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收益标准是多少
⑴ 国家扶贫标准
法律分析:国家的主要扶贫对象是来自贫困地区温饱问题尚未得到圆满解决的农民,国家的扶贫标准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家实力的增强发生改变,力求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在 2021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的农民是国家的扶贫标准。
法律依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
第二条 社会救助制度坚持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相衔接,社会救助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社会救助工作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及时的原则。
第三条 国务院民政部门统筹全国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国务院民政、应急管理、卫生健康、教育、住房城乡建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医疗保障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相应的社会救助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应急管理、卫生健康、教育、住房城乡建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医疗保障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相应的社会救助管理工作。
前两款所列行政部门统称社会救助管理部门。
第四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有关社会救助的申请受理、调查审核,具体工作由社会救助经办机构或者经办人员承担。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协助做好有关社会救助工作。
⑵ 2020年脱贫标准为人均纯收入是多少
2020年脱贫标准人均纯收入是4000元左右。中国的脱贫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标准,国家的收入标准是2011年的不变价农民人均年收入2300元,按照物价等指数,到去年底现价是3218元,到2020年是4000元左右。
我国现行脱贫标准是农民年人均纯收入按2010年不变价计算为2300元,2014年现价脱贫标准为2800元。按照这个标准,2014年末全国还有7017万农村贫困人口。综合考虑物价水平和其他因素,若按每年6%的增长率调整,2020年全国脱贫标准约为人均纯收入4000元。
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全面提升,每户都有一项以上增收致富的主业,掌握一门以上就业创业技能。每户每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
《扶贫刚要》规定:2020年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即: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贫困户 “八有”:一是有安全住房;二是有安全饮水;三是有基本农田;四是有增收产业;五是至少一人有技能资质证书;六是有基本社会保障;七是实现家里有余粮;八是实现手头有余钱。)
我国现行脱贫标准是农民年人均纯收入按2010年不变价计算为2300元,2014年现价脱贫标准为2800元。综合考虑物价水平和其他因素,逐年更新按现价计算的标准。按每年6%的增长率调整测算,2020年全国脱贫标准约为人均纯收入4000元。折算成人均可支配收入10000元。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以上;就医报销比例提高10%以上;降低贫困户大病保险起付线,提高大病保险报销比例;加大医疗救助力度,提高医疗救助标准;贫困人口享有更加均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⑶ 扶贫标准
法律分析:贫困户指生活困难家庭,没有专门政策补助,通常指年人均纯收入低于865元的家庭。
国家对贫困户的界定,有其严格的划分标准:即绝对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低于627元),相对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628—865元),低收入人口(年人均纯收入866—1205元);一般收入和高收入(年人均纯收入1205元以上)。通常把年人均纯收入低于1205元的家庭人口统称为弱势群体。
法律依据:《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管理办法》 第十二条 城乡低保资金原则上实行社会化发放,通过银行、信用社等代理金融机构,直接发放到户。县级财政、民政部门应当以低保家庭为单位为其在代理金融机构开设专门账户,代理金融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城乡低保对象收取账户管理费用。
⑷ 村贫困户年收入标准
国家对贫困户的界定,有其严格的划分标准,农村贫困户年收入标准是什么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村贫困户年收入标准,欢迎阅读与收藏。
农村贫困户年收入标准
国务院扶贫办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我国将从2009年起上调扶贫标准,即贫困线由2007年人均年收入786元提高至1067元。
长期以来,我国把人均年收入低于786元的人口称之为“绝对贫困人口”,到2007年底,绝对贫困人口的数量为1497万;人均年收入位于786元至1067元之间的称之为“相对贫困人口”,又称为“低收入人口”,到2007年底,低收入人口的数量为2841万。
扶贫标准上调后,“绝对贫困线”和“低收入人口线”这两条线合二为一,扶贫开发的目标人群就在原来1497万“绝对贫困人口”的基础上,又增加了2841万的“低收入人口”,两者合计约4320万人,占全部农村人口的4.6%。
国务院扶贫办有关负责人表示,现在提高扶贫标准,意味着原来的2841万“低收入人口”也将享受国家扶贫政策,说明我国有能力惠及更多穷人,是国力提高的表现。
今后扶贫标准还要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而逐渐提高,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为了实现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制度有效衔接,2009年我省在农村开展了“两类人口”建档立卡工作。如何利用“两类人口”建档立卡成果,研究制订扶贫到户政策措施,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为此,省扶贫办调研组深入大悟、保康县8乡(镇)10村,开展了农村贫困户“百户调查”。贫困户收入水平低,扩大再生产能力弱,重点调查的百户贫困户所在的村都是重点贫困村。
目前,10个村共有2039户、8352人,其中家庭和村组认定年人均纯收入1196元以下贫困户829户、2789人,贫困发生率达33.4%。剔除民政救助对象,属于有劳动能力和脱贫愿望可实施开发式扶贫的对象544户、2230人,占总户数的26.67%、总人口的26.7%。
调研组在544户中随机抽取了100户、340人,开展了以收入为重点的入户访谈详查。收入水平低。2008年,百户贫困户家庭总收入429599元,户均4596元,人均1263元,扣除生产成本,人均纯收入908元。收入来源单一。
百户贫困户务农收入占总收入的58.7%,其中纯农业户有41户、111人,分别占总数的41%和32。6%。有务工收入的农户超过了一半,多以打零工、短工为主,且多是就近打工。2008年,百户户均务工收入1197元,人均352元。现有收入仅能维持低水平的生存。
据对大悟县被调查的50户贫困户测算,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占收入的比重)最低的户为70%,最高的户达到90%。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恩格尔系数60%是一个解决温饱、摆脱生存贫困的阀值,由此可见,这50户仍然处于生存贫困中。
保康县被调查的50户的情况也大体相近。扩大再生产能力相当脆弱。贫困户收入过低,使他们在维持基本生存之外,少有积累来进行扩大再生产。消费结构不合理,刚性支出导致贫困户负债
当前,在农村,农民的教育、医疗等刚性消费支出,并不因为贫困户收入低而可以完全免掉。贫困户不得不举债支出、“透支”消费,其结果是生活更加困难,经济更加拮据,陷入“贫困沼泽地”。
一是教育支出大。据调查,一些思想相对开明的农户,希望孩子通过读书来改变贫穷状况。但现实中“教育社会化、产业化”,加重了农民家庭负担。据调查,保康县一个高中生一年的学杂费、培养费、生活费最少也要3000元。
在年人均纯收入不足1000元的贫困家庭要供孩子读高中,只能举债。
二是医疗支出大。
被调查的10个村贫困户劳动力共1525人,体弱多病和患有大病的达550人,占贫困劳动力总数的36%,尽管绝大多数贫困户参加了新农合,但是由于标准过低(农民门诊直接消费仅9元),贫困农户“小病拖、大病扛”。
三是建房支出大。
大悟县胡冲村村干部反映,近几年全村建新房的户十有八九靠举债完成,有近20户因建房而沦为贫困户。
劳动力素质不高是累积型贫困的主要特征和根本成因常年入不敷出,必然会累积贫困。
百户调查中,只有不到10%的贫困户是近几年形成的,绝大多数贫困户都是累积型贫困,是本村的老困难户、老贫困户,有的甚至是世代贫困。
贫困户劳动力文化素质明显偏低。
10个村贫困劳动力中文盲和半文盲279人,占18.3%;小学文化720人,占47.2%;初中文化445人,占29.2%;高中(中职)文化76人,占5%;大专以上文化5人,占0.3%。贫困户劳动力身体素质明显偏差。
10个村贫困劳动力中身体健康的861人,占贫困劳动力总数的56.5%。百户调查显示,38户家庭有常年患病者,占38%。
贫困户劳动力思想观念比较落后。
这不仅体现在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温饱即安、不思发展上,而且体现在生产经营上不注重结构调整和技术更新。
贫困户和基层干部有“三盼”
一盼低保政策全覆盖。
被调查的100户中,享受低保政策的有34户,占34%。对此,乡村干部说,由于财力有限,指标有限,目前还不能做到应保尽保。
二盼配套资金全免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贫困户因起点不公平,竞争处于劣势,掉队愈来愈远,他们不可能要求别人慢跑,只盼政策能够更加惠顾,同时希望能够减掉自筹配套资金,如自来水入户费、沼气建设配套费、村组公路自筹部分等,实现公共服务共享。
三盼扶贫项目真到户。
据调研组设置的“最需要支持的扶贫项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00户中有55户希望支持“发展产业”,有10户希望支持“提高技能”,有35户希望支持“改善人居环境”。对推进扶贫到户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目前,我省“两类人口”建档立卡工作已基本完成,因此,在当下,制订下一个十年扶贫开发纲要时,应当把扶贫到户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从思路、政策、措施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倾斜。坚持“三个并重”的工作思路。
一是在扶持对象的确定上,坚持解决群体性贫困与解决区域性贫困并重,更加注重群体性贫困的解决。
二是在扶持方式的选取上,坚持开发式与保障式并重,更加注重通过开发式扶贫来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
三是在到户途径的.选择上,坚持直接到户与间接到户并重,更加注重直接到户。
突出“四个基本”的工作重点。
一是帮助发展基本当家产业。
二是帮助提高基本素质。
三是帮助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
四是帮助维护贫困户的基本参与权利,不断提高贫困户的社会地位。
完善“一对一”的党员干部帮扶贫困户机制。
在继续推进“1321”帮扶贫困村工作机制的基础上,要求县乡部门党员干部每人帮扶1—2个贫困户,落实“三帮一扶”措施,即:帮助转变思想观念、
帮助制定脱贫致富发展规划、帮助提高基本能力,扶持建起一项当家产业或致富项目。
制订“大扶贫”格局下的扶贫到户项目资金政策。
一是正确处理专项扶贫与“大扶贫”的关系,调整专项扶贫项目资金的投向。
二是正确处理直接扶持到户与间接扶持到户的关系,提高扶贫项目资金直接到户的比例。
三是正确处理群众自立与项目扶持的关系,探索以奖代补等扶持到户的激励机制。
大力实施“贫困户能力建设工程”。
入户扶贫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和自我脱贫能力。贫困户能力建设至关重要,大力实施“贫困户能力建设工程”势在必行。
资助方案有两种。
1 绿色通道贷款 这个你去当地教育局资助中心区问问相关的事宜,当地的教育局有个资助中心,专门负责这方面的事情
2 当你收到通知书的时候里面应该会有相应的,类似家庭经济调查表 填好这个表,并盖章,一式两份带到学校 就能在学校享受国家无偿的助学金 附:认定贫困生
有四个档次 特殊贫困 困难 一般困难 不困难 (如果家庭真贫困 建议在表 家庭人均月收入 农村户口不超过150/城市户口簿超过200 年均收入按月收入推)你这样的情况应该是能得到资助的。 你主动去联系一下有关的部门和学校。看看程序该怎么走。具体的程序不通地区应该不太一样 。希望你能在大学学习中学有所成。然后对家庭做出自己的贡献。
顺便再学习之余寻求老师或者其他方面的一点勤工助学。 好好学习。不该做的事情别去做。尽管自己有时候很想去尝试(比如谈恋爱或者迷恋网游)要知道自己的责任。当你又能力的时候。
这些东西会出现在你面前的。好好学好自己的东西。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学校也会有很多机会倘若你能展示自己的特长的话 一般来说也是能得到一些报酬的
拓展: 贫困户申请低保的条件
贫困户如何申请低保:
(一)申请农村低保待遇条件
申请农村低保待遇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1、持有本县农业居民户口。
2、居住在农村村组,家庭承包土地的农村居民。
3、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年纯收入和实际生活水平低于当地农村低保标准(具体询问当地民政部门)。
(二)申请农村低保所需的材料
1、书面申请书。
2、家庭成员的户口簿。
3、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的合影。
4、土地、山林、水面承包合同或证明。
5、外出务工人员收入证明。
6、离异家庭涉及有赡、扶、抚养关系的应提供离婚证明
7、非农户人员的家庭,应提供非农户口人员的收入证明。
8、对劳动能力有争议的,需提供有效健康证明。
9、残疾人提供残疾证。
10、审批管理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有关材料。
(三)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的计算
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以年为单位进行核算,包括所有家庭成员全年农副业生产的纯收入及其他合法劳动,经营所得收入的总和,主要包括:
1、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及其他生产性收入。
2、批发零售贸易及餐饮业收入。
3、社会服务业外出务工劳务收入。
4、村组集体经济分配收入。
5、因征地、拆迁或其他原因所获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中扣除房屋重建及简要装修费支出,家庭当年非生活性必需费用支出之后的收入。
6、遗产或财产继承所得收入。
7、自供自给的实物(以市场价格折算)收入。
8、在购买奖券、彩票等有奖销售中所获得的收入。
9、其他应该计算的收入。
(四)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予享受农村低保待遇
1、三年内因购买、修建或装修住房(必要的维修除外)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因拆迁安置购买、修建房并进行简单装修的除外)。
2、好逸恶劳,有承包田(地)且有劳动能力但不耕种的。
3、家庭成员有赌博、吸毒行为或者进行高消费娱乐活动的。
4、家庭拥用非生活所必需的高档消费品,如汽车、奢饰品及贵重饰品的。
5、家庭生活水平明显高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
6、弄虚作假骗取村农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7、其他法律、法规规定不能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五)农村低保待遇申请审批程序
1、申请。由户主通过村民委员会向居住生活所在的乡镇人民政府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有关证明材料。
2、初审。村民委员会收到申请书后,组织村民代表开展民主评议,并对申报对象的家庭情况进行初审,将初审结果在村公示3—5天,并指导其填写《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申请审批表》,连同申请人提交的全部材料报乡镇人民政府。
3、审核。乡镇人民政府在校验申请人上报材料齐全后,正式受理申请人的申请,立即组织入户核查,对于符合条件的对象,提出补助意见,由村民委员会进行第二榜公示3—5天,对不符合条件的由乡镇人民政府通知申请人,对符合条件的上报县级审批管理机关。
4、审批。县级民政部门收到上报申请材料后,立即组织入户核查、复审,进行依法审批,对符合享受农村低保待遇的,通知所在村民委员会再次公示第三榜3天,对无异议的对象发给《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及保障金领取存折,对不符合享受农村低保待遇的书面通知申请人。
申请家庭需提供以下证明材料:
(一)户口簿及家庭成员的居民身份证;
(二)家庭成员中的非户内户籍登记人口须提供其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出具的户籍证明,以及现居住地派出所出具的户籍不能迁入证明;
(三)房地产证或住房租赁证或住房租赁合同,其中,属承租私房居住或在其户籍地址以外的亲属或非亲属处居住的城镇居民家庭,还须提供市或区、县(市)房产管理部门出具的无自有住房和未承租公房的情况证明;
(四)家庭成员的工资、养老金、生活补贴等收入证明,其中,单位在职人员除须提供所在单位出具的收入证明外,还须提供本人的工资单或单位通过银行发放工资的储蓄存折;
(五)储蓄及其他金融性财凭证;
(六)非共同生活的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人家庭成员的收入证明;
(七)赡养(抚养、扶养)协议或有关法律文书;
(八)失业人员应提供《失业证》,以及区、县(市)劳动保障部门出具的推荐就业情况证明,其中已领取《就业援助证》的人员还须提供《就业援助证》;
(九)法定劳动年龄内无劳动能力的失业人员,应提供市或区、县(市)劳动鉴定委员会出具的丧失劳动能力鉴定证明;
(十)法定劳动年龄内因患严重疾病暂失业就业能力的失业人员,应提供本市二级或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疾病诊断书和建议病休期间的证明;
(十一)因住房拆迁而人户分离的,被拆迁人应提供《住房拆迁协议》;
(十二)家庭成员中有残疾人的,应提供《残疾人证》,其中,无生活自理能力又无经济收入的重度残疾人员还须提供区、县(市)残联机构出具的无生活自理能力、无经济收入证明,无就业能力的残疾人员还须提供区、县(市)残联机构出具的无就业能力证明;
(十三)家庭成员从事个体经营活动的,应提供工商营业执照和纳税凭证;
(十四)农业家庭应提供土地(山林、水塘)承包或租赁合同,以及由村民委员会出具的农业收入和其他收入证明;
(十五)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组成的家庭,其中属农业户籍的配偶应提供其户籍所在地镇(乡)人民政府出具的享受村集体福利待遇的证明;
(十六)其他必需的有关证明。
⑸ 贫困户最低收入标准是多少
贫困户最低收入标准如下:
1、一线城市最低收入10万元以下/每年;
2、二线城市最低收入8-9万元以下/每年;
3、三线城市最低收入7万元至8万元/每年;
4、四线城市最低收入6万元至7万年/每年。
贫困户申请流程是什么
贫困户申请流程如下:
1、贫困户提出申请;
2、组织入户信息采集;
3、提出贫困户名单上报村两委;
4、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对提出的名单进行民主评议,核实有关情况后,确定该村初选名单,进行第一次公示,无异议后报乡镇人民政府;
5、乡镇人民政府对各村初选名单进行审核,并在各村进行第二次公示,无异议后,经市扶贫办同意进行公告;
6、根据贫困户申请情况,由各乡镇提出贫困村申请名单报市扶贫办审核;
7、同时组织开展贫困户的信息采集和录入工作;
8、经市扶贫办审核通过,进行公告,无异议后,确定为贫困户。
法律依据:《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管理办法》第四条
农村低保资金专项用于农村低保对象的生活补助,不得用于其它支出,严禁挤占和挪用。不得从农村低保资金中开支工作经费,也不得向农村低保对象收取管理费。各级财政部门根据实际需要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并列入当年财政预算。
⑹ 贫困户家庭年收入的标准是多少
贫困户家庭年收入的标准如下:
1、绝对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低于627元);
2、相对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628—865元);
3、低收入人口(年人均纯收入866—1205元);
4、一般收入和高收入(年人均纯收入1205元以上)。
个人或家庭所拥有的资源,虽然可以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但是不足以使其达到一个社会的平均生活水平,通常只能维持远远低于平均生活水平的状况。农村的贫困线是建立在生存贫困的观念上的,该贫困线被用来识别处于生存困难的人群,而城市贫困线已经超越了生存贫困的观念,贫困线不仅包括为了保证最低的营养所需要的购买食品支出,还包括用于教育和医疗的基本支出。
《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管理办法》第十二条 城乡低保资金原则上实行社会化发放,通过银行、信用社等代理金融机构,直接发放到户。县级财政、民政部门应当以低保家庭为单位为其在代理金融机构开设专门账户,代理金融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城乡低保对象收取账户管理费用。
第十三条 县级民政部门应当及时将低保对象花名册及当期发放的低保资金数额清单报同级财政部门,财政部门应当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及时审核并支付资金。
第十四条 城乡低保金应当按月发放,于每月10日前发放到户。
个别金融服务不发达地方的农村低保金可以按季发放,于每季度初10日前发放到户。
城乡低保对象价格补贴、节日补贴等临时或一次性的生活补助资金,应当按照有关要求及时足额发放到户。
第十五条 年度终了,地方各级民政部门应按照规定认真做好城乡低保资金的清理和对账工作,并按要求向同级财政部门报送城乡低保资金年度执行情况及相关说明。
⑺ 我国贫困户的收入标准一般是多少
国家对贫困户的界定,有其严格的划分标准:即绝对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低于627元),相对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628—865元),低收入人口(年人均纯收入866—1205元);一般收入和高收入(年人均纯收入1205元以上)。通常把年人均纯收入低于1205元的家庭人口统称为弱势群体。
以户为单位,一个户口本为一个家庭户,家庭成员为户口本在册的所有人员。且家庭成员中有1个以上的劳动力。
家庭经济收入标准:
为国家级贫困户标准,按县扶贫办的统计口径为年人均纯收入低于2300元的户。分了两类,一类为扶贫户:有劳动能力的农户,且人均纯收入在2300元以下1560元以上。另一类为扶贫低保户:就是有劳动能力的,人均纯收入在1560元以下的低保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