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鹏程一年收入多少
❶ 2015年11月2日,换股合并实现整体上市的温氏股份(.SZ),股价出现暴涨,市值一度超过2000亿元。
2015年11月2日,换股合并实现整体上市的 温氏股份 (300498.SZ),股价出现暴涨,市值一度超过2000亿元,成为当之无愧的创业板巨无霸,万千股民追捧的对象。
让外界颇为困惑的是,一家主营禽肉产品的温氏股份,何以能够拥有如此大规模的市值,围绕其发展轨迹,一直为外界所关注。3月6日,全国两会召开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温氏股份董事长温鹏程在北京首都大酒店,接受了时代周报记者的专访。
上世纪80年代初期,由7户农民集资8000元起步,经过30余载的发展,到如今成为一家以畜禽养殖为主、跨地区的现代农牧企业集团,温氏股份一路走来,稳扎稳打。目前,温氏股份已在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设立了170多家一体化公司,现有合作家庭农场5.3万户、员工4万余人。
作为一名老代表,今年是54岁的温鹏程第19次参加全国两会。面对外界关心的温氏股份“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温氏家族化等问题,温鹏程毫不讳言,向时代周报记者娓娓道来。
神话背后 依赖“温氏模式”
中国是世界猪肉消费第一大国。温氏股份定位于畜禽养殖为主业,恰逢其时。温氏股份的主营业务为肉猪、肉鸡等禽类产品,近几年其规模远超同行。
据温氏股份官网披露,2014年温氏集团上市肉猪1218万头、肉鸡6.97亿只、肉鸭1699万只,实现销售收入380亿元。而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温氏股份的经营业绩再次迈上新台阶。
最新的业绩快报显示,2015年温氏股份实现营收达482.34亿元,同比增长24.56%;营业利润为67.17亿元,同比增长132.5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2.76亿元,同比增长126.16%。
在业内人士看来,温氏股份的发展得益于其独有的“温氏模式”—以紧密型“公司+农户(家庭农场)”为核心、适度规模化养殖为基础的发展和经营管理模式。
长江证券 分析师认为,温氏股份通过其“轻资产、全产业链、全员持股”的温氏模式解决了养殖业大规模化而因技术跟不上导致的高成本难题,成本优势显着。另外,温氏股份较高的生产效率及成本控制优势,能够保证合作农户利润持续增长,吸引更多农户加入温氏体系,实现规模的持续扩张。
温鹏程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畜牧业巨大的成本是饲料,大概占到总成本的70%。目前国家正在提倡“去库存”的发展思路,近年来玉米和粮食的库存完全跳出了正常年份的库存。温鹏程认为,在“去库存”的过程中,会让这些产品的价格大幅下降,“这可以让我们的畜牧产品,生产成本大幅下降。”
目前,温氏股份将产业触角伸至湖北、安徽和江苏等地,在发展过程中,温氏股份“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引起了环保争议。对于国家越来越严格的环保政策和法规,温鹏程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公司历来重视环境保护,并在5年前就已提出了环保问题解决方案,即环保“三同时”制度,另外这几年在环保方面的投入资金达到10亿-20亿元,“去年我们投入了2.7亿元的环保资金,新投产的项目,(环保)标准较高,达到了循环利用的标准。”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在50多分钟的专访时间里,温鹏程多次谈到环保话题,“我们三年前就明确了环保管理,是生产环节一项重要的工作,我们的环保压力不大”。
迈入2016年,温氏股份发展势头迅猛。3月7日,温氏股份披露了今年2月公司商品肉猪销售情况,2月销售商品肉猪109.81万头,收入22.15亿元,销售均价17.91元/公斤,环比变动分别为-31.74%、-27.66%、4.01%,对此温氏股份解释称,“受春节假期影响,公司商品肉猪出栏量减少;公司业务规模扩大、商品肉猪出栏量增长及销售价格上涨。”
近来,温氏股份再次将产业板块向全国布局。2月3日,该公司披露了一项定增预案,“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以每年合计新增肉猪产能 182 万头为目标,拟使用募集资金投资 11.6亿元,用于建立 4个肉猪养殖一体化建设项目。
启动组织架构变革
温氏股份内部家族分散,共计有13个家族,其中以温鹏程家族和严居然家族影响最甚。据时代周报记者梳理发现,温氏股份的股本结构较为分散,无持有公司股份5%以上的单一股东,各股东的持股数及持股比例均较小。
截至目前,温氏家族成员中,包括温鹏程在内的11人在温氏股份持股,合计持有公司6.07亿股股票,持股比例为16.74%,为温氏股份实际控制人。在董事会层面,温氏股份共计有8名握有“实权”的非独立董事,其中温鹏程在公司担任董事长,温氏家族成员在非独立董事中拥有4名席位,占到1/2,对于公司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形成决议,有重大影响。
另外,严氏家族在温氏股份的“影响力”也不容小觑。温氏股份总裁、技术总监严居然,以及严居能两兄弟,均在董事会担任董事,两人合计持有1.77亿股,持股比例达4.88%。
温鹏程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对于公司家族化倾向这一话题毫不讳言,“温氏从成立那一天起,我们就是一个带有家族烙印的公众公司。” 温鹏程表示,正是因为如此,早期的温氏集团才被拒于资本市场之外,“但我们完全是以公众公司的方式管理,所以管理团队的成长和民主化,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温鹏程进一步指出,虽然温氏带有家族烙印,但是管理团队的作用、决策的程序是非常科学、合理,而且高效的。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从去年11月份整体上市成为创业板“第一股”后,温氏股份经过资本市场震荡,依旧稳坐“一哥”宝座。截至3月10日收盘,温氏股份报收47.87元/股,总市值达到1735.41亿元,超过绿地控股(600606.SH,总市值1555.09亿元)和光大银行(601818.SH,总市值1699.12亿元),在沪深股市2823家上市公司中, 平安银行 的总市值目前不到1500亿元,温氏股份总市值排名第25位,可谓深市的新“巨无霸”
在整体上市后,上述13个家族和个人身家已过亿,温氏创始人提出的共同分享财富观念变成现实。今年以来,温氏股份继续加大对股东的财富共享。根据2015年度的经营情况,温氏股份发布了《2015年度利润分配预案预披露》公告,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不少于5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股利不少于18.13亿元,同时以资本公积向股东每10股转增不少于2股,合计转增股本不少于7.25亿股。
不仅如此,温氏股份还启动了员工持股计划。2月3日,温氏股份披露称,该计划的资金总额不超过11.6亿元,参与对象包括本公司董监高管理人员,以及签订正式劳动合同的子公司员工,总人数达19097人。
温鹏程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为了上市后更好地发展,温氏股份直接启动了关于组织架构变革的工作,已聘请了有关的第三方咨询公司,指导此次变革。
“我们很快会以原来的母公司来带动分公司发展,到下个阶段,组织变革(实施)以后,可能会让企业的管理更专业化,具体从业务队伍专业化、年轻化这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❷ 温氏集团
本人广东温氏某大规模猪场的养殖员,先说好的吧:只要你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寂寞,温氏猪场是个好去处,工资待遇:中专或者高中的大专的貌似是1900底薪我高中的和隔壁大专那丫的底薪一样,我们组长本科的工作满一年了底薪是3200,其他的不清楚了,+300封场费就是2200,再加每月绩效成绩好的700到1000(要过试用期才有全额绩效没过则领一半),成绩不好的3 4 5百或者没有,副手绩效1.5倍(貌似比普通饲养员多4 5百每月)组长的是3倍,再往上区长,主管不说了。还有神马猪屎费啥的加起来3000多我自己现在。现在说休假:每周5.5天工作制每月最少有6天假,过了试用期一年最少有一天路程假,工作满一年每年有5天年假。伙食费自己冲饭卡,吃早餐一个月300足够,公司有70月每月补贴。社保啊啥的都有,年终奖金貌似归到绩效里去了,明年不知道有不有,年底有双薪(12月)分2个月发放。现在说不好的:新员工进猪场没认识的会很孤独,场部的关心又很不到位,女孩子经常半夜在被子里哭,我们这是要封场的,除了休假不能外出,没电脑就等着晚上和脚指头聊天吧。一个猪场比较舒服的就是公猪站保育舍隔离舍和育成舍了,怀孕舍和产房(分娩舍)累死人,天天加班,刚读书出来没吃过苦的小伙子我保证你做不了一个月就跑路了,一个人养150头以上的怀孕母猪,现在夏天,干得内裤都是湿的,现在我对猪屎已经麻木了。做分娩舍的都是女强人,我都自叹不如,向我们的女汉子们致敬!我这边的情况是老员工你留不住,新员工来一个月就走,全TM新面孔了都,整一个恶性循环,领导脾气和那猪屎一样,做得好骂,做得不好往死里骂,我没见过有哪个组长是好说话的(个别好人还是有滴),你看不起我没文化无所谓,但你请给我最起码做人的尊严,可悲为了生活,骂我忍了。猪场嘛最好进小场几万规模就行,大场辛苦。温氏很排外的,给我的感觉就是瞧不起外地外省的,还有就是任人唯亲,轻松的岗位职位大多是皇亲国戚,猪场新兴的人多。想升职快就进怀孕舍,想轻松点就上面提到的公猪站等,轻松就轻松,你只能一辈子当个饲养员,轻松意味着升职几率低,除非你是大学生或者温氏内部亲戚。现在的休假方案,明显温氏是要裁员,人手不够还TM裁员,呵呵,做百年企业?公司总经理级别的貌似都自己人,你这么排外你这雪球是越滚越大了,但里面却是空心的。我做了这么久,从刚开始的满怀信心想越走越高到现在对公司越来越失望,好吧,我准备辞职了,不是我忍不了,实在是我干的太累,忙的太疲惫。
❸ 河南首富2020年成绩单出炉:一斤猪肉赚7块,净利率超过茅台
又到了上市公司“秀肌肉”的时候,统计数据显示,A股已有超过千家公司发布了2020年业绩预告,半数以上都是好消息。
而目前来看,“肌肉”最发达的,当属河南首富秦英林。
1月25日,牧原股份公布了2020年度业绩预告,猪在风口上飞了一年,秦英林也交出了一张“学霸级”的成绩单。
数据显示,牧原股份2020年累计卖出了1811万头生猪,平均每天近5万头。
2019年这个数字是1025万头,同比暴增77%,这意味着,多少原本散养户的猪都进了牧原股份的猪栏,某种程度上代表着行业集中度的提升。
现实中的情况也是如此,农村养猪的越来越少了,年底杀猪过年的也见不到啥了,农村人的年货采购清单里,猪肉排到了前列。
理论上来说,规模化养猪是好事情,可以降低养殖成本,让老百姓买到价格更实惠的猪肉,但其实影响猪肉价格的因素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供需关系。
而当生猪越来越集中到少数人手中,猪肉的供应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受控了,只要养猪户适当惜售,猪价永远下不去。
1月26日的监测数据显示,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34.76元/公斤,刘永好自己养猪都说正常猪价应该在7-8元,足见养猪户惜售的力量。
从这个角度来说,养猪超级大户的出现,并不一定是好事情。
猪价一直这么坚挺,牧原股份挣了多少钱呢,公告里的数据是营收550亿,预计净利润270-290亿。
同样拿来和2019年比较一下,2019年牧原的营收为202亿,相当于在一年的时间里,就再造了1.7个牧原。
而利润的增长就更猛了,姑且取个中间数280亿,记得牧原股份2019年就曾表示,2019年的61亿利润已经超过了往年的总和,那也就是说,2020年的利润,是其历年总和的2倍还多。
而按照利润率算也让人惊叹,牧原股份2020年的净利率达到了51%,已经超过了贵州茅台(2019年贵州茅台净利率为48.2%)。
老百姓几乎天天吃的东西,竟然比茅台更有干坤,这一点可能是“二师兄”自己都不曾想到过的。
根据牧原股份发布的数据还可以计算出,养一头猪的净利润大约1546元,如果按照普通出栏猪平均110公斤,牧原股份一斤猪肉净赚7块钱。
牧原股份2019年曾在投资者交互平台上对养殖成本做过回复,一斤大概7块钱,2020年随着规模的增加和养殖技术的提升,成本肯定低于7块。
由此可见,这超茅台的净利率是实打实的。
2020年,无疑是牧原股份有史以来最风光的一年,养猪赚得盆满钵满,资本市场上也赢得了大丰收。
牧原股份的市值翻倍,如今已站上3200亿,成为农林牧渔行业的“一哥”。
而秦英林的身家也在一年内飙涨了1000亿,跻身中国十大富豪,成为继许家印之后进入前十的第二个河南人。
值得一提的是,牧原股份虽然2020年只卖了1811万头猪,但早前发布的公告里就已明确,2020年底产能可以达到5000万头,储备了8000万头生猪产能需要的土地。
可以预见,秦英林养猪“一哥”的位置是稳了。
当然,2020年在“二师兄”身上大赚的也不止是秦英林,新希望的刘永好、温氏股份的温鹏程、正邦 科技 的林印孙都是大赢家。
虽然目前除牧原股份外,另外三大巨头还没发布预告,但从三季报的数据已经可窥一斑。
值得一提的是,生猪价格近日刚刚结束了就连跌开始回涨,春节在即,估计猪价要回到20元内在短时间内只是个梦想了。
❹ 一头猪制造多少富豪他身家2千亿,5位山东人做饲料火腿肠登榜
文|丛树
来源|鲁商儒风
“只有夕阳的企业,没有夕阳的行业”,不知道这个金句是谁最先说出来的。 互联网、人工智能、 汽车 新势力、房地产等光鲜的行业,确实制造了无数的富豪,而一些曾经不太受待见的传统行业,养猪、做豆腐等,近年也在默默制造出很多富豪。
你知道一头猪,造出了多少富豪吗?
在不久前发布的胡润百富榜上,财富超过1000元的养猪富豪,至少有2人。
一位是近年财富黑马河南牧原秦英林,财富达2000亿元,在榜单上排第10位,把众多互联网、房地产等行业企业大佬甩在身后。
他可能是纯粹依靠养猪而成为巨富的养猪首富,今年前三季度,牧原股份营业收入400多亿元,净利润超过200亿元,相当于卖一头猪赚半头猪的钱。
而且,近两年,他的财富以几何速度增长。2019年,秦英林、钱瑛夫妇的财富是1000亿元,2018年为355亿元,2017年为255亿元,2016年是185亿元。最近2年多,财富增长了近5倍,是最近2年来财富增长速度最快的前5位中国富豪之一,已经稳坐河南首富多年
另一位过去一年财富翻番的养猪富豪是前中国首富刘永好,去年的财富为800亿元,今年达1600亿元,他也是两2位财富超过1000亿元的中国富豪。
要知道,在胡润榜上,今年财富超过1000亿元的富豪大幅增加,但也只有41个。
还有一家制造群富的养猪企业,温氏股份。在2020年胡润百富榜上,温氏共有9人上榜,最高的温鹏程财富为150亿元,其他8人从30亿元到49亿元不等,是制造富豪最多的养猪企业,上榜人数在中国企业中排前几位。
与秦英林完全靠养猪成为富豪不一样,刘永好的业务中很重要一块是饲料生产,其还涉足了金融投资等业务,是民生银行大股东之一。其实,刘永好兄弟的希望集团,当年起步的时候是养鹌鹑,随后转行生产饲料。
有2位山东富豪因为生产饲料而登富豪榜,他们来自刘永好的新希望,分别是青岛的黄炳亮和张效成、曲善珊夫妇,他们的财富也都较去年翻番,分别达44亿元和42亿元。
他俩是莱阳农学院(现青岛农业大学)同班同学,1990年代,与另一个同学张唐之一起创办了山东六和,主要生产饲料。2005年,公司被刘永好收购,主要是张唐之出售了所有股份,退出山东六和,黄炳亮和张效成只出售了部分股份,留在山东六和。随后山东六和并入在A股上市的新希望,他们的主要财富就来自于新希望。他俩又创办了青岛蔚蓝生物,公司也已经在A股上市,不过市值不大,如今不到38亿元。
张唐之的财富或许不会少于这2人,他又创办了山东中慧,仍从事饲料生产等相关业务,在不久前山东商报编制的鲁企300强中,营业收入达114.6亿元。
另一家同样以饲料起家企业江西正邦 科技 ,如今同时生产饲料、养猪,也制造了2位富豪。其中林印孙的财富达320亿元,是江西首富;另一位来自正邦的富豪刘道君,财富为44亿元。
可以看出,和养猪同样看似不起眼的上游产业——饲料生产,也制造出不少富豪。
与养猪相关的下游产业,也产生了多位富豪。
其中双汇的万隆,在2020年胡润百富榜上的财富达105亿元。双汇是中国最知名的火腿肠生产企业之一。 其前身为漯河肉联厂,当时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型屠宰厂。
当年,河南曾出现多家火腿肠生产企业,都是由地方肉联厂演化而来。最早是春都,前身为洛阳肉联厂,1987年生产出中国第一根火腿肠,曾是中国火腿肠第一品牌,可惜后来衰落了。郑州肉联厂生产的郑荣火腿肠也曾名振一时。后来发展最好的是双汇。
多年前,双汇曾被出售给外资,之后万隆又买了回来。
山东也有多人因为生产火腿肠而成为富豪。在2020年胡润榜上,临沂大众食品的明金星榜上有名,财富是24亿元。大众食品其实就是大家熟悉的金锣。 金锣的另一位创始人周连奎,多年前也是各类富豪榜上的常客。
另一位出现在胡润百富榜上的是龙大宫学斌、宫明杰父子,财富是33亿元。宫学斌是龙大创始人,一手打造出了龙大,并带领其上市。不过,父子已经出售龙大股份,成功套现。
山东还有另一位生产火腿肠的富豪,得利斯的郑和平。得利斯是中国第一家生产低温肉制品的企业。始创人郑和平几年曾名列富豪榜,在2017年胡润百富榜上,财富为30亿元。
这些下游企业有一个共同特点,之前多是肉联厂,如今除了生产火腿肠外,还生产冷鲜肉等,有的还自己养猪,但他们留给外界最深刻的形象是更觉见的火腿肠。
一头猪,从养殖到上游的饲料,再到下游的加工,制造了十多位登上富豪榜的富豪,多位财富超过百亿元,2人身家超过1000亿元。一头猪也能创造财富神话!#猪价行情##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