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需氯量多少符合标准
‘壹’ 国家规定自来水加氯标准是多少
国家没有规定加多少,而是规定加入后余多少。自来水中余氯含量标准指水经加氯消毒,接触一定时间后,余留在水中的氯。国标要求:在与水接触 30 分钟后,余氯应不低于 0.3mg/L 。集中式给水除出厂水应符合上述要求外,管网末梢水应不低于 0.05mg/L 。
‘贰’ 饮用自来水出厂标准中水中余氯的含量为多少
首先,自来水含氯量在我国是存在一个所谓的国家标准的,即水中的含氯量原则上不能超过一毫克每升水。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每个地区的水源水质以及一些地理原因,具体的含氯量还是有个可供操作借鉴的范围的。国内许多自来水厂都是用液态氯消毒。自来水出厂时的含氯量一般都在0.3-0.7毫克/升之间,
但是到达居民水龙头时,含氯量一般在0.3-0.4毫克/升之间。国家标准只规定自来水含氯量要大于等于0.05毫克/升,并没有上限要求。市政自来水中必须保持一定量的余氯,以确保饮用水的微生物指标安全,也就是防止自来水出厂后可能导致“二次污染”。但是当氯和有机酸反应,就会产生许多致癌的副产品,比如三卤甲烷等。超过一定量的氯,本身也会对人体产生许多危害,且带有难闻的气味,俗称“漂白粉味”。所以可以避免的办法,最直接有效的,就是在水壶里的水烧开后开盖静置几分钟,让有害物质充分挥发干净,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氯对人体的伤害。
‘叁’ 自来水中氯离子含量控制范围是多少
国家标准规定出厂水余氯含量≥0.3mg/L,供水公司一般控制在0.3-0.5mg/L之间,所以只要不超过0.5mg/L即可,对人体就没有危害。
至于到达用户端的余氯含量和很多因素有关,如距离,温度等。用户的水中余氯≥0.05mg/L就属于达标;另外,最好饮用开水,水在烧开的过程中,余氯会挥发,含量也在减少。
(3)水中需氯量多少符合标准扩展阅读:
自来水地域状况:
2012年7月1日起,中国将强制执行最新饮用水标准。新标准与国际接轨,指标达到106项,与世界上最严的水质标准——欧盟水质标准基本持平。新标准颁发至今,地方政府和水厂在水处理工艺改造方面鲜有进展。
对照新标准,相关业内专家分析,饮用水水质状况大约分为几个层次:
1、首都北京,尤其四环以内的主城区,水厂普遍上马了深度处理工艺,水网管道大部分更新,因此离直饮水距离最为接近。
2、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大型城市,部分水厂上马了深度工艺,但是因为主城区管道老旧等原因,目前无法实现直饮。
3、其他省会城市(二线城市),仅有少数城市上马了部分深度处理工艺,因水源、管道等原因,部分城市水厂属问题水厂。
4、上千座地级城市、县级城市,除少数城市外,因水源差、深度水处理工艺缺乏等,有大量的问题水厂。
‘肆’ 自来水余氯标准是多少
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规定,集中式给水出厂水的游离性余氯含量不低于0.3 mg/L,管网末梢水不得低于0.05 mg/L。
自来水里面为什么要添加氯气?
在国内不少自来水厂出厂的原水已经符合了新国标的标准,但水是一种独特的介质,特别容易滋生细菌等有害物质,因此在自来水管网输送过程中,为了要抑制和杀灭水体中的细菌。
水厂一般在对源水进行净化处理的过程中加入氯,因为氯气溶于水后可以有效地杀灭细菌,防止终端居民用户因细菌超标而生病,比如细菌超标极容易引起腹泻拉肚子等。
但是,欧美发达国家研究发现氯气消毒饮用水可引发食道癌、胃癌、直肠癌、膀胱癌、前列腺癌等癌症高发。有一些证据表明,儿童白血病的发生可能与长期饮用高含氯饮用水有很大关系。同时,还有一些疾病对氯气非常过敏。
把水烧开能除去自来水中的氯吗?
把水烧开能除去自来水中的氯吗?答案是不能。虽然自来水中的余氯在进入用户家时,含量很低,但仍然是有的,而氯受热后与水中有机腐质产生三氯甲烷等致癌物质,三氯甲烷将在自来水增加3~4倍。
如果余氯不能去除,我们每日所饮用的咖啡、茶或汤,经加温煮沸饮用后,就相当于人体内即增加了3~4倍的致癌物。
含余氯的水对清洗蔬果谷物有影响吗?
当然有影响。氯会破坏蔬菜、水果、谷物中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严重影响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长期用含余氯的水洗澡有什么危害?
用含有余氯的自来水洗澡,浴室内氯气的总量中有四成是经由呼吸道吸入,三成是由皮肤吸收,是平常通过饮用进入人体体内氯的6~8倍,轻者产生瘙痒,日积月累到中年致癌率会增加30%。
长期饮用含余氯的水会导致什么疾病?
心脏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贫血症、膀胱癌、肝癌、直肠癌、高血压、皮肤癌和过敏等症状。
那么国家标准中自来水的余氯标准是多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出厂水余氯含量≥0.3mg/L。
余氯有三种形式:
1.总余氯:包括游离性余氯和化合性余氯。
2.游离性余氯:包括HOCl及OCl-等。
3.化合性余氯:包括NH2Cl、NHCl2、NCl3及其它氯胺类化合物。|||砂滤器,
‘伍’ 自来水余氯的含量标准是多少
市政自来水中要保持一定量的余氯,以确保饮用水的微生物指标安全。但超过一定量的氯,就会对人体产生许多危害,且带有难闻的气味。那么自来水余氯含量标准是什么呢?自来水余氯含量标准要一直保持在大于或等于0.05毫克/升的范围,这是国家水质标准。市政自来水中必须保持一定量的余氯,以确保饮用水的微生物指标安全,也就是防止自来水出厂后可能导致“二次污染”。但是当氯和有机酸反应,就会产生许多致癌的副产品,比如三卤甲烷等。超过一定量的氯,本身也会对人体产生许多危害,且带有难闻的气味,俗称“漂白粉味”。平时避免氯的危害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在水壶里的水烧开后开盖静置几分钟,让有害物质充分挥发干净,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氯对人体的伤害。
自来水余氯含量标准是大于或等于0.05毫克/升,这也是国家的水质标准。
‘陆’ 饮用自来水出厂标准中水中余氯的含量为多少
每升1毫克以下。
通常,自来水中的余氯含量在每升1毫克以下,远远低于每升5毫克的世界卫生组织标准。氯有刺激性气味,当水中氯含量超过每升2毫克时,多数人就能闻到。至于在水中以其他形式存在的氯,多数人的“味觉阈值”也低于每升5毫克,灵敏的人甚至能尝出水中氯含量是每升0.3毫克的氯。
(6)水中需氯量多少符合标准扩展阅读:
自来水最常用的灭菌手段是加氯。通常,把氯气或者二氧化氯通入水中,形成次氯酸和次氯酸根。它们具有超强的氧化能力,能够杀灭多种细菌。
氯气、二氧化氯、次氯酸、次氯酸根,都不稳定。在光照、加热等条件下,会进一步转化成盐酸、氯酸,也会形成少量的其他含氯化合物。自来水中会留有很少的次氯酸和次氯酸根,来实现对细菌的抑制。
‘柒’ 居民饮用自来水中的含氯标准
我国有严格的标准,其中出厂水标准为大于0.3毫克/升,末梢水为大于0.05毫克/升,“经过自来水输送管网到达千家万户的水叫末梢水,余氯量过少,对病原微生物的灭活性就较差,在经过输水管过程中细菌就会大量繁殖。
因此,必须通过水中自带一定浓度的余氯来‘震慑’致病菌,从而控制供水输配过程中微生物的再生长。假设水中有机物和余氯都达到目前的国标上限,按每人每天喝两升水、连喝70年计算,由饮用自来水引发的癌症比率也不足百万分之一。
拓展资料
我们日常使用的自来水会加氯消毒,但氯对人体健康有害,尤其是把自来水烧开后饮用更不安全,因为氯受热后与水中有机质结合会产生三氯甲烷等致癌物质。若长期用含余氯自来水洗澡,人体致癌率也会增加30%。
只要水源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方标准,加氯就是安全的。自来水用氯消毒是现阶段最适合我国国情的一种消毒办法。
‘捌’ 国家标准自来水标准余氯是多少
国家标准规定出厂水余氯含量≥0.3mg/L。
余氯有三种形式:
1.总余氯:包括游离性余氯和化合性余氯。
2.游离性余氯:包括HOCl及OCl-等。
3.化合性余氯:包括NH2Cl、NHCl2、NCl3及其它氯胺类化合物。|||砂滤器,
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规定,集中式给水出厂水的游离性余氯含量不低于0.3 mg/L,管网末梢水不得低于0.05 mg/L。
(8)水中需氯量多少符合标准扩展阅读:
氯的危害
1、中毒临床表现:急性中毒。轻度中毒时,病人出现眩晕、头痛、恶心、胸闷、嗜睡、步态蹒跚等;严重中毒者,神志不清,或呈昏睡状,甚至昏迷、抽搐,更严重者会造成死亡。
2、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肝脏损伤、消化功能障碍、肢端溶骨症、皮肤损伤等。
3、神经系统:表现为眩晕、头痛、乏力、失眠或嗜睡、多梦、易惊醒、记忆力减退、烦躁不安等。有时呈头重感、定向障碍、性情改变、四肢酸痛、手掌多汗,手指、舌和眼睑震颤等。
4、消化系统:食欲不振、恶心、呃逆、腹胀、便秘等。肝肿大,肝功能异常。
5、皮肤改变:有皮肤干燥、皲裂、丘疹、粉刺,或有手掌角化、指甲变薄等改变。
6、肢端溶骨症:聚氯乙烯制造的清釜工多见。表现为手指发麻,指尖有刺痛或酸痛感。手部x线拍片显示,末节指骨的一个或多个粗隆边缘有半月形缺损,甚至骨干有溶骨性缺损。有时指关节排列不齐。
7、致癌:氯乙烯致肝血管肉瘤已列为国家法定职业病名单。本品为致癌物,可致肝血管肉瘤。
‘玖’ 泳池国家要求氯值是多少
一般游泳池水的余氯量要求为0.4—0.6mg/L。
游泳池水消毒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解决不好,游泳池便可能成为传播疾病的场所。最常用的是氯消毒法。氯在水中可产生次氯酸,次氯酸会扩散到细菌的表面,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部,在细菌内部由于氯原子的氧化作用破环了细菌中的某种酶的系统,这样使最后导致细菌的死亡。
(9)水中需氯量多少符合标准扩展阅读:
泳池的设备要求:
1、配备一定数量的遮阳伞。
2、池底设低压防爆照明灯,底边满铺瓷砖,四周设防溢排水槽。
3、泳池区各种设施设备配套,美观舒适,完好无损,其完好率不低于98%。
4、设有自动池水消毒循环系统和加热设施
5、游泳池边满铺不浸水绿色地毯,设躺椅、座椅餐桌,大型盆栽盆景点缀其间。
6、分深水区和儿童嬉水区,深水区水深不少于1.8m,儿童嬉水区深度不超过0.48m。
7、游泳池设计美观,建筑面积宽敞,层顶高大,顶棚与墙面玻璃应大面积采光良好。
8、进入游泳池设有专用出入通道,入口处设浸脚消毒池。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泳池
‘拾’ 游泳池余氯标准是多少
0.3~0.5mg/L。游泳池常选用含氯消毒剂来杀菌消毒,含氯消毒液产生的游泳离性余氯是消毒的关键。游泳池中的余氯标准值为0.3~0.5mg/L,余氯值偏低,池水无法及时得到有效消毒,容易滋生细菌等微生物;余氯值偏高则会刺激人的眼、耳、鼻、喉和皮肤黏膜,对人体造成危害。
为什么要将余氯保持在0.3-0.5mg/L?
就是余氯保持在这个规定范围,既可以保证消毒效果,而且又不会产生危害,消灭病菌病毒,使泳池水中细菌数量控制在规定范围内,而且可以抑制藻类生长,防止水体发绿等多种现象。
如果余氯超标,则水中氯臭味会很浓,不但对人的呼吸系统和眼睛有刺激,也可能会导致多人过敏现象。所以要控制好余氯,不能只为了消毒就投放大量游泳池消毒药。
相反,余氯也不能不达标。如果水中余氯不足,消毒效果就不能保证,后果是水中细菌含量超标,危害人体健康。而且随着消毒能力的减弱,水中多重病菌会滋生,加速繁殖。藻类也会因为失去抑制而快速生长繁殖,使水体变绿,变浑,这些都会使水质快速变坏。为了阻止这些情况的发生,就必须要把余氯规范在标准状态,尽力将水质保持在好状态。
为了维持泳池余氯达标,每天都要进行水处理,投放消毒药剂,一般是在每天晚上闭馆后,和第二天开馆前2小时进行。不过也有一些特殊的情况,比如说下雨天,室外泳池遇到下雨比较麻烦,游泳池消毒药要加倍投放,要应对及时。也比如说夏季人流量大,水温高,对消毒的要求更加严格,由于余氯消耗和挥发加快,所以要在中途补充余氯,这时可以使用溶解迅速的消毒片,2g的氯丸来补充,注意要在没人游泳的情况下进行投放。
法律依据:卫生部、国家体育总局《游泳场所卫生规范》
第十一条 人工游泳场所应当制订以下操作规程:
(一)池水循环、净化、补充、消毒操作规程。
(二)浸脚消毒池水更换消毒操作规程。
(三)公共用品用具清洗消毒操作规程。
(四)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消毒规程。
(五)池水循环净化设备维护、污水处理排放等操作规程。
第二十条 培训、管理制度
(一)游泳场所应建立卫生及专业知识培训考核制度,定期对本单位的工作人员进行卫生及专业知识培训和考核并做好记录。
(二)建立自身检查制度,对场所卫生状况、从业人员个人卫生、操作卫生、日常清洗消毒等工作进行经常性检查,并做好清洗消毒的记录。
(三)人工游泳场所应设置专人负责池水净化消毒工作,并配备足量、符合国家卫生要求的净化、消毒剂。每场开放前、开放时均应进行池水余氯、PH值、温度等检测,检测结果应公示并注明测定时间,且记录备查,检测结果应每月上报卫生监督部门。开放期间每月应由当地卫生检验部门进行检测,并出具检验报告。游泳池每年开放前和连续开放期间应对卫生标准规定的全部项目进行检测。
(四)天然游泳场所每年开放前应经卫生部门水质监测合格后方可对外开放,同时应根据国家有关标准要求中规定的项目定期进行水质检验,每月不少于1次,监测结果应向公众公示。
(五)游泳场所应当建立禁止出租游泳衣裤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