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口概况 » 东里人口有多少

东里人口有多少

发布时间: 2022-09-26 21:48:52

A. 山东省沂源县东里镇有多少个自然村

东里镇位于沂源县东南端,镇驻地距县城35公里。全镇总面积130平方公里,七山一水二分田,辖64个行政村,5.3万人,镇区人口1.6万人。东里镇是省政府命名的省级中心镇,先后被评为 “国家级环境优美镇”、 “省级文明镇”、省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镇”和“省级旅游强乡镇”。境内交通便利,距济青高速张家坡出入口10公里,省道韩莱公路贯穿全境,正在建设的晋豫鲁铁路纵贯南北12.5公里,并预留客货两运站一处。
东里镇历史文化悠久,是西汉时期东安郡所在地,是抗战时期国民党山东省临时政府驻地,自古是商贾云集之地。境内有唐朝皇家寺院唐山寺和隋唐摩崖石刻等文物遗迹。东里镇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民风纯朴,地处群山环抱之中,山东最大内陆河—沂河境内蜿蜒穿过20公里,最宽阔处达400米,具有旅游度假、养生养老投资的深厚潜力。

B. 东里镇的广东汕头澄海东里镇

东里镇澄海区辖镇,地处韩江支流出海口,位于区境北部,南濒义丰溪于潮安、澄海、饶平、南澳四市县的交汇处。全镇总面积35.82平方公里,1996年人口7.15万,下辖22个村委会,24个自然村,7个居委会。据传宋末元初(公元1240-1279)已有闽南渔民在此定居,以渔盐为业。宋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设水军营境;元朝初(公元1279-1368年)设盐场管勾司;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创水寨城为军营,属海阳县。明成化十三年(公元1477年)属饶平县,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属澄海县。因境内有一小溪通过,溪西有沙垄,垄上小村名西垄,溪之西为西陇,溪之东为东陇。清末东陇易名东里,故名。1914年称东里镇,民国28 年至35年(1939—抗日战争时1946)澄海县政府一度迁此。1949年改称东陇镇,属苏北区,1953年属县三区,1958年属苏北公社,1961年分设盐鸿、十五乡(莲华)、东陇公社,1964年东陇分设东陇镇和东陇公社,1969年并为东陇公社,1971 年改称东里公社。1974年分东里镇和东里公社,1980年并东里镇。镇人民政府驻镇区东河大街。地处韩江下游平原,耕地面积1015公顷,沙质土,主种水稻,花生,生柑,甘蔗。距离汕头机场16公里,广梅汕铁路汕头站21公里,莱芜港集装箱码头20公里;国道324线、省道安黄公路在境内交合,水陆空交通便利。旅外侨胞7万多人,是着名的侨乡之一。
附: 镇区在澄城镇东北12公里。面积1.5平方公里。人口1.9万。潮澄饶三县(市)要冲,是闽粤赣(gàn)三省重要水陆交通运输转运点。清康熙年间(公元1662-1722年)粤海关税馆在此设正税口,干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已是一个初具规模之商端口,至今,已发展为潮汕工艺美术品口基地。现有塑料制品、凉果、毛织、服装、抽纱、木雕、竹器、家具等30家工厂,产品远销美国、德国、日本和东南亚各国。新建南湖商场为潮澄饶三县(市)农副产品集散地。324国道经此。 改革开放以来,东里镇经济发展较快,逐步形成了以工贸为主体,以农业为依托,外向型、基地式的发展格局。东里镇曾是名扬海外的“通江总汇”之地,素有“百载商端口”的美誉,商贸十分发达,逐步发展为邻近区域的商品贸易集散地。
东里镇现有各类工业企业1000多家,并已逐步形成了五金机械、食品、工艺、服装纺织、塑料橡胶五大支柱行业,三资企业30多家,年创产值近10亿元。东里镇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工业区设施配套齐全。镇自来水厂日产水量2万吨,正在筹建的第二水厂设计日产水量15万吨。区域内有110千伏变电站一座,火力发电站两座,年发电量4800万千瓦时。程控电话近两万门,“视聆通”、“因特网”、“电子商务网”等网络也已开通。东里镇在搞好投资硬环境建设的同时,还制订了一系列优惠的政策,并以优质的服务营造出良好的投资软环境,吸引了大量海内外客商前来投资办厂。
东里镇农业生产也十分发达,建立了面向国内外市场的水果、水产、禽畜生产出口基地。名闻遐迩的“樟林林檎”种植面积达到2200公顷,以石丁、和洲等专业村的三鸟饲养基地初具规模。 1. 东里三中(中学)
学校创办于1993年9月,2001年6月被评估为区“达标学校”,2002年6月成为区初中首批“一级学校”之一,2005年7月原樟林中学并入学校,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
2.苏北中学 苏北中学创办于1946年。系由民主人士陈卓凡先生倡议,原苏北区各乡集资、海外侨胞赞助建成。初称“澄海县私立苏北中学”,着名教育家、书法家王鼎新先生为首任校长。1953年改为公办,称“澄海县第三初级中学”。1959年1月改名为“汕头市苏北中学”,同年11月改称为“澄海县苏北中学”。文革期间易名为“燎原战校”、“东里中学”。1984年秋恢复“澄海县苏北中学”校名。2003年4月改称为“汕头市澄海苏北中学”。
3.东里中学
东里中学创办于1980年。学校由原东里工办小学改办初级中学,定名“东里联合初级中学”,简称“东里联中”,最初校址在东里元亨街元亨祠,第一任校长是周继泽校长。1982年,东里联中开办“业余夜高中”,起初承担干部职工学历培训,后面向社会招生(夜高中于2004年停办,共计20届)。 1984年,学校改名“东里镇初级中学”。翌年,东里镇政府开始筹建明德新学校。1987年9月,学校迁至明德新校址。1988年9月,学校创办首届职业高中班,改名“东里职业中学”,简称“东里职中”。2001年9月,根据上级的要求,学校改名“东里中学”。2002年8月,东里中学再次迁到现址办学;2005年6月30日,学校通过区教育局的督导和评估,成为澄海区一级学校。
学校本学年度(2006—2007学年度)有50个教学班,学生3071人,其中初中教学班19个,学生1161人,高中教学班31个,学生1910人,高中在校学生数居全区面上中学第一。
4.东里四中
澄海东里第四中学现位于东里镇东里新桥东侧,是一所创办于1998年8月的农村初级中学。原校址在东里镇南和大道中段东侧,2002年8月根据东里镇教育布局调整的需要,与东里中学校址对调。2003年12月被评为区“达标学校”,2004年12月被评估为区“一级学校”,2005年3月被评为区“双优学校”。
校占地1324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220平方米,计有办公楼一座;二层教学楼5座,计教室22间;实验楼一座,计实验室和仪器室4间;师生食堂一座。2006~2007学年度共开设22个教学班,学生总数1317人,主要招收南洲、和洲、镇三、新兴、观一、南社、东和、头冲等小学的学生
5.东里小学
天后宫,新兴街古港,观一秦牧故居,樟林古港纪念碑及红头船陈列馆……
樟林西塘,嘉庆四年,于潮州府澄海县樟林寨城里,出现了一落院宅——“西塘”。至光绪年间,为南社洪家购得,廷师按苏州园林式样扩建。地虽亩余,亭榭楼阁,假山莲池,客厅书房,园林花木莫不具备。自此誉之“潮之名园”,可见其韵致不亚于拙政之大观。
樟林古港旧址,是红头船的启航圣地。这里曾是清代的“海上门户”,当年北通福建、台湾、杭州、宁波、上海等地,南达越南、暹罗、马来西亚、婆罗州、印尼等。潮人先民都从这里飘洋过海到东南亚诸国侨居和通商。早在康熙年间,清廷初弛海禁,商民集资造船出海,第一艘红头船出海就从樟林驶出。据史料记载,清干隆、嘉庆、道光、咸丰四代皇帝这100年间,从樟林古港乘坐红头船飘泊到暹罗的潮人有150万人之多。

C. 汕头有几个区,分别叫什么,各区有几个镇,分别叫什么

金平区

人口:744600人,面积:108.71平方公里,辖17街道、166个居委会:金砂、东墩、东方、大华、石炮台、金厦、广厦、歧山、月浦、新福、乌桥、光华、永祥、海安、同益、鮀莲、鮀江街道。

龙湖区

人口:380000人,面积:103.58平方公里,辖5街道2镇、32个村委会和78个居委会:珠池、金霞、新津、龙祥、鸥汀街道和外砂、新溪镇。

澄海区

人口:725600人,面积:345.23平方公里,辖3街道8镇、131个村委会和45个居委会:凤翔、澄华、广益街道和莲上、莲下、莲华、东里、溪南、盐鸿、上华、隆都镇。

濠江区

人口:277300人,面积:134.88平方公里,辖7街道、60个居委会:达濠、马窖、礐石、广澳、滨海、河浦、玉新街道。

潮阳区

人口:1619500人,面积:667.60平方公里,辖4街道和9镇、178个村委会和93个居委会:文光、棉北、城南、金浦街道和海门、河溪、和平、西胪、关端口、金灶、谷饶、贵屿、铜盂镇。

潮南区

人口:1246000人,面积:596.42平方公里,辖1街道和10镇、167个村委会和65个居委会:峡山街

道和井都、陇田、成田、司马浦、陈店、两英、仙城、胪岗、红场、雷岭镇。

南澳县

人口:72700人 面积:108.00平方公里,辖3镇、33村委会和5居委会:后宅、深澳、云澳镇。

D. 东里镇网门仔村多少人口

摘要 六普时数据

E. 东里镇的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29544 男 15144 女 14400 家庭户户数 10229 家庭户总人口(总) 29395 家庭户男 15050 家庭户女 14345 0-14岁(总) 6165 0-14岁男 3275 0-14岁女 2890 15-64岁(总) 20874 15-64岁男 10692 15-64岁女 10182 65岁及以上(总) 2505 65岁及以上男 1177 65岁及以上女 1328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29031

F. 东里镇的辖区人口

东里镇辖64个行政村,总人口5.29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69‰,全镇少数民族有回族,人口为420人,占全镇总人口的7.9‰。全镇有江、何、曹、耿、王、李、翟、刘、杨等65个姓氏,其中翟姓最多。
经济发展第一产业
1946年粮食亩产仅100公斤,实行土地改革后,1949年粮食亩产180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达到400公斤,总产达到1280万公斤。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有了极大提高。 在此基础上,全镇农民科学种田,到1980年粮食亩产达到580公斤。为扩大耕地面积,1978年开展大规模农田基本建设,使旱涝保收田扩展到800公顷。
1990年以来,实行种植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林果业。经过调整,全镇粮经比例达到1∶9,形成以葡萄、苹果为支柱,黑李子、金太阳杏、优质桃、红将军苹果和柿子等名优品种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林果总面积达到3000公顷,其中葡萄1666公顷、苹果1000公顷、 其他干鲜果333公顷,年产各类果品10万吨,年收入突破亿元大关。在结构调整过程中, 注重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果品质量档次不断提高,所产葡萄2001年1月通过山东省农业厅的检测认证, 被确定为无公害农产品。2001年8月,召开东里镇无公害葡萄新闻发布会,东里镇成为山东省首家无公害葡萄基地。在调整农业结构的同时,积极进行配套服务,抓果品的贮存、加工、运输,实现果品二次增值。先后建成果品保鲜库450多个,贮存能力达6万吨;全镇果品营销专业村23个、专业户105户, 从事果品营销人员1500多人。果品批发市场达20多处,成为沂蒙山区果品集散地。
2000年底, 全镇农业总产值1.5亿元,其中种植业2000万元,林果业总产值11000万元,畜牧业总产值2000万元。
第二产业
建国前,仅有水泥、缸瓦、制鞋等零星私营手工业,建国初手工业作坊大部分停工。1961年建成农机厂、农具厂、交通运输厂、建设用具厂4家小型工厂,从业人员1000人,固定资产30万元。1978年,全镇工业项目发展到20个,年产值20万元, 利润13.5万元,从业人员达420人。1980年后,又先后办起了东里镇皮毛厂、东里镇水泥厂等21个企业项目,其中所产皮革产品畅销全国30多个地区;皮毛厂生产的挖花挂毯,有各种图案,技艺精湛,远销澳大利亚、英国等十多个国家。1986年,该厂为国家创外汇110万元,创产值150多万。永新实业公司成立后,形成以果品为龙头,以皮革、钢材、橡胶产品为辅的工业格局,年产值1500万元,创利税100万元。19 96年华联矿业有限公司成立后, 工业规模逐渐扩大。2000年投资620万元对华联公司进行多项技术改造, 投资180万元筹建华联石英有限公司。2000年华联公司生产铁精粉33万吨, 产值7000万元,利税1200万元。2000年,投资1.2亿元扩大永新规模,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的汇源公司浓缩汁生产线投产。2000年,全镇共有企业397家,第二产业从业人员2239人,实现产值2.5亿元,利税1500万元。
第三产业
东里镇地处临沂、莱芜、淄博市三地交通枢纽位置。建国前,商业、饮食业、服务业、客货运输等行业较多,各类店铺达50多家。建国初,东里镇有规模较大的供销合作社,随着集体商业日益壮大,从业人员有2300多人。1953年,对私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各种私营商业纳入合作化轨道。1978年以后,个体私营商业、饮食业、服务业、客货运输业日趋繁荣。1988年,有国营网点20多处,集体网点63处,个体网点发展到1000户。 此外,农村尚有各类从事个体经营的商贩450多户。进入90年代,个体私营经济步入快车道,国营集体服务网点大多数实行集体承包或私人承包。镇政府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不断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为第三产业发展创设优良的环境,先后建起东里、韩旺、水北、柴家庄4个农贸市场,在东里镇驻地开发商业街2条,果品批发市场450处。至2000年底,全镇个体私营工商户达到516户,私营企业47家,个体运输户227家, 其中客运户45家。第三产业从业人员2100人,年末固定资产总值0.85亿,实现总产值2400万元,创利税160万元。
特色产业
东里镇现为山东省首家无公害葡萄生产基地,果品的生产成为东里镇的经济特色。果品业的生产带动了第一、二、三产业的兴起。东里皮毛产品,如皮毛褥、皮大衣等远销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颇受国内外客商的青睐。
工业经济实力不断壮大
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实施“环保工业立镇”战略,逐步打造效益型、节约型、环保型、生态型工业产业结构。一是培育发展骨干企业,重点培育了华联、汇源两大骨干企业。华联公司是一家以铁矿石开采加工为主的企业集团,其中采矿企业年产铁精粉60万吨,同时控股华联金属、格赛博等五家企业,年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利税4亿元。汇源公司年产浓缩果汁1.5万吨,加工牛奶2万吨,年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利税3000万元。二是壮大企业群体,拓宽民营企业发展空间。华朋源塑料制品、和美华化工、汇宝颗粒饲料、汇东新型建材、开成矿业等一批民营企业实现膨胀发展,全镇目前拥有各类民营企业8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1家。三是优化工业发展环境,出台了一系列工业及招商引资奖励政策,极大的推动了工业经济发展。2008,全镇实现工业销售收入54.5亿元、利税10.6亿元、利润7.2亿元。
绿色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成效显着
一是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全镇现有林果面积5万亩,粮经比例1:9,建成了红富士苹果、葡萄、优质桃等果品生产基地,年产各类果品50余万吨,优质果品率达到80%以上。畜牧业方面建立了“康泰现代化奶牛养殖场”、“优质波尔山羊养殖繁育基地”等规模化养殖小区,全镇奶牛存栏量达到1000余头,波尔山羊等各类畜禽存栏达到100万余只(头)。二是农业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实施农业龙头企业带动战略,延伸农业产业链,现有汇源果汁、华联果业、和美华农业协会等龙头企业,大型气调保鲜库、储藏库400余座,全镇果品贮藏、加工率达到90%以上。三是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近五年来累计投资4600万元,新修、改善硬化道路200余公里,实现了硬化道路“村村通”,底解决了农村行路难的问题;建成大型节水灌溉工程36处,“四小”水利工程5000多个,扩大和改善灌溉面积2万亩;同时铺开了优质饮用水“村村通”工程,解决了36个村、3.5万人的饮用水安全问题;铺开并完成850处“一池三改”工程,累计建池3000多个;彻实施了20个生态村建设,群众生活环境明显改善。
生态、旅游和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
一是集中开展了“打造生态高地、建设美好家园”活动。加快植树造林工作步伐,全镇林木覆盖率达到50%。实施主干道“美化绿化亮化净化”工程,建设了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立健全了卫生保洁工作机制、垃圾清理处理机制、监督考核机制。积极推进矿山资源和能源节约,依法开展了矿山开采秩序综合整治活动。二是以启动旅游服务业发展为主线,完善旅游发展规划,各类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完成了唐山景区一期工程建设,唐山寺、龙纹图腾、摩崖石刻等景点得到逐步开发。三是以争创旅游强镇为目标,扎实推进中心镇建设。建立了政府引导、市场融资、多元投入“三位一体”的投资机制,构建城镇发展框架,实施了沂河综合治理、镇驻地综合改造等重点工程,建成了东里小商品批发市场,铺开了东里老街商业文化一条街建设等工程。四是积极繁荣商贸服务业。制定实施了税收减免政策、纳税人奖励办法,有效的激励了餐饮、运输、建筑等产业发展,截止目前全镇个体民营经济户达到2000余家 。
2004年,东里镇把握加快发展这一主题,以建设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旅游名镇、农业产业化大镇和全市经济强镇为目标,狠抓各项工作落实,经济和社会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显着成就。 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9亿元, 增长35%;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5亿元4.2亿元和3.2亿元, 分别增长8%、45%和3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000万元,增长7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00元,增长16%。 工业经济取得突破性发展。全镇工业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实现历史性突破,实现工业利税3.5亿元,利润2.5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亿元,经济总量突破8亿元。突出抓好华联工业、 汇源工业和民营经济3个经济小区建设,着力培植壮大华联、汇源等骨干企业,华联公司利税过亿元,排全市明星企业第23位,汇源公司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 农业产业化水平显着提高。依托汇源公司龙头企业,大力抓好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建设,奶牛存栏量达到2000头,初步建成优质奶牛养殖繁育基地;实施果业产业化经营,拉长产业链,新建储量2000吨以上大型保鲜企业12处,储鲜能力达到12万吨;努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 投资380万元新建人畜用水工程12处,发展四小水利工程1000处,扩大和改善灌溉面积2600亩,积极改善农民群众生存环境,提高农民群众生活水平,大力推动新型农村家园建设,建成“畜沼果”生态家园示范户200个。 商贸名镇建设步伐加快。切实抓好城镇规划,完成了城镇发展建设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全年硬化道路78.5公里,实现了硬化道路“村村通”。以美化、亮化、绿化城镇为目标,深入开展镇驻地面貌和道路域综合治理,全面铺开城镇综合改造、无公害批发市场和九顶莲花山旅游开发工程建设,不断推动商贸、旅游等产业发展,全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600万元。 精神文明和社会事业全面推进。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开展了文明镇、文明村庄创建活动;突出抓好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流动人口管理和计划外人口控制,2004年全镇人口自然增长率5.05‰,计划生育率达到99.3%。健全完善公共医疗卫生体系,筹措资金260万元,实施了镇卫生院改造工程和村级卫生室规范化建设;积极推进教育初步现代化,投资500万元完成了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全面启动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 努力保持;会和谐稳定。高度重视群众利益保障机制建设,配齐配强信访干部队伍,建立健全信访工作机制,严格落实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公开接访包案责任制;积极开展政法工作;大力加强安全生产“双基”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不断强化农村困难群体救助体系建设,认真做好救灾救济和民政优抚工作,社会保障功能进一步增强。

G. 天津市东丽区有多少人口

天津市东丽区,

有常住人口75.79万人。

东丽区,隶属于天津市,地处津滨发展主轴,东接滨海新区核心区,西连中心城区。全境东西长30公里,南北宽25公里,总面积477.34平方公里,其中225平方公里纳入滨海新区。东丽区属温暖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东丽区下辖11个街道,常住人口75.79万人

H. 东里镇的介绍

东里镇澄海区辖镇,地处韩江支流出海口,位于区境北部,南濒义丰溪于潮安、澄海、饶平、南澳四市县的交汇处。全镇总面积35.82平方公里,1996年人口7.15万,下辖22个村委会,24个自然村,7个居委会。

I. 东里镇吴家北峪村有多少人口

东里镇吴家北峪村这里的村民只有1000户,人口5000人

J. 雷州市东里镇属于哪个县

你好!东里镇不属于哪个县,属于雷州市下辖县,归雷州市直接管辖。
东里镇位于雷州半岛东部,又是东海岸的一个小半岛,面积136.6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5万亩。下辖21个管理区,132个自然村,人口67276人。镇政府所在地——东里圩。

热点内容
马路上汽车的噪音在多少分贝 发布:2023-08-31 22:08:23 浏览:2123
应孕棒多少钱一盒 发布:2023-08-31 22:08:21 浏览:1591
标准养老金一年能领多少钱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890
湖北通城接网线多少钱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1:59:51 浏览:1961
开随车吊车多少钱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1:55:06 浏览:1716
京东付尾款怎么知道前多少名 发布:2023-08-31 21:52:58 浏览:2043
在学校租铺面一个月要多少钱 发布:2023-08-31 21:52:09 浏览:2187
2寸有多少厘米 发布:2023-08-31 21:50:34 浏览:1821
知道电压如何算一小时多少电 发布:2023-08-31 21:46:20 浏览:1820
金手镯54号圈周长是多少厘米 发布:2023-08-31 21:44:28 浏览:1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