军部队,由于并不需要重型装备与大量作战物资就大大节约了船只的需求量,减轻了海军的护航压力以及海运能力的压力。例如、日军输送到外环的精锐部队,1个师团连同装备物资至少需要45艘运输舰输送,而输送到中环的1个轻装师团只要12-16艘运输舰就够了,至于输送到内环的1个架子师团连人带装备竟只要6艘运输舰就可以完成。
日军的如意算盘是,用外环精锐部队重创美军,并使美军在印度尼西亚以及拉包尔陷入长期大战,使海军与后方的陆军获得充分休整的机会。日军确信,在1947年以前,美军都无法完全攻陷外环中的重点区域,这样日军就有充分的时间加强中环,经过一段时间后,即可以由中环派遣强力部队增援外环作战,也可以使外环部队收缩到中环建立军更强的防御线,而内环的部队经过这些时间,缺乏训练的新兵也成了老兵,架子部队也成了充实部队,可以作为预备决战部队,给予经过外环重大消耗的美军致命一击。自然在本土,日军利用留在本土的精锐部队以及大量重型武器做骨干,有一定时间就可以武装出成群的新精锐师团,而海军的舰队经过充分的休整就又了再次决战决胜的把握,这样日本就可处于很难被击败的地位,美国将会动摇继续战争的决心,从而让日本得到一个对日本有利的战争结局。
到了1944年初,日军向印尼以及拉包尔派遣强力部队的部署已经完成,开始向中环内环派兵,此时日军因感觉精锐兵力备份不足,加之认为美军会首先攻打印尼东部,依托澳大利亚为基地,从东部推进逐步占领爪哇控制那里的油田,而印尼东部已有足够的强力部队,外环防御已经坚固,所以加强中环并不急迫,派往中环的部队也大部分都成了架子部队,而不是原来计划的比较精锐的轻装部队,派往马来西亚以及印尼西部岛屿的部队基本都是由缺乏训练的新兵组成与派往菲律宾的没区别,更无什么重装备。
不过在中环与内环间有2个重要岛屿一是帕劳群岛、一是马里亚纳群岛,需要派遣比较强力部队防御,但日军因要发动大陆打通作战,所以一时抽调不出2支精锐部队,精锐部队中只有第14师团可以抽出,所以第14师团派驻哪里就成了问题。日军由于正在帕劳群岛修筑了一个大型机场,此外联合舰队已经收缩到了菲律宾,在塞班的基地已经空了,所以最后决定把第14师团抽调到帕劳群岛,帕劳群岛在一战以后就为日军取得,有一个良好的深水港,可以停泊大型舰队,此外该群岛日军还在修筑一个南洋最大的机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联系塞班与菲律宾的重要枢纽,所以日军决定派遣第14师团驻守帕劳也在情理之中。
日军第14师团是常设师团,在满洲接到移防帕劳的命令,并进行了轻装化准备,将大量重型装备转运回了本土,按照海洋机动师团编制重新编成,与同样转为海洋师团的第29师团以及打发到菲律宾的那些所谓常设师团不同,第14师团出击南洋的序列并非由少数骨干士兵加上大量的新动员兵组成,全部还是由原本的士兵与军官组成,步兵单位毫无变化,是名副其实的精锐部队,不是真实主力已经抽出,只能吓唬人的空架子师团,当然转为海洋师团后,第14师团的火力部队被抽回了本土不少,对其战斗力是有一定影响的。
1944年4月,转为海洋师团的第14师团13000多官兵乘坐16艘运输舰,在驱逐舰严密保护下全部平安抵达帕劳群岛,第14师团登陆帕劳后伙同当时已在帕劳群岛布防的海军与陆军部队汇合,接管了帕劳群岛的防御指挥权开始备战布防,当时帕劳群岛除了第14师团以外陆军还部署有1个海上机动旅团(也是轻装部队),该旅团为海上机动第1旅团,此外海军也部署有1个设营队、2个航空队、1个基地警备特别陆战队、此外还有10000多名韩国民工组成的工程队用于构筑工事。
第14师团接管帕劳群岛防御后将师团主力以及海上机动第1旅团部署于主岛,将第14师团的步兵第2联队与海军的第45基地警备特别陆战队部署于距离主岛50多公里的贝里硫岛,此外还有1个步兵大队部署昂格尔岛,日军只布防3个岛屿,其他岛屿太小,没有什么价值就懒得管了。帕劳群岛日军真正的防御重点是主岛巴伯尔土阿普岛与佩里硫岛,因为这2个岛都有大型航空基地,至于昂格尔岛也有修筑机场的条件所以日军也部署了1个大队。
精锐的第14师团布防帕劳后,开始积极进行备战训练,日夜不停地在各岛屿全面进行测量与攻防演习,熟悉地形环境,并利用韩国民工组成的工程队大量构筑防御工事,在昂格尔岛日军派驻了700多名韩国民工修筑工事,在贝里琉岛部署了3000多名韩国民工修筑工事,在巴伯尔土阿普岛有8000多韩国民工修筑工事。日军在帕劳虽然是积极备战,但并无真的会在帕劳群岛与美军干一仗的想法,普遍认为战争遥远的很,不过是训练外加熟悉南洋作战环境而已。日军第14师团的官兵认为,日后很可能是会去增援外环日军,并在外环对美军展开激战。
然而1944年6月美军蛙跳过日军外环,直取塞班,由于塞班日军缺乏准备,弹药与部队不足,加上在战斗初期盲目轻敌,最终失败,随后关岛的架子货日军也被打垮,美军登陆部队虽然也遭到了严重损失,但由于在短时间就打下了马里亚纳群岛,获取了直接攻打日本本土以及破坏日本内防御圈的重要基地,并重创了由于塞班危急而仓促出击的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士气大振。而日军战前制定的由外而内逐层抗击,消耗美军的计划彻底落空,至此太平洋战局急剧恶化,帕劳群岛已在美军兵锋之下。
美军夺取塞班后,美军就可以选择直接攻打日本本土或冲绳也可以选择攻打菲律宾或台湾,根据日军的判断,美军直接攻击日本本土或冲绳的可能性不大,美军最可能的是首先攻打菲律宾与台湾,然后直接攻击日本本土。同时日军大本营也对菲律宾与台湾的防御做了判断,日军认为菲律宾驻防的日军大多是架子部队,短时间内没有什么战斗力,根本无法确保菲律宾,如果美军攻打菲律宾,当地日军没有丝毫可能抵抗美军的进攻。至于台湾的防御力量则较为充足,如果美军攻击台湾,那么台湾驻军是有把握使美军遭到重创陷入长期血战的。
日军同时判断,美军在塞班作战中地面兵力也受到了严重损失,需要休整与增援补充,如果美军发动对菲律宾或台湾的登陆战役,最早将在9月发动。而菲律宾的驻军缺乏训练与装备,要具备足够的战斗力起码要等到1945年3月以后,因此如果美军在1944年发动菲律宾战役,那么日军必败。
第14师团对自身的防御也做了评估,第14师团经过测算推演认为,美军要真登陆帕劳群岛,以师团现有战斗能力在孤立无援情况下,虽然没有确保帕劳的把握,但与美军干上2-3个月是不成问题的。日军第14师团在帕劳群岛的弹药不是很充足只有半个会战份,但主岛粮食供应不成问题,足够6个月使用,日军第14师团的参谋部门认为,师团的官兵训练有素,作战经验丰富,枪法精湛,精锐无比,只要注意节约使用弹药用半个会战份的弹药打3个月是可以的,认为主岛至少可以与美军干3个月不沦陷,贝里硫岛因是荒岛粮食不多而且水源稀少战斗打响后难以确保水源,所以坚持不了太长时间,但最少也能与美军干上1个月。日军第14师团上下确信只要美军敢来帕劳登陆,必然撞个鼻青脸肿,即使师团最终覆灭也会让美军遭到难以承受的重创。
日军贝里琉守军详细表
陆军部队
第14师团步兵第2联队 3283
第14师团战车队 100
海上机动第1旅团输送队第1中队 250
独立步兵第346大队 685
通讯小队 10
宪兵小队 30
陆军人员总计:5388
海军部队
海军航空基地人员 2220(含韩国劳工)
第45海军警备队 400
海军防空队( 第114/116防空大队) 500
海军韩国人劳工设营队 2200左右
海军人员总计:5320
佩里硫日军人员总计:10708
日军武器装备表
步枪5066支
轻机枪200挺
重机枪58挺
13mm-150mm各种山炮步兵炮迫击炮机关炮200门
95式轻战车16辆
日军从所罗门群岛、马绍尔群岛和马里亚纳群岛的失败经验中总结出了一套全新的反两栖作战岛屿防御方案,他们放弃了早期的海滩周边防御和鲁莽的“万岁冲锋”,采取将岛屿地势复杂化的蜂巢式系统建构内岛防御链,将一味的猛打猛冲变成了对美军的持续消耗战。中川州男更是利用崎岖的地形,建筑了一套由加强掩体、山洞和地道等方法共同组合而成的复合式防御系统。
日军的主要防守工事设在贝里琉岛的制高点—— Umurbrogol山——一座完全由丘陵和悬崖峭壁构成的小山。在Umurbrogol山的山顶可以看到岛上大部分区域,也包括小岛南边的机场。Umurbrogol山上有500多个石灰石山洞,彼此之间还有通道相连。这些山洞多为矿洞,继而被日军利用并修筑成防御工事——工兵在洞口安装了滑动式装甲铁门,用于架设大炮和机枪。同时日军还在山上的其他工事处安放了81mm和150mm迫击炮、20mm双联机关炮,并配备了反坦克和防空小分队。为了防御火焰喷射器和手榴弹,日军驻守的山洞入口通道都是向上的斜坡。这些山洞和碉堡组成了一套巨大的、遍布整个贝里琉中央地区的防御系统,很有利于日军战术撤退和重占这些区域,并很好地巩固了日军的防线。
日军在滩头也不忘把地形优势利用殆尽。贝里琉岛北部尽头有个9.1米高的海岬,正好俯览下面的登陆滩头——这里后来被美军称作“点”。就在这块小小的海岬上,日军架设了一门47mm反坦克炮和6门20mm双连机关炮,并堵上入口,仅留一条作为机枪口的狭小缝隙。日军还在3公里外的另一处类似地形上建造了同样的工事。同时,日军还在整个滩头上埋下了数千枚地雷和重型炮弹,这些修改过引信的爆炸物只要有人或装甲车辆在上面走过就会爆炸。 最后,日军在滩头上留下了一个大队抵抗登陆的美军,但实际上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延缓美军的登陆速度、并把他们引到岛内日军的防御工事前。
美军对帕劳群岛的登陆计划是1944年9月15日动用陆战1师与陆军第81师共42000兵力,首先登陆贝里硫岛与昂格尔岛,计划用2天时间彻底占领这2个岛,并在10月登陆帕劳主岛巴伯尔土阿普岛,并在10月15日以前完全控制整个帕劳群岛。这是个非常乐观的计划,美军认为日军部队就那么一点,而且是轻装部队火力有限,不会对美军构成大的阻碍,误以为帕劳的第14师团与他们在关岛碰到的架子师团是同样类型的部队,结果战斗打响后美军在贝里硫被日军狠狠扇了个大耳光,使这个乐观的计划变成了个笑话,最终攻打帕劳主岛的计划也不了了之。
不过美军的登陆帕劳计划却险些流产,在9月初期,美军出动陆军重型轰炸机以塞班为基地配合海军的舰载机对菲律宾以及帕劳进行狂轰滥炸,海军的哈尔西将军通过轰炸以及空中侦察报告得出一个结论,他认为菲律宾地区日军的兵力以及防备都十分虚弱,根本就没有必要去登陆帕劳,直接攻击菲律宾就能成功,因此他提出1个方案直接攻打菲律宾跳过帕劳,而海军的尼米滋将军则坚决反对哈尔西的方案,他认为帕劳地理位置重要,夺取帕劳为基地向西可以攻击台湾,向北可以攻击日本本土,向南可以攻击菲律宾,而且帕劳群岛有设施完善的良港,不夺下来日后可能会成为日本联合舰队残余逃避打击藏匿的避风港。这两人谁也说服不了谁,最终参谋联席会议下了最后决定,不攻击帕劳,直接攻打菲律宾。
但不攻打帕劳的电报晚到了48小时,美军登陆帕劳群岛的航空准备已经发动,美军的舰队已经开始炮击帕劳群岛的昂格而岛与贝里硫岛,美军登陆部队早就已经登船并已经航行到了帕劳群岛附近,麦克阿瑟也来不及取消登陆命令了,因此尼米滋决定按原计划登陆帕劳群岛。
美军贝里硫岛上陆兵力编成表:(1944年11月27日)
第1军陆战师24234名(含补充兵)
第81步兵师19741名(含补充兵)
其他部队4765名
总计48740名
美军上陆部队武器装备表:
步枪、自动步枪41346挺
机枪1434挺
手枪3399挺
迫击炮、榴弹炮729门
坦克117辆
反坦克火箭筒180具
贝里硫岛美军陆战1师平均每消灭1名日军的步兵弹药消耗数 :
.30步枪机枪子弹 1331
.45手枪弹 152
.50重机枪子弹 69
60mm火箭弹 0.5
60mm迫击炮弹 9
81mm迫击炮弹 5
枪榴弹 1
⑻ 贝里琉岛的贝里琉岛战役
1944年9月至11月间的贝里琉岛战役,代号胶着行动II”,是二战时期美国和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最血腥最激烈的一场战役.战斗初期美军只派遣了第一陆战师,后续又增援了第八十一步兵师,就为了占领这个小珊瑚岛上的机场.美军第一陆战师的指挥官William Rupertus少将预言将在4天内完全占领贝里琉岛,而实际上因为日军完善的防御工事体系和强硬的抵抗,这场战役一共打了两个多月才结束.最终,作为太平洋战争中美日双方伤亡率最高的一场攻防战,它成为二战历史上最受争议的战役之一。
背景
1944年夏,美军在太平洋战场的西南和中部取得连连胜利,使得战争离日本本土越来越近,当时美军轰炸机已经可以直接轰炸日本本土.此时,美军参谋长联席会提出了两种不同的方案来打击日本帝国.一种是麦克阿瑟将军提出的先重占菲律宾,然后再占领冲绳作为进攻日本本土的跳板计划;海军上将切斯特.尼米兹则认为应该绕过菲律宾,直接攻占冲绳和福尔摩沙并将其作为集结点,做为以后进入中国大陆和攻击日本南端岛屿的跳板。
虽然路线有所不同,但很巧的是两种方案里都有贝里琉岛,所以当时美军第一陆战师已经被任命担当进攻部队.为了平息参谋部意见上的分歧,美国总统罗斯福亲自飞到珍珠港与两位指挥官见面,一同探讨这两套方案.最终, 麦克阿瑟的方案得到了采纳.但是在麦克阿瑟准备重占菲律宾之前为了确保右翼的安全,把帕劳群岛特别是贝里琉岛和昂奥尔岛定为必须占领的战略要点.这种想法在发动贝里琉岛战役之前就遭到很多人的质疑;后来人们甚至认为攻占贝里琉岛完全没有必要。
日军方面
1944年夏,帕劳群岛已经被将近三万名日本士兵占据;其中有一万一千人在贝里琉岛,其中包括日本关东军第十四师团,还有一些韩国和冲绳的劳工.第二联队联队长中川州男大佐是防御准备工作的指挥官。
日军从所罗门群岛,马绍尔群岛和马里亚纳群岛的失败经验中总结出了一套全新的反两栖作战岛屿防御方案,他们放弃了早期的海滩周边防御和鲁莽的万岁冲锋,采用将岛屿地势复杂化的蜂巢式系统建构了内岛防御链,彻底把猛打猛冲变成了对美军的持续消耗战.中川州男利用崎岖的地形,建筑了一套由加强掩体,山洞和地道组成的复合式防御系统。
日军的主要防守工事在贝里琉岛的制高点 - Umurbrogol山 - 一个由丘陵和悬崖峭壁构成的小山.在Umurbrogol山顶可以看到岛上大部分区域,包括南边的机场.Umurbrogol山上有500多个石灰石山洞,彼此之间还有通道相连.这些山洞多由矿工挖凿出来,继而被日军建筑成防御工事.工兵在洞口安装了滑动式装甲铁门,用于架设大炮和机枪.日军还在山上其他地方修筑工事,安放了81mm和150mm迫击炮,20mm双联机关炮,配备了反坦克和防空小分队.为了防御火焰喷射器和手榴弹,日军驻守的山洞入口通道都是向上的斜坡.这些山洞和碉堡组成了一套巨大的,遍布整个ppl中央地区的防御系统,便于日军战术撤退和重占这些区域,并且巩固了防线。
日军在滩头也用尽了地势的优势.贝里琉岛北部尽头有一个9.1米高的海岬,正好俯览下面的登陆滩头.这里后来被美军称作点.在这块小小的海岬上,日军架构了一门47mm反坦克炮和6门20mm双连机关炮,并且堵上了入口,仅留了一条作为机枪口缝隙.日军还在3公里外的另一处登陆滩头上建造了类似的工事. 在登陆滩头上,日军埋下了数千枚地雷和重型炮弹,这些经过改造后的爆炸物只要有人或装甲车辆在上面走过就会爆炸.最后,日军在滩头上留下了一个大队(营) 抵抗登陆的美军,但实际上这些日军的主要工作是延缓美军的登陆速度,然后再把他们引到岛内日军的防御工事前。
日军陆军第14兵团指挥官:中川州男
美军方面
和日军截然相反,美军用激烈的手段警告敌人了他们即将登陆.他们在太平洋战争里的登陆计划几乎完全没有改变过.按照计划,美军选择了在贝里琉岛西南海滩登陆,因为那里离贝里琉岛南部的机场最近.计划是这样的:陆战师一团在Chesty Puller的带领下从贝里琉岛岛最北端登陆;Harold Harris的第五团在中部登陆;Herman Hanneken则率领七团从最南端登陆.第十一炮兵团紧随步兵后登陆.登陆后一团和七团向岛中央推进并保护五团的两翼,以确保五团占领机场的任务.而五团的人则向东推进,把贝里琉岛一分为二.一团的士兵向南挺进攻占Umurbrogol山;七团的士兵则将南部区域里的日军歼灭.只有一个营的军力和第八十一步兵师的部分士兵(剩下的在贝里琉岛南边的昂奥尔岛)作后备。】
美军第一陆战师指挥官:William Rupertus
登陆前
9月4日,海军从距离3,400公里的Pavuvu出发前往贝里琉岛.潜水爆破组先把海岸附近的障碍物清除,9月12日美军舰船正式开始对贝里琉岛的轰炸。
参加这次轰炸行动的美军战舰有:战列舰宾夕法尼亚号, 马里兰号,密西西比号和爱达荷号,重型巡洋舰哥伦布号,印第安纳波利斯号,路易斯维尔号,明尼阿波利斯号和波特兰号;轻巡洋舰克利夫兰号,丹佛号和火奴鲁鲁号;另外还有三艘航母和5艘轻型航母,共向这个六平方英里的小岛发射了519发410mm炮弹,1845发360mm炮弹,1793枚500磅的炸弹和 73412发.50口径子弹。
美军认为这次轰炸行动很成功,海军少将Jesse Oldendorf声称海军已经找不到可以打击的目标了.实际上,绝大部分岛上的日军完全没有遭到任何伤害,连驻守在滩头的日军大队都几乎没有受到损失. 在这次行动中,日军使用了不同与以往的开火策略以避免暴露自己.结果美军的轰炸只把岛上机场里的建筑物和飞机炸烂了,而日军士兵则躲在掩体和工事下等待着美军的登陆。
战役:登陆
美军陆战队于9月15日早上8点32分开始登陆作战.第一陆战团在北部白滩上登陆,同时五团和七团的士兵从中部和南部的橙滩上登陆.当登陆艇接近海滩的时候,日军打开掩体的铁门,一时间重型火炮齐鸣.海岬上的日军对美军不断地发射47mm反坦克炮和20mm双联机炮.头三波还好,而后面的人如临炼狱.(Pfc. Marcel (Sal) M. Baldinger,隶属第一陆战师五团三营1053排,第一波登陆橙滩的美军士兵之一)到了9点30分,日军共击毁60辆履带式登陆车和DUKW两栖装甲车。
与此同时,一团的士兵很快就在点那里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困境.指挥官Chesty Puller勉强躲过了一发正中他乘坐的履带登陆车的高速炮弹.他的通讯组也在登陆之前被一发47mm反坦克炮弹打没了.七团在南边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 - 他们的右翼遭到炮火猛烈的袭击,很多履带式登陆车再没登陆前就被击毁,结果士兵们在深至胸口甚至没顶的海水中被日军的机枪狠狠的犁过好几遍.伤亡率高的吓人,勉强活着爬上岸的士兵中有很多人都把枪械装备丢掉了。
相较之下五团的战绩最好,因为他们离左右翼的重型炮火最远.当他们推进到机场的时候遭遇了中川的第一波反击.日军的坦克冲过机场迫使美军后退,但很快就遭到美军的坦克,榴弹炮,舰炮和轰炸机的袭击.中川不多的坦克和随行步兵很快就被消灭了。
15日结束的时候,美军占领了2英里宽的海滩.他们从南边向岛内推进了一英里,但是北边的第一团则没这么幸运,他们被点上猛烈的炮火打的挪不了窝.当日美军伤亡1100人,200人战死,900人受伤.美军指挥官仍然乐观的认为日军就要被消灭了,因为他们的防线已经被突破 - 他根本没注意到日军已经改变了以往的作战方式。
机场/南贝里琉岛
第二天,五团开始占领机场并向东部推进.美军虽然迅速穿过被北边高地上火炮轰炸的机场,但伤亡依然非常惨重.占领机场后,他们快速向东推进,把南边的日军留给七团消灭.而南边地区是美日双方争夺战打的最激烈的地方,日军仍占据着大量的碉堡.当时气温高达摄氏46°,美军很快就因为高温而筋疲力尽,开始大量伤亡.更糟糕的是,美军唯一的水源也被油料污染了.尽管如此,到了第八天,五团和七团的士兵依然完成了他们任务,占据了贝里琉岛的南部和机场。
在登陆后的第三天美军就开始使用岛上被占领的日军机场.蚂蚱(VMO-1)开始空中侦查确认地面炮火和舰炮的目标.到了11月26日(登陆后第11天),VMF-114(海盗)在机场的停机坪上降落,并且开始对贝里琉岛上的日军开始轰炸.VMF-114发射的火箭为步兵炸开日军的掩体,并且在整个太平洋战争中第二次使用了固体汽油弹.固体汽油弹有效的烧光了目标地区的植被,露出了日军掩体的入口,并且消灭了一部分日军。
点
在点上日军的要塞造成了美军大量的伤亡.一团团长Puller命令三营K连的指挥官George Hunt上尉攻占这个据点.当时George Hunt缺乏补给,并且在还没上岸之前就失去了大多数的机枪;他的一个排在工事之间脆弱的区域被压制了差不多整整一天.剩下的人也限于极度危险之中 - 日军在他们的战线中打开了一个窟窿,切断了连队的右翼.不过很快一个步枪排开始逐个击破日军的据点.在烟幕弹的掩护下,他们用枪榴弹摧毁了日军一个又一个的掩体.当6个20mm双联机炮被摧毁后,一名排长中尉用烟幕弹弄瞎了47mm反坦克炮所在的山洞,随即一名下士从山洞的缝隙中扔进了一颗手雷.手雷引爆了47mm炮弹,迫使洞里的日军冲出来.这些日军被全部击毙。
K连占领了点之后中川立刻开始反击战,力图重新占领这宝贵的战略据点.在之后的30个小时里,这支孤独的连队在缺乏弹药和饮用水的情况下抵御了日军四波进攻,最后士兵不得不和日军进行肉搏.等到援军来到的时候,这支连队仅剩18人,在进攻和防守点的过程中共伤亡157人。
Ngesebus岛
第五团在占领了机场后被派遣去攻占贝里琉岛北边一个更小的岛 - Ngesebus岛.这个岛上有很多日军地面火炮,还有一个正在修建的机场.连接这个小岛和贝里琉岛的是一条堤道,但是五团的指挥官Bucky Harris认为从堤道过去会给日军创造进攻机会,所以他选择了岸对岸两栖登陆.9月28日他在登陆之前先安排了一次轰炸:150mm榴弹炮,舰炮,第十一团的火箭,VMF-114机枪俯冲,还有履带登陆车75mm的火炮一齐砸在了这个小岛上.和之前海军对贝里琉岛的轰炸不同,这次的狂轰滥炸成功的消灭了岛上大多数日军.美军登陆后虽然仍然遭到山洞和掩体里日军的反抗,但是小岛很快被美军占领.整个过程美军共死15人伤33人,日军伤亡470人。
血腥鼻头岭
第一团在占领了点之后,向Umurbrogol的制高点血腥鼻头岭(注:这是美军起的名字)推进.指挥官 Puller带领他的士兵对这个高点发动了多次攻击,但是很快都被击退.第一团被困在两座山脊的中间,日军在山脊上的交叉火力让美军的伤亡越来越大.而且,日军只有在能够造成大量伤亡的情况下才开火;当美军伤亡越来越厉害的时候,日军的狙击手开始狙杀抬担架的美军士兵.他们知道,只要抬担架的士兵倒下就会有新的士兵补缺,这样日军就可以慢慢的消耗美军兵力.除此之外,日军还趁夜色偷袭美军的散兵坑.美军只好挖可以容下两个人的散兵坑,这样一个人睡觉的时候另外一个人可以放哨。
血腥鼻头岭上最血腥的一场战斗发生在一团一营攻击100号高地的时候.指挥官Raymond Davis少校在6天的战斗中共损失了71%的手下.Everett Pope上尉和他的连队深入渗透到山脊中,率领他仅剩的90人攻占他认为的100号高地.一整天的血腥战斗后他终于到达了他认为的制高点,但实际上那只是血腥鼻头上的被更多日军占据的另一处山脊.被困在山脊上的Pope建筑了一小块防御区,在这里他的连队整晚被日军进攻,他的士兵很快就用光了子弹, 后来不得已只能用匕首和拳头与日军搏斗,甚至用珊瑚礁和空弹药箱来砸日军.最后,Pope和他的士兵终于撑到了天亮.当他们被护送撤离的时候,整个连队只剩下9个活人.Pope上尉因为此役而获得了荣誉勋章。
最终日军对Puller的第一团造成了60%的伤亡 - 这支大约3000人的部队死伤1749人.Umurbrogol山脊的血腥战斗持续了6天之后,第三两栖作战军团总司令Roy Geiger将军派遣第八十一步兵师的部分士兵到贝里琉岛,替换第一团.9月23日,第八十一步兵师的321团战斗梯队在贝里琉岛西边的沙滩上登陆.这里也是Umurbrogol山的最北端.321团,五团和七团同时对Umurbrogol山发动进攻,但是伤亡也非常大.截止10月中,五团和七团在进攻 Umurbrogol山的过程中伤亡已经过半.Geiger决定撤出整个第一陆战师,同时派更多的第八十一步兵师团登岛.第323团的战斗梯队于10月 15日登陆;到了10月的第三个星期,所有陆战队士兵撤回了Pavuvu.步兵师的士兵在血腥鼻头岭和残余的日军又战斗了一个月,才完全占领了贝里琉岛.最后,日军弹尽粮绝,中川向总部发送电报樱,樱(意为万名士兵战死,犹如樱花飘落),烧掉军旗和机密文件后切腹自杀.他因此役在死后被连升两级成为陆军中将.中川在守备贝里琉岛的过程中获得日军守备总部11道慰问状,全军通报陆海军最高指挥官的感谢状,很是风光.死后连升两级也是异类,冲绳守备司令牛岛满死后也只晋升了一级。
结果
在 Umurbrogol山与日军的战斗被认为是美军在整个二战中最艰苦的一场.第一陆战师在贝里琉岛战役中严重受创,一直待命整编,直到1945年4月1日冲绳战役的时候才重新回到战场.第一陆战师在贝里琉岛的一个月中伤亡总数超过6500人,占整个师部的1/3以上.在攻占贝里琉岛的过程中第八十一步兵师的伤亡总数也在3000人以上。(此役日军守岛部队阵亡:9838人被俘446 人。美军参战的4.2 万中1684人阵亡,7160人受伤)
争论
贝里琉岛战役的争论焦点在于它是否有足够的战略价值.岛上的机场在美军攻打菲律宾的时候基本没排上什么用场;这个岛后来也没有作为集结地;在帕劳群岛的北边有个Caroline群岛,其中的Ulithi环状珊瑚岛被用作进攻冲绳的跳板.另外,由于Rupertus的4天占领预言,当时只有6名记者来到这个岛上随美军采访,结果这场战役连新闻报道都很少.在麦克阿瑟重占菲律宾和盟军攻进德国这些大新闻的阴影下,贝里琉岛战役变得默默无闻.有人说这场战役最有用的地方就在于让美军积累了一些经验:如何有效的攻占复合防御工事严密防守的日占岛屿.日军则在硫磺岛和冲绳战役中把这种复合工事防御战术发挥的更加淋漓尽致,让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中受到沉重打击。
在海军上将William F. Halsey的建议下,美军最终放弃攻占帕劳群岛的雅浦岛.实际上当初Halsey建议美军取消登陆贝里琉岛和昂奥尔岛转而攻占莱特岛.但是Halsey 的建议被尼米兹上将驳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