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的烤火费一年多少钱
㈠ 养老金补发烤火费1240元有没有在再额外多发600元
没有。养老金补发烤火费都是1240元,并不会平白无故额外给予老人600元,因此没有给予600元。养老金也叫退休金是一种最主要的社会养老保险待遇。
㈡ 西宁烤火费发放标准2020年
3900元。
经相关资料查询,西宁市2020年的退休人员发放的烤火费是3900元。但因每个城市属处的位置不同,各地区的取暖期也不一样,所以各地区所发放的冬季烤火费也不相同。
烤火费,是一种补贴,即职工采暖费补贴。各地标准不同,不过执行不强,有多有少,一般在事业单位或者政府部门或者国企才会有的福利待遇。
㈢ 2022年陕西烤火费发放标准
(一)已参保离休人员和按照人民政府有关规定已完成移交地方管理的国有企业办中小学退休教师,比照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标准发放,对低于参保退休人员烤火费标准的按3161元标准执行。其中:离休人员(含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的老工人)发放标准为基本离休费、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生活补贴;退休(退职)人员发放标准为基本退休(退职)费、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生活补贴。
(二)已参保退休、退职人员(含六十年代精简退职领取生活费人员),按照2014年度全区企业参保退休人员月平均养老金2411元确定,2010年以来人民政府决定增加的人均750元的烤火费补贴继续保留,共计3161元。
(三)对按照文件参加职工养老保险且一次性(趸)缴费后直接按月领取待遇人员(含按宁政发〔2014〕49号文件参保人员),按本条上述人员月平均养老金1205元和2014年度退休人员人均月养老金净增额229元合计确定,2010年以来人民政府决定增加的人均750元的烤火费补贴继续保留,共计2184元。
供暖用户申请采暖价格补贴需要提供相关的材料包括:用户需要提交夫妻双方未享受单位采暖补贴的证明、房产证复印件、双方身份证复印件;夫妻一方未有工作单位的,有工作单位一方享受单位采暖补贴的证明,未有工作单位的一方提供居委会出具的未有工作单位的证明、房产证复印件、双方身份证复印件。
夫妻双方均未有工作单位的,双方提供居委出具的夫妻双方未有工作单位的证明、房产证复印件、双方身份证复印件;夫妻离异或丧偶的,有工作单位的到所在单位出具未享受单位采暖补贴的证明并在配偶一栏注明情况,未有工作单位的提供居委出具的未有工作单位的证明并在配偶一栏中注明情况,同时提交房产证复印件、单方身份证复印件。
㈣ 企业退休人员烤火费多少
烤火费根据国家人社部、财政部印发的《关于2016年调整 退休 人员基本 养老金 的通知》规定,2015年12月底之前已退休并按月领取养老金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提高养老金,总体水平为2015年度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6.5%左右,采取定额调整、挂钩调整与适当倾斜相结合办法。 挂钩调整就是体现为“多工作、多缴费、多得养老金”的激励机制,与缴费年限、基本养老金水平等因素挂钩,并适当对高龄退休人员、艰苦边远地区企业退休人员等群体倾斜予以照顾。
㈤ 天津烤火费发放标准2020
3161元。根据查询天津相关信息得知,天津烤火费发放标准2020年标准为3161元,人民政府有关规定,按照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标准制定。取暖费低于参保退休人员标准的,其中:退休人员(包括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的老职工)领取基本退休金、边远地区津贴、生活津贴;退休(退休)人员领取基本退休(退休)费、偏远地区津贴、生活津贴。
㈥ 江西省烤火费发放标准2022年
江西省烤火费发放标准2022年如下:
1、机关、事业单位行政人员取暖费补助标准:厅级 每人每年1500元处级 每人每年1100元科级 每人每年900元科员以下 每人每年700元;
2、事业单位中按规定聘任了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取暖费补助标准:正教授(相当职务)每人每年1500元副教授(相当职务) 每人每年1100元讲师(相当职务)每人每年900元助理及以下 每人每年700元;
3、机关、事业单位中的工勤人员取暖费补助标准:高级技师 每人每年1100元技师、高级工 每人每年900元中、初级工,普通工人 每人每年700元;
4、离退休人员按照所享受的工资待遇相对应的行政职务、技术职务,比照在职人员取暖费补助标准计发补贴;
5、执行初期、见习期、试用期工资的人员和执行学徒期、熟练期工资的工人,每人每年按700元取暖费补助标准计发。
法律依据:《最低工资规定》第十二条
但并没有明确规定具体发放时间,由各地自行规定,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烤火费属于艰苦岗位津贴,由企业自主确定,国家没有制订统一政策。
㈦ 退休工人今年陕西有烤火费没
有。今年陕西省地区退休人员,发放取暖补贴的标准是2360元每人每年。也就是说他今年能够领到2360元的取暖补贴,而且这个取暖补贴。基本上都是一次性发放,一般会在10月份到12月直接来进行发放。
㈧ 烤火费发放标准2022
一、交通肇事逃逸最轻处罚是什么?
交通肇事后逃逸是一种性质十分恶劣、情节非常严重的违法行为,为此当事人要承担对自己不利的严重后果。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终生禁驾。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如果尚未构成犯罪,一次扣12分,处2000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15日以下拘留。
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只要发生肇事逃逸,即可定为全责,但如果对方有无证、醉酒、闯红灯等违法行为,可以认定主次责任。
二、交通肇事犯罪的刑事处罚措施是什么?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三、交通肇事犯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1、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1)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2)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2、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1)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
(2)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
(3)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4)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5)严重超载驾驶的;
综上所述,交通肇事后,当事人逃逸的,属于违法行为,根据目前法律规定,最轻处罚也要罚款并扣12分,罚款的标准是200元到2000元不等。另外,交通肇事逃逸的当事人要承担全部民事责任。对于构成犯罪的,判刑是3年以下有期徒刑。
㈨ 吉林省的退休取暖费怎么有的是六百有的是32呢
10月下旬以来,不少北方地区的退休老人发现领到的养老金有变化。有的老人增加了1700元,有的老人增加了3900元,甚至有的老人增加了4563元。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其实,这种情况主要是退休老人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待遇——冬季取暖补贴(还有冬季取暖费、供热补贴、采暖补贴、烤火费等等称呼)的发放。
冬季取暖补贴的由来。
冬季取暖补贴,实际上是北方地区为职工发放的一项待遇。2003年,建设部等八部委下发了《关于城镇供热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实施供热体制改革,实施的范围主要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及山东、河南等地区(一般称为“三北地区”)。国家明确提出各级财政、单位用于职工供热采暖的费用作为供热采暖补贴由单位直接向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发放,变“暗补”为“明补”,采暖补贴可在企业成本费用中列支。
在当时,由于我们的养老保险制度实施了刚刚十几年,很多用人单位的退休职工还是由原单位管理,并没有实施社会化管理,因此可以领到原用人单位发放的采暖补贴待遇。不过,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是大势所趋,因此确实也有很多北方省份将冬季取暖补贴纳入到了养老金待遇中发放。但是,也有一部分省份并没有纳入。
各地的冬季取暖费标准。
10月20日,山东省的济南市、青岛市等地区的企业退休老人领到了2022年的冬季取暖费,标准是每人每年1700元。10月份至12月份退休的老人,冬季取暖费会伴随首月养老金一起发放,因此到时候养老金会高一些,不要吃惊。
河北省人社厅也公布了邢台等地区2022年度的企业离退休职工冬季取暖费也将于20日之前到账。河北省的冬季取暖费是根据不同地区供暖时间不同分为1240元、1400元和1560元三个标准。
青海省的标准是企业退休人员每人每年3900元,西宁市已经于10月19日发放到位,19.21万名离退休人员领到了7.49亿元。
另外,天津市的冬季取暖费标准是335元,另外还有集中供热补贴185元,合计520元。河南省是每月发放冬季取暖费的不是一次性发放,每月的取暖费标准只有120元,11月份和3月份由于供暖时间的不同,只发放半个月。吉林省的冬季取暖费标准只有40元上下,各地标准还不一样。甘肃省的企业离退休人员冬季取暖费标准是1250元,山西省是3360元,陕西省是2360元。
其实,北京市、黑龙江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等地区,冬季并不发放取暖费。
全国还有一个冬季取暖费标准最高的地区是宁夏自治区,待遇标准为一个月的企业退休(退职)人员平均养老金,再加750元的保留取暖补贴。宁夏自治区共有两类取暖费标准不同,根据人员类别不同发放,2021年标准分别是4394元和2951元。今年由于退休人员月平均养老金提升了169元,冬季取暖费标准提升至4563元和3120元。
目前,宁夏自治区的很多离退休老人已经领到了这一部分待遇。
总体来说,各地的冬季取暖费标准是一种地方性的补贴补助类的待遇,全国没有统一标准。希望随着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推进,有关待遇事项能够全国实现统一。