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标准轨迹是多少毫米
❶ 世界的火车轨道都一样宽,是为什么
我国的铁路和地铁都是采用1435毫米的标准轨距。
人们习惯把铁路称为“两条线”,确切地讲是“永不相交的两条线”。它由两股平行的钢轨组成,它们之间的距离是固定不变的,这个固定不变的距离就是轨距。科学表述应该是“轨距是钢轨头部踏面下16mm范围内两股钢轨工作边之间的最小距离”。
中国规定,直线轨距的标准是1435mm,这也是国际标准轨距。大于这个标准的,称之为宽轨,小于这个标准的称之为窄轨。
关于标准轨距的来源,说法不一。一种观点认为,它来自古罗马的战车轮距;另一种观点认为它来自实际运用中的修订。前一种说法我们已经在从石路到铁路一节中做了介绍。后一种说法指出,1788年,美国人威廉·杰索把铁板轨改为立放的铁轨,当时,车轮的轮缘在外侧,两轮缘之间的距离,也就是两股轨道的外侧距离为5英尺。以后,杰索又把轮缘改在车轮的内侧,但5英尺的轨道距离未变。由于铁轨顶宽为1又3/4英寸,所以两股轨道的内侧距离(轨距)实际上是4英尺8英寸半,即1435mm。这个说法似乎更有道理。实际上,铁路发展的初期,轨距是五花八门的,宽可达7英尺(2133.6mm),窄只有2英尺6英寸(762mm)。即使现在,全世界也有30来种不同的轨距。
至于为什么把1435mm定为国际标准轨距,有其历史原因。1825年通车的世界上第一条营业铁路,英国的斯托克顿——达灵顿的铁路就是采用的1435mm轨距。1846年英国国会把这个轨距确定为标准轨距,非经特准,禁止在新铁路线上采用其它轨距。当时的英国是资本主义强国,因此也把这个标准推行到他们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去。例如,主持修筑中国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的工程师是英国人克劳德·威廉·金达,他就力主采用四英尺八英寸半的轨距。从现实情况看,全世界采用1435mm轨距国家占多数,所以把1435mm定为国际标准轨距也就顺理成章。
参考资料:http://www.kepu.com.cn/gb/technology/railway/railway_line/200401160018.html
❷ 铁路轨道多宽。中国机车和国外国一样吗
现在全世界有多种不同的轨距,分为普轨、宽轨、窄轨。
国际铁路协会在1937年制定1435mm为标准轨即普轨(等于英制的4英尺8½英寸),世上百分之六十的铁路的轨距是标准轨。这普通轨距又称标准轨距或国际轨距。
比标准轨宽的轨距称为宽轨,比标准轨窄的称为窄轨。双轨距铁路或多轨距铁路铺有三或四条钢轨,让使用不同轨距的列车都可行驶。
相同轨距可以有不同车身宽度高度,例如,中国标准轨道上的中国标准动车组比传统列车宽一些、高一些、舒服一些。
中国机车和国外不一样。
(2)国际标准轨迹是多少毫米扩展阅读
相同轨距可以有不同车身宽度高度,例如,中国标准轨道上的中国标准动车组比传统列车宽一些、高一些、舒服一些,例如俄罗斯宽轨上的客车一般是宽体列车、一排六座,可是其雨燕号快速列车宽度缩小了、一排四座。
中国铁路主要采用标准轨距,只有台湾采用1067mm,昆明至河口采用1000mm窄轨距。印度、巴基斯坦、阿根廷、智利等国主要采用1676mm宽轨距;
俄罗斯采用1520mm宽轨距;日本一般铁路采用1067mm的窄轨,东海道、山阳等新干线则采用1435mm的标准轨距;美国、加拿大及欧洲大部分国家都采用1435mm标准轨距;
非洲加纳、刚果、坦桑尼亚、赞比亚等国采用1067mm窄轨距,几内亚、喀麦隆等国采用1000mm窄轨距,非洲埃塞俄比亚、吉布提等国采用1435mm标准轨距。
❸ 火车轨道分宽轨、标准轨、窄轨,请问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一、宽轨
特指轨距(铁轨宽度)大于标准轨距1435mm(毫米)的铁路轨道。
特点:
1、优势
提升运力,列车行驶的稳定性增强,还使车厢内部变得宽敞舒适。
2、劣势
桥梁、隧道造价将会大幅上升,尤其是隧道。转弯半径也要增大,以及占地面积增大,所以地面线路造价同样要上升。而这些已经是轮轨铁路相比于磁悬浮铁路的最大劣势之一。
(3)国际标准轨迹是多少毫米扩展阅读
轨距是铁路轨道两条铁轨(钢轨)之间的距离(以钢轨的内距为准)。现在全世界有多种不同的轨距,分为普轨、宽轨、窄轨。国际铁路协会在1937年制定1435mm为标准轨即普轨(等于英制的4英尺8½英寸),世上百分之六十的铁路的轨距是标准轨。
最佳轨距:
自19世纪铁路开始出现,即有争论何种轨距最佳。从现代角度看,宽轨或窄轨在性能上没有十分明显的优点:
(1)、世上最重的货车可以在美国及澳大利亚的标准轨上行走。宽轨不一定可以载重更多。
(2)、高速铁路都是采用标准轨,宽轨不一定较快。
(3)、澳大利亚昆士兰及南非的窄轨(1067mm)铁路上的列车依然是十分重。窄轨不一定载重较少。
(4)、建造标准轨的轻便铁路与窄轨铁路价格相差并不大。
(5)、窄轨铁路亦可以建成达到标准轨一样的负载量。
只有轨距低于3呎的窄轨铁路的建造成本才会稍低于标准轨。但这类轨距的运载能力有限,通常只会在运载量有限的登山铁路使用。
❹ 标准轨距是多少
中国铁路的标准轨距为1435毫米。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第三十八条规定:
铁路的标准轨距为1435毫米。新建国家铁路必须采用标准轨距。窄轨铁路的轨距为762毫米或者1000毫米。新建和改建铁路的其他技术要求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铁路建成后,必须依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的规定,经验收合格,方能交付正式运行。
供火车等交通工具行驶的轨道线路
铁路有时指某铁路“线”如京广铁路,有时指铁路线的集合而包括旧线新线或一线二线,如某铁路扩改名义下新建一条还是属于某铁路系统。
高铁时代的铁路等级很复杂,有路网等级、时速等级、客货等级等不同角度的分级。高铁级高于国铁Ⅰ级,国铁Ⅰ级有的是快速铁路,有的是普通铁路。
标准轨道是相对于米轨和宽轨而言。时速等级的三分法里,普通铁路比较于快速铁路和高速铁路,二分法里则是普通铁路比较于捷运铁路。
❺ 中国火车轨道标准宽度
中国的轨道宽度是1435mm。
1937年,国际铁路协会做出规定:1435毫米的轨距为国际通用的标准轨距,1520毫米以上的轨距是宽轨,1067毫米以下的轨距算作窄轨。现如今,尽管多数国家采用的是1435毫米宽的轨距,但仍有30多种不同的轨距。铁路轨距的标准不一,必然会使铁路运输难以畅通。
1435mm的轨距被公认为国际标准轨距,全世界约有60~70%国家(英国、美国、加拿大、联邦德国等)的铁路都采用1435mm标准轨距。轨距大于1435mm者称为宽轨,如苏联、巴拿马、芬兰等国家采用这种轨距。
(5)国际标准轨迹是多少毫米扩展阅读:
标准轨由最先使用铁路的英国提出,设计及建造斯托顿及达林顿铁路的英国工程师罗伯特·斯蒂芬森提出英制的4英尺8½英寸的轨距,并成功说服火车制造商生产4英尺8½英寸(即1435毫米)轨距的机车及车辆。
由于斯蒂芬森成功设计的铁路是众人模仿的对像,亦使这轨距变得流行。1845年英国皇家专员建议用4英尺8½英寸作为标准轨距。翌年英国国会通过法案,要求将来所有的铁路都使用标准轨。
除了英国的大西部铁路(Great Western Railway)是使用宽轨之外,英国的主要铁路都是标准轨。大西部铁路亦于1892年改成标准轨。
有关4英尺8½英寸的轨距的来源,有人认为是古罗马的战车轮距。但也有人认为可能是因为早期铁路的轨道外侧距离为五英尺,而铁轨顶宽为1又3/4英寸,故内侧轨距为4英尺8½英寸。
❻ 中国铁路标准轨距是多少毫米
中国铁路的标准轨距为1435毫米。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第三十八条规定:
铁路的标准轨距为1435毫米。新建国家铁路必须采用标准轨距。窄轨铁路的轨距为762毫米或者1000毫米。新建和改建铁路的其他技术要求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铁路建成后,必须依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的规定,经验收合格,方能交付正式运行。
(6)国际标准轨迹是多少毫米扩展阅读:
东南亚国家绝大多数使用轨距为1000毫米的窄轨;中国、伊朗、土耳其的铁路是轨距1435毫米的标准轨;印度、巴基斯坦的铁路和孟加拉国的部分铁路,轨距为1676毫米,属于宽轨;俄罗斯和中亚的那些独联体国家,铁路也是宽轨,轨距是1520毫米。
4种不同的轨道,有不同的技术标准,连接起来困难很大,在互相交接的地方必须换另一种列车,客运还相对简单一点,货运就要重新装卸,非常麻烦。
中国正致力于将标准推广适用于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俄罗斯等引进中国高铁的国家,未来包括伊朗、美国、委内瑞拉等全球30多个国家也有望采纳“中国标准”。
❼ 谁知道铁路的轨道之间的宽度是多少
中国大多为1435毫米,在云南有部分1067的窄轨.
很早以前,各国铁路的轨距各不相同,窄的为610毫米、762毫米、891毫米,中等的有1000毫米、1067毫米、1372毫米、1435毫米,宽的甚至达到1524毫米、1880毫米、2141毫米。
1937年,国际铁路协会做出规定:1435毫米的轨距为国际通用的标准轨距,1520毫米以上的轨距是宽轨,1067毫米以下的轨距算作窄轨。
现如今,尽管多数国家采用的是1435毫米宽的轨距,但仍有30多种不同的轨距。
❽ 世界各国铁路轨道宽度有何差异
现代铁路两条铁轨之间的标准距离是四英尺又八点五英寸(相当于1435毫米)。为什么会采用这个标准呢?原来,早期的铁路是由造电车的人设计的,而四英尺又八点五英寸正是电车所用的轮距标准,而电车的这个轮距标准又是从古罗马军队战车的轮距宽度沿用而来的。罗马人为什么以此为战车的轮距宽度呢?原因很简单,这是牵引一辆战车的两匹马屁股的宽度。更有趣的是,美国航天飞机燃料箱的两旁有两个火箭推进器,这些推进器造好之后要用货车运送,路上又要通过一些隧道,而这些隧道的宽度只比火车轨道宽一点,所以火箭推进器的宽度便由铁轨的宽度所决定。于是,从火箭推进器到火车、电车、马车,便出现了这样一个有趣的结果:今天世界上最先进的运输系统的设计,在两千年前便由两匹马屁股的宽度决定了。
从铁轨标准宽度确定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对事物最初的选择往往决定着其今后的发展方向,并且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选择不断地自我强化,使其很难改变。
轨距是钢轨头部顶面下16毫米范围内,两股钢轨作用边之间的最小距离。我国铁路主要采用1435毫米的标准轨距,成都铁路局的部分铁路轨是1000毫米的窄轨。
早先,世界各国的铁路轨距五花八门,各不相同,有610毫米、762毫米、891毫米、1000毫米、1067毫米、1372毫米、1435毫米、1524毫米、1880毫米、2141毫米……即使现在,全世界也有三十来种不同的轨距。
在亚洲,虽然中国铁路里程数第一,但是21条铁路连接点却不能与周边国家连接共享。尽管有一条亚欧大陆桥铁路可以穿越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乌兹别克和塔吉克斯坦斯坦等国,能够到达欧洲或非洲,但是每次中国货物在新疆阿拉山口出境时,海关都要囤积等候数日,将集装箱上一个一个的货柜重新吊装到另一个国家的火车底盘上,才能够继续向西运到土库曼或阿塞拜疆。之后,又要将集装箱货物换到轨距不一的土耳其火车上,这样才能沿着欧亚铁路土西新干线到达欧洲的西班牙等国。
各国铁路轨距标准不一,造成了运输线路的不畅通。东北亚区域陆路相连的中、俄、蒙、朝、韩5国中,中、朝、韩为标准轨,俄、蒙为宽轨。这样,即使铁路线路可以连接上,但仍然无法实现运输线路的畅通。这个问题虽然也可以用上面讲过的集装箱方式来解决,但提高了运输成本。
有人说越南的铁路“苗条”,原来越南铁轨的宽度不是国际标准的1435毫米,而是1200毫米,比国际标准的尺寸窄。究其原因,有热门说法是为了战争需要,因为这样外国的火车就进不了越南,外国侵略者就不能掠夺他们的财富了。
为了解决以上的混乱状况,1937年国际铁路协会作出规定:1435毫米的轨距为国际通用的标准,1520毫米以上的轨距为宽轨,1067毫米以下的轨距为窄轨。
为什么要将1435毫米这个数字作为世界铁路的标准轨距呢?原因之一是为了纪念世界“铁路之父”斯蒂芬森。1825年,斯蒂芬森设计制造了最原始的蒸汽机车“运动”号,这是世界上正式启用的第一列旅客列车。,折合公制为1435毫米。1846年,英国国会把这个轨距确定为标准轨距,非经特准,禁止在新铁路线上采用其他轨距。当时的英国是资本主义强国,因此也把这个标准推行到他们的殖民地。例如,主持修筑中国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的工程师就是英国人,他就力主采用1435毫米宽的轨距。从现实情况看,全世界采用1435毫米轨距的国家占多数,所以把1435毫米定为国际标准轨距也就顺理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