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还有多少基本农田
Ⅰ 中国耕地的红线是指全国耕地不少于多少亿亩
核心是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中国耕地保有量到2010年和2020年分别保持在18.18亿亩和18.05亿亩,确保15.60亿亩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
2016年,经国务院同意,国土资源部印发《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调整方案》,对全国及各省(区、市)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建设用地总规模等指标进行调整,并对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进行优化。
调整后,到2020年,全国耕地保有量为18.65亿亩以上,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15.46亿亩以上,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4071.93万公顷(61079万亩)之内。
保线行动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9年6月23日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国家土地副总督察鹿心社和国家土地副总督察、部党组成员甘藏春介绍“保经济增长、保耕地红线”行动进展与成效等方面情况,国土资源部在全国范围部署开展“保增长、保红线”行动。
1、保障发展
从土地规划、计划和审批等方面,通过扩增量、挤存量、调结构、快审批等方式,优先保障国家扩内需保增长的重点建设项目及时落地。
2、严格把关
从规划计划、产业政策和供地政策、耕地占补平衡、征地补偿安置四个方面,严把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和审查关,坚决纠正不符合产业政策和供地政策的供地、用地,坚决纠正搭车用地。
3、坚守红线
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耕地保护的红线不能碰。层层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国土资源部会同农业部、国家统计局对责任制履行情况进行检查。
4、是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整治
农村土地整治是保发展、保红线的结合点,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新平台,当前还能有效地拉动农村投资和消费需求。农村土地整治可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活环境,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Ⅱ 我国到2020年永久基本农田不少于多少亿亩
中国国土资源部2月26日发布消息称,全面实行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确保到2020年,全国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15.46亿亩。
在保护机制建设方面,此番下发的通知强调,强化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考核机制,落实地方各级政府保护耕地的主体责任,将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情况作为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重要内容。同时,完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补偿机制。总结地方经验,积极推进中央和地方各类涉农资金整合,按照谁保护、谁受益的原则,探索耕地保护激励性补偿和跨区域资源性补偿。
Ⅲ 中国一共多少垧土地种植
数据显示,我国耕地面积为19.18亿亩。
其中,水田4.71亿亩,占24.55%;水浇地4.81亿亩,占25.12%;旱地9.65亿亩,占50.33%。64%的耕地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
黑龙江、内蒙古、河南、吉林、新疆等五个省份耕地面积较大,占全国耕地的40%。
Ⅳ 全国耕地有多少亿亩
2020年全国耕地保有量不少于18.65亿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15.46亿亩,确保建成8亿亩、力争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
未来,我国将加强土地规划管控和用途管制,从严控制建设占用耕地特别是优质耕地;强化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严禁通过擅自调整县乡规划规避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审批;以节约集约用地缓解建设占用耕地压力,促进新增建设不占或尽量少占耕地。
耕地的重要性
从耕地资源的特殊战略地位来看,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重要论断。中国作为一个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粮食安全的特殊战略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耕地是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保障,是农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根基和命脉。
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耕地资源的特殊重要性和战略性。耕地是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基石,是重要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耕地保护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生态文明的建设,关系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也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2020年全国耕地保有量不少于18.65亿亩
Ⅳ 全国基本农田红线多少亩
法律分析:国家耕地红线是18亿亩,国家基本农田红线是15.8亿亩。
法律依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 统筹协调土地利用的任务相当艰巨。随着国际化、信息化、市场化的深入发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步伐不断加快,亟待转变土地利用模式和方式,优化行业土地利用结构;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实现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促进国土开发新格局的形成,对调整区域土地利用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地区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各行业、各区域土地利用目标的多元化,加大了调整和优化行业、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的难度,统筹协调行业、区域土地利用的任务日益繁重。
Ⅵ 永久基本农田多少亩
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为15.46亿亩。
1、2018年2月份,国土资源部印发《关于全面实行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的通知》,确保到2020年全国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15.46亿亩,基本形成保护有力、建设有效、管理有序的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格局。
2、我国的耕地面积在2000年为19.24亿亩,但到了2007年已缩减至18.26亿亩,然而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仍需占用一定的土地面积。
3、除了城镇建设对耕地的占用,耕地自身的退化(退化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40%以上)也威肋着18亿亩耕地红线。
据我国第2次土地调查数据,1996-2009年,我国耕地面积减少逾2.03亿亩,且大部分为优质耕地,仅东南5省的水田面积就减少了1798万亩,相当于减去了福建全省的水田面积。
4、在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口增加的情况下,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将呈刚性增长,这就要求我国必须保持一定数量的耕地,因此我国必须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强化用途管制。
Ⅶ 中国耕地面积多少亩
目前我国耕地总面积为18.51亿亩。耕地包括水田、旱地等,秦岭—淮河线以南以水田为主,约占全国水田总面积的93%,秦岭—淮河线以北以旱地为主,约占全国旱耕地总量的85%。耕地主要分布在广大的丘陵地区以及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珠江三角洲等平原地区。
2、水田是指筑有田埂(坎),能够蓄水,用来种植莲藕、水稻、席草等水生作物的耕地。因天旱暂时没有蓄水,而改种旱地作物的,或实行旱地和水稻作物轮种的(如水稻和油菜、小麦、蚕豆等轮种),仍计为水田。
3、旱地是指除水田以外的耕地,包括水浇地和无水浇条件的旱地。
4、无水浇条件的旱地,是指没有固定灌溉设施和水源的,不能进行正常灌溉的旱地。
Ⅷ 中国耕地面积
我国耕地面积为19.18亿亩。
我国耕地19.18亿亩,其中水田4.71亿亩,占24.55%;水浇地4.81亿亩,占25.12%;旱地9.65亿亩,占50.33%。
64%的耕地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黑龙江、内蒙古、河南、吉林、新疆等五个省份耕地面积较大,占全国耕地的40%。
各类耕地的占比:
(1)、位于一年三熟制地区的耕地2.82亿亩,占全国耕地的14.73%;
(2)、位于一年两熟制地区的耕地7.17亿亩,占37.40%;
(3)、位于一年一熟制地区的耕地9.18亿亩,占47.87%。
(4)、位于年降水量800mm以上(含800mm)地区的耕地6.7亿亩,占全国耕地的34.96%;
(5)、位于年降水量400-800mm(含400mm)地区的耕地9.44亿亩,占49.24%;
(6)、位于年降水量200-400mm(含200mm)地区的耕地1.92亿亩,占10.01%;
(7)、位于年降水量200mm以下地区的耕地1.11亿亩,占5.79%。
(8)、位于2度以下坡度(含2度)的耕地11.88亿亩,占全国耕地的61.93%;
(9)、位于2-6度坡度(含6度)的耕地 2.94亿亩,占15.32%;
(10)、位于6-15度坡度(含15度)的耕地2.57亿亩,占13.40%;
(11)、位于15-25度坡度(含25度)的耕地1.16亿亩,占6.04%;
(12)、位于25度以上坡度的耕地0.63亿亩,占3.31%。
Ⅸ 国土部门规定的18亿亩基本农田的科学依据是什么
1、首先,是确保中国粮食安全的需要。实现中国粮食基本自给的耕地面积最低是18亿亩。因此,保住18亿亩耕地,就使粮食安全有了基本的资源基础。
2、 其次,是保持农村社会稳定的需要。耕地减少过快,在就业岗位和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将会产生大量“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农民,给农村社会稳定埋下隐患。
3、另外,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还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稳定生态环境建设成果。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可以有效抑制建设占用土地的过度需求,促进形成节约集约用地的倒逼机制,同时减少土地过度开发所带来的生态问题。
(9)中国还有多少基本农田扩展阅读
全国耕地面积已从1995年的19.51亿亩减少到18.26亿亩,人均耕地更是只有1.39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增地减”已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最突出的矛盾。同时,近年来,我国部分耕地质量降低,在农业科技没有重大突破的情况下,粮食单产持续提高难度加大。
造成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生态退耕、非农建设占用、农业结构调整以及灾害损毁,补充耕地主要是开发、整理和复垦三项因素。但受后备资源的数量、质量、经济条件以及环境效应的影响,未来耕地补充的能力有限。
从土地开发看,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不到5000万亩。从土地整理和复垦看,受资金、政策等条件的限制,通过建设用地的整理复垦补充耕地的规模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