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头鸡价格是多少
❶ 中药“屈头鸡”是“诃子”吗
建议:屈头鸡是白花菜科槌果藤属植物保亭槌果藤的干燥成熟果实或种子。 广东大部分地区习惯称完整的果为屈头鸡,称种子为马槟榔,但也有相反的叫法,即称果实为马槟榔,种子称屈头鸡。由于马槟榔和屈头鸡的性味和功能相同,故这一名称上的不一致并无大碍。 功用: 清热利咽,生津止渴。用于热病口渴,麻疹,喉痛,食滞胀满,肿毒。 性味: 甘、微苦,微寒 诃子为使君子科。 功效:敛肺;涩肠;下气;利咽 两者是不同的中药。
❷ 屈头鸡的药用名称叫什么
屈头鸡·《全国中草药汇编》【别名】树屈头鸡
【来源】白花菜科山柑属植物屈头鸡Capparis versicolor Griff.[C. Koi Merr. et Chum],以根及果实入药。秋季采果,晒干;根全年可采,切片晒干。
【植物形态】保亭槌果藤 蔓性灌木。无毛或幼枝被柔毛;枝和小枝有下弯的刺,刺坚硬,尖端暗黑色。单叶互生;叶柄长5-10mm,幼时被微柔毛;叶片纸质,椭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3-8cm,宽1.5-3.5cm,先端钝或急尖而钝头,基部宽楔形而稍圆,全缘。伞形花序腋生或顶生,具花2-4朵,有香气;花梗长2-3cm;萼片4,外面2片圆卵形,内面2片椭圆形,长8-10mm;花瓣白色或淡红色,倒卵形,长于萼片;雄蕊约60个,花丝长约2.5cm;子房椭圆形或卵圆形,子房柄长达5cm。果球形,直径3-5cm,近梗部有浅脉棱。种子肾形,长1.5-2.5cm,宽1-1.5cm。花期夏季。
【功效分类】清热利咽药;润肺止咳药
【性味归经】甘、微苦,平。
【功能主治】
果:止咳平喘。用于咳嗽,胸痛,哮喘。
根:散瘀,消肿,止痛。外用治跌打损伤,骨折。
【用法用量】果1~2枚,果有毒,不可过量,防中毒。;根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备注】(1)果有毒,不可过量,防中毒。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屈头鸡·《广东中药志》【来源】 为白花菜科槌果藤属植物保亭槌果藤 Capparis versicolor Grill. [C. koi Merr. et Chun]的干燥成熟果实或种子。
【原植物】 保亭槌果藤为攀援灌木;枝有下弯的硬刺,嫩枝被微柔毛。叶纸质,椭圆形或长圆形,长4~8厘米,顶端短尖,钝头,基部楔尖;侧脉每边5~8条;叶柄长5~10毫米,被微柔毛或近无毛。夏季开花;花有香气,常2~4朵排成顶生和腋生的伞形花序,稀为单生花,总花梗很短;花梗长2~3厘米,无毛;萼片4枚,外面2片圆卵形,里面2片椭圆形,长8~10毫米;花瓣4片,白色或淡红色,倒卵形;雄蕊多数,远比花瓣长;子房1室。浆果大,卵球形,直径3~5厘米,果皮厚约3毫米,表面粗糙,常有槽纹。种子近肾形,长1.5~2.5厘米,灰褐色。 生于中海拔林中,常攀援于树上。分布于我省及广西、海南等省区。越南、缅甸、马来西亚亦有分布。
【产地】:广东省广宁、怀集县。此外,粤北、粤东地区有产。
【采收加工】 冬季采收。摘取成熟果实,置沸水中稍烫,捞起,晒干。在我省药材市场上,原个干燥果实称为“屈头鸡”;剥除果壳,取出的干燥种子称为“马槟榔”。
【性状】:(1)屈头鸡:原个果实宽卵圆形,长3.5~5厘米,直径3~4厘米,先端凸起微尖,基部有明显的果梗脱落残痕,凹陷略呈洞状,宽达5毫米左右。表面黄棕色至黄褐色,密布细粒状突起,有3~4条微凹陷的纵沟,略对等地由基部伸向顶部。果皮厚2~3毫米,质硬而脆,内表面淡棕黄色,粘附有淡黄色絮络状果肉。种子2枚,常与果皮分离。 果皮气无,味淡。 (2)马槟榔:种子呈扁圆形,宽2~2.5厘米。表面常粘附黄白色果肉,刮除果肉可见种皮暗褐色,稍厚而硬,打破后可见种仁黄白色,略光滑,扁圆肾形,宽1.5~2厘米,厚约5毫米,胚根位于外围,突出如鸟嘴状,子叶在中央盘卷,形状极似鸡的胚胎,故有“屈头鸡”之名。种仁微具油脂臭气,味微苦涩而后甘凉,稍似橄榄样回甘味。
【质量要求】:屈头鸡以原个无破、体重者为佳。马槟榔以种仁黄白色、不泛油、味甘浓者为佳。
【包装贮藏】:屈头鸡用竹篓或蒲袋装载,存放于干燥处;马槟榔用木箱或麻袋装载,存放于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
【炮制】 屈头鸡:整理洁净,用时打破。 马槟榔:整理洁净。
【医疗用途】
性味:甘,寒;有小毒。
归经:归肺、胃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利咽,生津止渴。用于热病咽痛,暑热口渴。
用法与用量:3~6克,生嚼或水煎服。
【来源】《广东中药志》
❸ 文昌鸡多少钱一斤
一般10元一斤
海南最负盛名的传统名菜。号称“四大名菜”之首。
文昌鸡是一种优质育肥鸡,因产于海南省文昌县(现已撤县设市)而得名。
据传,文昌鸡最早出自该县潭牛镇牛镇天赐村,此村盛长榕树,树籽富含营养,家鸡啄食,体质极佳。文昌鸡的特点是个体不大,重约1.5千克左右,毛色鲜艳,翅短脚矮,身圆股平,皮薄滑爽,肉质肥美。海南人吃文昌鸡,传统的吃法是白斩(也叫“白切”),最能体现文昌鸡鲜美嫩滑的原汁原味。同时配以鸡油鸡汤精煮的米饭,俗称"鸡饭"。
海南人称“吃鸡饭”即包含白斩鸡在内。白斩文昌鸡在海南不论筵席、便餐或家庭菜皆派用场。在香港、东南亚一带出备受推崇,名气颇盛。
文昌鸡 - 海南最负盛名的传统名菜。号称“四大名菜”之首。是每一位到海南旅游的人必尝的美味。文昌鸡列为海南“四大名菜”之一,而且是驰名中外的一道名菜。而正宗文昌鸡出于哪个地方?如果是海南当地人都知道文昌地区有个潭牛镇,是因为大街小巷都挂着“文昌潭牛鸡”;文昌潭牛鸡其独特之处是什么?
潭牛镇镇北有村,村外多榕树,树上古枝参天,浓荫遮日,树上绿草如茵,鸡雏成群,鸡食榕籽、觅昆虫,追逐嬉戏,生栖繁衍,鸡虽然生长缓慢,体小脚细;一般现在当地人养鸡方法:将纯种鸡苗交给农户放牧饲养120天,回收后喂大米、番薯、花生饼、椰蓉等熟饲料,集中育肥50天。
文昌鸡肉质滑嫩,皮薄骨酥,香味甚浓,肥而不腻;食文昌鸡一般以白切为主,另有椰汁鸡、酥鸡、炸子鸡等。如果你夹一块金黄色的鸡肉放入你的口中,一定会脱口而出的一句话“棒!”;难怪在海南素有“没有文昌鸡不成席”之说。
吃文昌鸡的佐料很讲究,蒜泥+酱油+桔子汁,海南人没有吃醋的习惯,桔子汁是必不可少的。
相传明代有一文昌人在朝为官,回京时带了几只文昌鸡请皇帝品尝。皇帝品尝后称赞道:“鸡出文化之乡,人杰地灵,文化昌盛,鸡亦香甜,真乃文昌鸡也!”文昌鸡由此得名,誉满天下。因村野之鸡受皇上天子赐名,村舍荣光,该村得名天赐村。天赐村中最早养鸡人姓蔡,故文昌鸡亦称蔡氏鸡。
文昌鸡早在几百年以前就已有名气,但因当时的历史原因及人们生活水平有限,文昌鸡仅在东南亚的华侨家的餐桌上出现。随着国人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在闲暇或节假日出游时除了欣赏各地名胜之外,品尝各地名菜佳肴也成了出行必不可少的选择。1997年海南榕籽文昌鸡食品开发有限公司创建伊始,海南文昌鸡的种类鱼目混杂,到海南的游客很少能吃到正宗的文昌鸡。
文昌鸡的特点:摆盘美观,色泽淡黄光亮,皮脆肉嫩味鲜,醮佐料而吃,入口喷香,爽滑异常。
如何自己来制作文昌鸡
首先,文昌鸡的用料需要:文昌鸡(以将要下蛋的小母鸡最佳,你不在海南当然没文昌鸡啦,买只普通小母鸡试试)1只(重约1千 克左右)姜丝、蒜泥、味精、白醋、白糖、精盐、老抽各适量。
准备好材料之后,现在我们动手来制作文昌鸡啦:
将活鸡割颈放血、去毛除脏(不损坏整鸡原状),洗净:在鸡素囊口插进一瓷汤勺(以利汤水从鸡腔中对流)把鸡脚扭反插进鸡下腹洞内固定: 将鸡头仰屈,用翅膀窝夹住,(目的是使鸡头向后仰起、不用翅膀夹住亦可,但需在煮鸡时掌握好造型。)放进烧滚的清汤中翻转烫氽,使鸡身四周受热膨胀定型。
改用慢火浸煮(以汤中冒气眼而不滚开为度)约5分钟,用铁勾将鸡提起,倒出腹腔汤水,再放入汤中浸煮,反复三、四次、至仅熟(不可大生也不可过熟),离火后另放凉汤中浸泡稍为冷却后取出,抹上一层香麻油,使皮色淡黄光亮,食时斩件装盘,砌成原鸡形上席。
佐料调配:通常有二种,一种是咸鲜味型,用姜丝、蒜茸、味精、老抽调制而成,另一种是酸甜味型,以白醋、白糖、精盐、姜茸、蒜泥配制成。另有辣椒酱备用。民间还有山茶油或香麻油调配姜丝、蒜茸、桔汁、精盐等制成的佐料,别有一番风味。
白切文昌鸡白切的做法最能表现文昌鸡的肉质,吃的时候可以蘸上海南特制的酱料,它用蒜泥、精盐、熟油调成,特别之处在于加入了几滴海南野生橘子汁,风味独特。
椰子炖盅用杞子、淮山、红枣、猪肉和文昌鸡一起炖,浓浓的汤里还带着椰香味,非常清新。大椰丰饭的大厨介绍说,这个炖盅选用的是老椰子,香味才够浓,而且椰子汁是不要的,因为椰汁炖汤会酸。这个汤的关键就是取椰肉的香味。
特点:摆盘美观,色泽淡黄光亮,皮脆肉嫩味鲜,醮佐料而吃,入口喷香,爽滑异常。
在海南正宗的文昌鸡价格是在20元至30元
文昌鸡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在文昌县境内,居住着一对相依为命的母子俩,当儿子长到十八岁时,终于娶到了善良孝顺的儿媳妇,而且不久儿媳妇还怀了身孕。老母亲高兴的整天拢不上嘴。可以祸从天降,就在儿媳妇怀孕两、三个月时,儿子因为外出打猎不幸意外身亡。老母亲悲痛欲绝,整天泪流满面。但身边的儿媳妇和未出世的小孙儿使她得到了安慰和期盼。于是,老母亲不辞劳苦养了一群文昌鸡,每天宰杀一只熬汤给儿媳妇喝。几个月后,儿媳妇果真生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小孙子,一家三口也享受到了幸福无比的天伦之乐。从此,在当地民间就一直盛传着这样一个说法和习惯:身孕妇女吃文昌鸡,既补了身子又可生男孩。
❹ 屈鸡头是什么
屈头鸡,属于灌木或藤本植物,高2-10米。别名水三七、土三七、水鸡头等。产于广东、广西,喜生于海拔200-2000米稍干燥砂质土壤的疏林或灌丛中 。果入药,性味甘、凉,有疗肺止咳、生津利喉、解毒清肝之效。根亦入药,敷跌打损伤。广东有的药店收购,药名屈头鸡
❺ 什么人不能吃屈头鸡
屈头鸡是鸡生病后的一种症状,内含病毒,所以不建议吃
❻ 屈头鸡是什么有没有其他名称
屈头鸡别名水三七、土三七、水鸡头、水鸡仔、囫头鸡、水虾公、山大黄、田螺七、马老头、小田螺七、水狗仔、水槟榔。为蒟蒻薯科植物裂果薯的块茎。主治:清热解毒;止咳祛痰;理气止产能;散瘀止血。主感冒发热;痰热咳嗽;百日咳;脘腹胀痛;泻痢腹痛;消化不良;小儿疳积;肝炎;咽喉肿痛;牙痛;痄腮;瘰疬;疮肿;烫、烧伤;带状疱疹;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❼ 广西南宁的屈头蛋,是哪种家禽下的蛋
屈头蛋是指毛鸭蛋,是鸭子下的鸭蛋,然后经过孵化而变成的一种蛋,其营养价值是比较高的。
因为这种屈头蛋的营养价值比较高,所以价格方面也是比较贵的,一般一个屈头蛋的价格在3-5元不等,并且这种屈头蛋,对于体质虚弱的人来说,是一种保健的食物,通过吃这个屈头蛋,可以让自己的身体变得强壮,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让人不会生病,所以应该适当的食用这个屈头蛋。
通过吃屈头蛋,还能帮助我们降低血压,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这是一个比较好的消息,我们都知道当自己的血压,比较高的时候,就会产生一些其他疾病,还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甚至会威胁我们的生命安全,所以可以通过吃屈头蛋的方式,来帮助我们降低血压,也是不错的一个食物。
❽ 草药“屈头鸡”是什么东西啊医学名是什么
屈头鸡·《全国中草药汇编》 【别名】树屈头鸡 【来源】白花菜科山柑属植物屈头鸡Capparis versicolor Griff.[C. Koi Merr. et Chum],以根及果实入药。秋季采果,晒干;根全年可采,切片晒干。 【植物形态】保亭槌果藤 蔓性灌木。无毛或幼枝被柔毛;枝和小枝有下弯的刺,刺坚硬,尖端暗黑色。单叶互生;叶柄长5-10mm,幼时被微柔毛;叶片纸质,椭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3-8cm,宽1.5-3.5cm,先端钝或急尖而钝头,基部宽楔形而稍圆,全缘。伞形花序腋生或顶生,具花2-4朵,有香气;花梗长2-3cm;萼片4,外面2片圆卵形,内面2片椭圆形,长8-10mm;花瓣白色或淡红色,倒卵形,长于萼片;雄蕊约60个,花丝长约2.5cm;子房椭圆形或卵圆形,子房柄长达5cm。果球形,直径3-5cm,近梗部有浅脉棱。种子肾形,长1.5-2.5cm,宽1-1.5cm。花期夏季。 【功效分类】清热利咽药;润肺止咳药 【性味归经】甘、微苦,平。 【功能主治】 果:止咳平喘。用于咳嗽,胸痛,哮喘。 根:散瘀,消肿,止痛。外用治跌打损伤,骨折。 【用法用量】果1~2枚,果有毒,不可过量,防中毒。;根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备注】(1)果有毒,不可过量,防中毒。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屈头鸡·《广东中药志》 【来源】 为白花菜科槌果藤属植物保亭槌果藤 Capparis versicolor Grill. [C. koi Merr. et Chun]的干燥成熟果实或种子。 【原植物】 保亭槌果藤为攀援灌木;枝有下弯的硬刺,嫩枝被微柔毛。叶纸质,椭圆形或长圆形,长4~8厘米,顶端短尖,钝头,基部楔尖;侧脉每边5~8条;叶柄长5~10毫米,被微柔毛或近无毛。夏季开花;花有香气,常2~4朵排成顶生和腋生的伞形花序,稀为单生花,总花梗很短;花梗长2~3厘米,无毛;萼片4枚,外面2片圆卵形,里面2片椭圆形,长8~10毫米;花瓣4片,白色或淡红色,倒卵形;雄蕊多数,远比花瓣长;子房1室。浆果大,卵球形,直径3~5厘米,果皮厚约3毫米,表面粗糙,常有槽纹。种子近肾形,长1.5~2.5厘米,灰褐色。 生于中海拔林中,常攀援于树上。分布于我省及广西、海南等省区。越南、缅甸、马来西亚亦有分布。 【产地】:广东省广宁、怀集县。此外,粤北、粤东地区有产。 【采收加工】 冬季采收。摘取成熟果实,置沸水中稍烫,捞起,晒干。在我省药材市场上,原个干燥果实称为“屈头鸡”;剥除果壳,取出的干燥种子称为“马槟榔”。 【性状】:(1)屈头鸡:原个果实宽卵圆形,长3.5~5厘米,直径3~4厘米,先端凸起微尖,基部有明显的果梗脱落残痕,凹陷略呈洞状,宽达5毫米左右。表面黄棕色至黄褐色,密布细粒状突起,有3~4条微凹陷的纵沟,略对等地由基部伸向顶部。果皮厚2~3毫米,质硬而脆,内表面淡棕黄色,粘附有淡黄色絮络状果肉。种子2枚,常与果皮分离。 果皮气无,味淡。 (2)马槟榔:种子呈扁圆形,宽2~2.5厘米。表面常粘附黄白色果肉,刮除果肉可见种皮暗褐色,稍厚而硬,打破后可见种仁黄白色,略光滑,扁圆肾形,宽1.5~2厘米,厚约5毫米,胚根位于外围,突出如鸟嘴状,子叶在中央盘卷,形状极似鸡的胚胎,故有“屈头鸡”之名。种仁微具油脂臭气,味微苦涩而后甘凉,稍似橄榄样回甘味。 【质量要求】:屈头鸡以原个无破、体重者为佳。马槟榔以种仁黄白色、不泛油、味甘浓者为佳。 【包装贮藏】:屈头鸡用竹篓或蒲袋装载,存放于干燥处;马槟榔用木箱或麻袋装载,存放于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 【炮制】 屈头鸡:整理洁净,用时打破。 马槟榔:整理洁净。 【医疗用途】 性味:甘,寒;有小毒。 归经:归肺、胃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利咽,生津止渴。用于热病咽痛,暑热口渴。 用法与用量:3~6克,生嚼或水煎服。 【来源】《广东中药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