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宜阳县多少人口
⑴ 宜阳是哪里的
宜阳县位于河南省西部,总面积1670平方公里,辖9镇7乡1个办事处,353个行政村,总人口70万。地貌特征为“三山六陵一分川,南山北岭中为滩,洛河东西全境穿”。宜阳县是全国卫生县城、全国烟叶生产先进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国家级烟叶标准化生产优秀示范区、河南省对外开放重点县、河南省对外开放工作先进县、河南省双拥模范县、河南省造林绿化模范县、河南省园林县城、河南省平安建设先进县、河南省安全生产先进县、河南省标准化村卫生所建设先进县、河南省2006-2007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先进县、中原最具投资价值县,蝉联河南省农建工作最高奖“红旗渠精神杯”。
⑵ 宜阳县资料
宜阳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西部,地跨东经111°45′~112°26′,北纬34°16′~34°42′,东连洛阳,西接洛宁,南与嵩县、伊川交界,北与新安、渑池为邻。东西长57.5公里,南北宽50公里,总面积1670.5平方公里,占河南省总面积的1%,洛阳市总面积的11%。全县平均海拔360米,县城海拔195米。总人口70.1万人。
宜阳县辖6个镇、11个乡:城关镇、丰李镇、柳泉镇、韩城镇、白杨镇、寻村镇、城关乡、盐镇乡、高村乡、三乡乡、张坞乡、穆册乡、上观乡、莲庄乡、赵保乡、董王庄乡、樊村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工业经济活力增强。新上了一批以龙羽公司5×5.5万千瓦火电厂、恒基铝业20万吨氢氧化铝(4A氟石)、黄河同力300万吨水泥为代表的具有相当规模和效益的骨干工业项目,这些项目已经成为或即将成为县域经济的强力增长点。以骏马集团兼并洛阳氮肥厂恢复生产为标志,省、市营企业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再次成为推进宜阳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力量。县营企业、乡镇企业、非公有制企业齐头并进,竞相发展,全县上下掀起了建设工业项目、发展工业经济的新一轮热潮。全县现有各类工业企业近2500家,其中重点工业企业18家,限额以下工业企业401家,目前已初步形成集电力、煤炭、化工、冶金、建材、农副产品加工于一体的六大工业支柱产业。2003年全部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51361万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0843万元,比上年增长11.9%,从而一举扭转多年来增幅低于10%的被动局面。宜阳县工业基础雄厚,主要工业产品有原煤、日用陶瓷、化肥、农膜、水泥、床褥、钼铁、脱粒机、炸药、雷管、食用油、碳酸钡等40余种。现在有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达到7家,其中前进化工超2亿元,骏马化工、龙羽宜电、龙羽虹光超2.5亿元,龙羽宜电的销售收入,龙羽宜电、龙羽虹光、骏马化工的实现利润,相成铁合金、前进化工的上缴税金分别进入洛阳市工业企业前30名。非公有制经济增势强劲,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3.7亿元、增加值12.5亿元、税金1.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7.6%、54.3%和25%,成为推动民营经济的主要力量。
花果山又名女几山,位于宜阳县西南部的穆册乡境内,距宜阳县城50公里,距九朝古都洛阳90公里,是吴承恩《西游记》中花果山的创作原型。总面积180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831.8米,森林覆盖率77.4%,1991年起成为国家森林公园,2000年被评为洛阳市十佳风景区之一,2001年被评为三A级旅游景区。
灵山位于宜阳县城西7.5公里处的洛河南岸,系熊耳山余脉,海拔500米,面积约7.5平方公里。翠柏满山,丛林森然。此山又名凤凰山。灵山寺原名报忠寺,传说凤凰山为周灵王葬处,因而得名灵山,寺又因山得名灵山寺。�
唐代着名诗人李贺的故里在当今宜阳县三乡乡的昌谷。宜阳三乡村东的连昌河源于陕县,自西北向东南穿谷而过,经洛宁县东北境入宜阳三乡,注入洛河,昌谷就在连昌河与洛河的汇合处,昌谷之名即以连昌河谷而得。
福昌阁位于县城西三十公里处的福昌村。据旧县志记载,隋朝曾建福昌宫,现存建筑始于明代,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全面修葺,近年又揭顶翻修一新。
宜阳土地面积较广,生产条件较好,农业比较发达,拥有崤山烟叶、九都大蒜、耿沟大杏、黑粮王黑色作物等一批远近闻名的农产品品牌,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县耕地面积耕地面积93万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21.8万亩。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450元。
宜阳盛产粮食,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谷子、红薯、水稻等,常年播种面积小麦55万亩,玉米30万亩,红薯15万亩。2007年,粮食总产37.9万吨,人均产量居全市第一。支农力度不断加大,落实各项惠农资金3515万元。优质粮食作物种植面积44万亩,经济作物面积不断扩大,粮经种植比例日趋优化。
经济作物品种较多,主要有花生、大豆、油菜、棉花、芝麻、芦笋、大蒜、大枣、温棚蔬菜等,常年播种面积花生8万亩、大豆8万亩、油葵1万亩、芦笋1.5万亩、无公害蔬菜2万亩、中药材2万亩、大枣4万亩、黑色作物5000亩。
烟叶是宜阳农业支柱产业。宜阳土壤肥沃,气候适应,植烟历史悠久,技术先进,质量上乘,是河南省确定的烟叶四山(崤山、灵山、铜山、马山)发展战略中的崤山牌烟叶生产基地。
宜阳教育发达。高考上线率、总人数一直位居洛阳市三强之列。2007年,全县普通高中招生3505人,在校生9875人,毕业生3431人。初中学校招生13101人,在校生37245人,毕业生11847人。普通小学招生11909人,在校生80825人,毕业生13887人。
卫生事业发展迅速。2007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421个,其中卫生系统医院、卫生院30个;厂矿医院4个;私立及社区合作医疗点387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个。农村乡(镇)卫生院18个。
全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农村人口为58.66万人,参合率91.0%。科技事业稳步发展。
宜阳交通宜阳自古即为交通要道。《尚书·禹贡》记述夏启开辟了“南崤道”,此道由洛阳沿洛水西行至宜阳三乡折入连昌谷,经洛宁县北过陕县之雁翎关,沿黄河南岸西行。春秋前后,秦楚交往形成一条西通秦陇,东下吴越的交通要道,称为“秦楚孔道”,是一条古商旅大道。改革开放以来,宜阳交通发展迅速,目前已拥有包括公路、铁路、高速公路在内的十几条交通干线。与周围主要县市的联系均为二级以上公路,17个乡镇全部通油路或水泥路。全县共有干线公路5条,县级公路9条,乡级公路18条。2007年,宜新路县道升二级改造工程投入使用,宜赵路三级油路改建工程基本完工,八官线洛河大桥建成通车,公路等级不断提高,路网框架更加完善。
⑶ 河南宜阳在哪
地处豫西浅山丘陵区的宜阳县位于距洛阳市以西35公里处,东西长57.5公里,南北宽50公里,总面积165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8125公顷。境内交通发达。焦枝铁路洛宜支线直抵城郊,宜故、郑卢两公路分别沿洛河两岸纵贯东西,南阎公路横跨县境南北,另有数十条乡村公路与全县各地相通。
宜阳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春暖夏热、秋凉冬寒、四季分明。全县地貌西高东低,南山北岭,沟壑纵横,山秀水明。总的概貌是“南岭北丘西南山、洛水一线中间穿、 三山六丘一分田”。 全县有大小河流及山涧溪水360多条,中小型水库46座。矿藏及林木等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现已探明的矿藏有30余种,其中:煤炭、石英石、钾长石、重晶石等储量大、质量好,具有极大的开采潜力。各种用材树90多种,至今尚存的灵山银杏、韩城龙柏、西庄国槐、马河秋榆、祁庄白松等被文物部门列为珍优树木保护。血参、柴胡、茱苓等药材出口东南亚地区。
宜阳县辖六镇十三乡,383个行政村,3511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总量65.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4万人,占总人口的12.8%。民族有汉、回、壮、蒙、藏等30多个,其中汉族人口占98. 9%,回族人口占0.8%,壮族人口占0.2%,其它民族人口占0.1%。
勤劳智慧的宜阳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艰苦创业、奋发图强,走过了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辉煌成就,使昔日贫穷落后的宜阳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宜阳人民更是解放思想、大胆改革、抢抓机遇、勇于进取,给全县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全县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综合实力显着增强,人民生活进一步提高。全县国内生产总值以每年15.5%的速度快速递增,2001年达到了161938万元,比上年增长5.9%;其中:第一产业43762万元,第二产业53889万元,第三产业64287万元,形成了三、二、一产业协调发展的良性格局。
广阔的地域面积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为宜阳发展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提供了优厚的先决条件,为盛产和发展粮食、烟叶、水果等种植业、猪牛羊家禽等养殖业、林业、渔业奠定了物质基础。宜阳属农业大县,近年来逐步建成了芦笋、大蒜、大枣、苹果、肉牛、烟叶等产业基地已初具规模,产生效益。2001年全县粮食总产量20.0万吨,烟叶总产量8557吨,水果总产量30858吨, 猪牛羊存栏分别达到19.97万头、10.15万头和13.91万只。工业企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形成了以陶瓷、化工、煤炭、农机、建材等为主的工业生产结构体系,2001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3853万元,比上年增长11.8%。其主要产品精细耐热炻瓷、前进烟花爆竹、“蓝梦”、“太空”高级弹簧床褥、高级食用油等已成为畅销国内外的驰名商品。贸易繁荣、商贾云积、购销两旺,2001年底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73727万元,财政收入达58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16元,城乡居民人均储畜存款1553元。
宜阳县历史悠久,文物古迹较多,据县志记载和文物普查中发现,全县有古城址15处,宫殿17座,庙堂41处,亭台、楼阁19个、祠、庵、寺、观78处,古驿站9处,古桥梁29孔,古墓葬38个,馆藏文物5200件。 其中邵窑遗址、苏羊遗址、灵山寺、五花塔等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宜阳县不仅古迹众多,山水名胜也星罗棋布,山、坡、崖、洞、窟、泉、池、溪、潭、井一应俱全。距县城50公里、海拨1831.8米的“花果山”,山奇、石怪、洞佳、水秀、雾美、林茂被确定为国家森林公园。“灵山寺”是中国佛教名刹“白马寺”的姊妹寺,坐落在宜阳城西8 公里处洛河南岸北麓半腰。寺内建筑典雅庄重,古色古香。寺后凤凰岭满山翠柏,浓密葱郁;寺侧凤凰泉幽深清丽,甘甜宜人。寺前银杏树下悬崖垂秀,洛水萦回。“九龙洞”顶壁石柱耸立、石幔悬挂、怪石嶙峋、千姿百态,异景奇幻使人如游仙窟。另还有白鹿苑、召伯听政处、李贺故里等名胜枚不胜数。
经过长期的艰苦创业,宜阳的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与发展。科教文体卫计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和机关思想作风建设进一步加强。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和我国WTO的加入,全县人民将在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畜牧大县、烟叶大县、工业强县”三大目标的指引下,励精图治,奋发图强,相信不远的将来,一个经济繁荣昌盛、科技文化发达、基础设施完备、民主法制健全、人民安居乐业的崭新的宜阳将呈现于世人面前。
⑷ 全洛阳总共有多少人口
截止到2021年7月洛阳人口有692.22万。洛阳市是多民族聚居地;洛阳市共有45个民族成份,其中汉族人口约占洛阳市总人口的98.8%。
其他少数民族约占洛阳市总人口的1.2%,其中超过1000人的民族有回族、满族和蒙古族。少数民族以回族为主,近6万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80%以上。
洛阳市位置境域
洛阳市总面积1.52万平方千米,其中市区面积2229平方千米,河南省西部,地处东经112°16'-112°37',北纬34°32'-34°45',东西长约179千米。
南北宽约168千米。横跨黄河中下游南北两岸,东邻郑州市,西接三门峡市,北跨黄河与焦作市接壤,南与平顶山市、南阳市相连。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洛阳
⑸ 我想知道洛阳市各个县镇的人口数量。
洛阳辖7个市辖区、1个县级市、8个县。分别是:涧西区、西工区、老城区、瀍河区、洛龙区、吉利区、洛南新区、偃师市、孟津县、新安县、洛宁县、宜阳县、伊川县、嵩县、栾川县、汝阳县。偃师市:总人口85万,偃师市是一个县级市,隶属于河南省洛阳市,下辖13个镇、3个乡:城关镇、首阳山镇、佃庄镇、翟镇镇、岳滩镇、顾县镇、缑氏镇、府店镇、高龙镇、寇店镇、庞村镇、李村镇、诸葛镇、山化乡、邙岭乡、大口乡。孟津县: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418065人,全县设城关、会盟、平乐、白鹤、送庄、朝阳、麻屯、小浪底、横水9镇和常袋1乡。新安县:2004年全县总人口49.0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0.16万人,农村人口为38.82万人,新安县辖7个镇、4个乡:城关镇、石寺镇、五头镇、磁涧镇、铁门镇、石井乡、仓头乡、北冶镇、曹村乡、正村乡、南李村镇。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洛宁县:洛宁县全县辖18个乡镇,386个行政村,44.5万人。城关镇、王范回族镇、上戈镇、下峪镇、城郊乡、河底乡、东宋乡、小界乡、马店乡、长水乡、罗岭乡、故县乡、兴华乡、底张乡、山底乡、赵村乡、陈吴乡、涧口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宜阳县:总人口70.1万人(2003年)。宜阳县辖6个镇、11个乡:城关镇、丰李镇、柳泉镇、韩城镇、白杨镇、寻村镇、城关乡、盐镇乡、高村乡、三乡乡、张坞乡、穆册乡、上观乡、莲庄乡、赵保乡、董王庄乡、樊村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伊川县:总人口73万伊川县辖4个镇、10个乡:城关镇、鸣皋镇、水寨镇、彭婆镇、鸦岭乡、高山乡、平等乡、酒后乡、葛寨乡、白元乡、白沙乡、半坡乡、江左乡、吕店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嵩县:人口55万,辖5个镇、11个乡:城关镇、田湖镇、车村镇、旧县镇、阎庄镇;大坪乡、库区乡、何村乡、德亭乡、大章乡、纸房乡、饭坡乡、九店乡、黄庄乡、木植街乡、白河乡。
栾川县:栾川县总人口31.8万人,栾川县辖7个镇、7个乡:城关镇、赤土店镇、合峪镇、潭头镇、三川镇、冷水镇、陶湾镇、石庙镇、栾川乡、庙子乡、秋扒乡、狮子庙乡、白土乡、叫河乡
汝阳县:总人口43万人,汝阳县辖4个镇、9个乡:城关镇、上店镇、付店镇、小店镇、柏树乡、十八盘乡、勒村乡、王坪乡、三屯乡、刘店乡、陶营乡、内端口乡、蔡店乡;大安工业园区。
⑹ 洛阳市宜阳县有几个乡镇分别都叫什么
宜阳县辖6个镇、10个乡:城关镇、锦屏镇【原城关乡】、柳泉镇、韩城镇、白杨镇、香鹿山镇【原寻村镇】、盐镇乡、高村乡、三乡镇、张坞乡、花果山乡、上观乡、莲庄乡、赵保乡、董王庄乡、樊村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宜阳县,隶属于河南省洛阳市。东依洛阳市区,南临嵩县,西望洛宁,北接新安,东南与伊川为邻,西北与义马市渑池接壤,地跨东经111°45′~112°26′,北纬34°16′~34°42′。总面积1616平方公里,辖11镇5乡1个工矿区办事处、1个正县级产业集聚区,353个行政村,截止2015年总人口69.5万。[1]
宜阳地域,夏、商属豫州雒西地。西周属周南地,为召伯听讼之所。春秋归晋,亦曾为毛国地。战国为韩宜阳邑。韩景侯由宜阳迁都阳翟之后,在宜阳建县。1947年以洛河为界分宜南、宜北两县。1949年合并为宜阳县,隶属洛阳专员公署,1986年4月归属洛阳市。
宜阳县是中国西游文化之乡、全国卫生县城、全国烟叶生产先进县。着名景点有:灵山寺、花果山、李贺故里、五花寺塔等。
⑺ 洛阳市各个县都有多少人口它们的面积是多少
洛阳市各个县人口,面积如下图:
截至2016年底,洛阳市下辖6个市辖区、1个县级市、8个县,1个正厅级规格的洛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个省级开发区、18个省级产业集聚区。总面积1.52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803平方公里,市区建成区面积209平方公里。
(7)河南宜阳县多少人口扩展阅读:
洛阳,古称斟鄩、西亳、洛邑、雒阳、洛京、京洛、神都、洛城等,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中下游,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四大古都之一,世界文化名城。
洛阳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4000多年的建城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夏朝、商朝、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朝、唐朝、武周、后梁、后唐、后晋等十三个王朝在洛阳建都,有十三朝古都之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3处,馆藏文物40余万件。
洛阳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是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及隋唐时期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枢纽。牡丹因洛阳而闻名于世,有“洛阳牡丹甲天下”之称,被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蜚声中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