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每个月的房贷要占工资多少
Ⅰ 月供占月收入的比例为多少比较合适
现在房价上涨的速度远高于工资上涨地速度,按揭买房已经成为大部分人的必经之路。在结婚前后,一般由父母负责首付,婚后两个人共同承担房贷。所以在房子的选择上,首先要考虑经济能力,综合收入决定着还款的能力。
对我来说,房屋贷款占用总收入的三分之一以内还是比较能接受的。
以我们目前的情况,在结婚前由父母为我们购置了一套住房,不需要我们还贷款,我和我老公每月综合收入大约不会超过一万,但是在不还房贷的情况下,每月的支出大约在六千左右,所以要想保持现在的生活情况,贷款大约三千左右还可以接受。而贷款三四千就意味着基本不会有什么存款,即将面对生孩子养孩子压力还是挺大的。我们是在十八线小县城,收入、房价、消费相对都不高。
不过还好有公积金,两个人有一两千的公积金就可以抵一部分贷款,现在房价上涨的趋势依然很高,所以我们是打算用目前手头的积蓄首付一套房子,用公积金贷款,这样一来也算作一些投资,有了房子就比较有安全感,将来有了孩子也能算做为孩子置办的家产。
也许等真正要还房贷的时候在平时的支出上就比较节俭了。我身边的朋友,一结婚就承担贷款的也很多,基本上两个人收入与我们相当,贷款大概在两千多,养孩子之后压力还是挺大的。而有个闺蜜在北京生活,两个人每个月收入大约在两三万,但是消费高,房子贷款和租房费用每月大约一万,压力也并不小。
所以综合来看,贷款占三分之一收入,有压力但还可以接受。
Ⅱ 房贷占收入多少
若在招行申请个人住房贷款,对月收入要求如下:月贷款支出与月收入比控制在50%(含)以下,月所有债务支出与月收入比控制在55%(含)以下。【即:月贷款支出不能超过月收入的一半,月所有债务支出不超过月收入的55%,具体请以当地分行规定为准】
Ⅲ 房奴!日本还清房贷年龄预定上升到73岁,退休后的日本人拿什么还房贷
日本人可以拿自己的退休金来进行偿还房贷,目前日本人的退休年龄是65岁,在到退休岁数后就可以领取政府发放的养老金,这时日本人虽然已经年老,但却可以凭借自己丰厚的养老金保障日常生活,当然这其中也包括还银行的房贷。
七十多岁还在还房贷,这简直太吓人了!
Ⅳ 日本人日常生活开支真的是非常紧巴巴的吗
你说的是对的,其实salary man非常非常的辛苦的,赚钱在国内的话是大金,其实在日本就是普通生活,不过在日本的普通生活,质量确实比国内要高很多。好的地方也有,比如一年2次奖金,2次奖金是相当多的,加一起相当于年薪的三分之一,或者达到一半。一年也有3次休假,正好发奖金就是在休假期间前一些,所以休假去国外旅游就是最大的娱乐。但是如果升官到课长,工资就非常非常多了,不过会更忙。再加油点,到部长了就超级好的工资和很少的工作了。
类似你说连饮料都喝不起,就夸张了,这里的salary man 也是分档次的,如果很糟糕的公司工资就不如人意了。
Ⅳ 房贷月供占收入的比例为多少
房贷月供占月收入多少比例最合适
1、50%是警戒线
如果购房者工作稳定,又未婚或已婚没有孩子,那么房贷月供可以制定为家庭月收入的40%—45%。因为这时家庭负担较小,用于其他生活方面的花费比较少,个人年龄也比较小,未来的发展空间也比较大,所以,可以考虑将房贷月供制定得高一点。
根据中国银监会2004发布的《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指引》,商业银行应将借款人住房贷款的月房产支出与收入比控制在50%以下(含50%),月所有债务支出与收入比控制在55%以下(含55%)。
2、30%是舒适线
如果是收入稳定,已经结婚生子的购房者,那么可以将月供制定在家庭月收入的30%。为了保证家庭日常开支和孩子的教育支出,应该适当减少月供占家庭收入的比例。
每月偿还各类贷款金额如果超过月收入的1/3,就可能对生活质量造成影响。因此,借款人应当客观地判断自己的还款能力,切忌盲目高估个人财务状况的流动性和未来收入,承担过高比率的负债,导致流动性危机或偿付能力不足的困境。
Ⅵ 日本一个月工资多少
刚毕业的本科大学生一般是每个月18--30万日元,换成人民币的话是1万--1.8万吧
Ⅶ 房贷占比工资多少合适
假如以家庭收入为计量单位的话,房贷占工资比例应该有三条黄金分割线:
第一条:舒适线,房贷占收入20%左右
对于家庭来说,如果月入1万元,房贷占3000元,则剩下7000元可用于其他支出,还是比较宽裕的,对生活的影响也不会太大。应该说,房贷占收入30%的比例还是比较舒适的。
第二条:稳定线,房贷占收入20%--35%
此时,房贷已经占据了收入的半壁江山,虽说可能影响到家庭更高的生活质量,但考虑到房子升值、收入增长潜力等因素,正常的生活还能维系,此时家庭物质财产上还算稳定。
第三条:警戒线,房贷占收入超40%
根据国家商品住房个人贷款规定,如果房贷占月收入比重超过50%,则不具备贷款条件。达到40%,则进入警戒线。此时,月供占比过高,对家庭生活的维系都造成极大挑战,有可能造成银行不良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