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厂一年有多少垃圾
❶ 核电站是否是环保与安全的为什么日本有那么多人反对
核电厂的纵深防御和多道屏障
与常规电厂相比,核电厂独特的危险在于“核辐射”,毕竟核辐射这玩意看不见摸不着、说不清道不明,值得给予更多的关注(关于核辐射的危害我在这里回答过:对于核辐射,我们是不是被洗脑的那批人?)。为了实现“在核电厂里建立并维持一套有效、健全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工作人员、社会以及环境免遭放射性危害”的核安全总目标,核工业界吸取三里岛事故、切尔诺贝利事故的经验教训,在核电厂设计、建造及运行的每一个环节上贯彻“纵深防御原则(DEFENCE IN DEPTH)”,将对核辐射的防护从防止事故发生到发生事故后的应对分成五个不同的层次:
第一层次防御的目的是防止偏离正常运行及防止系统失效。
第二层次防御的目的是检测和纠正偏离正常运行状态,以防止预计运行事件升级为事故工况。
设置第三层次防御是基于以下假定:尽管极少可能,某些预计运行事件或假设始发事件的升级仍有可能未被前一层次防御所制止,而演变成一种较严重的事件。这些不大可能的事件在核动力厂设计基准中是可预计的,并且必须通过固有安全特性、故障安全设计、附加的设备和规程来控制这些事件的后果,使核动力厂在这些事件后达到稳定的、可接受的状态。
第四层次防御的目的是针对设计基准可能已被超过的严重事故的,并保证放射性释放保持在尽实际可能的低。这一层次最重要的目的是保护包容功能。
第五层次,即最后层次防御的目的是减轻可能由事故工况引起潜在的放射性物质释放造成的放射性后果。这方面要求有适当装备的应急控制中心及厂内、厂外应急响应计划。
经过在核电数十年发展历史中的不断强化,“纵深防御原则”已经成为了核安全的灵魂,应用在核电厂的各个方面。体现在核电厂设计上,最典型的就是“多道实体屏障”。鉴于世界上目前在役的核电厂大多是轻水堆(其中约70%是压水堆,约30%是沸水堆),且我国以及世界上新建的核电厂基本上都是轻水堆中的压水堆,因此下面以压水堆为例介绍核电厂的多道安全屏障是如何防护工作人员和公众以避免核辐射的:第一道屏障是燃料芯块及包壳:二氧化铀被制成柱状的陶瓷小块(约成人的一节大拇指大小),然后这些小陶瓷块(燃料芯块)被封装在一根3~4米长的锆合金管(燃料棒包壳)内。正常情况下,绝大部分的固态和气态放射性物质被容纳在芯块中,小部分气态放射性物质会扩散到芯块和包壳之间的间隙中;事故情况下,如果燃料芯块和燃料棒没有得到很好的冷却,燃料芯块和燃料棒可能会被烧毁、熔化(锆合金的烧毁温度约为1400摄氏度,燃料芯块的熔点约2400摄氏度),这时放射性物质就会突破第一道屏障释放出来。
❷ 一座核电厂每年要消耗多少核燃料
2008年初袭击中国南方的一场大面积冰冻雨雪,导致一些地方公路铁路停运,煤炭运输中断,火电厂因缺煤而被迫停止发电,很多城市突然陷入黑暗与寒冷之中……
这正是能源短缺带给人们生活影响的真实写照。当今世界原油和煤炭储备日益减少,造成能源供应紧张,油价和煤价一路上涨。按照现在的消耗速度,煤、油等资源用不了多少时间就耗尽了,而可再生能源又远无法满足目前的能源需求。能源短缺越来越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而发展核电是目前解决能源需求的一种好方法。
虽然建设核电站一次性基建投资较大,但因所需燃料数量少,而且不必长途运输和占地储存,所以发电的总成本要比火力发电便宜10%以上。如果再考虑长期大量燃烧煤和石油引起的严重环境污染和生态问题,核能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性。
以一座可供应数百万人口的城市一年用电的100万kW火力发电厂为例,一年要消耗200多万吨煤,差不多每天都需一整列的火车来运煤;此外,每年发电厂要排放上万吨二氧化碳、数十万吨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以及上百万吨煤灰粉渣。而同等发电量的核电站每年只消耗1.5吨浓缩铀或30吨天然铀燃料,几乎不排放任何污染物。
有人担心核燃料具有放射性,其实只要措施得当,设计科学,就能有效控放射性对环境的污染。目前,全世界有441座核电站,仅发生过一次较严重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它是运行人员违章关闭了安全系统和反应堆本身设计缺陷所造成的。其他如美国、日本等核电站发生的轻微泄漏事故,附近居民受到的放射剂量尚不及佩带一年夜光手表受到的辐射剂量。况且,新一代核电站已经改进了设计,反应堆有几道安全屏障,即使发生轻微故障也会立即自动停机并封闭,不会有任何放射性物质泄漏出来。
核电站的关键设备是核反应堆,相当于火力发电厂的锅炉,产生的热量通过一次回路中的冷却剂(水或二氧化碳气体等)传递给蒸汽发生器,使水变成蒸汽,通过二次回路送至蒸汽轮机,发出电能后输送出去。
核电站的安全设备包括稳压装置、危急冷却系统和安全壳等。当反应堆出现故障时,稳压装置立即提供超压保护。危急冷却系统是为了应付一次回路管道破裂造成的失水事故,立即向反应堆内喷洒化学药剂,防止泄漏蔓延。安全壳由很厚的钢板和混凝土墙构成,既用来防止放射性物质从反应堆扩散出去,也能够抵御恐怖分子的高爆炸弹袭击。
❸ 福岛核电站4000个废弃物集装箱信息不明,核电站的废弃物排放有多危险
福岛第一核电站内近10万个集装箱中,装有大量可燃与不可燃的瓦砾材料,还有废弃的防护服等,而其中约有近4000个集装箱的内部具体情况不清,这将会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
历史上,也曾经发生过的许多核事故(切尔诺贝利和三哩岛核事故等),都是采用大气释放的模式,尚未出现过如福岛核事故这样会导致大量废水的核事故,所以,目前世界上尚无核事故处理后废水向海洋排放的先例。
所以,我们强烈建议日本政府从全球大局出发,一方面,采用如去污因子高的废水处理技术和装置的措施,对超标核素进一步净化处理,尽可能降低处理后废水中放射性核素含量;另一方面,加大氚的处理技术的研究力度,并做到及时公开研究进展和成果,如有可行技术应立即用于废水中氚的处理。
❹ 核电站用过的核废料是怎么处理的
核废料之处理方法
当地点,因而常因核废料的处理问题引起了纷争,究竟核废料应该如何处理呢
大致分为了以下三种方法:
1.玻璃固化法
玻璃固化法是将废料混入玻璃材料中作成一固化之产物,如同英Harvest 计画中
研究的.这种玻璃固化法废料是在圆柱状容器内制成,在英国现行的容器尺寸为
高3米,直径约半米.依目前的核能计画,约需 72000 个此类容器.(注二)
2.储存法
核废料掩埋法其实就像把食物放进仓库里一样,只不过他需要更精密的防护措
施.核能发电是利用核燃料分裂的热,产生蒸汽,推动发电器风扇发电.而核分
裂已减弱的燃料便必须丢弃,称为“核废料”.核废料因仍存在辐射,所以必须经
过一连串严密的手续,像是送去减容中心,减少废料的体积……等.而各核电厂
都自备燃料池可储存40年的时间,时间到了,便必须送去储存厂,大约10年
辐射已降低至无害,可像一般垃圾处理.(注三)
3.海洋掩埋法
所谓的海洋掩埋法就是......“深海投掷法”故名思义就是将核废料永久弃置于深海
底的意思,也就是海洋掩埋法.利用水泥固化法将核废料储存在钢筒内,经过数
年的暂时储放〈目前台湾存放在兰屿〉,等核废料中的放射性降的最低后,再投
掷到深海或数千公尺海沟中,作永久性储存.(注四)
A.核废料可否埋存于海底
具有高度放射性的废料是核能应用上无法避免的产物.一法是将这些废料存置于
深海底部,但须先将此项海床存置方法对环境的冲击及潜在的影响做一完整的
评估.高度放射性废料的产生是核能应用上无法避免的结果.在照过燃料元件再
处理过程中,将未曾用尽的铀及钸收回,以供再次使用;而在此过程中将产生
一些“高阶废料”这包括分离出来的分裂产物,一些没有被收回的铀和钸,其他
的锕系元素,以及一些活化产物.目前此类废料是以液体状态储存于适当的封闭
容器内.虽然在短时间(数十年)内此种储存方式颇合适,但现在理论是如欲做
长期存置,则应先将废料予以固化.目前的人造容器的寿命还不能长至可供长半
3/5
核废料之处理方法
衰期的废料在其内完全衰变.因此必须藉核转变先将放射性废料变成伤害性较低
之物质,再将之销毁移除(在此种作法曾经研究过但结果并不理想).另一方法
是先固化废料,再加以“处置”.“处置”的意义为将废料置放于某处而不再收回.
对于处置固化高阶废料的场所,曾有三种不同的建议:(1)深洋底(2)洋
底地表下(3)陆地下的地质岩层.关于这些建议,我们必须仔细审查研究,以
便将来作决定时有足够的资料,而能作出最佳的选择.英国国家放射防护委员会
最近对在深洋底的处置废料,所造成放射性的可能后果作了一番评估.在报告中
提出某些方面仍需要更多的资料与研究.在英国国家放射防护委员会的报告中,
主要是设计一种模式以研究积存于海洋底层的放射性物质如何回到人体,特别
是如何经由食物链导致人体感染.此项评估尽可能做得切合实际.在数据不族时
尽可能作较保守的假设,如此得到的结果会比较安全.其结果乃以个人之剂量或
一群人口的集体剂量表示出来.放射性废料的处置需要连续不断的作业,而上述
评估系针对核能发电总量为1.2×107(百万瓦一年)所产生的高阶废料的处理问
题.这大约是从现在到西元2000年全球核能发电厂攒生的总废料,我们估计届
时核能发电量为2.5×106百万瓦.尽管近年来在能量需求上的减少,可能使电力
的生产不能达此数,但数值上并不会因此而改变太多.再进一步假设废料中各种
同位素的含量系比照轻水反应器的废料比例.在西元2000年以内这是一种合理
的假设,因为届时即使有其他形式的热中子反应器,甚至是快滋生反应器的使
用,均将不会影响废料产量的数量级,也不致大量产生迄今仍为虑及的核种.
❺ 主要关于核电站的危害
1、核电厂会产生高低阶放射性废料,或者是使用过的核燃料,虽然所占体积不大,但因其具有放射性,必须慎重处理;
2、核电厂热效率较低,因而比一般的化石燃料电厂排放出更多的废热,故核电站对环境的热污染较严重;
3、核电站的投资成本太大,电力公司的财务风险较高;
4、核电较不适宜满负荷运转,也不适宜低于标准负荷运转;
5、兴建核电站常易引发政治歧见的纷争;
6、核电站的反应器内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如果在事故中释放到外界环境,会对生态及民众造成伤害。
(5)核电厂一年有多少垃圾扩展阅读:
与传统的火力发电站相比,核电站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
1、核能发电不像化石燃料发电那样排放巨量的污染物质到大气中,因此核能发电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2、核能发电无碳排放,不会加重地球温室效应;
3、核能发电所使用的铀燃料,除了发电外,暂时没有其他的用途;
4、核燃料的能量密度比起化石燃料高上几百万倍,故核能电厂所使用的燃料体积小,运输与储存都很方便,一座1000万千瓦的核能电厂一年只需30吨的铀燃料,一航次的飞机就可以完成运送;
5、核能发电的成本中,燃料费用所占的比例较低,核能发电的成本不易受到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固发电成本较为稳定。
❻ 核电,垃圾发电是如何工作的
核电站是一种高能量、少耗料的电站。以一座发电量为100万千瓦的电站为例,如果烧煤,每天需耗煤 7000~8000吨左右,一年要消耗200多万吨。若改用核电站,每年只消耗1.5吨裂变铀或钚,一次换料可以满功率连续运行一年。可以大大减少电站燃料的运输和储存问题。此外,核燃料在反应堆内燃烧过程中,同时还能产生出新的核燃料。核电站基建投资高,但燃料费用较低,发电成本也较低,并可减少污染。
简单地说,就是核燃料裂变过程释放出来的能量,经过反应堆内循环的冷却剂,把能量带出并传输到锅炉产生蒸汽用以驱动涡轮机并带动发电机发电。
核反应堆发生核反应产生热能--->热能给水加热产生高压蒸气--->高压蒸气通过管道推动气轮机转动--->气轮机转动带动发电机转动发电。
核电站是实现核裂变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它与火电站最主要的不同是蒸汽供应系统。核电站利用核能产生蒸汽的系统称为“核蒸汽供应系统”,这个系统通过核燃料的核裂变能加热外回路的水来产生蒸汽。从原理上讲,核电站实现了核能-热能-电能的能量转换。从设备方面讲,核电站的反应堆和蒸汽发生器起到了相当于火电站的化石燃料和锅炉的作用。 核电站中的能量转换借助于三个回路来实现。反应堆冷却剂在主泵的驱动下进入反应堆,流经堆芯后从反应堆容器的出口管流出,进入蒸汽发生器,然后回到主泵,这就是反应堆冷却剂的循环流程(亦称一回路流程)。在循环流动过程中,反应堆冷却剂从堆芯带走核反应产生的热量,并且在蒸汽发生器中,在实体隔离的条件下将热量传递给二回路的水。二回路水被加热,生成蒸汽,蒸汽再去驱动汽轮机,带动与汽轮机同轴的发电机发电。
❼ 核电站用过的核废料是怎么处理的
核废料之处理方法
当地点,因而常因核废料的处理问题引起了纷争,究竟核废料应该如何处理呢
大致分为了以下三种方法:
1.玻璃固化法
玻璃固化法是将废料混入玻璃材料中作成一固化之产物,如同英Harvest 计画中
研究的.这种玻璃固化法废料是在圆柱状容器内制成,在英国现行的容器尺寸为
高3米,直径约半米.依目前的核能计画,约需 72000 个此类容器.(注二)
2.储存法
核废料掩埋法其实就像把食物放进仓库里一样,只不过他需要更精密的防护措
施.核能发电是利用核燃料分裂的热,产生蒸汽,推动发电器风扇发电.而核分
裂已减弱的燃料便必须丢弃,称为“核废料”.核废料因仍存在辐射,所以必须经
过一连串严密的手续,像是送去减容中心,减少废料的体积……等.而各核电厂
都自备燃料池可储存40年的时间,时间到了,便必须送去储存厂,大约10年
辐射已降低至无害,可像一般垃圾处理.(注三)
3.海洋掩埋法
所谓的海洋掩埋法就是......“深海投掷法”故名思义就是将核废料永久弃置于深海
底的意思,也就是海洋掩埋法.利用水泥固化法将核废料储存在钢筒内,经过数
年的暂时储放〈目前台湾存放在兰屿〉,等核废料中的放射性降的最低后,再投
掷到深海或数千公尺海沟中,作永久性储存.(注四)
A.核废料可否埋存于海底
具有高度放射性的废料是核能应用上无法避免的产物.一法是将这些废料存置于
深海底部,但须先将此项海床存置方法对环境的冲击及潜在的影响做一完整的
评估.高度放射性废料的产生是核能应用上无法避免的结果.在照过燃料元件再
处理过程中,将未曾用尽的铀及钸收回,以供再次使用;而在此过程中将产生
一些“高阶废料”这包括分离出来的分裂产物,一些没有被收回的铀和钸,其他
的锕系元素,以及一些活化产物.目前此类废料是以液体状态储存于适当的封闭
容器内.虽然在短时间(数十年)内此种储存方式颇合适,但现在理论是如欲做
长期存置,则应先将废料予以固化.目前的人造容器的寿命还不能长至可供长半
3/5
核废料之处理方法
衰期的废料在其内完全衰变.因此必须藉核转变先将放射性废料变成伤害性较低
之物质,再将之销毁移除(在此种作法曾经研究过但结果并不理想).另一方法
是先固化废料,再加以“处置”.“处置”的意义为将废料置放于某处而不再收回.
对于处置固化高阶废料的场所,曾有三种不同的建议:(1)深洋底(2)洋
底地表下(3)陆地下的地质岩层.关于这些建议,我们必须仔细审查研究,以
便将来作决定时有足够的资料,而能作出最佳的选择.英国国家放射防护委员会
最近对在深洋底的处置废料,所造成放射性的可能后果作了一番评估.在报告中
提出某些方面仍需要更多的资料与研究.在英国国家放射防护委员会的报告中,
主要是设计一种模式以研究积存于海洋底层的放射性物质如何回到人体,特别
是如何经由食物链导致人体感染.此项评估尽可能做得切合实际.在数据不族时
尽可能作较保守的假设,如此得到的结果会比较安全.其结果乃以个人之剂量或
一群人口的集体剂量表示出来.放射性废料的处置需要连续不断的作业,而上述
评估系针对核能发电总量为1.2×107(百万瓦一年)所产生的高阶废料的处理问
题.这大约是从现在到西元2000年全球核能发电厂攒生的总废料,我们估计届
时核能发电量为2.5×106百万瓦.尽管近年来在能量需求上的减少,可能使电力
的生产不能达此数,但数值上并不会因此而改变太多.再进一步假设废料中各种
同位素的含量系比照轻水反应器的废料比例.在西元2000年以内这是一种合理
的假设,因为届时即使有其他形式的热中子反应器,甚至是快滋生反应器的使
用,均将不会影响废料产量的数量级,也不致大量产生迄今仍为虑及的核种
❽ 核电与煤电相比,谁对环境影响更大
核电厂不向外排放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和固体微粒,也不排放产生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从发电来说,同样规模的核电与煤电相比,核电向环境释放的温室气体只是煤电的百分之一。燃煤电厂的煤渣及飘尘中含有铀、钍、镭、氡等天然放射性同位素,排放到环境中的放射性比同等规模的核电厂大几到几十倍。核电厂日常放射性废气和废液的排放量很小,周围居民由此受到的辐射剂量小于来自天然放射性本底的百分之一,致癌的危险性低于十万分之一。核电厂周围一年的辐射剂量比一次肺部透视或一次跨国飞行的剂量还要低。大量释放放射性物质的严重事故发生的概率极低。
希望采纳
❾ 海阳核电站影响居住吗
海阳核电站不影响居住的。日常我们的身体时刻都在接受着来自环境的天然辐射,包括宇宙射线、空气、水、岩石、土壤、食品、房屋建筑等,都存在一定量的辐射,甚至人体内就含有一些放射性核素,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钾-40。
全世界平均来看,每人受到的天然辐射剂量大概为2.4毫希弗(“希弗”是辐射剂量单位)。此外,人们还会受到一定量的人工辐射,其中大部分来自医疗辐射。比如我们去医院拍摄一次X光片大概会受到0.02毫希弗,每天吸一包香烟一年将会受到约1毫希弗。
总的算下来,人体每年接收的辐射剂量大概有3-4毫希弗。而在核电厂周边生活一年仅会受到约0.01毫希弗,比正常受到的辐射剂量小得多,基本可以忽略。我国核电厂在设计建设时,就明确要求核电厂附近公众一年受到的辐射剂量不能超过0.25毫希弗,而我国核电厂周边公众受辐射剂量都远低于国家标准。而能够一次性引起辐射损伤的剂量水平在500毫希弗以上。所以大家不用担心,住在核电厂周围的人受到的辐射是在正常范围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