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后恢复的标准一小时排尿多少
㈠ 休克患者血容量基本补足后,尿量仍少于20ml/h,尿比重低,此时应考虑
正确答案:C
解析:急性肾前性肾衰竭是由脱水、血容量减少、心排血量不足引起,如处理不及时,可发展为急性肾小管坏死,常见的病因有大出血、休克等
。早期临床表现为少尿或无尿,成人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为少尿,不足100ml为无尿
。此期一般为7~14日,平均5~6日,最长可达1个月以上
。尿比重相对低而固定,尿中常有蛋白、红细胞和管型
。故答案应选C
。
㈡ 休克经治疗后尿量维持在多少以上时,表示休克已纠正
休克纠正后,尿量稳定在每小时30ml以上,提示休克好转,但是这只是一方面,还要根据血压、脉搏、皮肤湿度情况来看。
㈢ 休克恢复的6个指标
临床上延续多年的休克诊断标准是:①有诱发休克的原因。②有意识障碍。③脉搏细速,超过100次/分钟或不能触知。④四肢湿冷,胸骨部位皮肤指压阳性(压迫后再充盈时间超过2秒钟),皮肤有花纹,黏膜苍白或发绀,尿量少于30ml/h或尿闭。⑤收缩血压低于10.7kPa(80mmHg)。⑥脉压差小于2.7kPa(20mmHg)。⑦原有高血压者,收缩血压较原水平下降30%以上。凡符合上述第①项以及第②、③、④项中的两项和第⑤、⑥、⑦项中的一项者,可诊断为休克。
心源性休克于纠正病因、积极纠正血流动力学的治疗前提下,如患者出现心前区疼痛缓解或消失、血压恢复、血管活性药物使用下降、小便量逐渐充盈、肾脏灌注改善则提示此患者的全身血流灌注得到明显改善,但仍需进一步进行动态评估如对患者进行相关心电图或影像学相关检查,从而最终确定心源性休克是否彻底得到救治。
㈣ 无尿是一小时少于多少毫升
无尿的标准是每日尿量少于100毫升,平均每小时少于4毫升。这个比较难观察到每小时那么少的尿量,如果插了尿管,每2小时的尿量才10毫升或者更少,那么有可能是无尿。
㈤ 成年人尿量一天二十四小时是多少
正常尿量在1000--2000毫升。
你的24小时的尿量达到5000毫升,在临床上你的这种症状叫多尿,这肯定是不正常的。具体是什么病不好说,一般肾脏疾病的患者,多表现为少尿,有多尿者也多尿出现在病变的后期,尿量最多也就在3000毫升左右,建议你去内分秘看看,有可能是尿崩症。
祝你早日康复!
㈥ 突然昏厥休克的急救方法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急症突然发作的的事情,比如说心脏病突发,莫名其妙的昏厥等等事故,那么你知道突然昏厥休克的急救方法吗?相信这是很多人比较关心的问题吧,因为很多人面对这些事情不知道如何处理,那么今天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突然昏厥休克的急救方法。
突然昏厥休克的急救方法
1.治晕厥。中暑、中风、虚脱时,病人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这时家人可用大拇指捏压患者合谷穴(位于大拇指和食指的虎口间),持续2~3分钟,一般会缓解。
2.治休克。刺激人中穴(位于人体鼻唇沟的中点)具有升高血压、兴奋呼吸中枢的作用。当遇到中风、中暑、中毒、过敏的病人突然出现昏迷、呼吸停止、血压下降甚至休克等情况时,用大拇指尖按压其人中穴往往能够起到急救的效果。
3.降血压。高血压患者因生气、暴怒、激动、劳累等原因往往会导致血压急剧上升,这对患者生命有极大的威胁。此时按压劳宫穴(位于手掌心第二、三掌骨之问偏于第三掌骨,握拳屈指的中指尖处),常常可使血压逐渐恢复正常。
4.止呃逆。呃逆时,患者可用拇指和食指紧压少商穴(位于大拇指桡侧指甲角旁约0.3厘米处),至有酸痛感为宜,持续半分钟到1分钟,呃逆就会停止。
5.止鼻血。鼻子出血时,马上用拇指和食指捏自已的脚后跟穴(位于踝关节及足跟骨之间的凹陷处),左鼻出血捏右脚跟,右鼻出血捏左脚跟,即可止血。
如何及早发现休克
①神志与表情:创伤和失血早期,机体代偿功能尚好。病人神志一般清楚,精神紧张或有烦躁、焦虑,随着休克加重,进入失代偿期,病人脑组织供血逐渐减少,缺氧加重,表现为表情淡漠、意识模糊、感觉迟钝,甚至昏迷,表示病情恶化,因此,要严密观察病人神志与表情。
②脉搏、血压与脉压差的观察:休克初期,脉搏加快,随着病情的进展,脉搏细速出现心率不齐,休克晚期脉搏微细缓慢,甚至摸不到。血压与脉压差,初期由于代偿性血管收缩,血压可能保持或接近正常。因此,严密观察脉搏与血压的变化是抢救休克的关键。在抢救过程中,每隔15~30分钟测量血压——次,并作好记录,直至血压稳定后,可减少测量次数。在休克晚期,应每隔5—10分钟测血压—次,直至稳定。
③呼吸及尿量监测:大部分休克病人均伴有呼吸频率及幅度代偿增加,当出现呼吸加深加快或变浅不规则,并出现鼻翼扇动,提示病情恶化,应严密观察及时处理。尿量的监测是护理工作中观察、判断肾脏毛细血管灌流量的—项重要指标之一。本组病人在挽救中,一律放置导尿管,并每小时测量一次尿量,如每小时尿量少于20ml,说明肾脏血液灌流量不足,提示有休克。如经抢救治疗后每小时尿量恢复至30ml时,为休克缓解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在抢救的过程中,严格认真监测尿量极为重要。
④体温:休克病人体温一般偏低,如病人突然体温升高表示有其它感染,要及时报告医师。
休克急救要点
①识别早期休克。
②病人平卧位,不用枕头,下肢抬高约30度。
③呼叫120急救医生前来抢救。
④尽量不搬动病人,如必须搬动,动作应尽可能轻柔。
㈦ 尿量24小时达到多少为休克已纠正 a: 200 b: 300 c: 400 d: 500
正确答案:尿量稳定在每小时30ml以上,提示休克好转。
观察尿量就是观察肾功能的变化,也是休克病人重点的观察内容之一,尿量和尿比重是反应肾脏毛细血管和灌流量,也是内脏血液量的重要指标,在休克过程中,长时间的低血容量和低血压,或使用了大量血管收缩剂后,可使肾脏灌流量不足,肾缺血而影响肾功能,此时,在治疗过程中,尿量不能改善,则已发生肾功能衰竭,这事血钾已升高,当血钾超过了7mmol/L时不积极治疗,可发生各种心律失常和心跳骤停。所以,尿量的变化对休克病人是极为重要的
㈧ 成年患者严重脱水血压下降,补液后每小时尿量最少维持在多少
大致归纳重点可以看5个地方:
1、意识状态 能够反映脑组织的灌注情况。患者意识清楚,反应良好,表示循环血量已够;神志淡漠或者烦躁、头晕眼花,或从卧位改为坐位时出现晕厥,则表示有效循环血量不足。
2、肢体温度和色泽 反映末梢灌注情况。患者四肢温暖,皮肤干燥,轻压指甲或口唇时,局部暂时缺血苍白,松压后迅速转红润,表明休克好转;四肢皮肤苍白湿冷,轻压指甲或者口唇时颜色苍白,松压后未能回复红润缓慢,则表示休克尚未纠正。
3、血压 休克代偿期,剧烈的血管收缩,血压可以保持或高于正常;休克抑制期血压逐渐下降,SBP低于90MHG,脉压小于20mmHG;血压回升,脉压增加,则表明休克有所好转。
4、心率或脉率 心率加快或者脉率细速常常出现在血压下降之后。有时候血压仍然低,但脉搏清楚、手足温暖,则提示休息趋于好转。休克指数【脉率/收缩期血压(mmHG)】有助于判断休克的程度。休克指数正常为0.5,表示无休克;超过1。0~1。5,表示存在休克;在2.0以上,则表示休克严重。
5、尿量 尿量是反映肾脏灌注情况的指标,也可以反映器官血流灌注情况。休克患者应常规放置导尿管,观察每小时尿量和尿比重。尿量少于25ML/H、尿比重增加,说明肾脏血管收缩或者血容量仍然不足;血压正常,但尿量仍然少,尿比重高,反映肾脏灌注仍然不足;如血压正常,尿量少,尿比重低,则表示可能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尿量稳定在30ML/H以上时,表示休克好转。
这些都是在临床应该注意的要点,已经简要的告诉你了。希望能帮到你
㈨ 休克病人需要监控哪些指标
(一)观察临床表现
1. 精神状态 精神状态能够反应脑组织灌注情况。患者神志淡漠或烦躁、头晕、眼花或从卧位改为坐位时出现晕厥,常表示循环血量不足,休克依然存在。
2. 肢体温度、色泽 肢体温度和色泽能反应体表灌流的情况。四肢温暖、皮肤干燥,轻压指甲或口唇时局部暂时苍白而松压后迅速转为红润,表示外周循环已有改善。四肢皮肤苍白、湿冷、轻压指甲或口唇时颜色变苍白而松压后恢复红润缓慢,表示末梢循环不良,休克依然存在。
3. 脉搏 休克时脉搏细速出现在血压下降之前。休克指数是临床常用的观察休克进程的指标。休克指数是脉率与收缩压之比,休克指数为0.5,一般表示无休克;1.0~1.5,表示存在休克;在2以上,表示休克严重。
(二)血流动力学监测
1. 血压 血压是休克诊断及治疗中最重要的观察指标之一。休克早期,剧烈的血管收缩可使血压保持或接近正常,以后血压逐渐下降。收缩压<11.97kPa(90mmHg),脉压<2.66kPa(20mmHg),是休克存在的依据。血压回升,脉压增大,表示休克转好。
2. 心电监测 心电改变显示心脏的即时状态。在心脏功能正常的情况下,血容量不足及缺氧均会导致心动过速。
3. 中心静脉压 对于需长时间治疗的休克患者来说,中心静脉压测定非常重要。中心静脉压主要受血容量、静脉血管张力、右心排血能力、胸腔和心包内压力及静脉回心血量等因素的影响。中心静脉压正常值为0.49~1.18kPa(5~12mmH2O)。在低血压的情况下,中心静脉压<0.49Pa(5mmH2O)时,表示血容量不足;>1.49kPa(15mmH2O)则表示心功能不全、静脉血管床过度收缩或肺循环阻力增加;>1.96kPa(20mmH2O)时,提示充血性心力衰竭。
4. 肺动脉契压 肺动脉契压有助于了解肺静脉、左心房和左心室舒张末期的压力,以此反映肺循环阻力的情况。肺动脉契压正常值为0.8~2kPa(6~15mmHg),增高表示肺循环阻力增高。肺水肿时,肺动脉契压>3.99kPa(30mmHg)。当肺动脉契压已升高,即使中心静脉压虽无增高,也应避免输液过多,以防引起肺水肿。
(三)肾功能监测
休克时,应动态监测尿量、尿比重、血肌酐、血尿素氮、血电解质等。尿量是反映肾灌注情况的指标,同时也反映其他器官灌注情况,也是反映临床补液及应用利尿、脱水药物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休克时应留置导尿管,动态观察每小时尿量,抗休克时尿量应大于20ml/h。尿量稳定在30ml/h以上时,表示休克已纠正。尿比重主要反映肾血流与肾小管功能,抗休克后血压正常,但尿量少且比重增加,表示肾血管收缩仍存在或仍存在血容量不足。
(四)呼吸功能监测
呼吸功能监测指标包括呼吸的频率、幅度、节律、动脉血气指标等,应动态监测,呼吸机通气者根据动脉血气指标调整呼吸机使用。
(五)生化指标的监测
休克时,应监测血电解质、血糖、丙酮酸、乳酸、血清转氨酶、氨等血液生化指标。血清转氨酶升高提示肝细胞功能受损严重,血氨增加提示出现肝功能衰竭。此外,还应监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相关指标。
(六)微循环灌注的监测
微循环监测指标如下:
①体表温度与肛温。正常时二者之间相差约0.5°C,休克时增至1~3°C,二者相差值愈大,预后愈差
②红细胞比容。末梢血比中心静脉血的红细胞比容大3%以上,提示有周围血管收缩,应动态观察其变化幅度
③甲皱微循环。休克时甲皱微循环的变化为小动脉痉挛、毛细血管缺血,甲皱苍白或色暗红。
㈩ 心源性休克和低血容量休克的急诊处理
心源性休克的治疗
①处理原则:
保证足够组织灌注,尽早恢复血管再通,改善心肌供血,阻止恶性循环。
②一般治疗:
维持适当血氧浓度(见本节肺水肿治疗);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有心律失常者给予心律失常治疗(参见本节心律失常治疗)。
③药物治疗:
血管加压剂多巴胺、间羟胺持续静脉滴注,使收缩压维持在90~100mmg(12.0~13.3kpa);
正性肌力药物多巴酚丁胺(用法、用量参见心力衰竭一章);
血管扩张剂硝普钠,如血压能维持,从5μg/min开始与以上药联合应用;
④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是改善和稳定心源性休克病人血流动力学状态最佳选择。既可降低左室射血
阻抗,增加前向排血量,改善左心功能,又可增加冠状动脉血流,但iabp对血流动力学改善作用大多是暂时的,故应尽早在iabp支持下行冠脉造影及血管再通疗法(ptca)。对有机械并发症者应及早行冠状动脉搭桥(cabg)及心脏修复术。
⑤急诊血运重建疗法:
及早选择ptca是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首选,且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使闭塞血管开通。血运重建可能打断由于冠状动脉灌注进行性下降所致的心肌进行性坏死及心功能进行性恶化的恶性循环,降低死亡率。
低血容量性休克是体内或血管内大量丢失血液、血浆或体液,引起有效血容量急剧减少所致的血压降低和微循环障碍。如严重腹泻、剧烈呕吐、大量排尿或广泛烧伤时大量丢失水、盐或血浆;食管静脉曲张破裂、胃肠道溃疡引起大量内出血;肌肉挫伤、骨折、肝脾破裂引起的创伤性休克及大面积烧伤所致的血浆外渗均属低血容量性休克。治疗主要是迅速补充血容量,迅速查明病因并制止继续出血或失液,根据病情决定是否使用升压药。
临床表现
1.头晕,面色苍白,出冷汗,肢端湿冷; 2.烦躁不安或表情淡漠,严重者昏厥,甚至昏迷; 3.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呼吸急促,发绀; 4.尿少,甚至无尿。
诊断依据
1.继发于体内外急性大量失血或体液丢失,或有液体(水)严重摄入不足史; 2.有口渴、兴奋、烦躁不安,进而出现神情淡漠,神志模糊甚至昏迷等; 3.表浅静脉萎陷,肤色苍白至紫绀,呼吸浅快; 4.脉搏细速,皮肤湿冷,体温下降; 5.收缩压低于12.0-10.6kPa(90-80mmHg),或高血压者血压下降20%以上,脉压差在2.6kPa(20mmHg)以下,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尿量减少(每小时尿量少于30ml)。 6.中心静脉压和肺动脉楔压测定有助于监测休克程度。
治疗原则
1.迅速补充血容量; 2.升压药物; 3.病因治疗:即迅速查明原因,制止继续出血或失液。
用药原则
1.低血容量休克的治疗首要措施是迅速补充血容量,因而短期内快速输入生理盐水、右旋糖酐、全血或血浆、白蛋白以维持有效回圈血量; 2.在补充血容量的同时给予止血药物并迅速止血或防止继续失液; 3.补足血容量后血压仍低时可使用升压药物如多巴胺; 4.药物止血或纠正失液无效时应在补充血容量的同时尽快手术治疗; 5.补充电解质、维生素。
辅助检查
1.典型、病情较轻者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A”为主; 2.病情严重,或需与其他疾病鉴别者,检查专案可根据可疑病因选择相应的其他检查。
疗效评价
1.治愈:出血或体液丢失停止或基本得到控制,体液及血容量得到补充,血压恢复正常,尿量每小时在30ml以上,尿镜检无异常,休克临床征象消失。 2.好转:病因基本得到控制,血压控制稳定,休克临床征象好转; 3.未愈:出血或体液丢失没有控制,体液及血容量未得到补充,血压仍处于休克水平且不稳定,休克临床征象无好转或恶化。
预防常识:
低血容量休克,主要由于大量失血或失液而引起有效血容量急剧减少所致血压下降和微循环障碍,因而治疗的首要措施是迅速止血并纠正失液。因此,各种原因引起的出血或失液,如外伤出血时应立即包扎或压迫伤口止血并马上到附近医院就诊,病情较重者应迅速送到医疗条件较好的医院(即能作各种大手术和输血等治疗的医院)进一步诊治,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