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房价信息 » 风梧轩房价多少

风梧轩房价多少

发布时间: 2022-07-18 12:00:27

⑴ 谁知道盘县的历史人物有哪些

2010-03-24 21:04 weijingpeng | 五级 沉弼

清朝贵州普安人(今贵州
)。由拔贡历任部曹。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出守广东
时,该地屡经兵火,地瘠民
,沈弼加意循治,恤徭民,添防讯,设行端口,后瘁卒。

任璇

(约1745-?)字次枢,号龙溪,别号问花居士,清朝贵州普安人(今天贵州
人)。出身世代
,少负才情,抱着"
"的理想,热衷于科举功名。清干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
。曾任广东永安
,有建官仓纳米,免除农民折收
之苦,又灾年开仓赈济,使一县饥民赖以存活等政绩。一任后回里,以塾师为生,过着清苦的生活。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是创作了戏曲《梅花缘》。其他着作还有《五经经解》、《排律指南》、《凤梧轩诗集》等,多散佚。

范兴荣

(1786-1848),字仲华,号三一溪渔人。贵州普安州(今
)人。
十三年(公元1808年)
。道光初年,大挑一等,授
。历官山东文登,湖北

,后升武昌府
兼权江夏县事(治今武昌)。任未满,以"江堤误"去职归里。着有《环溪草堂诗文集》、《望益文课》、《僻字便览》、《啖影集》等。

涂令恒

(?-1855),贵州
人(今贵州盘县人)。
军首领。清朝
四年(公元1854年)12月15日,他联络
李林春在

起义,头缠红巾,竖起"天波佛主平南王"大旗,攻下新城(今兴仁)、安南(今晴隆)、普安,围攻兴义七天七夜。因清廷派贵州、云南等地的清军围剿,他从兴义撤退时,在卡子河一带遭清军截击,他壮烈牺牲。

张凌翔

(?-1864),清朝贵州普安厅(今盘县)人。回民起义领袖。农民出身,伊斯兰教阿訇。
八年(公元1858年),与马
在普安厅大坡铺组织千余回民起义,以白巾帕首,称
军,众推张凌翔为元帅,马
为二元帅。起义军发展到数万人,先后攻占了新城(兴仁)、兴义府(安龙)、普安、安南(晴隆)、贞丰、归化(紫云)等地。他们以新城为根据地,曾一次歼灭来攻的
一万余人。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清军大举进攻义军,在清军"剿抚兼施"的攻势下,驻守兴义府的义军将领
叛变。张凌翔、马
兴师问罪,收复兴义府城。
纠合清军大肆反扑。张凌翔、马河图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在突围时不幸阵亡。大刽子手云南
沈嘉荣将兴义府城内的回民2000余人屠杀殆尽。所余义军退守新城,在金万照和张定忠的领导下,继续坚持战斗。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金万照诱杀叛徒
。同治九年(公元
),云南两省官军数万及
二万余进攻义军,在帝国国主义分子麦根的参与下,清军掘长壕围困新城。义军顽强战斗,坚守达两年之久。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军的情况下,金万照为保全城中义军和居民的生命,自愿出城与官军
周达武谈判,愿用自己生命换取全城人的生命。二人誓盟达成协议,金万照被押送贵阳杀害。新城于同治十一年(公元
)失陷.城内回族义军被改编后调至
全数杀害.历时十四年的反帝反封建的
军回民起义最后失败。

马河图

(?-1864),回族,清朝贵州普安厅(今盘县)人。回民起义首领。农民出身,为人
,刚直不阿,好鸣不平,为乡里所敬重。
八年(公元1858年)腊月,与伊斯兰教阿訇张凌翔在普安厅大坡铺聚众起义,以白巾帕首,以长方形
军为号,史称白旗军,众推张凌翔为大元帅,马河图为二元帅。先后攻占亦资孔、新城(兴仁)、贞丰、册亨、普安、兴义府(今安龙)、安南(今晴隆)、普安厅(今盘县)、归化(紫云)等地。而前锋队伍还到了长顺、镇宁、罗斛(今罗甸)等地。他们以新城为根据地,曾一次歼灭来犯的
一万余人,声威大振。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清军大举进攻,在清军"剿抚兼施"的攻势下,驻守兴义府的义军将领马忠叛变。张凌翔、马河图兴师问罪,收复兴义府城。马忠纠合清军大肆反扑。张凌翔、马河图二帅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被破突围,不幸阵亡。大刽子手云南
沈嘉荣将兴义府城内的回民2000余人屠杀殆尽。所余义军退守新城(兴仁)继续坚持战斗.在帝国国主义分子麦根的参与下,掘长壕围困新城. 义军顽强坚守达两年之久。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军的情况下,新城于同治十一年(公元
)失陷。历时十四的反帝反封建的白旗军回民起义最后失败。
适恭

元朝末年普安路土酋那邦妻、女总管。明太祖朱元璋
十五年(公元1382年),适恭纳款内附明朝廷,朝廷改普安路为帝安府,次年升军民府,另置普山府,授适恭为土
,许世袭,土、流二
与普安卫(在今盘县)同地分治。
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适恭之继子普旦叛乱,次年被付友德平定,遂废普山府。

蒋杰

字美若,号象岩,明朝普安卫(今贵州盘县)人。明朝宗万历十六年(公元1588年)
,次年进士。曾任广东副使,文采风流,雅有时誉,是当时有名的四大书法家之一。他罢归时,正值贵州有安邦彦叛乱,便流寓荆州,以琴书自误。他纵情山水,足迹几半天下,所到之处,多有题咏,诗文清丽,与
王遵考、天台蔡稚含、新安洪平叔、荆溪张以登结清言社,诸君子诗酒往还,即景赋诗,悠闲自得。其书法与
、董其昌、米万钟当时有名的四大书法家,笔力矫健,晚年更显苍劲。着名书法家董其昌曾写诗为他祝寿。着有《十七史摘要》、《普安续志》等。《黔诗纪略》录其诗一首。

邵元哲

明朝贵州普安州(今贵州盘县)人,明世宗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举人,次年进士。明神宗万历年间任

。时府城东漳河通射阳湖入海。为灌输咽喉,久淤,他疏请疏通之。他又组织群众增筑城西长堤,以阴拦黄河之决水,还建闸坝以使运河正常通航。为老百姓办了不少好事,淮人肖像祀之。后官至云南右参政。

邵元吉

字黄裳,明朝贵州普安州(今贵州盘县)人,为重庆府
邵华谱之子,
知府邵元哲之兄。性孝友,博通经史。明世宗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参加省
,首场刚出,忽
语:"重庆邵郡承病矣"元吉弃孝,急赴重庆,时父已逝。扶柩归,以教诸弟学,诸弟皆有文名,弟元善中明世宗嘉靖二十二年(公元1543年)举人,元高中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举人,元哲中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进士。《黔诗纪略》录有元吉的诗二首。

·##·(不祥)

字台山,明朝普安州(今贵州盘县)人。明世宗嘉靖二十二年(公元1543年)举人。授峨县知县,升民部司徒郎,又被谪通州判,改

。后被下狱,获释后再谪辰州府州判,所到之外,皆有佳绩。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擢升为四川按察
。元善与其兄元吉皆文誉一时。元善尤擅长词赋,工吟咏,着有《贤奕稿》,陈宗虞为之作序。曾写有歌咏"
"
的七言古诗一首,把中华民族的这一伟大古迹首次公诸于世。其诗为:
"红崖削立一千丈,刻划盘回非一状。参差时作鼎钟形,腾掷或成飞走象。诸葛曾闻此驻兵,至今铜鼓有遗声。即看壁上纷奇诡,图谱浑疑尚诅盟。"

阿台、阿轮

阿台、阿轮,两兄弟,南北朝北周时东爨(今贵州贞丰一带)人。为乌蛮人,系三国蜀汉罗甸国牂牁
济火的后裔。阿台时居毋县地(今贵州兴义境内)一带,北周时(公元561-583年)遥授为树帅大将,支持他发展地方势力。阿轮则居漏江县(今
地)。

蒋宗鲁

字道父,明朝普安卫(今贵州盘县)人。明世宗嘉靖十六年(公元1537年)举人,次年进士。历官浚县知县、刑部主事、云南临沅兵备副使、河南
、右布政使、

云南。在任云南
时,明世宗宠用害政误国的

,修建大殿,极尽奢侈铺张,下令叫云南采大理石,要见方七尺的五块,见方六尺的五块,见方五尺的十块,见方四尺、三尺的各十五块,并限期运至北京。蒋宗鲁深知采取如此之大的大理石之艰难,能体恤民间疾苦,冒死上疏朝廷,请求减免此项征收。在封建专制时代,蒋敢于犯颜直谏,其精神可获可钦。蒋因直言敢谏得罪

而告老还乡。一生写了不少谏疏指陈时弊,但多被置之高阁,还着有《诗文集》、《治浚款议疏草》等,均已失传。

王祚远

字无近,明朝贵州普安卫(今贵州盘县)人。明神宗万历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举人。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进士。选
,授检讨,充经筵讲官,

,兼
侍读学士、协理
事掌院事,转吏部左
,晋尚书。少负异书,下笔万言立就,试牍不起草,既成而后补之。充经筵讲官时,丰仪秀整,音吐洪亮,颇受明熹宗
器重。明熹宗
专门赐诏嘉奖,授他通议大夫。
初年(公元1628年)还乡。后卒于家,所着诗文甚富,所惜其集无存。书法尤工,喜作行草,兼带章草味。《黔诗纪略》录其诗一首。

孟本淳

(?-1663),明朝贵州普安州(今贵州盘县)人。幼读书尚气节,有勇力,年二十时见
,弃儒从戎,积功至
管。明朝灭亡后,削发为僧,名本谦。初从
多福林寺
和尚授《法华经》。清顺治十一年(公元
),到新化高坪之灵真村,从村中秀才王尔雅处乞得雪山修建白林寺,自号"葛天和尚",十五年(公元1658年),
掠新化,至村界颜公庙,本淳出山慰抚之,其党见所持铁杖重达百斤,遂不敢犯,居白林九年,跌坐逝。酬倡甚多,惜诗不传。《黔诗纪略》录其诗五首。

⑵ 清朝任璇

任璇
(约1745-?)字次枢,号龙溪,别号问花居士,清朝贵州普安人。出身世代书香门第,少负才情,抱着"经世致用"的理想,热衷于科举功名。清干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举人。曾任广东永安知县,有建官仓纳米,免除农民折收银两之苦,又灾年开仓赈济,使一县饥民赖以存活等政绩。一任后回里,以塾师为生,过着清苦的生活。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是创作了戏曲《梅花缘》。其他着作还有《五经经解》、《排律指南》、《凤梧轩诗集》等,多散佚。

⑶ 贵州盘县历史名人

沉弼

清朝贵州普安人(今贵州盘县)。由拔贡历任部曹。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出守广东高州时,该地屡经兵火,地瘠民贫下中农,沈弼加意循治,恤徭民,添防讯,设行端口,后瘁卒。

任璇

(约1745-?)字次枢,号龙溪,别号问花居士,清朝贵州普安人(今天贵州盘县人)。出身世代书香门第,少负才情,抱着"经世致用"的理想,热衷于科举功名。清干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举人。曾任广东永安知县,有建官仓纳米,免除农民折收银两之苦,又灾年开仓赈济,使一县饥民赖以存活等政绩。一任后回里,以塾师为生,过着清苦的生活。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是创作了戏曲《梅花缘》。其他着作还有《五经经解》、《排律指南》、《凤梧轩诗集》等,多散佚。

范兴荣

(1786-1848),字仲华,号三一溪渔人。贵州普安州(今盘县)人。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举人。道光初年,大挑一等,授知县。历官山东文登,湖北黄冈等知县,后升武昌府同知兼权江夏县事(治今武昌)。任未满,以"江堤误"去职归里。着有《环溪草堂诗文集》、《望益文课》、《僻字便览》、《啖影集》等。

涂令恒

(?-1855),贵州普安县人(今贵州盘县人)。农民起义军首领。清朝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12月15日,他联络武生李林春在兴仁县巴林起义,头缠红巾,竖起"天波佛主平南王"大旗,攻下新城(今兴仁)、安南(今晴隆)、普安,围攻兴义七天七夜。因清廷派贵州、云南等地的清军围剿,他从兴义撤退时,在卡子河一带遭清军截击,他壮烈牺牲。

张凌翔

(?-1864),清朝贵州普安厅(今盘县)人。回民起义领袖。农民出身,伊斯兰教阿訇。清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与马河图在普安厅大坡铺组织千余回民起义,以白巾帕首,称白旗军,众推张凌翔为元帅,马河图为二元帅。起义军发展到数万人,先后攻占了新城(兴仁)、兴义府(安龙)、普安、安南(晴隆)、贞丰、归化(紫云)等地。他们以新城为根据地,曾一次歼灭来攻的团练一万余人。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清军大举进攻义军,在清军"剿抚兼施"的攻势下,驻守兴义府的义军将领马忠叛变。张凌翔、马河图兴师问罪,收复兴义府城。马忠纠合清军大肆反扑。张凌翔、马河图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在突围时不幸阵亡。大刽子手云南提督沈嘉荣将兴义府城内的回民2000余人屠杀殆尽。所余义军退守新城,在金万照和张定忠的领导下,继续坚持战斗。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金万照诱杀叛徒马忠。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云南两省官军数万及团练二万余进攻义军,在帝国国主义分子麦根的参与下,清军掘长壕围困新城。义军顽强战斗,坚守达两年之久。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军的情况下,金万照为保全城中义军和居民的生命,自愿出城与官军提督周达武谈判,愿用自己生命换取全城人的生命。二人誓盟达成协议,金万照被押送贵阳杀害。新城于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失陷.城内回族义军被改编后调至安顺全数杀害.历时十四年的反帝反封建的白旗军回民起义最后失败。

马河图

(?-1864),回族,清朝贵州普安厅(今盘县)人。回民起义首领。农民出身,为人年富力强,刚直不阿,好鸣不平,为乡里所敬重。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腊月,与伊斯兰教阿訇张凌翔在普安厅大坡铺聚众起义,以白巾帕首,以长方形白旗军为号,史称白旗军,众推张凌翔为大元帅,马河图为二元帅。先后攻占亦资孔、新城(兴仁)、贞丰、册亨、普安、兴义府(今安龙)、安南(今晴隆)、普安厅(今盘县)、归化(紫云)等地。而前锋队伍还到了长顺、镇宁、罗斛(今罗甸)等地。他们以新城为根据地,曾一次歼灭来犯的团练一万余人,声威大振。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清军大举进攻,在清军"剿抚兼施"的攻势下,驻守兴义府的义军将领马忠叛变。张凌翔、马河图兴师问罪,收复兴义府城。马忠纠合清军大肆反扑。张凌翔、马河图二帅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被破突围,不幸阵亡。大刽子手云南提督沈嘉荣将兴义府城内的回民2000余人屠杀殆尽。所余义军退守新城(兴仁)继续坚持战斗.在帝国国主义分子麦根的参与下,掘长壕围困新城. 义军顽强坚守达两年之久。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军的情况下,新城于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失陷。历时十四的反帝反封建的白旗军回民起义最后失败。
适恭

元朝末年普安路土酋那邦妻、女总管。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适恭纳款内附明朝廷,朝廷改普安路为帝安府,次年升军民府,另置普山府,授适恭为土知府,许世袭,土、流二知府与普安卫(在今盘县)同地分治。明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适恭之继子普旦叛乱,次年被付友德平定,遂废普山府。

蒋杰

字美若,号象岩,明朝普安卫(今贵州盘县)人。明朝宗万历十六年(公元1588年)举人,次年进士。曾任广东副使,文采风流,雅有时誉,是当时有名的四大书法家之一。他罢归时,正值贵州有安邦彦叛乱,便流寓荆州,以琴书自误。他纵情山水,足迹几半天下,所到之处,多有题咏,诗文清丽,与姑苏王遵考、天台蔡稚含、新安洪平叔、荆溪张以登结清言社,诸君子诗酒往还,即景赋诗,悠闲自得。其书法与黄道周、董其昌、米万钟当时有名的四大书法家,笔力矫健,晚年更显苍劲。着名书法家董其昌曾写诗为他祝寿。着有《十七史摘要》、《普安续志》等。《黔诗纪略》录其诗一首。

邵元哲

明朝贵州普安州(今贵州盘县)人,明世宗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举人,次年进士。明神宗万历年间任淮安府知府。时府城东漳河通射阳湖入海。为灌输咽喉,久淤,他疏请疏通之。他又组织群众增筑城西长堤,以阴拦黄河之决水,还建闸坝以使运河正常通航。为老百姓办了不少好事,淮人肖像祀之。后官至云南右参政。

邵元吉

字黄裳,明朝贵州普安州(今贵州盘县)人,为重庆府同知邵华谱之子,淮安知府邵元哲之兄。性孝友,博通经史。明世宗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参加省乡试,首场刚出,忽闻人语:"重庆邵郡承病矣"元吉弃孝,急赴重庆,时父已逝。扶柩归,以教诸弟学,诸弟皆有文名,弟元善中明世宗嘉靖二十二年(公元1543年)举人,元高中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举人,元哲中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进士。《黔诗纪略》录有元吉的诗二首。

·##·(不祥)

字台山,明朝普安州(今贵州盘县)人。明世宗嘉靖二十二年(公元1543年)举人。授峨县知县,升民部司徒郎,又被谪通州判,改涿州知州。后被下狱,获释后再谪辰州府州判,所到之外,皆有佳绩。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擢升为四川按察佥事。元善与其兄元吉皆文誉一时。元善尤擅长词赋,工吟咏,着有《贤奕稿》,陈宗虞为之作序。曾写有歌咏"红岩"碑文的七言古诗一首,把中华民族的这一伟大古迹首次公诸于世。其诗为:
"红崖削立一千丈,刻划盘回非一状。参差时作鼎钟形,腾掷或成飞走象。诸葛曾闻此驻兵,至今铜鼓有遗声。即看壁上纷奇诡,图谱浑疑尚诅盟。"

阿台、阿轮

阿台、阿轮,两兄弟,南北朝北周时东爨(今贵州贞丰一带)人。为乌蛮人,系三国蜀汉罗甸国牂牁酋长济火的后裔。阿台时居毋县地(今贵州兴义境内)一带,北周时(公元561-583年)遥授为树帅大将,支持他发展地方势力。阿轮则居漏江县(今普安县地)。

蒋宗鲁

字道父,明朝普安卫(今贵州盘县)人。明世宗嘉靖十六年(公元1537年)举人,次年进士。历官浚县知县、刑部主事、云南临沅兵备副使、河南按察使、右布政使、副都御史巡抚云南。在任云南巡抚时,明世宗宠用害政误国的奸臣严嵩,修建大殿,极尽奢侈铺张,下令叫云南采大理石,要见方七尺的五块,见方六尺的五块,见方五尺的十块,见方四尺、三尺的各十五块,并限期运至北京。蒋宗鲁深知采取如此之大的大理石之艰难,能体恤民间疾苦,冒死上疏朝廷,请求减免此项征收。在封建专制时代,蒋敢于犯颜直谏,其精神可获可钦。蒋因直言敢谏得罪奸臣严嵩而告老还乡。一生写了不少谏疏指陈时弊,但多被置之高阁,还着有《诗文集》、《治浚款议疏草》等,均已失传。

王祚远

字无近,明朝贵州普安卫(今贵州盘县)人。明神宗万历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举人。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充经筵讲官,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协理詹事府事掌院事,转吏部左侍郎,晋尚书。少负异书,下笔万言立就,试牍不起草,既成而后补之。充经筵讲官时,丰仪秀整,音吐洪亮,颇受明熹宗朱由校器重。明熹宗朱由校专门赐诏嘉奖,授他通议大夫。明崇祯初年(公元1628年)还乡。后卒于家,所着诗文甚富,所惜其集无存。书法尤工,喜作行草,兼带章草味。《黔诗纪略》录其诗一首。

孟本淳

(?-1663),明朝贵州普安州(今贵州盘县)人。幼读书尚气节,有勇力,年二十时见天下大乱,弃儒从戎,积功至总兵管。明朝灭亡后,削发为僧,名本谦。初从武冈多福林寺太初和尚授《法华经》。清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到新化高坪之灵真村,从村中秀才王尔雅处乞得雪山修建白林寺,自号"葛天和尚",十五年(公元1658年),逃兵掠新化,至村界颜公庙,本淳出山慰抚之,其党见所持铁杖重达百斤,遂不敢犯,居白林九年,跌坐逝。酬倡甚多,惜诗不传。《黔诗纪略》录其诗五首。

⑷ 池洲在古代有哪些书院

池州最早的书院兴建于宋熙宁初齐山书院,而其中最有名的书院则有八桂书院、阳明书院、甘泉书院、会华书院、李白书堂、五经书院等。宋代的八桂书院、齐山书院、绣春书院;明代的翠微书院、诸才书院;清代的池阳书院、秀山书院等,当时在江南都是很有影响。
明代有书院17所:翠微书院,会华书院,储材书院,兰台书院,阳明书院,甘泉书院,临城书院,李白书堂,长林书院,紫潭书院,陵阳书院,紫阳书院,李白书堂,兰台书院,孝肃书院,正学书院,龙眠书院,明德书院,独山书院。
新石器时期,商、周时期的古文化遗址41处,古代名人墓葬17座,古代冶炼遗址25处,摩崖石刻、石窟、碑记13处400余幅,名胜古迹50余地,还有革命纪念建筑物和遗址30多处所。在这些古代文物和革命遗迹中,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54处。
太白书堂 唐天宝末李白游江汉,受友人青阳县令韦仲堪的邀请,曾卜居于九华山龙女泉侧。南宋嘉熙初,青阳县令蔡元龙访求遗迹,始创太白书堂于化城寺之东侧。明永乐年间,邑人王友益、王逊纶立石坊并置祀田。成化末邑人柯志洪、吴瓛与僧德侃重修,人称“太白祠”。隆庆三年毁于火。万历五年青阳知县苏万民访旧址,在化城寺僧房后重建。万历二十二年知县蔡立身阅旧址狭隘,乃相地于东崖之下,重建祠宇3间,东南两厢,并移石坊于祠前。天启三年县令李如桂又徙建于下禅堂(阴骘堂)侧。后废。清康熙五年迁回东崖原址。1925年姜孝维所着《九华指南》一书,登有“太白书堂”照片,平瓦房3间,西向,前有砖坊。抗日战争中被炸毁。
费拾遗书堂在少微峰下、天香岭(即青阳县朱备乡青峭湾村和九华乡蛇冲村交界之岭)西。唐时为费冠卿隐居旧址。南唐时诗僧圆证主持“九华诗社”,易旧址为“卧云庵”。后世通称费拾遗书堂。
王季文书堂位于九华山北麓头陀岭下(今青阳县九华乡二圣行政村月形村)。始建于唐咸通年间,为王季文书堂。王季文临终舍宅为寺,宋治平元年朝廷赐额“无相寺”,兴废不一。清同治十年,释玉忠募化重修,今无相寺犹存。
李昭象书堂又名李化文院。唐中和元年黄巢农民起义爆发,李昭象为避战乱隐居九华山,筑室碧去峰(今青阳县朱备乡东桥村)下。废址无考。
双峰居士书堂宋乾道年间始建于福安院前,为宋文华阁待制程九万读书处。因书堂面对双峰,故程九万自号双峰居士。书堂久废。
汤侍郎书堂在后山九子岩北文殊峰下。宋侍郎汤允恭筑室读书于此,后废。
滕子京书堂又名滕司谏书堂。始建云外峰下,称“九华山书堂”,后更名“谏堂山书堂”。其旁思贤崖、谏堂山皆因此得名。久废。
闳肃书堂始筑天柱峰(青阳县朱备乡东桥村青峭湾村)下。为宋文华阁待制程九万之子程槐读书之所。后裔陈懋重建。久湮没。
刘世疏茅庐又名刘冲庵,始建于双峰下卧云庵西北侧(青阳县九华乡刘冲村)。宋代刘世疏(刘放)于此结茅庐隐居,曾大书崖刻“清隐崖”3字。其庵湮没无考。
九华书院元初,宋处士陈岩筑室双峰下高阳河。有“溪山第一楼”、“静观室”、“燕居室”、“月池”、“临清亭”等,始称“清隐祠堂”。后义士方时发题额“九华书院”。毁于后燹。明正德五年陈岩六世孙陈九畴徙建祠于青阳县城。万历七年陈大讳重修,知县苏万民赠额“宋处士祠”。后湮没。
九华山房始筑于四峰山下(青阳县杜村乡龙华村)。元末,青阳县八都义士钱清建,因其面对九华山而题名“九华山房”。后湮没。
阳明书院又名“仰止祠”。明嘉靖七年青阳知县祝增为纪念王阳明先生弘治、正德年间两次至九华宴坐,始建于化城寺西。书院后有“仰止亭”,后芜殁无存。万历年间知县苏万民、蔡立身重建,前有会文堂,左右列凤台、双华二精舍,门前为石坊,抚院朱鉴堂公题额“高山仰止”。明天启三年知县李如桂改建,前后增柯、吴、刘、罗四姓精舍。清初至民国间时兴时废。“文化大革命”中拆毁。
凤台精舍在化城寺西、阳明书院左。明嘉靖十四年青阳县同知任柱建,后废。
双华精舍在化城寺西、阳明书院右。明嘉靖年间侍御柯乔建,后废。
南台精舍在化城寺西、阳明书院东。明万历初兵部给事中吴文梓建,后废。
钦所精舍在化城寺西、会文堂右。明隆庆四年副宪罗赐祥建,后废。
还素精舍在化城寺西、会文堂左。侍卿刘炽建,后废。
柱民精舍在化城寺东、下禅堂(阴骘堂)一侧。明天启三年方伯、王一桢建,后废。
杜荀鹤书堂在香林峰(青阳县南阳乡境内)下。唐杜荀鹤曾与顾云、殷文圭等同读书于此。明代建有书堂,湮没无考。
甘泉书院在祇园寺至伏虎洞山道途中。明嘉靖十三年督学闻人铨、知府侯缄、同知任柱请湛若水来山讲学。湛若水曾题“甘泉”二字刻于石上,后人仿其题刻,刻石镶嵌于书院门坊之中。万历五年知县苏万民重修。万历二十一年知县蔡立身又重修,咸丰间毁于兵燹。遗址尚存。
云波书院在少微峰下(青阳县九华乡柯村刘冲)。明末吴钟读书隐居于此,一巨石上刻有“云波书院”四字。《九华纪胜》载:“云波书院为孙钦题”。书院遗址湮没无存。
凤梧轩在青阳县南阳乡境内。清末建,为青阳县书画家陈蔼读书处。已废。
天籁轩在九华山东岩(即晏坐岩)。明末建,青阳人吴襄读书处,湮没无存。
舞鹤山庄在青阳县南阳乡境内。始建于明建文年间,史料记载:“鲍傅代父从役,司悯其孝建山庄为父读书”,已废。

⑸ 请写龙溪居士诗的评论

宇文虚中(079-46),字叔通,别号龙溪居士,成都广陵人。北宋大观三年(09),虚中登进士第,此后历官州县。政和五年(5)人为起居舍人、国史编修官。后因向皇帝切谏勿与女真人结盟而遭贬。南宋建炎二年(28),宋高宗诏求能使绝域、迎还二帝者,朝臣中无人敢于奉使。宇文虚中挺身而出,上表自荐,复资政殿学士,为祈请使出使金国。因其才艺出众,在宋时已名重一时,故被金人羁留不遣,并委以官职,仕为翰林学士承旨。人称"宇文大学"。宇文虚中在女真社会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中起了重要作用,而在客观上却触犯了一些保守的女真贵族。于是,一些女真贵族捏造罪名,诬其谋反,并指其家中所藏图书为"反具"。后与高士谈一起被女真统治者所杀害。
虚中羁留北朝,身居高位,但其心情却是颇为矛盾痛苦的。他之所以接受金人官职,留于北国,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他要设法完成朝廷的使命。《宋史》卷三百七十一载:"二年,诏求使绝域者,虚中应诏,复资政殿大学士,为祈请使,杨可辅副之。寻又以刘诲为通问使,王贶为副。明年春,金人并遣归,虚中曰:'奉命北来祈请二帝,二帝未还,虚中不可归。'于是独留。虚中有才艺,金人加以官爵,即受之,与韩畴辈俱掌词命。"可见他是心系南朝,不忘自己使命的。他隐忍负重,想要有所作为。他在诗中时以出使而不辱使命的苏武自比,又在篇什中时时抒写出故国之思,如他所写的这样一些诗句:"穷愁诗满箧,孤愤气填胸。脱身枳棘下,顾我雪窖中。"(《郑下赵光道,与余有十五年家世之旧,......》)"老畏年光短,愁随秋色来。一持旌节出,五见菊花开。强忍玄猿泪,聊浮绿蚁杯。不堪南向望,故国又丛台。"(《又和九日》)如此等等,充满了对故国的思念以及节操自持的意识。

热点内容
马路上汽车的噪音在多少分贝 发布:2023-08-31 22:08:23 浏览:2113
应孕棒多少钱一盒 发布:2023-08-31 22:08:21 浏览:1580
标准养老金一年能领多少钱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884
湖北通城接网线多少钱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1:59:51 浏览:1947
开随车吊车多少钱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1:55:06 浏览:1706
京东付尾款怎么知道前多少名 发布:2023-08-31 21:52:58 浏览:2033
在学校租铺面一个月要多少钱 发布:2023-08-31 21:52:09 浏览:2180
2寸有多少厘米 发布:2023-08-31 21:50:34 浏览:1814
知道电压如何算一小时多少电 发布:2023-08-31 21:46:20 浏览:1807
金手镯54号圈周长是多少厘米 发布:2023-08-31 21:44:28 浏览:1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