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身高是多少尺
1. 身高179是几尺几英寸180是不是6尺
179cm是5尺13.86寸,180cm不是6尺,是5.45尺。
尺,是一种长度单位,中国叫“市尺”(现代三尺等于一米),英国有“英尺”。
有时我们也把测量长度的工具叫做尺,例如“竹尺”,“钢尺”。有时我们把像尺的东西也叫做“尺”例如:铁~(古代侠客用来比斗的武器)、戒~(宗教场所或教育机构用来体罚学员使之更加虔诚刻苦的器械)。
(1)标准身高是多少尺扩展阅读:
尺的发展:
尺是古今都有的,但内含的量(实际长度)却不一样。如《邹忌讽齐王纳谏》文中曰:“邹忌修八尺有余。”如果按今天的尺来计算,邹忌的身长是2.66米还多,这显然太高了。
与尺比较接近的是咫。咫是妇女手伸展后从拇指到中指的距离,因而稍短于尺。后来咫尺连用,表示距离短,如“近在咫尺”。
近几年的玄幻小说中经常出现的一种兵器,(我吃西红柿小说《星辰变》、天蚕薯仔小说《斗破苍穹》中都有提到)此兵器舞动起来又如泰山压顶又如柳絮纷飞,读者甚为喜爱的一种兵器。
2. 身高180在古代是几尺
身高180在古代是6尺,1尺=33厘米,180厘米大约为6尺。如果是古代的计量方法,就是1尺=22.3厘米,一米八大约有八尺多。
中国传统的长度单位有里、丈、尺、寸、寻、仞、扶、咫、跬、步、常、矢、筵、几、轨、雉、毫、厘、分等。
古人以自己身体作为参照来度量。最早金文字形是人字下加点为“尺”以示度量。演化为从尸从乙(jué)。尸是人之变体,加标识符号。尸、乙两范式叠加。用于标识参照的身体部位为尺之范式。
(2)标准身高是多少尺扩展阅读:
很显然,古代的尺要短于现代的尺。最初的尺指男人伸展的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大约是20厘米,周代的一尺是现代的19.91厘米。到战国时,一尺是现代的22.12厘米左右,但是当时各国也不完全一致,如出土的战国楚尺长22.7厘米。
前边提到的邹忌是战国时齐国人,按一尺为22.12厘米算,他的身高在1.8米以上,这即使在现代,也算美男子了。又《陈情表》中有“内无应门五尺之僮”,作者李密是西晋时人,当时的一尺是现代的24厘米,这样“五尺之僮”也就是身高1.2米的小僮。
“五尺”也可沿用前代的说法,而并不是严格按晋尺的,那么,就要在1.2米的基础上再缩短一点,也就是1.1米左右。
与尺比较接近的是咫。咫是妇女手伸展后从拇指到中指的距离,因而稍短于尺。后来咫尺连用,表示距离短,如“近在咫尺”。
除此之外,先秦的长度单位还有丈(十尺),寻(八尺),常(二寻),此外还有仞。仞是人伸开双臂的长度,如《愚公移山》中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后来,又产生了寸以下的长度单位,它们是:分(十分之一寸),厘(十分之一分),毫(十分之一厘),秒(宋以后又叫“丝”,十分之一毫),忽(十分之一秒),微(十分之一忽)。今“丝”与“毫”连用,来源于此。
还有“忽”与“微”连用的,也喻指极细微,如《伶官传序》:“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3. 古人说的几尺几丈的身高是现在的多少
古代的一尺和现在的度量单位厘米的比例大概是1尺比23.04厘米。而在三国中,对于最为勇猛的吕布史书上对其身高的形容是是身高一丈,一丈算下来是2米3多。
而且,对于其他一些历史人物还有这样的描写,例如,兵圣关羽身高就有9尺,而张飞8尺,也就是说这两个人也都有两米或者有接近两米。
虽说由于古代的人们骨骼和现代人相比都要高大一些,这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科学技术的不发达,为了生存,人们则需要经历一些劳动量非常大的体力活动古代,这也就导致古代人们的身高普遍都要比现在的人们高大一些。
在古代,人们对于身高的度量往往只是取一个大概的区间而已。并不存在精准的可能。所以对于这样身高八丈的说法,是值得怀疑的。当然,作为高级将领,而且自小在不错的环境下成长的吕布,拥有高于他人很多的身高实属正常。
在《三国演艺》的辕门射戟一章吕布抓回刘备那一幕的描写也足以佐证吕布身高的确是高于普通人,刘备见状不妥正欲逃脱,却被吕布如提稚童一般提了回来。''如提稚童''就是像提小孩子。而刘备身高七丈,也就是一米七。
要想做到把一个一米七的人如同小孩子一样提起来,必定是要高于普通人数十里面方才能做到。所以,吕布的身高也就是在两米左右。
(3)标准身高是多少尺扩展阅读:
古人身高:
古代的文学作品中,经常会出现这样形容一个人的身高,身材高大的叫做“身高八尺”,身材矮小的叫做“不满五尺”。按现代的厘米测量方法一尺大约等于33.3厘米,身高八尺就有一米八,身高五尺就只有一米五。
不过古代的一尺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标准,换算成现在的厘米数也不一样。像商代一尺约有17厘米,周代一尺大约有23厘米,汉朝一尺约有22厘米。
《汉书》中记载,项羽身高“八尺二寸”,《史记》曾说孔子“长人而异之”,有七尺九,算是先秦古人当中相当高的人了。在三国中,不少猛将都是人高马大,像八尺男儿有诸葛亮、张飞、马超、赵云、典韦等人,关羽为九尺,刘备和曹操七尺。
而吕布作为三国第一猛将,他的身高也是相当惊人,足有一丈。用上面的换算单位来看,关羽等猛将身高九尺,大概是两米零八。
在现实生活中,一米八的不多见,像关羽这样的更是少之又少。那古代人之所以比现代人要高,是因为他们先天的因素,再加上常年运动,身材自然都普遍较高,不过上面提到的只是个别的猛将,并不能代表普通人的身高。
至于普通人的身高,只能通过兵马桶来推算了,毕竟兵马俑可以号称一比一制作的,根据西安出土的兵马俑来看陶俑高度一般为1.80米左右,高者达2米,最矮者1.75米。
4. 身高八尺是多高
身高八尺,最低135.6cm,最高248.8cm。南北朝时期所说的八尺男儿,身高将近两米。因为古代各个朝代的尺的长度是不一样的。
我国古代,各个朝代的一尺,所代表的长度是不一致的:1.商代,一尺合今16.95cm,按这一尺度,人高约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称;2.周代,一尺合今19.91cm ;3.秦时,一尺约23.1cm ;4.汉时,一尺大约21.35——23.75cm ;5.三国,一尺合今24.2cm ;6.南朝,一尺约25.8cm ;7.北魏,一尺合今30.9cm ;8.隋代,一尺合今29.6cm ;9.唐代,一尺合今30.7cm ;10.宋元时,一尺合今27.68cm ;11.明清时,木工一尺合今31.1cm。
因此,按照上述高度,八尺,最低135.6cm,最高248.8cm。南北朝时期所说的八尺男儿,身高将近两米。
历代尺的标准长度不一样,秦代和西汉的1尺,相当于23.65厘米;东汉的1尺,相当于23.04厘米;魏和西晋的1尺,相当于24.12厘米;东晋1尺相当于24.45厘米;总的说来,从周秦开始,尺越来越长。
尺,是一种长度单位,中国叫“市尺”(现代三尺等于一米),英国有“英尺”。有时我们也把测量长度的工具叫做尺,例如“竹尺”,“钢尺”。
有时我们把像尺的东西也叫做“尺”,例如:铁~(古代侠客用来比斗的武器)、戒~(宗教场所或教育机构用来体罚学员使之更加虔诚刻苦的器械)。
5. 身高一米八等于多少尺啊
1尺=33厘米,180厘米大约为6尺 。
如果是古代的计量方法,就是1尺=22.3厘米, 一米八大约有八尺多。
6. 180是几尺男儿
八尺。
身高180在古代是6尺,1尺=33厘米,180厘米大约为6尺。如果是古代的计量方法,就是1尺=22.3厘米,一米八大约有八尺多。
中国传统的长度单位有里、丈、尺、寸、寻、仞、扶、咫、跬、步、常、矢、筵、几、轨、雉、毫、厘、分等。
古人以自己身体作为参照来度量。最早金文字形是人字下加点为“尺”以示度量。演化为从尸从乙(jué)。尸是人之变体,加标识符号。尸、乙两范式叠加。用于标识参照的身体部位为尺之范式。
度量单位:
远古时代“布指知寸,布手知尺”。
商代,一尺合今16.95cm,按这一尺度,人高约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称。
周代,一尺合今19.91cm。
秦代,一尺合今23.1cm。
汉朝,一尺合今21.35~23.75cm。
三国,一尺合今24.2cm。
南朝,一尺合今25.8cm。
北魏,一尺合今30.9cm。
7. 中国身高162cm和164cm,转换成西方尺寸是几尺几寸
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以英国和美国为主的少数欧美国家使用英制单位,因此他们使用的长度单位也就与众不同,主要有英里、码、英尺、英寸,人的身高则为英尺。
英尺:1英尺=12英寸=30.48厘米。那么:
162cm=162÷30.48英尺=5.31英尺
164cm=164÷30.48英尺=5.38英尺
拓展回答:
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1960年第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米的长度等于氪-86原子的2P10和5d1能级之间跃迁的辐射在真空中波长的1650763.73倍”。
其他的长度单位还有:光年、天文单位、拍米(Pm)、兆米(Mm)、公里{千米} (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丝米(dmm)、忽米(cmm)、微米(μm)、纳米(nm)、皮米(pm)、飞米(fm)、阿米(am)等。
8. 古代人的身高有做高
古代“身长八尺”有多高?
读天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的人都应该有印象,书中很多地方,对三国名人的身高都有交代。以“桃园三结义”的刘备、张飞、关羽来说,分别是—刘备:“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张飞:“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关羽:“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如果以现代的尺米度制来换算,他们的高度是:刘备身高2.50米,张飞身高2.66米,关公身高达3米,他们个个是超过“小巨人”姚明2.26米的“大巨人”。
但是,从《三国演义》所记来看,关羽的“身长九尺寸”还不是最高的,古代一个叫“乌戈国”的国主兀突骨,“身长丈二”。兀突骨的身高已够吓人了,但书中所记人物中最高的并不是他,当年襄武县曾天降一人,“身长二丈余,脚迹长三尺二寸。”身长两丈多,就是6米多高,简直“通天塔人”,这可能吗?显然不可能。类似的描写在《水浒传》上也有,如鲁智深“身长八尺,腰阔十围”;武松“身长八尺,一貌堂堂”;绰号“险道神”的青州郁保四“身长一丈,腰阔数围”……只有武松的哥哥武大郎的个子矮,“身不满五尺,面目丑陋。”
正是类似《三国演义》、《水浒传》上这类动辄“身长八尺”、“身长九尺”的描写,让习惯了“一米三尺”的现代读者产生了“古人个子比现代人高”的误会。实际上,公元三世纪时的三国人身高差不多。汉1尺相当于0.231米,张飞是1.85米,刘备是1.73米;关羽确实不矮,达2.08米,是现代打蓝球的料。但如果按《水浒传》上所述,鲁智、武松这些公元十二世纪的宋朝人的又不对了。宋1尺相当于0.312米,则“身长八尺”的鲁智深、武松,都是约2.50的大个子。就是武大郎也非侏儒,约1.56米,与女性女性身高差不多。
为什么会这样,只能说明古代文学作品的描述不太靠谱。《水浒传》的作者一说施耐庵,一说是《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不论作者到底是谁,他们把公元三世纪的常用身高术语,移植到了公元十二世纪的宋朝人身上,是不争的事实,但却忽略了不同朝代度制上的差别。
古代中国人平均身高是多少?
那么,古代中国人身高到底是多少?反正不能是文学作品的描写为例,比较靠谱的是古代医书上的资料。目前,可以查到的.最早记述中国人身高资料的是《灵枢经》。《灵枢经》,又有《针经》、《九针》等别称,与《素问》合称《黄帝内经》。《灵枢经》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着作,可谓中医学的奠基之作,共九卷、八十一篇,其中卷四第十四篇“骨度”提高了一个古人高身:“人长七尺五寸”,并以身高出古人身体各部分的骨骼长短数据。
有意思的是,后世小说中常说的“身高八尺”,在《灵枢经·经水》中也提到了,不过字面称为“八尺之士”,这应该的“身高八尺”一说的最后出处。“人长七尺五寸”、“八尺之士”,到底哪一个才是古代中国人的标准身高,或者说平均身高?有的说是前者,有人称是后者,连传说中的中华始主黄帝也搞不清,他问发时着名的医臣伯高,伯高回复:“众人之度长七尺五寸是也。”
这一观点得到古代医家的普遍认可,《外台秘要方》的作者、唐着名医家王焘即是此观点。明着名医家张景岳的在其《类经·经络类》 (卷八)“骨度”篇中解释得更清楚称:“众人者,众人之常度也,常人之长多以七尺五寸为率。”但唐代另一着名医家孙思邈给出不同数据,其《千金要方》中称,“若依明堂正经,人是七尺六寸四分之身。”虽然有差别,但“七尺六寸四分”,与“七尺五寸”身高差距并不大。那么,为什么标准身高的另一版本“八尺”,又是一会回事?张景岳分析:“此盖言魁伟丈夫之身,非众人之度也。”张景岳认为,“身高八尺”是魁伟身材的标准身高,也就是说,身高八尺以上,就算“高个子”了。
中国古人的标准身高“七尺五寸”,合现代多高?这要结合《灵枢经》的成书时间来考察 。一般认为《灵枢经》成书是东周战国时期,也有人认为是汉代人所作。但不论哪一种说法正确,这两个时间的尺度是差不多的,1尺都约合现代0.231米。这样一算,古代中国人的标准身高约1.73米,而“八尺”是约1.85米,确是高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