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氏巷房价多少
‘壹’ 轰动津门的“双烈女”案:两姊妹被逼殉节,1000余人送葬,发生了什么
民国初年,天津发生的“双烈女”案轰动一时。当时有人据实编演成现代戏,上演天津各大剧场,颇受欢迎。事过近70年,1984年天津评剧院又把《双烈女》一剧搬上舞台,它同《杨三姐告状》一样,受到广大观众的青睐。
双烈女为南皮县张氏族人,从她们悲惨、短暂的一生里,我们可以活生生地看到旧社会的黑暗和腐朽,以及人吃人的丑恶本质。
张氏两女服毒身亡,金氏痛不欲生,消息很快传遍天津城,一时议论纷纷。张曾歇、张权闻信,觉得丢了南皮张家的面子,皆派人往金氏家中寻问究竟,并决意为两烈女伸冤。
戴富有、王宝山起初以为张绍庭已死,孤儿寡母打不出他们的手掌去,待知两女为南皮张氏族人,不由慌了手脚。戴、王知道,南皮张氏势力大,天津官府、地方绅士不少是张家的亲朋故旧,惹怒了张家,无疑捅了马蜂窝,遂急忙弃家潜逃。
此时,直隶高等审判厅也知道错判了此案,闹出人命,激怒了天津士绅,引起舆论大哗,急发票捕人,戴富有、王宝山早已逃之夭夭。在群众和极端舆论的强大压力下,直隶警察厅长杨以德为了敷衍民情,亲自出面,联络地方绅商界,为两烈女购买讲究的衣衾棺木,料理后事。
双烈女大殡是旧历五月初一,沿途居民倾巷而出,感叹惋惜声不绝于耳。送葬仪式非常隆重,两烈女棺木由八抬大座抬着,全副仪仗。
最前面由军乐队执事开道,军警全副武装列队其后,在津的主要政府官员朱家保、吴寿、商德全、姒锡章,天津耆绅严修、吕海寰、赵元礼、高凌雯以及各界头面人物,南皮张氏族人1000多人参加了葬礼。
送葬的队伍从西关出发,绕城区一周,最后将两烈女葬于城西明代费宫人墓侧,并建祠立碑,碑今存天津公园内。墓碑由前清遗臣后任北洋政府总统的徐世昌撰文,天津着名书法家华世奎书丹。
双烈女大殡,共收挽联200余幅,奠仪十几万元。挽联中有的笔锋直指贪赃枉法的直隶高等审判厅。然而,最具有感染力的要算是刘铁庵编写的在天津南市大舞台上演的《双烈女》戏了。由于是真人真事,观众争先购票,颇得人心。
在这出戏里,由于一个丑角行当的演员,扮演主审此案与戴富有相勾结的直隶高等审判厅推事(法官)胡凤起。这个人出场念完引子,坐下念定场诗,然后报名“下官胡凤起”。
因为报了那个贪官的真名实姓,触怒了直隶高等审判厅,引起一场风波。该厅急忙函请天津警察厅,通知那个戏班,不得直呼审判官真实姓名,一时传为笑柄。
烈女葬后,张瑞荫(清末军机大臣张之万之子)家总账房孟书瑞携金氏母子回南皮,利用办丧事所剩的余款,会同张氏族人在南皮城里文庙东侧建“双烈女祠”,并立碑刻石以记其事。双烈女祠内烈女碑有两块,分别为张曾敡、张瑞荫撰文,张榛、华世奎书丹。
两块碑 “文革”时期被毁。金氏母子初居烈女祠西厢房,后来迁居双庙村。新中国成立后,天津扩建新北电影院,烈女墓影响建设,烈女遗骨由其弟媳搬运回南皮,葬于双庙村西北。
‘贰’ 水浒传作者的文学常识
施耐庵是元代河南洛阳人,名子安,安即能忍自安,有忍耐的意思,所以字"耐庵",古云所谓"知足常乐,能忍自安。"他生来才华是很出众的,所以读书造诣通今博古,五经四书都明白,可是明白是明白,但是读坏了,常常有愤世嫉俗的思想。从什么地方看出来?他在钱塘县做过县官,县官上面还有管县官的,虽然说他能忍,但是性情孤僻怪异,所以就和上司不合,与同僚格格不入,不能互相合作。因为不能合作,所以不得已就辞官不做,回家去了。在家里,心里头总有一种愤世嫉俗的思想,就说政府的人怎么样不对,可是没有人可让他述说。
于是就闭门不思过,本来应该闭门思过,他不思过,闭门在那里写书,于是大发牢骚,嫉世妒俗。因为有一些忿恨不平的气在脑子里头,所以写出来的东西,都是不离杀盗淫妄酒,犯戒之类的文辞。他写了一部《水浒传》,以抒发他这些缪论。这《水浒传》是鼓励人去做土匪,做强盗,鼓励人打家劫舍,行侠仗义。说是行侠仗义、杀富济贫这一类的,可是还是拿人家的产做自己的产,得到的自己享受。
《水浒传》描写的是宋代大盗一百零八人,被逼上梁山之事。因为他对于时代抱着一种很不平的气,所以写出来不是打打闹闹,就是杀杀砍砍这一类的。这样的书一写成,祸害就发生了——以后的青年人看见这一部书,各个都要上梁山,占山为王,落草为寇,要自己创一番事业。因为这部书形容奸盗之事,唯妙唯肖,令读者生非法非份之想,所以他这种的邪说流毒,把中国的社会青年不知害了多少,为害匪浅!因此他要受报应,要受果报!所以以后他的子孙三代都是哑巴,为什么?就因为他说错话,写错书了。这写错书,没直接叫他自己成为哑巴,可是令他的后代都哑巴,这真是一个现世现报的证据,足见因果不爽。
施耐庵(1296~1370),原名彦端,字肇端,号子安,别号耐庵。汉族,江苏兴化白驹场人(一说浙江钱塘人)。元末明初作家。 施耐庵祖籍泰州海陵县,住苏州阊门外施家巷,后迁居当时兴化县白驹场(今江苏省大丰市白驹镇)。 施耐庵自幼聪明好学,元延佑元年(1314年)考中秀才,泰定元年(1324年)中举人,至顺二年(1331年)登进士。不久任钱塘县尹,因替穷人辩冤纠枉遭县官的训诉,遂辞官回家。 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白驹场盐民张士诚等十八名壮士率壮丁起义反元。张士诚敬其文韬武略,再三邀请他为军幕,施耐庵抱着建造“王道乐所”的宏远计划欣然前往,为张士诚献了许多攻城夺地的计策。后因张士诚居功自傲,独断专行,亲信佞臣,疏远忠良,施耐庵几次谏劝,张士诚都不予采纳,于是愤然离开平江,并作《秋江送别》套曲赠予同在张幕的鲁渊、刘亮等人。此后,浪迹江湖,替人医病解难。 后入江阴祝塘财主徐骐家中坐馆,除了教书以外,还与拜他为师的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演义》《三遂平妖传》的创作,搜集、整理关于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为撰写《江湖豪客传》准备素材。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灭张士诚后,到处侦查张士诚的部属。为避免麻烦,施耐庵征求兴化好友顾逖的意见,在白驹修了房屋,从此隐居不出,专心于《江湖豪客传》的创作。《江湖豪客传》成书后,定为《水浒传》。
关施耐庵生平事迹材料极少,搜集到的一些记载亦颇多矛盾。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在今江苏省兴化、大丰、盐都等地陆续发现了一些有关施耐庵的材料,有《施氏族谱》、《施氏长门谱》等,另有《兴化县续志》卷十三补遗载有《施耐庵传》1篇,卷十四补遗载有明初王道生撰《施耐庵墓志》1篇,说他原籍苏州,后迁淮安,为至顺辛未进士,曾官钱塘二载,以不合当道权贵而弃官归里,闭门着述。 据这些材料分析: 施耐庵是孔子七十二子弟之一施之常后裔,唐末施之常后人在苏州为家。其父名为元德,操舟为业,母亲卞氏(卞氏后裔亦迁至今江苏省大丰市境内)。 施耐庵自幼聪明好学,才气过人,事亲至孝,为人仗义。 19岁中秀才,28岁中举人,36岁与刘伯温同榜中进士。 其曾在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为官三年,因不满官场黑暗,不愿逢迎权贵,弃官回乡。张士诚起义抗元时,施耐庵参加了他的军事活动。张据苏以后,施耐庵又在他幕下参与谋划,和他的部将卞元亨相交甚密。后因张贪享逸乐,不纳忠言,施耐庵与鲁渊、刘亮、陈精于诗曲,但流传极少。史书鲜有记载。即使有的材料,虽有明确记载,但材料本身的真伪与可信程度,至今还没有得到公认。我们认为他大概是杭州人,至少曾长期生活在杭州一带,有人推测他可能是一个专门为说书艺人编写话本的书会才人,或者本身就是一个粗通文墨、技艺精湛的说书艺人。其生活的年代在元末明初,祖籍姑官归隐,闭门着述。有人说他曾与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张士诚将卞交情不错,卞向张推在《少室山房笔丛》中指出:“武林施某所编水浒传,特为盛行。”今人一致认为施耐庵是《水浒传》作者。也有人认为是同弟子罗贯中合着或者有罗贯中续写。 从目前所掌握的史料看,施耐庵这个人还是有的,但关于他的生平事迹史书鲜有记载。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也曾下诏书请他出来荐施耐庵做其幕僚,但施在多次请后仍不应征,据说张士诚还曾经亲自登门拜访过他,见他正在书房撰写《江湖豪客传》一书,即《水浒传》也。后来张士诚兵败,施耐庵为避祸,举家迁徙到淮安,继续着述《秋江送别》以外,还有如顾逖诗、赠刘亮诗传世。施耐庵为避明朝征召,潜文昱(述元)家道炽盛,始迁其祖耐庵骨葬于白驹西落湖(今江苏省兴化市新垛镇施家桥村),并请王道生作《施耐庵墓志》。 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高儒《百川书志》载:“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嘉靖四十五年郎瑛在《七修类稿》中说:“此书为‘钱塘施耐庵的继离去。施耐庵与鲁、刘相别施时,曾作《新水令秋江送别》套曲,抒发慷慨悲痛之情。不久,张士诚身亡国灭。施耐庵浪迹天涯,漫游山东、河南等地,曾与山东郓城居淮安,染病而殁,就地高葬,享年75岁。施耐庵殁后数十年,其孙县教谕刘善本友善,后寓居江阴徐氏初,为其塾师。随后还旧白驹,隐居不出,感时政衰败,作《水浒传》寄托心意,又与弟子罗贯中撰《三国志演义》、《三遂平妖传》等说部。他还间,胡应麟做官,但他仍然坚持不出仕,在当地积德累行,名声极佳。他写完《水浒传》后没过几年,就病逝了。
水浒》的作者施耐庵,不仅是小说家,而且是武艺高强、见义勇为的好汉呢! 明朝初年的一天,施耐庵在一座茶山上游玩,正遇见一个恶霸在强夺农夫的茶园。他十分气愤地赶上前去阻止。恶霸见来人理直气壮,只好偷偷地溜了。可是事后,恶霸打听到来人的住处后,便花钱雇了一帮打手,围住施耐庵的居所。施耐庵见此情景,只是微微冷笑,便坦然自若地迈出了门。打手们见他赤手空拳,便一哄而上。其中一个黑脸大汉,手举根铁棒挟着风声朝施耐庵的头顶劈来。施耐庵侧身摆头,一个“顺风扯旗”,让过了棒锋,双手就抓住了铁棒,同时飞起右脚,正好踢在大汉的小腹上,那家伙便滚出一丈多远。施耐庵舞起夺来的铁棒,一阵旋风般的横扫,吓得那帮家伙四处逃窜。 有一年的元宵节,施耐庵上街观花灯。忽然看见一个恶少在街尾侮辱一名妇女。他怒火顿起,用右手将那家伙提起,尔后象摔死狗似的将他摔在地上。恶少吓得连连磕头求饶,施耐庵这才饶了他。谁知第二天,那家伙纠集了七八个无赖前来报复。施耐庵不慌不忙地找来一根粗绳,让无赖们用绳子拴住他的双腿,然后叫他们用力拉。可是,尽管他们一个个累得脸红脖子粗,施耐庵的双脚像生了根,纹丝不动。接着,他取出铁棒,一记“乌龙摆尾”,便将身旁的一棵大杨树“咔嚓”一声打断。无赖们见他有如此功力,才知道是遇上了高手,个个叩头认输了。后来,施耐庵在写《水浒》时,还将这段亲身经历融进鲁智深在大相国寺降伏众泼皮的情节中去了呢。
施耐庵死后,他的十二世孙施奠邦发起,将其在白驹镇上的故居改建为施氏宗祠。后来几经修复扩建,遂成前后三进,旁有偏殿之礼堂。第一进为门厅,内设茶坊;第二进为书坊,供艺人说《水浒》;第三进为福荫堂,供奉迁兴始祖施耐庵及其后裔的灵牌,每年春秋二季在此祭祖。施祠不幸毁于抗日战火。
‘叁’ 袁世凯的六姨太,在其死后十几年因何会怀有身孕呢
袁世凯死后13年,六姨太意外怀孕?腹中的孩子也姓袁却不能生!
袁克文为人虽然放荡,但是,他的骨子里却是个传统文人,叶氏一直与其兄弟住在一起,哪能不避嫌疑?何况他当时年已四十,且自身穷困,天天为度日发愁,哪有闲心去“勾”已经是5个子女的“小妈”?并且,当时青楼中的年轻佳丽多的是,她们还都是袁克文的狂热粉丝,随便拉来一个,不比人老珠黄的叶氏有“味道”?
‘肆’ 袁世凯的六姨太说了什么,才导致袁世凯终生不和她同房
袁世凯一生好色,17岁便结了婚,元配夫人是于氏。于氏是河南乡间人,于鳌的女儿。于家是个大家族。于氏虽是大家闺秀,可不怎么识字,对于规矩礼法,粗通而已俩人婚后,感情还算好。
1909年,袁世凯被摄政王载沣开缺回籍。在彰德府隐居的时候,袁世凯娶进了他第九位、也是最后一位姨太太刘氏。但刘氏并不同其他袁氏妻妾一同住在洹上村养寿园。她独自住在今安阳的九府胡同的袁府。
关于袁世凯明媒正娶的老婆于氏,在生下袁克定之后,就再没有其他子女。袁世凯做官以后,她也一直住在项城老家。直到袁世凯做了山东巡抚,接他母亲到济南,她才一道来到袁世凯的住所。袁世凯承认她是名义上的夫人,既不让她管家,也不和她同房。不过,这样一来,他们夫妻之间却非常客气。清末,官廷封于氏为一品诰命夫人。
‘伍’ 海珠北金氏巷周边环境怎么样生活便利吗
城市:广州
楼盘名称:广州海珠北金氏巷
别名:西门口社区网
公交线路:公交:3路、6路、66路、124路、217路、106路、82路、209路、541路 地铁:6号线文化公园站(未开通)
规划信息:其占地面积为0平方米,容积率,绿化率5%,共0栋楼,停车位
周边配套:幼儿园:甜水幼儿园、卓慧艺术幼儿园、大新分幼儿园、公立大德幼儿园 中小学:回民小学、朝天小学、惠福西路小学、惠福西第三小学、中华会计成人中等专业学校(越秀区分校)、满族小学、海珠中小学 大学:广州市侨光财经大学、广州市电大机电分校、市教育学校夜大学、广州市中华会计成人中专 商场:捷泰广场、佳乐佳货仓商场、百佳 医院:东升医院、省中医院、越秀区医院、省人民医院、越秀区第一医院、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邮局:中国邮政、广大路邮局、江南大道邮局、西堤邮局 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广州银行、交通银行 其他:富都大酒店、越茅馆中山六路店、慈和素食菜馆、惠福西大酒店、大都市鞋城、出入境大厅 小区内部配套:停车位
(所载信息仅供参考,最终以售楼处信息为准。)
全面及时的楼盘信息,点击查看
‘陆’ 寻金氏族人与家谱
即使一个村同姓也未必同祖 所以看别人的家谱没意义
你应该到自己老家找,这里是舍本求末!!
http://club.blogtt.com/jiaxing/69/
这里有你们家族介绍 你可以看下
金姓家谱目录
4382【上海】嘉定金氏家谱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金恩沛辑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刊本
上海图
4383【江苏南京】金陵金氏族谱二卷
(清)金玉音修
清光绪三十年(1904)重刻清道光二十三年
(1843)本 二册
北图
注:书签题《重刊金陵金氏家乘》。
4384【江苏南京】金氏新族谱二卷
(清)朱朝柱修
清光绪二十年(1894)金陵城刊本 二册
科图
4385【江苏江宁】金氏重修宗谱不分卷
(清)金居敬重修
清道光十六年(1836)稿本 一册
吉林大学
4386【江苏镇江】润州金氏重修宗谱六卷
(清)金全汉等修
清光绪十六年(1890)修 宣统元年(1909)世
耕堂活字本 八册
北图 上海图 美国
注:书签题《古润金氏宗谱》。
4387【江苏镇江】古润金氏宗谱六卷
(民国)金全喜纂修
民国二十五年(1936)世耕堂活字本 八册
历史所
注:金锡爵始修于明供武间。
4388【江苏武进】延陵金氏增修宗谱二十三卷首一卷
(清)金谔等修
清咸丰六年(1856)木活字本 十册
美国
4389【江苏常州】毘陵金氏宗谱十卷
(清)金维俊纂修
清光绪二十年(1894)木活字本
江苏常州市图
4390【江苏常州】毘陵金氏宗谱八卷
(清)金方增等续修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追远堂活字本 八册
北图
4391【江苏常州】毘陵金氏重修宗谱二十一卷
(民国)金城主修
民国二年(1913)怀德堂活字本 十八册
历史所
4392【江苏常州】金氏宗谱十八卷
(民国)金康元 金家骥纂辑
民国八年(1919)受祉堂木活字本
江苏常州市图
4393【江苏常州】毘陵金氏宗谱八卷
(民国)金洪兆等修
民国二十年(1931)追远堂木刻本
苏州大学
4394【江苏常州】延陵金氏续修宗谱十二卷
(民国)金杏魁主修 金杏生主稿
民国三十年(1941)延陵金氏纯本堂木活字本
江苏常州市图
注:金世祚始修于明万历三十三年。
4395【江苏常州】毘陵湖里金氏宗谱十二卷
(民国)金元升修
民国三十五年(1946)树德堂活字本 十二册
北图 江苏常州市图(存卷1-3、5-12,
又一部存卷5)
4396【江苏常州】毘陵钱桥里金氏宗谱十二卷
(民国)金震一等续修
民国三十五年(1946)雍睦堂活字本 十四册
北图
4397【江苏常州】毘陵白荡金氏宗谱八卷
(民国)金嘉戊主修
民国三十六年(1947)木活字本
江苏常州市图
注:始修于清光绪二十年。
4398【江苏常州】毘陵洋溪金氏宗谱六卷
(民国)金培根 金振之主修
民国三十八年(1949)毘陵金氏追远堂木活字本
江苏常州市图
4399【江苏武进】剡村金氏宗谱二十卷
(民国)金兰奎主修
民国十九年(1930)存着堂活字本 二十册
美国
4400【江苏】武进金氏重修宗谱十二卷
(民国)金椿生主修
民国三十五年(1946)树德堂活字本 十二册
历史所
注:金庆南始修于清嘉庆二十四年。
4401【江西江阴】暨阳花园金氏宗谱十七卷
(民国)金醉悟续修 金锡之重篡
民国十五年(1926)敦厚堂活字本 十九册
吉林大学
4402【江苏】 宜兴 阳潘社里金氏宗谱十卷
(民国)庄棋辰编辑
民国三十五年(1946)雁溪堂活字本 十册
北图
4403【江苏苏州】枫江金氏谱略十卷
金承烈钞本 十册
江苏苏州市图
4404【江苏常熟】海虞慈村金氏家乘八卷首一卷
(清)金铁香等修
清道光四年(1824)刊本 四册
美国
4405【江苏常熟】海虞慈村金氏家乘□□卷
(清)金日良修辑 金荣海重辑
清同治间木刻本
苏州大学(存卷3-9,又一部存卷1-3
4406【江苏】常熟慈材金氏家乘十四卷
(民国)金慎思续修 金廷桂等纂
民国三年(1914)活字本
科图(存卷3-13)吉林大学 上海图
江苏常熟市图 美国
注:附《金氏文苑》内集二卷,外集一卷。
4407【江苏常熟】金氏宗谱六卷
(清)金荣济等修
清宣统元年(1909)刊本 六册
科图
4408【江苏吴县】金氏世谱不分卷
(清)金淳纂修
清干隆四十年(1775)刻本 二册
历史所
注:金世章始修于清雍正四年。
4409【江苏吴县】金氏世谱不分卷
(清)金正诗 金正麟纂修
清嘉庆十二年(1807)刻本 二册
历史所
4410【江苏吴县】金氏宗谱十卷
(清)金景谟 金升重修
清嘉庆二十年(1815)敬承堂刻本 四册
江苏苏州市博
注:附《下保金氏重修族谱》一卷。
4411【江苏吴县】下保金氏重修族谱一卷
(清)金景谟 金升重修
清嘉庆二十年(1815)敬承堂刻本
江苏苏州博
注:附《金氏家谱》后。
4412【江苏吴县】洞庭夏泾金氏宗谱八卷
(清)金兰军编
清道光十一年(1831)叙伦堂活字本 八册
北图
注:卷端、书口题《夏泾金氏宗谱》,封面、书签
题《洞庭金氏宗谱》。
4413【江苏吴县】金氏族谱钞不分卷
民国三年(1914)金科乙钞本 一册
江苏苏州市博
注:该族居洞庭东山。
4414【江苏】吴江金氏家谱五卷
(清)金学诗编
清嘉庆三年(1798)修 嘉庆二十一年(1816)
补修刊本
日本 美国
4415【浙江】休宁迁浙金氏谱略一卷
清光绪二十年(1894)钞本 一册
美国
4416【浙江杭州】金氏宗谱一卷
(清)金日修纂修
清光绪十二年(1887)刻本 一册
浙江图
4417【浙江富阳】富春玉洲金氏宗谱三卷
(民国)金守梅修纂
民国五年(1916)怀德堂木活字本 一册
浙江图
4418【浙江临安】金氏家谱不分卷
(清)金发诙重修
清嘉庆十年(1805)裕后堂钞本 七册
日本 美国
注:记事增补至光绪间。
4419【浙江鄞县】鄞东金氏宗谱二卷
(清)金廷椿纂修
清同治七年(1868)万松堂木活字本 一册
天一阁
(民国)金椿生主修
民国三十五年(1946)树德堂活字本 十二册
历史所
注:金庆南始修于清嘉庆二十四年。
4420【浙江鄞县】鄞东韩岭金氏宗谱四卷首一卷
(民国)金学泗纂修
民国四年(1915)万松堂木活字本
天一阁(存卷首上)
4421【浙江鄞县】鄞东韩岭金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
(民国)金宏伸 金宏汝等纂修
民国二十五年(1936)万松堂木活字本十二册
天一阁
4422【浙江鄞县】鄞东金氏宗谱四卷首一卷
(清)钱启共纂修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永春堂木活字本一册
天一阔
4423【浙江鄞县】清源金氏宗谱七卷首一卷
(民国)金德招 金继富等纂修
民国十九年(1930)乘裕堂木活字本 一册
天一阁
4424【浙江鄞县】鄞月湖金氏家乘二卷
(民国)张琴纂修
民国二十二年(1933)稿本 一册
天一阁
4425【浙江慈溪】汉塘金氏宗谱二卷
(民国)金利镇 金忠书等创修
民国十二年(1923)奉恩堂木活字本 一册
天一阁
4426【浙江奉化】龙溪金氏宗谱五卷
(清)王际青重修
清同治六年(1867)木活字本
浙江奉化县文管
注:金歧始修于清雍正八年。
4427【浙江嘉兴】金氏如心堂谱不分卷
(清)金鸿吉 金兆蕃等重修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刻本
中央民院 辽宁图 山西大学
注:谱首修于清道光十四年。
4428【浙江嘉兴】金氏如心堂谱不分卷
(民国)金兆蕃续修
民国二十三年(1934)兴孝堂刻本 一册
北图 中央民院 浙江图 浙江嘉兴市图
4429【浙江绍兴】山阴贤庄金氏宗谱不分卷
(清)金良编辑
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敬爱堂木刻本 四册
浙江图
注:金兰初修于清顺治十四年。
4430【浙江绍兴】山阴贤庄金氏家谱不分卷
(清)金良编辑 (民国)金兆珑续编
民国钞本 一册
浙江图
注:记事至民国仞年。后附《平水金氏谱》。
4431【浙江绍兴】平水金氏谱
(民国)金兆珑编
民国钞本
浙江图
注:附《山阴贤庄金氏家谱》后。
4432【浙江绍兴】山阴湖塘金氏宗谱
(清)金宗孝增修 金丙耀监修
清道光九年(1829)仁山堂活字本 六册
北图 浙江图
4433【浙江绍兴】会稽五峰金氏宗谱三卷
(清)金天志 金行棠等纂修
清光绪十二年(1887)宝堂木活字本 四册
日本 美国
注:一名《五峰金氏纂修宗谱》。
4434【浙江】绍兴渔临金氏宗谱六卷
清钞本 六册
美国
4435【浙江】绍兴渔临金氏谱考不分卷
(民国)金白顺 金成洽等纂
民国十四年(1925)庆延堂木活字本 一册
日本 美国
注:一名《绍兴渔临关金氏藏谱》。
4436【浙江】绍兴渔临金氏宗谱十六卷
(民国)金乙麟编辑
民国二十年(1931)庆延堂木活字本 十六册
浙江图 日本 美国
4437【浙江绍兴】山阴昌安金氏家谱不分卷
(民国)金学书 金耀庭等续修
民国十七年(1928)绍城中华印刷所石印本
一册
吉林大学 日本 美国
注:一名《续修昌安金氏家谱》。
4438【浙江绍兴】山阴金氏宗谱
(民国)金士桂等重修
民国十九年(1930)延庆堂活字本 四册
北图
4439【浙江诸暨】暨阳西安白浦刘金氏宗赠十卷
(民国)金足民纂修
民国二十六年(1937)忠孝堂活字本 十一册
历史所
4440【浙江诸暨】研塘金氏宗谱十二卷
(民国)金汝洲 金咏棠续修
民国二十八年(1939)木刻本 十二册
河北大学
注:版心作《暨阳安俗刘氏宗谱》。该族原姓刘,
后改姓金。
4441【浙江】上虞金氏家乘十四卷首二卷末二卷
(清)金鼎 金晴川等修纂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旧续堂木活字本 六册
浙江图
4442【浙江上虞】前江金氏宗谱六集十八卷
(清)金晴川 金翰臣修纂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旧德堂木活字本 六册
浙江图
4443【浙江金华】凤山金氏宗谱五卷
(清)金元发等纂修
清光绪三年(1877)木刻本 五册
浙江金华市文管(又一部缺卷2)
4444【浙江兰溪】桐阳金氏宗谱八卷
清光绪十二年(1886)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芝堰乡桐山后金村
4445【浙江兰溪】桐阳金氏宗谱八卷
清宣统二年(1910)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芝堰乡
4446【浙江东阳】中山金氏重修宗谱六卷
(民国)王室蕃纂
民国七年(1918)木活字本
浙江东阳县红旗乡金家村
4447【浙江】东阳木香金氏宗谱十卷
民国十四年(1925)木活字本 一册
浙江东阳宅口乡蒋家畈
4448【浙江】东阳西衙金氏宗谱□□卷
木活字本
浙江东阳古光乡下甲(存八卷)
4449【浙江常山】彭城金氏宗谱二十二卷
民国三年(1914)木刻本
4450【浙江常山】赤山金氏宗谱二卷
(民国)金景贵重修
民国二十一年(1932)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招贤乡沙帽山村
4451【浙江常山】京兆金氏宗谱六卷
(民国)金大梓重修
民国二十四年(1935)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何家乡金家村(不全)
注:金廷台始修于清嘉庆三十九年。
4452【浙江临海】岭下金氏宗谱□□卷
(民国)陈达炽纂
民国二十一年(1932)木活宇本
浙江临海县博(不全)
钞本 一册
浙江临海县岭景乡岭景村
注:金名庚创修于清雍正五年。
4453【浙江临海】金氏宗谱
清钞本
浙江临海县博(存一册)
4454【浙江临海】金氏世谱□□卷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木活字本
浙江临海县博(存卷2)
4455【浙江临海】金氏世谱二十四卷
(清)金炎之纂
清咸丰三年(1853)湖阜草堂刊本
浙江临海县博(存卷22-24)
4456【浙江临海】临邑涂下桥蟾洋金氏宗谱四卷
(清)金在镕 金世凯纂修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木活字本 二册
浙江图
4457【浙江】黄岩大田金氏宗谱十二卷
(民国)金彭年纂
民国六年(1917)木活字本
浙江临海县博(存卷首、卷1、4、8)
注:金尚省初修于明嘉靖二十二年。
4458【浙江松阳】西演坑金氏宗谱三卷
(民国)叶冠祥撰
民国三十五年(1946)木刻本
浙江松阳县玉岩乡西坑村 浙江松阳
县玉岩乡大垢下村
4459【浙江松阳】吊玄金氏宗谱
浙江松阳县斋玄乡上坌村
注:一名《彭城金氏宗谱》。
二、家乘谱牒
上海:罗溪金氏谱略一卷、嘉定金氏家谱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江苏:金氏新族谱二卷、金氏重修族谱不分卷、金陵金氏族谱二
卷、古润金氏宗谱六卷、毗陵金氏宗谱八卷、毗陵金氏重修宗谱二十
一卷
浙江:金氏家谱不分卷、富春玉洲金氏宗谱三卷、休宁迁浙金氏
谱略一卷、金氏如心堂谱不分卷、黄岩大田金氏宗谱十二卷
安徽:京兆金氏统谱十卷、金氏统谱六卷、休宁南城金氏族谱、
瓯山金氏眉公支谱四卷、金氏宗谱二十五卷
湖南:金氏四修族谱十六卷首三卷、宁乡金氏陆续修族谱、金氏
三修族谱四卷首一卷、湘乡金氏三修族谱四卷首二卷
‘柒’ 汉语拼音是谁发明的
第一个创制用拉丁字母拼写汉字读音的方案的西洋人是意大利人利玛窦(MatteoRicci),他是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1583年来到中国,1605年(明朝万历三十三年)在北京出版了《西字奇迹》一书。内有《信而步海,疑而即沉》等四篇文章。
罗常培根据文章的汉字与拉丁文对照的译文,整理出一个包括26个声母和44个韵母的汉语拼音方案。这是最早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注音的出版物,比“小经”用阿拉伯字母给汉字拼音稍晚,“小经”(又名“小儿经”、“小儿锦”)大概是最早用字母文字给汉字拼音的尝试。
(7)金氏巷房价多少扩展阅读
我国原来没有拼音字母,采用直音或反切的方法来给汉字注音。直音,就是用同音字注明汉字的读音,如果同音字都是生僻字,就是注了音也读不出来。反切,就是用两个汉字来给另一个汉字注音,反切上字与所注字的声母相同,反切下字与所注字的韵母和声调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学习汉字,非常困难。
在1913年2月15日,由中国读音统一会制定,以章太炎的记音字母作蓝本的注音符号诞生了。1930年中华民国政府把注音字母改称为“注音符号”,它是汉语拼音的前身。
“注音符号”目前仍旧为中国台湾省汉字的主要拼读工具之一,为小学语文教育初期必学内容;中国大陆地区自1958年推行汉语拼音方案以后停止推广使用,但在汉语字典等基础工具书中对汉字注音时继续与拼音同时使用。它的诞生使汉语的发展开始了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