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气压下多少度结冰
㈠ 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结冰的温度是0度水沸腾的温度是100度吗是对还是错的
解答:这样表达不准确。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结冰的温度是0摄氏度,水沸腾的温度是100摄氏度。
温度的测量标准叫温标,常用的温标有摄氏温标、华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绝对温标)等。
同一物体的温度,用不同的温标表示出的数值是不同的。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水结冰的温度,摄氏温标的度数是0摄氏度,华氏温标的度数是32华氏度,而热力学温标的度数是273.15开尔文。
㈡ 正常情况下,水结冰的温度是多少度
正常情况下,水结冰的温度是0度,但在地球上,由于由于温度通常在0到100摄氏度之间,因此水才可能以液态形式存在。所以要是水结冰,温度至少要降到零下87度。
当温度降至负55度时,水的分子结构就必须开始发生变化了。分子会开始形成四面体的形状,每个水分子会松散地跟另外四个分子相结合。这就形成了水的另一种状态:“冰水中间态”,虽然它还不具备冰的全部性质,但是那种状态下的水已经不能称之为水了。
当降至这个温度时,它比通常我们所说的液体水结冰的冰点要低87度。研究者表示,负55度的水是存在的,只是因为它维持液体的时间极短,目前我们的仪器还不足以捕捉到它维持液状的样子。
水的性质跟普通液体完全不同。这也是它能在冰点下几十度依然保持液体的原因。水会如此奇怪就是因为它的性质跟其他液体完全不同。例如,冰会浮在水面上,而大部分的固态物质会因为密度更大而沉入它们的液相中。
那么就需要让晶体冰变成液体。对于非常纯净的水,想要让水里出现冰种,就需要改变液体的结构。当你给水降温以后,它的结构就会变得接近冰的结构,这也就是它密度降低的原因,其表现就是结晶速率的提升。
(2)标准气压下多少度结冰扩展阅读:
水密度随温度变化
水密度随温度变化,温度高于3.982℃时(也可以忽略为4℃),水的密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在0~3.984℃时,水热缩冷涨,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这主要由分子排列决定。也可以说由氢键导致。由于水分子有很强的极性,能通过氢键结合成缔合分子。
液态水,除含有简单的水分子(H₂O)外,同时还含有缔合分子(H₂O)2和(H₂O)3等,当温度在0℃水未结冰时,大多数水分子是以(H₂O)3的缔合分子存在,当温度升高到3.98℃(101.325kPa)时水分子多以(H₂O)2缔合分子形式存在,分子占据空间相对减小,此时水的密度最大。
㈢ 外面零下多少度结冰
在标准大气压下,室外温度是0 ℃时开始结冰。但在实际情况中,条件不同,冰点也不同。
冰点的高低还和水的纯净度有关。纯净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冰点是 0 ℃,但是当水中含有杂质时,冰点会降低,要0度以下才结冰。
例如,海水的冰点低于淡水的冰点。海水冰点与海水盐度有密切的关系。当盐度达到 24.695 的时候,海水的冰点只有 -1.332 ℃。
(3)标准气压下多少度结冰扩展阅读:
需要注意的是,水变成冰,体积会变大,是因为液态水中水分子之间存在着较强的氢键作用力,它比分子间的作用力(范得瓦耳斯力)大得多。
当水处于液态时,在氢键力的作用下,水分子靠近,在宏观上就表现为体积小;而变为固体时,水变为晶体,分子排列有了规律,氢键的作用力削弱,宏观的表现为体积变大.
大多数的液体变为固体都是体积变小,因为分子在物体固态时排列较紧密,但是有一类除外,就是在液态时分子间存在氢键的物质除外。
㈣ 多少度,可以结冰
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结冰的温度是0 ℃,即水由液态变为固态的温度。
冰点指的是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1.013×10^5 Pa)下的凝固点,也就是0 ℃(273 K)。在不同的大气压下,冰点不同。如果想估计在某个压强下的冰点,可以从水的相图上找到答案。值得注意的是,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冰点并不等于水的三相点两者相差 0.01 K。
冰点的高低还和水的纯净度有关。纯净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冰点是 0 ℃,但是当水中含有杂质时,冰点会降低。例如,海水的冰点低于淡水的冰点。海水冰点与海水盐度有密切的关系。当盐度达到 24.695 的时候,海水的冰点只有 -1.332 ℃。
(4)标准气压下多少度结冰扩展阅读:
水的热胀冷缩是反常的,水在低于4度时热缩冷胀,导致密度下降,而大于4度时,则恢复热胀冷缩。这是水最重要也是最奇特的特性之一。
这是保障生物存在的很重要的一点,当水结冰的时候,冰的密度小,浮在水面,可以保障水下生物的生存。当天暖的时候,冰在上面,也是最先解冻。但如果冰的密度比水大,冰会不断沉到水下,天暖的时候也不会解冻,来年上面的水继续冰冻,直到所有的水都成了冰,那所有的水生生物都不会存在了。
由于水分子间有氢键缔合这样的特殊结构所决定的。根据近代X射线的研究,证明了冰具有四面体的晶体结构。这个四面体是通过氢键形成的,是一个敞开式的松弛结构,因为五个水分子不能把全部四面体的体积占完,在冰中氢键把这些四面体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这种通过氢键形成的定向有序排列,空间利用率较小,约占34%、因此冰的密度较小,约为摄氏4度时液态水的9/10。
㈤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在多少摄氏度时会结冰,在多少摄氏度时会沸腾
摄氏温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为100摄氏度。
㈥ 正常结冰是零下多少度
正常结冰是零度,水在0摄氏度以下由液态凝聚为固体状态,称其为结冰。需要注意的是:0度是结冰点。没有杂质0度就会结冰,有杂质要0度以下才结冰,大约零下3度左右。
冰点是指水的凝固点,即水由液态变为固态的温度。在标准大气压下温度是0℃,标准温度和水的杂质有关系,但是有杂质的水不能算标准的冰点。凝固点和熔点是同义词,指的是物质在液态和固态共存时的温度,或者说是物质在液态和固态之间转换时的温度。只有水的凝固点或熔点叫做冰点,别的物质的凝固点或熔点不能叫冰点。
㈦ 零下多少度结冰
水在0摄氏度以下由液态凝聚为固体状态,称其为结冰。
需要注意的是:
0摄氏度一般也结不了冰的。0度是结冰点。没有杂质0度就会结冰,有杂质要0度以下才结冰,大约零下3度左右。
零下4度以下水的密度会变大,体积增大,如果在冬天把水放在瓶子里,由于体积增大的缘故,很有可能将瓶子弄裂。
(7)标准气压下多少度结冰扩展阅读:
在标准气压下,0度便会结冰。但0度也会是液态的,也会是固态的。因此在0度的时候就会出现冰水混合物。
盐可以防止水结成冰。
海水冰点低于淡水。
㈧ 在多少的温度下才可以结冰
标准大气压下,温度低于0℃,水才会结冰;任何压力下,水温低于冰点温度就可以结冰.海水结冰的温度 通常所说的海冰,往往是指海洋中出现的各种类型的冰的总和.一部分海冰是由海水冻结形成的,是咸的;江河冬季封冻,春季到来,破裂的淡水冰凌流入海洋后,也成为了海冰;极地大陆冰川或陆架冰滑入海洋,断裂成巨大的冰块,随着海水流动,这也是海冰,这种海冰有个威严的名字,叫冰山.然而,确切地说,只有海水冻结而成的咸水冰,才是真正的海冰.海水结冰和淡水结冰的条件不一样.住在海边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每当初冬冷空气来临时,陆地浅水池塘很快冻结成一层薄冰;深冬时节,江河封冻,而海面却照样波涛汹涌,海浪起伏.只有在寒潮频频爆发,空气较长时间处于低温的情况下,海水才会出现结冰现象.海水结冰需要三个条件:①气温比水温低,水中的热量大量散失;②相对于水开始结冰时的温度(冰点),已有少量的过冷却现象;③水中有悬浮微粒、雪花等杂质凝结核.淡水在4℃左右密度最大,水温降到0℃以下即可结冰.海水中含有较多的盐分,由于盐度比较高,结冰时所需的温度比淡水低,密度最大时的水温也低于4℃.随着盐度的增加,海水的冰点和密度最大时的温度也逐渐降低.海冰初生时,呈针状或薄片状冰晶;继而形成糊状或海绵状;进一步冻结后,成为漂浮于海面的冰皮或冰饼,也叫莲叶冰;海面布满这种冰后,便向厚度方向延伸,形成覆盖海面的灰冰和白冰.海冰是淡水冰晶、“卤水”和含有盐分的气泡混合体.按发展阶段,可分为初生冰、尼罗冰、饼冰、初期冰、一年冰和老年冰6大类;按运动状态可分为固定冰和流冰两大类.固定冰与海岸、海底或岛屿冻结在一起,能随海面升降,从海面向外可延伸数米或数百千米.流冰漂浮在海面,随着海面风向和海流向各处移动.
㈨ 几度才会结冰
水的结冰点为0℃(摄氏度)
结冰又称冻结,一种天气现象。指露天水面冻结成冰。气象上包括蒸发皿的水冻结成冰。
中国大部分地区,结冰现象出现在立冬以后。冬是终了的意思,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意。我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
立冬有三候:一候水始冰,即水已经能结成冰了;二候地始冻,即土地也开始冻结;三候雉入大水为蜃,雉,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即为大蛤。立冬后,雉便少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雉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古人便认为雉到立冬后变成了大蛤了。
(9)标准气压下多少度结冰扩展阅读
极端温度的度数和出现地区,往往在平均温度图上不能反映出来。根据现有记录,世界上绝对最低气温出现在东西伯利亚的维尔霍扬斯克和奥伊米亚康,分别为-69.8℃和-73℃,1962年在南极记录到新的世界最低气温为-90℃。
世界绝对最高气温出现在索马里境内,为63℃。在中国境内,绝对最高气温出现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吐鲁番,达到48.9℃。绝对最低气温在黑龙江省的漠河,1968年2月13日测得-52.3℃。
㈩ 结冰点是多少度
水的结冰点为0摄氏度。
在标准大气压(101.325kPa)下,水的沸点为100℃,凝固点为0℃,所以0摄氏度时,40分钟左右水开始结冰,四个小时后就会完全结冰。
结冰又称冻结,一种天气现象。指露天水面冻结成冰。气象上包括蒸发皿的水冻结成冰。而且冰的熔点与压强存在着一种关系:在2200大气压以下,冰的熔点随压力的增大而降低,但非常不明显,大约每升高130个大气压降低1摄氏度;超过2200大气压后,冰的熔点随压力增加而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