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层砖砌体的系数是多少
㈠ 每立方米砌体标准砖净用量=(1/墙厚*(砖长+灰缝)*(砖厚+灰缝))*2*墙厚的砖数,求解2是什么意思啊
如果是半砖墙书上一般为115厚,即1立方半砖墙标准砖=1/0.115(0.24+0.01)(0.53+0.01)=552块,半砖为标准砖即不需要乘以所谓的系数2或者砖数。1砖墙就是240厚(240的厚已经不是标准砖了,既1砖是半砖的2倍,意思是2个砖的厚度)。计算标准砖:1/0.24(0.24+0.01)(0.53+0.1)=265.5块得出结果为240厚的数量,标准砖厚度为半砖,需要求标准砖这里乘以2即可:265.5*2=529块标准砖;到了一砖半墙书上一般为365厚(一砖半为半砖的3倍)求标准砖:1/0.365(0.24+0.01)(0.53+0.01)=173.95得出结果为365的厚度,标准砖厚度为半砖,需要求标准砖这里乘以3即可。书上所教只是方法不同,按照半砖的结果再乘以2乘砖数只是书上的方法大可不按照书上计算:求出半砖结果*2明显不需要这多砖,所以乘以0.5(砖数)这样结果就回来了。书上公式可能是为了方便记忆,但是好像很多人都理解不出,不理解公式就造成了需要死记硬背。
㈡ 每立方米砌体墙面面积的换算系数如何得来
面积×墙厚=体积(1立方米)所以 1㎡×墙厚=1m³.换算系数就是 K(㎡)=1/墙厚
标准砖:240×115×53(mm)所以
一砖厚的墙的面积换算系数:1/0.24=4.17(㎡)
一砖半墙厚:240mm+115mm+53mm,灰缝宽10mm,所以厚度:0.24+0.115+0.01=0.365(m)
所以换算系数为:1/0.365=2.74(㎡)
㈢ 砖砌体的标准厚度是多少
厚度为24cm,这是按砖长为确定依据,而一块标准砖的长是24cm,宽是11.5cm,高是5.3cm,因此一砖墙厚度24cm。通常来说,墙体越厚,其承受性能越好,稳定性也越强。
㈣ 砖砌体剔打后松散系数多少
河北省修缮定额规定:砖砌体松散系数为1.53;钢筋混凝土松散系数为1.81
㈤ 砌体是建筑面积的多少系数
框架结构是2,砖混3
㈥ 砖砌体尺寸的模数
标准砖尺寸240*115*53,加上灰缝以后240*120*60=4:2:1,也就是砖的模数。
砖砌体,用砖和砂浆砌筑成的整体材料,是目前使用最广的一种建筑材料。根据砌体中是否配置钢筋,分为无筋砖砌体和配筋砖砌体。
砖砌体承受轴心拉力、弯矩和剪力时的强度分别称为抗拉强度、抗弯强度和抗剪强度。砖砌体受拉、受弯或受剪时,可能沿灰缝截面破坏,也可能沿砖截面破坏或同时沿砖和灰缝截面破坏。
破坏常常发生在砂浆与砖的连接面上,空心砌体重量较轻,这时砖砌体的抗拉、抗弯和抗剪强度主要依赖于灰缝中砂浆与砖的粘结强度;当有压力作用时,抗剪强度还决定于压应力的大小。
中间留有空洞,粘结强度不仅与砖和砂浆的标号有关,而且与力的作用方式有关。此外还有空心砌体。砖砌体在平行水平灰缝的轴心拉力作用下,当砖的标号较高而砂浆的标号较低时,将沿灰缝截面产生破坏。
(6)标准层砖砌体的系数是多少扩展阅读:
施工要点:
1、砖的品种、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规格一致,无翘曲、断裂、边角整齐、色泽均匀,并经抽样检验后才能使用。
2、砂浆的品种、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应有适当的稠度和良好的保水性,随拌随用,并应取样做试件进行抗压试验。
3、砌筑时,将梁面的杂物清理干净,将梁表面松动的砼敲去并抄平,在梁上弹出门窗洞的位置。
4、砌筑时应立皮数杆,拉水平线(每皮砖),双边挂垂直线。
5、砖墙的砌法应遵循“内外搭接、上下错缝”的原则。错缝长度一般不少于60MM。错缝搭接能保证墙体不出现连续的垂直通缝,以提高墙体的强度和整体性。
6、砌筑时应满铺砂浆,灰缝要饱满、平直、厚薄均匀,厚度为10MM。
7、砖块要上下错缝,内外搭砌,接槎牢固。
8、墙面应平整、垂直,平整度、垂直度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9、砌砖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
10、凡转角处和丁字交接处,必须在水平缝放置2Φ6弯成90o的拉结筋,每边伸入墙内1000MM,间距为沿墙高500MM,末端应有90o弯钩。
11、预留孔洞及预埋件的安装:包括防雷预埋件的安装和排水管预留洞口的留设。
参考资料:网络-砖砌体
㈦ 砌体结构设计应注意哪些参数
最好先看规范~~~当你真正设计过几个工程,就清楚了,一时也说不清,下文可以参考!谢谢
. 砌体结构应注明施工质量控制等级。
2. 多层砌体结构,在抗震设防地区,楼板面有高差时,其高差不应超过一个梁高(当错层楼盖高
差不大于1/4层高且不大于700mm),超过时,应将错层当两个楼层计入房屋的总层数中。 当错层
楼盖高差不大于1/4层高且不大于700mm,错层交界的墙体,除两侧楼盖处圈梁照常设置外,还应沿
墙长每隔不大于2m增设一根墙中构造柱。
3. 在抗震设防区,多层砌体房屋墙上不应设转角窗。(对于剪力墙结构,B级高度的高层建筑不应
在角部剪力墙上开设转角窗。抗震设计时,8度及8度以上设防区的高层建筑不宜在角部剪力墙上开
设转角窗;必须设置时,应进行专门研究,并采取措施。见《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
构》P220)
4. 底框(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设计中要特别注意:a.上部的砌体抗震墙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
墙应对齐或基本对齐;b. 底框房屋的框架和抗震墙的抗震等级,6、7度可分别按三、二级采用。
5. 托墙梁侧向腰筋不满足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7.5.4(3)条。即:沿梁高应设腰
筋,数量不应少于2Ф14,间距不应大于200mm。
6. 对小墙垛的强度和梁端支承处砌体的局压的计算重视不够。
7. 阳台挑梁有时与墙中的烟道矛盾。
8. 顶层挑梁有时为两层板荷载,不能选用标准层的挑梁。
9. 挑梁外露部分与墙内部分标高不同时应注意梁在折角处的宽度及钢筋的锚固。
10. 构造柱设计不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较大洞口(内纵墙、横墙>=2m,外纵墙
>=2.4m)两侧应设构造柱,特别要注意:(《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011—2001第7.3.2.5条)
房屋高度和层数接近限值时,纵、横墙内构造柱尚应符合下列要求:a.横墙内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
于层高的二倍;下部1/3楼层的构造柱间距适当减小。B.当外纵墙开间大于3.9m时,应另设加强措
施。内纵墙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4.2m。(规范地7.3.2.5的“接近”是指达到《抗规》第7.1.2条
表中限制的层数或差一层。)
11. 砌体房屋伸缩缝的间距超过《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的规定要求(特别还应
注意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和混凝土砌块房屋应按表中数值乘以0.8的系数),且未采取有效
措施。《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第6.3.1-6.3.9条有许多防止或减轻墙体开裂的措施。
12. 多层砌体住宅应设置不少于三道承重纵墙,每道纵墙还应沿各自轴线对齐、贯通。同一轴线上
的窗间墙宜等宽,且房屋的局部尺寸宜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第7.1.6条
的要求。
13. 在冻胀地区,地面以下或防潮层以下的砌体,不宜采用多孔砖,如采用时,其孔洞应用水泥砂
浆灌实。当采用混凝土砌块砌体时,其孔洞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Cb20的混凝土灌实。(《砌体结
构设计规范》第6.2.2条 强条)。
14. 砌体结构挑梁埋入砌体的长度不满足规范要求。《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既挑
梁埋入砌体长度L1与挑出长度L之比宜大于1.2,当挑梁上无砌体时,L1/L之比宜大于2。
15. 圈梁兼过梁时,过梁部分的钢筋应按计算用量另行增配。(《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
2001第7.1.5.4条。)
16. 采用已禁用的实心粘土砖。
17. 楼板计算时,砖混结构房间外墙(包括楼梯间墙)按固接计算不对,此处楼板边支座应按铰接
计算。
18. 砌体结构的大梁,应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第6.2.5条设计。既:
当梁跨度大于或等于下列数值时,其支承处宜加设壁柱,或采用其他加强措施。
对240mm厚的砖墙为6m,对180mm厚的砖墙为4.8m;
对砌块、料石墙为4.8m。
19. 外凸窗台板抗倾覆不够问题:
20. 突出屋面的屋顶房间何时可按突出屋面的屋顶计算而不算做一层。
一般认为当出屋面的屋顶房间面积小于楼层总面积的30%时,该部分可按突出屋面的屋顶间计算而
不算做一层。
21. 多层砌体房屋不应采用砌体墙与现浇钢筋混凝土墙混合承重,如采用这种做法,属于超规。
22. 若多层砌体房屋的层数低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表7.3.1的最低层数,如6度
区层数为三层及以下的房屋,对于构造柱的设置规范不做要求。此时是否设置构造柱可由设计人员
根据实际情况掌握。
23. 坡地上多层砌体房屋的层数和总高度计算有何要求?
高度、层数也应从低处算起,
㈧ 工程造价中标准砖砌体中、标准砖,砂浆用量计算公式中的系数K,
这个公式的推导思路就是平常用的体积公式:长X宽X高,此式中长=(砖长+灰缝),高=(砖厚+灰缝),这两个数据是墙体立面方向的数据,比较容易理解,且它体现的是一块砖的长和高(含灰缝);而宽=墙厚。是墙体水平面方向的数据,它体现的只是墙厚长度数值,并未体现这个墙厚有多少块砖,实际计算时,就要算出相应墙厚水平方向由多少块砖组成,比如,240墙厚(一砖墙,即公式中的砖数)在水平方向由两块砖成(2X120=240),120墙厚(1/2砖墙)在水平方向由一块砖砌成,在净用量计算公式中,水平方向墙厚所含砖块是以240墙(一砖墙)为基准的,即240墙(一砖墙)水平方向所含砖块数=2块X1(砖数)=2块;1/2砖墙(半砖墙)=2块X0.5(砖数)=1块,墙厚是以一块砖的长度(240)为基准拆算表示的,240墙就是墙厚等于一块砖的长度的墙,1/2墙(半砖墙)就是墙厚等于一块砖的长度的1/2的墙(240X1/2=120);这就是公式中要乘以2X砖数的原因。
㈨ 标准层建筑面积与砌体之间的换算关系
以常见的剪力墙为例,建筑面积(㎡)与填充墙(m³)的比值约为10多一点。或者说,每平米大概摊接近0.1m³的砌体(这里指的是加气砼砌块和部分粉煤灰砖)。
1、总建筑面积=项目占地面积×容积率=4000×5.5=22000平方米;
2、根据建筑覆盖率为60%,得出建筑基底面积为:4000×60%=2400平方米;
3、因为一至四层面积均相等,所以一至四层的累计建筑面积为:2400×4=9600平方米。
4、所以,标准层每层建筑面积为:(22000-9600)/10=1240平方米。
㈩ 标准砖用量=2×K/[墙厚×(砖长+灰缝)×(砖厚+灰缝)] 里的 K 是什么系数解释一下公式
K是墙厚的砖数,如24墙,K等于1,37墙K取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