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口概况 » 唐绍仪辞职时间是多少

唐绍仪辞职时间是多少

发布时间: 2022-05-05 15:17:04

A. 唐昭仪因为不满意袁世凯无视临时约法行为,于什么时候辞职

1912年6月15日提出辞呈,任总理不足3个月。

B. 中华民国的第一任总理唐绍仪有哪些事迹

民国中有这么一个人,他追随过袁世凯,还是孙中山的好友。

他曾代表中国政府和英国谈判西藏主权,捍卫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他参与了南北和谈,是中华民国建立过程中的推手,就连民国历史上着名的外交家顾维钧都是他的女婿。

他就是中华民国的第一任总理—唐绍仪,后来还为了老百姓去当县长,事迹到新中国都成为了榜样。

抗日战争爆发,日本人占领上海,国民党举国西撤。唐绍仪并没有随着国民党逃走,他只是将自己的子女送走,自己一个人呆在上海。鉴于他的声望和威势,日本人将他列入了“南唐北吴”的汉奸计划,用来以华制华,唐绍仪并没有回应。这时候社会各界得知日本人的计划,纷纷急劝唐绍仪逃离上海,但是唐绍仪也没有回应。

但就是这些蛛丝马迹的线索,引起了蒋介石军统的巨大猜疑。他们分析认为唐绍仪如果出面,就可以成为替代蒋介石的政治巨擘。所以,蒋介石派特务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其刺杀,然而彼时的唐绍仪已经是76岁的高龄了。

为何说是“莫须有”呢?首先,在中日双方的记录中自始至终都没有找到唐绍仪通奸的记录。其次唐绍仪在日本占领上海之后遣散了自己的亲人,如果想投奸,为何要这样?

最后唐绍仪是一个从小就心怀国家民族和民主共和观念的人,哪怕是在他步步高升,得意忘形的时候,都力主捍卫中国的主权。(山东教案和西藏问题)你说这样的人会在晚年时自掘坟墓,晚节不保?就算是要杀人,也应该在查明之后依法处理才对。

蒋介石刺杀唐绍仪终成了一桩历史悬案、一桩历史冤案。他有蒋介石抗日的意图在,我们也难说这个目的是不正确的,但他的手段却是极为毒辣的、残忍的,军统刺客用斧头重重的砍在唐绍仪的头颅上致其死亡。


唐绍仪一个76岁的古稀老人,一定程度上也成了抗日的牺牲品。蒋介石事后还不承认,假模假式给他家属送钱,表彰他的功绩,但当时的明眼人一瞧就知道事情十分蹊跷。为什么在日本人传言要勾搭唐绍仪的时候,唐绍仪就死了呢?这怕不是蒋介石中了日本人的反间计。

直到后来,人们拨开那段历史,才给这段历史“翻了案”。专家学者大多定性唐绍仪之死是“晚节未失,惨遭错杀”。

唐绍仪,这位教员口中具有代表性的旧官僚、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口中极力反对外国人的爱国者,却被“疑似卖国”的罪名刺杀,历史的吊诡莫大于此。

C. 袁世凯逼唐绍仪下台后,用武力逼当时的参议院要通过谁来出任内阁总理

唐绍仪辞职后,袁世凯于1912年6月29日任命陆征祥为国务总理,与袁世凯总统政见不和而辞职,内阁改组随同辞职,初以梁如诒,因参议院否决,由唐绍仪兼代,后任命施为交通总长,辞职,由刘冠雄兼代。未到任,有次长王正廷代理。内阁改组随同辞职。
北洋政府时期历任内阁。
第一任内阁阁员(1912年3月13日-1912年6月27日)

职衔 姓名 上任日期 离任日期
国务总理 唐绍仪 1912年3月13日 1912年6月27日
内务总长 赵秉钧 1912年3月29日 1912年6月29日
财政总长 熊希龄 1912年3月29日 1912年7月14日
外交总长 陆征祥 1912年3月29日
陆军总长 段祺瑞 1912年3月29日
海军总长 刘冠雄 1912年3月29日
司法总长 王宠惠 1912年3月29日 1912年7月14日
教育总长 蔡元培 1912年3月29日 1913年7月14日
交通总长 施肇基 1912年4月8日 1912年6月27日
工商总长 陈其美 1912年3月29日 1913年6月29日
农林总长 宋教仁 1912年3月29日 1913年7月14日

第二任内阁阁员(1912年6月29日-1912年9月22日)

职衔 姓名 上任日期 离任日期
国务总理 唐绍仪 1912年3月13日 1912年6月27日
内务总长 赵秉钧 1912年3月29日 1912年6月29日
财政总长 熊希龄 1912年3月29日 1912年7月14日
外交总长 陆征祥 1912年3月29日
陆军总长 段祺瑞 1912年3月29日
海军总长 刘冠雄 1912年3月29日
司法总长 王宠惠 1912年3月29日 1912年7月14日
教育总长 蔡元培 1912年3月29日 1913年7月14日
交通总长 施肇基 1912年4月8日 1912年6月27日
工商总长 陈其美 1912年3月29日 1913年6月29日
农林总长 宋教仁 1912年3月29日 1913年7月14日

D. 中华民国的首任内阁总理是谁

唐绍仪。
孙中山搞革命。他最初的想法是,象美国那样,搞联盟制。所以辛亥革命其实是各省自己打。然后大家一块来推选总统。
1911年12月,全国的已经革命成功的省,在南京选举出了孙中山为总统,孙中山于是1912年1月1日就任。
孙中山想的是效法美国搞总统制,全国搞联邦制,于是呢,就只设了9部,未设立总理。
但是当时的孙中山面临着一个最大的问题是,清政府还在。并且袁世凯甚至有实力把孙中山的新政府给搞倒。
于是。孙中山就说,如果袁世凯把清政府逼退位了,你承认民国,我就把总统让给你。
就这样,袁世凯很快的就把清政府给搞退位了。正式进入了民国。
这个时候,孙中山害怕袁世凯不拥护民国的法制,于是一是让袁到南京就职。二是他准备给袁世凯挖个坑。搞一个总理。让总理组阁,实权放到总理上,不给总统。
就这样,曾经做为南北议和代理的唐绍仪被孙中山相中了。然后被请到了南京,当上了第一任总理。
后来没当几天,就被袁世凯挤兑的没法再干了。于是就辞职了!

E. 中华民国第一任全体内阁人员(唐绍仪为内阁总理)

北洋政府第一任内阁总理及阁员(1912年3月29日~1912年6月29日)
国务总理唐绍仪广东中山人1912.3.13-1912.6.27因与总统袁世凯政见不合而辞职
内务总长赵秉钧河南临汝人1912.3.29-1912.6.29
财政总长熊希龄湖南凤凰人1912.3.29-1912.7.14
外交总长陆徵祥上海人1912.3.29-
陆军总长段祺瑞安徽合肥人1912.3.29-
海军总长刘冠雄福建闽侯人1912.3.29-
司法总长王宠惠广东东莞人1912.3.29-1912.7.14内阁改组随同辞职
教育总长蔡元培浙江绍兴人1912.3.26-1912.7.14内阁改组随同辞职
交通总长施肇基江苏吴县人1912.4.08-1912.6.27初以梁如浩,因参议院不同意,由唐绍仪兼代,后命施为交通总长,辞职,由刘冠雄兼代
工商总长陈其美浙江吴兴人1912.3.29-1912.6.29未到任,由次长王正廷代理;内阁改组随同辞职
农林总长宋教仁湖南桃源人1912.3.29-1912.7.14内阁改组随同辞职

F. 唐绍仪生平

唐绍仪生于1862年1月2日,珠海人。家有兄弟六个,他排第四。他的父亲叫唐永大,是茶商。唐绍仪幼时跟随父亲在上海读书,也曾经在香港皇仁书院读过。然后12岁公派留学去美国,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19岁回国,在天津水师洋务学堂继续上学,然后在天津的税务衙门当翻译,九品衔。20岁时前往朝鲜,襄助海关事务。22岁时遇到朝鲜甲申政变,结识袁世凯。33岁,被认命为驻朝鲜总领带。36岁时,父亲去世,回国。37岁时,跟随李鸿章,去两广。同年11月,跟随袁世凯去山东,处理外交。39岁,袁世凯升任直隶总督,唐绍仪为天津海关道。在天津时,唐绍仪结识了美国总统胡佛。闹义和团的时候,唐绍仪带家眷躲进了侨民区。42岁时,赴印度,签订《中英续订藏印条约》,为中国从英国人手里保住了西藏。44岁时,升任为税务处会办大臣,致力于收海关控制权。45岁,任奉天巡抚,处理东北的外交。46岁,以密使身份,访问美国,推动中美德联盟。48岁,任邮传部尚书。49岁,辛亥革命爆发,代表清政府与伍廷芳谈判。50岁,任中华民国国务总理。唐绍仪主张内阁制,袁世凯要独揽大权,所以辞职。之后与朋友开公司。54岁,段祺瑞组阁,任外交总长。55岁,参加护法运动,任财政部长。56岁,军政府改为总统制,任七总裁之一。57岁,代表南方护法军政府。58岁,随孙中山,任财政部长。后来仕途起起伏伏,74岁后不再参与政治。76岁时,军统担心唐绍仪被日本人利用,所以将之刺杀于上海家中

G. 辛亥革命的重大事件

1910年 3月21日 孙中山向黄兴提议再次发动广州起义。
1910年 3月 孙中山在旧金山设美洲同盟总会(又称同盟会美国总支部)。
1910年 3月 长沙发生抢米暴动。
1910年 4月 各省请开国会代表发动第二次请原。
1910年 6月16日 湖北革命党人改群治学社为振武学社。
1910年 9月18日 资政院开院。
1910年 10月3日 《民立报》在上海创刊。
1910年 10月11日 国会请愿代表团发起第二次请愿,分别向资政院和载卫上书。
1910年 10月 清廷发布上谕,将预备立宪期限由九年改为五年。
1910年 11月4日 孙中山在槟榔屿召集黄兴、赵声、胡汉民等会议,布置广州起义。
1911年 1月30日 振武学社更名文学社,举蒋翊武为社长。
1911年 1月 同盟会在香港成立统筹部,负责筹划和组织广州起义。
1911年 4月8日 温生才击丝广州将军孚琦,温被捕遇害。
1911年 4月27日 黄兴等发动广州(黄花岗)起义。
1911年 5月8日 清廷组成皇族内阁,以庆新王奕 为总理大臣。
1911年 5月9日 清廷颁布铁路国有政策。
1911年 5月10日 文学社在武昌小朝街设立机关部。
1911年 5月11日 文学会和共进会在武昌召开第一次国体联合会议。6月14日和9月14日又先后就两国体联合再三会议协商。
1911年 5月17日 四川保路同志威风成都正式成立。
1911年 7月31日 宋教仁、谭 黄兴
人凤等在上海成立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
1911年 7月 汉口《大江报》发表《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亡中团者和平也》二短证。大江报馆被查封,报社主笔詹大悲、何海鸣被捕。
1911年 8月13日 林冠慈、陈敬岳在广州炸伤李准。
1911年 8月 四川保路同志会在成都及附近各州县发动罢市、罢课。
1911年 9月7日 四川总督赵尔丰诱捕蒲殿俊、罗纶等,枪杀请愿群众,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成都血案”。
1911年 9月24日 文学社和共进会联合大会在武昌召开,讨论通过“起义计划”。
1911年 9月25日 孙武等在汉口俄租界宝善里调配炸药,不慎引爆。蒋翊武等在武昌小朝街机关部决定当夜起义。
1911年 10月10日 凌晨,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就义。晚,武昌起义爆发,经过一夜激战,起义军占领武昌全城。
1911年 10月11日 湖北军政府成立,举清军协统黎元洪为都督。是日晚,汉阳,汉口驻军起义。
1911年 10月12日 辛亥革命历史照片(20张)清廷谕令荫昌、萨镇冰率水陆两前赴鄂镇压起义。 1911年 10月12日 孙中山在美国获悉武昌起义,“决意先从外交方面致力”,而后归国。 1911年 10月14日 清廷下韶起用袁世凯为湖广总督,督办对武昌起义的“剿抚事宜”。 1911年 10月18日 驻汉口各外国领事馆宣告“严守中立”。到同月22日驶抵武汉江面的英、德、美等国军舰达二十艘。
1911年 10月18日 民军进攻汉口刘家庙。阳夏战争开始。
1911年 10月22日 长沙起义,成立湖南军政府,举焦达峰、陈作新为正、副都督。
1911年 10月22日 西安起义。27日成立秦陇复汉军政府,以张夙为大统续。
1911年 10月23日 九江起义。次日成立九江军政分府。
1911年 10月25日 李沛基炸死新任广州将军凤山。
1911年 10月27日 黄兴、宋教仁等从上海乘轮抵武昌,黄旋赴汉口前线督战。
1911年 10月28日 湘军第1协王隆中部率领首批援鄂军1700多人出师援鄂
1911年 10月28日 王部于11月4日开抵武昌。后另有甘兴典等部湘军援鄂。
1911年 10月29日 太原 邹容和革命军
起义,成立山西军政府,举阎锡山为都督。
1911年 10月30日 昆明“重九”起义。11月3日成立云南军政府,举蔡锷为都督。
1911年 10月30日 载丰以宣统帝名义下诏“罪己”,并开放党禁,赦免党人。
1911年 10月31日 南昌起义。11月1日成立江西军政府,举吴介璋为都督。
1911年 10月31日 湖南发生兵变,焦达峰、陈作新被杀,谭延闿继任都督。
1911年 11月1日 清军攻占汉口,民军退守汉阳、武昌。
1911年 11月1日 皇族内阁辞职。清廷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
1911年 11月3日 都督黎元洪任黄兴为战时总司令。黄兴等随即往汉阳设战时总司令部。 1911年 11月3日 贵阳起义。次日成立大汉贵州军政府,以杨盖诚为都督;另设枢密院,以张百麟为院长。
1911年 11月3日 陈其美、李燮和等发动上海起义。6日成立沪军都督府,举陈其美为都督。 1911年 11月3日 河南革命党人数十人被捕遇害,计划于次日发动的开封起义流产。
1911年 11月4日 杭州起义。7日成立浙江军政府,以汤寿潜为都督。
1911年 11月5日 苏州和平光复,成立江苏都督府,巡抚程德全改称都督。
1911年 11月5日 吴禄贞在山西娘子关与阎锡山等会晤,议组燕晋联军,准备举兵直捣北京。 1911年 11月7日 广西宣布独立,改抚署为军政府,以巡抚沈秉为都督。
1911年 11月7日 吴禄贞被袁世凯派人暗杀于石家庄。
1911年 11月7日 安徽宣布独立,成立军政府,推巡抚朱家宝为都督。
1911年 11月8日 黎元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洪都督电起义各省,请派代表到武昌会议组织临时政府。
1911年 11月9日 广东独立,推两广总督张鸣岐为都督;因张逃,复推胡汉民为都督。 1911年 11月9日 福州起义。11改督署为福建都督府,推孙道仁为都督。
1911年 11月9日 苏、渐都督联电沪督,倡议于上海设立临时会议机关。沪督陈其美随即于13日通电各省,请派代表赴沪筹组临时政府。
1911年 11月11日 袁世凯派蔡廷斡、刘承恩等人武昌诱和。
1911年 11月11日 海容、海琛、海筹等舰自汉口前线下驶九江,宣告反正。
1911年 11月12日 奉天国民保安会成立,东三省总督赵尔巽被举为会长。16、17日吉林、黑龙江国民保安会相继成立。
1911年 11月12日 镜清、保民等十余舰在镇江起义。
1911年 11月13日 袁世凯在北京就内阁总理职。
1911年 11月13日 山东宣布独立,以巡抚孙宝琦为都督。
1911年 11月13日 孙于同月24日宣布取消独立。浙江、江苏、镇江、福建、山东、湖南、上海七处代表在沪集合,成立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
1911年 11月16日 黄兴指挥民军自汉阳反攻汉口,次日败退汉阳。
1911年 11月22日 重庆宣告独立,成立蜀军政府,以张培爵为都督。
1911年 11月24日 江浙联军会攻南京。
1911年 11月26日 入川鄂军在资州起义,杀端方,回师湖北。
1911年 11月27日 成都和平独立,宣告四川地方自治,成立大汉四川军政府,以咨询局议长蒲殿俊为都督。
1911年 11月27日 黎元洪电各省都督,告以汉阳失守,请速派兵来援。
1911年 11月28日 各 袁世凯省代表会在汉口英租界顺昌洋行开第一次会议,议决临时政府成立以前,由鄂军政府代行中央军政府职权。
1911年 12月1日 鄂军政府与袁世凯签订停战协议。
1911年 12月2日 江浙联军攻克南京。
1911年 12月2日 各省代表会正式通过《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1911年 12月3日 各省代表会议决临时政府设于南京。
1911年 12月4日 留沪各省代表开共和联合会大会,举黄兴为大元帅、黎元洪为副元帅,并推大元帅组织临时政府。
1911年 12月4日 各省代表会议决议和条款四条,以伍廷芳为代表与袁世凯议和。
1911年 12月5日 清廷授袁世凯为议和全权大臣,袁次日派唐绍仪为全权代表南下议和。 1911年 12月7日 海军开代表会,公举程壁光为海军总司令。海军全部反正。
1911年 12月12日 十四省代表齐集南京开会。
1911年 12月17日 各省代表会改举黎元洪为大元帅、黄兴为副元帅。
1911年 12月18日 “南北和谈”在上海英租界南京路议事厅开始举行。
1911年 12月20日 六国驻沪总领事照会南、北和谈代表速定和议。
1911年 12月25日 孙中山归国抵上海。
1911年 12月25日 各省代表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会在南京开正式选举临时大总统会,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1年 12月29日 南北议和代表在上海达成召开国民会议公决“国体”协议。
1911年 12月29日 袁世凯拒绝接受“南北和谈”商订的国民会议召集办法。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袁世凯准唐绍仪辞职,并电告伍廷芳以后直接电商南北和谈事宜。
1912年 1月2日 直隶滦州新军起义。
1912年 1月2日 南京临时政府正式成立。

H. 清末民初 有哪些名人 如,唐绍仪等 列举名称和成名事迹

唐绍仪是清末民初着名的政治活动家、外交家,清政府总理总办、山东大学(时称山东大学堂)第一任校长,中华民国首任内阁总理 ,国民党政府官员。曾任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校长。 1874年,被清政府选派到美国留学。1881年,被召回国,入天津水师附设的洋务学堂读书。1885年,到天津税务衙门任职。随后被派往朝鲜办理税务,成为清政府驻朝鲜大臣袁世凯的书记官和得力助手。 1904年,以清政府议藏约全权大臣身分,先后两次与英国办理交涉,签订《续订藏印条约》,使英国确认中国对西藏地方的领土主权。武昌起义后,充当袁世凯内阁全权代表,于1911年底,开始与民军全权代表伍廷芳举行议和谈判,达成在湖北、陕西、安徽、江苏、奉天等地的停战协定。后继续与伍廷芳秘密磋商关于清帝退位的优待办法,以及孙中山的辞职和由袁世凯继任的各项问题。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为第一任内阁总理。经孙中山同意,他加入了同盟会。 1912年3月,到南京组织新内阁,4月迁往北京。唐力图推行责任内阁制,同袁世凯的意图不能相容,被迫弃职离京。 1917年参加广州护法军政府,任财政总长,后为七总裁之一。曾参与与北京政府代表举行的议和谈判。1920年后退居家乡。1931年5月,任广州国民政府常务委员。 九一八事变后,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国民政府委员。1932年任西南政务委员会常务委员,兼中山县县长。日本侵占上海、南京后,策动其出任伪政权首脑,未成事实。1938年9月30日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于上海。
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1881年唐绍仪归国后,被派往天津的洋务学堂读书。
1885年进入天津税务衙门任职,1889年底被委任为驻龙山商务委员,即驻朝鲜汉城领事,在任上表现出干练的外交才能。在朝鲜期间,唐绍仪与当时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的袁世凯建立友谊。 1896年10月,清朝政府正式委任唐绍仪为中国驻朝鲜总领事。1898年9月,唐绍仪因奔父丧返国,结束其出使朝鲜近10年的外交生涯。 1901年,袁世凯擢升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他重用唐绍仪为天津海关道。唐绍仪在任期间,办理接收八国联军分占的天津城区、收回秦皇岛口岸管理权等事务,成就斐然,令同僚们刮目相看。袁世凯亦上奏朝廷,称赞唐绍仪出色的表现和能力。 1904年,清朝政府任唐绍仪为全权议约大臣,赴印度与英国代表谈判有关西藏问题。唐绍仪坚持民族立场,运用灵活的外交手段,力主推翻英国与西藏地方政府签订的所谓《拉萨条约》,挫败了英国妄图将西藏从中国领土中分割出去的阴谋。1906年4月,中英签订《续订印藏条约》,虽然英国取得从印度架设电线通往西藏已开商端口的特权,但也不得不承认中国对西藏的领土主权。 唐绍仪在西藏问题谈判中的成就,使他晋升为外务部右侍郎。此后,唐绍仪参与主持中日、中俄关于东北问题的谈判。在客观条件十分不利的情况下,他力争避免损失过多的权益,抑制了日本在东北扩张侵略的野心,并完全拒绝了俄国企图保留在东北利益的要求。 自1906年起,唐绍仪先后被委任为全国铁路总公司督办、税务处会办大臣、邮传部左侍郎。他主持路政后,着力扩大我国在外资铁路中的行政管理权和挽回铁路借款方面的损失。由于他的力争,沪宁铁路的续借款由原定的9折改为9.55折,总管理处由原来华员2人、洋员3人组成改为只设华员总办1人,洋员在总办主管下分理部门职能。在广九铁路合约的谈判中,唐绍仪把用人用款之权从英国人手中争回,由两广总督一手经理。 唐绍仪是近代第一位致力于收回海关控制权的人。1906年,他以税务处会办大臣之职主持全国税务总署的工作,上任伊始,他即宣称:“此次奉命办理海关税务,实为收回税权之一大关键,且海关为中国海关,聘用洋员自应归中国节制。今虽时事艰难,无所措手,亦当力任其难。”唐国仪在税务部署成立之时,即电召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及各关税务司到京城听训。过去垄断海关税务司职位数十年的洋员,如今不得不收敛其威风,在税务处会办大臣的统辖下办事了。 1907年,唐国聘任奉天巡抚,并负责东北地区的对外交涉。他企图引进英、美资本,修筑一条贯穿东北全境的铁路,以制约日本,但英商在日本的抗议下退缩了,唐绍仪又打算联美制日,计划依赖美国资本开发东北来遏制日本。翌年,美国以部分庚子赔款退还中国政府,唐被派为专使,赴美活动。在美期间,他鼓动美国财团到东北投资,并以考察财政为名,访问欧洲日本等八国。但日本拉拢美国抢先签订日美协议,使唐绍仪的计划落空。1910年,唐绍仪曾一度被任命为邮传部尚书,但不久即辞职。 武昌起义爆发后,清廷起用袁世凯为总理大臣。唐绍仪聘任袁内阁的全权代表,赴上海与南方民军总代表伍廷芳谈判议和。他在和谈中未尽袁世凯之意,并劝袁迎遂南方之意将谈判地点设于上海,以“清廷不足保全,而共和应当推动”为自己参加议和的指导思想。唐绍仪在议和过程中坚持“拥袁共和”的方针,对南方作出了很大的让步。由于南北双方代表共同努力,终于达成了确定共和体制、优待清室、推举袁世凯为大总统的协议。 唐绍仪少年留美,已接受民主共和思想的熏陶。民国初年,唐绍仪的思想立场更向民主共和方面转变,他由黄兴、蔡元培介绍,并由孙中山监誓,加入了同盟会,。当酝酿新政府总理人选时,唐得到革命人和袁世凯的推选及任命,成为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唐绍仪于1912年3月25日到南内阁,4月迁往北京。唐出任总理之初,本抱有极大的政治抱负。他挑选宋教仁、蔡元培、陈其美等同盟会骨干成员入阁、担任农林、教育、工商总长,使同盟会会员在政府中占据多数,被称为“同盟会中心内阁”。唐绍仪勤于公务,注重办事效率,使政府呈现一派新气象。 袁世凯习性大权独揽,对唐绍仪推行责任内阁制,“事事咸恪遵约法”甚为不满,在用人、财政、遵守《临时约法》规定的总理附署权等问题上,两人的裂痕加深。唐绍仪主张“民国用人,务贵新不贵旧”,拒绝袁系赵秉钧(为内阁内务总长)私自安排北洋旧人入阁,赵竟以辞职相威胁。在筹款方面,唐绍仪拒绝英、美、德、法四国银行团提出监督中国财政的无理要求,引起了袁世凯和财政总长及四国银行团的合伙攻击。王芝祥督直事件最终导致了唐绍仪与袁世凯分道扬镳。1912年6月初,直隶省议会选举王芝祥(适加入同盟会)为直隶都督,袁世凯不予承认,并抛开总理附署权,公布另任命令。唐绍仪见《临时约法》已遭到破坏,“彻悟袁之种种行为,存心欺骗民党”,遂于6月15日愤而提出辞呈,时任总理不足3个月。 此后,唐绍仪寓居上海数年,与人集资创办金星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自任董事长,但他仍密切关注着政治舞台。1913年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唐绍仪予以强烈的谴责,并拒绝袁世凯拉拢其复任北洋军阀政府总理。1915年,袁世凯复辟,唐绍仪与蔡元培、汪精卫联名致电,警告袁“取消帝制野心,并辞职以谢天下”。护国军兴起后,唐绍仪再次致电袁世凯,劝其退位。 1916年6月,袁世凯暴毙。黎元洪继任总统,但皖系军阀段祺瑞大权在握。唐绍仪力主恢复旧约法和国会,站在孙中山革命派的立场上,多次拒绝北洋军阀的拉拢利诱。 1917年8月,唐绍仪南下参加护法运动,被孙中山任命为护法军政府财政总长。滇桂军阀排挤孙中山,唐绍仪曾进行过调和。军政府改组后,唐绍仪为七总裁之一,但因孙中山辞职赴上海,唐亦未莅任。 唐绍仪
1919年初,北洋军阀政府与护法军政府谈判议和,唐绍仪担任南方总代表。他维护孙中山的护法旗帜,但其主张被北方代表拒绝,同时也为把持南方军政府的桂系军阀所不容,被撤掉总代表之职。南北和历时年余,终未达成协议。 五四运动时期,唐绍仪表现出爱国热情,通电北洋军阀政府表示支持爱国学生。他去电巴黎,要求出席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他的女婿顾维钧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1920年6月,唐绍仪与孙中山等在上海通电反对桂系军阀,正式脱离军政府,赴上海坚持斗争。11月,桂系军阀势力被驱逐出广东,唐随孙中山回到广州,重建军政府。但此时唐绍仪与孙中山的政治主张已发生分歧,唐认为孙中山的理想太高,难以实现,且孙所制定的总统制与他的政党政治和责任内阁制理想亦不符。他拒绝出任军政府财政总长一职,在政治上表现消沉,寓居上海闭门不出。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唐绍仪挂名为中国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和国府委员。1929年,他就任中山县训政实施委员会主席,在就职词中表示要用25年的时间,“将中山县建设成为全国各县的模范”。1931年3月16日,唐兼任中山县县长,集中精力实施建设模范县的计划。该计划包括基本建设、发展实业、加强农渔业和乡村建设、引进外资和发展教育诸方面,而以开辟唐家无税商港为重点。他多次邀请粤省要人和专家前往唐家湾考察,还编印《中山县发展大纲》,散发到港澳和海外,想方设法从各方面筹集奖金。他在任上比较注意为政清廉,革除官吏衙门陋习,并微服察访,及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有“布衣县长”之称。但唐绍仪遭到广东军阀陈济棠的排挤,1934年10月,陈济棠通过亲信在中山唆使县兵以索饷为名发动哗变,包围唐绍仪的寓所,逼其去职。 1931年“宁粤分裂”时,唐绍仪参加了汪精卫等人在广州组织的反蒋联盟,后任国民政府西南政务委员会五常委之一。1936年,陈济棠发动六一事变,公开与南京国民政府对抗,唐绍仪站在蒋介石一边,在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上提议撤销国民党中执委西南执行部和国民政府西南政务委员会等机关,从而促使陈济棠兵败下台,事后,唐绍仪举起家寓居上海,未再参与政治。 抗日战争爆发后,唐绍仪发表了支持抗战的言论,冯自由认为唐是自卢沟桥事变后,“主张抗战最力之一人”。上海沦陷后,唐将妻室子女送往香港,自己仍留居上海,国民党对其只身滞留上海甚不放心,蒋介石、孔祥熙等不断派人游说,并以官衔及津贴笼络,希望他保持晚节,不要为敌所用。广东的抗日组织也派出代表劝唐离开此地,但他不从。与此同时,唐绍仪周围的一些亲友,却在打着他的旗号从事汉奸活动。日本亦有一个所谓“南唐北吴”计划。日本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还组织了一个对华特别委员会,负责做唐绍仪、吴佩孚的工作。 1932年任西南政务委员会常务委员,兼中山县县长。日本侵占上海、南京后,策动其出任伪政权首脑,未成事实。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唐绍仪未转移后方,滞留上海。蒋介石为不让唐绍仪为日本所利用,授意国民政府军统特务于1938年9月30日在唐绍仪上海寓所将其刺杀。
编辑本段被刺始末
抗战初期,唐绍仪曾秉承蒋介石的旨意与日本人密谈谋和条件。上海沦陷后,唐绍仪将妻室子女送往香港,自己没有西撤,仍留居上海法租界福开森路(今武康路40号)。 由于他的政治声望引起敌伪的注意,故被视为“以华制华”傀儡的最佳猎物。日本有了一个所谓“南唐北吴”计划,日本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还组织了一个对华特别委员会,负责做唐绍仪、吴佩孚的工作,计划由唐组织全国性伪政府,取蒋介石地位而代之。日本许多特务首脑如谷正文、土肥原贤二等和汉奸陈中孚、温宗尧等频繁往来于唐府。于是当时上海、广州等地盛传日敌拟利用唐绍仪、陈中孚、温宗尧等组织华中伪政府,因而广州抗敌后援会于1938年3月上旬去电唐绍仪,请其脱离恶势力的包围,刻日南归,唐不予答复。到了3月19日,广州各界人士及社团在省民众教育馆二楼开会,会上由广州市各社会团体联衔电催唐绍仪南归,电文说:“请公善保晚节,否则自堕名誉,遗臭万年”,并汇去旅费2万元。唐仍置之不理,旅费也不肯收。唐绍仪是历经政治风云、老于世故的成熟政治人物,对于自己出处的荣辱得失,是有充分考虑的;但是又以身居日寇包围中的孤岛上海而不愿得罪任何一方,便采取与各方暧昧不明的态度,这就不能不引起多方揣测,置自身于险境。[1] 1938年9月28日上午,日本特务土肥原贤二在唐绍仪女婿岑德广的带领下,亲自赴唐宅长谈,拉拢唐出山。潜伏于上海的国民党军统特务侦知此事后,i汇报给重庆方面,蒋介石指示军统局负责人戴笠派一得力人员到上海把唐绍仪除掉。戴笠派赵理君赴沪暗杀唐绍仪。赵理君,四川人,黄埔军校毕业生,是戴笠最信任的人之一。[1] 赵理君从各方面探询唐绍仪的情况,从唐的亲友来往之中,得悉唐绍仪喜爱古玩,经常驱车往古玩店购置古瓷器、古铜器之类,曾在某古玩店看中一个古瓷瓶,该店老板索价伪币10万元,唐认为要价太高,未成交易。赵理君得知后,即出重价将此瓶购置到手,伪装该店之跑街伙计,携带此瓶亲自送到环龙路唐公馆,由门口警卫人员(保镖者)转报,唐绍仪在会客室接见赵理君。赵又详述这个古瓶的特点,并云还有一个古瓷瓶比这个瓶的色彩还要好,年代更早,价钱并不比这个瓶高,若要看的话,请指定时间,再亲自送来。唐很高兴地告知赵理君在某日下午送来。赵此次来,已观察清楚唐的住宅情况,唐之会客室门外亦有一个保镖人员,以保护唐之安全。赵理君回到住地后,即召集亲信人员,商讨如何下手,既可以完成刺死唐的任务,又可以安全逸去。研究结果,决定特制一柄锋利的短斧,由赵理君亲自动手,并准备多辆小坐车在唐之住宅周围警戒,以防意外。准备妥当后,赵即按照后绍仪指定的时间携带两个古瓷瓶到唐之公馆,又在会客室与唐见面。 唐绍仪看到古董花瓶后很高兴,戴上老花眼镜,把瓷瓶拿在手中详细鉴别,究竟哪一个瓷瓶的年代久,色彩好。并云:“这一次拿来的一个,确实比那一个好,一经比较,优劣立见。”观察再三,爱不释手。赵理君认为时机已至,即靠近唐绍仪身旁,伪装与唐一同鉴别瓷瓶,即刻用右手从裤袋中抽出利斧,照准后绍仪后颈猛力砍去,唐绍仪立时毙命。赵理君杀死唐后,即将两个瓷瓶收拾好,离开会客室,轻手轻脚地又把会客室门关好,从容告知会客室门外之保镖说:“老太爷在会客室等我,我去再拿几个更好的古瓶请主席挑选,请你稍微等待一下,我马上即来。”赵即很快走出,与在唐宅外边守候人员乘车逃逸。等待仆人发现唐绍仪实刺,急忙将人事不知的唐绍仪送往医院抢救,但因流血过多,且年迈体衰而死。[1] 消息传出后,上海舆论一时大哗。有人怀疑唐为日本人所刺,有人怀疑是国民党特务所为,为掩人耳目,1938年10月5日,重庆方面以国民政府主席林森、行政院长孔祥熙等名义,特地颁布《唐绍仪褒扬令》,同时拨付治丧费5000元,并令将唐氏生平事迹“宣付国史”。国史馆撰写的《唐绍仪传》,称唐晚年被日本人拉拢,要其充当傀儡,“终不肯出”。[1] 据称唐被送附近的广慈医院抢救,于次日凌晨3:50气绝。唐遇刺后,一些国民党元老十分不满没有掌握唐失节确证,就将其杀害。蒋介石下令付治丧费五千元,并将唐生平事迹存付国史馆,以平息风波。
姓吴的:(清末)
吴佩孚 吴玉章 清末状元吴鲁 清末书画家吴昌硕 清末巨富吴炳建

I. 唐绍仪其人

唐绍仪(1862-1938),汉族,又名绍怡,字少川,1862年1月2日生于广东珠海唐家镇唐家村,是清末民初着名政治活动家、外交家。自幼到上海读书,1874年官派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1881年归国。曾任驻朝鲜汉城领事、驻朝鲜总领事、清末南北议和北方代表、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等,为中国主权、外交权益及推进民主共和作出了重要贡献。与孙中山政见分歧后,政治消沉,后任中山县长。上海沦陷后,与各方暧昧不明,引起多方揣测,置自身于险境。盛传日敌拟利用绍仪等组织华中伪政府,蒋介石下令戴笠派特务赵理君于1938年9月30日将其杀害于家中。
唐绍仪是清末民初着名的政治活动家、外交家,清政府总理总办、山东大学(时称山东大学堂)第一任校长,中华民国首任内阁总理 ,国民党政府官员。曾任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校长。 1874年,被清政府选派到美国留学。1881年,被召回国,入天津水师附设的洋务学堂读书。1885年,到天津税务衙门任职。随后被派往朝鲜办理税务,成为清政府驻朝鲜大臣袁世凯的书记官和得力助手。 1904年,以清政府议藏约全权大臣身分,先后两次与英国办理交涉,签订《续订藏印条约》,使英国确认中国对西藏地方的领土主权。武昌起义后,充当袁世凯内阁全权代表,于1911年底,开始与民军全权代表伍廷芳举行议和谈判,达成在湖北、陕西、安徽、江苏、奉天等地的停战协定。后继续与伍廷芳秘密磋商关于清帝退位的优待办法,以及孙中山的辞职和由袁世凯继任的各项问题。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为第一任内阁总理。经孙中山同意,他加入了同盟会。 1912年3月,到南京组织新内阁,4月迁往北京。唐力图推行责任内阁制,同袁世凯的意图不能相容,被迫弃职离京。 1917年参加广州护法军政府,任财政总长,后为七总裁之一。曾参与与北京政府代表举行的议和谈判。1920年后退居家乡。1931年5月,任广州国民政府常务委员。 九一八事变后,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国民政府委员。1932年任西南政务委员会常务委员,兼中山县县长。日本侵占上海、南京后,策动其出任伪政权首脑,未成事实。1938年9月30日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于上海。
抗战初期,唐绍仪曾秉承蒋介石的旨意与日本人密谈谋和条件。上海沦陷后,唐绍仪将妻室子女送往香港,自己没有西撤,仍留居上海法租界福开森路(今武康路40号)。 由于他的政治声望引起敌伪的注意,故被视为“以华制华”傀儡的最佳猎物。日本有了一个所谓“南唐北吴”计划,日本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还组织了一个对华特别委员会,负责做唐绍仪、吴佩孚的工作,计划由唐组织全国性伪政府,取蒋介石地位而代之。日本许多特务首脑如谷正文、土肥原贤二等和汉奸陈中孚、温宗尧等频繁往来于唐府。于是当时上海、广州等地盛传日敌拟利用唐绍仪、陈中孚、温宗尧等组织华中伪政府,因而广州抗敌后援会于1938年3月上旬去电唐绍仪,请其脱离恶势力的包围,刻日南归,唐不予答复。到了3月19日,广州各界人士及社团在省民众教育馆二楼开会,会上由广州市各社会团体联衔电催唐绍仪南归,电文说:“请公善保晚节,否则自堕名誉,遗臭万年”,并汇去旅费2万元。唐仍置之不理,旅费也不肯收。唐绍仪是历经政治风云、老于世故的成熟政治人物,对于自己出处的荣辱得失,是有充分考虑的;但是又以身居日寇包围中的孤岛上海而不愿得罪任何一方,便采取与各方暧昧不明的态度,这就不能不引起多方揣测,置自身于险境。[1] 1938年9月28日上午,日本特务土肥原贤二在唐绍仪女婿岑德广的带领下,亲自赴唐宅长谈,拉拢唐出山。潜伏于上海的国民党军统特务侦知此事后,i汇报给重庆方面,蒋介石指示军统局负责人戴笠派一得力人员到上海把唐绍仪除掉。戴笠派赵理君赴沪暗杀唐绍仪。赵理君,四川人,黄埔军校毕业生,是戴笠最信任的人之一。[1] 赵理君从各方面探询唐绍仪的情况,从唐的亲友来往之中,得悉唐绍仪喜爱古玩,经常驱车往古玩店购置古瓷器、古铜器之类,曾在某古玩店看中一个古瓷瓶,该店老板索价伪币10万元,唐认为要价太高,未成交易。赵理君得知后,即出重价将此瓶购置到手,伪装该店之跑街伙计,携带此瓶亲自送到环龙路唐公馆,由门口警卫人员(保镖者)转报,唐绍仪在会客室接见赵理君。赵又详述这个古瓶的特点,并云还有一个古瓷瓶比这个瓶的色彩还要好,年代更早,价钱并不比这个瓶高,若要看的话,请指定时间,再亲自送来。唐很高兴地告知赵理君在某日下午送来。赵此次来,已观察清楚唐的住宅情况,唐之会客室门外亦有一个保镖人员,以保护唐之安全。赵理君回到住地后,即召集亲信人员,商讨如何下手,既可以完成刺死唐的任务,又可以安全逸去。研究结果,决定特制一柄锋利的短斧,由赵理君亲自动手,并准备多辆小坐车在唐之住宅周围警戒,以防意外。准备妥当后,赵即按照后绍仪指定的时间携带两个古瓷瓶到唐之公馆,又在会客室与唐见面。 唐绍仪看到古董花瓶后很高兴,戴上老花眼镜,把瓷瓶拿在手中详细鉴别,究竟哪一个瓷瓶的年代久,色彩好。并云:“这一次拿来的一个,确实比那一个好,一经比较,优劣立见。”观察再三,爱不释手。赵理君认为时机已至,即靠近唐绍仪身旁,伪装与唐一同鉴别瓷瓶,即刻用右手从裤袋中抽出利斧,照准后绍仪后颈猛力砍去,唐绍仪立时毙命。赵理君杀死唐后,即将两个瓷瓶收拾好,离开会客室,轻手轻脚地又把会客室门关好,从容告知会客室门外之保镖说:“老太爷在会客室等我,我去再拿几个更好的古瓶请主席挑选,请你稍微等待一下,我马上即来。”赵即很快走出,与在唐宅外边守候人员乘车逃逸。等待仆人发现唐绍仪实刺,急忙将人事不知的唐绍仪送往医院抢救,但因流血过多,且年迈体衰而死。[1] 消息传出后,上海舆论一时大哗。有人怀疑唐为日本人所刺,有人怀疑是国民党特务所为,为掩人耳目,1938年10月5日,重庆方面以国民政府主席林森、行政院长孔祥熙等名义,特地颁布《唐绍仪褒扬令》,同时拨付治丧费5000元,并令将唐氏生平事迹“宣付国史”。国史馆撰写的《唐绍仪传》,称唐晚年被日本人拉拢,要其充当傀儡,“终不肯出”。[1] 据称唐被送附近的广慈医院抢救,于次日凌晨3:50气绝。唐遇刺后,一些国民党元老十分不满没有掌握唐失节确证,就将其杀害。蒋介石下令付治丧费五千元,并将唐生平事迹存付国史馆,以平息风波。

J. 关于辛亥革命的知识有谁知道

辛亥革命(Revolution)作为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使共和观念深入社会中上层人士思想中。较早见诸记载的“辛亥革命”一词,出自署名为渤海寿臣者的《辛亥革命始末记》。此书出版于1912年6月,收录了1911年10月11日至1912年2月12日间的各报章事关革命的报道。同年,以“辛亥革命”为书名的,还有署名草莽余生编辑出版的《辛亥革命大事录》,张绍曾为该书作序,指出草莽余生为廖少游。廖少游又名廖宇春,在辛亥革命期间奔走南北议和,阅历广泛,“特就昔日所历之境,所与之役,与夫见闻……抄集成册。始八月十八壬子迄十二月二十六日庚子,凡百有八日”。其起止时间换算成公历为1911年10月9日至1912年2月13日,所述辛亥革命时限与《辛亥革命始末记》基本相合。上述两书所载事实,都发生于农历辛亥年,称之为辛亥革命十分相宜。 但在民国初年武昌起义战斗照片(19张),辛亥革命一词使用并不广泛,称呼辛亥年武昌起义至清帝退位这段史事的词汇,名目繁多。民初的报章,如《申报》、《大公报》以及政府公报中,“武昌首义”、“共和成立”、“民国肇生”、“辛亥之役”等名词连篇累牍,而“辛亥革命”极为罕见。即便是孙中山先生,在民初言及辛亥革命时所用名词也没有一定之规。就任临时大总统期间,以孙中山名义发布的公文中,有“武汉首义”、“民国缔造”、“民国光复”、“革命”等说法。1917年孙中山在汕头各界欢迎会上,追述革命历程,称“一次革命,起于武昌,为推翻满清之专制。二次革命,则在南京,为袁世凯暗杀宋教仁而起。”不见直书“辛亥革命”,而“二次革命”之说至今仍然沿用。 在20年代前后,“辛亥革命”的使用开始升温且影响日广。1919年8月,毛泽东在《湘江评论》中连载《民众的大联合》政论长文,使用了“辛亥革命”一词,并就其内涵有过精炼的阐述。1921年10月梁启超以《 武昌起义油画
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为题,发表演讲,诠释了辛亥革命内涵。第一次国共合作初始,陈独秀撰写《辛亥革命与国民党》,专门探讨革命失败的原因,“辛亥革命”渐成专有名词。 随着北伐的节节胜利,在有关纪念中,“辛亥革命”字样出现得特别频繁。1927年双十前夕,中国国民党中央制定了宣传大纲,第一条就是“继续辛亥革命的精神,矫正辛亥革命的缺陷”。1930年7月10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100次常务会议通过了《革命纪念日简明表》和《革命纪念日史略及宣传要点》,以制度的形式明确规定了对辛亥革命的纪念,此后“辛亥革命”人所共知,遂成流行词汇,以迄于今。[1]
编辑本段年表
孙中山在紫金山祭奠朱元璋
1910年 3月21日 孙中山向黄兴提议再次发动广州起义。 1910年 3月 孙中山在旧金山设美洲同盟总会(又称同盟会美国总支部)。 1910年 3月 长沙发生抢米暴动。 1910年 4月 各省请开国会代表发动第二次请原。 1910年 6月16日 湖北革命党人改群治学社为振武学社。 1910年 9月18日 资政院开院。 1910年 10月3日 《民立报》在上海创刊。 1910年 10月11日 国会请愿代表团发起第二次请愿,分别向资政院和载卫上书。 1910年 10月 清廷发布上谕,将预备立宪期限由九年改为五年。 1910年 11月4日 孙中山在槟榔屿召集黄兴、赵声、胡汉民等会议,布置广州起义。 1911年 1月30日 振武学社更名文学社,举蒋翊武为社长。 1911年 1月 同盟会在香港成立统筹部,负责筹划和组织广州起义。 1911年 4月8日 温生才击丝广州将军孚琦,温被捕遇害。 1911年 4月27日 黄兴等发动广州(黄花岗)起义。 1911年 5月8日 清廷组成皇族内阁,以庆新王奕 为总理大臣。 1911年 5月9日 清廷颁布铁路国有政策。 1911年 5月10日 文学社在武昌小朝街设立机关部。 1911年 5月11日 文学会和共进会在武昌召开第一次国体联合会议。6月14日和9月14日又先后就两国体联合再三会议协商。 1911年 5月17日 四川保路同志威风成都正式成立。 1911年 7月31日 宋教仁、谭 黄兴
人凤等在上海成立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 1911年 7月 汉口《大江报》发表《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亡中团者和平也》二短证。大江报馆被查封,报社主笔詹大悲、何海鸣被捕。 1911年 8月13日 林冠慈、陈敬岳在广州炸伤李准。 1911年 8月 四川保路同志会在成都及附近各州县发动罢市、罢课。 1911年 9月7日 四川总督赵尔丰诱捕蒲殿俊、罗纶等,枪杀请愿群众,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成都血案”。 1911年 9月24日 文学社和共进会联合大会在武昌召开,讨论通过“起义计划”。 1911年 9月25日 孙武等在汉口俄租界宝善里调配炸药,不慎引爆。蒋翊武等在武昌小朝街机关部决定当夜起义。 1911年 10月10日 凌晨,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就义。晚,武昌起义爆发,经过一夜激战,起义军占领武昌全城。 1911年 10月11日 湖北军政府成立,举清军协统黎元洪为都督。是日晚,汉阳,汉口驻军起义。 1911年 10月12日 辛亥革命历史照片(20张)清廷谕令荫昌、萨镇冰率水陆两前赴鄂镇压起义。 1911年 10月12日 孙中山在美国获悉武昌起义,“决意先从外交方面致力”,而后归国。 1911年 10月14日 清廷下韶起用袁世凯为湖广总督,督办对武昌起义的“剿抚事宜”。 1911年 10月18日 驻汉口各外国领事馆宣告“严守中立”。到同月22日驶抵武汉江面的英、德、美等国军舰达二十艘。 1911年 10月18日 民军进攻汉口刘家庙。阳夏战争开始。 1911年 10月22日 长沙起义,成立湖南军政府,举焦达峰、陈作新为正、副都督。 1911年 10月22日 西安起义。27日成立秦陇复汉军政府,以张夙为大统续。 1911年 10月23日 九江起义。次日成立九江军政分府。 1911年 10月25日 李沛基炸死新任广州将军凤山。 1911年 10月27日 黄兴、宋教仁等从上海乘轮抵武昌,黄旋赴汉口前线督战。 1911年 10月28日 湘军第1协王隆中部率领首批援鄂军1700多人出师援鄂 1911年 10月28日 王部于11月4日开抵武昌。后另有甘兴典等部湘军援鄂。 1911年 10月29日 太原 邹容和革命军
起义,成立山西军政府,举阎锡山为都督。 1911年 10月30日 昆明“重九”起义。11月3日成立云南军政府,举蔡锷为都督。 1911年 10月30日 载丰以宣统帝名义下诏“罪己”,并开放党禁,赦免党人。 1911年 10月31日 南昌起义。11月1日成立江西军政府,举吴介璋为都督。 1911年 10月31日 湖南发生兵变,焦达峰、陈作新被杀,谭延闿继任都督。 1911年 11月1日 清军攻占汉口,民军退守汉阳、武昌。 1911年 11月1日 皇族内阁辞职。清廷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 1911年 11月3日 都督黎元洪任黄兴为战时总司令。黄兴等随即往汉阳设战时总司令部。 1911年 11月3日 贵阳起义。次日成立大汉贵州军政府,以杨盖诚为都督;另设枢密院,以张百麟为院长。 1911年 11月3日 陈其美、李燮和等发动上海起义。6日成立沪军都督府,举陈其美为都督。 1911年 11月3日 河南革命党人数十人被捕遇害,计划于次日发动的开封起义流产。 1911年 11月4日 杭州起义。7日成立浙江军政府,以汤寿潜为都督。 1911年 11月5日 苏州和平光复,成立江苏都督府,巡抚程德全改称都督。 1911年 11月5日 吴禄贞在山西娘子关与阎锡山等会晤,议组燕晋联军,准备举兵直捣北京。 1911年 11月7日 广西宣布独立,改抚署为军政府,以巡抚沈秉为都督。 1911年 11月7日 吴禄贞被袁世凯派人暗杀于石家庄。 1911年 11月7日 安徽宣布独立,成立军政府,推巡抚朱家宝为都督。 1911年 11月8日 黎元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洪都督电起义各省,请派代表到武昌会议组织临时政府。 1911年 11月9日 广东独立,推两广总督张鸣岐为都督;因张逃,复推胡汉民为都督。 1911年 11月9日 福州起义。11改督署为福建都督府,推孙道仁为都督。 1911年 11月9日 苏、渐都督联电沪督,倡议于上海设立临时会议机关。沪督陈其美随即于13日通电各省,请派代表赴沪筹组临时政府。 1911年 11月11日 袁世凯派蔡廷斡、刘承恩等人武昌诱和。 1911年 11月11日 海容、海琛、海筹等舰自汉口前线下驶九江,宣告反正。 1911年 11月12日 奉天国民保安会成立,东三省总督赵尔巽被举为会长。16、17日吉林、黑龙江国民保安会相继成立。 1911年 11月12日 镜清、保民等十余舰在镇江起义。 1911年 11月13日 袁世凯在北京就内阁总理职。 1911年 11月13日 山东宣布独立,以巡抚孙宝琦为都督。 1911年 11月13日 孙于同月24日宣布取消独立。浙江、江苏、镇江、福建、山东、湖南、上海七处代表在沪集合,成立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 1911年 11月16日 黄兴指挥民军自汉阳反攻汉口,次日败退汉阳。 1911年 11月22日 重庆宣告独立,成立蜀军政府,以张培爵为都督。 1911年 11月24日 江浙联军会攻南京。 1911年 11月26日 入川鄂军在资州起义,杀端方,回师湖北。 1911年 11月27日 成都和平独立,宣告四川地方自治,成立大汉四川军政府,以咨询局议长蒲殿俊为都督。 1911年 11月27日 黎元洪电各省都督,告以汉阳失守,请速派兵来援。 1911年 11月28日 各 袁世凯
省代表会在汉口英租界顺昌洋行开第一次会议,议决临时政府成立以前,由鄂军政府代行中央军政府职权。 1911年 12月1日 鄂军政府与袁世凯签订停战协议。 1911年 12月2日 江浙联军攻克南京。 1911年 12月2日 各省代表会正式通过《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1911年 12月3日 各省代表会议决临时政府设于南京。 1911年 12月4日 留沪各省代表开共和联合会大会,举黄兴为大元帅、黎元洪为副元帅,并推大元帅组织临时政府。 1911年 12月4日 各省代表会议决议和条款四条,以伍廷芳为代表与袁世凯议和。 1911年 12月5日 清廷授袁世凯为议和全权大臣,袁次日派唐绍仪为全权代表南下议和。 1911年 12月7日 海军开代表会,公举程壁光为海军总司令。海军全部反正。 1911年 12月12日 十四省代表齐集南京开会。 1911年 12月17日 各省代表会改举黎元洪为大元帅、黄兴为副元帅。 1911年 12月18日 “南北和谈”在上海英租界南京路议事厅开始举行。 1911年 12月20日 六国驻沪总领事照会南、北和谈代表速定和议。 1911年 12月25日 孙中山归国抵上海。 1911年 12月25日 各省代表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会在南京开正式选举临时大总统会,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1年 12月29日 南北议和代表在上海达成召开国民会议公决“国体”协议。 1911年 12月29日 袁世凯拒绝接受“南北和谈”商订的国民会议召集办法。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袁世凯准唐绍仪辞职,并电告伍廷芳以后直接电商南北和谈事宜。 1912年 1月2日 直隶滦州新军起义。 1912年 1月2日 南京临时政府正式成立。

热点内容
马路上汽车的噪音在多少分贝 发布:2023-08-31 22:08:23 浏览:1524
应孕棒多少钱一盒 发布:2023-08-31 22:08:21 浏览:1029
标准养老金一年能领多少钱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326
湖北通城接网线多少钱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1:59:51 浏览:1400
开随车吊车多少钱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1:55:06 浏览:1172
京东付尾款怎么知道前多少名 发布:2023-08-31 21:52:58 浏览:1481
在学校租铺面一个月要多少钱 发布:2023-08-31 21:52:09 浏览:1618
2寸有多少厘米 发布:2023-08-31 21:50:34 浏览:1247
知道电压如何算一小时多少电 发布:2023-08-31 21:46:20 浏览:1232
金手镯54号圈周长是多少厘米 发布:2023-08-31 21:44:28 浏览: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