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资水平 » 宋朝一年屠宰多少万

宋朝一年屠宰多少万

发布时间: 2022-10-30 00:41:39

⑴ 宋朝被屠6000万,为什么

蒙古军在征服一个部落或国家的过程中,每攻陷一座城池,大多要进行一场血腥的屠杀,而屠杀的理由十分简单。蒙古军在攻陷中亚信奉伊斯兰教的花剌子王国的重镇不花剌城把城中居民驱赶到祈祷场,在进行屠杀之前,铁木真向他们宣布说:“你们必须知道,你们都犯了滔天大罪,所以必须加以惩罚。你们一定会问,我有什么证据,证明你们犯罪。我告诉你们,我就是上天的灾祸,如果你们没有犯罪,上天为什么派我来屠杀你们?”
这一屠杀的理由,适用于被征服的辽、西夏、金、宋等所有国家。
蒙古军在入侵南宋之前,成吉思汗还弄不清中原被征服之后,那众多的人口有什么用,他手下的将领建议按照西征时的老办法处理,因为这些定居农耕的中国人不适应流动性很强的战争,把这几千万杀掉,可以腾出广大的土地作为蒙古骑兵的牧场。但成吉思汗的杀光政策被宰相耶律楚材所阻止。
耶律楚材是已经完全汉化的契丹贵族,他对中国有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他阻止成吉思汗进行大屠杀的理由是,征服中国之后,每年可以得到银五十万两、帛八万匹、粟四十余万石。成吉思汗这才明白,把中国人留下原来还有这么大的用处。但不推行杀光政策,并非就禁绝屠杀,蒙古军征服南宋与建立元朝后,不断有屠城的暴行。

⑵ 北宋食羊,南宋食鱼,为何北宋人这么痴迷于羊肉

羊肉,自古以来收到了人们的喜爱,虽然现代人们吃猪肉更多,但丝毫不影响羊肉在人们心中的地位。羊肉在人们心中地位最高的时期,非宋朝莫属。羊肉又是怎么一步步的确立其在宋人心中独一无二的位置呢?

唐宋时期以前,什么肉比较受人们的欢迎?

在先秦时代,《国语》记载:"天子食太牢,牛羊豕三牲俱全,诸侯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豕,士食鱼炙,庶人食菜。"由此看出,在先秦时代,上层阶级的人只吃牛羊肉,因为牛羊肉在当时比较珍贵所以那个时候的人们认为只有牛羊肉才是上等肉。故在这个时期,牛羊肉为人们肉类饮食的欢迎对象。

到了汉魏之际,铁犁牛耕的逐步推广,使得牛在农业社会的重要性骤升。统治者们为了维持生产力的发展,颁布了明确的诏令,不得无故杀牛。《礼记·王制》也说:"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庶人无故不食珍。"因此,人们在饮食方面就放弃了对牛肉的食用,改吃羊肉。羊肉逐渐地成为我国古代人民餐桌上的主要肉类食物。

宋朝百姓为什么如此的流行吃羊肉呢?

一、宋朝时期可供食用的肉类种类不多

第一、唐宋时期,沿袭了汉魏之风,牛被列为禁杀之列,只有当牛自然死亡或者病死的时候,才可以将其拿去贩卖或食用。同时,养牛需要占用大量土地来作为饲料的来源,一头牛大概需要五十亩草地。这在耕地十分紧张的宋代是不可能的。



宋代诗人高公泗也写了一首《吴中羊肉价高有感》来感概羊肉之贵:"平江九百一斤羊,俸薄如何敢买尝。只把鱼暇充两膳,肚皮今作小池塘。"如果将古代历代官吏的俸禄多少列榜排行,宋朝必为榜首。即使如此,如果官位不高,俸禄不厚,对于众多官吏来说,羊肉也是一种爱而不得的珍品。由此可见羊肉在那个时期的价格有多昂贵。

直到现代,羊肉也一直都是常见肉类中价格最高的肉类,由此可以看出羊肉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一直不减,即使有人因为其膻气不喜,但这丝毫不影响其在国人心中的地位。

⑶ 为什么《水浒传》里的好汉下馆子多数都吃牛肉

提到宋朝的饮食,总不免提到《水浒传》。《水浒传》有一个特点,就是提到吃总少不了牛肉,合计有四五百次之多。

最早一次出现牛肉,是王进借助史家庄,“没多时,就厅上放开条桌子。庄客托出一桶盘,四样菜蔬,一盘牛肉,铺放桌上,先烫酒来筛下。”还有林冲在草料场:“店家切一盘熟牛肉,烫一壶热酒,请林冲吃。又自买了些牛肉,又吃了数杯,就又买了一葫芦酒,包了那两块牛肉,留下些碎银子,把花枪挑着酒葫芦,怀内揣了牛肉,叫声‘相扰’,便出篱笆门仍旧迎着朔风回来。”

而且有别的选择时,也是优先选牛肉。林冲雪夜去酒家吃酒,问酒保“有甚么下酒?”酒保道:“有生熟牛肉,肥鹅,嫩鸡。”林冲道:“先切二斤熟牛肉来。”如果没有牛肉,则次优选择是狗肉,鲁智深道:“洒家不忌荤酒,遮莫甚么浑清白酒都不拣选,牛肉 、狗肉,但有便吃。”

每次一提到牛肉金圣叹老爷子就很开心,不是批:“只如此妙”,就是写:“好”。但有一处提了这么一句,“四字绝倒,忽从酒保口中画出李逵不似吃羊肉人,妙笔凭空生出。”难道并非是绿林好汉们喜欢吃牛肉和狗肉,而是因为吃不到羊肉退而求其次?

如果是这样,那么经常看到的一个论点说吃牛肉体现了梁山好汉的反叛精神就不成立了,因为如果要反叛,何不直接吃羊肉,显然羊肉在宋朝的肉食等级中要超过牛肉,这又是为什么呢?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先从宋朝人究竟吃不吃牛肉说起。

牛是耕作工具,在以士农为高的“士农工商”四民社会里,是重要生产资料,所以自秦朝以来,历代对耕牛的控制都很严格,耕牛不足时,还要由政府出面,进行调拨。老百姓的耕牛即便受伤、老迈而不能再用,也必须上报官府。如果没有上报,私自杀了,要受到处罚。

北宋也不例外,北宋初年的《宋建隆重详定刑统》明确写道“诸故杀官私牛者,徒一年半”,“诸盗官私马牛而杀者徒二年半”,“主自杀牛马者徒一年”。私宰官家的牛要坐牢一年半,偷盗官家的牛而杀之要坐牢两年半,擅自杀自家的牛,也要坐牢一年。

政策方面,《宋大诏令集》里,有两份诏书,谈到牛的问题。

一是放牛税诏。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七月己巳(1015年7月9日)颁布:

农牛之力,田亩是资。念疫疠之所伤,寔耕垦之有废。宜蠲市算,以助蒸民。诸处百姓买卖牛税,并放一年。

二是禁屠杀牛诏。宋真宗大中祥符九年八月癸未(1016年8月)颁布:

薮牧之畜,农耕所资。盗杀之禁素严,阜蕃之期是望。或罹宰割,深可悯伤。自今屠耕牛及盗杀牛、罪不至死者,并系狱以闻,当从重断。

第一份诏书说的是免去耕牛买卖的税收一年,以利农耕。

第二份说的是盗杀耕牛,从重量刑。

看样子似乎是没有牛肉可吃了,实则不然。北宋初年经济不发达,大部分地方都缺乏耕牛,禁止屠宰很正常。但经过几十年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城市商业的腾飞,不仅人口一跃而为8000万,年入税粮两千多万石,和明朝相比也相差不大,此时的北宋显然并不缺耕牛。到了宋真宗时代,虽然还是严禁杀牛,御厨房一年消费40万斤羊肉和4000多斤猪肉,却一两牛肉都不吃。但也不是铁板一块。

当时的浙江一带,吃牛肉已经成为风气,被浙民奉为上味,《宋会要·刑法志》记载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司勋员外郎孔宗闵进言:“浙民以牛肉为上味,不逞之辈,竞于屠杀,事发即逮捕滋广,请释不问罪。”

宋真宗见状,下诏书称:“两浙诸州,有屠牛充膳,自非通议烹宰,其因缘买者,悉不问罪。”也就是说,只要是买卖牛只用于“充膳”,而不是刻意毁坏生产资料,官家就不需要再管了。到了宋仁宗时代,变化就更大了。仁宗时代,宫廷的肉类仍然是羊肉,皇宫每天要宰杀200多只活羊,但民间却并非如此。

由于民间耕牛过剩,又有市场,当时一头活牛贩卖给别人,“一牛之价,不过五七千。”但一头牛的肉,却可以卖到20到30贯。所以私下交牛肉税给官府,官府发放屠宰许可了事已经成了普遍现象。宋仁宗时代,开始逐步放开对宰杀耕牛的限制,最终完全取消了这一限制。所以《水浒》故事发生的宋徽宗时期,民间已经不限制杀牛,到处都可以杀牛,也可以卖牛肉。

那么话说回来,为什么《水浒传》里的各位不吃羊肉呢?原因很简单,吃不起。

从价格就可以看出,据《宋代牲口价格考》,宋太祖建隆年间,一头牛的价格是两贯。宋太宗淳化五年(994),京西路的一些州郡缺牛耕地,官府组织农民自己到江浙一带购买,“每一牛,官借钱三千”。每头牛3贯,大概是当时的价格。大观四年(1110),“一牛之价,不过五七千。”一头牛的价钱为5至7贯。宣和五年(1123),两浙收缴被掠夺的耕牛,以每头10贯的价格买给了农民。大约是宋徽宗时,许景衡有《墨牛图》诗云:“一牛动是万钱值,墨指一作何纷纶。安得田家真有此,坐令四海无饥民。”说明当时牛价一般是10贯左右。

而一只羊要多少钱呢?熙宁年间,京师地区官方购买活羊的价格为每斤130文,之后连年上涨。绍兴二十六年(1156),临安府钱塘县的一位经营屠宰的商人杨康,提出向朝廷进献“御膳羊七百二十口,计钱一万”,一只羊已经涨到了一头牛的价格。绍兴末,平江府“羊价绝高”,羊肉每斤飙涨到900文:“平江九百一斤羊,俸薄如何敢买尝。”连工资本来就包含肉食补助的中小官员也吃不起。

赵令畤《侯鲭录》记载,鲁直戏东坡曰:“昔王右军字为换鹅书。韩宗儒性饕餮,每得公一帖,于殿帅姚麟许换羊肉十数斤,可名二丈书为换羊书矣。”东坡大笑。一日,公在翰苑,以圣节制撰纷冗,宗儒日作数简,以图报书,使人立庭下督索甚急。公笑语曰:“传语本官今日断屠!”韩宗儒拿到苏轼的字帖,就从别人那里换羊肉吃。苏轼文名着于世,他的字帖也只能换到十几斤羊肉,可见羊肉价格之高。

因为羊肉价高,寻常很难吃到,而牛肉供应相对充足,口感好,脂肪含量低,消化周期长,抗饿,遂逐渐成为民间食肉的次优选择,恐怕这才是《水浒》英雄们专爱吃牛肉的主要原因。

⑷ 在宋朝的时候,为何要规定杀牛是违法的

在宋朝的时候,为何要规定杀牛是违法的?

“主人,先打两角酒,切三斤牛肉,等着我吃喝! ”这可能是《水浒传》出场最多的场景之一,也是最具代入感的场景,总是身临其境。 我还想吃酒肉。

北宋时期官方禁止屠宰耕牛,为什么牛肉价格比猪肉便宜?

牛肉行情背后,有北宋王朝复杂的文化特色

所以在北宋社会,牛肉成为稀有但不贵的食材和商品,完全违反了“物以稀为贵”的法则。

简单的牛肉背后,有着复杂的北宋政治经济和饮食文化特色,是法律与人文的密切联系,其中既有让我们觉得有趣的故事,也含有令人深思的历史道理!

⑸ 同样是对外割地赔款,为什么都认同宋朝做法,却对清朝的做法不耻

因为这两个朝代所面对的割地赔款的对象和性质都不同,清朝时对外国侵略者赔款,而宋朝所面对的对象却是中国的其他民族,所以宋朝的割地赔款属于民族纷争,远远不及清朝的性质恶劣,而且这两个朝代割地赔款之后所带来的结果都不同,宋朝割地赔款之后,百姓的生活得到了改善,而清朝割地赔款之后反而加剧了百姓的生活负担,所以后人大多都能认同宋朝的做法,而对于清朝的做法感到不齿。相信对历史比较感兴趣的朋友对于宋朝和清朝的历史应该有着一定的了解,宋朝和清朝都是我国历史上比较辉煌的朝代,这两个朝代都经受过各地赔款,而后人们却对清朝这种割地赔款的行为感到不耻,下面我们就来聊一聊为什么。

一、因为这两个朝代所面对的各地赔款对象不相同,性质也不一样。

宋朝所赔款的对象是当时的少数民族,而清朝所面对的是西方列强,这两个朝代面对的赔款对象根本不一样,宋朝的赔款只能算是民族纠纷,而清朝的行为却是真真正正的丧权辱国。

你对于宋朝和清朝的历史还有哪些了解?欢迎来评论区与我交流。

⑹ 在宋朝,因为皇宫每天宰杀300多只差点灭绝的动物是什么

中国的吃货可是贯穿了好几个朝代的,从古至今,中国人都特别的爱吃,尤其是在宋朝的时候,宋朝不喜欢大战,这也是后来宋朝被灭的原因,据说宋朝是历史上众多朝代里面最富有的一个时代了,就是因为宋朝人终日想的都是怎么把日子过好,百姓都可吃上肉,而不是成天想着侵略其他地方,拓宽边疆和领土!

宋朝不仅达官贵族吃羊肉,百姓也跟着皇上吃起了羊肉,毕竟宋朝的百姓还是相当富有的,他们不差钱,酒楼里卖的最多的菜品就是用山羊肉制作而成的,比如烤羊肉、焖羊排,总有一款是你喜欢的,看完了之后才发现原来我们这些吃货属性也是被祖先遗传的,古人比我们还能吃!

⑺ 仁宗盛治的经济情况

经济是衡量国家繁荣、富强一个最重要的指标。经济包括一个国家各个行业的各个方面的水平。经济包括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就是包括农业、制造业、商业、娱乐业等大的产业。而这些大的产业又包括各个行业。评价衡量一个古代王朝的经济繁荣程度有太多的方面,由于篇幅有限及本人的能力、精力都有限,所以就简单的从人口户数多少、国家的年收入、城市的数量、质量(人民聚集居住地的范围条件)、钢铁金属产量、货币流通量、人民的幸福奢侈程度等方面做粗略的概述。以验证“仁宗盛治”之盛。 北宋张邦基在《墨庄漫录》中记载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史料,可以间接看出宋仁宗盛世时期之盛,宋仁宗曾问包拯历代编户的数目,包拯经过认真考证后回答道:“以谓三代虽盛,其户莫得而详。前汉元始二年人户千二百二十三万三千。后汉光武兵革之后,户四百二十七万六百三十;永寿三年,增至一千六十七万九百六十。三国鼎峙,版籍岁减,才百四十余万。晋武帝平吴之后,户二百四十五万九千八百。南北朝少者不盈百万,多者不过三倍。隋炀帝大业二年,户八百九十万七千五百三十六。唐初,户不满三百万;高宗永徽元年,增至三百八十万;明皇天宝十三年,只及九百六万九千一百五十四;自安史之乱,乾元已后仅满一百二万;武宗会昌中增至四百九十五万五千一百五十一。降及五代,四方窃据,大约各有数十万。太祖建隆之初,有户九十六万七千三百五十三;开宝九年,渐加至三百九万五百四户;太宗至道二年,增至四百五十一万四千二百五十七;真宗天禧五年,又增至八百六十七万七千六百七十七。陛下御宇以来,天圣七年户一千一十六万二千六百八十九;庆历二年,增至一千三十万七千六百四十;八年,又增至一千九十万四千四百三十四。拯以谓自三代以降,跨唐越汉,未有若今之盛者。”
人口户数是衡量国家富强的一个重要方面。苏东坡曾说:“古者以民之多寡,为国之贫富。” 南宋文学家朱弁在《曲洧旧闻》中说:“汉文帝时,户口繁多,而隋开皇过之,元祐间(宋哲宗时期)又过于开皇。予亲见前辈言此事,古所不逮也。本朝地土狭于汉、隋,而户口如此,岂不为太平之极也!”司马光在《资治通鉴》,欧阳修、宋祁等人《新唐书》中都明确的说,唐朝最盛时人口数还不如汉朝盛时,由此得出结论唐朝之治不如汉朝。“唐之治不能过两汉”唐朝的还不如汉朝,那怎么和宋朝比呢?
宋真宗赵恒末年(1021),户数是867万户,1993万口(丁男)。宋仁宗赵祯末年(1063),增加到1246万户,2642万口(丁男)。宋仁宗统治国家人口增长了三百七十九万户,六百四十九万口男丁。而相比唐太宗、唐玄宗交出的答卷就是相对寒酸了。仁宗这增长的三百七十九万户就相当于唐太宗贞观时期的总户数。仁宗之盛可以想见。
贞观之治时期人口只有三百多万户,开元盛世最高也只有不足八百万(开元二十年全国民户数为780万户)。而“仁宗盛世”一千多万,包拯得出的结论“自三代以降,跨唐(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越汉,未有若今(仁宗盛世)之盛者”相当客观。所以宋人自豪的宣称宋朝“太平之极也!”是有道理的。大文学家曾巩自豪的说:“生民以来,能济登兹者,未有如大宋之隆也。”那是千真万确的! 北宋末理学家叶水心在《应诏条奏 财总论》说:“祖宗盛时,收入之财,比于汉唐之盛时一再倍。”一再倍就是四倍。南宋史学家李心传在《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国初至绍熙天下税收数”中记载道:“国朝混一之初,天下岁入缗钱千六百余万。太宗皇帝以为极盛,两倍唐室矣。天禧(真宗年号)之末,所入又增至二千六百五十余万缗,嘉佑(仁宗年号)间又增至三千六百八十余万缗。”宋太宗时期一年国家税收货币岁入数已是唐朝最多货币岁入时的两倍了,到宋仁宗时已是的四倍以上了。
其实唐朝极盛时玄宗时最高的货币岁入只有二百万缗,而宋仁宗庆历年间最高时的货币收入达到四千四百万缗。两者相差多少倍呢?“仁宗盛治”时最高的商税是两千二百万缗。“仁宗盛治”只是的商税货币收入就是“开元盛世”的全部货币收入10倍以上。唐朝前期每年货币岁入之所以如此低,主要是商业不发达,没什么收入。大部分税收来自农业,以实物税赋为主。
以货币加实物粟、绢、绵、布等总数计:玄宗时天宝八年,唐政府把租、庸、调、地税、户税所有收入,数额加起来共五千二百三十万(贯、石、屯、疋等计量单位)。而这样一个数额《通典》作者唐朝的杜佑已经指明:“其时钱谷之司,唯务割剥,回残賸利,名目万端,府藏虽丰,闾阎困矣。”这个数字是不正常情况下“唯务割剥”取得的高额数字,这也是整个唐朝税收的最高数额。可以肯定“开元盛世”之时的税收远远小于五千二百三十万这个数目。而且这个数字不止是税,很大部分来自于庸、调。唐朝赋税真正的重头是庸调。所以这个数字水分太大。即使这样和“仁宗盛治”正常的税收数额货币加实物比也相差两倍,所以曾巩:“宋兴,承五代之敝,六圣相继,与民休息,故生齿既庶,而财用有余。皇祐(仁宗年号)户一千九十万,垦田二百二十五万顷;天下岁入,皇祐、治平皆一亿万以上,岁费亦一亿万以上。……自古国家之富,未有及此也。”而“贞观之治”时期无论是税收还是户数等具体实际指标都是很少的,不值一提。可以断定无论怎么比“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时国家税收数额加起来也不如“仁宗盛治”。
北宋时期实行的是“藏富于州县,培护本根”的政策。宋仁宗统治过于宽仁,造成许多地方上供朝廷的钱财、粮食等物亏欠太多,这是当时的弊病。所以后来进行改革,按照五条原则考核地方官员,即户口的增减,田地荒芜程度和垦辟情况,茶盐酒税是否比原来的数目有所增加,上供、和粜、和买是否与历年数目一致;呈报朝廷的文件必须齐备等等。
北宋朝尤其是仁宗统治期间税是相当轻的。时人崔伯易在《感山赋》中曾说:“以皇祐(仁宗)之版书,较景德(真宗)之图录,虽增田三十四万馀顷,反减赋七十一万馀斛。”就是说宋仁宗时期的田地开垦程度较宋真宗时期比大大增加了,而田税收的却减少了。北宋尤其是仁宗统治时期,隐田漏税的现象十分严重与普遍。
宋仁宗时期庞大的国家财富来自于商税,除农村、农业、农民外,更来自于城市、商业、商人。宋太宗时宋朝一年的商税收入约四百万贯。真宗景德年间,商税也不过四百五十万贯,而仁宗庆历时,商税增加竟猛增到两千二百多万贯。可见仁宗统治期间商业的巨大发展与繁荣程度。正是在仁宗以后,宋朝已经摆脱农业社会进入商业社会。所以美国学者们费正清、赖肖尔、克瑞格在《东亚:传统与变迁》中感慨:“事实上从宋朝开始,农业的经济价值已日益变得无足轻重。”

⑻ 为什么宋朝被屠6000万人口

佛法因果人生智慧命运功德

这是一篇令人震惊的历史分析文章,对宋朝覆灭原因的分析,对程朱理学功过之分析,令今日国学爱好者省思!兼听则明,多一个看问题的角度,有可能看到真相!

佛家说:“千百年来碗里羹,冤深似海恨难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

佛法已经把战争造成的伤害与人类吃肉造成的杀生挂上钩。

这道理在宋朝命运上如何体现呢,请看下面对宋朝经济特点的曝光。

中国宋朝当时的GDP实在太高,横的一比,一个国家就占全世界的60%以上;纵的一比,总量超过了元明清三代的总和。

宋朝经济这么发达,足称独一无二,当今经济强国美国对此也只能望尘莫及,但让人困惑的是宋朝却同时也是历史上最惨的朝代,超1亿人口的泱泱大国竟然被只有二百万人口的蒙古灭了!

这也不提了,最可悲的是宋朝军民被屠杀的总人数竟达全国人数的一半,达6000万以上,这是无与伦比的屠杀!!为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战败和惨事,就如美国被朝鲜消灭一半人口那样荒唐,但事情真的发生了!

当然你可以找一些“武器决定论”之类的道理来解释,比如,拿“宋朝没有好战马”的观点强调一下军事客观,说明宋朝是“弱宋”,但事实上宋朝当时不仅军队数量不少,达百万,科技也最发达,如着名的“神臂弓”这种单兵弩非常先进,能够穿透闻名于世女真人的重甲,让女真人极为忌惮.......

而就算你找到了头头是道的道理证明宋朝必搞不定周边凶狠的游牧民族,但至今没破的“世界被屠杀纪录”怎么偏偏恶心地傍上经济最发达朝代这个大款,对这个难题你又怎解?可说世界各国智库都解不了!

宋朝经济的快速发展让宋朝人消费意识加强。而宋朝人消费意识的加强邂逅浸淫宋朝、否定因果报应的新思想——程朱理学,就让原来坚守佛家好生文化和传统吃素文化阵地的宋朝公众思想决堤了,终于逐步抛弃历朝历代谨慎对待动物、爱护动物的传统而变得天不怕地不怕,什么都敢卖,什么都敢消费,包括任何动物。

这又适逢宋代畜牧养殖业的技术有了飞速发展,如牲畜饲养技术、品种改良技术、兽医技术、相畜技术得到了显着提高,这样,科技还不足以发展工业、只能以动植物资源为经济基础的宋朝,其动物经济终于供需两旺史无前例,让GDP在当时世界中独一无二和在历朝历代中独占鳌头,但这是浸透动物鲜血的GDP!

而仅拿宋朝的GDP来说事还远远不能呈现宋朝动物被疯狂消费的境况,因为,随着宋人消费动物欲望的增长,宋朝畜牧养殖业能向宋人提供的动物数量、规模就捉襟见肘,这样,活在宋朝的野生动物还要被宋人私下里不断捕杀,这不会计入GDP。

尽管宋朝官方出于生态保护的考虑在法律上对野生动物的捕杀有很多的限制和禁令,但法律是一回事,执行又是一回事。经济社会利益的蛊惑使民间对野生动物食用、器用、药用价值以及经济价值的追求热情日盛一日。

这时佛家“捕杀野生动物得报应”理念和“慈悲”理念也被淹没,人们认为捕捉、宰杀和消费各种动物没有报应,动物本来就该被人享用的,于是,在这种官民共同的文化意识下,公众总有办法捕杀、买卖和消费野生动物了。

比如:仁宗景佑年间朝野内外兴起戴一种用孕鹿肚所制作的冠帽,甚至妇女也戴此种帽子。而他们制作、流通和购买这种帽子时不可能不知道这帽子包含杀鹿取胎的残忍行为,但没多少人反对这种对动物麻木不仁的风气,可见当时社会的风气已经与唐朝倡导的“好生”风气相去甚远。

另外,宋朝王公贵族、富商等阶层人们不断追求高质量的物质生活享受,比如北宋奸相蔡京喜食鹌鹑羹,每羹需杀鹌鹑数百。连充满正能量的宋朝宰相吕蒙正竟也每天要残忍地杀很多鸡来吃鸡舌汤,这些事情激励了经济社会追求奢华的普罗大众,让他们群起仿效而大批变成冷酷的吃货,结果是野生动物更倒霉了。

越来越多原来无关的人走上了野生动物产供销一条龙的地下经济,任何野生动物都可能成为奢侈品、保健品的目标,只要有需求。比如,黄雀、鹦鹉、孔雀等禽鸟,鹿、野象、野猪等兽类,蛇、鳄鱼等爬行类以及蛙、龟等水产类动物都无一不是人们捕捉对象,甚至连国宝级动物中华鲟也不能幸免。结果宋朝终于成为古代对生态环境破坏最大的朝代。

上述可见,让世界各国历朝历代经济不能望其项背、备受推崇的宋朝,其成功的背后发出着无数倒在血泊里动物的痛苦呻吟和无数冤死动物灵魂对宋人的高度仇恨。而正如人间的血海深仇,不要指望动物被杀后有菩萨般的宽宏肚量。

结果冥冥之中无数宋朝人得到了被他们宰杀的牲畜、鱼儿等动物同等的命运——同样大量被杀,同样大多被刀杀,同样被杀时痛苦不堪!这就是因果报应在宋朝的残酷验证。

宋人被屠杀6000万的世界空前纪录就这样被残酷炼成,毫不复杂,主因:被杀动物的鲜血。

如果把这因果报应现象用一句让当代人接受的名人名言警示一下,那就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每一次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是的,中国历史上统治者对百姓最讲民主的朝代偏偏对自然界动物不讲民主而征服它们,无情享用它们,于是,宋朝尽管因善待百姓获天赐三百多年的高寿,但毕竟有大过——让中华民族差一点被灭绝了!

幸好,中华民族早早地传播孔子思想和佛法等宇宙真理,积累无数功德,也让成吉思汗手下的耶律楚材懂得了因果报应,使耶律楚材制止了成吉思汗杀光汉族的疯狂念头,这不又是一个因果报应,关乎民族存亡的因果报应吗?!

宋朝因果报应面面观

吃什么报什么,请当代中国人以宋为鉴!

宋朝经济太发达使宋人消费极高,所谓“民以食为天”,在科技不甚发达的宋朝,宋人的消费当然以吃为主。结果,宋朝的吃货层出不穷如雨后春笋。

北宋末代两个皇帝宋徽宗和宋钦宗被金人掳去,被要求分牵小羊羔行献俘礼,象征自己如羊羔般顺从金人,这就是靖康之耻——

北宋历代皇帝最终没能管好子民喜吃羊肉的嘴而让自己代表国家得到的报应。而说到底就是:谁把羊当作温驯动物来对待而任意宰割,自己迟早要换角色而处于羊的地位!

南宋年仅8岁的末代皇帝赵?m在蒙古攻破南宋后与大臣子民超过十万投河自尽,形成世界上最大海难,实际效果就是喂鱼。这是南宋人多吃鱼遭到的轮回现世报应。

我们宋人后代,别吃肉,更别吃牛肉!

北宋因为科技进步,畜牧业空前发达,耕牛自然很多,加上当时中国有些地区如岭南并非很适合牛耕地而让耕牛闲着,这样很多地方耕牛就过剩了。

本来,耕牛过剩也无关百姓的饮食,因为中国自周朝就传下来“君子无故不杀牛,百姓无故不食珍”的饮食规矩,牛肉不是普通百姓能够吃的,就算他再有钱也不能碰,否则面临牢狱之灾,宋朝法律当然也有类似的限制。

只是因为宋朝理学的逐步推广使佛家“因果报应”、“慈悲”等理念不断削弱,让北宋官员和百姓心里变得没感觉了,不认为吃牛肉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于是,百姓吃美味牛肉的想法突破了文化的防线,而地方政府变着法子通过增加牛肉税等措施开放牛肉市场,既增加了朝廷财政收入又可听万民的赞颂,真是双赢,这样,宋朝以前只有王公贵族才可自由享用的牛肉终于“飞入寻常百姓家”。

一个原来对百姓禁牛肉的国家现在无形开放了,开中国历史先河了,于是宋朝对耕牛大开杀戒。但上天对耕牛为人类辛苦耕种一辈子后被杀吃的结局决不乐意,对开不良风气先河者更没有无动于衷。

不久,北宋如5000年前中国文字所预言——“牢字从牛,狱字从犬,不食牛犬,牢狱永免”,末代皇帝代表宋朝成为金人阶下囚——坐井观天,而且是两个皇帝一起承受。这就是北宋人吃牛肉而让北宋皇帝代表北宋得的相关报应。

所以,“吃肉导致人社会地位下降”这一时代科研结论不是什么新生事物,作为识汉字的当代华人,你懂的!

宋朝天府之国两个多:人吃肉最多,被杀的也最多!

宋朝经济太发达让史上王朝望尘莫及,思想上的忽略造成饲养动物和野生动物被宰杀情况比任何王朝严重,结果,我们这个当时人口最多的国家遭到最严重的报应,半数宋人被蒙古杀掉。

是的,杀生越多屠杀越多!当时宋朝经济最发达的地方——“天府之国”美誉的四川,拥有无数动物资源(直到现在还是中国最大的生猪养殖基地),所谓吃在四川,宋朝四川各种饲养动物和野生动物被宰杀状况当然更严重,结果,估计原有1300-2000多万人的宋朝四川,被蒙古帝国攻破、屠城后竟然不满80万人,百人仅活五个,成为宋朝被蒙古军队屠杀最惨的地区!

当然,有人或许认为当时蒙古离四川很近,不巧让四川倒霉,但要明白,四川这个“天府之国”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两次遭到特大灾祸的地方(另一次是张献忠等势力屠川死数百万人口),即使四川的汶川地震在中国也算得上当代最大灾祸。可见,社会大型灾祸产生并非偶然,专门盯上“天府”型地区,聪明一点的四川人应该放下屠刀努力吃素了!

本平台的非原创内容均来自网络,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热点内容
马路上汽车的噪音在多少分贝 发布:2023-08-31 22:08:23 浏览:1980
应孕棒多少钱一盒 发布:2023-08-31 22:08:21 浏览:1453
标准养老金一年能领多少钱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737
湖北通城接网线多少钱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1:59:51 浏览:1811
开随车吊车多少钱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1:55:06 浏览:1577
京东付尾款怎么知道前多少名 发布:2023-08-31 21:52:58 浏览:1902
在学校租铺面一个月要多少钱 发布:2023-08-31 21:52:09 浏览:2042
2寸有多少厘米 发布:2023-08-31 21:50:34 浏览:1687
知道电压如何算一小时多少电 发布:2023-08-31 21:46:20 浏览:1674
金手镯54号圈周长是多少厘米 发布:2023-08-31 21:44:28 浏览:1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