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环球法的起始温度为多少
⑴ 沥青摊铺的最佳温度范围是多少
城市主干路、快速路施工气温低于10℃时,或其他等级道路施工气温低于5℃时均不宜施工。摊铺沥青混合料应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用机械摊铺的混合料,不得用人工修整。
初压环节的温度一般保持在110—140摄氏度之间。路面的复压环节温度应该保持在120—130摄氏度。终压结束时的温度应该大于90摄氏度。沥青洒布温度应根据施工气温以及沥青标号确定,一般情况下,石油沥青宜为130℃~170℃,煤沥青宜为80℃~120℃,乳化沥青宜在常温下散布。
摊铺后紧跟碾压工序,压实分初压、复压、终压(包括成型)三个阶段。正常施工时碾压温度为110~140℃,且不低于110℃;低温施工碾压温度120~150℃。碾压终了温度不低于65~80℃。
(1)沥青环球法的起始温度为多少扩展阅读
沥青路面通常用于铺筑路面的面层,它直接受车辆荷载作用和大气因素的影响,同时沥青混合料的物理、力学性质受气候因素与时间因素影响较大,因此为了能使路面给车辆提供稳定、耐久的服务。必须要求沥青路面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特征:
1、沥青路面具有高温稳定性。
高温稳定性即沥青路面抵抗流动变形的能力。由于沥青路面的强度与刚度随温度升高而显着下降,为了能够更好地保证沥青路面在高温季节行车荷载反复作用下不致产生诸如波浪、推移、车辙、拥包等病害,沥青路面应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
2、沥青路面具有低温抗裂性。
低温抗裂性指的是沥青路面抵抗低温收缩裂缝的能力。由于沥青路面随温度下降,劲度增大,变膨能力降低。
在外界荷载作用下,使得—部分应力来不及松弛,应力逐渐累积下来,这些累计应力超过材料抗拉强度时即发生开裂,从而会导致路面的破坏,所以沥青路面在低温时应具有较低劲度和较大的抗变形能力来满足低温抗裂性能。
3、沥青路面具有水稳定性。
水稳定性指的是沥青路面抵抗受水的侵蚀逐渐产生沥青膜剥离、掉粒、松散、坑槽而破坏的能力。这是由于水分的存在一方面降低了沥青本身的粘结力,同时也破坏了沥青路面中沥青与矿料间的粘聚力,从而加速了剥落现象发生,造成了道路的水损害。
所以说,沥青路面一定要具有水稳定性,这样才能够保证路面的耐用。
4、沥青路面要具有耐疲劳性。
耐疲劳性指的是沥青路面在反复荷载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它是由于沥青路面在使用期间经受车轮荷载的反复作用,长期处于应力应变交迭变化状态,致使路面结构强度逐渐下降。
当荷载重复作用超过一定次数以后,在荷载作用下路面内产生的应力就会超过强度下降后的结构抗力,使路面出现裂纹,产生疲劳断裂破坏,所以,沥青路面应该具有耐疲劳性。
摊铺方法
沥青混合料配比搅拌之后,下一道工序就是进行沥青混合料的摊铺工作。在这个环节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重要的方面:
首先,在进行路面沥青摊铺之前,一定要清除路面基层上的杂物,保证路面基层的干燥、干净。同时,要保证基层路面密实度、厚度的合理性,为沥青摊铺工作奠定重要的前提基础。在基本路面的整理中,要及时休整基层路面存在的坑槽、松散等问题;
其次,进行粘层、透层沥青的浇洒工作。在施工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地保证基层和面层粘结好,在面层铺筑工作的5-8个小时之前,要用1.0-1.2kg/m2的沥青量对基层表面进行浇注,这样就有利于面层和基层的相互粘合。
如果路面的基层是水泥混凝土路面或者是陈旧的沥青路面,为了保证面层和基层的粘合,要在旧路面上喷洒一层粘度比较大的沥青;
最后是摊铺沥青混合料。在沥青混合料的摊铺过程中,沥青混合料摊铺机摊铺的过程是自动倾卸汽车将沥青混合料卸到摊铺机料斗后,然后根据沥青路面的基本情况,通过链式传送器将混合料往后传到螺旋摊铺器,
随着摊铺机不断往前移动,螺旋摊铺器即在摊铺带宽度上均匀地摊铺混合料,沥青混合料摊铺之后,然后用振捣器进行振动挤压,最后通过熨平板整平。
⑵ 沥青的粘性用什么表示
问题一:沥青的粘性用什么表示 粘滞性使反映沥青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其材料内部阻碍产生相对流动的能力。液态石油沥青的粘滞性用粘度表示。半固体或固体沥青的粘性用针入度表示。粘度和针入度使沥青划分牌号的主要指标。
粘度是液体沥青在一定温度(25℃或60℃)条件下,经规定直径(3.5mm或10mm)的孔,漏下50mL所需的秒数。粘度常以符号C表示,其中d为孔径(mm),t为试验时沥青的温度(℃)。C代表在规定的d和t条件下所测得的粘度值。粘度大时,表示沥青的稠度大。
针入度是指在温度为25℃的条件下,以质量100g的标准针,经5s沉入沥青中的深度(0.1mm称1度)来表示。针入度值大,说明沥青流动性大,粘性差。针入度范围在5~200度之间。
按针入度可将石油沥青划分为以下几个牌号:道路石油沥青牌号有200、180、140、100甲、100乙、60甲、60乙等号;建筑石油沥青牌号有30、10等号;普通石油沥青牌号有75、65、55等号。
问题二:石油沥青的粘性是以什么来表示的 煤沥青在常温下是体积密度为1.25~1.35g/cm3的黑色固体,加热到―定温度即呈软化的状态,根据软化点的不同,中国焦化企业生产以下4种类型的沥青:
(1) 低温沥青(软沥青),环球法软化点为35~75摄氏度:
(2) 中温沥青,环球法软化点为75~95摄氏度;
(3) 高温沥青(硬沥青),环球法软化点为95~120摄氏度;此外,根据用户要求,焦化厂可生产软化点为120~250℃特高温的沥青。
(4) 改质沥青。
改质沥青是以中温沥青为原料制取的。普通中温沥青中苯不溶分BI大约为18%,喹啉不溶分QI为6%左右。当此种沥青进行热处理时,沥青中芳烃分子在热缩聚过程中因化学反应产生氢、甲烷以及水。同时沥青中原有的β树脂一部分转化为二次α树脂,苯的溶物的一部分转化为β树脂,α成分大大增长,粘结性大大增加,沥青得到了一定的改质。这种沥青被称为改质沥青。
高炉堵出铁口的泥炮材料需要用软化点为135℃以上的高温沥青叫做黏结剂。
问题三:沥青的粘性是用延度表示吗? 书上说用针入度表示。 1,沥青粘性用针入度表示,也可以用标准粘度计测定的结果表示;
2,沥青的塑性用延度表示;
3,沥青的温度感应性用用软化点表示,如果是低温,则用脆点表示。
问题四:沥青的粘性有多大? 看看下面这个实验就知道了 沥青滴漏实验 沥青滴漏是一项长得让人难以相信的物理实验,旨在测量一滴沥青在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里的流动速度。最为着名的一次沥青滴漏实验由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托马斯・帕内尔教授于1927年开始实施的,现在这项实验仍在继续,并可能持续数百年。
简介托马斯・帕内尔教授想向学生们证明这样一个理论:一些物质看上去虽是固体,但实际上是粘性极高的液体。比如沥青,看上去像固体,其实是一种粘性极高的液体。焦油沥青虽在室温环境下流动速度极为缓慢,但最终会形成一滴。实验方法
每10年流下一滴沥青在实验中,帕内尔将沥青样本放入一个封了口的漏斗内,三年后,即1930年,他将漏斗的封口切开,让沥青开始缓慢流动。每一滴沥青需历经大约10年时间才能递入漏斗下方的烧杯。时至今日,这个实验还在进行之中,并已滴出8滴沥青,最新的一滴于2000年1
1月28日滴出。研究人员通过这个实验估计,沥青的粘性大约是水的1000亿倍。根据吉尼斯世界纪录,这项实验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久的实验,而漏斗内的沥青仍足够使这个实验再持续几百年[1]。在帕内尔教授之前,贝弗利钟(Beverly Clock)和牛津电子钟(Oxford Electric
Bell)这两台至今使用的科学仪器也曾做过类似实验。进行沥青滴漏实验的大气条件最初并没有特别控制,因此,沥青粘性会因温度的波动而改变。但是,在1988年第7滴沥青滴出来后,研究人员开始给实验场地安装了空调,以调节室内温度。实验室内温度不断变化,温度的稳定延长了每滴沥青从漏斗中滴出来的时间。2005年获“搞笑诺贝尔”物理学奖,现在这个实验由约翰・梅恩斯顿教授负责,2005年10月,他与已故的帕纳尔教授凭借这个实验获得“搞笑诺贝尔”物理学奖。迄今为止,尚无一人亲眼看见沥青从漏斗中滴出来的镜头。网友可通过网络摄像头观看沥青滴漏实验视频[2],不过由于技术限制,还无法对第9滴沥青滴出进行记录。试验时间沥青滴出时间表日期 事件进展 持续时间(月)1927年 实验开始1930年 切开封口1938年12月 第1滴沥青滴出1947年2月 第2滴沥青滴出
1954年4月 第3滴沥青滴出1962年5月 第4滴沥青滴出1970年8月 第5滴沥青滴出1979年4月 第6滴沥青滴出1988年7月 第7滴沥青滴出2000年11月28日 第8滴沥青滴出
问题五:石油沥青的主要技术性质有哪些,分别用什么指标来表示 1黏性
黏性是表示沥青抵抗变形或阻滞塑性流动的能力。
2塑性
塑性是指沥青受到外力作用时,产生变形而不破坏,当外力撤消,能保持所获得的变形的能力。
3温度敏感性
温度敏感性是指沥青的黏性和塑性随温度变化而改变的程度。沥青没有固定的熔点,当温度升高时,沥青塑性增大,黏性减小,由固体或半固体逐渐软化,变成黏性液体;当温度降低时,沥青的黏性增大,塑性减小,由黏流态变为固态。
沥青软化点是反映沥青温度敏感性的重要指标,它表示沥青由故态变为黏流态的温度,此温度愈高,说明温度敏感性愈小,既环境温度较高时才会发生这种状态转变。
4大气稳定性
大气稳定性是指石油沥青在温度、阳光、空气和水的长期综合作用下,保持性能稳定的能力。
指标有:针入度,气候分区,软化点,溶解度,密度,质量变化,残留针入度比,残留延度,动力粘度等
问题六:沥青的粘性越大,什么就越大? 软化点
问题七:沥青的黏度和稠度有什么区别 粘性,又称粘度,是反映流体流动粘性阻力大小的指标。粘度一般分为动力粘度p运动黏度和条件粘度。粘度与压力和温度都有关系。
对于流体物质,具有流动的特性,也就是受到外力和重力的作用时,它会像液体那样向四面八方流动。这种因受力而流开的性质称为流体的流动性,其流动性的大小就是流体的稠度,流动性越好,稠度越小,流动性越差,稠度越大。
例如:油墨的粘度和稠度都与油墨的流动、转移性能有关,二者互相影响、关系十分密切。比如:增加油墨的粘度,油墨的稠度也随之增加,反之也一样。因此不少人认为黏度和稠度是一回事,把二者混为一谈。实际上,油墨的黏度和稠度是不同的概念,二者之间有一定的区别:“黏”的油墨不一定“稠”,而稠度大的油墨也并不等于粘度大。粘度相同的油墨,稠度愈大则流动性愈差。
问题八:什么是沥青的黏弹性,用什么指标给以评价 ??要]在不同的试验温度下,对热老化前后的Duroflex改性沥青、岩沥青改性沥青和SBS改性沥青进行动态剪切流变试验,采用相位角和车辙因子指标评价改性沥青的粘弹性特征、抗车辙能力以及温度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Duroflex改性剂与岩沥青均可以增加沥青的高温弹性和抗车辙能力,改性效果随着改性剂掺量增加而增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经热老化后Duroflex改性沥青与岩沥青改性沥青的弹性特征增强、抗车辙能力提高;SBS改性沥青的弹性比例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经热老化后的弹性比例减小,但仍强于Duroflex改性沥青与岩沥青改性沥青;SBS改性沥青车辙因子对温度敏感性小于Duroflex改性沥青与岩沥青改性沥青。此外,采用现行Su??perpave胶结料分级标准,对SBS改性沥青的分级较为合适,而对Duroflex改性沥青和岩沥青改性沥青可能过于苛刻。
问题九:固体沥青与粘稠石油沥青的区别 固体沥青应该是炼油后的剩余的渣油制成的吧!半固体石油沥青 也称粘稠石油沥青,在应用时必须加热,冷却后稠度适当,故除直接应用外,也可加工成液体沥青和作为沥青乳液的原料。半固体石油沥青用针入度试验测定稠度,故也称为针入度等级沥青。据美国ASTMD8-81的规定,以 25°C针入度的高限为10(单位1/10毫米,100克,5秒时测定),低限为350(单位1/10毫米,50克,1秒时测定)的范围内均属半固体石油沥青,其他各国际准略有出入。中国的道路石油沥青亦用针入度大小来分标号,其针入度范围为41~300(单位1/10毫米,25°C,100克,5秒时测定)。此外还有针入度范围为10~25、25~40的两级标号建筑石油沥青。国外除了以针入度分级外(如ASTMD946),也有用绝对粘度的大小来分级的(如ASTMD3381)。
⑶ 沥青路面的摊铺温度,初压、复压、终压温度分别是多少
沥青路面的摊铺温度,初压、复压、终压温度分别是135℃-175℃;130°-140°;不低于80℃;温度大于80℃。
沥青路面是将沥青混凝土加以摊铺、沥青路面碾压成型而形成的各种类型的路面。沥青混凝土是用具有一定黏度和适当用量的沥青材料与一定级配的矿物集料,经过充分拌合形成的混合物。沥青混凝土作为沥青路面材料,在使用过程中要承受行使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以及环境因素的长期影响。
所以沥青混凝土在具备一定的承受能力的同时,还必须具备良好的抵抗自然因素作用的耐久性。也就是说,要能表现出足够的高温环境下的稳定性、低温状况下的抗裂性、良好的水稳定性、持久的抗老化性和利于安全的抗滑性等特点,以保证沥青路面良好的服务功能。
沥青混凝土适合修筑路面的沥青材料主要为石油沥青和煤沥青,此外,还有天然沥青。有些国家或地区亦有采用或掺用天然沥青拌制的。
按所用集料品种不同,可分为碎石的、砾石的、砂质的、矿渣的数类,以碎石采用最为普遍。沥青的性质和标号要求,随沥青路面种类、地区的气候和路段的交通情况不同而异;热拌或热法浇洒以及在炎热地区和重交通道路上宜选用较稠的沥青;冷拌或冷法浇洒以及在寒冷地区和轻交通道路上宜选用较稀的沥青。
按混合料最大颗粒尺寸不同,可分为粗粒(35-40毫米以下)、中粒(20-25毫米以下)、细粒(10-15毫米以下)、砂粒 (5-7毫米以下)等数类。按混合料的密实程度不同,可分为密级配、半开级配和开级配等数类,开级配混合料也称沥青碎石。
参考资料
网络-沥青路面
⑷ 70号sbs沥青软化点起始温度及升温速度是多少
如果软化点小于80℃,以水为介质,做软化点试验,起始温度5±0.5℃,升温速度为5±0.5℃/min
如果软化点大于80℃,以甘油为介质,做软化点试验,起始温度为32±1℃,升温速度5±0.5℃/min
⑸ 软化温度200度以上的沥青有哪些
改质沥青、黏结剂。
低温沥青软沥青,环球法软化点为35到75摄氏度,中温沥青,环球法软化点为75到95摄氏度,高温沥青硬沥青,环球法软化点为95到120摄氏度,此外,根据用户要求,焦化厂可生产软化点为120到250℃特高温的沥青,比如改质沥青、黏结剂。
沥青是由不同分子量的碳氢化合物及其非金属衍生物组成的黑褐色复杂混合物,是高黏度有机液体的一种,呈液态,表面呈黑色,可溶于二硫化碳。
⑹ 沥青软化点试验起始温度为多少
软化点80度以下的:4.5-5.5度
软化点80度以上的:31-33度
⑺ 沥青摊铺温度规范要求
城市主干路、快速路施工气温低于10℃时,或其他等级道路施工气温低于5℃时均不宜施工。摊铺沥青混合料应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用机械摊铺的混合料,不得用人工修整。
初压环节的温度一般保持在110—140摄氏度之间。路面的复压环节温度应该保持在120—130摄氏度。终压结束时的温度应该大于90摄氏度。沥青洒布温度应根据施工气温以及沥青标号确定,一般情况下,石油沥青宜为130℃~170℃,煤沥青宜为80℃~120℃,乳化沥青宜在常温下散布。
(7)沥青环球法的起始温度为多少扩展阅读
沥青路面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特征:
1、沥青路面具有高温稳定性。
高温稳定性即沥青路面抵抗流动变形的能力。由于沥青路面的强度与刚度随温度升高而显着下降,为了能够更好地保证沥青路面在高温季节行车荷载反复作用下不致产生诸如波浪、推移、车辙、拥包等病害。
2、沥青路面具有低温抗裂性。
低温抗裂性指的是沥青路面抵抗低温收缩裂缝的能力。由于沥青路面随温度下降,劲度增大,变膨能力降低。在外界荷载作用下,使得—部分应力来不及松弛,应力逐渐累积下来,这些累计应力超过材料抗拉强度时即发生开裂。
维护保养
改良缺陷
1、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
影响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因素可归纳为内在因素和外部条件。
2、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
低温抗裂性是指沥青混合料不出现低温脆化、低温缩裂、温度疲劳等现象,从而导致出现低温裂缝的性能。影响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的因素 影响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的主要因素有:材料特性如沥青的感温性、感时性、老化性能等,路面结构几何尺寸如面层的厚度等,气温等环境因素如温差等。
⑻ 沥青路面的摊铺温度,初压、复压、终压温度分别是多少
5.2.2.1 普通沥青结合料的施工温度宜通过在135℃及175℃条件下测定的粘度-温度曲线按表5.2.2-1的规定确定。缺乏粘温曲线数据时,可参照表5.2.2-2的范围选择,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使用高值或低值。当表中温度不符实际情况时,容许作适当调整。
确定沥青混合料拌和及压实温度的适宜温度 表5.2.2-1
粘度 适宜于拌和的沥青结合料粘度 适宜于压实的沥青结合料粘度 测定方法
表观粘度 (0.17±0.02)Pa•s (0.28±0.03)Pa•s T 0625
运动粘度 (170±20)mm2/s (280±30)mm2/s T 0619
赛波特粘度 (85±10)s (140±15)s T 0623
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 表5.2.2-2
施 工 工 序 石油沥青的标号
50号 70号 90号 110号
沥青加热温度 160~170 155~165 150~160 145~155
矿料加热温度 间隙式拌和机 集料加热温度比沥青温度高10~30
连续式拌和机 矿料加热温度比沥青温度高5~10
沥青混合料出料温度 150~170 145~165 140~160 135~155
混合料贮料仓贮存温度 贮料过程中温度降低不超过10
混合料废弃温度 高于 200 195 190 185
运输到现场温度 不低于 150 145 140 135
混合料摊铺温度
不低于 正常施工 140 135 130 125
低温施工 160 150 140 135
开始碾压的混合料内部温度, 不低于 正常施工 135 130 125 120
低温施工 150 145 135 130
碾压终了的表面温度 不低于 钢轮压路机 80 70 65 60
轮胎压路机 85 80 75 70
振动压路机 75 70 60 55
开放交通的路表温度 不高于 50 50 50 45
注①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采用具有金属探测针的插入式数显温度计测量。表面温度可采用表面接触式温度计测定。当采用红外线温度计测量表面温度时,应进行标定。
②表中未列入的130号、160号及30号沥青的施工温度由试验确定。
5.2.2.2聚合物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根据实践经验并参照表5.2.2-3选择。通常宜较普通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提高10℃~20℃。对采用冷态胶乳直接喷入法制作的改性沥青混合料,集料烘干温度应进一步提高。
聚合物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正常施工温度范围(℃) 表5.2.2-3
工 序 聚合物改性沥青品种
SBS类 SBR胶乳类 EVA、PE类
沥青加热温度 160~165
改性沥青现场制作温度 165~170 - 165~170
成品改性沥青加热温度,不大于 175 - 175
集料加热温度 190~220 200~210 185~195
改性沥青SMA混合料出厂温度 170~185 160~180 165~180
混合料最高温度(废弃温度) 195
混合料贮存温度 拌和出料后降低不超过10
摊铺温度 不低于 160
初压开始温度 不低于 150
碾压终了的表面温度 不低于 90
开放交通时的路表温度 不高于 50
注:①同表5.2.2-2
②当采用表列以外的聚合物或天然沥青改性沥青时,施工温度由试验确定。
5.2.2.3 SMA混合料的施工温度应视纤维品种和数量、矿粉用量的不同,在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基础上作适当提高。
⑼ 铺路沥青温度是多少
摊铺油面温度:初压环节的温度一般保持在110-140摄氏度之间,路面的复压环节温度应该保持在120-130摄氏度,终压结束时的温度应该大于90摄氏度。沥青洒布温度应根据施工气温以及沥青标号确定,一般情况下,石油沥青宜为130℃~170℃,煤沥青宜为80℃~120℃,乳化沥青宜在常温下散布。
摊铺油面温度的重要性
道路沥青通常用于铺设路面,这直接受到车辆荷载、作用和大气因素的影响。同时沥青混合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受气候因素和时间因素的影响很大。因此为了给车辆提供稳定耐用的服务,需要掌握其摊铺温度要求。
摊铺之后是碾压过程。压实分为三个阶段:初始压实、再压缩和成型。正常施工时,碾压温度为110—140摄氏度,不低于110摄氏度;低温施工轧制温度为120—150摄氏度。终轧温度不低于65—80摄氏度。
城市主干道和高速公路的道路沥青施工温度低于10时,或其他等级道路的施工温度低于5时,不适宜施工。道路沥青混合料的摊铺应缓慢、均匀、连续。机械摊铺的混合料不得人工修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