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县有多少人口
❶ 洋县哪个镇人口最多
洋州办事处原来的洋州镇,面积大人口多
❷ 陕西汉中洋县有多少乡镇
2002年4月,县委、县政府决定撤销阳河、铁河、坪堵等6个乡,将全县32个乡镇合并为26个乡镇。至2003年末,辖16镇,10乡,366个行政村,2496个村民小组,4个居民委员会。[2] 洋县政区图
26个乡镇(按经度排列)是:洋州镇、戚氏镇、贯溪镇、龙亭镇、谢村镇、湑水镇、溢水镇、马畅镇、磨子桥镇、黄安镇、黄家营镇、黄金峡镇、草庙乡、槐树关镇、金水镇、茅坪镇、华阳镇、桑溪乡、白石乡、四郎乡、关帝乡、窑坪乡、石关乡、秧田乡、八里关乡、长溪乡。
❸ 陕西省汉中市洋县县长住人口多少城关人口
陕西省汉中市洋县 县长住人口1个正县长,5~10个副县长
城关人口7万
❹ 陕西汉中有多少人口
陕西汉中有343.81万人(2015年底抽样公报常驻数据)。
汉中市,位于中国地理版图中心,地球上同一纬度生态最好和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中国最美十大城镇,国家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涵养地,被誉为“汉人老家”。汉中地处陕西南部,与西安、宝鸡、安康、广元、巴中、陇南市相连。
古称南郑、兴元、梁州、天汉,是汉王朝的重要发祥地,也与汉族这一称谓的形成有直接不可替代的关系,汉中是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水的源头,秦巴地区三大中心城市之首,是西安天水城市圈和成渝城市圈的重要连接枢纽,也是两汉三国文化的主要发祥地,素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的美誉。
汉中北依秦岭,南屏巴山,中部是汉中盆地,自古就被称为“天府之国”和“鱼米之乡”,因境内洋县生存有世界濒危鸟类、“世界珍禽”—朱鹮,故又被称为“朱鹮之乡”。现辖汉台区、南郑县、城固县、洋县、勉县、西乡县、宁强县、略阳县、镇巴县、留坝县、佛坪县1区10县及国家级经济开发区。
❺ 一般县城有多少人口
一般县城常住人口20-40万,比较大一点的也不会超过50万人口。
相关说明
中国含有县级市,该类市的市治所在地,也是县城的一种形式。在中国,自秦始皇建立郡县制开始,即有县城。如今,中国的县城有一千余个。按人口及经济规模有大小区分。
县治所在的城市(镇),一般在县政府的办公所在地,在县级行政区划范围内。一般相对交通发达,通讯及时,经济发达的城市(镇),相应的为政府机构建立配套的行政、教育、生活服务机构。
❻ 洋县的人口
明代以前,州、郡、县分合频仍,建置多变,人口数量无翔实记载。明洪武十四年(1381),诏谕流民复业,进行户口清查,全县有1100户,1.17万人。成化十二年(1476),副都御史原杰安抚楚民附县籍,到万历年间(约1596)达6567户,3.09万人。
清初,因前朝兵荒、苛捐和自然灾害的影响,人口大量流亡。康熙五十一年(1712),实行“更名团”(将贵族入关后所圈之地归还农民)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政策,人丁渐旺。加之省内关中地区和湖北、四川等省无业者迁居陕南,定居洋县者不少,使人口迅速增加。道光三年(1823),总人口23.98万人。道光十三年至同治三年(1833~1864)的31年间,地方政府加紧“围剿”活跃在洋县的四川农民义军邓天王、云南滇民义军蓝朝柱等部,人民几经战乱之苦,加之赋税过重,自然灾害不断,人口屡减,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人口下降到11.13万。
民国元年(1912),人口回升到12.28万。12年,发展到21.41万。17年始,连遭3年大旱和雹灾,两料庄稼无收,灾民达7万多人,死亡9500多人。22、23年,关中西部连续遭灾,约百万人涌入陕南。24年,全县人口猛增到30.45万多人。25年以后,政府当局加紧推行反共反人民政策,农民备受抓兵、派捐和高利贷盘剥之若,溺婴、逃亡时有发生,人口剧降。27年,全县人口减少到19.74多万人。32年,县政府开展户政登记,填表具报4.04万多户、17.41万多人。5年间,减少2.33万多人。38年普查人口,制发国民身份证,登记户口4.37万多户、18.36万多人。38年增加到5.04万多户、23.26万多人。
1950年,洋县人口为5.17万户、23.61万人。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医疗条件的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死亡率下降,加之受“多子多福”的封建传统观念影响,出生率高,人口增长较快。1953年7月1日第一次人口普查,全县6.23万户、26.09万人,比1949年增加1.19万户、2.82万人,年平均增加7050人,年递增率为2.83%。1958年后,紧张的社会化大生产活动,加之1959年下半年至1962年的国民经济暂时困难和自然灾害的影响,人口自然发展的势头趋于平缓。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为6.78万户、27.88万人。11年间增加5500户、1.79万人,年递增率为0.66%。其后,解放初期出生的人陆续进入育龄期,又逢“文化大革命”,无政府主义思潮泛滥,出现盲目生育,人口又迅速增加。据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县有8.73万户、40.63万人。18年间,共增加1.95万户、12.75万人,年递增率为2.1%。此后,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和《计划生育法》的实施,人口增长速度又趋于缓和。1989年,全县有10.99万户、43.14万人,占汉中地区总人数的12.02%。1950~1989的40年间,全县共增加19.53万人,年递增率为1.56%,比全省人口年递增率2.31%低0.75个百分点。
2002年底,全县总户数123043户,总人口44008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5382人。总人口中男236444人,占总人口的53.73%;女203639人,占总人口的46.27%。男女之比116.11:100。全年出生人口3884人、死亡人口297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29‰。现为国家级贫困县,农村人口平均年收入1570元,生活在贫困线下(标准是年人均收入693元)的人口数量是92510人,31503户,占全县人口总数的21%。
有汉族(占99%)、满族、蒙古族、哈尼族、朝鲜族、藏族、土族、维吾尔族、白族、苗族、土家族、壮族、回族等民族居住。
❼ 陕西省洋县人口普查结果
这跟人口普查好像没有什么关系吧!你还是问问你们村上要什么东西才能上户口,准备人家所说的比较现实
❽ 洋县哪个镇人口最多
洋州镇(洋州街道)
洋州街道,即陕西省洋县洋州街道办事处,地处洋县县城,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镇辖5个办事处、6个社区居委会、13个村、100个村民小组,5.4万人。
❾ 洋县有多少个乡镇
截至2016年,洋县辖3个街道15个镇。
1、街道:纸坊街道、戚氏街道、洋州街道
2、镇:华阳镇、八里关镇、关帝镇、溢水镇、谢村镇、马畅镇、磨子桥镇、茅坪镇、龙亭镇、槐树关镇、金水镇、桑溪镇、黄金峡镇、黄家营镇、黄安镇
截至2016年,洋县下辖14个社区,271个行政村。洋县政府驻洋州街道。
(9)洋县有多少人口扩展阅读:
洋县行政区划历史沿革:
1950年初将全县划为11个区、139个乡(街),分别建立人民区公署和乡人民政府、人民街公所。
1950年5月民主建政中,合区并乡,全县划为城关、中、东、西、南、北6个区和72个乡(街);7月,又将以方位排列的区称改为依数序称谓,人民区公署改称区公署。
1950年10月,第二次调整区划,将6个区分设为8个区,区公署改为区公所;将72个乡(街)分设为95个乡(街),建立人民乡(街)公所。
1952年5月,第三次调整区划,将8个区分设为9个区;将95个乡(街)分设为108个乡(街),人民乡(街)公所改为乡人民政府。1953年6月,第四次调整区划,将9个区分设为12个区,108个乡分设为115个乡。后于1955年7月,将各乡人民政府改为乡人民委员会。
1956年2月,全县缩划为5区、1镇、64乡。将贯溪、戚氏、磨子桥3个乡划为县直属,其它乡为区辖,至1958年8月,均未变动。
1958年9月,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撤销5个区公所,设立5个工作站;建立48个“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10月,正式行文确定为15个人民公社,1959年5月,将华阳人民公社的黄柏塬、二郎坝管理区划归太白县。
1961年5月,撤销区级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设立区工作委员会;将65个乡级生产管理区调整为46个人民公社。是年9月,佛坪县复置,将袁家庄区工委所辖的4个人民公社、酉水区工委所辖原属佛坪县的3个人民公社划归佛坪。至1966年5月,全县共设5区、1镇、47个人民公社。
1968年9月,洋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区、社相继建立革命委员会。1979年2月,改区革命委员会为区公所。1981年1月,改公社革命委员会为公社管理委员会。1984年4月,恢复乡、镇建置,改公社管理委员会为乡人民政府。其时除新铺已改为黄金峡外,其它乡名称未变。
1984年5月-1985年1月,谢村、华阳、马畅、磨子桥、龙亭、黄安6乡改为镇制;城关公社并入城关镇,为区级。至此,全县区划为5个区、1个(区级)镇,46个乡(镇),368个村民委员会,4个居民委员会,2496个村民小组,21个居民小组。
2002年4月,县委、县政府决定撤销阳河、铁河、坪堵等6个乡,将全县32个乡镇合并为26个乡镇。至2003年末,辖16镇,10乡,366个行政村,2496个村民小组,4个居民社区。
2011年7月7日,经陕西省政府批准,洋县贯溪镇并入洋州镇,撤湑水镇并入谢村镇,撤窑坪乡并入溢水镇,撤秧田乡并入金水镇,撤石关乡并入黄安镇,撤草庙乡并入磨子桥镇,撤白石乡、四郎乡、长溪乡、八里关乡、桑溪乡、关帝乡乡的建制,相应设镇的建制。
❿ 洋县有多少人口
官方数据截止2014年是44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