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北京房价是多少
⑴ 谁能比较具体的跟我说一下北京和上海的房价
北京房价走势调查:西部楼市热度不减
北京西边由于中关村的带动,一直是房地产热带,平均房价也比其他地域略高一筹。现在,这种热度还在继续向西北方向延伸。
记者来到位于海淀区圆明园西路肖家河乡中央党校家属院北侧的一个较高档的项目——西山庭院。有一对夫妇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这个项目处在北五环左右,开盘的时候均价7500元,现在均价都8500元了,但肯定还有升值空间。因为地方政府是房地产市场的利益参与和分配者,其对土地收益的高度依赖决定了他们不会希望房价大幅度下跌。从银行的利益出发,在目前银行信贷资金大多注入房地产市场的状况下,房价下跌不仅会直接影响银行信贷资金的回收,也可能导致整个金融系统的信用危机,所以他们认为房价降的可能性不大。
东南部成熟区域仍受追捧
记者以购房者的身份来到东二环内光明桥与广渠门桥之间的华城三期的楼盘销售处,销售代表告诉记者楼盘是今年5月22日开盘,明年7月底交房,虽然均价8000元/平米,但是这个地方地段好,根本不愁卖,很多户型现在只剩下仅有的几套。
和记者同去的朋友讲,他很看重这边的房子,觉得地段的确非常好。当初新政刚出来时他也很兴奋,想等待房价下调,可一直没降。听说这里的小户型卖得很好,他当即决定周末交订金,买一套7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
记者又走访了崇外大街与西花市大街交汇处的国瑞城,均价是12000元/平方米,最小的户型约153平方米,最大的约367平方米。“几乎没有楼盘的销售人员态度这样冷漠,也许是人家房子地段好,不愁卖?要不就是看我们这样的年轻人不像能买得起他们房子的?”一个在看房的年轻人和记者说,他觉得销售人员的态度令人匪夷所思,“但是这个地段很好,房价虽高,却很有升值的空间。”
这里的销售代表同样告诉记者,新政出台,该楼盘没有受影响。“因为一直卖得很好,所以我们也不愿意多费口舌。”
在沿海赛洛城,记者采访了一位销售代表,她说,房产新政出台以后,现在楼盘的人气不是特别旺。但当记者问及是否会降价时,她很肯定告诉记者不会,“或许会涨,但不会涨很多。”
未来四年北京房地产业的发展年均增速可保持在16.3%的高位上,快于经济总体发展速度,所以北京仍然存在房价上涨的潜在因素,应该有所警惕
自2004年以来,东部沿海主要城市房地产市场不断升温,房价不断上涨,引起广泛关注。为了抑止地产泡沫膨胀,保持市场稳定发展,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效果正在显现。
我认为,房地产泡沫只是在局部城市出现,并未扩展到全国范围,因此目前一些全局性的宏观调控措施尽管对抑制房地产泡沫有作用,但也有一定负面效果个别地方还有可能导致普通民众的财富缩水。所以适当的政策取向应是针对不同区域和不同利益团体区别对待,有打击、有扶持、有限制、有鼓励,如此才能促成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
全面“出重拳”是不必要的
为了说明我的观点,我们首先看一下全国房价走势。可以看一下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共同发布的2003年第一季度至2005年第一季度全国和上海、北京、广州三大城市的房屋销售价格的变动情况。2003年,全国的季度房屋销售价格增长基本比较稳定,四个季度的同比增长速度基本在5%左右波动;进入2004年之后增速加快,基本维持在9%至10%左右,最高在2004年第四季度同比达到了10.8%。2005年第一季度房屋销售价格比2003年同季上涨9.8%。
判断房价是否过高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比较其与GDP和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增幅。2003年GDP比2002年增长9.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9%;2004年GDP增长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7%。2004年房屋销售价格增速与GDP基本持平,高出居民收入2个百分点,基本是合理的。
要注意的是,2004年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和商品住宅平均销售价格两项指标格外显眼,分别为14.4%(涨幅比上年提高10.6个百分点)和15.2%,比GDP和居民收入增幅高许多。这说明2004年房地产行业确有增长加快迹象,但就此下结论说出现全国性的泡沫是鲁莽的。
全国房价之所以上升,是结构性问题,主要是由于东部地区城市房价高涨所致,并非全国整体产生了泡沫。如果进一步对上海、北京和广州三大代表性城市进行分析,就更能说明所谓的过热和泡沫仅仅是在部分区域出现。上海市的房地产泡沫严重,必须进行调控;而北京有一点泡沫,但并不严重;广州则没有泡沫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出重拳、“一刀切”,是不必要的。
住房需求和世博会并非上海楼市增长主因
1998年,上海住宅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只有3026元/平方米,但之后持续上涨,到了2003年达到每平方米5118元,首次超过北京成为全国房价最贵的城市,而2004年则达到6385元/平方米(采用新的统计方法),按照可比口径比2003年增长14.6%(上海市的这些指标曾被认为低估很多,但是目前在公开渠道只能得到这样的数据)。2003年以来,上海市房价不但增幅远远高于全国水平,其增长趋势也完全与全国不合拍。2003年以来的九个季度,北京、广州房价增幅与全国增幅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897和0.856,说明北京和广州与全国房价走势高度一致。而上海与全国的相关系数是-0.278,统计上没有显着性,说明它完全游离于正常走势之外。
影响上海房价的因素是比较复杂的,其中重要的不外乎三种:一是随着上海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居民收入上升,居住需求也日益旺盛;二是为2010年世界博览会准备,进行旧城拆迁和新城镇建设,抬高了土地和房屋价格;三是投机资金的炒作。
居民住房需求和世博会召开,相信不足以制造如此快速的价格增幅。2001至2004年,上海商品住宅竣工面积与销售面积之比分别为1∶1.1、1∶1.08、1∶1.04、1∶1.05,住宅需求持续大于供给,所以居民购房的需求还是存在的。
同时期北京和广州的居民收入增长幅度和上海十分接近,北京2003年增幅为11.2%,2004年为11.5%;广州2003年增幅12.1%,2004年是12.5%。而北京、广州的房产价格增长不大,而且趋势稳定。所以单纯由于上海当地居民收入增长,引发大的购房有效需求,几乎是不可能的。
世博会牵涉到旧城改造和住户搬迁,所以对房屋价格会有推动作用,但不至于把价格推得高不可攀。根据上海市的规划,世博会的规划范围为5.28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浦东新区(占3.93平方公里)的郊区,受到影响的房屋用地并不集中于上海市市区。
而近年上海的房价陡增,却是由中心市区带动而起的,与世博会的项目建设关系并不大。世博会对于房价的作用,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性的和概念性的。
一个很好的对比是北京2008年要开奥运会,同样需要土地房屋开发,但是目前房价却不曾像上海这样飞涨。
上海市房地产的泡沫主要是源自第三种因素,即大量外来投机资金进入上海市,专事房屋炒作,造成虚假繁荣。而上海地产房屋的分布结构容易产生价格连带效应,对房价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外来投机资金是造成上海房市高涨的主导因素。所谓投机,是指这些资金购房并不是为了居住目的,而仅仅是作为一种融资和获利的工具。
外来资金大体可以分为三部分,一是来自温州等江、浙一带的民间资金,二是外汇投机者在上海投资房地产,作为人民币升值的赌注,三是当地机构和居民的资金。其中,江、浙的炒房资金和外汇投机资金起主导作用。
江、浙一带是民间资金最为雄厚的区域。这些资金属于热钱,随时寻找投资渠道谋取利益。在证券市场持续低迷的时期,最便捷的投资渠道当属房地产。外资进入上海则多是为了等待人民币升值,以期大捞一笔。事实上所谓这些外资,有多少是真正的外国人的资金,是个难以说清楚的问题,我猜测应该有相当一部分是境内投机商借海外离岸金融中心进入本国市场的,这样做的好处是资金后撤有保证,也为洗钱提供方便。
市中心的房价带动了外围的房价,许多有闲散资金的上海居民也受到房价上涨的鼓舞,投入了一部分资金购房,但是他们投资重点是市中心以外的中档住房。这部分资金也对房价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我要提醒的是,房地产泡沫对国民经济的负面影响是严重的。房价持续过快上涨,会导致价格形成机制的扭曲,增大了行业风险,阻碍了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对国民经济和大众生活的伤害是深刻和长远的。
北京城建将对地产业格局带来大影响
可以说,进入2004年之后,北京房地产出现了一点泡沫,但并不严重。而且从2005年1至4月看,虽然房价仍然在继续上涨,但是由于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趋缓(同比增长7.2%,增速比2004年同期低28.4个百分点;占全社�%E
⑵ 北京01年到10年每年的房价均价是多少
我就说说真实情况
2001年10月 马甸2手房(1996年)4200元/平方米
2001年10月 清河清缘东里新房 4100元/平方米
2008年7月 马甸2手房(1983年)15000元/平方米
2008年7月 马甸2手房(1996年)16300元/平方米
2010年10月 马甸2手房(1983年)27400元/平方米
2013年1月 马甸2手房(1988年)46100元/平方米
⑶ 一九九二年时北京房价多少
那个时候北京的房价也是很低的,具体房价也是要看地段的。几千元一平米。
⑷ 北京2000年2环以内房价大概是多少啊
我记得,东,西,北二环内的价格高点,南二环便宜,7000元至8500元/平方米左右,东二环以内只有一个“俊景苑”以12000元/平方米面世.2000年房价反而下降了,99年时新盘平均均价为6347元/平方米,2000年上半年这两个数字调整为平均起价为5029元/平方米,平均均价降为5722元/平方米,分别下降了11%和10%左右。
⑸ 北京二环以内的房价是多少(商品房)
北京二环目前在北京各区域房价最高,在9-18万之间。之前二环以内称作北京城,目前二环以内分作东城区和西城区,北京二环目前在北京各区域房价最高。
西城12万,东城10.1万。北京二环内的房价已经均价超过10万元。每平米在某中介网站上,清晰地显示,北京的内城,也就是原来的内城加外城,大约是现在的二环内,房价均价已经超过10万元。
我国有九大中心城市,分别为:北京,上海,天津,广州,重庆,成都,武汉,郑州,西安。第一个就是北京,政策就来自北京,所以第一条是政策优势,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中心,是国之中心,而二环内是北京的中心。资源配套。二环内有大量的央企总部,政府机关,医院,教育资源(小学)二环内有天安门、故宫等顶级引流资源。
在北京,自然是环数越少,地段越好、越稀缺。四环不如三环、三环不如二环。如果说四环是顶豪黄金地段,那么,二环作为中央行政资源圈层,绝对是钻石地段,升值空间绝对可期。现在二环内均价过10万。
历史原因,北京的房子可以分为三大类:
第一种是学区房,顾名思义,主要是上学用。东西城和海淀的部分老破小,也有一些商品房,不过那些2000年后的商品房大部分已经是天价了,一般两居80平左右。
第二种是投资类的房子,大部分是远大新(远郊,大户型,房龄新)类的商品房,房龄新,好贷款,好抵押,流通性高,保值性高,比较适合挣了钱的商人避税保值。
第三种就是房住不炒类了,大部分是上车盘,就是便宜的房子,500以下,大部分300~400之间。都是一些非学区或者学区属性弱的老破小或者是偏僻地段的商品房。没有什么附属属性,只是住房而已,保值性低,流通性差,只能居住而已。
⑹ 北京“最作”钉子户,7年前嫌83万加2套房太少,如今懊悔不已
北京“最作”钉子户,7年前嫌83万加2套房太少,如今懊悔不已
现如今国家征用土地越来越多,拆迁户也越来越多,这些拆迁户也不亏,因为房子被拆掉,国家往往会给他们一笔拆迁费做补偿,不少人因为这笔拆迁费一跃成为当地富豪。当然富豪不是人人能当的,有的人受到的拆迁费并不多,这可能与他们房子面积等有关。获得的拆迁费不多的人,往往会感到不满足,坚持不肯拆迁,这些人被大家称为钉子户,北京有一家钉子户,坚持7年才拆迁,被称为最牛的钉子户,那么这家人最终拿到了多少拆迁费?
在2002年,房地产老板当时给出的价格就是83万元,那时的钱可比现在之前,可这家人没抓准机会,其他人都同意拆,唯独他们觉得钱少不同意。这老板一看地图似乎不用拆这块地,干脆就没理会户主的感觉了。之后这块区域开始修路,拆迁办又找到这户人家,这次的价格给的是真高,拆迁办决定给户主250万元以及一套三室的房子,结果户主还是不满意,希望拆迁补贴是150万元加2套3室的房子。
从户主的举动就能看出户主非常贪心,就算当时北京房价没有上涨那么快,但一套三室的房子至少也要300万元了,本来他能够带着这么多资产好好过生活,可谁让他贪,最终过了7年,因为对交通造成严重阻碍,国家决定强制拆迁,最终只落得个获得83万元的结局,使他懊悔不已,不过,这一切都怪户主太贪心了。
⑺ 求北京上海房价走势图从2000年开始
我和你说吧, 刚好我2000年的时候在北京读的书,后来买的房子, 我和你说一下 那时候的北京吧
2000年 北京2环路 西城区东城区的房价只有4千多.5千. 那时候 4环外 望京地区只有3千多. 2003年的时候 西城 东城2环一带 在8千左右.望京6千多. 2005年 略微上涨一些.. 北京的2环路 崇文门都将近1万或1万多一点点. 望京也7千多,好点的8千多. 05年底开始 疯狂上涨, 北京市区的各房产公司都标价1万多,2万多了. 那时候东直门的上院是北京最贵的房子,3万多一平.. 07年年中的时候涨的开始有点离谱了, 2环3环都要2万多了. 08年年初的时候涨的更离谱了,4环都要2万多,3万.而且是全市统一价,市区哪都是这个价钱. 那时候北京人吹的, 我家一套房子千万,.人人都这么说... 现在的价钱更是超级离谱了,2环西单旁边 商品房均价8万, 建国门那一带 10多万一平. 东城 西城 新房都在6万起价. 4环的房子起价4万, 其实价钱是这个价, 老百姓说自己的一套房子值千万, 实际上哪里会值的. 卖不出去,或者卖出去 买不起新的,等于他这个"千万"还是零啊! 至于更远的什么昌平 顺义,我个人觉得那也就是区号 010了,其它的也不象是北京啊... 真正的北京 还是东城 西城 或3环以内,才能感觉到北京的味道...
上海也差不多是这样,03年 静安区最好的地段也不超1万,现在起价 6万... 但是比较 还是北京房价比上海高一些了
⑻ 房价涨势最猛城市是哪里
第一:厦门
2002年厦门房价约2989元/平,2017年房价约46499元/平。15年之间房价上涨了约15.6倍,高居第一位。厦门,沿海重要城市,是数一数二的风景旅游城市。
第二:北京
2002年北京房价约4467元/平方米,2017年房价约64146元/平方米。15年之间房价上涨了约14.4倍,仅次于厦门。北京,科研高校聚集,一直是年轻人最想留下的城市之一。
第三:上海
2002年上海房价约4600元/平,2017年房价约58259元/平。15年之间房价上涨了约12.7倍。上海,国际化大都市,金融中心,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
第四:福州
2002年福州房价约2280元/平,2017年房价约25370元/平。15年之间房价上涨了约11.1倍。福州,福建省省会,东南沿海重要的城市,被称为“榕城”。
第五:深圳
2002年深圳房价约4927元/平,2017年房价约52484元/平。15年之间房价上涨了约10.7倍。深圳,一座年轻有活力的城市,也吸引着大批年轻人打拼买房。
第六:天津
2002年天津房价约2414元/平,2017年房价约25471元/平。15年之间房价上涨了约10.6倍。天津,与北京紧邻,环渤海经济中心,新一线城市,发展潜力较大。
第七:石家庄
2002年石家庄房价约1555元/平,2017年房价约16514元/平方米。15年之间房价上涨了约10.6倍。石家庄,是一个火车拉出来的年轻省会城市,这些年发展势头较猛。
⑼ 谁知道北京2000年时的房价大概是多少钱
2000年时北京通州的房价是1800元/平方米,北京朝阳的房价是3800元/平方米,北京丰台的房价是3500元/平方米,北京海淀的房价是4000元/平方米,北京内城四区的房价是4300元/平方米。
房价(房地产价格)是指建筑物连同其占用土地在特定时间段内房产的市场价值,即房价:土地价格+建筑物价格,是房地产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最重要的调节机制。房价的价格定位由多种因素构成。 房价有三种存在形式:要约价格、成交价格、申报价格。要约价格随市场行情随时波动,成交价格是供需双方博弈后的结果,申报价格是向政府管理部门登记的结果。而广泛使用的房产成交价格往往是申报价格,而申报价格质量非常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