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平工资多少
Ⅰ 航天圈被刷屏的网红工程师,蹭登月热度,是李逵还是李鬼
刷屏了。
“航天圈的网红工程师在国企的遭遇”刷屏了。
作为在职场打拼的公司职员;作为郁郁寡欢还没有得志的企业员工;作为跳槽后,已经干成一片事业和依旧不成一事的先驱们;作为体制内迷茫、懵懂,不知道未来在哪的羔羊们……
忽然一下,就好像心灵里,被注入了一剂灵药,压抑许久的某种情绪刹那间就被释放了。
大家奔走相告,愤愤不平,朋友圈你刷一遍我刷一遍,一边声讨着企业不识人才,不注人才的劣现象;一边表达着自己是多么难能可贵,多么委屈,是真正被埋没在泥巴里,发不了光热的金子。
于是乎,企业办公室里,企业食堂里,企业宿舍里,甚至企业外的酒桌上,企业人,体制人跺足捶胸,仿佛自己就是那个还没有出走的张小平,仿佛自己一旦出走,就算没有一纸文件追自己回头,也会是一段苏秦,亦或是张仪实现理想报复的慷慨人生。
你丫秦王视我苏秦无用,我就合纵,破你秦;你丫楚王瞧我张仪情商不佳,我就连横,灭你楚……但当然,苏秦,张仪最后都是王朝的奠基者,是士为知己死的典范。
张小平,肯定没有知己,因为太底层了。出走,也许就遇到了他的王。
被刷屏的“张小平”是怎么会是呢?事情是这样的。
最近,航天601所发了一封公文,公文原文如下:
画红线算是引导么
然后,就有人写了《离职能直接影响中国登月的人才,只配待在国企底层?》的网文。
网文围绕,小小研究员,职级低,钱少,苦逼,晋升慢,处于国企底层,不不被企业重视,而跳槽后却牵动了整个登月项目,以至于引申出企业不注重人才培养,不给优秀人才待遇,优秀人才总被某官僚做派压榨,压制的情况。
网文一下火了,可以说,点燃了所有底层人的情绪。而这个“底层”有多庞大,我们应该明白,但凡企业,公司,组织,都会有职务、级别、收入等高低之分,一但有了高低的区别,那所有人都会处在某个相对“底层”的位置。
“底层”太庞大了,庞大到我的圈子里,不论职务高低,不论身处何位,不论是经理还是职员,是领导还是员工,都在转发这篇网文,都从自己的某个角度,对“张小平”怀才不遇的底层待遇给予了无限同情,也抒发着自己就是另一个张小平的不平经历。
张小平,事件的客观性现在还没有定论。
总之,现在研究所已经出来辟谣了,意思是说:文件写得的确欠妥,有过分夸大张小平作用的可能性,但夸大是为了留住人才。张小平辞职,组织是做过大量工作挽留的。而且文件只是一份给劳动仲裁机构的文件说明,张小平本人大量转发朋友圈,网络中也有人利用事件进行了炒作。
不管事件本身的孰是孰非,但从现象来说。跳槽,在马云眼里,就是钱给少了,受气了。但我以为,作为国企员工,张小平跳槽并不是因为这两点,钱和受气有些片面了,不全部适合国企。
钱。
在国企,体制内是固定的,常说工资、奖金系数,随着职务的高低水涨船高,所以想获得高收入,国企自然是不可能实现的,无非是旱涝保收。这一点,如果入职前都不清楚,那显然是不客观的。
在国企,明面上是不谈钱的,大家谈的更多的是贡献,情怀,就连企业文化宣扬的都是付出,都是奉献。谈钱是不入主流的,就算有钱,谁也花的不潇洒。收入是能算出来的,在国企,豪车,豪宅基本就不要想了,一来收入固定,二来理想信念比金钱至上总要崇高一些吧。
受气。
试问普天之下谁不受气,老板的气,上级的气,同事的气,就算憋屈,郁闷,内斗的纠结不堪,那受点气就放弃稳定的国企生活,一是显得不负责任,二是显得气量不大,三是显得报复、水平不足。话说,与人斗其乐无穷,受点气就跑,只能说自己不够硬,还让气你的人看了笑话。
还有常说的看不惯。
干事的人,努力干活的人,永远都看不惯闲混的人;闲混的人,也永远看不惯干活比自己积极,能出成绩的人。然后就像网文中说的,国企没有淘汰机制,就造成了劣币驱逐良币,能力差的人剥削有为的人;有为的人很累,混的人却很清闲,也就出现了养老的和被养老的。
运气好,或者不好,也是关键。
没能力的上去了,对有能力的剥削自然就更大了,无为的占尽了有为的成果而变得有为;有为的如若不爽,产生抵触,无为者还会以情商不高来嘲弄有为者。
能力大的上去了,那些没能力的自然就混起来不舒服了,嚼舌头,背后作怪的闲人自然也就忙起来了。总之,就是看不惯,谁也看不惯谁。搞技术的看不上搞管理的,搞管理的也瞧不上搞技术的。貌似宫斗。
国企员工离职,最核心的原因其实是:不但给不了钱,又受气,还没有希望。
从进企业的第一天起,我就听到“不拘一格降人才”,“唯才适用”,“能者居之”,“能上能下”的大、小会发言。发言人言辞激昂,痛下决心,以不可战胜的斗志,势要消减国企顽疾。
然后,10年过去了,20年过去了,现在,大会、小会,只要是宏观方针、政策不涉及到具体事务的议题,老人手一般也不嗔、也不怒、更无喜,听听就听听,下边该怎么办还是怎么办。至于新人,有抱负有理想的,热血澎湃,一股热情,但又总会在时间的长河里慢慢变凉,变冷,彻底凉凉。也有聪明的,勇敢的,尚且能脱离体制的,能出去打拼,也就跳槽出去打拼了。
天天画饼的手段是不能总用的,没有希望才是最可怕的。
有抱负的人,日复一日的努力,因为眼前总是有希望;混日子的人,一天天消沉,无非是好坏波澜不惊,没有丝毫希望。没有希望,靠苦熬,苦等,最后终归是死水一潭。
希望是什么,其实并不是要日狼日虎,无非是自己的成长可以换来企业的肯定,把某种可以衡量成长价值的筹码一点点给予兑现,而不是做的好一个样,做的坏一个样,最后都归于不求无功,但求无过。亦或者是,铁打的士兵流水的长官,长官送走了一任又一任。
进了国企,等级、身份,晋升空间基本是定好了的,职业轨迹一开始就非常清楚。要么是管理、行政。要么是技术、工人。至于个人能走多远,那说实话,除非造化,人脉等有先天性条件。这些,在职场上都一样,不管什么企,提拔任用都是包含各种浅显的道理。
生存就有法则,国企自然有法则,那私企也有同样的法则,无非国企相对隐晦,私企十分简单而已。
任人唯亲,利益链条……不管什么企业,都存在。李嘉诚只会把企业送给李泽钜,唐骏创造不了超过自己收入水平数倍的利润,自然也当不上打工皇帝。
能力是什么,能力就是张小平这样掌握核心科技的技术人员;可他辞职,为什么会产生社会广泛关注,就是因为不平等待遇。
就像扫地僧,武功已经深不可测,在天龙八部中一出现,就决定了事态发展的走向,可依然是个扫地僧。是他不愿意当住持么,我想,有时候搞技术还是纯粹点,当个住持荒了功夫,那真不值得。
张小平不是扫地僧,如果跳槽只是为了满足个人追求薪水的增长和某种诉求,那他并不是一个纯粹追求技术的高人,对于整个社会理想和国家利益来说也并没有利好。当然,作为普通人,谁都有追求利益的权利,不是非黑即白,不是所有人不去当国之工匠,就算没有工匠精神。
人常说,铁饭碗。其实铁饭碗是存在的,除非遇到颠覆性的事件。比如说下岗,比如说改制,但遇到非常情况就算企业颠覆了,安家费、保障金还是要给的,基本不会让员工饿死。怎么说呢,这当然是国企人性化的一面,国企也并非无可取之处。
国企符合国家利益,国企的发展比私企总是要规矩许多。比如张小平,从一个一般人员一步步走向专家,那是国家用一个个项目喂出来的,培养出来的。张小平为什么被私企挖走,被开出了非常高的价格,那是因为培养一个国之工匠,国家耗费了与他被挖走所等价的财力。挖人者无非走了捷径,越过原材料,直接买了个成品而已。私企给的筹码,无非只是证明了有用,等值,或者物超所值。
我最喜欢看网文里写的:大学出来时,大家水平都差不多,然后,进国企的,锻炼了几年,成了团队不可或缺的人才,那他建议,跳出国企……如果在国企里能力不强的,国企就可以保护他们一辈子……
我觉得,纵然国企、体制有诸多不好,有诸多诟病,但作者的既得利益获取方法也太昭然若揭了。意思,我培养人,培养出来的你带走;培养不出来的烂在锅里,好肉都应该让非国企、非体制的挑走呗。另外一方面,私企、外企为什么顿不顿裁员,非国企的高管为啥动辄百万,千万收入没有上限,这个太好理解了,一件工具,好用的时候自然要物尽其用;不好用,一脚踢开;给你钱,是因为你能办超越钱本身的事,至于约束,纪检那基本是任之的。
好的时候,你是天上的星辰;坏的时候,你是自杀的中年危机男。国企呢?国企或许还没有这么残酷吧。
我总在想,我们的初衷是什么,特别是作为中国人的初衷是什么,特别是中国人的理想信念是什么……
如果国之工匠只看重钱、权、利,顿不顿就跳槽,然后砸自己的锅,那谁还去管企业的死活。去挣大钱,去享受优质发达国家的待遇就好,逐利趋益,只去在乎得不得志,得不得意就好了,谁还要理想信念干什么……
人才,德不配位,必有灾殃;钱财,德不配位,得财是灾。
国企中,体制内总会存在问题,那有德行的人应该去改变它,纠正他,就算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
非国企,赤裸裸的利益至上,你病的起么,你错的起么,你敢变老,变弱,变的不再有“用”么……
当然,有一些平日里见活就躲,见荣誉就上,没事套关系走捷径,没事挖坑使绊子,自己不努力还阻碍别人进步的人;既跳不了槽,也当不了企业骨干,只会大言不惭说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那类人;一边吃着国企的饭,一边砸着国企的碗的这些人。有些文章还是不要转发了,标榜自己职务低,收入低,职称低,真的有点low……
我不转发鸡血文章,也不转发煽动性文字,我水平不够,但我总也想分清谁是李逵,谁是李鬼。
我现在敢打赌,登月计划,绝逼不会被某一个小小的底层工程师的辞职而停摆。
如果说,问题所在,或许,那个写公文的,签发公文的,应该是个草包,肉头,真李鬼。
没有真正的猛士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不管你任何企业,任何体制,都将无法革新,无法进步,无法改变……
问题暴露了,知道痛了,我们能有所察觉,能继续保持信念,努力发光发热,那不管是什么梦,我愿意依然坚信中国梦,而并非某高精尖人才的发财梦。
Ⅱ 研究员掌握核心技术却屈居底层,在国企关系大于能力吗
这种关系大于能力的事情不仅限于国企了,很多私企也都是这样的风气,闷头努力干活的人永远比不上每天围着领导吹牛拍马的人,这个有点病态的现象真的是让我困扰很久,所以最近准备离职,去做点付出努力就能有收获的事情。
领导这么想好像没有什么问题,其他会溜须拍马的同事也说,她有什么的啊,总把自己工作的内容说的很厉害,很好,努力工作换来的是这样的嘲讽,我提出了离职。至于现在,我在等待交接工作,人迟迟招不上来,觉着合适的看不上公司,想来公司的,人又确实不行。
虽然我没重要到张小平的程度,但是我且看这个公司接下来还能如何发展。
所以说关系大于能力吗?这也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最近我有了结果,关系是否大于能力主要还是看领导,肤浅的领导会去给有关系或者会溜须的人升职加薪的机会,而真正有头脑能思考的领导知道如何知人善任,把握努力工作并且具备已经技术能力的员工。
但事实上有脑子的领导实在太少,所以我准备创业去了。
Ⅲ 范冰冰一直负面评论颇多,你认为大家为什么不喜欢范冰冰
我也不太喜欢她。
范冰冰阴阳合同偷税事件沸沸扬扬,传闻为补缴8.84亿,41套房产出手。
对普通人的天文数字,对明星却是脱手几套房产的事儿。又是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
范冰冰10月3号的致歉信算是给整个事件画上了一个暂时的句号。但民意依然汹涌,翻看范冰冰7号微博下的网友留言,一种情绪的声音依然是主流。
总之,假如有关部门真有心整顿娱乐圈的“歪风邪气”,范冰冰绝对是一股最大的“妖风”,一个连“中国国家精神成就奖”这种莫名其妙的奖项都敢去领的人,我看不出她有怎样的职业操守。
崔永元说自己没有针对范冰冰,但不能说范冰冰就是无辜的。像范冰冰这种财迷心窍,丧失底线,毫无职业操守的明星在娱乐圈绝非少数,人们希望范冰冰能因此坐牢,也并非跟她有仇,或者看她不顺眼,而是希望借这次对娱乐圈歪风的整顿,涤荡整个社会风气,因为远远不是“贵圈真乱”这么简单,我们生活的这个国度,乱象实在太多了。
你们喜欢范冰冰么?
Ⅳ 致年轻人,不要让国企伤害你的青春
不要让国企伤害你的青春,这句话是我在16年从某国企离职时产生的想法,这两年一直回味着这句话,一方面是思考自己的路,一方面激励自己,不要活的像在国企中一样,碌碌无为。恰好最近看到了张小平的事,很多大佬都在谈论企业识人、用人、留人的问题,而作为行业的底层从业者,我觉得也应该从自己的角度来看待这件事情。
笔者本身从事的是技术行业,虽然入行很晚,但个人综合能力尚可,所以第一次面试工作的时候,凭借着不错的临场和底线之上的技术水平,成功面试到了一家国企。
这家国企在行业内算是垄断性质的,工作朝九晚五,基本没有竞争压力,在某些时间段,某些部门内部,甚至可以上午工作2小时,下午工作2小时,吃吃免费的下午茶,一天就过去了,并且也对工作进度不会产生什么实际影响。但闲的闲死,忙的也会忙死,也有一些部门偶尔会有比较重的工作压力,底层人员经常加班到十点多,不过在业内也算好的了,所以大家经常笑称这家国企,是在该市时薪比较高的公司,堪比某些龙头企业,虽然实际月薪低的可怜。
我入职的部门算是清闲型的,正常工作做完了,我可以有大把的时间来做自我提升,因为起点低,所以这些额外的努力很容易见效。这家国企每年离职几十人,每年入职几十人,流水一般的人力给业务带来了一定的冲击,所以领导决定着重搭建一套培养机制,能让入职的人快速熟悉技能、业务,我作为建设者参与其中,但说实话,用这套培养机制的人可能没什么成长,但我在这个过程中却收获很多。
所以从我个人角度来看,国企给了我很多空间和平台,对于一个没有对口专业学习、没有过多从业经历的人来说,这难能可贵。
不过自学迟早有瓶颈,且第二年我就很难从工作中获得什么提升了。
当时,公司的大体状况就是高级同事不思进取,做事消极怠工,领导家业双全,天天准点下班,留下一堆低级员工每天埋头做事,可悲的是一个萝卜一个坑,领导不离职这些人再努力也没用。
从这个时候起,我开始对国企的工作产生了敌意,从工作内容,到工资奖金,方方面面都难以让我开心。
某天,总部的大佬来视察,我作为员工代表一起参与了座谈,我说公司很多员工买房子难,隐晦的表达了公司月薪比同行业一般水准低很多的问题,大佬笑了笑,之乎者也之后便不了了之了。
上头没开源,下头就难受了,所以后面人力招人的时候,渐渐的也遇到了困难。为了更好的吸引人,公司开始变着花样的做薪酬改革。
月工资低,就减少发放月数,分摊到每个月上看;分摊了还低,就搞一些额外的激励政策,看似可以大把捞金,然而只有很少的人能够受益,且大头也不在他们这里。
额外的钱少,大家就盼着年终调薪时工资涨一涨,我们同批次进来的人,在实际工作1年后提出了这个意愿,某员工一句话就把他怼回来了,大意就是你们又没长进凭什么加工资?
细一琢磨好像是这么回事儿,然而工作做的好不好,个人有无成长,公司评判的客观标准实在是少,对此大家也只能呵呵了。
因为这件事,我也有点心灰意冷,一次和其他部门的领导聊天,我不禁的感叹了一句,哪怕是公司的资深技术人员,工资怕也不过万把块,那位领导一脸诧异的看着我说,怎么可能?
由此,我才知道是自己坐井观天了,领导们的快乐是我想象不到的。若长留下来,怕自己也只能和其他同事一样,每天对薪酬制度锱铢必较,却完全忽视了大环境就是如此窘迫的现实。所以,最终我做了和张小平一样的选择,薪酬选择是一方面,更多的,是难以忍受十年后的自己,还是这个模样。
张小平跳槽之后直接年薪百万,我曾经的哪些同事,没有这么牛气,但离职后薪酬翻个两三倍还是挺普通的。我写这篇文字不是为了论证国企是个围墙,也不是想说它有多坏,事实上开头我还说了不少国企的优点,比如养老,比如稳定,如果你已经有车有房,只想要一个安稳的生活,那么国企完全对口。
但如果,如果,如果你还想要一些不一样的,如果你对自己的职业还有期待,我建议你做好规划,尽早去做,国企是你发展的桎梏。
小A和我同年进入那家国企,相较于我,他的专业水平一开始就很厉害,我离职时也不觉得追赶上了他的脚步,但时过境迁,他还是在原地挣扎,我很认可的人没有得到公司的认可,这就是现实。最近,又和他们这些老同事吃饭,才知道坚持到最后的没有几个,小A也说要离职了,只是不知道想要干啥,所以迟迟没有申请。
我们这些人,都是二十岁到三十岁的年轻人,年轻人失去了目标和方向,我想这是挺可悲的一件事吧?
我离职时想一件事,我要惜时如金的过我三十岁前的这段时间,我可以不在这个年纪拥有,但我要为以后拥有打下基础,这才是我纵情燃烧的青春岁月,每一天都有增量,每一天都离梦想更进一步,即使实现梦想要千万步。
我觉得张小平离职的决定很对,我告诉老同事们,想走就早点走吧,国企不是毒药,但可能是梦想的坟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