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资水平 » 旅游资源分类国家标准有多少个

旅游资源分类国家标准有多少个

发布时间: 2022-11-26 09:06:40

Ⅰ 旅游景点分类标准有

1、国家旅游景区等级: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的景区级别,共分为五级,从高到低依次为AAAAA、AAAA、AAA、AA、A级旅游景区。
2、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具体的评定标准:
(1)国家4A级旅游景区评分:
细则一:服务质量与环境质量。共计1000分,分为8个大项,各大项分值分别为:旅游交通130分、游览235分、旅游安全80分、卫生140分、邮电20分、旅游购物50分、综合管理200分、资源和环境的保护145分。4A级旅游景区需达到850分。
细则二:景观质量。分为资源要素价值与景观市场价值两大评价项目、九项评价因子,总分100分,其中:资源吸引力为65分,市场吸引力为35分。4A级旅游景区需达到80分。
细则三:游客意见。游客综合满意度总分为100分,4A级旅游景区需达到80分。

(2)旅游景区的范围:
旅游景区是以旅游及其相关活动为主要功能或主要功能之一的空间或地域。旅游景区包括风景区、红色旅游景区、文博院馆、寺庙观堂、旅游度假区、自然保护区、名胜古迹、主题公园、旅游度假村、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游乐园、动物园、植物园及工业、农业、经贸、科教、军事、体育、文化艺术等各类旅游景区。

3、4A级旅游景区申报程序
要让景区能评定为4A级旅游景区,首先要进行申报。4A级旅游景区申报程序:
(1)旅游景区在自查、自检的基础上,达到相应等级评分标准的,向区(市)县旅游局提出申请报告:
(2)省、市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委派专家进行咨询、指导:
(3)区(市)县旅游局核实达到标准的,向市旅游局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市旅游局)提交申请报告;
(4)市旅游局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市旅游局组织专家)初审合格后上报省旅游局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
(5)省、市旅游局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组织现场检查和暗访,由省旅游局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审核检查合格后,向国家质量等级评定机构推荐;
(6)国家旅游局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组织评审、公告。

Ⅱ 旅游资源分类

1、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是我国旅游界中经常用到的概念,然而,这个概念在欧美国家却很少提及。在大量的欧美旅游学术文献中,最常用到的和旅游资源概念接近的词是“旅游吸引物”(Tourism Attraction)。不管这两个词本身有何差异,它们在概念或是定义上的众说纷纭却是极其相似的。

杨振之(1997)认为,旅游资源的结构表现为旅游的三大要素:主体、客体和介体的相互吸引。因此,所谓旅游资源,“除了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外,对于旅游者来说,就是旅游目的地及有关旅游的一切服务和设施;对于旅游地来说,就是客观存在着的客源市场。旅游资源是关于旅游的主体、客体、介体相互间吸引性的总和”杨振之(2002)又认为,旅游资源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它应包括以下几大类:1、自然旅游资源;2、人文旅游资源;3、服务旅游资源;4、旅游设施和基础设施资源;5、其他新兴的资源类型。

因此,旅游资源这一概念在逻辑上分为内涵和外延两部分,传统的定义,即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是它的内涵、内核。而随着旅游业向深度发展,旅游资源的外延将越来越宽泛,类型将越来越多。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道理,如果仍然将它限制在一个传统的、狭小的范围内,就会发现,我们的观念跟不上旅游业的发展。今后还将有很多意想不到的资源成为旅游资源的一个部分。

2003年5月开始推行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和评价》国家标准(GB/T18972一2003)将旅游资源定义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综合这些定义,可以看到,它们的共同点正如孙文昌(1997)所说,“那就是强调了旅游资源具有吸引旅游者这一属性,我们称之为旅游资源的理论核心”。它们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旅游资源包括的内容方面。有些定义认为旅游资源主要局限于旅游目的地具有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有些定义则认为旅游资源的定义应当宽泛一些,可以涵盖劳务和设施等,还有的定义挣脱旅游目的地的地域束缚,从旅游系统的层面上来探讨旅游资源的内容。实际上,它们之间的分歧本质上是对旅游资源应该是旅游吸引资源还是旅游产业资源的认识差异(宋子千、黄远水,2000)。

从规划或是策划角度探讨的旅游资源,更多的还是集中在具有旅游吸引力的有形或无形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劳务、设施等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是尽量整合各类资源使之转化为产品,使资源的自然或人文禀赋转化为旅游产业的工具。这种概念上的争论并没有对策划或规划实践中如何界定旅游资源产生大的影响,因为概念包括的内容越多,在实践操作中的模糊性和难度就越大,干扰也越大,而有经验的策划和规划人员是很懂得挑选需要的内容的。对于策划师与规划师来说,最见功夫的是如何将各种旅游资源及旅游业各要素进行巧妙的整合和配置。

由于对旅游资源概念认识的差异,旅游资源分类也因此而有所差异。认为旅游资源单纯是由自然和人文因素构成的,相应地就把旅游资源划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或是人文、自然兼而有之的综合类(艾万钰,1987;周进步、庞规荃,1998),或者以自然、人文要素中占主导地位的因素来进行分类(孙文昌、郭伟,1997),这也是较为普遍的分类方法。而其他学者结合自身对旅游资源的认识,分类也表现出相应的差异。如杨振之(2002)在此基础上添加了服务旅游资源、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资源,以及其他新兴的旅游资源等。《旅游资源分类、调查和评价》(GB/T18972一2003)除了一般的自然和人文类外,还添加了旅游商品类,同时,在其若干业类中也有很多有异于传统的认识。

除了按照资源属性对旅游资源进行划分之外,还有很多学者从其他角度对旅游资源进行了划分。如辛建荣、杜远生等(1996)从资源的平面展示和主体配置关系角度将资源分为聚汇型、辐散型、单线型、环线型、方矩型、叠置型、凌空型等数种,叶伤夫(1988)提出了听觉旅游资源的概念,傅文伟(1994)按资源开发利用的变化特征将旅游资源划分为原生性和萌生性旅游资源两大类,郭康(1990)提出了旅游资源的动态分类概念,即稳定类旅游资源和可变类旅游资源等。

尽管旅游资源的分类方法千差万别,但是从旅游策划或规划的角度上看,实行分类后的数据应当容易管理、有意义而且易于操作。因此,在实践过程中,应当尽量避免不同分类方法的交叉使用。

2、旅游吸引物

与旅游资源概念类似,欧美学者对旅游吸引物也缺乏一个权威定义。Gunn等(2002)认为吸引物就是“为了游客的兴趣、活动和享乐,通过设计、管理而开发的地方”。英国旅游协会(EnglishTourismCouncil,ETC)对旅游吸引物的定义就要长得多,该协会认为,旅游吸引物是“一种永久固定的游览目的地,它的一个基本目标是允许公众因娱乐、兴趣或教育的需求而进入”。它不是一个主要提供体育、戏剧或电影的零售市场或地点。作为吸引物,必须在每年预先确定的时间向公众开放,而无需事先预订,同时,它应该能吸引本地居民、旅游者或一日游游客。另外,吸引物必须是独立的,要求进行独立管理,并直接从游客那里获取收入。”许多学者认为ETC的定义已经不再符合现状,例如,苏格兰的一些观光吸引物只是可能而不是必须收取门票;英国许多景区的游客门票预订系统也存在缺陷等(Leask,2003)。

尽管对旅游吸引物的定义存在很多差异,但其本质正如Swarbrooke(2000)所说“旅游吸引物是旅游业的核心,是人们想去一个地方旅游的动机”。Richards(2001)也指出,旅游吸引物“确实为很多旅游活动提供了一个中心,并且是参与旅游业竞争的各目的地的重要因素”。

Ⅲ 旅游景区按资源类型划分为哪些类别 有哪些类型

1、按旅游资源类型分类:自然景观类景区:以自然资源为依托的观赏景区,人文景观类景区:指由各种社会环境、人民生活、历史文物、文化艺术、民族风情和物质生产构成为人文景观。

2、传统旅游资源观分类,我国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资源、人文景观资源、民俗风情资源、传统饮食资源、文化资源和工艺品资源,以及都市和田园风光资源等。

3、现代旅游产业资源观分类,中国旅游资源包括观光型旅游资源、度假型旅游资源、生态旅游资源和滑雪、登山、探险、狩猎等特种旅游资源,及美食、修学、医疗保健等专项旅游资源。

4、旅游资源基本属性划分为三类: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社会旅游资。

Ⅳ 我国旅游资源被划分为多少个主类多少个亚类共计多少种类型急!

两大类(自然和人文),八个主类,三十一个亚类,155个基本类型

Ⅳ 旅游资源分类

按传统旅游资源观分类,我国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资源、人文景观资源、民俗风情资源、传统饮食资源、文化资源和工艺品资源,以及都市和田园风光资源等。

按现代旅游产业资源观分类,我国旅游资源包括观光型旅游资源、度假型旅游资源、生态旅游资源和滑雪、登山、探险、狩猎等特种旅游资源,及美食、修学、医疗保健等专项旅游资源。

学术界按旅游资源的成因或其属性分类,将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型。前者是指地貌、水体、气候、动植物等自然地理要素所构成的、吸引人们前往进行旅游活动的天然景观,具有明显的天赋性质。

后者内容广泛、类型多样,包括各种历史古迹、古今伟大建筑、民族风俗等等,是人类活动的艺术结晶和文化成就。也有的将其分为三类,除上述两大类型外,还有复合型旅游资源。

(5)旅游资源分类国家标准有多少个扩展阅读

旅游资源不同于传统的土地、水和矿产等资源,它具有多样性、独特性、变异性和永续性等特点。多样性表现在既有自然的,又有人文的;既有景观性的,又有文化性的。

既有古代遗存的,又有现代兴建的;既有实物性的,又有体察性的。独特性表现在,凡是旅游资源,都是有与旅游者通常的生活习俗、文化背景和居住环境不同之处,这种差异越大,对旅游者来说就越独特,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也就越大。

变异性表现在某些事物在其存在之初并没有被作为旅游资源,但随着旅游者需求的变化,它成了具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反之亦然。

永续性表现在,大多数旅游资源具有无限重复利用和不断再生的特点,如作为旅游资源主体的观光、度假、特种和专项旅游资源本身是旅游者带不走的,旅游者带走的只是对它们的各种印象和感受。

只要保护得当,大多数旅游资源是可以永续利用的,而某些旅游资源还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丰富的再生。

Ⅵ 我国旅游资源被划分为多少个主类多少个亚类共计多少种类型急!麻烦告诉我

旅游资源的定义: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参照郭来喜教授的区划方法产生的方案: 全国可划分为9个旅游带! 1.京华古今风貌旅游带。 包括以北京为中心,以天津.河北为腹地的小华北。这里既有华夏历史文化遗产,又有社会主义中国现代的风貌,古代建筑与现代建筑融为一体。 2.白山黑水北国风光旅游带。 包括东北三省全境,又有白山黑水自然奇景,北有五大连池冷矿泉,南有汤岗子.五龙背热矿泉疗养地,还有长白山矿泉群待开发,大连.金县.兴城海滨为着名的避暑消夏地。特别是哈尔滨等地的北国风光,还有故宫等名胜古迹。 3.丝路寻踪民族风情旅游带。 包括宁夏.新疆.内蒙古.甘肃.这一带古文化遗存丰厚,特别是沙漠地区。本带还是中国北方民族:蒙.回.哈.维.等等居住的地区,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辽阔的草原风光,美丽阿尔太山,天山,壁画无不让人神往! 4.华夏文明访古旅游带。 包括黄河中下游地区陕西.河南.山西.山东,它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华夏古文明遗迹遍布。从仰韶文化.半坡遗址.商城殷墟到抗战时期的行都,中国6大古都有一半位于这里,三大石窟有二个位于这里。 5.西南奇山秀水民族风情旅游带。 包括四川,云南,贵州,广西,重庆。这里奇山秀水云集,有峨眉山,青成山,玉龙雪山,有长江三峡,这里少数民族是全国最密集的聚居地。 6.荆楚文化湖山旅游带。 包括湖北,湖南,江西。本带位于中国中部,是各大旅游带中唯一即无陆上边界,又无海上边界的地区,自古就有九省通蘅之称,有长江以及两大湖泊鄱阳湖,洞庭湖位于中央,湖群密布,有武当山,井冈山,衡山等等 7.吴越文化江南水乡风光旅游带。 包括上海.江苏.安徽.浙江。 8.岭南文化南亚热带,热带风光旅游带。 包括福建.广东.海南. 9.世界屋脊猎奇探险旅游带。 包括西藏.青海 以上是参照 《旅游地理学》保继刚 楚义芳编 你可以借来看看,旅游地都有其生命周期不仅仅是靠可持续发展来维护的!参考资料: 《旅游地理学》保继刚 楚义芳编 (杨鹏爱知识整理)

Ⅶ 现有旅游资源的分类

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完整的风景学,自然没有对风景的分类,然而有关旅游资源的书籍颇多,其各自对旅游资源都进行了分类。在此先介绍部分旅游资源分类方案(按出版先后排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本书的风景分类方案。

1.王柯平主编《旅游审美学》之分类

山景——如苍山翠岭、幽谷奇峰;

水景——如浩荡江湖、流泉飞瀑;

海景——如碧海金沙、岛屿风光;

地景——如水乡田园、草原大漠;

云景——如云霞变幻、太虚万象;

洞景——如洞天福地、钟乳奇石;

花景——如名贵花卉;

林景——如森林植被;

其他——如珍禽异兽等。

2.杨学峰主编《旅游资源学》之分类

1)历史遗迹;

2)古建筑;

3)陵墓;

4)城镇;

5)园林;

6)宗教文化;

7)社会风情;

8)地质地貌;

9)水体;

10)生物;

11)天象气候。

3.梁明珠主编《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之分类(表3-1)

表3-1 旅游资源分类

4.张建萍着《生态旅游》之生态旅游分类

(1)自然生态旅游资源

1)陆地生态旅游资源:①森林生态旅游资源;②草原生态旅游资源;③荒漠生态旅游资源;④湿地生态旅游资源。

2)水体生态旅游资源:①河流生态旅游资源;②湖泊生态旅游资源;③海滨生态旅游资源;④温泉生态旅游资源。

(2)人工自然型生态旅游资源

1)园林文化生态旅游资源:①中国园林;②西方园林。

2)城市生态旅游资源。

3)科普生态旅游资源:①植物园;②野生动物园;③世界园艺博览园;④自然博物馆。

4)景观生态恢复生态旅游资源。

(3)人文生态旅游资源

1)农业文化生态旅游资源。

2)宗教文化生态旅游资源:①图腾崇拜;②禁忌习俗。

3)民俗文化生态旅游资源:①传统民俗文化;②俭朴自然生活方式。

5.黄子燕着《中外旅游休闲地理》之分类

1)地质地貌景观:①按高度划分;②按成因划分;③按岩性划分;④按作用力划分(火山、流水、风沙、冰川、海洋);⑤按功能划分(观光休闲地貌、考察探险地貌)。

2)水体景观:江河、湖泊、泉井、瀑布、海洋。

3)天象气候景观。

4)生物景观。

6.白文明着《中国自然风景大观》之分类

1)中华五岳;

2)佛林禅寺;

3)道教洞天;

4)万窟造像;

5)山岳奇观;

6)地质公园;

7)旅游名山;

8)雪岭冰峰;

9)高山峡谷;

10)溶洞天坑;

11)草原草甸;

12)沙漠戈壁;

13)森林景观;

14)古树名木;

15)大江大河;

16)流水清溪;

17)叠水瀑布;

18)湖泊水库;

19)园林池沼;

20)江南水乡;

21)沼泽湿地;

22)海岛海岸。

7.1992年中国旅游局与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主编《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之分类

1)地文景观(15种);

2)水域风光(7种);

3)生物资源(6种);

4)古迹和建筑(32种);

5)休闲健身(11种);

6)购物(5种)。

8.国家标准之旅游资源分类(表3-2)

此分类显然是在1992年中国旅游局与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主编《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的分类基础上发展补充而成。二者在分类的方法原则上没有区别,只是国家标准分类的内容更加丰富全面。

所有前述分类方案,在分类方法与原则上与此也没有区别,只是重点与简略取舍有一定差别。因此,本书涉及现有风景分类的评述,以国标为主,其他不再涉及。

表3-2 国家标准之旅游资源分类(GB/T 18972—2003)

续表

9.《中国森林公园游》编辑部编《中国森林公园游》之分类

1)山岳型森林公园,如张家界、四川瓦屋山、大别山、广西八角寨;

2)湖泊型森林公园,如浙江千岛湖、广东流溪河、西藏巴松湖;

3)火山遗址型森林公园,如黑龙江火山口、吉林龙湾、广东西樵山;

4)沙漠与沙地森林公园,如内蒙古额济纳胡杨、新疆胡杨;

5)现代冰川与冰川遗迹型森林公园,如四川海螺沟、陕西太白山;

6)海岛型森林公园,如山东长岛国家森林公园、福建平潭海岛、广东南澳海岛;

7)海滨型森林公园,如河北海滨、山东日照海滨;

8)溶洞型森林公园,如浙江双龙洞、山西禹王洞、河南五龙洞、云南靖华洞;

9)温泉型森林公园,如广西龙胜温泉、辽宁大黑山、江西明月山、陕西太白山;

10)草原型森林公园,如河北塞罕坝、内蒙古黄岗梁和海拉尔;

11)城郊型森林公园,如上海余山、江苏徐州环城、浙江兰亭、福建福州。

这一分类方法采用森林与地貌的组合。本书的分类,正是采用这一原则,只不过扩大了范围,以所有风景美因子的全面组合为分类依据。

Ⅷ 旅游资源

阿勒泰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一、旅游资源概况

按照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将阿勒泰地区的旅游资源划分为8个主类、31个亚类和80个基本类型。阿勒泰地区旅游资源主类、亚类和基本类型分别占全国旅游资源类型的100%、83.87%和51.61%。代表宏观结构的旅游资源亚类属于丰富级,代表精细程度的旅游资源基本类型属于中上等级。

1.旅游资源总体评价

阿勒泰地区拥有优势旅游资源。现有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陆路开放口岸、以阿尔泰山岩画为代表的草原历史文化遗产、蒙古族图瓦人文化等。具有建成世界级和全国意义的旅游目的地的资源条件。

1)拥有世界级品位的自然旅游资源。以喀纳斯为代表的阿尔泰山地区的高山风光、冰川雪岭、湖泊温泉、珍稀野生动植物等,具备将阿勒泰地区开发成为国家旅游吸引力的旅游产品的资源条件和基础。

2)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独具特色。阿勒泰地区的岩画石刻、古石棺墓葬、浓郁的草原文化风情具有独特的地域性特点。

3)阿勒泰地区南部干旱自然环境下形成的特殊地貌形态,构成了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的基础。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景观,在干旱环境下发育形成的富蕴县五彩城雅丹地貌具有典型性。

4)具有开展野生动物观光旅游的条件。平坦广阔的准噶尔盆地、卡拉麦里有蹄类自然保护区是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地,具有开展特色观光旅游的有利条件。位于阿勒泰地区青河县的河狸自然保护区,是全国唯一的河狸自然保护区,生活于其中的世界珍稀动物河狸被誉为“生物活化石”。

在对阿勒泰地区概查的339个旅游资源单体进行评价表明:达到极品级的有4个,分别为喀纳斯湖、可可托海、额尔齐斯河和三号矿坑,占调查量的1.18%;优良级179个,占25.80%;普通级160个,占47.20%。旅游资源等级相对较高。

2.分类型旅游资源评价

按照生态旅游资源、边境旅游资源、科考科普旅游资源等7类旅游资源进行评价。

(1)生态旅游资源丰富

新疆阿勒泰地区拥有国家级的喀纳斯自然保护区和自治区级的卡拉麦里山有蹄类动物保护区、自治区级的布尔根河狸自然保护区、金塔斯草原自然保护区,可可苏湿地自然保护区、两河源自然生态保护区。

喀纳斯自然保护区为综合性自然保护区,面积55.88万公顷,主要保护对象是西伯利亚动植物区系及自然景观。喀纳斯湖风景区包括喀纳斯湖、双湖千湖、友谊峰冰川、白哈巴村、禾木哈纳斯村3个图瓦族原始村落。喀纳斯是阿勒泰地区吸引力最强、品位最高、组合度最好的景区,是阿勒泰地区的品牌旅游资源。富蕴县可可托海到额尔齐斯河源头的谷地山林、福海县的蝶泉谷以及阿拉善温泉等地原生态环境典型,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条件。

(2)阿勒泰地区具有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跨国旅游和边贸旅游条件

近年来,阿勒泰地区的边境旅游资源逐步得到开发利用。阿勒泰地区东北部与俄罗斯和蒙古接壤,西部与哈萨克斯坦相邻,具有很好的区位地缘优势。所辖6县1市均为开放市县,现有4个对外开放口岸,已经初步形成边贸旅游发展的雏形。我国西部唯一的可以直接对俄罗斯开放的口岸——喀纳斯口岸正在规划建设中。

一般而言,陆地边境口岸具有两个方面的功能定位:一是政治军事功能,二是经济和文化交流功能。我国陆地边境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功能现阶段处于主导地位。阿尔泰区域在中、俄、蒙、哈四国境内共有12个自然保护区,其中俄罗斯境内一处正在申请世界自然遗产,阿尔泰区域的“四国六方”的合作与共同开发,有利于发展跨国旅游和边境贸易旅游。

(3)草原游牧文化旅游资源丰富

以岩画、石人、古墓、鹿石以及“草原丝路”和“黄金之路”为典型代表的阿尔泰区域草原文化享誉中外,主要有青河县的三道海子石堆墓、什巴尔库勒鹿石、吐鲁克岩画,阿勒泰市的切木尔切克墓葬、多拉特岩画,富蕴县的唐巴拉岩画、苏普特石人,以及其他众多的岩画资源,被称为“千里岩画长廊”,有一定的考古和旅游开发价值。

(4)科考探险、科普教育等特种和专项旅游资源丰富

阿勒泰地区特种旅游资源丰富,喀纳斯泰加林、友谊峰、可可托海矿区、富蕴地震断裂带、硅化木、恐龙化石以及额尔齐斯河探寻源头等都是比较重要的特种旅游资源。其中,富蕴县的可可托海3号矿脉地质成矿条件典型,有“世界地质矿产博物馆”之美誉。迄今,该矿脉中已经发现锂、铍、钽、铌等 86种矿物(含亚种),其规模之大、矿种数之多、品位之高、成带性之分明,为国内独有、国际罕见,具有重大的地质意义。

(5)边疆民族风情旅游资源丰富

阿勒泰地区是多民族聚集的地方,有哈萨克、汉族、俄罗斯等13个民族,民族风情浓郁,民族文化深厚。地区内的喀纳斯附近有受现代人影响很小的3个民族村,生活着图瓦人和哈萨克牧民,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在哈巴河县城到阿黑吐别克一线,有独特的边塞风光和民族风情;福海县的红山嘴口岸,冬季大雪封山长达4个月,条件极为艰苦,这里的红山嘴边防站,是中国最艰苦的边防哨所之一,素有“雪山孤岛”之称。

(6)宝石、奇石等物产丰富

阿勒泰地区的宝石全国有名。阿勒泰市、富蕴县、福海县盛产多种宝石,共9类21种,尤以海蓝宝石、碧玺、紫牙钨最为着名。富蕴和哈巴河县是黄金万两县。另外,富蕴县境内的额尔齐斯河河谷多有奇石出现,是很好的工艺品原料。所有这些都是阿勒泰地区重要的购物类旅游资源,可以开发高档的旅游商品。

(7)冬季冰雪旅游条件优越

阿勒泰地区拥有开展冬季旅游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是西部发展滑雪旅游条件最好的地区,具有建成中国西部地区滑雪运动基地的资源条件和优势。阿尔泰山系具有形态多样、宽广,坡度适中,地形佳、环境好、海拔和气温适宜等特点,冬季风力较小,一年四季冰川雪岭,阿勒泰地区冬季年均气温0~2℃,气温较低,冬季较长,正常年份中浅山区域于每年10月中旬降雪,次年4月中旬积雪开始融化,较中国东北地区降雪早20天~30天,冰雪资源堪称全国之最。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人类滑雪最早的起源地”的国际品牌,开发和推出一系列阿勒泰冬季旅游线路和旅游活动项目,已连续成功举办4届冰雪风情旅游活动,举办了各类全国高山滑雪赛事和古老毛滑雪板比赛等活动。

二、旅游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引下,阿勒泰地区旅游事业得到自治区和地区各级领导部门的高度重视,各县市相继成立旅游局并先后聘请专家进行地区级和县级旅游发展与布局规划。阿勒泰地区对喀纳斯湖、小东沟森林公园、阿拉善温泉、福海县乌伦古湖等旅游区进行了大量的旅游开发投入。如喀纳斯景区旅游项目在2000年被自治区计划委员会列入重点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为8900万元。

截至2012年末,阿勒泰地区已拥有国家地质公园2处,即喀纳斯国家地质公园和富蕴县可可托海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2处,即贾登峪和白哈巴国家森林公园。自治区级森林公园5处,即北屯、富蕴东沟、金山森林公园、桦林公园、拉斯特东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处,喀纳斯和卡拉麦里有蹄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治区级4处,即可可苏湿地、两河源、金塔斯草原、布尔根河狸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个,即阿勒泰市切木尔切克石人墓葬群,青河县三道海子鹿石墓葬群、自治区级15处,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4处。国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6家。

全市拥有A级景区13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4处,农(牧)家乐197家,旅游宾馆27家,星级宾馆7家,日接待能力达4000余人次;旅游公司2家,旅游车队2家,旅行社25家,旅游商品店105家,旅游特色餐饮500余家,S级滑雪场3家,旅游从业人员达4000余人。

近年来,阿勒泰地区通过举办金山之夏、冰雪风情游等系列宣传活动,借助乌洽会、冬博会等宣传推介平台,以及邀请区内外主流媒体采风等多种形式,在全疆乃至全国打响了“金山银水”、“哈萨克民俗文化集中表现地”、“人类滑雪最早起源地”、“喀纳斯旅游集散中心”等旅游品牌。

2012年阿勒泰地区共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47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5%,实现旅游收入35.85亿元,增长20.22%,其中,喀纳斯景区完成接待旅游人数63.2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9亿元。

阿勒泰地区旅游产业发展迅速。2012年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分别是2002年的6.85倍和14.20倍。喀纳斯景区2005年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分别是2012年的1.11倍和2.02倍(表6-21)。

表6-21 阿勒泰地区2002~2012年旅游人数及收入变化

三、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阿勒泰地区旅游资源存在重复建设,旅游资源开发存在同质化的倾向

阿勒泰地区旅游资源和各市县旅游资源开发存在低水平、重复开发建设问题,旅游资源开发存在同质化的倾向。如喀纳斯景区、可可托海景区哈龙沟景区等的旅游资源的开发,应明确其不同的功能定位。可可托海景区的地位、品位应进一步提升,带动东部地区的旅游发展。哈龙沟景区结合以喀纳斯景区为龙头的西部旅游的大环线发展趋势,提升自身的发展定位,形成与喀纳斯景区协同开发的格局。

要积极应对阿勒泰地区旅游资源开发模式转变,要对目标客源市场进行科学分析,对旅游发展的优劣势及与同质旅游地进行竞争力分析,从而针对差异化的目标市场,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旅游产品体系,在不同市县、主要景区实现区别化的开发政策,加强分工协作,共同打造阿勒泰地区全季候旅游目的地。

(二)阿勒泰地区整体旅游大格局尚未形成、旅游开发模式需要调整,优化旅游空间格局

阿勒泰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已实现从打造喀纳斯景区的单极向多极转变,但旅游发展总体思路存在一些偏差、大旅游格局尚未形成。

区域旅游开发模式亟待调整优化。阿勒泰地区当前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主要为资源导向型、市场导向型和产品导向型,今后应向形象导向型和产业导向型调整。

阿勒泰地区要尽快进入打造区域性旅游目的地的阶段,将整个地区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来打造,塑造整体旅游形象,推动统一市场营销。

从阿勒泰地区旅游大格局的塑造上,要改变喀纳斯景区一枝独秀的“极核开发模式”局限,发展“点轴状开发模式”,促进阿勒泰地区整体旅游大格局的形成。要根据阿勒泰地区旅游产业总体发展趋势,科学确定核心景区,形成由喀纳斯、可可托海为龙头,由三道海子、五指泉、阿拉善温泉、乌伦古湖、哈龙沟、白沙湖、神石城等多个重点景区发挥带动作用。由216国道和217国道、阿尔泰文化轴、额尔齐斯河风光轴、西北边陲游览轴等旅游发展轴线构成开展空间格局。通过核心景区和重点景区以及旅游发展轴线带动若干景区,调整和优化阿勒泰地区旅游的空间格局。

(三)阿勒泰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粗放开发与不足的矛盾,旅游产品开发程度低且结构单一

截至2009年末,阿勒泰地区部分优质旅游资源粗放开发与闲置。如可可托海景区,旅游资源开发力度相对不足,景区开发与大的市场需求不相适应。旅游产品以观光为主,市场影响力不足,尚未形成多元化、市场竞争力强的旅游产品体系。

三道海子、神石城、阿拉善温泉、哈龙沟等优质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严重不足,甚至存在部分旅游资源闲置的情况。

阿勒泰地区旅游产品主要以观光旅游产品为主,休闲和度假旅游产品相对不足,导致旅游产品结构单一。阿勒泰地区的主要旅游资源是生态、专项与文化旅游资源,其中开发的重点是观光旅游,只有少部分的休闲旅游和度假旅游产品得到开发,这已不能适应国内外旅游市场对阿勒泰地区旅游产品的需求。

(四)受气候寒冷等极端气候条件影响,旅游开发思路等的限制,市场竞争力弱,冬季旅游产品开发有待加强

阿勒泰地区由于纬度和海拔相对较高,每年11月至第二年3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由于气候寒冷,旅游景观条件下降,阿勒泰地区全年有超过6个月的时间处于旅游淡季,导致旅游资源、设施、人力资源等在近一半的时间内闲置,旅游资源利用效率偏低。

由于阿勒泰地区地处西北边陲,距我国东部主客源市场较远,市场近竞争力相对较弱,加之受限于冬季旅游开发思路影响,冬季旅游资源的综合优势并未得到有效发挥。目前,冬季旅游产品主要为单一的娱乐性滑雪,市场品牌尚未建立。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冬季旅游的投入。今后,要以全球化视野、市场与经营理念为指导,凸显当地文化、体现阿勒泰特色,注重旅游区生态文明建设,逐步加强冬季旅游产品开发,促进冬季旅游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五)阿勒泰地区旅游业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弱,旅游业的辐射带动能力需要加强

首先,旅游业发展的外部客观条件(交通、区位等)约束了旅游业的发展。阿勒泰地区地处我国西北边陲,远离中东部核心市场,旅游成本高,可进入性较差。由于航线少、航班少,与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的客源及国外的客源连接度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客源主要依靠公路通行,由于距离较远,主要客源地的长途旅游时间一般大于6小时,造成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较差。

第二,缺乏高知名度的旅游品牌是制约旅游业发展竞争力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阿勒泰地区具有全国影响的旅游品牌仅有喀纳斯景区一家。2009年喀纳斯景区接待旅游人数68.20万人,实现旅游收入3.68亿元,分别占地区的22.72%和32.00%,即地区旅游收入的3成多来自喀纳斯景区。但与我国部分大型旅游景区相比,2009年喀纳斯景区的接待设施、接待水平、接待规模等仍处于较低水平。近年来,虽然喀纳斯景区旅游环境规模以有了较大的提升,但相比国内部分旅游景区仍存在差距。如2012年河南省焦作云台山景区接待游客504万人次,是喀纳斯景区的近8倍。

第三,受限于当前的旅游业发展阶段,旅游业的效益有待提升,旅游产业要素尚需完善。目前在旅游、住宿、交通环节的费用占比较大。在餐饮、购物、娱乐等环节的延伸不够,游客娱乐和购物花费的占比相对不高。建议调整旅游消费解结构,降低住宿、交通、旅游消费成本,提升餐饮、购物和娱乐消费水平。

第四,旅游城市和景区的辐射带动作用相对有限。由于阿勒泰地区旅游业发展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城市和景区的现有辐射带动作用有限,影响了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和扶贫旅游的开发效果。

(六)旅游人才较匮乏,人才激励机制待完善

相对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产业的发展,阿勒泰地区旅游人才匮乏。这也成为阿勒泰地区旅游业发展壮大的一大障碍。旅游业发展需要旅游资源评估、旅游项目策划、景点开发、市场营销、旅游商品开发、旅游投资多个领域,需要行政、企业、营销、服务、运营、策划、设计等方面的人才。目前,阿勒泰地区各类各层次的从业队伍在数量和质量上与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不相适应,亟待建立旅游人才的激励机制。切实提高旅游业从业人员的待遇,在工资待遇、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等方面制定有关优惠政策。

(七)旅游业与矿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亟待采取有效措施解决

随着阿勒泰地区矿业经济的发展,与旅游业的矛盾也日益突出,主要体现在矿业、旅游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上。如何解决这一矛盾,也是阿勒泰地区的旅游业能否得到长足发展的重要问题。

阿勒泰地区地质矿产勘查及其开发利用等人类矿业活动给本区脆弱的自然生态环境造成威胁,矿业与地区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按照地区、市县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同功能分区的要求,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有序开展地质矿产勘查开发等活动。如禁止在自然环境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的核心区勘查开发矿产资源。利用工程措施,加快对位于自然保护区等周边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治理等。

Ⅸ 旅游资源基本类型的其他不同分类标准

◎按传统旅游资源观分类,我国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资源、人文景观资源、民俗风情资源、传统饮食资源、文化资源和工艺品资源,以及都市和田园风光资源等。
◎按现代旅游产业资源观分类,中国旅游资源包括观光型旅游资源、度假型旅游资源、生态旅游资源和滑雪、登山、探险、狩猎等特种旅游资源,及美食、修学、医疗保健等专项旅游资源。
◎魏向东版按照旅游资源基本属性划分为三类: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社会旅游资源
◎按照旅游资源质量和级别分类
1999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按照旅游资源品位、旅游交通、游览、旅游安全、卫生、通讯、旅游购物、综合管理、年旅游人数、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等条件,将我国旅游区划分为一、二、三、四个等级。
一级旅游区:旅游资源品位突出,其历史价值或科学价值或艺术价值在世界上具有重要意义,或其资源珍贵、稀少与奇特程度,在国内属于独有或罕见景观。年接待旅游人次在50万以上。
二级旅游区:旅游资源品位突出,其历史价值或科学价值或艺术价值在国内具有代表意义,或其资源珍贵、稀少与奇特程度,在国内属于独有或罕见景观。年接待旅游人次在30万以上。
三级旅游区:旅游资源品位突出,其历史价值或科学价值或艺术价值在本级行政区具有代表意义,或其资源珍贵、稀少与奇特程度,在国内属于独有或罕见景观。年接待旅游人次在10万以上。
四级旅游区:旅游资源品位突出,其历史价值或科学价值或艺术价值在本地区具有重要意义,或其资源珍贵、稀少与奇特程度,在本地区属于独有或罕见景观。年接待旅游人次在3万以上。

Ⅹ 按《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的标准,旅游资源具体可以分为哪几个主类与亚类

旅游资源具体分为 "主类"、"亚类"、"基本类型" 3个层次。其中主类8个,亚类31个。

  1. 主类:A 地文景观、B 水域风光、C 生物景观、D 天象与气候景观、E 遗址遗迹、F 建筑与设施、G 旅游商品、H 人文活动,共8个。

  2. AA 综合自然旅游地、AB 沉积与构造、AC 地质地貌过程形迹、AD 自然变动遗迹、AE 岛礁、BA 河段、BB 天然湖泊与池沼、BC 瀑布、BD 泉、BE 河口与海面、BF 冰雪地BFA 冰川观光地、CA 树木、CB 草原与草地、CC 花卉地、CD 野生动物栖息地、DA 光现象、DB 天气与气候现象、EA 史前人类活动场所、EB 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遗迹、FA 综合人文旅游地、FB 单体活动场馆、FC 景观建筑与附属型建筑、FD 居住地与社区FDA 传统与乡土建筑、FE 归葬地、FF 交通建筑、FG 水工建筑、GA 地方旅游商品、HA 人事记录、HB 艺术、HC 民间习俗、HD 现代节庆,共31个。

热点内容
马路上汽车的噪音在多少分贝 发布:2023-08-31 22:08:23 浏览:1974
应孕棒多少钱一盒 发布:2023-08-31 22:08:21 浏览:1444
标准养老金一年能领多少钱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730
湖北通城接网线多少钱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1:59:51 浏览:1805
开随车吊车多少钱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1:55:06 浏览:1571
京东付尾款怎么知道前多少名 发布:2023-08-31 21:52:58 浏览:1897
在学校租铺面一个月要多少钱 发布:2023-08-31 21:52:09 浏览:2035
2寸有多少厘米 发布:2023-08-31 21:50:34 浏览:1681
知道电压如何算一小时多少电 发布:2023-08-31 21:46:20 浏览:1667
金手镯54号圈周长是多少厘米 发布:2023-08-31 21:44:28 浏览:1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