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棒的温度能达到多少
❶ 电影里的信号棒
急救
❷ 100瓦的模具加热棒能达到多少温度
温度到300度是加热棒表面温度还是被加热体温度,说清楚
材质上来讲,不锈钢304表面温度最高在450度左右,
被加热体,那就要看你加热什么介质,介质的大小或体积
❸ 高速公路信号棒又称交通火炬
不知道
❹ 220V 100w加热棒温度 最高 能达到多少
温度到300度是加热棒表面温度还是被加热体温度,说清楚
材质上来讲,不锈钢304表面温度最高在450度左右,
被加热体,那就要看你加热什么介质,介质的大小或体积
❺ 金鱼缸加热棒温度最高能设定多少度
查看说明书,纯粹加热最高可以到100度,如果加热棒有报警机制,最高温度可能也就30度左右
❻ 手机温度达到多少会感觉到烫,打游戏38热吗
烫,应该40摄氏度以上了,并且还是外壳温度,内部温度可能更高。
❼ 请问硅碳棒高温烧结炉一般最高温度能烧到多少度请高手指点急!
首先要看你炉膛尺寸,如果小炉膛,保温条件好使用潍北的到1500度都没问题,但是如果您的炉膛很大,再加上保温效果不好那就不好说了,不过国内一般硅碳棒达到炉温达到1300度都不成问题的。再次要看你的保温措施,你的耐火材料使用氧化铝的还是陶瓷纤维板的。总之这么说吧。如果你不考虑成本,使用好的硅碳棒炉温达到1500度不成问题,如果考虑成本包括硅碳棒,炉温保底能达到1300-1400.用国内硅碳棒一般最高温度在1400度左右,只有上海东海的能达到1600度,
❽ 电信流量信号棒有什么辐射作用
您好。
希望下面的回答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手机等无线信号辐射属于电磁辐射,电磁波波段一般是2.4GHz到5GHz,主要是对人体组织的加热作用可能影响健康,需要比较大的强度才会造成伤害。科学界对于日常生活中这一类辐射的基本看法仍然是:“目前没有可信的证据可以证明微弱的射频信号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❾ PID温度控制,精度要求在正负0.5度以内波动!有没有比较好的控制器!PT100采集信号,加热铜棒!
Equipment
Manufactring
Technology
No.5
,
2009
传统温度控制器的电热元件,一般以用发热丝制成的电
热棒及发热圈为主
。
加热时,
发热丝通常能达到
1000
℃
以上,
因此发热棒
、
发热圈的内部温度很高
。
但是传统的温度控制器
在进行温度控制期间,
其控制温度多在
0
~
400
℃
之间,
当被
加热器件温度升高至设定温度时,温度控制器会发出信号停
止加热
。
但这时发热棒或发热圈的内部温度仍然高于
400
℃
,
发热棒
、
发热圈还将会对被加热的器件进行加热,
即使温度控
制器发出信号停止加热,被加热器件的温度还往往继续上升
数度,
然后才开始下降
。
当下降到设定温度的下限时,
温度控
制器又开始发出加热的信号,
开始加热
。
但是通常开始重新加
热时,
温度继续下降数度
。
所以,
传统的定点开关控制,
温度会
有正负误差数度的现象
。
要解决这个问题,
可以采用
PID
模糊
控制技术
。
PID
控制,
是针对以上的情况而制定的新的温度控
制方案,
用先进的技术通过
P
、
I
、
D
三方面的结合调整,
来解决
惯性温度误差问题
。
本文设计了一种水温控制系统,以单片机为核心,结合
Pt100
传感器进行水样的采集,并且对采集到的温度值进行
PID
运算处理,
实现对水温的控制
。
1
系统整体框图
该系统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配有键盘输入单元和
LED
显示单元,
实现实时采样温度显示及实时数据传送功能
。
1.1
硬件部分
系统的硬件部分如图
1
所示,以
SPCE061A
为核心控制
器,
包含有传感器电路,
键盘和显示电路,
继电器控制电路,
通
信电路
。
SPCE061A
是一款
16
位单片机芯片,
该芯片拥有
8
路
10
位精度的
A/D
转换器,可以直接将传感器信号放大后输入其
A/D
转换通道
。
SPCE061A
可进行实时温度采样,
通过数码管
将当前温度显示;
并根据采样结果控制加热器,
调节平均加热
功率大小;
同时通过
UART
接口传送至
PC
机
。
传感器电路
——
—
包括测量电路和放大电路两部分
。
使用
Pt100
温度传感器,
具有抗振动
、
稳定性好
、
准确度高等优点
。
测量电路使用电桥,
且其中一个桥臂为
Pt100
。
放大电路采用
LM358
集成运算放大器,可使用两级放大来防止单级放大倍
数过高带来的非线性误差
。
按键
、
显示电路
——
—
按键可直接使用
SPCE061A
自带的
按键;
显示电路可选用
LED
键盘模组
6
位数码管的其中
3
位
进行动态显示
。
继电器控制电路
——
—
因为系统的主要功率器件为一个交
流
220V
/
1000W
的电加热器,
故需要采用继电器来驱动该加
热器
。
通信电路
——
—
系统实时采样温度显示及传送通过
UART
接口完成
。
1.2
软件部分
设计目标温度后,
系统采样水温,
并通过预设温度
、
当前
温度
、
历史偏差等进行
PID
运算并产生
fout
输出参数,通过
fout
控制加热时间,
从而调节加热器的平均功率
。
主程序段设
计如下:
浅谈
PID
调节在温度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赵小灵
(广西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4
)
摘要:
针对传统的定点开关控制温度会有误差的现象,
设计了一种水温控制系统,
以
SPCE061A
为核心控制器,
结合
Pt100
传感器进
行水温采集,
并且对采集到的温度值进行
PID
运算处理,
实现了对水温的控制
。
关键词:
PID
控制;
温度控制系统;
SPCE061A
;
Pt100
中图分类号:
TP2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2-
545X
(
2009
)
05-
0104-
02
收稿日期:
2009-
02-
11
作者简介:
赵小灵
(
1981
—
)
,
女,
广西贺州人,
助讲,
在读工程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电力电子及自动控制
。
Pt100
放大电路
SPCE061A
LED
PC
继电器
电热器
图
1
系统框图
开始
初始化
IO/TimerB/UART
需要设置温度
设置温度
温度相关处理
清看门狗
图
2
主程序图
104
《
装备制造技术
》
2009
年第
5
期
2
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采用
PID
闭环控制方案,将预置初值与传感器
反馈信号比较得到偏差
e
,
对
e
进行
PID
运算处理得到控制量
u
,
通过
u
来控制加热器的加热时间,
从而控制加热功率
。
由于
水本身具有很大的热惯性,
所以必须对水温的变化作出预测,
并且根据需要及时进行反向抑制,以防止出现较大的超调量
和波动
。
2.1
PID
控制的实现
在检测过程中,
由于来自外界的各种干扰不断产生,
为了
达到现场控制对象保持恒定的目的,
就必须不断的进行控制
。
如果干扰使得控制对象发生变化,现场检测元件会将这种变
化采集后,
经变送器送至
PID
控制器的输入端,
并与其给定值
进行比较得到偏差值,调节器会按此偏差并以预先设定的整
定参数规律发出控制信号,
去控制调节器的开度增加或减少,
从而使现场控制对象值发生改变,
并趋于给定值,
达到控制目的
。
2.1.1
温度控制
PID
算法
将温度传感器输入作为当前输入,与设定值相减得到偏
差,然后再对之进行
PID
运算产生输出结果
fout
,
fout
的值决
定是否加热,
加热时间是多少,
进而控制加热器
。
(1)
PID
算法程序段如下:
float
PIDCalc(PID*pp,int
NextPoint)
{
Int
dError,Error;
Error=pp-
>SetPoint*10
-
NextPoint;
pp-
>SumError
+=Error;
dError=Error
-
pp-
>LastError;
pp-
>PrevError=pp-
>LastError;
pp-
>LastError=Error;
+
pp-
>Integral*pp-
>SumError
-
pp-
>Derivative*dError
);
}
(2)
温度控制
(是否加热,
加热时间是多少
)
程序段如下:
stPID.Proportion=2;
stPID.Integral
=0;
stPID.Derivative=5;
fout=PIDCalc(&PID,(int)(fT*10));
if(fout<=0)
*P_IOA_Buffer&=0xff7f;
else
*P_IOA_Buffer
|
=0x0080;
2.1.2
数字
PID
的实现
在连续
—
时间控制系统中,
PID
控制器因为技术成熟,
参
数整定方便,
结构灵活,
能满足一般的控制要求,
应用得非常
广泛
。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
计算机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因此
将计算机引入到
PID
控制领域,
于是就出现了数字式
PID
控制
。
计算机基于采样控制理论,
所以必须将控制模型离散化,
方法为:
以
T
为采样周期,
k
为采样序号,
用求和的形式代替
积分,
用增量的形式
(求差
)
代替微分,
可以将连续的
PID
计算
公式离散:
传统的
PID
控制规律
μ
(
t
)=
k
p
e
(
t
)+
1
T
l
t
0
乙
e
(
t
)
dt+T
D
de
(
t
)
dt
乙
乙
=
μ
0
(
1
)
t
0
乙
e
(
t
)
≈
T
k
j
=
0
Σ
e
(
jT
)=
T
k
j
=
0
Σ
e
(
j
)
t
≈
kT
(
K
=0,1,2...)
(
2
)
de
dt
≈
e
(
KT
)-
e
(
k-
1)
μ
μ
T
T
=
e
k
-
e
k
-
1
T
则式
(
1
)
可以离散为
μ
k
=K
p
e
k
+
T
T
l
k
j
=
0
Σ
e
j
+
T
D
T
(
e
k
-
e
k
-
1
)+
μ
0
μ
μ
(
3
)
或者
μ
k
=K
p
e
k
+K
l
k
j
=
0
Σ
e
j
+k
D
(
e
k
-
e
k
-
1
)+
μ
0
(
4
)
这样,就可以使得计算机或者单片机通过采样的方式实
现
PID
控制,具体的
PID
控制又可分成位置式
PID
控制和增
量式
PID
控制
。
式
(
4
)
给出了控制量的全部信息,
所以称之为
全量式或者位置式控制;
如果计算机只对相邻的两次作技术,
只考虑在前一次的基础上,
计算机输出量大小的变化,
而不是
全部输出信息的技术,
这种控制叫做增量式
PID
控制算法,
其
实质就是求
Δ
μ
的大小,
而
Δ
μ
k
=
μ
k
-
μ
k
-
1
;
所以将式
(
4
)
做自
减变换有
Δ
μ
k
=
μ
k
-
μ
k
-
1
=
k
p
e
k
-
e
k
-
1
+
T
T
l
e
k
+
T
D
T
(
e
k
-
2e
k
-
1
+
e
k
-
2
μ
μ
)
=
k
p
(1+
T
T
l
+
T
D
T
)
e
k
-
K
p
(1+
2
T
D
T
)
e
k
-
1
+
K
p
T
D
T
e
k
-
2
(
5
)
3
结束语
实验证明,
本设计利用
SPCE061A
芯片为控制核心,
结合
PID
控制,
实现了对水温的有效控制
。
参考文献:
[1]
翁思义,
杨
平
.
自动控制原理
[M].
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1.
[2]
焦连渤
.
模糊
PID
控制在温湿度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J].
南京航空航
天大学学报,
1998
,
(
04
)
:
437-
442
.
[3]
张持健,
王元航,
等
.
高精度模糊
PID
控制器及其在温度控制中的
应用
[J].
自动化仪表,
2002
,
(
07
)
:
21-
23.
[4]
张志君,
孙旭东
.
模糊控制在温度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J].
自动化与
仪器仪表,
1998
,
(
05
)
:
24-
26.
给定
+
e
-
负
反
馈
PID
运算
u
执行部件
被控对象
传感器反馈
图
3
控制系统框图
设定
+
e(t)
-
反
馈
比例
(P)
积分
(I)
微分
(D)
+
+
+
e(t)
执行部件
v(t)
图
4
PID
控制系统原理图
(下转第
117
页
)
105
《
装备制造技术
》
2009
年第
5
期
Discussion
Application
of
PID
Controlin
in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ZHAO
Xiao-ling
(
College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Guangxi
University
,
Nanning
530004
,
China
)
Abstract:
Aimed
at
the
traditional
fixed-point
switch
which
should
cause
the
temperature
control
error,
we
designed
a
water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in
the
system
can
control
the
water
tempreture,using
the
SPCE061A
as
a
core
controller,
and
the
Pt100
sensors
to
collect
the
water
temperature,and
processing
to
the
collected
temperature
for
PID.
Key
words:
PID;
the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SPCE061A;
Pt100
6
结束语
通过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复杂指令模型机的进一步的开
发设计,
感觉到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了兴趣,
学习主动性
、
积
极性普遍提高
。
而且我们充分挖掘了现有实验箱的硬件资源,
并对组成原理实验过程中进行的部件实验加以整合,完整地
建立了计算机的整机概念,可使实验内容和理论教学有机地
结合起来,
有效地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使学生能够对理论与实
践融会贯通,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参考文献:
[1]
王爱英
.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
(第三版
)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2]
赵
洋,
《
计算机组成原理
》
复杂指令模型机设计与实现
[J].
计算机
与网络信息技术
,2006
,
(
2
)
:
161-
162.
[3]
张宇华,
周
莹
.
《
计算机组成原理
》
综合性
、
设计性实验的开发与实
现
[J].
现代计算机,
2004,(9):
98-
100.
Depth
Development
of
Complex
Molding
Machine
on
Principles
of
Computer
Organization
QIAO
Dao-ji
(
Electron
and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stitute
,
Zhongbei
University
,
Taiyuan
030051,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is
introced
an
integrative
experiment
design
and
its
implementing
process
of
the
principles
of
computer
organization.
Through
this
experiment,
students
not
only
can
finish
the
basic
components
course,
but
also
can
improve
their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
the
abilities
of
using
knowledge
、
the
abilities
of
analyzing
and
solving
the
problems.
Key
words:
principles
of
computer
organization;
complex
instruction;
micro
program
表
2
微程序及微指令代码
$P4044
$P4146
$P4275
$p43e5
$p44ea
$p450c
$P464b
$P47e0
$P48ea
$P4908
$P4A45
$P4b75
$P4ce5
$P4d90
$P4e55
$p4fe0
$p50ea
$P510c
$P524b
$P5308
$P5447
$P550d
$M
0008DD01
$M
0102EE01
$M
02504000
$M
03042000
$M
04A06000
$M
080AEE01
$M
0B010001
$M
1003EE01
$M
14011C01
$M
17011A3D
$M
191DEE01
$M
1D2A6000
$M
1E370231
$M
20011000
$M
2201DA05
$M
23E40001
$M
24010001
$M
2A2B3000
$M
2B362201
$M
3401DA05
$M
36011A95
$M
37380829
$M
38011801
!!!!!!!!!!!!!!!!!!!!!!!!!!!!!!!!!!!!!!!!!!!!!!!
(上接第
105
页
)
117
❿ 火柴头燃烧的一瞬间,火柴头的温度能达到多少度大神们帮帮忙
火柴火焰的温度有多高? 答:几百~1400度左右! 用火柴棒的头摩擦一下火柴盒的侧面,盒子上的红磷会有少许剥落并粘在火柴头上。当这种红磷因摩擦时产生的摩擦热而燃烧时,火柴头上混有的硫磺等也会燃烧,于是就扑哧一声点起火来。 物体燃烧的温度各不相同。开始燃烧的温度叫做“燃点”,纸的燃点是450度,木头的燃点是400~470度左右。火柴中使用的红磷,燃点很低,只有260度左右。摩擦时产生的温度足以让红磷燃烧。虽然开始燃烧的温度很低,但是在点燃后的瞬间内,火柴的温度竟有2500度之高! 利用某些物质的剧烈氧化还原反应产生高温而发火燃烧的一种取火工具。由药头(发火介质)和火柴梗(燃烧介质)组成。药头主要包含氧化剂和还原剂。 沿革 中国南北朝(420~589)时期,将硫磺沾在小木棒上,借助于火种或火刀火石,能很方便地把“阴火”引发为“阳火”。这可视为最原始的火柴。 1669年,德国人H.布兰德提炼出了黄磷。人们利用黄磷极易氧化发火这一特性,在小木棒一端沾上硫磺,然后再沾黄磷而发光。1805年,法国人钱斯尔将氯酸钾和糖用树胶黏在小木棒上,浸沾硫酸而发火。这些都是现代火柴的雏形。 1826年,英国人J.沃克把氯酸钾和三硫化锑用树胶黏在小木棒端部作药头,装在盒内,盒侧面黏有砂纸。手持小木棒将药头在砂纸上用力擦划,能发火燃烧。这是最早具有实用价值的火柴。 1831年,法国人C.索里亚以黄磷代替三硫化锑掺入药头中,制成黄燐火柴。这种火柴使用方便,但发火太灵敏,容易引起火灾,而且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因黄磷有剧毒,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 1845年,奥地利人A.施勒特尔研制出赤磷(也称红磷),它是黄磷的同素异形体,性能比较稳定,且无毒。1855年,瑞典人J.E.伦德斯特伦创制出一种新型火柴,它是将氯酸钾和硫磺等混合物黏在火柴梗上,而将赤磷药料涂在火柴盒侧面。使用时,将火柴药头在磷层上轻轻擦划,即能发火。由于把强氧化剂和强还原剂分开,大大增强了生产和使用中的安全性,称之为安全火柴,应用广泛。 1898年,法国人H.塞弗纳和E.D.卡昂以三硫化四磷取代黄磷制成火柴,称为硫化燐火柴。这种火柴与黄磷火柴一样随处可以擦燃而没有黄磷的毒性,但仍不如安全火柴安全。 火柴工业开创于欧洲。1833年,世界上第一家火柴厂建立于瑞典卡尔马省的贝里亚城。1865年,火柴开始输入中国,当时称之为“洋火”或“自来火”。中国的第一家火柴厂是卫省轩于1879年在广东省佛山县创办的巧明火柴厂。到1900年,中国共开设了19家火柴厂。1921年,刘鸿生在苏州创办鸿生火柴厂,改进了火柴配方,改善了生产管理,生产出质优价廉的“美丽”牌火柴。刘鸿生于1930年又创建了上海大中华火柴公司。1949年后,中国火柴生产逐步实现了机械化和半自动化。1967年,第一台火柴自动连续机试制成功。1982年在济南火柴厂建成了中国第一条连续生产线。 发火原理 火柴有摩擦火柴(又称硫化燐火柴)与安全火柴之分,其发火原理不尽相同。 摩擦火柴药头的主要成分是氯酸钾和三硫化四磷,稍在粗糙表面摩擦、产生的热足以使这两种物质起化学反应而发火。 安全火柴药头中以硫磺取代三硫化四磷。一般的摩擦热不足以使药头起反应,只有在火柴盒侧面的磷层上擦划时,摩擦热先使磷与氯酸钾发生反应,放出较多的热能,促使药头中的化学物质产生反应而发火。它的反应过程如下: 2KClO+ 3S——→2KCl + 3SO+ 1137kJ 上述化学反应过于剧烈,发火太猛,不利于使用。为了控制发火速度,药头中还需加入一些石英粉等填充剂,使药头发火缓和、稳定;此外,还加入重铬酸钾和颜料等,以改善抗潮性能和外观。若以淀粉、虫胶等代替硫磺并加入一些香料,便制成无硫芳香火柴,燃烧时不产生刺激性气体SO,且能散发香味,使人感到舒适。 分类 根据用途和药头成分,火柴可分为日用火柴(普通火柴)和特种火柴两大类。 日用火柴 按包装外形和所用原料有木梗火柴、蜡纸梗火柴和书式火柴3种。 木梗火柴:用质地比较松软的木材制成方形截面的火柴梗,梗端沾上石蜡和药浆,干燥后装于木片或纸板制成的小盒中,盒侧面涂以磷层。为最普通的火柴。 蜡纸梗火柴:简称蜡梗火柴。用薄纸浸以熔融的石蜡后挤缩成截面为圆形或方形的长梗条,再经切断制成火柴梗。适合于缺乏木材的地区。因梗枝含蜡量大,引燃性能比较好,燃烧时间也比同样规格的木梗长2~3倍,适用于航海、渔猎、勘探等野外作业的环境。但是石蜡在较高温度下易软化,使梗枝的刚度降低,影响使用,故不适用于热带地区。 书式火柴:因其包装外形扁薄且似书册而得名。其梗枝是用木片或纸板冲切而成,每10支或15支为一组,一端基部相连,呈梳齿状,梗尖一端沾石蜡及药浆。制成火柴后,用卡纸封面装订成册。磷层涂刷于封面装订处。使用时逐根撕下擦划。这种火柴外形美观、携带方便。 特种火柴 采用特种的药头配方,以产生不同的特殊功能。主要有下列5种: 抗风防水火柴:药头中含有比普通火柴多15%左右的氧化剂,发火性能较强;表面沾有一层防潮薄膜,可防止受潮;药头粗而长,直径约5mm,长度为30mm。擦燃后以每秒4~6mm的速度燃烧,能均匀地持续燃烧5~7秒钟。这种特性使它能抗强风,不怕雨淋,适合于地质、水文、气象、航海、渔猎等野外作业人员使用。 高温火柴:药头分内外两层。内层是抗风防水火柴的药料;外层采用四氧化三铁和铝、镁粉等原料,用硝化纤维溶液黏合而成。大小规格与抗风防水火柴相似。燃烧时能产生1200℃以上的高温,可供引燃熔接剂之用,故又称焊接火柴。 信号火柴:又称信号筒。筒身直径2.5~3cm,长16~38cm。磷层涂在筒盖端部。药料中掺入硝酸锶或硝酸钡、碱式碳酸铜等物料,燃烧后能分别发出红、蓝、白等不同颜色的持续火光,照度达80~800支烛光,可供铁路车辆或航海船舶夜间信号联络之用。 多次燃烧火柴:能反复发火,多次燃烧。这种火柴不用木梗,而由氯酸钾、硫磺、二醋酸纤维、多聚甲醛及填充剂等化学品经与丙酮混合后压制成直径为2~5mm的棒形火柴,称为火柴芯(无火柴梗和药头之分),以它在磷层上擦划即可发火。由于二醋酸纤维的阻燃作用,控制了发火物质的燃烧,不致于使整根火柴一次燃烧完,达到多次使用的目的。已研制成能反复擦燃 600次以上的火柴。 感光火柴:燃烧时发光,照亮物体后能使照像胶片感光。可代替闪光灯供摄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