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是否反应完质量差标准是多少
‘壹’ 怎么判断化学反应平衡啊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
1.同一物质的生成速率和分解速率相等
2.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者浓度,百分含量,体积分数,质量分数,物质的量分数不再改变
3.同一物种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数目相等
4.有气体参加反应,当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不等的时候 ,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密度,压强不变
5.若反应为绝热体系,反应体系温度一定
6.转化率相同
7.若反应有颜色的改变,则颜色不变时平衡。
‘贰’ 高一 化学 质量差计算到底是什么原理,请举例说说
方程两边元素守恒,即质量守恒定律。
例: 一。把6.1g干燥纯净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放在试管里加热,当完全分解、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4.2g,求原混合物里氯酸钾有多少克?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混合物加热后减轻的质量即为生成的氧气质量(W混-W剩=WO2),由生成的O2即可求出KClO3。 〔解答〕混合物中氯酸钾质量为4.85g 二。把质量为10g的铁片放在50g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洗净、干燥、称重,铁片的质量增加到10.6g,问析出多少克铜?原硫酸铜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分析〕在该反应中,单质铁变成亚铁离子进入溶液,使铁片质量减少,而铜离子被置换出来附着在铁片上。理论上每56g铁参加反应后应能置换出64g铜、铁片净增加质量为64-56=8g。现在铁片增重10.6-10=0.6g并非是析出铜的质量,而是析出铜的质量与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差。按此差量即可简便进行计算。 〔解答〕有质量为4.8g铜析出,原硫酸铜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4% 三。向50gFeCl3溶液中放入一小块Na,待反应完全后,过滤,得到仍有棕黄色的溶液45.9g,则投入的Na的质量为 A、4.6g B、4.1g C、6.9g D、9.2g [解析] Na投入到FeCl3溶液发生如下反应 6Na+2FeCl3+6H2O=6NaCl+2Fe(OH)3↓+3H2↑ 若2mol FeCl3与6molH2O反应,则生成6molNaCl,溶液质量减少82g,此时参加反应的Na为6mol; 现溶液质量减少4.1g,则参加反应Na应为0.3moL,质量应为6.9g。答案为(C) 四。同温同压下,某瓶充满O2共重116g,充满CO2时共重122g,充满某气体共重114g,则该气体相对分子质量为( ) A、28 B、60 C、32 D、14 [解析] 由“同温同压同体积下,不同气体的质量比等于它们的摩尔质量比”可知此题中,气体质量之差与式量之差成正比。因此可不计算本瓶的质量,直接由比例式求解: (122-116)/(44-32)=(122-114)/(44-M(气体)) 解之得,M(气体)=28。 故答案为(A) 五。向10g氧化铜通氢气,加热一段时间后,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8.4g 。判断剩余固体的成分和各自的质量。 [解析]剩余固体的质量为8.4g 则失去氧的质量 10 - 8.4 = 1.6g 则还原生成铜的质量 1.6×64/16 = 6.4g 剩余固体的成分 氧化铜 8.4 - 6.4 = 2g 铜 6.4g 六。10g铁样品放入足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测得固体质量为10.8g,求铁样品中铁的纯度(假设样品中的杂质不和硫酸铜反应,也不溶于水) 。 [解析]增重0.8g 则消耗的铁物质的量为 0.8/(64-56) = 0.1mol 铁的质量 56×0.1 = 5.6g 铁的纯度 5.6/10 = 56% 七。将一定质量的铁放入100g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测得溶液的质量为105.4g,求加的铁的质量 [解析]增重 105.4 - 100 = 5.4g 则铁物质的量 5.4/(56-2) = 0.1mol 铁的质量 0.1×56 = 5.6g
不理解的话,可以在探讨探讨,加油
‘叁’ 化学计算题中的质量差法是怎么回事
差量法
差量法是依据化学反应前后的莫些“差量”(固体质量差、溶液质量差、气体体积差、气体物质的量之差等)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变化量成正比而建立的一种解题法。
此法将“差量”看作化学方程式右端的一项,将已知差量(实际差量)与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理论差量)列成比例,其他解题步骤与化学方程式列比例式解题完全一致。
用差量法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找出理论差量。
[差量法在化学计算中有广泛的用途,其中较为常见的是“质量差法”和“体积差法”]
差量法的适用条件:
(1).反应不完全或有残留物。
在这种情况下,差量反映了实际发生的反应,消除了未反应物质对计算的影响,使计算得以顺利进行。
(2)反应前后存在差量,且此差量易求出。这是使用差量法的前提。只有在差量易求得时,使用差量法
才显得快捷,否则,应考虑用其他方法来解。
例1、向50gfecl3溶液中放入一小块na,待反应完全后,过滤,得到仍有棕黄色的溶液45.9g,则投入的na的质量为
a、4.6g
b、4.1g
c、6.9g
d、9.2g
[解析]
na投入到fecl3溶液发生如下反应
6na+2fecl3+6h2o=6nacl+2fe(oh)3↓+3h2↑
若2mol
fecl3与6molh2o反应,则生成6molnacl,溶液质量减少82g,此时参加反应的na为6mol;
现溶液质量减少4.1g,则参加反应na应为0.3mol,质量应为6.9g。答案为(c)
例2、同温同压下,某瓶充满o2共重116g,充满co2时共重122g,充满某气体共重114g,则该气体相对分子质量为(
)
a、28
b、60
c、32
d、14
[解析]
由“同温同压同体积下,不同气体的质量比等于它们的摩尔质量比”可知此题中,气体质量之差与式量之差成正比。因此可不计算本瓶的质量,直接由比例式求解:
(122-116)/(44-32)=(122-114)/(44-m(气体))
解之得,m(气体)=28。
故答案为(a)
‘肆’ 怎样判断金属是否完全反应与反应时间和产生气体质量
一个反应 最终得到的 是产物 1.气体 无气泡 反应完 2 沉淀 不变色 反应完 回答满意 望采纳
‘伍’ 怎么判断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呢我弄不明白
通过数据推算的方法。就是算各次总质量的差,然后进行比较(对不起,好像还有一种,我忘了)
如例:
某兴趣小组分别用100g稀硫酸与不同质量的锌粒(含杂质且杂质不与稀硫酸反应)反应,三次试验数据见下表
试验次数 1 2 3
加入锌粒的质量/g 4 8 12
充分反应后剩余物质的总质量/g 103.9 107.8 111.8
问第几次实验锌粒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
对于本题,硫酸与锌反应生成硫酸锌与氢气,第一次剩余物质质量为103.9<140(克),说明:4克锌与硫酸反应生成了0.1克氢气,当Zn为8克时,充分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应为0.2克,而100+8-107.8恰好等于0.2,所以第二次充分反应了。
同样的方法,当Zn质量是12克时,若充分反应,氢气的质量应为0.3克,可是100+12-111.8仍然等于0.2克,说明第三次没有与酸反应,故第二次恰好完全反映。
‘陆’ 初中化学:怎样通过实验数据判定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我们老师也曾经讲过此类题的解法,就是算各次总质量的差,然后进行比较。
对于本题,硫酸与锌反应生成硫酸锌与氢气,第一次剩余物质质量为103.9<140(克),说明:4克锌与硫酸反应生成了0.1克氢气,当Zn为8克时,充分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应为0.2克,而100+8-107.8恰好等于0.2,所以第二次充分反应了。
同样的方法,当Zn质量是12克时,若充分反应,氢气的质量应为0.3克,可是100+12-111.8仍然等于0.2克,说明第三次没有与酸反应,故第二次恰好完全反映。
祝:学业进步!
‘柒’ 化学质量守恒怎么判断完全反应完
质量守恒定律是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于1756年最早发现的。拉瓦锡通过大量的定量试验,发现了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Law of conservation of mass)。也称物质不灭定律。它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基本定律之一。
在任何与周围隔绝的体系中,不论发生何种变化或过程,其总质量始终保持不变。或者说,任何变化包括化学反应和核反应都不能消除物质,只是改变了物质的原有形态或结构,所以该定律又称物质不灭定律。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也就是说 A+B =C+D的化学反应,其中A和B的质量和等于C和D的质量和。任何一种化学反应,其反应前后的总质量是不会变的。物质质量既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只会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但是,一个物体在作用时需要在密闭的环境下,质量才会相同,若是在大气中,某些反应质量会变重,是因为与空气结合。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基本定律之一。
‘捌’ 反应物 过量的判断
(1)利用差量计算,由于是稀硝酸故产生的气体为NO
利用电子守恒配平铜和NO
得3 Cu ~~ 2 NO
反应过程中对于每3 mol铜反应后的溶液质量差量为
64*3-(14+16)*2=132g
但是反应后增加了13.2g,故反应的铜的物质的量为
(13.2/132)*3=0.3mol
计算成质量的是0.3*64=19.2g
(2)知道反应的铜的物质的量,那么理论的NO就可以算出来了
这个时候,决定NO的量理论上只有铜和硝酸的量
不足的决定其NO的量
设当铜完全反应的时候,消耗HNO3为a mol
通过计算 3 Cu~~~ 8 HNO3
得3/8=0.3/a
a=0.8mol,然而题目的HNO3有2*1=2mol
故硝酸过量而铜不足量
因此计算时用铜的量计算
设生成的NO为b mol
3 Cu~~~ 2 NO
可得3/2=0.3/b
b=0.2mol 换算成体积 0.2*22.4=4.48 L
‘玖’ 怎样判断某反应是否完全反应
1和2都是完全反应的,加入100g酸生成0.2g氢气,同样加80g酸也生成0.2g氢气,可知多加了酸并没有多生成气体,故可知Zn已经完全反应。对于3来说20g样品要完全反应应生成0.4g氢气,而只生成了0.2g,故3没有完全反应
‘拾’ 在化学反应中告诉两种反应物的质量但是怎么判断哪一个是剩余的哪一个完全反应呢
很简单的,先通过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转化为物质的量,再结合化学方程式中的比例系数,就可以判断了。
如果楼主是初中生的话,可以这样做:先假设A物质完全反应,解出这些A物质反应所需的B物质,若大于题中所给的条件,则A剩余,B完全反应,若等于题给条件,则A、B都完全反应。若小于题给条件,则A完全反应,B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