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露天煤矿占产量多少
A. 中国的煤矿产量
IEA数据显示,2019 年世界煤炭总产量超过 79 亿吨,为 2014 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年增长率为 1.5%,仅为近年来的一半。动力煤和褐煤约占该产量的 86%,其余为冶金煤。对 2020 年的最新估计表明,由于冠状病毒大流行期间需求下降,全球产量每年下降 6.5% ,但预计 2021 年将反弹至 760 万吨。
1. 中国——37亿吨
中国在全球煤炭生产中占主导地位,2019 年占世界总产量的近 47%。年内开采量近 37 亿吨,年增长率为 4%。中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费国,消耗了全球约 53% 的煤炭。中国 2020 年宣布将在 2060 年之前实现碳中和,这可能会促使中国采取措施减少国内能源供应对煤炭的过度依赖。
2. 印度 – 7.83 亿吨
印度在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名单中位居第二,2019 年的产量约为 7.83 亿吨,略低于全球份额的 10%。国有的印度煤炭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矿公司,占该国产量的 80% 左右,拥有 360 多个矿山在运营。2020 年,印度政府最终确定了向私营部门开发开放该国煤炭储备的计划,以促进国内生产并减少对外国进口的依赖。大约有 40 个煤矿将被拍卖用于开发,尽管据报道早期兴趣很低,这反映出在煤炭越来越不受欢迎且来自可再生能源的竞争日益激烈之际,投资者缺乏兴趣。
3. 美国——6.4亿吨
美国的煤炭产量多年来一直在下降,2019 年达到6.4 亿吨,为 1970 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来自廉价天然气和日益低成本的可再生能源的竞争减少了国内电力部门对化石燃料的需求,预计未来几年下降趋势将加大。国际能源署估计,该国 2020 年的产量低至 4.91 亿吨,同比下降 23%,然后在 2021 年小幅反弹至 5.39 亿吨。2019 年,美国五个州的煤炭产量约占全国的 71%。它们是:怀俄明州 (39%)、西弗吉尼亚州 (13%)、宾夕法尼亚州 (7%)、伊利诺伊州 (6.5%) 和肯塔基州 (5%)。
4. 印度尼西亚——6.16 亿吨
印度尼西亚 2019 年的煤炭产量达到创纪录的 6.16 亿吨,比上一年增长 12%。该国是世界主要的动力煤出口国之一,中国和印度是其两个最重要的贸易市场。高生产率,加上 2020 年冠状病毒大流行导致需求下降,给国内大宗商品价格带来压力,促使矿商降低生产目标。国际能源署预计印尼2020年煤炭总产量约为5.29亿吨,2021年增至5.45亿吨。 印尼政府设定的2021年产量目标为5.5亿吨。
5.澳大利亚——5.5亿吨
澳大利亚在 2019 年生产了 5.5 亿吨煤炭,其中超过一半是动力煤,超过三分之一是冶金煤。该数字同比增长 3.4%,尽管该国 2020 年的产量预计将下降约 9%,抵消了这些增长。澳大利亚在全球冶金煤生产和出口方面占据主导地位,其许多货物供应中国庞大的炼钢业。虽然全国六个州都在开采煤炭,但最多产的地区是昆士兰州和新南威尔士州,尤其是东海岸的鲍文盆地和悉尼盆地。煤炭产品是澳大利亚 2019 年第二大最有价值的出口产品,仅次于铁矿石和精矿。
6.俄罗斯——4.3亿吨俄罗斯在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名单中排名第六,2019 年的开采量为 4.3 亿吨,仅占全球份额的 5% 以上。由于全年需求减少,国际能源署预计 2020 年俄罗斯煤炭产量将下降 8%,无论是国内还是欧洲和韩国等主要出口市场。该国拥有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煤炭储量,西伯利亚盆地在其估计的 1620 亿吨国家资源中占很大比例。政策制定者已宣布计划在未来几年提高国内煤炭产量——目标是到 2035 年达到每年 6.7 亿吨。
B. 山西露天煤矿多不多大概占到全省煤矿的比例是多少
露天煤矿具有开采效率高、投入产出比优越、安全系数高等优势,在主要产煤国如美国、澳大利亚等大量采用,但在中国,由于历史传统和机械制造工艺等原因,露天开采的煤矿并不多,山西也一样,在全省煤矿中所占比例非常小。露天开采一般初期投入较大,需要有大型挖掘、装载、运输设备,还需要相应的比较优越的煤层埋藏条件(埋深小、煤层厚),在中国适合露天开采的煤层主要分布在山西、内蒙等华北西部、西北等地区,而山西因煤炭开发较早,当时不具备露天开发条件,现在可以露天开发的资源已大都进行了井工生产,所以现在山西的露天煤矿很少。
C. 煤矿年产多少百分比才算达产
摘要 你好,很高兴能为你解答。
D. 中国挖煤矿是露天挖矿多还是在地底下挖矿多
露天煤矿只占5%,其余都是井工开采的煤矿。
E. 为什么在中国煤矿多是坑采,而外国比如德国大多用露天
国内以井工开采为主,国外主要大部分国家以露采为主,这主要因为国内外的煤层赋存条件不同。目前国内露采煤炭产量约占总产量的10%,预计2020年将达到15%以上。国内露天矿数量相对较少,最出名的约有十来个,例如哈尔乌素,黑岱沟,安家岭,安太堡,霍林河,宝日希勒等等,单矿年产量约在2000-3500万吨之间。
采用露采还是井工开采是通过对比经济合理剥采比来决定的。当露天开采成本等于井工开采成本时,优先选择露天开采工艺。我国露天开采多为长焰煤,褐煤,因此经济合理剥采比在5到8之间,该值受到煤炭市场影响,简单可以理解为采1m厚的煤,剥离5-8m厚的岩土的条件下,优先采用露天开采。
国内露天开采深度一般外300-400m左右,如果煤质好,经济条件允许,可以进一步增加深度,国内外有很多深凹露天矿的开采实例,还有露天转井工的联合开采工艺。国外最大的智力铜矿采用露天开采,深度已经远超过1000m。
F. 煤炭资源露天开采
1.2.3.1 露天开采主要特点分析
当矿体埋藏较浅或地表有露头时,采用露天开采最为优越(图1-3)。与地下开采相比,露天开采优点是:资源利用充分、回采率高、贫化率低,适于用大型机械施工,建矿快,产量大,劳动生产率高,成本低,劳动条件好,生产安全;缺点是:需剥离并排弃大量岩土,尤其较深的露天矿,往往占用较多的农田;设备购置费用较高,初期投资较大;设备效率及劳动生产率受气候影响较大。
图1-3 煤炭露天开采
随着开采技术的发展,适于露天采矿的范围越来越大,包括开采低品位矿床和某些地下开采过的残矿。对平缓矿床(一般矿层倾角小于12°)采用倒堆、横运或纵运采矿法;对于倾斜矿床采用组合台阶、横采掘带或分区分期开采的方法。
纵观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煤炭工业的发展特点是:依据本国煤田赋存条件,优先发展露天采煤,露天采煤量占总采煤量的比重不断增加。开采条件好的国家露天开采比重均超过50%,其中加拿大88.0%、德国78.3%、印度73.8%、澳大利亚70.0%、印尼70.0%、美国61.5%、俄罗斯56.1%、南非52.9%、波兰33.3%、英国23.6%、日本11.6%。各国逐渐形成了各具特点的露天采煤工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及印度。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随着露天开采现代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引入,我国在条件适宜地区的露天开采成本大幅度下降,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获得显着经济效益。同时,露天煤矿产量占全国煤矿产量比重逐渐增加,由2002年的4%左右提高到目前的10%左右。根据《煤炭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全国将重点建设10个千万t级现代化露天煤矿。在这种大的宏观经济和能源供需背景下,我国煤炭露天开采又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1.2.3.2 露天开采主要作业内容
露天开采作业主要内容包括:穿孔爆破、采装、运输和排土。这四项工作的好坏及它们之间的配合如何,是露天采矿的关键。
(1)穿孔爆破。是在露天采场矿岩内钻凿一定直径和深度的定向爆破孔,以炸药爆破,对矿岩进行破碎和松动。穿孔设备主要有回转钻机、潜孔钻机和牙轮钻机等,爆破多用铵油炸药、浆状抗水炸药、乳化炸药及粒状乳化炸药。
(2)采装。是用采矿或机械将矿岩装入运输设备,或直接卸到指定地点的作业。常用的设备有单斗挖掘机轮斗挖掘机、拉斗铲与露天采矿机等,最广泛采用的为单斗挖掘机。
(3)运输。是将露天采场的矿、岩分别运送到卸载点(或选矿厂)和排土场,同时把生产人员、设备和材料运送到采矿场。主要运输方式有铁路、公路、输送机、提升机,还有水力运输和用于崎岖山区的索道运输。选择运输方式必须综合考虑地形、地质、气候条件,露天矿生产能力,开采深度,矿石和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等,经过全面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合理的运输方式。
(4)排土。是指从露天采场将剥离覆盖在矿床上部及其周围的表土和岩石,运送到专门设置的排土场进行排弃的作业。排土方法依其排土设备的不同,分为推土犁推土、推土机排土、前装机排土和拖拉铲运机或拉斗铲排土等。排土场优先选用内部排土方式,外土场应选择在尽量靠近采矿场,少占农田的位置,有条件的应放置在山谷、洼地处,利于环境保护和土地复垦。
1.2.3.3 露天开采存在的问题剖析
我国露天煤矿开采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着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经济效益较低,技术工艺与装备水平、设备制造水平相对落后,自动化程度低,大型成套装备国产化程度低、进程较慢等问题。
(1)我国露天开采技术发展缓慢
同国外露天煤矿的发展相比,我国的露天煤矿发展缓慢。主要原因是我国适宜于露天开采的煤炭资源地理位置不佳,离煤炭消费重心较远,综合开发条件较好的很少,大部分煤田埋藏较深,基建工程量大,剥采比大。同时,我国机械制造水平低,过去已有的技术设备无法适应大型露天煤矿的开发。
20世纪80年代,我国煤炭部提出了“优先发展露天开采”的方针,规划建设霍林河、伊敏河、平朔、准格尔、元宝山等5大露天矿,把露天开采作为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煤炭工业的一项重要战略方针[4]。可是,由于我国煤炭工业建设长期以井工开采为主,露天开采在煤炭工业中没有放在应有的重要地位,而且在我国可以划归的露天开采储量中,煤化程度普遍较低,最高为气煤,最多是褐煤。
我国露天采煤发展缓慢还有一个原因是露天煤矿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多集中在中西部地区,以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等地为主。这些地区多属于煤炭输出区,自身对煤炭的消费量不大,加上向外运输条件较差,使得大规模露天开采受到制约。这些地区生态系统比较脆弱,考虑到大规模露天开采对环境的破坏,一是恢复起来比较难,二是植被破坏后造成沙尘增加,直接影响到我国的中部和东部地区。另外,这些地区经济欠发达,而大规模露天采煤前期投入较高,地方无力承担,这也是煤炭露天开采比重一直较低的一个原因。
(2)露天煤炭开采新技术研发投入不足
一方面,我国露天矿具有各不相同的内、外部复杂条件,其各项重大技术决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正确的设计决策能为露天矿带来上千万元甚至以亿元计的经济效益,而错误的决策会造成惊人的损失。长期以来,露天煤炭开采设计缺乏创新,一些煤炭开采技术问题始终难以解决。如:绝大多数露天煤矿为近水平煤层埋藏、分区开采、汽车端帮环线开拓运输系统压帮内排、端帮边坡设计采用静态分析,造成端帮边坡角偏小、端帮压煤、运输成本高等问题。
另一方面,除了传统的技术开发研究,未来的露天煤炭开采技术——数字化技术、自动化技术、无人化技术研究投入不够。矿业界迄今尚未能达到实现开采系统完全自动化、无人化操作的目标。如获成功,这将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大大提高作业安全水平。我国尚没有对煤炭开采作业的自动化和机器人化的深入研究。
(3)露天煤炭开采造成的环境问题
世界各采煤国家都将优先发展露天采煤作为增加煤产量的主要途径,尽量实现集中开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但是露天采煤业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矿山环境问题和生态破坏,严重影响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和经济持续发展。以往传统的地质、采矿及管理学科没有或很少将矿山环境勘查、评价、预测、管理、立法、执法与露天煤矿勘查、露天煤矿建设、设计、生产、闭坑有机地结合起来。如露天采矿学就追求剥离最少,采煤最多,只要不滑坡,边坡越陡越好,很少考虑地面变形或闭坑后灾害,很少以综合的、长远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作为研究追求的出发点。露天采煤形成的凹坑,由于地质构造、边坡岩体、地表水地下水作用等原因,诱发滑坡、塌陷、水土流失、泥石流等一系列地质灾害,又引起地面变形而危及周边地区的工业企业和居民建筑的安全,既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又破坏了原来的生态地质环境。
我国露天煤矿开采环境问题复杂、多样、特殊、敏感,由于特定历史因素影响,对矿业城市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巨大。露天煤矿开采环境问题根本上说是人类采矿工程活动使环境发生变化或恶化。这就需要决策者、管理者、生产者有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开发科学、先进、环保的煤炭开采技术,从事露天煤矿开采,主动地、积极地利用开采工程改善、美化周边环境,变有害为无害,变不利为有利,实现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发展露天煤炭开采技术解决环境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G. 我国矿井地下开采矿山和露天矿山各占多大比例
如果你要具体的数据的话,建议你到国家安监局去查!
根据我的了解,地下开采的比例大大多余露天的!
地下在80几接近百分之九十
露天最多占百分之十
H. 我国煤炭资源分布特点
中国是世界上煤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成煤期多,储量大,分布广,煤种齐全,开发条件较好。各省区按煤炭资源总储量排序依次为:新疆、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贵州、河北、河南、山东等省区,均拥有全国资源总量的2%以上。其中,新疆、内蒙古、山西3省区约占70%。这种地理分布的不均衡性是制定资源勘探和开发战略布局的地质依据。我国的煤种从褐煤、烟煤到无烟煤均有广泛分布,不同煤种在资源总量中所占比例为:烟煤83%,无烟煤9%,褐煤8%,其中炼焦用煤约占资源总量的1/5。
我国有数百个大小不等、类型各异的煤盆地,有4个大型煤盆地煤炭资源量超过500Gt,它们是鄂尔多斯盆地、吐鲁番哈密盆地、准噶尔盆地和华北煤田,均以规模宏伟、煤层厚而稳定着称。我国的煤盆地大多为板内盆地,但往往受到汇聚板块边缘活动的显着影响,并不同程度地卷入了大陆增生的盆地演化系列。我国地史期的聚煤作用,随着海陆变迁和植物演化逐步由浅海、滨海向邻海和内陆环境推进,海西印支期是我国构造体制和海陆分布的重大转折期。
根据第三次全国煤田预测资料,预测埋深在2000m以浅的煤炭资源量为45521.04×108t。埋深在1000m以浅、预测可靠、具有普查找煤前景、近期适宜安排普查找煤工作的预测资源量只有2862.45×108t,仅占全部预测资源量的6.2%。我国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总量约占世界的12%,但人均占有量低,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8%,列世界第53位,煤炭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我国煤炭资源地域分布具不均衡性。
1)在地理分布上的总格局是西多东少、北富南贫:在昆仑—秦岭—大别山以北地区占90%以上,而这一线以南地区不足10%;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一线以西地区占89%,这一线以东地区仅占11%。
2)与地区经济发达程度呈逆向分布的特点:目前经济尚不发达的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贵州、宁夏等6省(自治区)的保有煤炭储量占全国保有煤炭储量的80.0%左右,而我国经济最发达的14个东南沿海省(市、区),仅占全国煤炭保有资源量的5.0%左右,资源十分贫乏。
3)可以露天开采的矿区(或煤田)只有13个,煤炭资源量仅占全国煤炭保有资源量的4.0%,并多是褐煤。
4)煤田构造普遍比较复杂:各煤盆地在经历了盆地基底形成、含煤地层沉积和后期变形后,形成了现在的东北、华北、西北、华南、滇藏5个赋煤区,煤田构造普遍比较复杂。
5)煤矿高沼气井和瓦斯突出矿井多:据我国1799对大、中、小型矿井统计资料,高沼气矿井占27%,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占14%,高沼气矿井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占41%。
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煤炭产量仅超过3000×104t。随着煤田地质工作的发展,经过几十年努力,全国已经建成100多个大型矿区,2003年,全国生产原煤16.67×108t,创历史新高,居世界第一位,为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阶段战略目标提供了能源保证。
截至2002年初,全国保有煤炭储量/资源量10201.50×108t,其中储量1891.22×108t,基础储量3340.88×108t,煤炭资源量占化石能源的95%以上,探明煤炭资源量占化石能源的90%以上,我国煤炭资源的潜在价值是石油和天然气潜在价值总和的60倍。我国煤类齐全,褐煤到无烟煤均有分布:褐煤占12.69%,低变质烟煤占42.46%,中、高变质烟煤占30.54%,无烟煤占14.31%,炼焦用煤占14.70%,相对缺乏。我国尚未利用资源量中,特低灰、低灰煤占21.6%,低中灰煤占43.9%,中灰煤占32.7%,中高灰以上的煤占1.8%。在我国,特低硫煤和低硫煤占尚未利用资源量的50.4%,低中硫煤、中硫煤占尚未利用资源量的34.2%,硫分大于2.00%的煤占15.5%。几十年来,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中一直占70%以上的比重。即使到2050年,煤炭在我国能源构成中的比重仍将占50%以上。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中的主导地位不会发生根本改变。
I. 中国有哪些露天煤矿
闻名全国的五大露天煤矿是:
内蒙古霍林河露天煤矿
内蒙古元宝山露天煤矿
内蒙古伊敏露天煤矿
内蒙古黑岱沟露天煤矿
中国最大的露天煤矿
其它代表性的露天煤矿有:阜新海州露天煤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境内的哈尔乌素露天煤矿等。
参考链接:露天煤矿_网络
http://ke..com/view/11776919.ht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