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长安人口最多时候是多少人
A. 汉朝时的人口
秦末汉初,由于长期战乱人口锐减,西汉建立时人口仅剩1300万 ,经过汉初的休养生息,至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全国人口约有3600万,汉武帝后期因对外战争的沉重徭役人口锐减至3200万,至于史书中的”户口减半“是因民众不堪重负逃税导致人口登记不实 ,汉昭帝、汉宣帝相继息兵养民,到宣帝末年(前49年)人口已达5000万左右 。元始二年(2年)西汉在籍人口达59594978人,垦田8270536顷,为两汉之最。 学者考虑到未纳入统计的隐户及外族,因此认为西汉末人口应有6300万。
由于中国历史早期农业发展集中在黄河流域,故西汉人口密度分布极不均匀。以淮河、秦岭为界,北方人口约八成,南方人口不足两成。人口数超过500万的司、豫、冀、兖、青、徐五州均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带,这五州的人口总数占全国的55%。首都长安周围人口密度达每平方公里1000人左右[159] 。人口数量在200万以下的有交、凉、并、朔方四州。扬、荆、益三州的主要人口分布在成都平原、南阳盆地、太湖平原和宁绍平原。
新莽末年爆发绿林起义导致人口锐减[160] ,东汉建立后人口开始恢复。光武帝中元二年(57年)全国有户4279634,口21007820;汉明帝永平十八年(75年)全国有户5860573,口34125021;汉章帝章和二年(88年)全国有户7456784,口43356367;汉和帝元兴元年(105年)全国有户9237112,口53256229,垦田面积达7320170,为东汉之最。 至汉桓帝永寿三年(157年)全国有户10677960,口56476856,为官方统计的人口峰值。不过古今学者考虑到当时被豪强地主霸占或荫庇的大批徒附、宗族、宾客、部曲、奴仆等人群以及迁居汉地的匈奴、羌族、氐族、百越等大多未纳入户口统计 ,故认为东汉人口峰值达6500万 。
东汉的人口分布又有变化。中原人口为躲避战火向长江流域迁徙,南方人口升至全国四成。口数超过500万的有豫、荆、扬、益四州。荆益两州的人口都增加了一倍,扬州人口也增加了四分之一。南方人口增长的同时,北方大部分郡国人口减少。之后经过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到三国初仅余2224万~2361万人左右,仅有东汉人口峰值的40%。
B. 古代一座城池最多可容纳多少人
战国以前的中国城市人口的最大规模约为1-2万人。至于战国时代的城市人口,此处仅言“万家之邑”,若以每户5口计算,即约有5万人左右。汉朝都城长安的人口已达四五十万;唐朝长安城估计不少于80万人,鼎盛时期则可能超过100万。南宋临安城(杭州)“户口蕃息,……城南西北三处,各数十里,人烟生聚,市井坊陌,数日经行不尽,各可比外路一小州郡,足见行都繁盛”,(注:耐得翁:《都城纪盛》,坊院。)其总户数约在30万以上,共有城市人口约150万。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城市中,人口规模超过100万的有3个,分别是北京、南京和苏州,另外还有十个左右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人口规模在50至100万之间。
我复制来的,可以参考下。
C. 汉朝时期有多少人口
西汉时期有大约6300万,东汉时期大约有6500万。
秦末汉初,由于长期战乱导致人口锐减,西汉建立时人口仅剩1300万,经过汉初的休养生息,至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全国人口约有3600万,汉昭帝、汉宣帝相继息兵养民,到宣帝末年(前49年)人口已达5000万左右 。
元始二年(2年)西汉在籍人口达59594978人,垦田8270536顷,为两汉之最。新莽末年爆发绿林起义导致人口锐减 ,东汉建立后人口开始恢复。
光武帝中元二年(57年)全国有户4279634,口21007820;汉明帝永平十八年(75年)全国有户5860573,口34125021;汉章帝章和二年(88年)全国有户7456784,口43356367。
汉和帝元兴元年(105年)全国有户9237112,口53256229,垦田面积达7320170,为东汉之最。 至汉桓帝永寿三年(157年)全国有户10677960,口56476856,为官方统计的人口峰值。
不过古今学者考虑到当时被豪强地主霸占或荫庇的大批徒附、宗族、宾客、部曲、奴仆等人群以及迁居汉地的匈奴、羌族、氐族、百越等大多未纳入户口统计 ,故认为东汉人口峰值达6500万。
楚汉相争后,刘邦正式称帝,因曾被项羽封为汉王,便以“汉”为国号,后世人们称之为汉朝。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定都长安,又称前汉;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又称后汉,史称东汉 ;西汉与东汉合称两汉,即为汉朝。后代的三国时期汉昭烈帝刘备建立蜀汉,自称季汉,又称西蜀。
汉朝是中国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期,汉族在这一时期得名,汉族由于文明程度较高,在中国各兄弟民族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这是历史发展和自然形成的结果。汉以后历代的朝代名称虽有变换,但汉族作为中国主体民族的地位始终未变。
(3)汉代长安人口最多时候是多少人扩展阅读:
汉朝(前202年-8年,25年-220年)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主要分为西汉、东汉时期,共历29帝,享国四百零五年。
秦末天下大乱,刘邦在推翻秦朝后被封为汉王。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获胜后称帝建立汉朝,史称西汉;定都长安。
汉文帝、汉景帝推行休养生息国策开创“文景之治”;汉武帝即位后开辟丝路、攘夷拓土成就“汉武盛世”;至汉宣帝时期国力达到极盛。公元8年,王莽废西汉末帝,定都常安,史称新朝,西汉灭亡。
公元25年,刘秀统一天下后,仍沿用汉作为国号,史称东汉。定都洛阳 ,统一天下后息兵养民,史称“光武中兴” ;汉明帝、汉章帝沿袭轻徭薄赋,开创“明章之治”;汉和帝继位后大破北匈奴、收复西域,开创“永元之隆”,东汉国力达到极盛 。
公元184年爆发黄巾起义,虽剿灭民乱却导致地方拥兵自重,董卓之乱后东汉名存实亡。公元220年曹丕篡汉,东汉灭亡,中国进入三国时期。汉朝和约略同时期欧洲的罗马帝国并列为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文明及强大帝国。
汉时期奠定汉地范围,极盛时东并朝鲜、南包越南、西逾葱岭、北达戈壁 ,国土面积约达609万平方公里。
公元2年,西汉全国人口达六千余万 ,占当时世界的三分之一。 华夏族自汉朝以后逐渐被称为汉族 ,两汉在科技领域亦颇有成就,如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成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张衡发明了地动仪、浑天仪等。
D. 三国时期长安这些地方有多少人口。
长安最多十几二十万人,古代城市人口不多,加上三国多战乱,到曹操时人口在十万以下。
加上陕西的话也就不超过百万人,那时全国总人口只在一、两千万人口。
E. 西汉时期长安人口
西汉时期长安人口,在西汉末期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汉书.地理志上》提供的数据是“户八万八百,口二十四万六千二百”。所载在籍人口24至27万,加上无籍人口至多不过30万。
F. 汉代长安的城市规模怎样,有多少人口呢
汉初长安,没有确切的城市人口数量。但根据西汉末期平帝元始二年(2)的人口统计可知,三辅(以长安为中心的关中地区,分为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地区的户数为647180户,人口数为2437418,其中长安县的户数为80800,人口数为246200,长安城的户数略低于长安县。
东西两市大概都建有这样的市楼,东市、西市的面积相当于四个里,各方266步(约不到370米)。而长安九市中的其他七市,如直市、柳市等,关于它们是建在长安城外还是长安城内的问题,至今尚未有定论。此外,长安周边还有数个卫星城市,各地高官、富豪纷纷搬入此地,汉代三辅地区的居住人口也愈加密集。
G. 汉朝有多少人 巅峰时期人口最多多少人
至汉桓帝永寿三年(157年)全国有户10677960,口56476856,为官方统计的人口峰值。
不过古今学者考虑到当时被豪强地主霸占或荫庇的大批徒附、宗族、宾客、部曲、奴仆等人群以及迁居汉地的匈奴、羌族、氐族等大多未纳入户口统计,故认为东汉人口峰值达6500万。
东汉的人口分布又有变化。中原人口为躲避战火向长江流域迁徙,南方人口升至全国四成。口数超过500万的有豫、荆、扬、益四州。
汉朝人口分布
由于中国历史早期农业发展集中在黄河流域,故西汉人口密度分布极不均匀。以淮河、秦岭为界,北方人口约八成,南方人口不足两成。人口数超过500万的司、豫、冀、兖、青、徐五州均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带,这五州的人口总数占全国的55%。
首都长安周围人口密度达每平方公里1000人左右。人口数量在200万以下的有交、凉、并、朔方四州。扬、荆、益三州的主要人口分布在成都平原、南阳盆地、太湖平原和宁绍平原。
H. 长安城巅峰时期,究竟有多少人
虽然我们如今生活在一个相对最为和平和美好的社会,基本上不愁吃穿,国力强大可保自身平安无恙,同时智能时代的到来也让人受益良多。但是,还是会有人向往古时候的生活,尤其是像大唐盛世这样的繁荣,确实很吸引人。虽然不能回到过去,但是了解过去总归是可以的。
除此之外,长安城的建筑也都十分精巧。每个角落都是满满的设计感,即便是现在的建筑大师亲眼看到也会叹为观止,自愧弗如。正是因为方方面面的原因,长安一直是无数人向往的地方。甚至在当时有不少外族人乃至外国人,因为羡慕那里的繁华而不远千里来到长安学习,生活。
但是,朝代更迭是无法推翻的规律。长安因为唐朝的强盛国力而一跃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宏伟壮观且城内系统最先进的大都市,但是随着安史之乱以及唐朝走向衰败,这座令人无比向往的大城市最终还是被历史的风尘掩埋于地下。虽然很无奈,可是却没有办法留住里面的一草一木。
I. 汉朝有多少人 巅峰时期人口最多多少人
至汉桓帝永寿三年(157年)全国有户10677960,口56476856,为官方统计的人口峰值。
不过古今学者考虑到当时被豪强地主霸占或荫庇的大批徒附、宗族、宾客、部曲、奴仆等人群以及迁居汉地的匈奴、羌族、氐族等大多未纳入户口统计,故认为东汉人口峰值达6500万。
东汉的人口分布又有变化。中原人口为躲避战火向长江流域迁徙,南方人口升至全国四成。口数超过500万的有豫、荆、扬、益四州。
汉朝人口分布
由于中国历史早期农业发展集中在黄河流域,故西汉人口密度分布极不均匀。以淮河、秦岭为界,北方人口约八成,南方人口不足两成。人口数超过500万的司、豫、冀、兖、青、徐五州均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带,这五州的人口总数占全国的55%。
首都长安周围人口密度达每平方公里1000人左右。人口数量在200万以下的有交、凉、并、朔方四州。扬、荆、益三州的主要人口分布在成都平原、南阳盆地、太湖平原和宁绍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