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口概况 » 虞氏多少人口

虞氏多少人口

发布时间: 2022-10-02 05:26:03

❶ 虞姓女孩名字大全虞姓女孩名字寓意好的

导语:虞姓是我国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排行在当今姓氏第244位,人口较少,约有31万,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苏、江西、安徽等省为多。作为我国人口较少的一个姓氏,当有姓虞的家长想为自家的虞姓女孩取一个寓意好的名字,要怎么取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虞姓女孩名字大全,欢迎大家来阅读。
虞姓女孩
虞姓女孩名字大全
虞佳婷、虞彩莹、虞润燕、虞晓月、虞筱婷、虞嘉欣、虞沛玲、虞可嘉、虞依琳、虞梦萍、虞宵宁、虞婧雯、虞雪卉、虞青曼、虞佩云、虞娴慧、虞洁娜、虞盼晓、虞妮娅、虞敏隽、虞莉娟、虞跃星、虞琳华、虞思璇、虞洁琪、虞婧雯、虞洁冰、虞曼莹、虞雪儿、虞尔珍、虞冰宁、虞佳凝、虞曼静、虞依莲、虞馨慧、虞喻丹、虞影艺、虞泽娜、虞文娟、虞暮雪、虞悦儿、虞芯爱、虞诗琪、虞静茵、虞晓文、虞婉妍、虞心萍、虞叮香、虞语涵、虞诗琪、虞俊红、虞心诺、虞乐帆、虞雪莹、虞悦娜、虞心诺、虞文婷、虞梓彤、虞燕玲、虞曼纯、虞彩蝶、虞婉玉、虞心潼、虞紫薇、虞若语、虞如萍、虞彩霞、虞燕君、虞绮梦、虞娴慧、虞彩莹、虞慕灵、虞晓欣、虞海瑶、虞卉菁、虞晓红、虞寒烟、虞心悦、虞锦娜、虞润燕、虞梦路、虞洁玲、虞佩云、虞花盈、虞舒妮、虞佳婷、虞冰婷、虞苑莹、虞晴天、虞傲菡、虞珊宁、虞紫薇、虞莹玲、虞筱乐、虞文娟、虞建丽、虞国芳、虞玉玲、虞净燕、虞琬颖、虞晨红、虞宛蓉、虞玉琴、虞洁萍、虞华萍、虞汉悦、虞剑文、虞映文、虞继萍、虞雪琴、虞秀婧、虞芙颖、虞雅琴、虞文丽、虞柳燕、虞桂洁、虞丹燕、虞茂霞、虞蕊瑛、虞秋玉、虞蕊颖、虞正芳、虞雅萍、虞琳娜、虞俪娜、虞格玲、虞婷婷、虞汶妍、虞琼艳、虞嫣婷、虞德文、虞汶艳、虞九红、虞梦茹、虞涟花、虞汶燕、虞小英、虞紫媛、虞九妹、虞霞鹰、虞凤妹、虞谨嫣、虞志玲、虞智洁、虞雯妍、虞倩心、虞芙蓉、虞婷茜、虞雯艳、虞春丽、虞晶莹、虞海红、虞文燕、虞尚瑛、虞玲燕、虞舒文、虞文妍、虞冰妍、虞燕群、虞芷婧、虞文艳、虞欣冉、虞茹婷、虞晨怡、虞玲娟、虞艳萍、虞珂茹、虞妮娜、虞隽红、虞晓芳、虞华文、虞利娟、虞伟丽、虞熙颖、虞昊冉、虞卫英、虞敏娜、虞镂颖、虞响冉、虞骏文、虞赛红、虞峥冉、虞翠娥、虞若文、虞睿婷、虞瑶凌、虞艳艳、虞鑫文、虞澄怡、虞秀怡、虞梓怡、虞心怡、虞亦文、虞钧文、虞雪花、虞凌瑶、虞怡东、虞学文、虞晓霞、虞倾艳、虞佩倩、虞哲文、虞希玉、虞有艳、虞若花、虞吟梅、虞霞君、虞海玉、虞憧花、虞红芳、虞红娟、虞海丽、虞韵花、虞海琳、虞燕民、虞玲玉、虞锦花、虞镱娜、虞莉莺、虞梦婷、虞文花、虞倩倩、虞玲芳、虞菊芬、虞琳玉、虞雪梅、虞淑艳、虞娅娇、虞林玉、虞妃花、虞玲行、虞淑燕、虞彩花、虞维英、虞菲花、虞玲玲、虞茹子、虞颐秀、虞冯莉、虞若霞、虞惠芳、虞子茹、虞筱琳、虞思文、虞弼冉、虞逊红、虞悦宁、虞淑琴、虞烈文、虞峥艳、虞红芬、虞妍鬟、虞珩嫣、虞晓燕、虞雅冉、虞迪燕、虞石怡、虞燕珍、虞婷雨、虞雪萍、虞紫嫣、虞李娜、虞梅娟、虞凌英、虞理玲、虞颖洁、虞红霞、虞梅芬、虞馨婷、虞苗艳、虞雨嫣、虞诗怡、虞璐妹、虞海琴、虞志娟、虞子怡、虞国红、虞巧芳、虞茜颖、虞子玉、虞天丽、虞伊冉、虞秩文、虞佳颖、虞凯悦、虞心妍、虞欣怡、虞光文、虞嘉玲、虞晓琳、虞芳芳、虞美红、虞萤萍、虞丽红、虞鸿梅、虞朝红、虞雯茹、虞滢萍、虞力文、虞哲媛、虞京燕、虞悦曦、虞秋萍、虞旭琼、虞海娟、虞炫婷、虞玲娇、虞蕊萍、虞名洁、虞露莹、虞虹霞、虞玲素、虞璐萍、虞水倩、虞红美、虞天文、虞婷雅、虞漾萍、虞海倩、虞玲莉、虞之文、虞灵雪、虞颜萍、虞倩蓉、虞瑛瑛、虞允文、虞玲雪、虞燕菡、虞琼秀、虞滢瑛、虞仲文、虞茜悦、虞琪秀、虞茜秀、虞滢英、虞蒙娟、虞兮悦、虞仕娟、虞潇倩、虞颖颖、虞之玉、虞惜悦、虞小妹、虞潇悦、虞莹滢、虞程怡、虞希悦、虞云琴、虞潇秀、虞滢艳、虞洁洁、虞惠婷、虞滟雪、虞雯婷、虞滢怡、虞增文、虞小雪、虞艳雪、虞锅妹、虞沁怡、虞媛媛、虞筱瑶、虞滢玉、虞国妹、虞岸英、虞永芳、虞雅妍、虞璐莹、虞静颖、虞翰琳、虞文婷、虞沁芳、虞馨悦、虞茂琴、虞佳怡、虞益悦、虞轲秀、虞紫悦、虞丽娜、虞乐怡、虞会莉、虞秀媛、虞珏玲、虞鸿燕、虞招琴、虞慧丽、虞烨婷、虞宸妍、虞亚玲、虞景文、虞慧莉、虞锈媛、虞淑娟、虞惠倩、虞涵琳、虞明芳、虞淑芳、虞临琳、虞心茹、虞凯文、虞芬芬、虞敏芬、虞婉婷、虞清茹、虞玲庆、虞乐燕、虞民芬、虞婉媛、虞颖莹、虞亚莉、虞亚芬、虞崇文、虞瑾玲、虞茗婷、虞丞悦、虞茹岚、虞亚红、虞巧琴、虞轶嫣、虞金娜、虞幼娜、虞万婷、虞莉莉、虞轶妍、虞淑霞、虞琴琴、虞悦琴、虞玲风、虞轶婧、虞琳颖、虞燕尔、虞寓婷、虞婉倩、虞轶琼、虞羚颖、虞旭娟、虞嘉莹、虞婉婧、虞轶婷、虞芬燕、虞怡霖、虞孝梅、虞婉瑶、虞轶琳、虞滢颖、虞芝琳、虞凌燕、虞馨妍、虞怡然、虞梦颖、虞淑琳、虞婷仙、虞婉妍、虞妍然、虞琴文、虞佳莹、虞显娟、虞婉怡、虞嫣然、虞荟文、虞华红、虞熙婷、虞婉琳、虞喜悦、虞姣红、虞雪芬、虞云美、虞婉玲、虞莉华、虞春燕、虞蓉芬、虞军红、虞嫣岚、虞子悦、虞梅玲、虞艳莉、虞钱琳、虞晓艳、虞悦悦、虞冬梅、虞彦莉、虞培文、虞珏艳、虞城悦、虞曦文、虞龙妹、虞唯文、虞珏燕、虞成悦、虞程颖、虞召文、虞秀润、虞珏莹、虞莉慧、虞明娟、虞翠萍、虞宛洁、虞娅佩、虞秋丽、虞雅婷、虞金婧、虞依洁、虞佩琳、虞松娟、虞仙芳、虞晶婧、虞秀萍、虞佩玲、虞莉霞、虞金玉、虞婧金、虞燕婷、虞丽艳、虞紫怡、虞水红、虞锦文、虞燕莉、虞爱萍、虞晓英、虞志红、虞冬艳、虞海燕、虞志文、虞国英、虞幼琴、虞礼洁、虞虹艳、虞立文、虞双霞、虞颐瑶、虞清媛、虞敏芳、虞秀媛、虞静美、虞婧文、虞清怡、虞美娟、虞秉琳、虞静瑶、虞亚琴、虞寒萍、虞景瑶、虞斯婷、虞静文、虞燕红、虞赛萍、虞勋文、虞婉娟、虞丹萍、虞高洁、虞绍萍、虞秋霞、虞康丽、虞春霞、虞荣娟、虞惠琴、虞燕飞、虞笑婷、虞泞萍、虞惠娟、虞利红、虞凡婧、虞鹤芬、虞妍雯、虞灏琳、虞婷慧、虞淡茹、虞岳芬、虞丽怡、虞丽萍、虞佳婷、虞彩莹、虞润燕、虞晓月、虞筱婷。
虞姓女孩名字大全
虞姓女孩名字寓意好的
1、【虞梓颖】
“梓”念作zi“梓”五行属木,用作人名意指生机勃勃、茁壮成长、自强不息之义。
“颖”念作ying“颖”五行属木,用作人名意指聪明、聪颖、有才之义。
2、【虞妙诗】
“妙”念作miao“妙”五行属水,用作人名意指聪慧、美好青春、卓尔不凡之义。
“诗”念作shi“诗”五行属金,用作人名意指才俊、文雅、成就不凡。
3、【虞紫萱】
“紫”念作zi“紫”五行属金,用作人名意指高贵、神秘、稳重、有着浪漫之义。
“萱”念作xuan“萱”五行属木,用作人名意指柔美、温柔、贤淑之义。
4、【虞淑颖】
“淑”的意思为善、美“淑”五行属水,用作人名意指花容月貌、通情达理、温柔贤惠之义。
“颖”指的是才能出众,引用为尖端,聪明杰出的人“颖”字五行属木,用作人名意指明智、杰出、有才之义。
5、【虞心莹】
“心”指心意、心思、思想等“心”五行属金,用作人名意指忠心、爱心、核心、心思缜密之义。
“莹”指光洁,透明“莹”五行属木,用作人名意指高贵、不染纤尘、聪明有智慧。
6、【虞欣怡】
“欣”指快乐、高兴、欣喜的意思也指茂盛、旺盛、欣欣向荣。“欣”五行属木,用作人名意指生机勃勃、乐观、开朗之义。
“怡”指欢快、安乐、和悦的样子。“怡”五行属土,用作人名意指平安顺利、和悦、温和之义。
虞姓女孩起名
虞姓的来源
源流一
源于姚姓,是姚姓的分支,出自上古五帝最后一位禅让制帝王舜帝姚重华之子商均,以国名为氏。
源流二
源于子姓,出自商、周时期古矢国,属于以居地或国名为氏。
矢国,是商王朝时期即已经建立的古老诸侯国,因支持周武王伐纣,故而在西周初期仍被封为诸侯国。矢国灭亡的具体时间无可考据,但是按史书的记载,在西周末期的周幽王六年(公元前776年),秦襄公迁国都于汧邑,故矢国之地已经成为秦非子(秦嬴)后代的重要发祥地,说明矢国灭亡于周幽王十一年以前。
矢国被灭亡后,国君王族后裔子孙及国人成为秦国之民,其中多有以故国居地为姓氏者,称虞氏,正确读音作wú,今读Yú亦可,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三
源于姬姓,出自西周初年仲雍庶孙的封地,属于以国名为氏。
西周初期,周武王姬发封仲雍的庶孙于虞(今河南安阳),建立了虞国,为公爵,称虞仲。在史籍《史记·吴太伯世家》中记载:“周武王克殷......乃封周章弟虞仲于周之北,故夏墟,是为虞仲,列为诸侯。”周惠王二十二年(前655年),虞国君主贪图晋献公的宝马珍玉,不顾大臣们的反对,大开国门借道给南下伐虢国的晋国军队,还帮助晋国军队攻虢国。而晋军在灭了虢国后,在回师途中顺手灭了虞国,取回了宝马珍玉,留下了千古成语“唇亡齿寒”、“假道灭虢”。
虞国被灭后,虞国的人民遂以国名为姓氏,称虞氏,以念亡国之痛,世代相传至今,读音作Yú。
源流四
源于姬姓,出自周文王父季历之兄泰伯所建虞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虞国,即春秋时代曾争霸中原的吴国,两周时期虞、吴为同一个字。在史籍《史记·吴太伯世家》中记载:“自太伯作吴,五世而武王克殷,封其后为二:其一虞在中国,其一吴在夷蛮。周武王克殷,求太伯仲雍之后,得周章,周章已君吴,因而封之。”当年的吴国一直就称作“虞国”,称“吴国”,是战国末期史学家们的事。周元王三年(473年),越王勾践在经过多年准备后,一举灭了吴国,吴王夫差自杀。
亡国后,吴国王族子孙以故国名为姓氏,称虞氏,战国末期多改为吴氏,但仍有矜持虞氏不变者,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五
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虞衡,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虞衡,亦称虞官,史西周初期由周召公设置的一种官职,就是负责掌管山林大泽(湖)中各种材质的官吏,诸如林木药材、奇花异草、飞禽走兽、美玉矿产......等等,隶属于天官府司管辖,职如今天的林业部与国土资源部部长。在典籍《易经·屯卦》中记载:“卽鹿无虞。谓虞官。”在典籍《周礼·天官·大宰》中也记载:“虞衡,作山泽之材。掌山泽者谓之虞。”
在虞衡、虞官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虞衡氏、虞官氏,后简化单姓虞氏。
源流六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源流七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氏。
今瑶族、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虞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虞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八
源于地名,出自上古地理方位虞渊,属于以宗教信仰为氏。
虞渊,是古人最最崇敬的地方,专指正西方的某一点,也就是太阳落下地平线的那个地方,并没有具体的地理位置。在史籍《淮南子·天文训》中记载:“日至于虞渊,是为高舂。捍日呴至于虞渊,是谓黄昏。”古人认为,太阳之落山,犹如生命之息灭,人逝有灵,因此,虞渊就是灵魂转生的神圣地方。
转世再生,是人类最美好的愿望,因此,太阳落山的黄昏时节出生的孩子,就被视作某一灵魂转生者,被称作虞渊氏,其后代因以为姓氏,省称虞氏,世代相传至今,正确读音作wú(ㄨˊ),今读Yú(ㄩˊ)亦可。
源流九
史书记载,虞姓源于远古时期的古老姓氏之一,隶属于江西吉安府泰和县,夏、商、周时期发展于此。后因战乱纷争逐步迁徙于现在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东县大桥区,后因字体简化改为余。

❷ 虞在百家姓中排第几占人口比例多少

虞姓截止2019年在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四十四位,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24%左右。

虞姓姓氏源流:

1、源于姚姓,是姚姓的分支,出自上古五帝最后一位禅让制帝王舜帝姚重华之子商均,以国名为氏。

舜帝有号称有虞氏,故舜帝又称虞舜,是虞姓人的始祖。舜帝姓姚,名重华,公元前2277--2178年。尧让位于舜,践帝位三十九年。舜是中国历史上的先贤,是尧之后古帝王部落联盟首领,是禅让制的代表,以受尧的“禅让”而称王于天下,当时国号为“虞”,故称“虞舜”。

虞舜待继母以孝,待弟以仁,儒家视为理想人物,是仁孝的典范,故虞舜就是虞姓人的始祖。

2、源于子姓,出自商、周时期古矢国,属于以居地或国名为氏。

矢国,是商王朝时期即已经建立的古老诸侯国,因支持周武王伐纣,故而在西周初期仍被封为诸侯国。矢国灭亡的具体时间无可考据,

但是按史书的记载,在西周末期的周幽王六年(公元前776年),秦襄公迁国都于汧邑,故矢国之地已经成为秦非子(秦嬴)后代的重要发祥地,说明矢国灭亡于周幽王十一年以前。

矢国被灭亡后,国君王族后裔子孙及国人成为秦国之民,其中多有以故国居地为姓氏者,称虞氏,正确读音作wú,今读Yú亦可,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世代相传至今

3、源于姬姓,出自西周初年仲雍庶孙的封地,属于以国名为氏。

西周初期,周武王姬发封仲雍的庶孙于虞(今河南安阳),建立了虞国,为公爵,称虞仲。

虞国被灭后,虞国的人民遂以国名为姓氏,称虞氏,以念亡国之痛,世代相传至今,读音作Yú。

4、源于姬姓,出自周文王父季历之兄泰伯所建虞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虞国,即春秋时代曾争霸中原的吴国,两周时期虞、吴为同一个字。当年的吴国一直就称作“虞国”,称“吴国”,是战国末期史学家们的事。周元王三年(473年),越王勾践在经过多年准备后,一举灭了吴国,吴王夫差自杀。

亡国后,有吴国王族子孙及国人以故国名为姓氏,称虞氏,战国末期多改为吴氏,但仍有矜持虞氏不变者,世代相传至今。

5、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虞衡,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虞衡,亦称虞官,史西周初期由周召公设置的一种官职,就是负责掌管山林大泽(湖)中各种材质的官吏,诸如林木药材、奇花异草、飞禽走兽、美玉矿产……等等,隶属于天官府司管辖,职如今天的林业部与国土资源部部长。

在虞衡、虞官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虞衡氏、虞官氏,后简化单姓虞氏。

6、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满族虞佳氏,满语为Yugiya 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融入鲜卑,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鄂克敦城(今吉林敦化敖东城)、裕发(今吉林辉南)等地,清朝中叶以后冠回汉姓为虞氏。

7、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氏。

今瑶族、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虞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虞氏,世代相传至今。

8、源于地名,出自上古地理方位虞渊,属于以宗教信仰为氏。

虞渊,是古人最最崇敬的地方,专指正西方的某一点,也就是太阳落下地平线的那个地方,并没有具体的地理位置。

古人认为,太阳之落山,犹如生命之息灭,人逝有灵,因此,虞渊就是灵魂转生的神圣地方。转世再生,是人类最美好的愿望,

因此,太阳落山的黄昏时节出生的孩子,就被视作某一灵魂转生者,被称作虞渊氏,其后代因以为姓氏,省称虞氏,世代相传至今,正确读音作wú(ㄨˊ),今读Yú(ㄩˊ)亦可。

9、史书记载,虞姓源于远古时期的古老姓氏之一,隶属于江西吉安府泰和县,夏、商、周时期发展于此。后因战乱纷争逐步迁徙于现在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东县大桥区,后因字体简化改为余。

(2)虞氏多少人口扩展阅读:

1、得姓始祖

舜帝舜帝号有虞氏。姓姚名重华,约生卒于原始社会末期。《史记》记载,尧让位于舜,践帝位39年。舜,相传为中国历史上的先贤,是古帝王部落联盟首领,尧之后古帝王,是禅让制的代表,受尧的“禅让”而称王,当时,国号为“虞”,称“虞舜”,虞舜就是虞姓的始祖。

2、各支始祖

虞克文:先世会稽西虞人,五代后周时以侍御史谪令吴宁,闻桥墩兵变,耻仕宋,乃隐居邑之永宁乡水下村。是为东阳永宁虞氏始祖。

虞一龙:元大德间自义乌华溪迁东阳双泉,未几复转迁至莲溪。是为莲溪虞氏始祖。虞万发:南宋末自晋陵城南迁无锡西溪。是为无锡虞氏始祖。

虞元吉:北宋时由东阳造福乌华溪。是为华溪虞氏始祖。

虞皎、虞恺:唐末自余姚双雁迁诸暨渔村,越八世,裔孙恺开派宜仁村。是为暨阳虞氏始祖。

虞睿良:明初人,其后自镇海札马洋迁邑之灵岩布陈岭下。是为灵岩虞氏始祖。

虞睿才:明洪武二十四年受命由浙江昌国卫之金藏迁镇海札马。是为燕翼堂虞氏始祖。

❸ 虞字取名的寓意

虞字取名的寓意有期待、企望、善良、自由、快乐、无忧无虑。虞,此字始见于西周金文。一种说法认为本义指兽名,后在西周金文及典籍多用作职官名,掌管山泽禽兽。另一种说法认为金文字形是戴着面具的人在跳舞,会歌舞娱乐。
虞姓:
虞姓,是一个古老、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四十五位,人口约四十五万三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25%左右。
出自姚姓。远古氏族部落的时候,尧将部落首领的地位禅让给舜。舜有一个称号叫作虞,所以直到今天还被成为虞舜,这也是虞氏的最早起源。后来大禹治水有功,舜又将天下禅让给大禹,称夏禹。为纪念虞舜,大禹封舜的儿子商均于虞国(今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商均后代就有称虞氏的。舜是东夷人,号有虞氏,是东夷少昊白虎部水伯天吴裔族邹虞氏之子。邹虞是邹屠与天吴氏族的联姻族,陶唐尧侯与后羿击杀朝阳天虞与东平台前村邹屠氏之后,邹虞联盟解体,邹氏南迁,虞氏留居豫东商丘的虞城。舜出生于此,制陶为业。大禹接受舜帝禅位后,将帝舜之子商均封于商(今河南商丘虞城县),承继舜帝“有虞氏”之号后建立虞国。

❹ “虞”这个姓氏在百家姓排第几

虞姓,虞,汉字,拼音yú,姓。[1]

中文名


百家姓排名
161

历史名人
虞 卿、虞允文、虞洽卿

姓氏源流
虞(Yú)姓源出有二:


虞姓
1、出自 妫姓,以国名为氏,来自 舜帝。远古舜帝有一个称号叫有虞氏,所以舜帝又被称为 虞舜。虞舜就是虞氏的 始祖。大禹治水有功,于是舜帝将帝位禅让给大禹,大禹于是就把舜帝的儿子封在虞这个地方,并且建立了 虞国,他的子孙于是就将虞作为自己的姓,称为虞姓。

2、出自 姬姓,以国名为氏。 西周初,武王执政以后封仲雍的庶孙于虞,建立了虞国。 春秋时期被晋国消灭,虞国的人民于是以国为姓,是为虞姓。

得姓始祖:虞舜。姓姚,名重华,约生卒于原始社会末期。据 《史记》记载,尧让位于舜,践帝位39年。舜,相传为中国历史上的先贤,是尧之后古帝王,古帝王 部落联盟首领,是 禅让制的代表,以受尧的“禅让”而称王于天下,当时,国号为“虞”,故称“虞舜”。虞舜待继母以孝,待弟以仁,儒家视为理想人物,是仁孝的典范,故虞舜就是虞氏的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缺)虞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 百家姓前一百位。虞姓出自 姚姓。远古氏族部落的时候,尧将部落首领的地位禅让给舜。舜有一个称号叫作虞,所以直到今天还被成为 虞舜,这也是虞姓的最早起源。后来大禹治水有功,舜又将天下禅让给大禹,称夏禹。为了纪念虞舜,大禹封舜的儿子 商均于虞国(今山西省永济县蒲州镇,一说现今 河南省东部),商均的后代就称为虞氏。舜是东夷人,号 有虞氏,是东夷少昊白虎部水伯 天吴裔族 邹虞氏之子。邹虞是邹屠与天吴氏族的联姻族,陶唐尧侯与后羿击杀朝阳天虞与东平台前村邹屠氏之后,邹虞联盟解体,邹氏南迁,虞氏留居豫东商丘的虞城。舜出生于此,及 长迁菏泽,制陶为业。后来到了西周的时候,虞仲的后代在 周文王的时候建立虞国,春秋时候为晋国所灭,但后代以虞为姓,保留至今。在古代,虞姓的望族大多聚居在会稽(略)。

历史名人

虞姓
虞 经:东汉史官, 武平人。为郡县吏。曾经说:“我的子孙为什么不做 九卿呢?”于是他给他的孙子取字为“升卿”。

虞 翻:三国时候 吴国的学士,从小 爱读书有才气,但多次被请去做官都拒绝。又爱直言议论政事,因此还坐过牢。年老时讲学,听讲的人数以百计。

❺ 温州虞氏家谱

先给你讲讲虞姓氏的起源。
起源主要有四:①出自虞舜。据《元和姓纂》所载,舜有天下,号曰虞,即远古部落名,舜为其首领,居于蒲阪(故城在今山西永济附近),其后有以部落名为氏者。另据《通志·氏族略》、《广韵》、《辞源》、《姓氏考略》所载,禹封舜之子商均于虞城(故城在今河南虞城西南三里)为诸侯,后世国绝,子孙以国为氏。②出自姬姓。周太王之子太(一作泰)伯之弟仲雍,是为虞仲,嗣太伯之后于句武。武王克商,封舜之后胡公满于陈,封虞仲之庶孙于虞城(故城在今山西平陆东北六十里),春秋时灭于晋,子孙以国为氏。③出自他姓。隋时京兆栎阳(今陕西临潼)人虞庆则、虞孝仁父子,其先本为鱼姓,后改为虞姓。④出自他族。清满洲八旗姓虞佳氏后改为虞姓。
始祖:虞舜。

迁徙:
虞姓在春秋时已分布于今晋南与豫东一带,晋献公十九年(前658),姬姓虞国被晋所灭亡,子孙有离开祖居地而徙奔他乡者。战国时齐有虞姬,表明已有虞姓播迁于山东。秦汉之际,虞姓之主源繁衍于济阳郡(治所在今河南兰考东北)、陈留郡(治所在今河南开封),除此以外,在今陕西西安、河南洛阳、河南鹿邑、山东巨野、山东淄博一带也有了虞姓人家。据《后汉书·冯鲂传》所载,东汉时,今河南唐河一带虞姓已成为当地大姓。虞姓南迁甚早,据《尚友录》所载,两汉之交,有节臣虞俊,其为会稽无锡(今属江苏)人,可见虞姓落籍会稽郡之早。东汉之际,虞姓以陈留郡最为着名;三国以后,虞姓以会稽郡最为着名;东晋时,以济阳郡最为着名。济阳郡的着名缘于虞豫女虞孟母适司马睿之故,而其它郡望则由于其名家辈出,官宦众多而驰名。两晋间之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加之司马睿迁都今江苏南京,使得虞姓南迁者甚多,虞姓除南迁于今安徽、江苏、浙江外,还有南迁于今湖南长沙者。当然虞姓在此际因避难等原因已有迁居于今山西者。南北朝至隋唐间,虞姓在会稽郡的发展势头很猛,其不但名人辈出,而且族大人众,子广孙多。唐末五代时,虞姓以会稽为中心,逐渐散居于今江西、湖北,并有入居四川者。宋元间,宋丞相虞允文之玄孙汲由四川仁寿侨居今江西崇仁。亦有虞姓入居福建者,宁化《虞氏族谱》载有:虞族受封豫章金斗窠籍。后因贸易移居邵武禾坪,时有九郎、八郎、七郎、三兄弟各寓其所。八郎,因厌居集市而择居于邑西大南河林头之塘边。传八世孙友纲,纲生子二:本祖、本宽,兄弟二人于明万历间迁居宁化龙上下里陈坑。尔后,本宽及本祖次子广贵先后转迁兴国永丰。明初时,山西虞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北、河南、山东、陕西、东北等地。明中叶以后,沿海虞姓有入居台湾者。如今,虞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浙江为多。目前虞姓人口列全国第二百六十八位。

郡望:
会稽郡 秦置,治所在吴(即今江苏吴县),东汉移治山阴(即今浙江绍兴)。
陈留郡 汉置,治所在陈留(故城在今河南开封东南)。
济阳郡 晋分陈留置,治所在济阳(故城在今河南兰考东北)。

堂号:
五绝堂 唐太宋曾经夸赞虞世南:“德行绝好,忠直绝好,博学绝好,文词绝好,书翰绝好。”一时传为美谈。
其它堂号:①郡望堂号:会稽、陈留、济阳。②自立堂号:尊白等。

字辈:
某支虞氏字辈:元明天子昌,文诗必安邦。
浙江温州乐清虞氏字辈:大孟廷邦友,朝思可崇久,熙世洪儒茂,学隆经典明,荣登文翰序,万载贤泽声。
湖北洪湖、仙桃虞氏字辈:必一铭鼎声,大振万国士,朝臣邦家之,光祖功忠德。
四川合江虞氏字辈:思绍世应学,万代永留传,祖宗德泽远,富贵金满堂。

❻ 虞氏有多少人全国有多少人口

虞氏是一个古老、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四十四位,人口约三十八万一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24%左右。

❼ 虞姓人口数量大约是多少别发介绍,我要的是人口数量,谢谢!

不多,在百家姓中算不上大姓。我就是姓虞的,学校就只有2个和我同姓的!

❽ 虞姓的历史发展

源流一 源于姚姓,是姚姓的分支,出自上古五帝最后一位禅让制帝王舜帝姚重华之子商均,以国名为氏。
舜帝有号称有虞氏,故舜帝又称虞舜,是虞姓人的始祖。舜帝姓姚,名重华,公元前2277--2178年。 尧让位于舜,践帝位三十九年。舜是中国历史上的先贤,是尧之后古帝王部落联盟首领,是禅让制的代表,以受尧的“禅让”而称王于天下,当时国号为“虞”,故称“虞舜”。虞舜待继母以孝,待弟以仁,儒家视为理想人物,是仁孝的典范,故虞舜就是虞姓人的始祖。禹治水有功,舜帝在年老时将帝位禅让大禹,大禹又将把舜帝的儿子商均封在商,建立虞国。 《史记 五帝本纪》:◇集解皇甫谧曰:“娥皇无子,女英生商均。”正义谯周云:“以虞封舜子,今宋州虞城县。”括地志云:“虞国,舜后所封邑也。或云封舜子均于商,故号商均也。” 《括地志》: “宋州虞城县(大襄)[古虞]国,[舜后]所封之邑。杜预云:舜后诸侯也”。
虞国君主的后裔子孙,多以国名“虞”作为自己的姓氏,称虞氏,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正确读音作wú(ㄨˊ),今读Yú(ㄩˊ)亦可。 源流二 源于子姓,出自商、周时期古矢国,属于以居地或国名为氏。
矢国,是商王朝时期即已经建立的古老诸侯国,因支持周武王伐纣,故而在西周初期仍被封为诸侯国。矢国灭亡的具体时间无可考据,但是按史书的记载,在西周末期的周幽王六年(公元前776年),秦襄公迁国都于汧邑,故矢国之地已经成为秦非子(秦嬴)后代的重要发祥地,说明矢国灭亡于周幽王十一年以前。
矢国被灭亡后,国君王族后裔子孙及国人成为秦国之民,其中多有以故国居地为姓氏者,称虞氏,正确读音作wú,今读Yú亦可,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三 源于姬姓,出自西周初年仲雍庶孙的封地,属于以国名为氏。
西周初期,周武王姬发封仲雍的庶孙于虞(今河南安阳),建立了虞国,为公爵,称虞仲。在史籍《史记·吴太伯世家》中记载:“周武王克殷……乃封周章弟虞仲于周之北,故夏墟,是为虞仲,列为诸侯。”周惠王二十二年(前655年),虞国君主贪图晋献公的宝马珍玉,不顾大臣们的反对,大开国门借道给南下伐虢国的晋国军队,还帮助晋国军队攻虢国。而晋军在灭了虢国后,在回师途中顺手灭了虞国,取回了宝马珍玉,留下了千古成语“唇亡齿寒”、“假道灭虢”。
虞国被灭后,虞国的人民遂以国名为姓氏,称虞氏,以念亡国之痛,世代相传至今,读音作Yú。 源流四 源于姬姓,出自周文王父季历之兄泰伯所建虞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虞国,即春秋时代曾争霸中原的吴国,两周时期虞、吴为同一个字。在史籍《史记·吴太伯世家》中记载:“自太伯作吴,五世而武王克殷,封其后为二:其一虞在中国,其一吴在夷蛮。周武王克殷,求太伯仲雍之后,得周章,周章已君吴,因而封之。”当年的吴国一直就称作“虞国”,称“吴国”,是战国末期史学家们的事。周元王三年(473年),越王勾践在经过多年准备后,一举灭了吴国,吴王夫差自杀。
亡国后,有吴国王族子孙及国人以故国名为姓氏,称虞氏,战国末期多改为吴氏,但仍有矜持虞氏不变者,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五 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虞衡,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虞衡,亦称虞官,史西周初期由周召公设置的一种官职,就是负责掌管山林大泽(湖)中各种材质的官吏,诸如林木药材、奇花异草、飞禽走兽、美玉矿产……等等,隶属于天官府司管辖,职如今天的林业部与国土资源部部长。在典籍《易经·屯卦》中记载:“卽鹿无虞。谓虞官。”在典籍《周礼·天官·大宰》中也记载:“虞衡,作山泽之材。掌山泽者谓之虞。”
在虞衡、虞官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虞衡氏、虞官氏,后简化单姓虞氏。 源流六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满族虞佳氏,满语为Yugiya 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融入鲜卑,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鄂克敦城(今吉林敦化敖东城)、裕发(今吉林辉南)等地,清朝中叶以后冠回汉姓为虞氏。 源流七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氏。
今瑶族、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虞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虞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八 源于地名,出自上古地理方位虞渊,属于以宗教信仰为氏。
虞渊,是古人最最崇敬的地方,专指正西方的某一点,也就是太阳落下地平线的那个地方,并没有具体的地理位置。在史籍《淮南子·天文训》中记载:“日至于虞渊,是为高舂。捍日呴至于虞渊,是谓黄昏。”古人认为,太阳之落山,犹如生命之息灭,人逝有灵,因此,虞渊就是灵魂转生的神圣地方。
转世再生,是人类最美好的愿望,因此,太阳落山的黄昏时节出生的孩子,就被视作某一灵魂转生者,被称作虞渊氏,其后代因以为姓氏,省称虞氏,世代相传至今,正确读音作wú(ㄨˊ),今读Yú(ㄩˊ)亦可。 舜帝 舜帝号有虞氏。姓姚名重华,约生卒于原始社会末期。《史记》记载,尧让位于舜,践帝位39年。舜,相传为中国历史上的先贤,是古帝王部落联盟首领,尧之后古帝王,是禅让制的代表,受尧的“禅让”而称王,当时,国号为“虞”,称“虞舜”,虞舜就是虞姓的始祖。 各支始祖 虞克文:先世会稽西虞人,五代后周时以侍御史谪令吴宁,闻桥墩兵变,耻仕宋,乃隐居邑之永宁乡水下村。是为东阳永宁虞氏始祖。
虞一龙:元大德间自义乌华溪迁东阳双泉,未几复转迁至莲溪。是为莲溪虞氏始祖。
虞万发:南宋末自晋陵城南迁无锡西溪。是为无锡虞氏始祖。
虞元吉:北宋时由东阳造福乌华溪。是为华溪虞氏始祖。
虞皎、虞恺:唐末自余姚双雁迁诸暨渔村,越八世,裔孙恺开派宜仁村。是为暨阳虞氏始祖。
虞睿良:明初人,其后自镇海札马洋迁邑之灵岩布陈岭下。是为灵岩虞氏始祖。
虞睿才:明洪武二十四年受命由浙江昌国卫之金藏迁镇海札马。是为燕翼堂虞氏始祖。 虞氏是一个古老、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四十四位,人口约三十八万一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24%左右。
虞氏出自姚姓。远古氏族部落的时候,尧将部落首领的地位禅让给舜。舜有一个称号叫作虞,所以直到今天还被成为虞舜,这也是虞氏的最早起源。后来大禹治水有功,舜又将天下禅让给大禹,称夏禹。
为纪念虞舜,大禹封舜的儿子商均于虞国(今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商均后代就有称虞氏的。舜是东夷人,号有虞氏,是东夷少昊白虎部水伯天吴裔族邹虞氏之子。邹虞是邹屠与天吴氏族的联姻族,陶唐尧侯与后羿击杀朝阳天虞与东平台前村邹屠氏之后,邹虞联盟解体,邹氏南迁,虞氏留居豫东商丘的虞城。舜出生于此,制陶为业。
大禹接受舜帝禅位后,将帝舜之子商均封于商(今河南商丘虞城县),承继舜帝“有虞氏”之号后建立虞国。
到了西周的时候,虞仲的后代在周文王的时候建立虞国,春秋时候为晋国所灭,后代以虞为姓,保留至今。

❾ 余姚文化习俗

余姚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

概况

余姚市位于浙江省东部,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21°09′、北纬30°03′。总面积1527平方千米。2005年底,户籍人口82.58万人。市人民政府驻兰江街道北兰江路1号,邮编:315400。行政区划代码:330281。区号:0574。拼音:Yuyao Shi。

地理

余姚市位于浙东宁波平原,东与宁波市江北区、鄞县相邻,南枕四明山,与奉化、嵊县接壤,西连上虞市,北毗慈溪市,西北于钱塘江、杭州湾中心线与海盐县交界。东西极距58.5公里,南北极距79公里。总面积1526.86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805.09平方公里,占52.73%,平原432.51平方公里,占28.33%,水域289.26平方公里,占18.94%。地势南高北低,南部四明山山峦起伏,间有盆地、谷地,最高峰芦山乡青虎湾岗,海拔979米;中部姚江平原,有弧山残丘,点缀两岸;北部为滨海冲积平原。全市耕地64.35万亩,园地9.84万亩,林地72.15万亩。主要河流姚江,源于境内四明山夏家岭,自西向东流经中部,汇入宁波市甬江出海,全长109公里,境内流长54公里,支流30余条,纵横交错,织成水网。并有众多湖塘水库。牟山湖为境内最大海迹湖,正常蓄水420万立方米,四明湖为最大人工湖,总库容1.2亿立方米。全境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区,阳光充沛,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热同步。年平均气温16.2°C,日照2061小时,无霜期227天,降水量1361毫米,自然条件优越。山区溪流众多,水力资源较为丰富,可开发小水电约2万千瓦,已开发9414千瓦。姚南山区萤石、高岭土和花岗岩资源丰富,有开发价值。萧甬铁路横贯中部,329国道穿越境北,姚江为浙东运河一段,水陆交通便捷。南部山区地势险要,为浙东战略要地。

汉族为主,有苗、白、壮、布依等少数民族。金属矿产资源有铜、铁、铅、锌等。非金属矿产资源有萤石、高岭土、粘土、石英、磷、泥炭等。野生动植物资源有穿山甲、水獭、丹顶鹤、白鹤、黑鹳、鸳鸯、灰鹤、银杏等。中草药材有络石屯、贯众、淡竹叶、茯苓、丹参、金银花等40余种。土特产品有茶叶、杨梅、干菜笋、佛雕、工艺草编。名胜古迹有河姆渡遗址、黄梨洲墓、中共浙东区党委旧址、王阳明讲学处、通济桥与舜江楼。

行政区划

截至2005年12月31日,余姚市辖6个街道、14个镇、1个乡,52个社区、265个居委会:凤山街道、阳明街道、梨洲街道、兰江街道、郎霞街道、低塘街道;临山镇、泗门镇、马渚镇、牟山镇、丈亭镇、梁弄镇、陆端口镇、大隐镇、大岚镇、河姆渡镇、四明山镇、小曹娥镇、黄家端口镇、三七市镇;鹿亭乡

2006年1月1日,原东北街道更名为凤山街道,西北街道更名为阳明街道,东南街道更名为梨洲街道,西南街道更名为兰江街道。

历史沿革

余姚得名,说法不一。一说,《风土记》载,舜文庶所封之地,舜姓姚,故曰余姚(“舜后支庶所封之地,舜姓姚,故云余姚”)。另一说,《越绝书》裁,夏少康封少于无余于会稽,以奉禹记,姚乃其届邑,故曰余姚。《山海经》郭璞注,句余山在会稽余姚县南,句章县北,故此二县因此为名云,此为第三种说法。还有一说,“邑有句余山,又南有姚江”,故名。再有一说,明代《郡县释名》说,县隶会稽,在余姚山之西,以河东有姚姓,故曰余姚。近有人主张,余姚为越语地名,其义石明。

秦时置余姚县(一说汉建),属会稽郡。东汉建安五年(200年)始筑县城,为浙东古县城之一。据《太平寰宇记》所载:唐初“余姚之境东包明州,西辖上虞,为越州巨镇”,一度升为姚州(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姚州)。宋为“望县”,“东南最名邑”。元贞元年(1295年)改为余姚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废州复县。1911年11月8日(清宣统三年九月十八日)余姚“光复”。

1949年5月23日余姚解放。新中国建立后,境域多次变动,最大一次是1954年,大古塘以北棉区划归慈溪县,慈溪县西部稻区、山区划归余姚县。

1985年7月26日撤县设市,隶属宁波市,设9区、8个镇、63个乡。

经济

200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 298.1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4.2%,其中一产22.53亿元,二产175.13亿元,三产100.46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分别为7.6:58.7:33.7。按现行年平均汇率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突破4000美元,达到4404美元。

余姚物产丰富,是一个农业历史悠久、农林牧副渔各业齐会的综合性农业区域。被国家授予“中国杨梅之乡”、“中国榨菜之乡”、“中国茭白之乡”、“中国蜜梨之乡”和“中国红枫之乡”称号。近年来,余姚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使全市农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并已形成蔬菜、竹笋、茶叶、果品、畜禽、水产六大农产品商品基地,涌现了“瀑布仙茗”、“舜水蜜梨”、“国泰榨菜”等名牌农产品。

改革开放以来,余姚一直跻身于全国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之列。余姚的工业门类齐全,基础较为扎实,有“塑料之乡、模具王国”之称。工业经济以仪表、电子、塑料、化工、轻纺、机械、冶金等传统支柱产业为基础,机电仪一体化、新材料、精细化工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崛起,同时以制笔、按键、灯具、汽车配件、水暖设备、电动工具、打火机等行业为主的块状经济已遍及全市各地。近年来,余姚名牌产品迭出,涌现了帅康、玉立抽油烟机、富达吸尘器、舜大全价饲料等中国名牌产品。

余姚也是全国商贸市场大市之一。依托全国最大的塑料交易专业市场——中国塑料城,这里已成功地举办了两届中国塑料城全国塑料博览会、2000年余姚全国农业机械展览会等大型经贸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对外开放和余姚经济的发展。

荣誉

余姚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和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分别位居全国第20位和第11位。余姚不仅是全国经济实力百强县,同时还是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科技先进(县)市、全国体育先进(县)市、全国文化模范(县)市和全国创建文明村镇活动示范点。

市树市花市果

余姚市市树广玉兰,余姚市市花杜鹃花,余姚市市果杨梅.

余姚名人
严光,又名严遵,字子陵,汉元帝建昭二年八月十二日出生于姚北黄清堰村(现下河严家村),是一位历代传颂的高风亮节之世。
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明成化八年(1472)出生于余姚城内的瑞云楼,是杰出的心学大师,着名的教育家、军事家、书法家。
朱之瑜,字鲁屿,号舜水,出生于余姚城内,是我国明清之际的着名学者,杰出的教育家,中日文化交流先驱。
黄宗羲,字太冲,号南雷,学者尊称梨洲先生。是明末清初着名民主主义启蒙思想家、史学家、学问家。
虞舜,姓姚,名重华,字都君,是中国上古时代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的部落联盟大酋长,即世称作“三皇五帝”之一的舜帝。
虞国,汉代人。是孝义传世、德行远着的学者名宦。
董袭,余姚人中难得的一员勇猛的武将,为经营江东(长江下游地区),建立孙吴政权的基业立下汗马功劳。
虞翻(164—233),是三国时期着名的经学家。
虞潭(约263—341),字思奥,是经学大师虞翻的孙子。生于三国末期,死于东晋成帝咸康末年,是东晋时期为维护朝廷统一,屡统军旅,转战各地的着名军师。
虞喜(281—356),字仲宁,是东晋时期杰出的经学家和天文学家。
虞预(约285—340),字叔宁,东晋着名的历史学家,是天文学家虞喜之弟。
虞愿(425—479),字士恭。是南齐时的清廉地方官。
虞玩之,东晋南朝间人,字茂瑶。秉直敢言,为官清正。
虞荔(502—561),字山披。是南北朝时期陈朝的清正名臣。
虞寄(510—579),字次安。虞荔之弟。是南朝陈时维护国家统一的大臣。
陈橐,字德应。是南宋初年刚介博学的能臣。
胡沂(1107—1174),字周伯,是南宋时期着名学者,有胆略的谏臣.
孙介,字不朋,余姚烛湖人,是北宋末年南宋初年的学者。因着《雪斋野语》一书被人们尊称为“雪斋先生”。
王逨(1116—1178),字致君,祖籍宛丘(今河南淮阳),幼年随父迁居姚江,是为余姚人,南宋着名学者。
方山京,字子高,南宋理宗年间人,出生与梁弄姚巷。是南宋理宗景定三年的状元。
赵善誉(1143—1189)字精之,祖籍浚都(今河南开封),生于余姚。是宋太宗赵光义后裔。
孙应时(1154—1206),字季和。是南宋前期的儒家名臣。
高翥(1170—1241),初名公弼,后改名翥,字九万,号菊磵,余姚石山樟树人(今属慈溪)。是南宋时期“江湖派”诗人中的着名诗家。
岑安卿,字静能,号栲峰,元代中晚期人,是一位有名节的学者。
黄茂(1258—1340),字茂卿,黄竹浦村人,元末余姚州州判。
杨璲,字符度,号西园,元末明初人,一生崇尚儒学,是宋代理学在姚江的传人。王纲(1302—1371),字性常,一字德常,以文学知名,是着名思想家王阳明的六世祖。
宋僖,字无逸,余姚南城人。一代文章巨匠,曾参与《永乐大典》的编辑。
赵为谦(1351—1395),原名古则,字为谦,余姚凤亭乡人。是元末明初的教育家、古文字学家。
钱古训,号坚斋。是明代的一位对民族事务和史地深入研究的学者。
陈贽,字维成,号稼轩,是明朝前期在经学、史学方面具有较高造诣,且精于文学,名噪一时的大才子。
毛吉(1424—1465),字宗吉,明景泰五年进士,曾在中央和地方担任过掌管司法的官员。
史琳(1438—1506),字天瑞,是一位知文识武,工于书画的名臣。
陆恒,字有常,号拙庵。明代成化、弘治年间的学者,姚城名儒,王阳明的启蒙老师。有《易学指南》等着作传世。
冯兰,十五世纪中期到十六世纪在世。字佩之,号雪湖居士,余姚临山卫冯村人,是一位较有才华的诗人。
谢迁(1449—1531),字于乔,号木斋。是明代前期秉节直谅的大臣,为当时世称的“天下三贤相”之一。
孙燧(1460—1519),字德成,号一川。出生于横河孙家境一个世代官宦之家。是一位为维护国家统一,反对谋判分裂,不惜以身殉难的忠烈之士。
倪宗正(1471—1537),字本端,号小野,出生于余姚北城武胜门内清晖佳气楼。是明代着名的文章家。
徐爱(1487—1517),字日仁,号横山,余姚马堰(现属慈溪)人,明代着名哲学家、教育家。王阳明的最先及门弟子,妹夫。是王学的主要传人。
徐珊(1487—1548),字汝佩,号三溪,王阳明学生,是一位不畏权贵的志士,严尊师说的王学传人。
韩应龙(1498—1536),字汝化,是明代余姚三状元之一。
钱德洪(1496—1574),名宽,字德洪,以字行,又字洪甫。出生于余姚绪山(即龙泉山)北麓的瑞云楼,又曾在绪山就学,因此取名绪山,学者尊称他为绪山先生。是五代吴越国君钱镠的第十九世裔孙,明代着名哲学家、教育家王阳明的高足弟子,嘉靖十一年进士。
赵锦(1516—1591),字符朴,号麟阳,是王阳明弟子中最年轻的学生,明代着名的学者型官员。
谢志望(1528—1555),字见甫,系谢迁之长玄孙,是明嘉靖年间浙东地区的抗倭英雄。
何良臣,字际明,号惟圣,生活于明正德至万历年间,是明代着名的军事家。
叶宪祖(1566—1641),字美度,一字相攸,号六桐、桐柏,园居士、紫金道人,是明代着名的戏曲作家。
沈国模(1575—1656),字叔则,号求如,晚年居住横岙之石浪山,又号石浪老樵,是晚明着名王学传人,姚江书院的首创者。
史孝咸(1582—1659),字子虚,号拙修,出生于城南半霖史家村,是南宋臣相史浩之后裔,是姚江书院首创者之一。
黄尊素(1584—1626),字真长,号白安,城东黄竹浦人,明季东林党骨干人物,着名思想家黄宗羲的父亲。
朱启明(1590—1671),原名之琦,字伯球,号苍曙,出生于余姚城内龙泉山麓。他是明军将领,明末清初着名学者朱舜水的胞兄。
韩孔当(1599—1671),字仁甫,是姚江书院第二代主讲。
#F8t"Z"w R on0孙嘉绩(1604—1646),字硕肤,天启年间阁老孙如游之孙。是明末清初着名的抗清志士。着有《五世传赞》、《存直录》等作。
吕章成,字裁之,号馀民,是明末清初余姚的一位身怀奇才的气节之士。
熊汝霖,字雨殷,姚北天华街(今朗霞街道天华)人,明末抗清志士。
郑遵谦,字履恭,余姚临山卫人,少年时即有狭义心肠,轻财好义,是明末一位坚持民族气节,为大义而断绝亲情的抗清英烈。
史标(1616—1693),字显臣,是沈国模弟子中年龄最小的一个,是姚江书院第三代主讲。
王翊(1616—1651),字完勋,号笃庵,是明末清初着名的抗清将领,民族英雄。
黄宗炎(1616—1689),字晦木,号立溪,学者称鹧鸪先生,通德乡黄竹浦人,黄宗羲胞弟,抗清义士、学者。
黄宗会(1618—1663),字泽望,号缩斋,世称石田先生,黄宗羲二弟,清初学者。
徐景范,字文亦,号正庵,是清代中兴“姚江书院”的王学传人。着有《四勿徽录》、《学问偶存》、《五经疑》、《纪史》、《正庵诗稿》等作。
黄百家(1643—1709),黄宗羲第三子,字主一,号不失,别号黄竹农家,通德乡黄竹浦人,清初史学家,是近代西方科学知识的传播者。
邵廷采(1648—1711),原名行中,字允斯,后改名廷采,字念鲁。余姚城区人,是清朝初期浙东地区的重要史学家。
劳史(1655—1713),字麟书,号馀山,是清康熙至雍正年间着名的平民学者。
陈梓(1683-1759),字敷公,字右民,号一斋,又号客星山人。姚北临山人,是清代康熙至干隆间的着名诗人。着有《四书质疑》、《经义质疑》、《删后诗文存》、《客星零草》、《寓峡草》、《九九乐府》、《一知杂着》、《定泉诗话》等作。
邵昂霄,字子政,清朝着名的天文历算学家。
卢文弨(1717—1795),字绍弓,好矶渔,人称抱经先生,是清代着名的经籍校勘学家、藏书家。
邵晋涵(1743—1796),字与桐,又字二云,号南江,是着名的历史学家,浙东史学的殿军。
翁元圻(17541—1825),字载青,号凤西。清代学者,书法家。
黄澄量,字式筌,号石泉。梁弄人,诸生,清乾嘉时着名藏书家。
叶樊(1791—1836),字季卫,号槿圃,余姚城北武胜门人。是清代余姚地区的桥梁建筑师。
朱兰(1800—1873),字久香,号耐庵,文治先生之子,姚城东门外酱园街人。清中晚期闻名全国的考试官。
黄春生(1811—1861),郑巷黄李鲍村人,是清咸丰年间余姚“十八局”佃农起义的领袖。
黄炳垕(1815—1893),字慰亭,号了翁,是清代后期着名的天文、历算、史地学家,是黄宗羲的七世孙。
翁庆龙,初名琳,字巳兰,号解虚心室主人。清代学者翁元圻曾孙,晚清的着名书法家。
虞悰(434—499),字景豫,出生于虞氏豪强大族之家,是南北朝时期的贵官巨宦。
阮令瀛(474—540),原姓石,是南北时期萧梁朝的文宣皇太后。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是唐代着名的书法家、文学家。
顾全武(866—930),少年时曾做过和尚,故又名顾和尚。是五代时期余姚人中的吴越王钱镠胡名将。
孙子秀(1212—1266),字符实,号静见,梁弄汪巷人。是宋代较有才气,注重儒学的官员。
谢丕,字以中,号汝湖,泗门人,明大学士谢迁之子。又是奸相严嵩的知心朋友。
吕本(1504—1587),字汝立,号南渠、期斋,出生于余姚南城的玉兰堂。明代余姚三阁老之一,亦是依附严嵩奸党的亲信之一。
翁大立(1517—1597),字儒参,明代中期为治理洪水作出重大贡献的大臣。
孙如游(1549—1624),字景文,是忠烈公孙燧的曾孙,明代余姚三阁老之一。
王喜姐,祖籍余姚双雁乡上黄村(今东南街道茭湖上黄村),为明神宗的皇后,世称孝端皇后。
高士奇(1645—1704),字澹人,号瓶庐、江村,原籍余姚匡堰乡(今属慈溪市)。是清代着名的书画、古董鉴赏家、收藏家、历史学家。
邵友濂(1840—1901),原名维诞,字小村,是清末着名的外交大臣。
高似孙,字续古,号疏寮,原籍鄞县,晚年迁居余姚。是耸代着名的方志学家和目录学家。
朱然(181—249),字义封,三国时期丹阳故鄣(今浙江安吉县)人。是余姚有史籍可查的首任行政长官。
宋汉章,余姚丰南郎霞宋家人。近代着名银行家,上海中国银行负责人。
黄楚九,名承乾,字楚九,号磋玖,清同治十一年出生于余姚通德乡黄竹浦(今属梁辉镇)医药世家,为上海大世界的创始人。对近代医药业和娱乐业的发展作出过贡献。
蒋梦麟(1886—1964),原名梦然,后改梦麟,字兆贤、少贤,号孟邻,笔名唯心。1886年1月20日诞生于余姚老蒋村。曾任北京大学校长、西南联合大学主要领导人、国民政府教育部长、行政院农村复兴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是着名教育活动家。
杨贤江,余姚云和乡杨家村人。是我国着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家,一代青年的导师、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沈宗瀚,乳名修年,字海槎,别号克难居士。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12月15日)生于余姚凤亭乡,为我国着名农学家。
吴耕民,1896年3月17日出生于余姚镇精忠乡东溜场村(今属慈溪),现代园艺学奠基人,逝世前为中国园艺学会名誉理事、浙江农业大学一级教授。
谷镜,公历1896年9月26日生于浙江余姚梁辉乡杨梅潭村,为中国现代病理学创始人,着名病理学家和医学教育家。
黄云眉,光绪二十四年二月二十日,出生于余姚城内笋行弄锈衣坊。字子亭,以“半坡”为号,教育家、历史学家,现代史学界公认的明史专家。1965年曾将旧籍245种,3130册赠送给梨洲文献馆及余姚梨洲中学。
严景耀,1905年7月24日出生于余姚低塘姆湖严家村。着名社会学家,中国犯罪学的开拓者。严景耀、雷洁琼夫妇俱为民主促进会的创始人。
胡考,祖籍余姚。1912年12月23日生于上海。1994年6月23日逝世与北京。是集画家、小说家、诗人于一身的艺术家。
王仲荦,1913年11月9日生于余姚(一说生于上海),一名颂平,又名元崇,为中国现代着名史学家。
杨积芳(1856—1938),字馥笙,号福荪、寄篁,又取号东渔,下沙畈人。曾在朗霞篁封桥住过。编纂有《六仓志》,留有《东渔印存》。
郭静唐(1903—1952)幼名寅生,又名挹青,字琴堂。姚北周巷人。与楼适夷合办《余姚评论》、《余姚青年》等刊物。
高培良(1894—1967)余姚候青门高家弄人。与亲戚郭永泉合资创办“余姚唯一特产制造厂”,生产笋干菜,以“唯一”商标向政府注册。
裘树堂(1906—1990),又名柱常,笔名裘重,出生于余姚龙泉山北麓的邬家道地。为上海《新闻日报》的编委,中国上海翻译家协会理事。另着有《黄宾虹传记年谱合编》。
楼适夷(1905--),中共余姚第一任支部书记。1944年12月到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浙东行政公署担任文教处副处长。参加过抗美援朝。1980年写有散文《夸我的故乡》《适夷散文选》。
陆一飞,又名瑞云,字挹斐,1931年出生于余姚桐江桥。中国山水画家,有不少画是余姚山水胜迹,出版过专集三本。
胡景耀,1937年出生于余姚镇,北京天文台研究员。1989年在欧洲南方天文台发现一颗闪烁绿色光环的行星状星云,被国际天文界命名为“胡星”。

❿ 虞族人口有多少

虞姓人口列全国第二百六十八位。虞姓人口31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24%左右。

热点内容
马路上汽车的噪音在多少分贝 发布:2023-08-31 22:08:23 浏览:1972
应孕棒多少钱一盒 发布:2023-08-31 22:08:21 浏览:1443
标准养老金一年能领多少钱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727
湖北通城接网线多少钱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1:59:51 浏览:1803
开随车吊车多少钱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1:55:06 浏览:1569
京东付尾款怎么知道前多少名 发布:2023-08-31 21:52:58 浏览:1895
在学校租铺面一个月要多少钱 发布:2023-08-31 21:52:09 浏览:2032
2寸有多少厘米 发布:2023-08-31 21:50:34 浏览:1676
知道电压如何算一小时多少电 发布:2023-08-31 21:46:20 浏览:1665
金手镯54号圈周长是多少厘米 发布:2023-08-31 21:44:28 浏览: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