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旺镇有多少人口
A. 静海的含义
据史料记载,静海乃退海之地。3000多年前,尚属泽乡,后经自然变化,海河平原开始出现,逐渐成为陆地。“四不象” 等野生动物曾在这里生息、繁衍。夏、商时期,先民开始在此狩猎饲养。夏代的易氏部落、商代的亳氏部落,就定居于此。《静海县志》记载,东周时期,此地被称为“长芦”,先后归属于齐、燕、赵等。秦属巨鹿郡。[2]
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时,属齐国。
前663年(齐桓公二十三年),静海一带被割让给燕国。
战国时,前312年(齐宣王八年),齐国伐燕,属齐国;前284年(燕昭王二十八年),燕将乐毅伐齐,属燕国;
前247年(赵孝成王十九年),赵国和燕国交换土地,静海一带属赵国。
前223年(秦始皇帝二十四年),属秦朝钜鹿郡上谷地。
前202年(汉高祖五年),在陈官屯镇西钓台村附近建“东平舒县”治。东平舒县大致包括后来的大城北部、静海全境和天津市郊海河以南地区。[9]
东平舒县位于渤海西,束州东,滹池河北,泒水南,属渤海郡管辖,人口约40000余人。这一时期,该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环境相对稳定,农业、商业及人口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出现了繁荣的东平舒文化。[2]
公元前47年(西汉元帝初元二年),“海水溢西南出,浸数百里,九河之地为海水所渐”。海水吞没了静海地区,东平舒县迁至后大城县内,东平舒文化消失了。90年(东汉元和二年),属河间国;219年(建安末年),属章武郡;三国时(220年—280年),属魏国冀州刺史部章武郡;265 年(西晋太始元年),属章武国;东晋十六国(317年-420年)时,属冀州章武郡;南北朝(420年—589年)时,属瀛州章武郡;487年(北魏太和十一年),东平舒县去“东”字,称“平舒县”;直至晋隋以前,这里仍为“渤海西南隅一泽国”。[10]
隋朝初期,海水逐渐退去,但仍为一片沼泽。607年(隋朝大业三年),属瀛州河间郡。唐朝(618年-907年),时,先属河北道沧州;621年(武德四年),改属景州。896年(唐乾宁三年),设置“乾宁军”。五代十国(907年-960年)时,属契丹国南京道析津府宁州。936年(五代后晋元年),石敬瑭割16州与契丹, 乾宁军被割,改称“宁州”。959年(后周显德六年),柴世宗北伐,收复静海,仍称为乾宁军,属永安县(后河北省青县)管辖。柴世宗的北伐,奠定了宋辽以界河(海河、大清河)为界的基础。[2]
北宋(960年-1127年)时,先属河北路沧州;982年(宋太平兴国七年即辽乾亨四年),宋朝为防御辽军侵扰,沿界河设置窝子寨(后静海镇)、独流东寨、独流北寨、沙窝寨、当城寨、钓台寨等军事地点,归清州管辖。1048年(宋庆历八年),黄河改道,使界河水势发生变化,设在这里的寨、铺逐渐失去了军事防御的作用,驻军开始开荒屯田,并兼管民事诉讼。随着移民的流入,一些较大的寨、铺逐渐演变成为农业自然经济区,属高阳关路沧州,由此,静海地区进入了稳定发展的时期。宋绍熙年间(1190年一1194年),静海为金所辖,其时,已有主户5623户,客户1192户。
1108年(北宋大观二年),置靖海县,其意是渴求安定太平,治所涡口寨(即今静海镇)。1113年(北宋政和三年)并入乾宁县(即今青县)。
1193年(金明昌四年),复置靖海县,属河北东路清州。
1230年(元太宗二年),属清宁府;后属中书省河间路清州。
1265年(蒙古至元二年),并入会川(后河北省青县),属河间路管辖,仍名“靖海” 。其间连年战乱、水患不绝,致使人口稀少、经济衰败。元朝后期,制盐业迅速兴起,静海地区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
1368年(明洪武元年),为避讳“ 靖难”以求安宁,改“靖”为“静”,称静海县,属河间府。1375年(洪武八年)改属顺天府(后北京)。1377年(洪武十年)改属河间府青州。[2] 金(1115年-1234年)、元(1206年-1368年)两代,靖海县东南抵滹池故渎,北至界河,东至西泥沽,西南隔盐河与大城县相望,西北傍淀池与霸州为邻。
据《明史》和明嘉靖年间《河间府志》载,明代,静海县东西长220里,南北宽120里。其四至:东至渤海170里,西至顺天府文安县界50里,西南至青县界60里,北至顺天府武清县60里。后来天津市区的大、小直沽,津南区的咸水沽及东丽区军粮城,当时均属静海县。[9] 明朝时静海县分19里:阜民、子牙、新兴、归德、政化、永丰、独流、广富、保和、常乐、呼家庄、曹家庄、贾家口、羊粪沟、德化、新口、稍直口、大直沽、秀麦。1523年(嘉靖二年),因灾荒,人民逃散,并为10里。清顺治初年,因兵燹,人民逃亡,并为9里。 清朝康熙年间(1662—1722),静海县分四路一巡检。东路:东窑至杨家场,共77村;西路:谷家庄至高里庄,共66村;南路:唐官屯至小新庄,共99村;北路:羊粪港至冯家庄,共71村;奉新驿兼衔巡检,共69村。[11] 据清朝康熙年间《天津府志》载,清初,静海县东西长200里,南北宽140里。其四至:东至渤海160里,西至大城县界40里,南至青县界40里,北至顺天府武清县界100里。[9] 1725年(清雍正三年)属天津州,1731年(雍正九年)改属直隶省天津府。
1730年(雍正八年),据清朝干隆年间《天津府志》载,从县内划出15个村归天津州。九年,拨沧州、静海、武清三州县的267个村庄归天津县。此后,静海县面积缩小,东西广200里,南北袤100里。其六至:东至渤海160里,西至大城县界40里,南至青县界40里,北至武清县界60里,东南至沧州界75里,东北至武清县界75里。[9] 清朝同治年间(1861—1875),静海县分四路,辖48个地练、349个村。东路辖砖垛、双窑、大泊、小韩庄、常流庄、管铺头、沈青庄、中旺、和顺、曲河、尚码头、土河、大庄子、顺民屯、县东街等15个地练106个村。西路辖西五里庄、花园、贾口、谷家庄、梁头、东河头、滩子头、禅房、杨芬港、瓦子头、子牙等11个地练71个村。南路辖县南街、双塘、长屯、陈官屯、高家庄、齐家庄、寨里口、大郝庄、唐官屯、靳官屯、杨官屯、旧张屯等12个地练96个村。北路辖县北街、白杨树、萧家楼、独流、当城、良王庄、沙窝、木厂、琉璃城、青凝侯等10个地练78个村。[11] 到鸦片战争前夕,静海县的面貌已大为改善,人口激增,面积达1800平方公里,耕地200万亩,分东、西、南、北四路,辖348个行政村, 总户数达46000户,人口17万多人。[2]
清末民国初期,县境缩小。民国《静海县志》载:“南北极长处相距120里,东西极宽处相距100里,截长补短约方80余里,计7000余方中里。”其四至:东至天津县界35里,西至大城县界25里,南至青县界40里,北至武清县界45里。[9]
1913年(民国二年),属直隶省渤海观察使;1914年(民国三年),属津海道。[10]
1923年(民国十二年),静海县划分6个区,辖356个村镇。第一区,区公所驻大侯庄,辖村庄50个;第二区,区公所驻中旺镇,辖村镇86个;第三区,区公所驻唐官屯镇,辖村镇83个;第四区,区公所驻瓦子头镇,辖村镇52个;第五区,区公所驻独流镇,辖村镇51个;总区,区公所驻静海镇,辖村镇34个。
1928年(民国十七年),直属河北省。1930年(民国十九年)5月,静海县划分6个区、281个编乡、1720个闾、8561个邻。第一区,区公所驻静海镇,辖64个编乡;第二区,区公所驻惠丰桥,辖78个编乡;第三区,区公所驻唐官屯镇,辖47个编乡;第四区,区公所驻东子牙镇,辖35个编乡;第五区,区公所驻独流镇,辖34个编乡;第六区,区公所驻良王庄,辖23个编乡。
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属河北省天津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属河北省第四行政督察区。
1937年,日本侵略军攻占华北,静海沦陷后设“静海县公署”,属津海道;[10]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静海县面积1886.3平方公里。东至小官房,西至大瓦头,南至戴官屯,北至谢家堡。[9]
1944年9月,抗日武装在县境西部地区建静大县政府。转年10月9日,改为静海县政府。[11]
1944年冬,在津浦铁路东部成立中共津南工作委员会。1945年5月,建津南县,辖9个区,一区(抛庄)、二区(李庄)、三区(马圈)、四区(蔡公庄)、五区(大十八户)、六区(管铺头)、七区(梨园头)、八区(青凝侯)、九区(巨葛庄),共辖199个村。
1944年9月,以大城县的七、八区为依托地建静大县。1945年春,境域扩至津浦铁路以西地区,辖6个区:一区(德归、郑庄一带)、二区(茁头、台头一带)、三、七区(独流、当城一带)、四区(朱家村、东子牙一带)、五区(小黄洼、东滩头一带)、六区(流河、沿庄一带)。 1945年10月,静大县易名静海县。[11]
另外,1944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在静海县西南部和大城县部分地区建立了革命政权,设置静大县人民政府,由冀中第八分区管辖。 1945年3月,静海县和大城县分设,静海县仍属冀中第八分区。[2]
1945年,日本侵略军投降后,国民党政府在静海设静海县政府,属河北省第二行政专员公署,由河北省沧州专署管辖。[11]
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静海县划分6个区,36个乡镇,482个保,4899个甲。第一区,区公所驻静海镇,辖6个乡镇、93个保、1027个甲;第二区,区公所驻惠丰桥,辖9个乡、127个保、1270个甲;第三区,区公所驻唐官屯镇,辖8个乡镇、90个保、839个甲;第四区,区公所驻大瓦子头镇,辖4个乡镇、63个保、630个甲;第五区,区公所驻独流镇,辖6个乡镇、66个保、678个甲;第六区,区公所驻良王庄,辖3个乡、43个保、455个甲。[9]
新中国建立前后,杨芬港、杨官店等地析出,王口、台头等地并入,静海县面积渐增。东至小官房,西至里,南至烧窑盆,北至十一堡,幅员1894平方公里。[9]
1948年12月,静海解放,静海县人民政府由东藏庄(后属河北省大城县)迁到静海镇,由河北省天津专署管辖。[2]
此时,静海县划分12个区、5个市。12个区是:一区(旺村)、二区(王家村)、三区(滩里)、四区(梁头)、五区(岳家园)、六区(王家院)、七区(八里庄)、八区(大黄庄)、九区(陈官屯)、十区(靳官屯)、十一区(宗保村)、十二区(孙庄)。5个市是:王口、唐官屯、静海、独流、台黄。[9]
1949年3月,原津南县的砖垛、湾头、中旺、马圈、抛庄5个区并入静海县。[2]
新中国建立后,1949年10月,属河北省天津专区。[11]
1949年12月,静海县划分12个区,并以区驻地名称呼之:城厢(一区)、独流(二区)、台黄(三区)、王口(四区)、子牙(五区)、陈官屯(六区)、唐官屯(七区)、中旺(八区)、马圈(九区)、蔡公庄(十区)、砖垛(十一区)、良王庄(十二区)。
B. 天津的静海县 是农村吗,还是开发区 富裕么
静海县 静海县 那个《县》 是村的意思吗 。 省—市—区县-镇 -乡—村屯 。 你是外国人? 你不理解全中国地名分类级别。 ~ 上面回答问题的 我太作兴你们了 看见高分 就往杆上爬啊 我地去忏悔一会 。。。 静海县静海镇周边有乡镇农村农村列举一宿下 南面; 上三里 下三里 高楼 西面: 口子门 良头 王口 北面;韩家口 东面;东边 东五里 那面就是大开发区。这就是几个围绕静海的乡镇。比较近~~稍微远点的那就多的海了去了。值得一提的是静海县大邱庄镇,曾被美誉为华夏第一村之美称 那里都是大钢厂大企业,还有团泊算是镇耸人听闻 郭沫若 写的《团波洼的秋天》,相当有名的地方 那里也是开发区 松江高尔夫球场 泰达训练基地 仁爱大学 石油职专 团泊湖庭院 每平米售价万元 你说静海穷吗 。天宇科技园区 生产有科技含量的地方,子牙 拆旧 那个红火。 静海富的富穷的穷 但总体来说 中层居多能和城市收入看其的少 毕竟是一县人口60多万吧 ~外地没算。这里的人们生活很富裕 历史悠久 有很多历史的典故。 没事来静海走一走 你会知道他的魅力 第一个回答问题的 我最作兴你了。。无奈 静海是个县城 发展的还可以吧 算不上农村可比农村富多了 静海辉煌的时候叫小香港 曾经的大邱庄就是小香港的发源头当时的于卓敏就是土皇帝(县长)当时她把静海发展的特比好特别是大邱庄变成一个小开发区就像现在华西村
不过政治的问题 给拿下了 当时动用的大批量的军队可想而知她的实力 和经济发展还有财力
编辑本段概况
静海县位于天津市西南部,东径116°42′-117°12′30〃、北纬38°35′-39°4′45〃。东北、东南分别与天津市西青区及大港区接壤,西北部与河北省霸县交界,西部和西南部分别与河北省文安、大城县相接,南部是河北省的青县和黄骅县。全县南北长54千米,东西宽40千米。总面积1476平方千米。总人口52万人(2004年)。
县人民政府驻静海镇,邮编:301600。行政区划代码:120223。区号:022。拼音:Jinghai Xian。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静海县辖16个镇、2个乡:静海镇、唐官屯镇、独流镇、王口镇、台头镇、子牙镇、陈官屯镇、中旺镇、大邱庄镇、蔡公庄镇、梁头镇、团泊镇、双塘镇、大丰堆镇、沿庄镇、西翟庄镇、良王庄乡、杨成庄乡。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原先静海县辖9个镇、19个乡:静海镇、府君庙乡、唐官屯镇、胡连庄乡、徐庄子乡、城关乡、北肖楼乡、子牙镇、团泊乡、中旺镇、梁头乡、良王庄乡、沿庄乡、扬成庄乡、大庄子乡、王口镇、独流镇、东滩头乡、蔡公庄乡、大张屯乡、二堡乡、东双塘乡、大郝庄乡、大丰堆乡、台头镇、陈官屯镇、西翟庄乡、大邱庄镇。
2000年,静海县辖14个镇、14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542593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静海镇 69385 唐官屯镇 13556 独流镇 19952 王口镇 32176 台头镇 17185 子牙镇 25529 陈官屯镇 30016 中旺镇 20525 大邱庄镇 17697 蔡公庄镇 27176 梁头镇 21502 团泊镇 7215 城关乡 21984 东双塘乡 15100 大丰堆乡 17425 北肖楼乡 14185 良王庄乡 13819 府君庙乡 12328 徐庄子乡 12345 二堡乡 6233 沿庄乡 19285 东滩头乡 12864 大张屯乡 15994 西翟庄乡 22629 大郝庄乡 16921 胡连庄乡 7546 杨成庄乡 20063 大庄子乡 11958
2001年,静海县乡镇区划调整:1、撤销大庄子乡、中旺镇,合并设立新的中旺镇。2、撤销大张屯乡、大郝庄乡、唐官屯镇,合并设立新的唐官屯镇。3、撤销二堡乡、台头镇,合并设立新的台头镇。4、撤销北肖楼乡、独流镇,合并设立新的独流镇。同时将原府君庙乡所辖王家营村、冯家村、刘家营村、苟家营村4个村整建制划给独流镇。5、撤销府君庙乡建制,将王家院村、李家院村、府君庙村、十里堡村、普提洼村、白杨树村6个村整建制划给良王庄乡。6、撤销胡连庄乡、团泊镇,合并设立新的团泊镇。7、撤销城关乡、徐庄子乡、静海镇,合并设立新的静海镇。同时将原府君庙乡所辖的西五里村、北五里村、魏家庄村、付家庄村等4个村划给静海镇。8、撤销东滩头乡、沿庄乡建制,合并设立沿庄镇。9、撤销西翟庄乡,设立西翟庄镇。
2001年底,静海县辖16个镇、2个乡:中旺镇、唐官屯、台头镇、独流镇、团泊镇、静海镇、沿庄镇、西翟庄镇、陈官屯镇、王口镇、子牙镇、大邱庄镇、梁头镇、蔡公庄镇 双塘镇、大丰堆镇,良王庄乡、杨成庄乡。
2004年初,静海县辖16个镇、2个乡:静海镇、独流镇、台头镇、王口镇、梁头镇、子牙镇、沿庄镇、双塘镇、陈官屯镇、唐官屯镇、大丰堆镇、西翟庄镇、大邱庄镇、团泊镇、蔡公庄镇、中旺镇,良王庄乡、杨成庄乡。
编辑本段地理位置
静海县位于东经116°42’06" 至117°1515",北纬38°3459"至39°0415"之间,是国务院批准的沿海开放县之一.静海县城距天津市区40公里,天津新港80公里,天津滨海国际机场60公里,距首都北京120公里。静海县位于华北大平原的东北部,地势低平,南高北低,总面积1414.9平方公里,大部分地区海拔高度在5米以下,是典型的低平原。 境内地貌类型主要有浅开洼地、平地、古河床高地、微高地、河堤、渠堤、库堤及槽、渠道等。河堤纵横交错,洼地星罗棋布,河堤主要有子牙河大堤、南运河大堤、独流碱河大堤、马厂碱河大堤、黑龙港河大堤。洼地主要有团泊洼、贾口洼、东淀、古城洼、杨庄洼、万军套洼等.静海历史悠久,早在东周时期静海即有先民活动。汉初置县名东平舒。宋大观年间(1107年-1110年)置靖海县。明洪武初年改名静海沿用至今。期间, 沧海桑田,归属数易,境域多变,1973年8月隶属天津市. 野生动植物资源也比较丰富。据统计全县有野生药材89种,其中金钩如意是静海的特产。有鱼类28种,隶属7目、13科,主要有鲤鱼、鲫鱼、粘鱼等。鸟类分38科,共164种,其中属于国家保护的一、二类鸟类有11种:黑鹳、白鹳、鸳鸯、大天鹅、疣鼻天鹅、蜂鹰、苍鹰、雀鹰、松雀鹰、普通夜鹰、大鸨。
静海气候宜人,物产丰富。年平均气温11.9℃,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县可耕地面积104万亩,人均占有耕地2.1亩。
编辑本段主要农作物
有小麦、玉米、大豆和各种蔬菜、水果等。“天津冬菜”、“独流老醋”、“静海红小豆”、“金丝小枣”更是闻名遐迩。被誉为“华北明珠”的团泊湖水库占地666.7公顷,水体容量1.8亿立方米,是天津市两大自然保护区之一。库区附近地热资源丰富,总储量达84亿立方米,并含有多种有益人体的矿物质,具有较高的医疗保健价值。
编辑本段经济环境
.. 静海位置优越,运输便捷。南运河、子牙河、大清河、独流减河、马厂减河流经全境。处于天津市公路、铁路、海运、空运立体交通网络之中。京沪铁路、京福高速公路、丹东至拉萨的丹拉高速公路和北京至上海的高速铁路贯穿全境。县城距天津国际机场50公里,距天津新港80公里。静海基础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程控电话装机容量达13万门,可为用户提供全天候国际、国内程控电话、电传、传真及宽带互联网接入等服务,用户可随时联络世界任何角落。能源供应充足,华北和京——津——唐两大电网常年供电,县内自备5万千瓦热电厂。陕气、天津自来水铺有直通管道输入静海。
.. 静海经济基础雄厚,工业优势明显。改革开放以来,静海经济始终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2003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92.8亿元,财政收入5.1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49元,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2.3亿美元。拥有各类生产型企业2400家,主要由黑色金属、有色金属、金属制品、纺织、服装、交通设备、电器、食品、橡胶、塑料、化工、医药等12大类构成,已经形成黑色金属、有色金属、食品加工、制造业、服装纺织、生物制药等六大支柱产业。
.. 静海实施“引资兴县”,载体建设初见规模。规划建设了静海经济开发区、团泊风景区、天宇科技园、恒泰科技园、子牙环保产业园、县城商贸住宅区、天马方舟都市生态农业观光园等7个县级重点区域和12个乡镇工业小区。目前,各园区已具备了接纳大中型企业入驻的条件。
.. 静海发展环境良好,服务一流。拥有3所大学分院、8所职业中等学校及一批初、中等教育机构。县内设有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保险公司和商检、工商、税务等机构。建有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对投资者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在服务客商中,建立“一站式”办照,低收费报建、无干扰经营、送上门的服务体系,为投资者提供承诺制、无偿式、全过程服务。
.. 静海发展的定位是现代化中等工业城市,目前正规划建设水体旅游区、新兴工业区、现代物流区、中心商住区、绿色生态区、高效养殖区六大城市板块,静海的未来将预示着更加美好的前景。
编辑本段特产
独流老醋产于静海县独流镇,因此得名。独流老醋是我国三大传统名醋之一,与山西陈醋、镇江米醋齐名.始创于明代永乐年间,是清代康熙年间宫廷御用贡品。本品精选优质元米、红粱、豌豆、小麦等原料,采用传统的特殊发酵与配方.固体发酵,两次成熟,并经天然翻晒三年而成。
沿庄镇:盛产烟花,鞭炮成名,可是已成为历史。 有鞭炮之乡之美誉。
子牙镇:有色金属的基地。
晕,真服了你了!静海县啊!比蓟县富裕吧?比宝坻富裕吧?
C. 天津市静海县有多少乡镇各乡镇人口是多少
天津市静海县有18个乡镇。分别是:静海镇
独流镇
台头镇
王口镇
梁头镇
子牙镇
沿庄镇
双塘镇
陈官屯镇
唐官屯镇
大丰堆镇
西翟庄镇
大邱庄镇
团泊镇
蔡公庄镇
中旺镇
良王庄乡
杨成庄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542593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静海镇
69385
唐官屯镇
13556
独流镇
19952
王口镇
32176
台头镇
17185
子牙镇
25529
陈官屯镇
30016
中旺镇
20525
大邱庄镇
17697
蔡公庄镇
27176
梁头镇
21502
团泊镇
7215
城关乡
21984
东双塘乡
15100
大丰堆乡
17425
北肖楼乡
14185
良王庄乡
13819
府君庙乡
12328
徐庄子乡
12345
二堡乡
6233
沿庄乡
19285
东滩头乡
12864
大张屯乡
15994
西翟庄乡
22629
大郝庄乡
16921
胡连庄乡
7546
杨成庄乡
20063
大庄子乡
11958
楼主说的主要来源是指什么?
希望帮忙你
D. 谁给我介绍一下天津的静海,顺便介绍几个宾馆把地址都说一下 ,越多越好.再有静海哪里的牙医最好介绍一下
静海是天津的一个县,在天津的西南方向,距市区30公里,静海宾馆是三星级,在静文路与胜利大街交口,条件还不错,582公交可以到。火车站附近还有贾苑大酒店和元亨大酒店都是三星的,再有胜利大街还有聚龙大酒店,东城有太亨商务酒店,四星标准的,开发区还有喜福会酒楼,静海县的餐饮是最高级别的,燕鲍都可以吃到,还有住宿。关于牙医,告诉你吧,静海城关医院的牙科是最有名的了,在胜利北街1号,做582就可以到。呵呵,够详细的了吗?把分给我吧。。嘻嘻...
E. 谁知道天津静海拜托各位了 3Q
天津市静海县概况: 天津市辖县。位于天津市西南部。面积1414.9平方公里,辖中旺、静海、唐官屯、陈官屯、独流、王口、台头、子牙8个镇,城关,东双塘、大丰堆、梁头、北肖楼、良王庄、府君庙、徐庄子、二堡、沿庄、东滩头、大张屯、西翟庄、大郝庄、团泊、蔡公庄、胡连庄、杨成庄、大庄子28个乡。县政府坐落在静海镇静文路22号。全县人口49.28万人。 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京杭大运河及海河流域的子牙河、大清河、独流减河、马场减河5条一级河道流经全境,境内总长度约200公里。较大的洼淀有团泊洼、贾口洼、东淀、西淀,团泊洼水库占地6000公顷,是良好的鸟类自然保护区。水库附近蕴藏着丰富的地热资源,水温达82℃,总储量达80多亿立方米。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主要农副特产有:天津冬菜、静海苇帘、天津红小豆;名贵中药枸杞和金丝小枣,质嫩味鲜的青帮大白菜;独流老醋等。 全县可耕地69946公顷,盛产小麦、玉米、大豆、葵花、西瓜、苹果、桃、梨等。农机总动力60.1万马力,机械化程度达到80%以上。工业主要从事纺织、服装、皮革制品、轻工、化工、机械、电子、建材等20多个行业,有县、乡、村工业企业近2300多家,中外合资企业24家,生产出口产品的企业216个,出口达17大类350个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县共有商场21个,供销合作社20个,规模较大的有县百货商场、五金商场和副食商场。有集市22个,以静海镇、独流镇、唐官屯镇和中旺镇四个集市规模较大。城镇职工较大住宅区有文化里、红星里、新华里、北纬一路四个居民点。全县现有林木796.8万株,林木覆盖率达10.46%,境内公路四通八达,京沪铁路和国干线京福公路贯穿南北,一般干线5条,县级公路12条。 全县城乡建设日新月异,静海宾馆、万人体育场、室内游泳馆相继落成。全县有中学51所,小学299所,有卫生院以上医疗机构10家。境内名胜古迹较多,有光绪五年修建的九宣闸及建闸碑文,“古城注”遗址、汉代古城、汉代古墓和宋代木船被称为静海“三古”。 希望这些能让您进一步了解天津市静海县。
F. 静海区的历史沿革
据史料记载,静海乃退海之地。3000多年前,尚属泽乡,后经自然变化,海河平原开始出现,逐渐成为陆地。“四不象” 等野生动物曾在这里生息、繁衍。夏、商时期,先民开始在此狩猎饲养。夏代的易氏部落、商代的亳氏部落,就定居于此。《静海县志》记载,东周时期,此地被称为“长芦”,先后归属于齐、燕、赵等。秦属巨鹿郡。
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时,属齐国。
前663年(齐桓公二十三年),静海一带被割让给燕国。
战国时,前312年(齐宣王八年),齐国伐燕,属齐国;前284年(燕昭王二十八年),燕将乐毅伐齐,属燕国;
前247年(赵孝成王十九年),赵国和燕国交换土地,静海一带属赵国。
前223年(秦始皇帝二十四年),属秦朝钜鹿郡上谷地。
前202年(汉高祖五年),在陈官屯镇西钓台村附近建“东平舒县”治。东平舒县大致包括后来的大城北部、静海全境和天津市郊海河以南地区。
东平舒县位于渤海西,束州东,滹池河北,泒水南,属渤海郡管辖,人口约40000余人。这一时期,该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环境相对稳定,农业、商业及人口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出现了繁荣的东平舒文化。
公元前47年(西汉元帝初元二年),“海水溢西南出,浸数百里,九河之地为海水所渐”。海水吞没了静海地区,东平舒县迁至后大城县内,东平舒文化消失了。90年(东汉元和二年),属河间国;219年(建安末年),属章武郡;三国时(220年—280年),属魏国冀州刺史部章武郡;265 年(西晋太始元年),属章武国;东晋十六国(317年-420年)时,属冀州章武郡;南北朝(420年—589年)时,属瀛州章武郡;487年(北魏太和十一年),东平舒县去“东”字,称“平舒县”;直至晋隋以前,这里仍为“渤海西南隅一泽国”。
隋朝初期,海水逐渐退去,但仍为一片沼泽。607年(隋朝大业三年),属瀛州河间郡。唐朝(618年-907年),时,先属河北道沧州;621年(武德四年),改属景州。896年(唐乾宁三年),设置“乾宁军”。五代十国(907年-960年)时,属契丹国南京道析津府宁州。936年(五代后晋元年),石敬瑭割16州与契丹, 乾宁军被割,改称“宁州”。959年(后周显德六年),柴世宗北伐,收复静海,仍称为乾宁军,属永安县(后河北省青县)管辖。柴世宗的北伐,奠定了宋辽以界河(海河、大清河)为界的基础。
北宋(960年-1127年)时,先属河北路沧州;982年(宋太平兴国七年即辽乾亨四年),宋朝为防御辽军侵扰,沿界河设置窝子寨(后静海镇)、独流东寨、独流北寨、沙窝寨、当城寨、钓台寨等军事地点,归清州管辖。1048年(宋庆历八年),黄河改道,使界河水势发生变化,设在这里的寨、铺逐渐失去了军事防御的作用,驻军开始开荒屯田,并兼管民事诉讼。随着移民的流入,一些较大的寨、铺逐渐演变成为农业自然经济区,属高阳关路沧州,由此,静海地区进入了稳定发展的时期。宋绍熙年间(1190年一1194年),静海为金所辖,其时,已有主户5623户,客户1192户。
1108年(北宋大观二年),置靖海县,其意是渴求安定太平,治所涡口寨(即今静海镇)。1113年(北宋政和三年)并入乾宁县(即今青县)。
1193年(金明昌四年),复置靖海县,属河北东路清州。
1230年(元太宗二年),属清宁府;后属中书省河间路清州。
1265年(蒙古至元二年),并入会川(后河北省青县),属河间路管辖,仍名“靖海” 。其间连年战乱、水患不绝,致使人口稀少、经济衰败。元朝后期,制盐业迅速兴起,静海地区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
1368年(明洪武元年),为避讳“ 靖难”以求安宁,改“靖”为“静”,称静海区,属河间府。1375年(洪武八年)改属顺天府(后北京)。1377年(洪武十年)改属河间府青州。金(1115年-1234年)、元(1206年-1368年)两代,靖海县东南抵滹池故渎,北至界河,东至西泥沽,西南隔盐河与大城县相望,西北傍淀池与霸州为邻。
据《明史》和明嘉靖年间《河间府志》载,明代,静海区东西长220里,南北宽120里。其四至:东至渤海170里,西至顺天府文安县界50里,西南至青县界60里,北至顺天府武清县60里。后来天津市区的大、小直沽,津南区的咸水沽及东丽区军粮城,当时均属静海区。明朝时静海区分19里:阜民、子牙、新兴、归德、政化、永丰、独流、广富、保和、常乐、呼家庄、曹家庄、贾家口、羊粪沟、德化、新口、稍直口、大直沽、秀麦。1523年(嘉靖二年),因灾荒,人民逃散,并为10里。清顺治初年,因兵燹,人民逃亡,并为9里。 清朝康熙年间(1662—1722),静海区分四路一巡检。东路:东窑至杨家场,共77村;西路:谷家庄至高里庄,共66村;南路:唐官屯至小新庄,共99村;北路:羊粪港至冯家庄,共71村;奉新驿兼衔巡检,共69村。据清朝康熙年间《天津府志》载,清初,静海区东西长200里,南北宽140里。其四至:东至渤海160里,西至大城县界40里,南至青县界40里,北至顺天府武清县界100里。1725年(清雍正三年)属天津州,1731年(雍正九年)改属直隶省天津府。
1730年(雍正八年),据清朝干隆年间《天津府志》载,从县内划出15个村归天津州。九年,拨沧州、静海、武清三州县的267个村庄归天津县。此后,静海区面积缩小,东西广200里,南北袤100里。其六至:东至渤海160里,西至大城县界40里,南至青县界40里,北至武清县界60里,东南至沧州界75里,东北至武清县界75里。清朝同治年间(1861—1875),静海区分四路,辖48个地练、349个村。东路辖砖垛、双窑、大泊、小韩庄、常流庄、管铺头、沈青庄、中旺、和顺、曲河、尚码头、土河、大庄子、顺民屯、县东街等15个地练106个村。西路辖西五里庄、花园、贾口、谷家庄、梁头、东河头、滩子头、禅房、杨芬港、瓦子头、子牙等11个地练71个村。南路辖县南街、双塘、长屯、陈官屯、高家庄、齐家庄、寨里口、大郝庄、唐官屯、靳官屯、杨官屯、旧张屯等12个地练96个村。北路辖县北街、白杨树、萧家楼、独流、当城、良王庄、沙窝、木厂、琉璃城、青凝侯等10个地练78个村。到鸦片战争前夕,静海区的面貌已大为改善,人口激增,面积达1800平方公里,耕地200万亩,分东、西、南、北四路,辖348个行政村, 总户数达46000户,人口17万多人。
清末民国初期,县境缩小。民国《静海县志》载:“南北极长处相距120里,东西极宽处相距100里,截长补短约方80余里,计7000余方中里。”其四至:东至天津县界35里,西至大城县界25里,南至青县界40里,北至武清县界45里。
1913年(民国二年),属直隶省渤海观察使;1914年(民国三年),属津海道。
1923年(民国十二年),静海区划分6个区,辖356个村镇。第一区,区公所驻大侯庄,辖村庄50个;第二区,区公所驻中旺镇,辖村镇86个;第三区,区公所驻唐官屯镇,辖村镇83个;第四区,区公所驻瓦子头镇,辖村镇52个;第五区,区公所驻独流镇,辖村镇51个;总区,区公所驻静海镇,辖村镇34个。
1928年(民国十七年),直属河北省。1930年(民国十九年)5月,静海区划分6个区、281个编乡、1720个闾、8561个邻。第一区,区公所驻静海镇,辖64个编乡;第二区,区公所驻惠丰桥,辖78个编乡;第三区,区公所驻唐官屯镇,辖47个编乡;第四区,区公所驻东子牙镇,辖35个编乡;第五区,区公所驻独流镇,辖34个编乡;第六区,区公所驻良王庄,辖23个编乡。
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属河北省天津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属河北省第四行政督察区。
1937年,日本侵略军攻占华北,静海沦陷后设“静海区公署”,属津海道;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静海区面积1886.3平方公里。东至小官房,西至大瓦头,南至戴官屯,北至谢家堡。
1944年9月,抗日武装在县境西部地区建静大县政府。转年10月9日,改为静海区政府。
1944年冬,在津浦铁路东部成立中共津南工作委员会。1945年5月,建津南县,辖9个区,一区(抛庄)、二区(李庄)、三区(马圈)、四区(蔡公庄)、五区(大十八户)、六区(管铺头)、七区(梨园头)、八区(青凝侯)、九区(巨葛庄),共辖199个村。
1944年9月,以大城县的七、八区为依托地建静大县。1945年春,境域扩至津浦铁路以西地区,辖6个区:一区(德归、郑庄一带)、二区(茁头、台头一带)、三、七区(独流、当城一带)、四区(朱家村、东子牙一带)、五区(小黄洼、东滩头一带)、六区(流河、沿庄一带)。 1945年10月,静大县易名静海区。
另外,1944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在静海区西南部和大城县部分地区建立了革命政权,设置静大县人民政府,由冀中第八分区管辖。 1945年3月,静海区和大城县分设,静海区仍属冀中第八分区。
1945年,日本侵略军投降后,国民党政府在静海设静海区政府,属河北省第二行政专员公署,由河北省沧州专署管辖。
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静海区划分6个区,36个乡镇,482个保,4899个甲。第一区,区公所驻静海镇,辖6个乡镇、93个保、1027个甲;第二区,区公所驻惠丰桥,辖9个乡、127个保、1270个甲;第三区,区公所驻唐官屯镇,辖8个乡镇、90个保、839个甲;第四区,区公所驻大瓦子头镇,辖4个乡镇、63个保、630个甲;第五区,区公所驻独流镇,辖6个乡镇、66个保、678个甲;第六区,区公所驻良王庄,辖3个乡、43个保、455个甲。
新中国建立前后,杨芬港、杨官店等地析出,王口、台头等地并入,静海区面积渐增。东至小官房,西至里,南至烧窑盆,北至十一堡,幅员1894平方公里。
1948年12月,静海解放,静海区人民政府由东藏庄(后属河北省大城县)迁到静海镇,由河北省天津专署管辖。
此时,静海区划分12个区、5个市。12个区是:一区(旺村)、二区(王家村)、三区(滩里)、四区(梁头)、五区(岳家园)、六区(王家院)、七区(八里庄)、八区(大黄庄)、九区(陈官屯)、十区(靳官屯)、十一区(宗保村)、十二区(孙庄)。5个市是:王口、唐官屯、静海、独流、台黄。
1949年3月,原津南县的砖垛、湾头、中旺、马圈、抛庄5个区并入静海区。
新中国建立后,1949年10月,属河北省天津专区。
1949年12月,静海区划分12个区,并以区驻地名称呼之:城厢(一区)、独流(二区)、台黄(三区)、王口(四区)、子牙(五区)、陈官屯(六区)、唐官屯(七区)、中旺(八区)、马圈(九区)、蔡公庄(十区)、砖垛(十一区)、良王庄(十二区)。
1954年5月,静海区划分10个区、2个区级镇,下辖110个乡和乡级镇。2个区级镇是:杨柳青、独流。10个区是:一区(城关)辖8个乡镇;二区(管铺头)辖12个乡;三区(独流)辖6个乡;四区(王囗)辖11个乡镇;五区(子牙)辖14个乡镇;六区(唐官屯)辖9个乡镇;七区(中旺)辖13个乡;八区(蔡公庄)辖13个乡;九区(陈官屯)辖12个乡镇;十区(良王庄)辖12个乡。
1957年8月,静海区置25个乡、2个镇和2个办事处。25个乡是:城关、梁头、王囗、八里庄、子牙、唐官屯、东滩头、陈官屯、西翟庄、大郝庄、蔡公庄、王稳庄、大庄子、徐庄子、中旺、赵连庄、府君庙、大六分、台头、大南河、良王庄、小甸子、大丰堆、管铺头、当城。2个镇是:杨柳青、独流。2个办事处是:中旺、蔡公庄。
1958年8月30日,静海区划分8个人民公社(括号内为公社驻地):红旗人民公社(静海)、东风人民公社(独流)、旭升人民公社(王口)、卫星人民公社(子牙)、钢龙人民公社(唐官屯)、团泊洼人民公社(洋闸)、火箭人民公社(小甸子)、红色人民公杜(杨柳青)。
1958年11月,青县、静海区合并,称静海区,县治静海镇,改属河北省天津市,域境扩大,幅员3534平方公里。东至万新庄,西至里,南至东呈村,北至大柳滩。
1961年5月13日,青县、静海区分置, 静海区驻静海镇, 改属河北省天津地区。
1961年5月,静海区划分24个公社:城关、梁头、大丰堆、东双塘、子牙、东滩头、徐庄子、陈官屯、大郝庄、西翟庄、蔡公庄、赵连庄、管铺头、团泊、中旺、大庄子、唐官屯、独流、良王庄、府君庙、台头、王口、流河、冯庄,属天津市、天津专区双重领导;1962年1月,流河、冯庄公社划归青县,1963年2月,赵连庄公社划归北大港区。
1965年3月,静海区置3个县辖镇和23个公社。3个县辖镇是:静海、独流、唐官屯;23个公社是:城关、梁头、大丰堆、东双塘、二堡、东滩头、陈官屯、大郝庄、西翟庄、蔡公庄、胡连庄、管铺头、团泊、中旺、大庄子、大张屯、良王庄、独流、府君庙、徐庄子、台头、王囗、子牙。
1960—1967年间,青县所属的村庄及杨柳青、大南河、冯庄、赵连庄、常流庄等地先后析出,面积逐渐缩小。1967年后,静海区的境域没有变化。
1967年1月,属天津专区;
1973年8月1日改属天津市。
1974年4月,子牙公社析出沿庄公社。1983年,公社建置均改为乡建置。
1984年6月,管铺头乡更名杨成庄乡,独流乡更名北肖楼乡;1988年3月,王口乡和中旺乡改为镇;4月,陈官屯乡改为镇;1989年8月,台头乡和子牙乡改为镇;1993年11月,大邱庄撤村建镇。
1996年12月,蔡公庄乡改为镇。1997年初,梁头乡改为镇。
1998年,静海区共有17个乡、11个镇。17个乡是:城关、东双塘、大丰堆、北肖楼、良王庄、府君庙、徐庄子、二堡、沿庄、东滩头、大张屯、西翟庄、大郝庄、团泊、胡连庄、杨城庄、大庄子。11个镇是:静海、唐官屯、独流、王口、台头、子牙、陈官屯、中旺、大邱庄、蔡公庄、梁头。1999年12月21日,团泊乡改为镇。
2000年12月1日,双塘乡改为镇。
2001年3月16日,大丰堆乡改为镇;同年8月,沿庄乡、西翟庄乡改为镇。
2001年8月,在原有乡镇基础上进行区划调整:撤销大庄子乡,并入中旺镇;撤销大张屯乡、大郝庄乡,并入唐官屯镇;撤销东滩头乡,并入沿庄镇;撤销二堡乡,并入台头镇;撤销北肖楼乡,并入独流镇;撤销府君庙乡,将原府君庙乡所辖王家院、李家院、府君庙、十里堡、普提洼、白杨树6个村并入良王庄乡;将西五里、北五里、魏家庄、付家村4个村并入静海镇;将王家营、苟家营、刘家营、冯家村4个村并入独流镇;撤销胡连庄,并入团泊镇;撤销城关乡、徐庄子乡,并入静海镇。
2003年9月25日,将原蔡公庄镇的大屯、满井子、王虎庄3村划归大邱庄镇。
2006年1月1日,将原西翟庄镇庞庄子村划归大邱庄镇。
2010年3月3日,将大丰堆镇的岳庄子村、白公坨村、崔庄子村、李八庄村,西翟庄镇的巨庄子村、东尚码头村、西尚码头村、前尚码头村、北尚码头村,蔡公庄镇的官坑村、太平村,团泊镇的胡连庄、五美城、三间房、刘房子、丁房子、东房子、刑家桓共18个村划归大邱庄镇。
2015年8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天津市静海县,设立天津市静海区,相关的行政区域界线、政府驻地均未做调整。
G. 天津静海县有多少个乡镇
截止2019年静海区辖18个乡镇分别是静海镇、大邱庄镇、陈官屯镇、大丰堆镇、粱头镇、西翟庄镇、子牙镇、蔡公庄镇、双塘镇、王口镇、沿庄镇、中旺镇、唐官屯镇、独流镇、团泊镇、台头镇、杨成庄乡、良王庄乡。
1、静海镇
静海镇位于天津市静海区,天津市静海区政府所在地,位于天津市西南部,距天津市区40公里,东临渤海,西连冀中,南临沧州,北接京津,素有“津南门户”之称,是国务院批准的沿海开放区之一。
2、陈官屯镇
陈官屯镇,位于天津市静海区南部,南运河两岸,北纬38°49',东经116°54',距天津市42.5公里,静海区城区12.5公里。
东邻西翟庄镇,西接沿庄镇,南连唐官屯镇,北界双塘镇,面积92.5平方公里,有24个行政村 。镇政府驻陈官屯村北部。
3、大丰堆镇
天津市静海区大丰堆镇地处静海县城东南偏东,属静海县人民政府,镇驻地大丰堆村,距静海县城八公里,北纬38°53′,东经116°59′,南与大邱庄镇、西翟庄镇相连,东连团泊洼水库,北与杨成庄比邻,西南接东双塘镇。
4、中旺镇
中旺镇位于天津市静海区东南部,东临滨海新区小王庄镇,西接河北省青县马厂镇、金牛镇,南连黄骅市齐家务乡,北界蔡公庄镇,镇政府驻中旺村,津淄公路、蔡中路、中青路、曾高路、港中公路、青静黄排水渠贯穿镇域。
5、唐官屯镇
唐官屯镇是天津西南大镇,距市区40公里,天津机场50公里,塘沽港70公里,面积113平方公里。唐官屯镇是历史文化和商贸名镇。居民素质高,社会治安好,金融机构健全,商业服务业发达,与河北接壤,是南方城市陆路入京必经之路,人流物流集中。
H. 静海县有多少个镇、街道
静海县辖16个镇、2个乡:静海镇、唐官屯镇、独流镇、王口镇、台头镇、子牙镇、陈官屯镇、中旺镇、大邱庄镇、蔡公庄镇、梁头镇、团泊镇、双塘镇、大丰堆镇、沿庄镇、西翟庄镇、良王庄乡、杨成庄乡。
县城街道很多,比较繁荣的就是东方红路、联盟大街等等。
I. 天津市静海县有多少乡镇各乡镇人口是多少
天津市静海县有18个乡镇。分别是:静海镇 独流镇 台头镇 王口镇 梁头镇 子牙镇 沿庄镇 双塘镇 陈官屯镇 唐官屯镇 大丰堆镇 西翟庄镇 大邱庄镇 团泊镇 蔡公庄镇 中旺镇 良王庄乡 杨成庄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542593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静海镇 69385 唐官屯镇 13556 独流镇 19952 王口镇 32176 台头镇 17185 子牙镇 25529 陈官屯镇 30016 中旺镇 20525 大邱庄镇 17697 蔡公庄镇 27176 梁头镇 21502 团泊镇 7215 城关乡 21984 东双塘乡 15100 大丰堆乡 17425 北肖楼乡 14185 良王庄乡 13819 府君庙乡 12328 徐庄子乡 12345 二堡乡 6233 沿庄乡 19285 东滩头乡 12864 大张屯乡 15994 西翟庄乡 22629 大郝庄乡 16921 胡连庄乡 7546 杨成庄乡 20063 大庄子乡 11958
楼主说的主要来源是指什么?
希望帮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