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种贮藏标准水分是多少
❶ 19点水份稻子和15点水份稻子掺合存放稻子会不会坏
19点水份稻子和15点水份稻子掺合存放稻子会坏,因为水分在15%以上,贮藏到当年8月份以后,种子发芽率几乎全部丧失,然而稻种水分对发芽率的影响,往往与贮藏温度密切相关,贮藏温度在20℃,水分10%的稻种保存5年,发芽率仍在90%以上。
温度在28℃,水分为15.6%到16.5%的稻种,贮藏1个月便生霉,因此,种子水分应根据贮藏温度不同加以控制。
水稻种子水分含量的多少是直接关系到稻种在贮藏期内的安危状况,据试验证明,种子水分降低到6%左右,温度在0℃左右,可以长期贮藏而不影响发芽率,水分为13%的稻种可安全度过高温夏季。
水分超过14%的稻种,到第2年6月份发芽率会有下降,到9月份则降至40%以下,而水分为12%以下的稻种,可保存3年,发芽率仍有80%以上。
❷ 水稻水分烘干标准是多少
一般的水稻水分控制在15%以下,可使用SFY-6来检测水分的水分含量,测试时间快、准确,全自动产品无耗材
❸ 水稻种子贮藏时要掌握什么技术要点
根据水稻种子贮藏特点,水稻种子在贮藏时要掌握下列技术要点:
(1)掌握曝晒种温。早晨收获的种子,由于朝露影响,种子水分可达28%~30%,午后收割的种子含水量约为 25%左右。一般情况下,曝晒 2~3天即可使水分降到入库标准。曝晒时如阳光强烈,要多加翻动,以防受热不匀,发生爆腰现象,水泥晒场更应注意这一点。早晨出晒不宜过早,应事前预热场地,否则由于与受热种子温差大发生水分转移,影响干燥效果,这种情况对于摊晒过厚的种子表现得更为明显。
(2)严格控制入库水分。水稻种子的安全水分标准,应随种子类型、保管季节与当地气候特点分别考虑拟订。一般气温高,水分要低,气温低,水分可高些。试验证明,种子水分降到6%左右,温度在0℃左右,可以长期贮藏而不影响发芽率,适用于品种资源的中长期贮藏。常规贮藏的生产用种因地区而异,南方度夏的种子,水分应降至12%~13%以下,北方地区可放宽至14%。近年来,我国南方开始兴建恒温库,温度可保持在15~20℃以下,用于杂交稻种子和备荒稻种的贮藏。
(3)密闭贮藏。水稻种子堆孔隙度较大(大约50%~60%),通气性好,易受外界温度的影响。为了保持种子低温、干燥的贮藏状态,宜采用密闭贮藏。我国东北地区为防止高水分种子受冻,常采用窖藏和围堆密闭的贮藏形式。窖藏的具体做法是:选择地势高燥、土质坚实的地方,在秋季挖成深 1.5~2米的长方形或圆形窖。在四周和底部垫以草垫和席子,在土壤结冻 3~5厘米时入藏,上面覆盖 0.3~0.5米的保温层。翌春 3月下旬至4月上旬,气温0~2℃时取出,经晾晒后播种。由于窖藏温度一般在-5~-10℃左右,种子水分16%即可安全越冬,这种方法对入冬前来不及干燥的晚熟品种尤为适用。
(4)防治仓虫与霉变。我国产稻地区的特点是多温多湿,仓虫容易滋生。为害水稻种子的主要仓虫是米象、麦蛾、大谷盗、锯谷盗、谷蠹、粉斑螟等,除采用药剂熏蒸和卫生防治之外,还可采用干燥与低温密闭压盖的贮藏措施,兼得防虫的效果。
防止霉变的主要措施是种子干燥和密闭贮藏。种子水分控制在13.5%以下,就能抑制霉菌的生命活动。所以,充分干燥的水稻种子,只要注意防止吸湿返潮,保持其干燥状态,就可避免种子微生物为害。
❹ 水稻多少水分能集大堆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0-30
❺ 水稻稻籽应怎样贮藏
稻种有内稃保护,比较耐贮藏,只要做好适时收成,及时干燥,控制种温文水分,注重防虫等工作,一般可达到安全贮藏的目的。
(一)适时收成,及时干燥,冷却入库,防止混杂
稻种成熟阶段正是农忙季节,有时因为工作安排上的坚苦,或没有掌握品种成熟特征将种子过早或过迟收成。过早收成的种子成熟度差,瘦瘪粒多不耐贮藏。过迟收成的种子,在田间日晒夜露呼吸效用消耗事物多,有时种子会在穗上抽芽,这样的种子同样不耐贮藏。所以,收成时必须充分了解品种的成熟特征,适时收成。
未经干燥的稻种堆放时间不宜太长,否则容易导致发热或萌动甚或抽芽以致影响种子的贮藏品位。一般在清晨收成的稻种,即使是晴朗天气因为受朝露影响,种子水分可达28%~30%,午后收成的稻种在25%左右。种子脱粒后,立即进行曝晒,只要在均等种温能达到40℃以上的烈日下,经过2~3d曝晒即可达到安全水分标准。曝晒时如阳光强烈,要多加翻动,以防受热不匀,发生爆腰现象,水泥晒场尤应注重这一问题。清晨出晒不宜过早,事先还应预热园地,否则因为园地与受热种子温差大发生水分转移,影响干燥成效。这种环境对摊晒过厚的种子更为明显。机械烘干温度不克不及过高,防止灼伤种子。
如果碰到阴雨天气,应接纳薄摊勤翻,鼓风去湿,加温干燥,药物拌种等要领尽量加快地将种子水分降下来。加温干燥的种温不宜超过43℃,否则会影响种子抽芽力。药物拌种是一种应急措施,将药物拌入湿种子内可抑制种子的呼吸效用,在短期内能预防种子发热和生霉。据华南植物研究所实验,含水量为28%的籼稻种子5 000kg均匀拌入丙酸4kg,在通气条件下可保存6d。在6d之内能将种子干燥,基本上不影响抽芽率。用0.5kg使变白粉拌在500kg稻种内,有同样成效。如果用在其它种子上,要适当降低药量或经过实验。
经过高温曝晒或加温干燥的种子,应待冷却后才强人库。否则,种子堆内部温渡过高会发生"干热"现象,时间太长导致种子内部事物变性而影响抽芽率。热种子碰到冷地面还可能导致结露。
水稻种子品种繁多,有时在一块晒场上同时要晒几个品种,如稍有疏忽,容易造成品种混杂。是以种子在出晒前,必须清理晒场,扫除垃圾和异品种种子。出晒后,应在园地上标明品种名称,以防差错。入库时要按品种秩序地分别堆放。
(二)控制种子水分和温度
水稻种子水分含量的多少是直接关系到稻种在贮藏期内的安危状态。据实验证明,种子水分降低到6%左右,温度在0℃左右,可以持久贮藏而不影响抽芽率。水分为13%的稻种可安全渡过高温夏季。水分超过14%的稻种,到第2年6月份抽芽率会有下降,到9月份则降至40%以下,而水分为12%以下的稻种,可保存3年,抽芽率仍有80%以上。水分在15%以上,贮藏到翌年8月份以后,种子抽芽率几乎全数损失。然而稻种水分对抽芽率的影响,往往与贮藏温度密切相关。贮藏温度在20℃,水分10%的稻种保存5年,抽芽率仍在90%以上。温度在28℃,水分为15.6%~16.5%的稻种,贮藏一个月便生霉。是以,种子水分应按照贮藏温度不同加以控制。在生产上,一般对早稻种子的入库水分应掌握严一些。这是因为早稻种子须经过高温的夏季,而且曝晒条件较好,种子容易降低水分。对晚稻种子,尤其是晚粳米种子的入库水分,可适当展缓一些。这是按照晚稻种子入库时气温较低,干燥条件比较坚苦,粳米种子又不易降低水分等详细环境而展缓的。但是种子水分不克不及放得过宽,以免发热和生霉。晚稻种子的水分,一般不克不及超过15%,而且还须在晴朗天气进行翻晒降水。总之,须经过高温季节的稻种,水分必须控制严格一些,进入低温季节的稻种,水分可适当展缓一些。通常是温度为30~35℃时,种子水分应掌握在13%以下;温度在20~25℃,种子水分应掌握在14%之内;温度在10~15℃,水分可展缓到15%~16%;温度在5℃以下,水分则可展缓到17%。但是,16%~17%水分的稻种只能作权时贮藏,应抓紧时间进行翻晒降水,以防高水分种子在低温条件下发生霉变。
(三)治虫防霉
1.治虫我国产稻地域的特点是高温多湿,仓虫容易滋长。仓虫通常在稻谷人仓前已传染种子,如贮藏时期条件适宜,就迅速大量生殖,造成极大侵害。仓虫对稻谷危害的严重性,一方面决议于仓虫的粉碎性,同时也随仓虫生殖力的强弱而不同。一般环境下,每公斤稻谷中有玉吃稻麦的害虫20头以上时,就能导致种温上升,每公斤内超过50头时,种温上升更为明显。单纯因为仓虫危害而导致的发热,种温一般不超过35℃,因为谷蠹危害而导致的发热,则种温可高达42℃。水稻种子主要的害虫有玉吃稻麦的害虫、吃稻麦的害虫、谷蠹、麦蛾、谷盗等。
仓虫大量生殖,除导致贮藏稻谷的发热外,还能剥蚀稻谷的皮层和胚部,使稻谷完全失去种用价值,同时降低酶的活性和维他命含量,并使蛋白质及其它有机营养事物遭受严重损耗。
仓内害虫可用药剂熏杀。今朝常用的农药剂有磷化铝,另外,还可用防虫磷防护。详细用处和用量拜见本书第四章"种子仓库害虫及其防治"。
2.防霉种子上寄附的微有生命的物质品类较多,但是危害贮藏种子的主要是真菌中的曲霉和青霉。温度降至18℃时,大多数霉菌的勾当才会受到抑制;只有当相对于湿度低于65%,种子水分低于13.5%时,霉菌才会受到抑制。霉菌对空气的要求纷歧,有好气性和嫌气性等不同类型。虽则接纳密闭贮藏法对抑制好气性霉菌能有一定成效,但对能在缺氧条件下生长勾当的霉菌如白曲霉、毛霉什么的则失效。所以密闭贮藏必须在稻谷充分干燥、空气相对于湿度较低的前提下,才能起到抑制霉菌的效用。
(四)稻种入库后的办理重点
1.做好早稻种子的降低温度工作新入库的早稻种子种温较高,生理勾当较强,所以它的贮藏前期稳定性较差。稻种入库一般又在立秋以后,白天气温较高,夜里气温下降,形成明显的昼夜温差,影响到仓温文上层种子,以至造成上层种子增加水分。是以,在入库后的2~3周内须加强检查,并做好通风降低温度工作。在傍晚打开户牖通风,经常翻动面层种子,以利披发堆内热能。
2.做好晚稻种子的降水工作晚稻种子的干燥受气候条件限制,入库后已进入冬季低温阶段,所以一般对种子入库水分要求不是十分严格。因为种子水分偏高,导致某些低温性霉菌的危害以至影响抽芽率,这是造成晚稻种子抽芽率下降的主要缘故原由。是以,晚稻种子入库时同样要严格控制水分,超过16%水分的种子不克不及入库贮藏。即使已入库的种子必须做好降水工作,把水分降到13%之内。水分超过15%的晚稻种子应在2~3周内设法将水分降低,否则在第2年播种时,难以保证应有的抽芽率。
3.做好"春防面,夏防底"的工作"春防面,夏防底"是指春季要预防面层种子结露,夏季要预防底层种子霉变。经过冬季贮藏的稻种,温度已降得较低,因为种子本身导热性较差,使这种低温要延续很长一段时间。当春季气温回升时,种温与气温形成较大的温差,如果暖空气接触到冷种子,便会在表层种子发生结露,使这层种子增加水分,并且会逐渐向下延长。种堆越大,上层的结露现象越是明显。所以,开春前要做好户牖密闭工作,尽可能预防潮湿的暖空气进入仓内。对水分低于13%,温度又在15℃以下的稻种,可接纳压盖密闭法贮藏,既可预防上层种子结露,又可延长低温时间,有利于稻种安全过夏。到了夏季,地坪和底层温度还低,湿热廓张现象使底层稻种水分升高,易使底层种子霉变。
(五)稻种少量贮藏
对数量未几,只有几十公斤到几百公斤的稻种,可以接纳干燥剂密闭贮藏法。通常用的干燥剂有生石灰、氯化钙、硅胶等。氯化钙、硅胶的价格较贵,但吸湿后可以烘干再用。生石灰较经济,适用于广大专业户。种子存放前须选择小口,内外涂釉的缸、坛、瓮,经检检查清楚明无缝、不漏气、不渗水的才能使用。先在存器底层铺上生石灰,再装人种子,然后封口(不克不及漏气)并放在阴凉处,可延长种子生存的年限数年。据江苏省兴化县稻麦良种场实验,用籼、粳、糯三品类型共8个品种的稻种作贮藏,上层和底层各放生石灰50kg,中心放稻种100kg,再用四层塑料薄膜封口。经3年贮藏种子水分由本来的12.6%~14.6%降低到4.3%~5.8%,抽芽率则由本来的82.0%~97.5%增加到91%~99%。而接纳塑料袋贮藏的稻种,则全数损失抽芽率。
xxx干燥剂弥缝贮藏,不仅适用于水稻种子,也适用于其它种子,但是对大豆、油料种子,放生石灰的数量要适当,否则,种子干燥过分反而会影响抽芽率。.
正确掌握用药时间。使用二甲四氯除草剂,一般在分蘖期施用最安全,在秧苗5叶期前或长拔节了后施药,都易发未精炼的药物害。杀枯净农药切忌在抽穗开花期施用。xxx xxxxxxxx稻种的安全贮藏与温度等密切相关。贮藏温度在20℃,水分10%的稻种保存5年,抽芽率仍在90%以上;温度在28℃,水分为15.6%~16.5%的稻种,贮藏一个月便生霉。是以,种子水分应按照贮藏温度不同加以控制。在生产上,一般对早稻种子的入库水分应掌握严一些。储藏好水稻种子要"三忌"、"三要"。
"三忌"记清,科学保管。
一忌烟熏。杂交稻种受到烟熏,会降低种子的活性,削弱抽芽率,还会影响下年秧苗的长势。烧煤、柴的处所,不克不及存放种子,贮藏室也不克不及靠近庖厨。
二忌与不同杂交组合混放。杂交稻组合多,不同组合有不同的生育期。播种期也有早有迟。若一起混放,容易搞错组合,弄错播种期,不利高产。种子包装袋内外都要贴上标签,标明品种、类型、数量,独自贮藏保管,谨防混杂。
三忌种子与农药、化肥混贮。农药和化肥都有较强的挥发性,若与种子一起混贮,对杂交稻种生命力有很大影响。
"三要"记牢,确保安全。
一是码稻袋要远离墙。仓库的墙壁一般是冷热传导的介质,冬季墙壁外墙凉,内墙热,冷热瓜代,使仓库内墙潮湿,甚或内墙表面流水,所以码稻袋垛至少离开墙50厘米开外,以免稻种受潮。
二要防局部结露。防止措施是保持稻种良好的密闭,全般种子的堆温度要均匀一致。入秋后,为避免稻种内外层的温差导致结露和降低种子堆的温度,应通风或翻动种堆,使种温逐渐降低。
三要选通透性强的袋子装稻种。农户贮藏杂交稻种子,万万不克不及用不透气的塑料袋、腌过菜的罐子或装过农药、化肥的袋子等装种藏种。一般要选择干净的纱织布袋、麻袋、纺织袋或筐子加盖装种藏种。无论用什么容器盛装杂交稻种子,均不与地面接触。有生命的物质农药是以有生命的物质体如细菌、真菌、病毒等微有生命的物质为原料而制成的一类农药。它的特点是安全可靠,不污染环境,对人畜不产生公害,而且原料易获得,生产成本低,是当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具有广阔成长远景的一种农药。生产中常见的有生命的物质农药有以下几种:Bt乳剂:是常用的细菌有生命的物质农药,它的制成品为米黄色乳剂,乳化性能好,杀虫谱广,对20多种蔬菜、茶、果、烟等植物的鳞翅目害虫防治成效为80-90%,主要防治对象有松毛毛虫、玉米螟、棉花虫、粘虫、稻纵卷叶螟、茶毛毛虫等。Bt乳剂是一种胃毒剂,害虫食后能产生一种特殊的酶。这种酶可以分化虫豸肠道中的一种蛋白质,从而使害虫肠道穿孔,肠道里的东西流入腔体,最后得败血病灭亡。使用时应掌握气温在15℃以上,一般以20℃为适宜,施用时间应比施用化学农药提早2-3天为宜。青虫菌和杀虫细菌:菜青虫吃了粘有青虫菌的菜叶,肠壁会很快穿孔,变成团团泥浆死去。杀虫细菌用于防治稻纵卷叶螟、三化螟,还能防治苍蝇、蚊虫、粘虫、松毛毛虫、白蚂蚁、稻苞虫等害虫。白僵菌:是真菌有生命的物质农药,对防治松毛毛虫和水稻害虫黑尾叶蝉有殊效。白僵菌液接触害虫后,经由过程体壁进入害虫体内,很快会萌发菌丝,接收害虫的体液,使害虫变僵发硬而死。井冈霉素:防治水稻纹枯病有殊效。抑制水稻纹枯病病菌菌丝,有用期长达15-20天,耐雨水冲洗,对人畜安全无毒。农用抗菌素和植物抗菌素。这两类农药是真菌有生命的物质农药。在生产上应用的抗菌素有春雷霉素、庆丰霉素、多抗霉素、土霉素、草灰霉素、放线菌酮链霉素等。如农抗120是一种新型的农用抗生素,对瓜、果、蔬菜、花卉、麦类、烟草的白粉病及水稻、麦类的纹枯病,具有很好的防治成效。.
❻ 水稻过夏的安全水分是多少
种子标准水分粳稻14.5%,籼稻13.5% ,这是防冻的指标,过夏主要是防止发霉,水分应该低天14%,但和温度有一定的关系。
❼ 高水分粮是指粮食的含水量超过标准多少的粮食
高水分粮是指粮食水分高于当地储粮安全水分的2%以上的粮食。
❽ 六月稻谷国家标准水份是多少
具体水分国标可参考国标,但大多数种子的水分要求不超过13%
稻谷的水分含量控制在13%以内,可以进行粮仓库存,粮仓要通风系统好,不宜吸潮等等,同时还要有化验室,经常抽检稻谷的质量,比如水分就是一个问题,可以采用SFY-6冠亚粮食水分仪进行监控
❾ 小麦,稻谷种子的含水量是多少
谷类作物种子安全含水量标准:玉米13%~14%,高粱、谷子12%
~14%,水稻12%~14%,小麦、小豆、绿豆13%,大豆、向日葵12%以下。
❿ 稻谷的储存
稻谷具有完整的外壳,能缓和稻米吸湿,对虫霉有一定的抵抗力,所以在保管过程中,稻谷有较高的储藏稳定性。在正常储藏条件下,稻谷的生活力,第一年很强,呼吸旺盛,一年以后,则逐渐减弱,变化较小,储藏稳定性相应增高。故存放一年以后,稻谷储藏性即比较稳定。
水稻种子水分含量的多少是直接关系到稻种在贮藏期内的安危状况。据试验证明,种子水分降低到6%左右,温度在0℃左右,可以长期贮藏而不影响发芽率。水分为13%的稻种可安全度过高温夏季。水分超过14%的稻种,到第2年 6月份发芽率会有下降,到9月份则降至40%以下,而水分为12%以下的稻种,可保存3年,发芽率仍有80%以上。 稻谷的储藏具有三种明显的特性:容易陈化,不耐高温;容易发热、霉变、生芽;容易黄变。因此,稻谷保管的原则是“干燥、低温、密闭”。按照这个原则保管稻谷,能够实现安全储藏,较长期地保持稻谷品质和新鲜度。
基层粮库普遍采用的是常规储藏方法,这种方法是在稻谷入库到出库的整个储藏期间采取以下六项主要措施:
(1)控制稻谷水分。
稻谷的安全水分标准,根据种类、季节和气候条件确定。粳稻可高些,籼稻可低些,晚稻可高些,早中稻可低些,气温低可高些,气温高可低些,冬季较夏季可高些,北方较南方可高些(南方的安全水分标准不高于13.5%)。籽粒饱满,杂质少无虫害及芽粒,安全程度高;反之,安全程度低。种用稻谷的渡夏水分,低于所定标准1%左右,对生活力保持才有把握。
稻谷的安全水分界限标准是:①30℃左右:早籼13%以下,中、晚籼13.5%以下;②10℃左右:早籼15%左右,中、晚籼15.5%左右;③5℃左右:早籼16%以下,中、晚籼16.5%左右。
(2)清除稻谷杂质。通常把稻谷中的杂质含量降低到0.5%以下,就可提高稻谷的储藏稳定性。
(3)稻谷分类储藏。入库的稻谷要做到分类储藏,即要按品种、好次、新陈、干湿、有虫无虫分开堆放,分仓储藏。
(4)稻谷通风降温。稻谷入库后要及时通风降温,缩小粮温与外温或粮温与仓温的温差,防止结露。根据经验,采用离心式通风机、通风地槽、通风竹笼与存气箱等通风设施在9-10 月、11-12 月和1-2 月分三个阶段,利用夜间冷凉的空气,间歇性地进行机械通风,可以使粮温从33-35℃分阶段依次降低到25℃左右、15℃左右和10℃以下,从而能有效地防止稻谷发热、结露、霉变、生芽,确保安全储藏。
(5)防治稻谷害虫。稻谷入库后,特别是早、中稻入库后,容易感染储粮害虫,遭受害虫严重危害,造成较大的损失。通常多采用防护剂或熏蒸剂进行防治。
(6)密闭稻谷粮堆。完成通风降温与防治害虫工作后,在冬末春初气温回升以前粮温最低时,要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压盖粮面密闭储藏,以保持稻谷堆处于低温(15℃)或准低温(20℃)的状态,减少虫霉危害,保持品质,确保安全储藏。常用密闭粮堆的方法有三种:全仓密闭、塑料薄膜盖顶密闭、草木灰或干河沙压盖密闭。 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已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国家和地方粮食储备制度。稻谷在储藏过程中,加工及食用品质将逐步下降,甚至丧失食用及利用价值,适时、合理地对稻谷推陈储新是当前粮食储备工作的重要工作。为准确、科学的判定储存稻谷的储藏品质, 国家制定了《稻谷储藏品质判定规则》国家标准(GB/T20569-2006),2006 年12 月1 日开始实施。该标准按储存品质的优劣将稻谷分为宜存、轻度不宜存和重度不宜存三类,用以评价在安全储存水分和正常储存条件下稻谷的储存品质,指导稻谷的储存和适时出库。
占心术yWw | 发布于2016-05-12 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