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评定标准是多少
⑴ 康复评定是
1.运动功能评定
包括肌张力评定、肌力评定、关节活动范围评定、步态分析、神经电生理评定、感觉与知觉功能评定、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反射的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等。
2.精神心理功能评定
包括智力测验、情绪评定、心理状态评定、疼痛的评定、失用症和失认症的评定、痴呆评定、认知评定、人格评定等。
3.语言与吞咽功能评定
包括失语症评定、构音障碍评定、语言失用评定、语言错乱评定、痴呆性言语评定、言语发育迟缓的评定、吞咽功能评定、听力测定和发音功能的仪器评定等。
4.社会功能评定
包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社会生活能力评定、生存质量评定、职业能力评定等。
5、电诊断
包括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神经反射检查、诱发电位、低频电诊断等。
⑵ 听觉康复标准是什么啊
听觉康复评估包括数量评估和功能评估:数量评估即运用专业的测试设备,测试聋人裸耳和配戴助听器后各个频率的阈值,并对其阈值加以分析的过程。它主要反映耳蜗的功能。功能评估即选用一组单字或一组双音节单词,聋儿要选择适合其年龄、智力、听力、语言等方面特点的简单词汇要有一定的语言基础,运用专业的测试设备测试听障者的言语分辨率,并对其结果加以分析的过程。此项检查可以反映整个听觉通路的全过程,因此是常用的评估方法并经常与数量评估相配合使用。具体的评估和等级划分标准如下:
1.戴助听器后测助听听阈,如果从250—4000Hz的听力补偿均能进入言语频谱范围内(言语香蕉图),且言语分辨率≥90%,助听效果是最合适的听觉康复的效果,属于一级。
2.戴助听器后测助听听阈如果从250—3000Hz的听力补偿能进入言语频谱范围内,而4000Hz的听力补偿未进入言语频谱范围内,言语分辨率≥80%,助听效果为适合听觉康复的效果,属于二级。
3.戴助听器后测助听听阈,如果从250~2000Hz的听力补偿能进入言语频谱范围内,而3000~4000Hz的听力补偿未进入言语频谱范围,言语分辨率≥70%,助听效果为较合适听觉康复的效果,属于三级。
4.戴助听器 后测助听听阈,如果从250~1000Hz的听力补偿能进入言语频谱范围内,而2000~4000Hz的听力补偿未进入言语频谱范围,言语分辨率≥44%这种情况就需要借助“看话”来帮助学习和理解语言听觉康复的效果,属于四级。
⑶ 康复评定的内容包括哪些
康复评定的内容
1.描述个体或人群的疾病特征,即精神病理学上的水平,精神症状出现的频度及严重度,可作为生理康复衡量参数。
2.评估患者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过程,心理因素对疾病过程的影响,对遭遇不同应激事件的心理反应和应对能力,可作为心理康复的指标。
3.评估个体或人群的社会经济状况,家庭结构及家庭成员的互动关系,社会交往能力,家庭职能,日常健康行为习惯,婚姻关系及精神文化生活的享受等等社会学特征。可作为社会康复的标准。
4.评估患者个体对医嘱依从性的状况,对精神疾病具有特殊意义,特别是精神分裂症之类的重精神病,常缺乏自知力,拒绝或不配合治疗。患者是否按时服药,在多大程度上执行医嘱等可作为医疗康复的参考因素。
5.评估患者职业行为的恢复程度,以病前工作水平作参照,其职业性质、种类、强度、职业人群间的协调性等,作为职业康复的指征。
6.评估患者的人格特征,疾病对其兴趣爱好的影响,康复恢复过程的状况,对自身的信度,目前生活状况的满意程度等等,可作为人格是否健全,或重塑人格的康复效果的指标之一。
7.评估患者生活、学习、工作以及全面的社会功能,包括构成健康诸要素的整体水平,可作为综合衡量患者康复总水平的整体标准。
⑷ 什么是康复评定
康复评定的概念:
� 又称康复评价,有别于疾病诊断。康复评价不是寻找疾病的病因和诊断,而是客观地评价功能障碍的性质、部位、严重程度、发展趋势、预后和转归。应在康复治疗前、中、后期,对病人进行与康复治疗相关的功能评价。
� 康复评定是康复治疗的基础,没有评定就无法规划治疗,无法评价治疗效果。评价指导治疗,治疗检验评价。 一般分为初期、中期、末期评价。
康复评定的目的:
� 1 对患者身体功能,家庭状况,社会环境等材料进行收集,掌握患者障碍的内容;
� 2 对患者身体功能及残存能力进行量化;
� 3 分析患者障碍程度与正常标准的差别;
� 4 为制订康复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 5 对判定康复治疗效果提供客观指标;
� 6 为残疾等级的划分提出标准,为复归社会的目标提供依据。
康复评定的内容:�
� 1 躯体功能评定:肌力(四肢、颈部和躯干肌)评定、关节活动度评定、痉挛的评定、感觉评定(包括疼痛评定)、协调与平衡功能评定、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评定、步态分析、神经电生理评定、心肺功能评定、泌尿和性功能评定等。
� 2 精神功能评定:认知功能评定、情绪评定、失用症和失认症的评定、智力测定、性格评定等。
� 3 言语功能评定:失语症评定、构音障碍评定、言语失用症评定、言语错乱评定、言语发育迟缓评定。
� 4 社会功能评定:社会生活能力评定、生活质量评定、就业能力评定等。
康复评定应该通过采用国际认可标准的评价技术对病人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定量和定性评定,为康复医师及康复治疗人员分析障碍存在的原因、制订康复处方、检验治疗效果、预后预测及判定残疾等级提供了科学、客观的依据和指导。
⑸ 肩周炎康复的康复评定
根据患者肩疼痛(P)、ROM(R)、ADL(A)、肌力(M)及关节局部形态(F)等5个方面综合评定,总分(T)为100分。表1 项 目 评分标准 分数 疼痛总分30分 无痛 30 有时略痛,活动无障碍 25 轻度疼痛,普通活动无障碍 20 中度疼痛,尚能忍受 10 重度疼痛,活动严重受限 5 因疼痛完全不能活动 0 关节活动度25分 前屈 前屈≥150º 6 120º-149º 5 90°-119° 4或3 60º-89º 2 30º-59º 1 <29º 0 外展 外展≥150º 6 120º-149º 5 90°-119° 4或3 60º-89º 2 30º-59º 1 <29º 0 外旋 外旋≥60º 5 40°-59° 4或3 20º-39º 2 10º-19º 1 <10º 0 内旋 内旋≥60º 5 40°-59° 4或3 20º-39º 2 10º-19º 1 <10º 0 后伸 后伸≥45° 4或3 30º-44º 2 15º-29º 1 <14º 0 肌力5分 5级 5 4级 4 3级 3 2级 2 1级 1 0级 0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穿上衣 容易完成 5 勉强,疼痛,困难 3 不能完成 0 翻衣服领 容易完成 5 勉强,疼痛,困难 3 不能完成 0 梳头 容易完成 5 勉强,疼痛,困难 3 不能完成 0 用手触对侧腋窝 容易完成 5 勉强,疼痛,困难 3 不能完成 0 系裤带 容易完成 5 勉强,疼痛,困难 3 不能完成 0 便后使用卫生纸 容易完成 5 勉强,疼痛,困难 3 不能完成 0 关节局部形态 无异常 5 轻度异常 3 中度异常 2 重度异常 1 总 分 100 表1
⑹ 儿童康复肌能性精细功能表评定标准是什么
康复评定
1、躯体功能评定
一般包括关节活动功能评定、肌肉力量评定、上下肢功能评定、步态分析、神经电生理评定、痉挛与弛缓的评定、感觉与知觉功能的评定、协调与平衡功能的评定、姿势反射与原始反射的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上下肢穿戴假肢或矫形器的能力评定、穿戴脊柱矫形器能力的评定等等.
2、精神心理功能评定
一般包括情绪评定、残疾后心理状态评定、疼痛的评定、失用症和失认症的评定、痴呆评定、非痴呆性认知障碍(注意力、记忆、思维)的评定、人格评定等。
3、语言功能评定
一般包括失语症评定、构音障碍评定、语言失用评定、语言错乱评定、痴呆性言语评定、言语发育迟缓的评定、吞咽功能评定、听力测定和发音功能的仪器评定等.
4、社会功能评定
一般包括社会生活能力评定、生活质量评定、就业能力的医学评定等。(6)康复评定标准是多少扩展阅读:
康复评定的分期
1、初期评定
在患者入院初期完成。目的是全面了解患者功能状况和障碍程度、致残原因、康复潜力,据此确定康复目标和制定康复治疗计划。
2、中期评定
在康复治疗中期进行。目的是经过康复治疗后,评定患者总的功能情况,有无康复效果,分析其原因,并据此调整康复治疗计划。中期评定可进行多次。
3、末期评定
在康复治疗结束时进行。目的是经过康复治疗后,评定患者总的功能状况,评价康复治疗的效果,提出重返家庭和社会或做进一步康复治疗的建议。
⑺ 精神科康复治疗评价标准
目前没有全国的统一标准。有一种方式是采用康复诊断、康复疗效(一级、二级、三级等进行评价)。其实最简单的方式是用社会功能缺陷评定量表(SDSS)进行评估,因为所有的康复措施均是为了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即个体参与社会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