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清嘉园房价是多少
A. 北京的学区房真的降价了吗
在经历一连串调控“组合拳”后,北京二手房成交价格和挂牌价格都出现大范围降温。
西城广外片区降至7万-9.5万多年来,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一直分布在西城、海淀和东城区,而这其中,西城的教育资源尤为密集。近日,记者走访此前频现“天价房”的金融街学区后发现,受“3•17”新政以及北京市教委发布《2017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意见》影响,“学区房”降温明显。以宏庙小学附近小区为例,今年3月份之前,该区域单价达21万元以上,不过,目前已降至16万元左右。太平桥大街一中介表示,丰汇园刚出一套75平米2居,报价1200万元,单价约16万元。更有工作人员向记者坦言,与丰汇园相隔不远的宏英园小区,挂牌房源较少,近三个月都没有成交。
无独有偶,按往年小学的招生简章,同在金融街片区的中海凯旋小区,虽划片为西单小学,但由于小区品质较好,业主预期价位较高,不愿降价,该小区近段时间零成交。
记者走访发现,降温现象在西城区并非个例。北京小学天宁寺分校附近包括荣丰2008、广华轩、西豪逸景等众多小区,都出现量价齐跌的现象,目前片区整体单价在7万-9.5万元之间。一中介经纪人表示,跟新政前相比,荣丰2008单价降2万-3万元。以小开间为例,原来单价为13万-14万元,前两天他们门店刚成交的房子,单价在11万元左右。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广外分校附近的小区,目前单价在8.5万-11万元之间,相比新政前,整体降10%-15%,价格降至去年11月份的水平。以朗琴园小区为例,新政前一居室的成交价可达700万元左右,目前成交价为600万元左右;两居室之前成交价在1000万元左右,现在约950万元。
B. 清华教师遇电信诈骗卷走1760万元 是怎么被骗走的
清华教师被骗的1760万元一部分是出售房产所得,另一部分则是从他人处借的。此外,北青报记者获知,这名教师遭遇的是典型的“冒充公检法”电信诈骗,即诈骗团伙冒充政府部门工作人员通过“话术”引导被骗者将钱款打入“安全账号”。尽管近年来警方和银行都在防此类电信诈骗方面做了很多宣传工作,但是仍有人不慎上当。被骗巨款的来源是否合法?8月31日,北京青年报记者在被骗老师所居住的蓝旗营小区8号楼附近发现,相较于前日,单元楼下新增了两三名保安。保安称,因有居民反映近日小区内到访的人员较多,影响居民正常生活,所以特意加强了巡逻。同时,小区内的多位居民透露,8号楼上午有公安机关的人员来过,“应该是来问被诈骗的事情。”一位居民补充道。小区居民介绍,蓝旗营小区于1998年建成,房源主要分给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这两所高校的老师,并不对外出售。一位居民告诉北青报记者:“遭诈骗的老师所在的单元楼内既有清华的老师也有北大的老师,而且这栋楼普遍是分给职称较高的老师。”事件曝光后,不少网友提出了疑问:1760万元并非小数目,一名高校老师遭电信诈骗的钱款如此多,来源是否合法?北青报记者了解到,清华老师遭电信诈骗的这1760万元,一部分是出售一套房产所得,另有一部分是向其他人借来的。警方目前也并未指出被骗者的钱款来源不合法。北青报记者从蓝旗营小区周边的房产中介处获悉,蓝旗营小区的房源较新,小区内以90平方米大小的房源居多,但“蓝旗营小区属于清华大学内部产权,只能出租,不对外销售,要买只能私下沟通”。中介介绍,蓝旗营小区两居室的月租金在1万至1.5万元之间。此外,北青报记者注意到,与该小区地处同区域的华清嘉园小区,房价平均为8万元/平方米左右。有消息指出,被骗老师出售的是万柳某小区的房产。房产中介表示,万柳社区的房子目前是海淀区最好的学区房。中介告诉北青报记者,万柳社区的房源较新,均价在10万元/平方米,“高一点的在13万元/平方米”。中介解释,因为万柳社区所在学区小学为中关村[-3.58% 资金 研报]第三小学万柳北校区,中学为北京市第十九中学和北京市八一中学,“这些都是好学校,所以房价自然跟着涨”。涉事老师遭遇了何种诈骗?北青报记者了解到,涉事清华老师遭遇的是典型的“冒充公检法”电信诈骗。这种骗术的第一步是骗取受害人的信任。诈骗者往往自称公检法人员,有些诈骗者还拥有“配套设施”,比如通过改号软件篡改电话号码的来电显示,将其改为公检法电话的号段,然后“自信”地让市民拨打114查询,增强信任感。随后骗子开始“秀演技”,通过“话术”声色俱厉地告诉你已经涉嫌违法犯罪,理由有涉嫌洗钱、包裹藏毒等,有些理由甚至是电卡欠费、信用卡透支、车辆违章等。在这一阶段,有些诈骗团伙甚至各个上阵,进行“角色扮演”,有些受害人起初会接到非公检法人员的电话,诸如冒充银行人员,先告知受害人名下的一张外地信用卡严重透支,已经构成违法,接着告知处理此案的警官电话。受害人刚刚感到莫名其妙,“警官”的电话立即打了进来。“警官”恐吓完受害人,“检察官”的电话又接踵而至。诈骗者会要求受害人协助调查,甚至恐吓受害人已经被通缉。当诈骗者认定受害人已经完全落入圈套后,便开始最后一个阶段,要求受害人将涉案钱款转入指定账户或所谓的“安全账户”,供“公检法”调查,并号称只有这样才能自证清白,或者要求受害人说出转账时需要的动态短信验证码。被骗老师信息是否被泄露?清华的这名教师卖房、借款凑了1760万元,却被骗子一把“卷走”,不少人怀疑房产中介是否泄漏了卖房教师的个人信息,但这种说法仅是猜测,目前尚无法证实。不过在“冒充公检法”电信诈骗中,通常会伴随着个人信息的泄漏。不少案例显示,诈骗分子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受害人姓名、年龄等个人信息后,随后开始实施“话术”诈骗。在实施诈骗阶段,为了使得骗局更加“逼真”,诈骗分子会使用一些“道具”。这些“道具”和手法包括伪造的国家公文,以传真等渠道向市民发送“通缉令”等。此外,有些骗子会自制一些假冒的公检法网站,要求受害人登录。由于个人信息早已泄露,受害人登录假网站后会看到自己的电子通缉令。通过“眼见为实”,受害人的情绪变得异常慌张,便于骗子得手。事实上,公检法部门不会以电话、短信、网络等形式对涉嫌洗钱等问题进行处理,办理案件时也绝不会提供所谓的“安全账号”。公检法也不会通过打电话的方式,清查当事人的资产情况,更不会通过网络传输的方式出具“通缉令”。遍地防骗提示为何仍上当?近年来,本市警方和银行在防电信诈骗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网传的一些防骗技巧称“接到自称公检法人员电话一律挂断”,甚至“误伤”了一些真正的公检法工作人员,朝阳法院民一庭宋晓佩法官表示,民事案件的初次送达,一般都是通过电话送达方式,比如会拨打原告留下的被告电话,向被告传达案件情况,但一些当事人会误以为法官是诈骗者,将电话挂掉。昨日,在被骗者居住的小区单元楼下,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入口处的墙上有电子显示屏,屏幕上滚动播放“海淀分局提示您:凡接到陌生人要求转账、汇款的短信或电话,请您做到不听、不信、不汇款、不转账”的信息。同时,小区内其他几栋楼也在楼道内或单元楼外设置了同样的显示屏。“这些电子显示屏今年年初就已经挂上了。”该小区保安解释道。北青报记者了解到,相关部门曾尝试做类似宣传防电信诈骗的微电影,希望让大家能接受相应的防范常识,但效果并不理想。一位处理过类似案件的民警透露,曾有一次组织了数百名大爷大妈在一个剧场,特意找来一个被骗了数百万的事主,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大家讲自己的受骗过程。“讲台上的事主声泪俱下,下头的听众却纷纷交头接耳甚至发出阵阵哄笑,讥笑事主上当时的行为。”警方针对电信诈骗很多时候也只能在案发后介入调查。由于很多电信诈骗案件在侦破上存在很多阻力,很多诈骗分子隐身国门之外,甚至游走在数个国家之间,即便是很多时候抓住了嫌犯,被骗的钱财却很难全部追回。公开数据显示,每年有上百亿元人民币的电信诈骗犯罪赃款被骗子从大陆卷到台湾,被追回的仅2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