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一年的降水量是多少
Ⅰ 吉林市行政区划分
截至2016年底,吉林市辖4个城区:船营区、昌邑区、龙潭区、丰满区;1个县:永吉县;4个县级市:舒兰市、磐石市、蛟河市、桦甸市;全市有64个街道、23个乡和54个镇,311个社区和1397个行政村。2017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415.35万人。
吉林市原名吉林乌拉,满语意思为“沿江的城池”。人类史前文化发源地之一,考古发现,16~23万年以前,就有人类在吉林地区栖息。
距今约8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吉林地区始有众多人类活动。西汉初年(2200年前)在龙潭山和东团山一带建立地方少数民族政权,成为汉魏时期“夫余”王国的故都,从此吉林建城距今已有2200年的建城历史。公元410年高句丽复筑龙潭山城,成为高句丽王国的北方重镇。
公元713年建渤海国后,成为独奏州涑州所在地。辽代,吉林隶属东京道涑州,__改称女真。
(1)吉林市一年的降水量是多少扩展阅读
吉林市位于吉林省中部,东北腹地长白山脉,长白山向松嫩平原过渡地带的松花江畔,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25°40′~127°56′,北纬42°31′~44°40′。东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西临长春市、四平市,北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接壤,南与白山市、通化市、辽源市毗邻。吉林市面积2712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95916公顷。
吉林市属中温带亚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四季分明。夏季温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受地形影响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年平均气温3.9℃,一月平均气温最低,一般在零下18℃~20℃;七月平均气温最高,一般在21℃~23℃。全年平均降水量650~750毫米,全年日照时数一般在2300~2500小时。
吉林省因吉林市而得名,是吉林省原省会,吉林市满语名为“吉林乌拉”,意为“沿江的城池”,因康熙皇帝东巡吉林城所作《松花江放船歌》有“连樯接舰屯江城”之句,故吉林市又被称为“江城”、“北国江城”。吉林市是满族的发祥地之一,京剧第二故乡。境内居住汉、满、蒙、回、朝鲜等35个民族。
Ⅱ 吉林省有什么气候特点
吉林省简称吉(省会长春),位于东经121°38'至131°17',北纬40°52'至46°18'。地处中国东北中部,面积18多万平方千米,东部为山地,中部为丘陵,以西为松辽平原与西部平原。本区属于温带湿润—干旱季风气候。夏季短而凉爽,宜避暑,冬季长而寒冷,宜观冰雪、雾凇及开展冰雪活动。春秋期多风,年均气温2—6°C,1月为-20--14°C,长白山区更在-23°C,7月为16-24°C。年平均降水量400—800毫米。有汉、朝鲜、满、回、蒙古、锡伯等民族。林业发达,汽车制造业占重要地位。
旅游资源:长白山是本省旅游资源的主要优势。它有茫茫林海,巍巍高山,其自然环境和生态保存完整,因而成为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并纳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网。主峰白头山周围多火山遗迹,长白山天池为着名的火山湖,兼有瀑布。这些都使其成为吉林省最主要的旅游资源。此外尚有向海、莫莫格等自然保护区,皆为水草丰茂、珍禽集中之地,这些地区都是游览、滑雪、登山、疗养的好场所。松花江及松花湖,绰约多姿,其雾凇(俗称雪挂)构成一个悬珠堆玉的世界,全国闻名。辉南、靖宇之间的龙岗火山群为中国第二大火山群,包括72座火山。文物古迹中以有关高句丽古国者最多,如集安县高句丽都城“国内城”、广开土王碑及洞沟古墓群、吉林市龙潭山高句丽山城等,为了解高句丽历史提供了大量资料。而敦化县敖东城、六顶山墓则是渤海国的遗迹。长春伪皇宫是伪满洲国“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宫殿,近年因人们对“末代皇帝”的兴趣,这里已成为参观重点。朝鲜族是吉林省特点最明显的少数民族,他们的服饰、居室别具特色,节日期间举行摔跤、荡秋千、压跳板等活动,民族歌舞欢快热烈,柔美而刚健,“长鼓”,“扇舞”、“顶水舞”、伽耶琴演奏等是传统节目。
地方文艺:吉剧流行于长白山、松花江一带,生活气息浓郁,表演朴实逼真。“二人转”是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一般只须两个演员,载歌载舞,便于及时表现民众心声。
饮食文化:吉林菜肴以用料名贵、营养丰富、有滋补医疗作用为特点,常用人参、熊掌、飞龙(榛鸡)、麟面(驼鹿鼻子)、猴头(蘑)、哈士蟆等,味厚而不腻。长春市的真不同酱菜、鼎丰真糕点,吉林市的白肉血肠、清蒸松花江白鱼,四平市的李连贵熏肉大饼,延边的朝鲜冷面等,都是有口皆碑的地方风味。
Ⅲ 各位朋友:有哪位知道吉林市的年最高降雨量多少是哪一年
吉林市 降雨量 统计表
1994 水文;气象; 650-750毫米 全年降雨量650-750毫米,受地形影响,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加。
来源:水文气象, 栏目:自然环境,《吉林市年鉴》(1994年)
1994 水利; 达50毫米 最大雨强为34-57毫米/小时,新安水库、平安镇降雨分别为125毫米、104毫米,为全市最大,另有9处降雨量达50毫米以上。
来源:确保渡汛安全, 栏目:水利,《吉林市年鉴》(1994年)
1995 水文;气象; 650-750毫米 全年降雨量650-750毫米,受地形影响,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加。 查看
来源:水文气象, 栏目:自然环境,《吉林市年鉴》(1995年)
1996 抗灾; 超过250毫米 与此同时,辉发河上游地区四县一市普降特大暴雨,降雨量超过250毫米,部分地区达300毫米以上,造成辉发河水暴涨。 查看
来源:千年一遇的特大洪水, 栏目:抗灾抢险,《吉林市年鉴》(1996年)
1996 抗灾; 达300毫米 与此同时,辉发河上游地区四县一市普降特大暴雨,降雨量超过250毫米,部分地区达300毫米以上,造成辉发河水暴涨。 查看
来源:千年一遇的特大洪水, 栏目:抗灾抢险,《吉林市年鉴》(1996年)
1996 抗灾; 高达220毫米 [临危不乱决策人]7月28日至29日两天,辉发河上游连降大雨,个别地区降雨量高达220毫米以上,近5万平方公里的降水汇成一股狂流,急速向下游的桦甸大堤涌来。 查看
来源:临危不乱决策人, 栏目:抗灾抢险事迹,《吉林市年鉴》(1996年)
1996 水文;气象; 为429毫米 司,‘..‘,闷J.切了,..尹、产J,U[汛期降雨]6-9月份全区平均降雨量为429毫米,分别比历年均值501毫米,1994年704毫米,少72毫米和275毫米。 查看
来源:汛期降雨, 栏目:水文气象,《吉林市年鉴》(1996年)
1996 水文;气象; 为38毫米 全区平均降雨量为38毫米,磐石、长威子90毫米为全区最大点雨量、最小的站雨量是永吉的五里河17毫米。 查看
来源:汛期降雨, 栏目:水文气象,《吉林市年鉴》(1996年)
1996 水文;气象; 45毫米 全区平均降雨量45毫米。 查看
来源:汛期降雨, 栏目:水文气象,《吉林市年鉴》(1996年)
1998 水文; 418-702毫米 全年降雨量418-702毫米.受地形影响,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加。
2003 吉林市 650-750毫米 全年降雨量650-750毫米,受地形影响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加,全年降水量的62%集中在夏季。 查看
来源:气候特征, 栏目:自然环境,《吉林市年鉴》(2003年)
2004 吉林市 44毫米 27-29日吉林市平均降雨量44毫米。 查看
来源:6月, 栏目:2003年吉林市大事记,《吉林市年鉴》(2004年)
2006 吉林市 为73毫米 30日.一7月1日全市平均降雨量为73毫米,最大降雨量为140毫米,致使全市8研个乡镇遭受严重洪涝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巧.4万公顷,绝收面积3.2万公顷,毁坏耕地1630公顷,受灾人口70万人,倒塌房屋4733间,损坏房屋巧829间,转移安置灾民4.2万人次,直接经济损失19.9亿元,其中农业直接经济损失17.4亿元。
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Ⅳ 吉林地理概况有哪些
地理位置:
吉林省简称“吉”,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北地区的中部,地处北温带,在东经121°~131°、北纬41°~46°之间。全境东西长650公里,南北宽300公里,总面积18.7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2%。南邻辽宁省,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北与黑龙江省为邻。吉林省是边疆近海省,处于日本、俄罗斯、朝鲜、韩国、蒙古与中国东北部组成的东北亚的腹心地带,东部与黄页微成本营销方式不见不散约会新主张小户型主阵容揭晓多媒体互动学英语俄罗斯接壤,东南部以图们江、鸭绿江为界,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相望,边境线总长1438.7公里,其中中俄边境线232.7公里,中朝边境线1206公里。
东部珲春市处于东北亚地理位置的几何中心,距日本海15公里,距俄罗斯的波谢特湾仅4公里。省会长春市位于东北亚十字交通线的交汇点上。
自然状况:
东部山区吉林省是中国六大林区之一。长白山脉连绵千里,素有“长白林海”之称。全省林业用地面积982.86万公顷,占全省土地面积的52.03%,列全国第12位;其中林地面积788.25万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80.19%,列全国第8位。全省活立木总蓄积量为8.18亿立方米,列全国第6位;林木年均生长量2324.36万立方米,生产率2.88%;森林覆盖率为42.1%。全省最高点为长白山白云峰,海拔2691米。矿产资源丰富,发现的矿藏136种。已探明有储量的矿产78种。有22种矿产保有储量居全国前五位。石油、天然气、煤炭的储量也很丰富。吉林省山地资源丰富,尤以长白山区野生动植物资源为最。吉林省是闻名中外的“东北三宝”——人参、貂皮、鹿茸的故乡。灵芝、天麻、不老草、北芪及松茸、猴头蘑、田鸡油等都在国内外很有影响。长白山脉,森林、水利、矿产、动植物、药物等特产资源丰富。
中部平原松辽平原平均海拔在110米-200米之间。吉林省土质肥沃,气候条件优越,平均年降水500-600毫米,日照2200-3000小时,无霜期120?160天,具有雨热同季特点,对各种农作物生长十分有利。特别适宜种植粮豆、油料、甜菜、烟、麻、薯类、人参、药材、水果等各种作物。播种面积为395.9万公顷。
粮食人均占有量、粮食商品率、粮食调出量、玉米出口量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
吉林省是中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盛产玉米,大豆,水稻等。松辽平原土地肥沃,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世界着名的玉米带。
西部草原西部地处松嫩草原中心,是我国着名的草原之一,以盛产羊草而驰名中外,生长以多年生根茎禾草和丛生禾草占优势,覆盖率达50%?70%,属平原草甸草场类。也是国家北方商品牛、细毛羊主要产地之一。
吉林省草原可利用面积达437.9万公顷,主要集中于西部和东部地区。
吉林西部是欧亚草原的最东端,水源丰富,草质良好,是科尔沁草原的一部分,是我省畜牧业发展基地。
气候:
吉林省处于北半球的中纬地带,欧亚大陆的东部,相当于我国温带的最北部,接近亚寒带。东部距黄海、日本海较近,气候湿润多雨;西部远离海洋而接近干燥的蒙古高原,气候干燥,全省形成了显着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并有明显的四季更替。全省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为3-5℃,全年日照2200-3000小时,年活动积温平均在2700-3600℃,可以满足一季作物生长的需要。全省年降水量在550-910毫米,自东部向西部有明显的湿润、半湿润和半干旱的差异。全省无霜期中部以西160天左右,东部山区120天左右。初霜期在9月下旬,终霜在4月末5月初。
民族:
吉林省是个多民族的省份。全省共有44个民族,除汉族外,在43个少数民族中朝鲜族、满族、蒙古族、回族和锡伯族为世居民族。1999年末,少数民族人口251.7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0.21%,其中朝鲜族118.2万人,满族104.8万人,蒙古族15.7万人,回族12.3万人,锡伯族3476人,壮族1293人,苗族478人,达斡尔族396人,土家族376人,白族293人,维吾尔族253人,赫哲族232人,彝族185人,瑶族143人,侗族121人,布依族103人,藏族100人,其他少数民族都在百人以下。
在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中,朝鲜族主要分布在东部的延边、吉林、通化、白山等市;蒙古族和锡伯族主要分布在西部的白城和松原市;满族、回族以长春、吉林、通化、四平市居多。
全省有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伊通满族自治县4个民族自治地方。有34个民族乡(镇),其中蒙古族乡10个,满族乡(镇)10个,朝鲜族乡(镇)7个,回族乡2个,满族朝鲜族乡3个,朝鲜族满族乡2个。全省少数民族人口数和占总人口比例,分别位于全国第9位和第11位。
Ⅳ 吉林市年最高温度,年最低温度和年平均温度是多少
年最高温度零上21℃~23℃、年最低温度零下18℃~20℃、年平均温度3.9℃。
1、吉林市气候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少雨,比较干燥,一般只有两个月左右,比较短促。
(5)吉林市一年的降水量是多少扩展阅读
吉林市的冬季格外引人注目。天下独秀,神奇造化的冰雪景观更令海内外宾客心驰神往。
与云南石林、长江三峡和桂林山水并称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的吉林雾凇,又被陈运和诗称“用柳枝松叶巧织春梦”。吉林市船营区松江中路和吉林市雾凇岛是观赏雾凇的最佳地点。
主要的节庆活动:
1、吉林长白山红叶旅游节
2、吉林国际雾凇冰雪节
3、吉林雪花啤酒节
Ⅵ 吉林气候,详细的
地形地貌
吉林省地貌形态差异明显。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呈现明显的东
南高、西北低的特征。以中部大黑山为界,可分为东部山地和中西部平原两大地貌区。东部山地分为长白山中山低山区和低山丘陵区,中西部平原分为中部台地平原区和西部草甸、湖泊、湿地、沙地区。地貌类型种类主要由火山地貌、侵蚀剥蚀地貌、冲洪积地貌和冲积平原地貌构成。主要山脉有大黑山、张广才岭、吉林哈达岭、老岭、牡丹岭等。主要平原以松辽分水岭为界,以北为松嫩平原,以南为辽河平原。吉林省地貌形成的外应力以冰川、流水、风和其他气候气象因素的作用为主。第四纪冰川在长白山的冰川剥蚀遗迹至今仍然可见。现代流水侵蚀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很广泛,山地、丘陵、台地、平原、盆地、谷地多受侵蚀、剥蚀、堆积、冲积等综合作用,形成了各种流水地貌,如河漫滩、冲积洪积平原、冲沟等。火山地貌占吉林省总面积的8.6%,流水地貌占83.5%,湖成地貌占2.6%,风沙地貌约占5.2%。[7]
气候特征
吉林省位于中纬度欧亚大陆的东侧,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春季干燥风大,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漫长。从东南向西北由湿润气候过渡到半湿润气候再到半干旱气候。全省气温、降水、温度、风以及气象灾害等都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地域差异。冬季平均气温在-11℃以下。夏季平原平均气温在23℃以上。全省气温年较差在35~42℃,日较差一般为10~14℃。全年无霜期一般为100~160天。全省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259~3016小时。年平均降水量为400~600毫米,但季节和区域差异较大,80%集中在夏季,以东部降雨量最为丰沛。正常年份,光、热、水份条件可以满足作物生长需要。[
Ⅶ 吉林属什么气候
吉林省位于中纬度欧亚大陆的东侧,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春季干燥风大,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漫长。从东南向西北由湿润气候过渡到半湿润气候再到半干旱气候。
吉林省气温、降水、温度、风以及气象灾害等都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地域差异。冬季平均气温在-11℃以下。夏季平原平均气温在23℃以上。吉林省气温年较差在35~42℃,日较差一般为10~14℃。2015年无霜期一般为100~160天。吉林省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259~3016小时。年平均降水量为400~600毫米,但季节和区域差异较大,80%集中在夏季,以东部降雨量最为丰沛。正常年份,光、热、水分条件可以满足作物生长需要。
Ⅷ 在吉林省长白山地区往往降雨较多主要原因是什么
在吉林省长白山地区往往降雨较多主要原因是受季风影响的温带大陆性山地气候,除具有一般山地气候的特点外,还有明显的垂直气候变化。总的特点是冬季漫长凛冽,夏季短暂温凉,春季风大干燥,秋季多雾凉爽。年均气温在-7℃至3℃之间,7月份平均气温不超过10℃。年降水量在700至1400毫米之间,6至9月份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60%至70%。云雾多,风力大,气压低,是长白山主峰气候的主要特点。
Ⅸ 吉林是什么气候地理
候特征
吉林省处于北半球的中纬地带,欧亚大陆的东部,相当于我国温带的最北部,接近亚寒带。东部距黄海、日本海较近,气候湿润多雨;西部远离海洋而接近干燥的蒙古高原,气候干燥,全省形成了显着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有明显的四季更替,春季干燥风大,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漫长。全省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为2—6℃,全年日照2200—3000小时,年活动积温平均在2700—3200℃,可以满足一季作物生长的需要。全省年降水量一般在400—900毫米,自东部向西部有明显的湿润、半湿润和半干旱的差异。全省无霜期中部以西150天左右,东部山区130天左右。初霜期一般在9月下旬,终霜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
吉林省气温四季变化显着。冬季(1月),是最冷月份,全省平均气温在-11℃以下。春季(4月),中西部平原区平均气温为6~8℃,东部山地在6℃以下。夏季(7月),平原平均气温在23℃以上,东部山地在20℃以下,长白山天池一带为8℃。秋季(9月),西部平原降至6~8℃,东部山地多在6℃以下。全省气温年较差为35~42℃,日较差一般为10~14℃,夏季最小,春秋季最大,全省极端最高气温在34~38℃间,最高(1965年)的白城市为40.6℃。年极端最低气温,中部的长春为-36.5℃, 1970年桦甸最低为-45℃。
吉林省的霜期东部山区早,西部平原晚。长白山天池一带初霜出现在8月末至9月初,平原地区出现在9月下旬。西部平原终霜在4月下旬,中部和东部在5月上、中旬。全年无霜期一般为110~160天。
全省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259~3016小时,夏季最多、冬季最少,西部较多、东部较少。吉林省各地年降水量一般在400~1300mm,东南部降水多,西部平原降水少。长白山天池的年降水量最多,为1349mm,镇赉年降水量最少,为389mm。这种空间分布造成省中西部地区干旱频繁发生,东南部地区经常出现洪涝灾害。受季风气候影响,吉林省四季降水量以夏季最多,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对作物生长十分有利。4~5月降水量仅占全年的13%。因此吉林省春旱发生频率很高,尤其西部地区有“十年九春旱”之说。
吉林省自然灾害以低温冷害、干旱、洪涝、霜冻为主,其次有冰雹及风灾。由于全球性的气候变暖和西部草原的破坏,土地的盐碱化和沙化逐年加重,东部地区的森林采育失调,生态失去平衡以及河流水域遭受污染等原因,吉林省自然灾害频率增加。
Ⅹ 吉林是什么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里的中温带地区,夏季温暖、冬季寒冷,冬季长达5个月。年均温约10° C左右,干温湿季分明,全年湿度较大。年降水量平均为1500毫米。积温在1600° C~3400° C。
主要作物玉米大豆,甜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