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房价跌了多少
① 上海房价每年跌多少
上海房价之前每年都在涨,现在略有下跌,眼光放长远的来看,趋势总是看涨的。
② 上海房价降了吗
上海房价降了?
众所周知,这轮上海房价微降,根本动力是政府对新房的限价,而不是市场原因。譬如龙湖天璞,如果没有政府强制干预,绝对不会以5万多的单价开盘。标杆项目降价,带动周边二手房降价潮
这波限价,更像是一个政治任务。主要原因是中央政府对投资现象的打击和三四线棚改政策的收紧
一、打击投资现象怎么说?
1、经济学基础
经济学基础理论告诉我们,经济发展自身是有周期的,一直在波动中发展。政府在这个过程中,扮演者平抑波动的角色,经济火的时候让你不要特别火,经济冷的时候让你尽快走出低谷,保障经济平稳发展,社会长治久安
2、目前状况
而现在又到了政府打压经济过热的时候了,所谓“鹰派”上台。经济过热,意味着泡沫严重,泡沫发生在各种具有投资投机性质的交易中,股市基金债券房产等等,政府打压的也是这些产业,因为实体经济难有泡沫,而且也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所以大家看到今年上半年投资市场一片哀鸿遍野,股市下跌,甚至国企都退市。债券也开始违约,这是之前从未有过的,为了打压泡沫,政府不惜打破刚性兑付,不允许借新债补旧债,导致大量债券无法付息还本,甚至丹东港这样的大型国企都出现违约。房产也有投资属性,肯定也在打压之列。政府想得明白,你们都去炒股票炒房了,投机倒把比踏踏实实做企业赚的还多,公司都拿钱买房了,谁还专心做实业
3、房产的特殊性
不过相较而言,房产的跌幅是最小了,即抗跌能力强。因为房产始终是有成本在后面托着,而且影响太大了,政府也不想真的看到房产崩盘。所以房产有泡沫,但是是铁打的泡沫,你打不动的
4、政策不可持续
对经济的打压有些像化疗,央行的紧缩政策不仅打压了这些泡沫,也会对实体经济产生巨大负面作用。龙湖万科都贷不到款,各种工厂就能难了。所以紧缩财政政策是不可持续的,点到为止,不会真把经济搞垮了,泡沫打打差不多就该收了。收紧政策收回,经济就又恢复活力,甚至会出台刺激政策,经济再次陷入过热,又会进入下一个循环
5、限价会更早收回
另一方面,房产行业的打压已经过重了,限价限签导致开发商资金无法回流,财政紧缩导致融资困难,开发商没钱,继而土地流拍。土地流拍,政府土地财政难以为继,各种政绩、刺激政策无法实现,这对于政府肯定不是一个好的结果。所以在这个层面,限价政策也不会持久。限价一旦放开,价格触底反弹。所以目前应该是最好的入手时机,政府将开发商利润,大概有几千亿,强制分配给了购房者,每个购房者都能得到几十万的实惠。不要想着再等等,在最低点买入,普通老百姓没有这么强的操盘能力。巴菲特都做不到最低点买进,我们散户见好就收。限价政策顶多持续一年,现在已经9个月了
二、棚改制度是什么?
1、棚改的缘由
关于房地产这个行业弊病大家的认知和基本判断是一致的:中国房地产的两大问题:1、供需错配:人口流入的城市供应量少,相反人口流出的城市供应量很大;2、调控错位:调控政策偏重于易于操作的抑制需求,而不是增大供给。
所以三四线城市积累了大量库存,难以去化,很大程度影响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持续。所以去年下半年以来,地方政府联合国家开发银行推出了棚改货币安置计划。即,借钱给开发商,鼓励开发商拆迁补地,而且之前拆迁补房,现在拆迁补现金。拆迁补偿大于房产市值,大家也乐于接受,拿拆迁款买碧桂园大户型洋房去了。前期是一个非常好的改善过程,大多数全款购房;到中期大家发现房价开始上升,拿了拆迁款做首付,能买多少套买多少套,一起将房价再次推高
2、棚改货币化结束
到今年7月份,地方政府去库存结束,棚改权限收回国家开发银行总行,地方政府再也没权限推动拆迁
为了限制市场冷下来房价下跌,100多个城市先后出台限售政策,买房2-5年内不允许出售,通过限制供应,避免市场崩盘
3、跟上海有什么关系
为了避免棚改货币化这部分资金流入北京上海,实现不了三四线城市去库存的策略,北京上海继续限购
在三四线城市市场遇冷时,也同步限制北京上海价格,避免剩余资金流入
4、开发商开始跑路
棚改政策结束,购买力提前被透支,韭菜已经割完,开发商准备逃跑,所以绵阳等三线城市开始出现土地流拍
5、小结:
(1)三四线城市下跌符合经济学规律,需求供给,自然应该下跌。但是计划经济下不存在经济危机,为了避免房地产市场崩盘,政府通过限售等政策,取消房产二级市场流动性。不让你卖了,你怎么崩盘
(2)上海北京等城市价格下跌完全是人为压制,人口持续流入,需求依旧旺盛,政策放开势必触底反弹
③ 上海房价怎么跌了那么多
上海房价总体是跌了,但是对于全国房价来说跌的不大。
④ 上海房价跌了吗
稍微跌了点,高档楼盘跌的幅度比较大点,象闵行地区房价稍便宜点
⑤ 上海房价下降0.2个百分点,跌了多少一平方
摘要 亲~这道题由我来回答,打字需要一点时间,还请您耐心等待一下。
⑥ 上海房价到底会跌到什么程度
那天,打开网站一看,一阵狂喜:上海房价将下跌50%,北京房价将下跌30%!心里想着,准备立即给老婆打电话告诉她这个消息,彻底击溃她鼓噪买房的信心。但看完全文,心凉了半截儿,敢情人家说的是“上海房价应该下跌50%,北京房价应该下跌30%”,只是网站编辑们把它做成了“上海房价将下跌50%,北京房价将下跌30%”的煽动性标题,让我这样的无房户空欢喜了一场。
但还是很佩服这位专家的大胆。虽然说的是“应该”,但50%、30%这样的数字还是透出了很强的预言味道。相信很多人还是有做房价预言家的冲动,但这位专家发出如此精确的预言之后,估计就成了房价预言家的终结者了。
不过,还有个疑问:为什么是50%、30%,而不是45%、28%,或者是其他什么数字?再仔细研读了一遍,没有,找不到科学的逻辑推理和论证。据我所知,这位专家居住的房子应属高档,近期也并不打算买房,所以他没有摩根士丹利经济学家唱空中国房价令老板渔利的嫌疑,那么,专家更像是从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将人们心里暗藏的呼声公开喊出罢了。至于预言能否实现,只有时间知道,也许过几个月人们就忘了。
我倾向于相信,预言可以获得这么一种效果:观望的人们继续观望,准备买房的人们加入观望的队伍。“这是我们愿意看到的”,建设部住宅与房地产业司司长谢家瑾说,因为市场的节奏放缓了。对于地产商来说,没有比终端消费者施加的压力更大的了。倘若观望者坚持的时间足够久,一部分存货过多、资金匮乏的地产商可能会在强大的压力面前崩溃。有些中小开发商可能不得不转让项目或股权,“这是我们愿意看到的”,谢家瑾还是这么说。
但对这个预言,除了会招致地产商的切齿痛骂外,还有人不高兴。譬如说,有关部门强调的是稳定房价,而不是降低房价,更没有说要降低多少钱。专家的预言明显地跟调控的主旨不尽相符嘛。我曾听到有关领导公开说,要对个别专家不负责任的言论予以“警告”,不知道发出以上预言的专家会不会收到警告。
银行也不会高兴。商业银行发放住房抵押贷款,一般是以房屋评估价的70%为标准。房价下跌50%,若购房者不能按时交月供,银行即使把已经大幅缩水的房子收回,恐怕也是资不抵债。如此一来,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又得急剧增加。照此理解,银行气急了也会加入对专家予以“警告”的行列。
因此,虽然我很乐意看到预言成真,但常识告诉我,善良的愿望往往难以逃脱飘浮于空中的结局。
写到这里,有朋友看到了,就说:你否定了别人的预言,那你告诉我,到底这房价会不会跌,会跌到什么程度?没劲透了,为何不能换个问题?难道否定了一个意见,就非得给出另一个肯定的结论?我不是医生,但我听说,很多手到病除的良医常常对自己的疾病一筹莫展;我还听说,许多人将别人的情感分析得头头是道,自己却迷失在情感的荆棘之中。至于我本人,像个购房专家煞有介事地指导不少人作出了买房的决定,自己却犹豫不决,听任房价一涨再涨而反躬自责。
您有耐心看到这里,我就大胆给一点肯定的意见:房价不可能跌到50%,更不可能崩溃,否则政府又要救市了。就像那令人伤心欲绝的股市,已经跌去了50%多,也不能说是崩盘吧,政府终于启动救市机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